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技術要點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近些年我國漁業的高速發展,以高投入、高產出為主的漁業發展模式正在悄然壯大起來。這樣的發展模式相對于漁業整體來說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一方面,水中魚、蝦、貝等排泄物和殘余的餌料都會經過長久的積累,在水底形成硫化物、氨、氮和甲烷等有毒物質,對水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水中的溶解氧和PH值不斷波動,導致水生態系統失去平衡,讓水體失去了正常的調節功能,諸多傳染病大規模的爆發,給養殖者和生產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也讓養殖水產品整體質量下降。除此之外,某些養殖戶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在水體中開展超負荷的養殖,并將養殖用的廢水直接排放到天然的水體中去,使大面積的水域遭到嚴重污染。所以,水產養殖行業進行綠色發展是現代市場的必然需求,也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
水產養殖是指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中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長期以來,我國的漁業養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對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進作用。但現階段,由于漁業資源衰退,生態環境較差,漁業產業水平比較低,導致水產養殖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中競爭能力比較弱,經濟效益不高。只有轉變水產養殖模式,積極推行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確保水產養殖向科技節能型、綠色生態型、設施配套型的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
1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下水產環境設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綠色生態養殖水產環境對推動水產綠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綠色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進,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得到了廣泛發展。在此過程中,應當認真地對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技術的細節進行研究和分析,積極實踐,通過大量的實際操作總結經驗,以保證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高效性。近年來,水產養殖行業的快速擴張不可避免地導致環境污染。因此,日常的生產過程中,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技術下水產環境設置理應得到重視,對生態效益和環保效益發展方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1.1合理的地理位置
漁業的綠色養殖技術并不是在所有的地理位置都適用的,應該在進行養殖活動之前,對地理位置做出一個科學的選擇,且選擇的地理位置要有綠色養殖技術所要求的諸多特點[1]。一般情況下,現階段的養殖大多數以池塘養殖為主,采取綠色養殖的技術以后,要對池塘的地理位置進行科學的選擇,要保證池塘周圍的環境沒有被污染。且要將池塘選擇在交通便利的地點。在實際應用綠色養殖技術的同時,要對養殖環境中的整個水體環境做還原和模擬,以保證水體中的魚、蝦、貝類可以健康自然地生長。
1.2對水質進行調節
對于綠色養殖技術實施過程中,有效調節水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水產品養殖數量和養殖質量。水質調節過程中,可在水體中投入足量的微生物制劑、池塘底部改良劑,對水體進行定期消毒,可以使綠色養殖的水質得到有效地改善,實際操作中,可以投入適量活性酵母及沸石粉等微生物制劑,不僅水質可以得到凈化,還可以培植有機物,水體中的細菌規模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從而較好實現水質綜合治理,這樣的綠色且生態的養殖技術對于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技術來講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的[2]。基于此,選擇制劑時,要按照制劑的實際用途和水體的情況來選擇適合水體的微生物制劑。要保證微生物制劑的整體質量優良,使用之后的效果顯著。除此之外,在實際使用類似制劑的時候,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使用,實際的用量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還要采取有效措施,對養殖廢水盡可能減少外排,養殖廢水要確保凈化達到排放標準后進行循環利用。針對水體和水質的調節工作,要從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出發,維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修復水生生物資源,確保生態環境與社會共同和諧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對涉漁工程的監督管理,確保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1.3選擇合適的飼料
綠色水產養殖技術中,為漁業養殖選擇適合的飼料也是水產養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其不僅可以有效保證相關水產品的整體質量,還可以為養殖戶增加大量經濟收益[3]。水產養殖階段,飼料的選擇上要根據實際養殖的品種對營養的需求來為魚類選擇營養均衡、性價比較高的飼料,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益生菌,讓水產養殖品種自身擁有良好的免疫能力。飼料中盡量不要添加抗生素和激素,要做到綠色養殖。除此之外,要結合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科學選擇對飼料的投放時間和實際次數進行計劃,以有效增加飼料的利用程度,避免投喂飼料的浪費,在節省養殖成本的同時,讓水產品的質量得到有效增強。
1.4池塘菌藻平衡調節
進行綠色養殖的過程中,保持“藻類”和“菌類”的穩定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的技術環節[4]。養殖過程中會因為天氣溫度降低、下雨、風向改變等會導致藻類死亡,水色變清,這時候就要施用芽孢桿菌,并補施無機復混營養素重新培養微藻。到養殖中后期,若水體出現水色過濃、藍藻繁殖比較多,這時候使用藥物殺菌不恰當,應該先使用芽孢桿菌,再配合光合細菌,能有效控制藻類過度繁殖,情況嚴重的時候,可重復此方法進行調控。采用合理的池塘藻菌調控技術,使池塘菌藻保持平衡,有利于水產品健康生長,提高養殖成功率。
2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下水產種類選擇
水產品的種類整體來講是非常多的,有的品種會對水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所以,進行綠色生態養殖的時候一定要謹慎的選擇水產品的種類,從本質上預防水體的破壞或者養殖環境的破壞。其次,進行水產養殖的時候,多種水產品共生這一問題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現階段,有些養殖環境中,水產品的養殖是可以和植物的養殖共同開展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需要相關養殖人員重點關注水生動物和水生植物之間的生長模式,以有效防止物種之間出現相互侵害的現象發生。綠色生態養殖中要做到選擇適合相關水環境的養殖品種,這關系到水產養殖的實際經濟效益。與此同時,為了能夠保證水產養殖始終朝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要在養殖中使用多魚種混養的養殖模式。在有效增強實際水產養殖質量的同時,養殖戶能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3合理防治水產病害
進行水產養殖的時候,要選擇使用適合水產養殖品種相關病害的防治方法,并重點結合“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方式,倡導使用綜合性的防治方式進行水產品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且不斷地對綠色養殖進行宣傳和推廣,讓實際的水產品養殖環境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也要嚴格的遵守相關防治方面的規定,盡量選擇使用效果比較好、毒性比較低的藥物,用藥嚴格遵守國家對水產養殖休藥期的相關規定。首先要對池塘進行徹底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兩大部分。大部分情況下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2cm左右即可,上下不超過2cm,這個方法的應用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水產病蟲害。此外清塘消毒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畝魚塘用生石灰80kg左右或漂白粉4kg左右加水溶解,在整個池塘均勻潑灑。另一種方法是帶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畝用生石灰140kg左右,上下不超過10kg的量或漂白粉13kg溶化,在全池潑灑,潑灑時要趁熱、連渣帶汁、到邊到位,這樣可以為水產養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對宏觀池塘消毒處理后,需要做好進水作業,在該階段的進水過程中更要注意對水體的消毒,同時水量的多少也是有明顯差異性:前期階段,因為魚、蝦、蟹等都是幼苗狀態,它們整體較小,需要在水溫低和池水前的環境下生存,這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它們繁殖。中期階段,隨著幼苗的不斷長大,到了這一階段,需要加深池水尤其是到夏秋高溫季節,養殖蝦和蟹的池子,水深最好達1.3m左右,水色以淡黃色、淡褐色為好,透明度30~50cm為宜。在養殖過程中,相關的清潔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定期用生石灰潑灑,改善環境,加速物質循環,也可用微生物制劑進行調節。換水是保持優良水色的最好辦法,所以根據養殖情況,定期換水,還要及時增氧,增加整個池塘的溶氧量,這樣加速池底物質循環,有效減少有毒物質的積累,可以增加抗病能力的同時讓它們健康成長。
4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監管力度
廣泛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大力宣傳水產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總結形成不同生態類型、不同魚類品種的水產綠色發展典型模式,推廣好的典型和經驗,增強全社會對水產綠色發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借助新媒體的有效宣傳,將綠色可持續理念向養殖戶宣傳,還要將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的通知》(農辦漁〔2021〕6號)文件中的指導思想命重要內容予以展現,幫助相關理念深入養殖戶心中,讓養殖活動在陽光下進行,形成人人監督,人人環保的最終結果。還要宣傳新技術:現代水產種業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育種技術和設施裝備上。首先在常規育種技術基礎上結合分子標記輔助育種、轉基因育種、細胞工程育種、染色體工程和輻射誘變等先進生物技術方法不斷培育新品種,創造新物種滿足人們對各種水產品的需求;其次采用先進的基因型篩選鑒定系統與信息化表型測試系統以及大規模、專業化、流水線的育種平臺等設施設備,這些設備的應用可以提升經濟效益,但是一定要牢記綠色理念在其中的重要性。
5結語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技術是值得養殖人員重點關注的,其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和環節都是存在諸多技術要點的,養殖人員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始終遵循技術要點,使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實際養殖中得到貫徹和落實。與此同時,養殖人員也要在原有技術要點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合理的創新,打造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新動能,有效推動綠色養殖技術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易珊.陽江強化漁業基礎設施建設領航水產養殖綠色發展[J].海洋與漁業,2020(09):66-67.
[2]呂建國.淡水養殖中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J].江西水產科技,2020(03):39-40.
[3]岳冬冬,張明,吳反修,俞鑫.中國水產養殖技術效率評估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20,47(05):153-164.
[4]紀東平,趙乃乾,吳一桂,李茜薇,陳先毅,裴琨,吳潔.淺析防城港市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模式及其在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20,10(03):69-74.
作者:皮忠紹 單位:祿勸縣漁業工作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