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多媒體技術使數學教學手段更加形象化、多樣化,時時充滿創新的色彩,有效帶動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將多媒體技術和數學學科特點有效結合起來,更好地揭示數學概念,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興趣;重難點;練習
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抽象性等學科本身的特性,呈現給學生的大量數學問題都是經過人為提煉和加工的,充滿著邏輯、抽象等純數學的意味。學生如果缺乏相應的生活經歷,很難體會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不能形成積極主動的思維。此時,如果教師再進行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講義等較為單調的呈現方式,學科的枯燥乏味就會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中無限放大,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如果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學科本身的局限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動機
多媒體技術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有效使用形、聲、色、光等元素的結合,使教學內容在抽象與具體、動與靜、虛與實、遠與近等思維要素中切換和變幻,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易化,有效渲染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和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親身體驗科技的魅力,充滿新鮮和好奇的心情,會急切地想看一看,想動手摸一摸,想起身探個究竟,這時大腦就會形成很積極的活躍狀態,引起較為濃厚的探究興趣,學習動機被有效喚起。學習動機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品格的重要因素,一旦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有效喚起,學習內驅力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定是事半功倍。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中腰、底邊、頂角、底角的定義時,教師如果一味地使用文字描述,學生是難以理解這些抽象概念的。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一個等腰三角形,通過動畫播放的方式呈現出等腰三角形中腰、底邊、頂角、底角的位置,還可以配上合適的教學語音,使多媒體的呈現更加生動有趣。為了鞏固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相關要素的定義理解,教師還可以呈現生活中有關等腰三角形的事物,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的位置。這樣,學生就很輕松地理解了等腰三角形中各個要素的定義,在學習中也逐漸感受到學科趣味之所在,學習動機被持續有效激發。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重難點,簡化學生學習難題
多媒體技術以圖文聲像等綜合手段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在視聽覺等方面的不足,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將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靈動有趣,將抽象難理解的學科知識變得形象易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豁然開朗。多媒體技術形象地突出教材重難點的本質,揭示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較為系統地呈現出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生輕松地擴大了認知空間,縮短了對所學知識的認知過程,降低了思維難度,同時積累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學科思維體驗,有效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種難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形象視角和系統呈現得到有效的簡化,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愉悅,游刃有余。例如,七年級學生立體思維和空間感還沒能完全形成,幾何起點水平也是比較低的,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容易形成思維障礙。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幾何知識的教學時如果單靠嚴謹、科學的語言表達和推理很難講清楚,必須讓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引導下認真體會幾何思維的形成過程。在教學“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截取立體圖形”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動畫演示,充分展現多媒體技術在幾何教學中的直觀性優勢。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理解輕松,印象深刻,如有思維障礙也可迅速突破,學生學習呈現出名副其實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深化課堂訓練,提升練習的有效性
數學學習離不開習題訓練。學生通過習題訓練可以將學科知識有效轉化為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傳統的紙筆習題形式題型較為單一,形式較為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厭煩了這樣的單一練習模式,嚴重影響學習效益的提高。因此,教師在習題訓練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繪圖、拼圖、篩選、連接等方式,將靜態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動態的,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靈活而又方便地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思維訓練,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興趣,同時減輕學生的思維疲勞,通過不斷的形象化變幻有效地擴展學生思維,提升練習效益,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還有多方面的應用,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空間意識等,本文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贅述??傊?,多媒體技術對數學教學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將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連曙強.論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5(08).
[2]艷萍.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新探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3]召軍.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作者:馮宏亮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