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產科手術患者感染發生機制及防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對婦產科手術患者常見的感染發生機制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方法選取我院婦產科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746例患者,對術后患者感染的發生機制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結果在746例行手術的婦產科患者中,有叭例出現感染,在感染患者中,感染邵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見,與泌尿道、胃腸道、宮腔以及切口邵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三);多發人群為勸歲以上老年患者,與21一30歲、31一40歲、41一三0歲患者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幼;感染的相關因素主要有手術時間>Zh、行侵入性操作、基拙疾病、開腹手術、未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結論通過對婦產科手術患者常見的感染危險因素的發病機制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從而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婦產科;手術;感染;發生機制;防治措施
婦產科是醫院中的一個重要科室,手術治療是婦產科中常見的治療手段,而術后感染則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會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川。為減少婦產科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我院對2015年3月一2016年3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進行手術治療的746例患者進行感染發生機制的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l一般資料
以2015年3月一2016年3月我院婦產科收治74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需采取手術進行治療,年齡21一64歲,平均年齡(36.4士2.4)歲,其中產科患者243例、婦科患者503例。
1.2診斷標準
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術前對患者進行完善的輔助檢查,未發現有呼吸道、泌尿系統等位置的感染;所有患者均在術后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血常規、細菌培養等檢查確診為感染[2〕。
1.3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746例患者的年齡、科室、感染部位、手術時間、侵襲性操作等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總結感染出現的發生機制。
1.4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sPs18.0處理,計量資料以(牙士、)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刃2檢驗。尸<住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婦產科感染的發生率及感染部位
在746例行手術的婦產科患者中,有51例患者出現感染,感染的發生率為6.8%,其中婦科出現34例感染,占婦科患者的6.8%(34/503),產科出現17例感染,占產科患者的7.0%(17/243)。感染部位主要有呼吸道24例(47.1%)、泌尿道13例(25.5%)、胃腸道9例(17.6%)、宮腔3例(5.9%)及切口2例(3.9%),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與泌尿道、胃腸道、宮腔以及切口部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尸<0.05)。
2.2年齡與感染的關系
在51例發生感染的患者中,21一30歲的患者有8例(15.7;00),31一40歲的患者有9例(17.6;00),41一50歲的患者有6例(11.8;00),50歲以上的患者28例(54.9;00),50歲以上患者與21一30歲、31一40歲、41一50歲患者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尸<0.05)。
2.3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
在51例發生感染的患者中,手術時間在Zh以上者有32例(62.7%)、進行侵入性操作者有41例(80.4%)、有29例(56.9%)有基礎疾病,開腹手術者有28例(54.9%),未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者有34例(66.7;00)D
3討論
術后感染是婦產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影響,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因此,需要分析術后患者感染的發生機制,以便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從上述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影響感染的主要因素有老年、手術時間長、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礎疾病,開腹手術以及未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等。具體分析如下:(l)年齡。老年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差,身體的機能衰弱,各項器官逐漸衰退,導致發生感染的幾率較大。(2)手術時間長。手術時間越長,患者切口暴露在空氣的時間就越長,接觸并感染病原菌的幾率就越大,感染的發生幾率越大。(3)侵入性操作。患者機體免疫力差,進行侵入性操作,一旦消毒不徹底,則會發生感染的情況〔“〕。(4)合并基礎疾病。婦科手術患者的生殖系統紊亂,還合并一些基礎疾病,導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從而易發感染〔’〕。(5)開腹手術。開腹手術的手術創傷比較大,切口較長,術后恢復慢,極易發生感染。(6)未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手術患者屬于開放性手術,術后如未預防性的使用抗菌藥物則會增加感染的發生幾率。針對以上感染的發病因素,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增加抵抗力。(2)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盡量縮短手術時間。(3)積極治療基礎疾病。(4)針對不同系統的感染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①切口。術后前幾天加強對患者手術切口的護理,嚴格遵循無菌工作,做好消毒工作,仔細觀察切口情況,因有異常癥狀立即告知醫師。②呼吸道。做好病房中的環境工作,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盡量進行自主有效咳嗽,早期下床活動〔6〕。③泌尿系統。對于有輸尿管導尿患者,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避免反復插管,定時進行消毒工作〔7〕。④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術后醫師應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性的為患者應用抗生素,在進行抗生素的應用過程中,要遵循高效、安全、適量的原則。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8〕。綜上所述,通過對婦產科手術患者常見的感染危險因素的發病機制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從而可有效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丁福玲.婦產科手術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預防對策「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3):勸,覺.
「2]劉梅青,徐浩軍.婦產科手術后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8):2803-2804.
「3]羅春翠.婦產科腹邵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8):181.
「4]郭會輝.分析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護理及預防方法「J〕.中國醫藥指南,2024,22(3三):4三.
「5]引鄒麗娟.婦產科手術后腹邵切口感染的原因和護理「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三,7(26):297一198.
「6]趙月美.Icu病人醫院感染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的探討「J〕.當代臨床醫干l{,2026,29(2):2038一2039.
「7〕楊海寧,王海燕,李蕊,等.外科cIu醫院感染臨床特點和護理措施[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4,23(3):287一289.
「8]周銀玲,郭惠玲.護理干預在預防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三,7(12):228一229.
作者:左馨 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