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

第1篇: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學生做好這一模塊的題目,就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即如何切入,何為重點,何為難點,如何改進。

關鍵詞:基因工程;復習;切入點;重難點;改進和調整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05

在過去三年的江蘇高考卷中連續出現了三道基因工程方面的題目,而且分值較高。這就不禁讓筆者有理由推測明年的高考卷中勢必還會出現這種類型的題目,所以筆者在復習這一模塊時,特別總結了相關注意事項,并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理清思路、游刃有余地把這一模塊的題做好。過去三年出的三道題目很類似,都是提供幾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圖和轉基因操作流程圖,考查的重點問題都是限制酶對質粒和目的基因的識別與切割,以及切割后的重組問題,即目的基因的獲取和表達、載體的構建。那么,我們的學生要想做好這種題目,還需要形成哪些方面的認識呢?筆者認為在復習時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以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復習的切入點

復習前先帶學生重新認知該實驗的過程,復習鞏固生物之間的自然的基因轉接過程。從學習角度分析,借助學生所熟知的原型,可以啟發、引導以實現溫故而知新。這個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認知原型,讓學生能夠感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自然發生的重組DNA,那我們人為地也可以改變,即我們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個步驟:目的基因的獲取,基因的表達與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其中,獲取目的基因和基因表達與載體的構建是整個工程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涉及許多知識點,如DNA的結構、DNA的復制、限制酶和DNA連接酶及DNA作用與特性、基因的表達、載體的結構組成和作用等。因此,命題者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查學生對這一系列知識的整體掌握程度及相關的能力。前幾年的題目都分別考查了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后可得到重組質粒的種類、目的基因導入質粒后對質粒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NA水解酶、毒素蛋白與受體細胞中受體間的特異性結合、轉基因植物栽培中降低害蟲種群抗性基因頻率增長速率的措施等問題。基因工程內容重要,基礎性知識要求較高,涉及的知識和技術多,同一個問題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置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仍然要格外重視這部分內容。

二、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內容

高中生物選修內容包括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選修二《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其中,選修三選擇了現代生物技術中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活、生產和發展的四大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態工程。由于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內容,所以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給學生復習的時候要特別重視基因工程的復習,但在復習方法上要側重理論與原理,注重理解和應用,注重與必修內容、社會熱點、生物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的聯系,注重這些技術在農業、工業以及在醫療衛生事業上的應用,努力用已學的原理和技術去分析理解并解決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復習的深度不宜過深,在操作技術上至少要求一般性了解,不宜過細。另外,微觀的技術要注意采用模擬操作的方法加強理解,宏觀的技術要盡可能走進工廠或研究所參觀學習,加強直觀理解,實在沒有條件的學校,要想辦法找一些視頻或錄像反復地觀看。只有做到理解,才能達到真正掌握和應用。筆者認為,學生之所以一直感到這部分內容難,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這一學習過程,而是局限于看書和記憶。所以,我們在復習這部分內容時一定要將這個過程給他們補上。

三、對雙基的掌握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復習的重難點

近幾年的生物高考命題指導思想都強調以能力測試為指導,重點考查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整體掌握程度,力求引導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一指導思想通過近幾年的高考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也就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生物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種整體掌握不但體現在必修和選修上,還體現在要求考生能在相對簡單的情境中綜合運用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這一指導思想表現在試題上為:知識覆蓋率高,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點內容、主干知識的考查出現頻率高且相對穩定,試題的學科內、專題內和專題間綜合性強。那么,像基因工程這么重要的知識在近三年高考題中連續出現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像遺傳規律的應用、人類遺傳系譜圖的分析、免疫、生態等內容也是連年考,但設置的問題和考查的角度不完全相同。這一指導思想要求我們學生既應踏踏實實地、全面系統地、重點突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識,要能挖掘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知識。

第2篇: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吉林省生物產業需求對接;協同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Q81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9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及人才需求模式的改變,國家對高等教育戰略方針進行了修訂。根據學校類別,將傳統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細化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 [1]。其中“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主。

1 本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吉林省產業需求存在問題

生物工程專業是我國繼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專業之后開始招生的生命科學專業,是21世紀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1998年教育部布的全國本科專業目錄中,將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等專業歸為到生物工程專業。由于該專業具有典型“工程”性決定其專業特征為工科專業,所以學生培養模式與生命科學領域的其它專業具有明顯區別――該專業以培養應用型、產業化人才為主[2]。本科畢業從事非對口工作在吉林省地方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所開設生物工程專業中較為常見。根據學院多年就業跟蹤調查顯示,本校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考研生除外)僅有1/3從事本專業,且大多從事層次較低的技術工作;1/3畢業生從事醫藥銷售等生命科學相關工作;1/3畢業生放棄本專業。企業普遍反映,入職畢業生實踐能力滯后于理論能力,必須在“師傅”的帶領下,經過實踐學習才能獨立勝任專業技術崗位,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

隨著國家政策與吉林省經濟發展和轉型,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迅速,生物產業涵蓋醫藥、化工、檢驗、食品、環保等領域。已擁有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修正藥業、通化東寶等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企業。2016年1―6月,全省生物醫藥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4%[3]。

此外,吉林省在生物化工,特別是“玉米化工”領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現已具有大成集團、吉林燃料乙醇、中糧能源生化、松原吉安生化等龍頭企業,打造吉林玉米生物化工材料基地,基本建成中國玉米生物化工材料示范基地。預計到2020年,吉林省生物質經濟形態基本確立,生物質經濟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包括玉米深加工產業),使生物質產業成為吉林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的主導產業[4]。

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宗旨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根據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情況可預見未來吉林省將大量需要生物工程專業人才。但由于應用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存在專業建設調整滯后、專業與產業不對接等問題,暫時無法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所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系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配置、授課內容、校企合作、教師培訓方面進行改革,以滿足人才培養與產業對接的需求,促進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

2 根據市場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吉林省經濟轉型和生物產業的發展,吉林省急需大量應用型生物人才。因此生物工程系決定一改過去的“精英式”人才培養模式,轉換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組織生物工程專業骨干教師深入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輝南長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大成生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進行調研,并同職業研發專家和行業技術專家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在原有“生物制藥”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生物化工”部分。降低英語、數學等公共基礎課學時,增加實踐教學、教學實習學時,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時間及動手能力(表1)。此外增加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習時間,使學生在校內所學在企業進行檢驗。對于新增加的“生物化工”部分,系部教師根據企業一線情況增加發酵工程、生物制品工藝學等課程實踐教學學時。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基礎技術的操作要領。

3 根據企業需求,重新規劃課程配置

根據多年企業用人情況反饋顯示,應屆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但不具備畢業入廠即工作的能力。同時用人單位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但對于行業新進展了解不多。因此,本專業重新規劃課程配置。降低專業課理論學時,將其中“深、難”部分作為自學內容(對于考研同學,如需學習,教師可課下輔導);對于酶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制品工藝學等課程,增加前沿知識介紹(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可讓學生課下準備,課上討論);增設“生物制藥”、“生物質能”等專題內容,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生物工程應用進展了解;此外,在增加實驗教學基礎上,進行實驗課程整合,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多門課程的實踐技能,還能使學生綜合運用多課程實踐技能。實驗課的整合,更加貼近生產一線的應用。

4 提高應用能力,修改授課內容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容即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適應企業生產的需求。為此,生物工程專業教師在重新規劃課程配置基礎上,修改授課內容。在具體教學中,增加應用能力培養部分,即采取部分“反轉課堂”模式,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解決問題,在課堂進行集體討論,確定最佳解決方案。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企業調研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應用技術最新動態,適當調整授課內容,摒棄過去“一本教案講一生”的教學情況,做到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多的講授實踐技能。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部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第3篇: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職業意識是學生對職業的認識、意向以及對職業所持的主要觀點,是支配和調控全部職業行為和職業活動的調節器。職業類型的介紹有助于學生職業意識的形成,為進行生物學習的學生打開職業天地的一扇窗。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四節《細胞的癌變》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并制作“癌癥的確診和治療”的課件。課上,教師在介紹癌細胞特征、致癌因子及其種類和癌細胞形成的機理等知識點后提出問題:“癌癥的發生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癌癥是否是不治之癥呢?”之后,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并得出“癌癥不是不治之癥”的結論。日常生活中,患癌的人很多,醫生利用病理切片的顯微觀察、CT、核磁共振、內窺鏡和癌基因檢測等先進手段加以診斷,然后通過手術切除、化療、放療等手段使患者得到治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引出“醫院里的檢驗師”和“腫瘤科醫生”這兩個職業,并進一步拓展與職業相關的信息,為學生提供諸如就業單位、學歷要求、素質要求、工作方式、職業價值等材料,以便于學生閱讀。又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中,教師先提出問題:“現有兩個品種的小麥,高桿抗病(AABB)和矮稈不抗病(aabb),如何獲得所需品種(矮稈抗病),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展開討論并在全班匯報。在對每個小組匯報給予引導和點評后,教師指出育種上比較常用的方法是雜交育種,進而引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紹,并向學生提問“關于袁隆平院士,你了解多少”。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向他們播放關于袁隆平院士的視頻資料,然后提出與生物相關的職業——育種工作者,請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育種工作應具備的學歷、崗位職責和任職資格等。

二、善用校本課程,培養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是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和適應能力,表現為有從事相關工作的愿望和興趣。擁有職業興趣將增加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和職業成就感。天津市復興中學一貫注重校本課程建設,生物校本課程“應用生物技術與實踐”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內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應用、生物技術在生物加工中的應用和生物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四部分。該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實驗設計和操作實踐學習科學探究、了解與生物相關的職業信息并培養職業興趣的選修課程。它從現實生活出發,在考慮學生興趣和可操作性的基礎上設定了一系列課題,使學生在課題研究中逐漸掌握某項生物技術、培養自身對某職業的興趣。例如,與生活相關的課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師首先通過展示酵母菌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來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迅速理解實驗原理并主動學習酵母菌的代謝方式,使他們在體驗感悟中輕松地記憶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基本過程。本課題使學生在品味美酒和美醋的同時掌握了傳統的發酵技術,也了解了生物過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等相關的職業前景及就業機會。又如,與生產相關的課題“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分離”,教師向學生介紹纖維素和纖維素酶的基礎知識后指出,“纖維素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多糖類物質,人類可應用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將秸稈等廢棄物轉變為種類繁多的生物燃料,甚至是航空燃油”。這種變廢為寶的理念很容易讓學生看到該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分解微生物的菌種分離實驗,使學生掌握培養基的制備、滅菌操作、菌種接種、分離及純化等微生物方面的操作技術,為學生以后從事醫藥工業、食品工業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基礎。再如,與新興科技相關的課題“轉基因大豆分子檢測研究”,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來了解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的區別,課上向學生介紹大豆基因組DNA的提取、DNA序列PCR擴增及相關序列的電泳檢測等分子生物學技術,使學生從基礎入手學習有關DNA和蛋白質的技術。

三、活用生物科學史,形成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的生活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作用、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與生物學相關的很多職業都需要從業人員具備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因此,除了掌握科學知識之外,學生還要學會科學的思維和方法,這些素養的培養可以通過科學發現史的學習得以體現。例如,在講授《DNA復制》一節中,教師并沒有將DNA半保留復制的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按照“假說—演繹”的科學方法帶領學生重溫了DNA半保留的實驗過程,通過設置問題串來引導學生一起思考并得出實驗結論。這種講授方法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是怎樣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并得出結論的,有助于學生對科學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及良好職業素質的形成。又如,在《酶的本質研究》一課中,教師以諾貝爾科學獎為線索,提出葡萄酒莫名其妙變酸的問題。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述巴斯德與李比希對引起發酵物質的爭論、畢希納設計巧妙的實驗來證明釀酶可將糖發酵為酒精的故事,以教育學生在科學事實面前不要盲目相信權威,要有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也是日后很多工作必需的職業素質。而后,教師介紹薩姆納身殘志堅,利用八年時間分離出脲酶結晶,使學生明白科學研究要有堅持不懈、不畏艱苦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科學史的形式介紹相關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素質,這種呈現方式使學生意識到職業素質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中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地去培養自身的職業素質。

四、妙用科學熱點,塑造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人們在職業上依據社會要求和個人條件,借助想象而確立的奮斗目標,即個體渴望達到的職業境界。生物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技術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科學熱點,能夠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現狀和發展前景,能夠使學生了解現代生物科技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進而使他們對相關的科學技術產生興趣,塑造初步的職業理想。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科學熱點,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擴充他們的科學知識,還可以為將來想要從事生物專業領域工作的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例如,在《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中,教師引入“酶為生活添姿彩”專欄,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了解酶在醫藥衛生、食品制造、日用品產業等方面的應用,然后介紹能改造自然界存在的酶、制造更符合人們需要的酶工程。又如,在《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一節中,教師在講述DNA結構的特征時適時引入DNA指紋技術,學生在輕松掌握DNA具有特異性時也了解到該技術在親子鑒定、死者遺骸鑒定和刑偵領域的職業前景。再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一節,如果教師單純講授PCR擴增技術、各種雜交方法及電泳技術,那么教學內容會顯得非常枯燥,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親自參與DNA提取與分離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核酸凝膠電泳技術和DNA序列分析技術的實踐操作。這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實現了生物基礎知識與科學熱點的有機結合。對于未來有興趣投身于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學生,可以開展一些延伸性課題研究。例如,在課題“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研究”中,學生通過文獻檢索、市場調查、問卷調查和實驗操作等步驟,逐步了解了轉基因食品的基礎知識及消費者的認知現狀和購買意愿,初步掌握了轉基因片段的分子檢測等技術。該課題的市場調查和實驗環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明白職業不只是一個人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徑,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觀,塑造正確的職業理想,更有效地追求個人的職業生涯目標。[2]

作者:車未艾

參考文獻:

第4篇: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一、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DNA雙螺旋結構片段。無數特定的基因相互連結,構成生命遺傳的物質基礎。轉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特定生物體中,使其生物性狀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的過程。以轉基因生物體直接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叫做轉基因食品。

自從1983年首例轉基因煙草問世以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爭論甚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支持方的觀點為:(1)轉基因技術可增強糧食產量,減少食品生產的投人,有助于解決世界范圍的糧食間題;(2)轉基因農作物具有抗病蟲害特性,可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種,使食物更加可口;(4)轉基因技術可準確地生產人類想要的動植物品種,克服傳統嫁接及雜交技術的不確定性,使癌癥等頑癥的治療可望取得突破。反對方的觀點為:(1)轉基因技術使不同物種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學上的混亂;(2)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問題,疾病可能有很長的潛伏期,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長期影響難以確定;(3)一些人對轉基因食品存在過敏反應;(4)轉基因食品的營養作用、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對環境的威脅等問題還未得到證實或解決;(5)一些實驗已經表明了轉基因食品的負面影響。上述兩派觀點爭論至今,雙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因此,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尚有待時間來證明。

二、當前國際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狀況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資料顯示,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近3000萬公頃,1999年底達4000萬公頃,2000年約為4500萬公頃,增長十分迅速。進人21世紀以來,其發展勢頭更是迅猛。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是轉基因技術采用最多、最先進的國家。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準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S0億美元。專家預計,在本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歐盟以安全為由禁止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使美國出口商每年蒙受約2億美元的損失。美國要求其出口商向歐盟提供他們出口的玉米并非轉基因產品的證明,但歐盟只認自己的檢驗標準。1999年7月,歐盟環境部長們決定無限期延長對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禁令。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表明,受歐洲國家和本國市場抵制的影響,2000年全美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銳減了24%,轉基因棉花的種植面積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轉基因大豆則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來,我國轉基因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也有較大進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資料表明,我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品種的轉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轉基因藥物、轉基因作物、農作物基因圖譜與新品種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目前我國只有抗蟲面、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數品種進入了商業化生產階段。據國外一家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1999年中國種植了3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較1998年增長了2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主要品種是棉花。該報告表示,目前中國轉基因農產品的播種面積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國在轉基因產品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報道,國家出人境檢驗檢疫局日前利用改進的PLR結合核酸雜交技術,從一批進口大豆中成功檢測出了轉基因成分。此外,廣東、江蘇等省的出人境檢驗檢疫局也具備了對轉基因產品的檢測能力。

三、各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

在世貿組織的現有多邊貿易協議中,與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有關的協議有二,即《衛生與植物檢哭刻昔施協議》(SPS)和《技術貿易壁壘協議》(TBT)。前者規定:各成員國為保護境內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檢疫措施,并允許各成員國在認定某種商品進入本國市場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時,自行制定本國的規則并建立相應的貿易壁壘。后者規定: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必須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實施的成本必須與目標相稱。具體到轉基因食品,由于各種觀點的科學依據不足,人們的認識不同,現有多邊貿易協議的規定過于模糊,解釋空間過大,對轉基因食品缺乏約束力。

由于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慮,世貿組織有關協議的規定不甚嚴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世界各主要農產品貿易國都對轉基因食品的國際貿易采取了不同立場,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國際貿易爭端不可避免。以下為各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1)美國:在生產、流通中不給予任何限制;不人為劃分消費食品是否屬于轉基因種類;基因改造作物毋須用標簽注明;反對在國際貿易中對轉基因食品施加貿易壁壘。(2)歐盟: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持謹慎態度;要求在其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產品加貼標簽,提醒消費者可能存在風險;強調世貿組織成員國應有權采取預防性措施,主張制訂有關生物標簽的多邊規則。(3)英國:支持發展生物科技,但在沒有證據顯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況下,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大型連鎖超市和餐廳不得出售經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數地方禁止學校和老人院的餐廳使用轉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飲食行業必須在菜單上標明食品里轉基因成分,否則罰款5000英鎊。(4)俄羅斯:不明令禁止轉基因食品上市銷售,但對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有在包裝上做出提醒性標記的要求;從2000年7月1日起,沒有做出提醒性標記的轉基因食品將禁止上市。(5)日本:持較為中立的立場,一方面對轉基因食品有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對其安全性又有所顧慮;規定采用基因技術獲得的農作物及食品不能作為綠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種轉基因食品目錄,對目錄中列明的品種需要加注標簽。

據上可知,對轉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觀點和立場,將直接決定一國或地區對此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在轉基因技術開發領域一直處于國際前列的國家,極力主張對轉基因食品采取寬松的管理。美國作為轉基因產品商業化生產的積極倡導者,認為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與非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沒有實質的區別,轉基因食品是一種科技創新,是用現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選擇的過程,只要轉基因食品通過新成分、過敏原、營養成分和毒性等常規檢驗,就可以上市。

二是歐盟內部大多數國家奉行較為嚴厲的管理制度。基本的認識是,在轉基因食品(作物)擁有眾多優越性,如遺傳性穩定,有利于保護環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鹽堿、抗干旱的能力,增強作物產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著潛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對此則需科學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的發展來加以進一步的證明,除非有技術的證據支持,并足以表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則將不改先前的嚴厲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對于美國和歐盟,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特別是應用性開發較晚,相應的管理法規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這些國家從本國國家利益出發,權衡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較為溫和的政策和措施。基本的觀點是,轉基因食品(作物)是未來農產品發展的必然方向,雖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較模糊的、不確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趨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轉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轉基因食品(作物)的發展,同時又滿足本國及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對糧食產量的進一步要求。

四、我國的相關對策分析

各國在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之爭。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的不一致,轉基因技術水平的差異,以及產業規模的不同,更加劇了各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市場決定觀念,歐盟及其他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實質,則是對美國在這一領域壟斷優勢的抵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其經濟利益。鑒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長期影響,世貿組織各成員國在短期內不可能在科學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因此難以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各成員國只能自行制定相應的貿易標準和政策。

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產品出口大國,應盡早制定有關轉基因食品進出口貿易的政策法規。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作出相應的對策安排:

1.對轉基因食品的政策選擇。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對轉基因食品的政策選擇上有三種模式或路徑:一是將轉基因食品視同其他普通農產品,對其進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三是在嚴格檢疫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允許轉基因食品進口,并在進口的轉基因食品包裝上作出提醒性標記,讓消費者判斷是否購買。不難發現,第一種選擇可能對我國農業帶來巨大沖擊,導致某些農產品市場最終被幾個擁有轉基因技術的跨國公司所壟斷,以致對經濟安全造成影響;第二種選擇可能會給我國對外談判、履行承諾帶來很大壓力,并可能引發貿易戰;第三種選擇符合國際慣例,可能是對我國較為有利、可進可退的政策選擇。此外,對進口農產品進行嚴格的轉基因檢疫,張貼提醒性標記,會加大進口商的成本(約增加10%左右),消費者也可能會持慎重態度,從而削弱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力,以維護我國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

第5篇: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協助擴散兩種方式的介紹 宋志中(01-3)

高中生物學中有關病毒知識的整合 陳 國(01-4)

林德曼定律的拓展 杜思如(02-3)

對“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教材中幾個問題的認識

劉東奇(02-5)

抗體是先進入血漿,還是先進入組織液 陳海學(02-6)

解讀PM2.5 曹中華 石海英(03-3)

解惑血球計數板 楊維國(03-4)

有關狂犬病的問題探討 周明龍 王 霞(04-3)

有關“氨基酸脫水縮合”的探討 夏焦兵(04-4)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幾個問題 張玉林(04-5)

同期與超數排卵的區別及聯系 胡文斌(04-7)

不盲從、勇創新——讓生命科學不斷進步 丁奕然(05-3)

化學原理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梁 愈(05-4)

關于進化實質的分析 劉 聰 付志剛(05-6)

且談對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認知的幾個誤區

周 俊(06-3)

淺析家蠶的雄性選育 段志軍 易永春(06-5)

淺談細胞分化的“穩定性” 王達夫(07-3)

高中生物學中的哲學觀點 梁 愈(08-3)

例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雙向箭頭 鄒 彤(08-5)

再議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周期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時期

蘇宏鑫(08-7)

葡萄糖的跨膜運輸方式 婁振港(08-8)

“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幾個疑點分析

肖安慶(09-3)

保護內環境,清除體內垃圾 沈建平(09-4)

有關孟德爾定律的幾個基本概念的辨析 杜思如(10-3)

制作蘋果酒的方法介紹 翟碩莉(10-5)

人教版“基因工程”一章中幾個教學問題的認識

顧鋒杰(11-3)

談談光質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蔡輝儒(11-4)

從遺傳學材料的變更管窺遺傳學的發展史 易永春(12-3)

生物學教學研究與實踐

細雨濕衣卻不見 閑花落地細無聲——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幾個細節問題 馬建興(01-6)

優化教學策略 提高課堂效率——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反思 孔 勇(01-9)

例析高中生物課堂自主學習 伯海英 呂國裕(01-11)

農村生物教學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優勢的探索

謝羅生(01-14)

淺談新課標下如何構建高效生物實驗課

封其毅(01-16)

新課改中有效運用“講授—演示”教學策略

吳燕華(01-18)

注重教學語言的研究 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孫曉艷(01-20)

人教版與北師大版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作業系統的比較分析 黃徐豐(01-23)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黃紹玲(01-25)

例談新課程背景下HPS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徐 建(01-27)

高中生物“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研究 錢益鋒(01-29)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 焦太和(01-32)

談以教學案為載體的初中生物教學 張永金(01-33)

生物課堂中實施興趣教學的策略 于海芹(01-36)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教學設計 王科慧(01-38)

從整體角度把握——談談“穩態與環境”模塊核心概念的建立

季培松 張 剛 劉曉偉(01-41)

高中生物教學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案例分析

戴桂花(01-42)

淺談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種子植物”一節課的教學探討 陳 然(01-45)

暢談生活體驗 活達三維目標——“綠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的教學設計 袁艷華(01-47)

對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思考 朱曉燕(02-7)

論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習慣的培養

朱大新 魯 華(02-10)

對優化中學生物學教學的探討 開·阿里騰(02-12)

重主體 設問題 提效率——基于學生主體的問題設計例談 楊秀梅(02-12)

準確把握學情 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實踐與思考

翟風華(02-16)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教學難點分析 李能國(02-19)

淺析生物教學中的知識拓展 宋美麗(02-21)

合作性學習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中的應用 錢 洋(02-23)

提高農村高中生物實驗開出率的幾點嘗試

張 偉(02-25)

因地制宜拓展農村中學生物實驗 劉彤軍(02-26)

先行組織者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張年逢(02-28)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稿

羊垂功(02-31)

“小紙片、大用處”——自制教具進行“單克隆抗體”的教學實踐

杜永娟 樵福奎(33)

改革生物課堂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王 莉(02-34)

讓探究性學習成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

梅金生(02-36)

152010教學模式在“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課中的應用 陳燕萍(02-38)

例談自制直觀教具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劉訓開(02-40)

中學生物課堂教學邏輯體系構建的策略 曾劍波(03-6)

開展探究活動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的興趣

張 英(03-8)

教師無為造就學生有為 趙曉娣(03-10)

教師如何引導高考生物有效復習 洪東涯(03-12)

生物課堂中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之“四關鍵”

宋玉蓉(03-15)

自制簡易小模型 突破學習重難點 趙林娥(03-17)

淺議生物學教學中的概念圖教學 郝 惠(03-19)

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陸嘉琴(03-21)

給片好土壤,讓好種子長成好苗子——一個初中生物教師看課改 鈕玉秀(03-23)

動起來,生物課堂更精彩——初中生物“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學案例 曾秋麗(03-25)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一節的教學設計 張萬明(03-27)

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構建生物科學概念——“探尋綠葉中的奧秘”探究實驗課的教學設計 肖巧玲(03-30)

“植物根的生長”的教學設計 何振中(03-32)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

陸 帥(03-35)

虛擬實驗在初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金 鑫(04-8)

淺談初中生物課的導入 焦太和(04-11)

我讓學生做“錯誤”實驗 徐金鵬(04-13)

談運用計算機技術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沈紅梅(04-14)

導學案模式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蔡 斌(04-15)

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淺議初中探究性學習的實施

徐建華(04-17)

生物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 胡麗芬(04-19)

教學因預設而精彩,課堂因生成而綺麗——淺談生物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 邵建美(04-21)

將案例教學引進初中生物學課堂 鄭俊麗(04-22)

職業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探微 仲英杰(04-24)

“四步”管理,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率

孫小木 程 明(04-26)

“減數分裂”的教學設計 真義勇(04-28)

給生物學課堂注入生命活力 嚴錦石(04-30)

杜威作業觀及其對生物學教學的啟示

霍文靜 解凱彬(05-7)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隱喻 范 鍇(05-10)

彩卡在高中生物建模教學中的研究與反思

宋 華(05-12)

用模型建構的方法突破有絲分裂的難點知識

陳秋來(05-14)

例說文史材料在初中生物學課堂中的妙用

陳衛華(05-16)

HPS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胡有紅(05-18)

例談如何將科學史融入生物課堂教學 陳曉穎(05-20)

淺談生物學中的點、線、面、體思維 郭士安(05-23)

生物概念教學要注重前概念以及概念的外延

劉東奇(05-25)

讓“體驗”成為建構生物概念的重要抓手 謝 鵬(05-26)

概念為本的顯微鏡教學改進 靳 飛 孫 健(05-29)

從“幾種育種方式的比較”中看導學案的妙用

黃堡鑫(05-30)

優化教學策略 打造理想課堂 周紅如(05-33)

情景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的案例與反思

吳小麗(05-34)

基于生物科學史的課堂探究學習——談“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的教學設計 黃 巍(05-36)

對“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概念生成的教學嘗試

冉啟國 王 寒(05-38)

類比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鄭賽彬 高育蒙 陳秉初(05-40)

設疑、釋疑、質疑——初中生物課堂初探

陳玉華(05-43)

“菜單式教研視導”在生物教研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

吳海燕(06-6)

高考生物首輪復習策略初探——查漏、補缺

林海雅(06-8)

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手指模型及各模型的比較

瑪依拉木拉提(06-10)

重視生物課堂過程教學 培養學生探索思維能力

左延柏 趙玉柱(06-11)

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探析

孟飛龍 曹 睿 李四海 陳明林(06-13)

“五步探引教學模式”初探及課例分析 盧 燕(06-15)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一節的教學設計 洪永清(06-17)

課堂引入故事 教學融入生趣——淺論生物課堂中的故事化教學 石 娟(06-20)

生物教學中的知識拓展淺析 劉 浩(06-22)

科學教學中景觀圖應用探究 朱婉萍(06-25)

反思“同課異構” 促進教師自我發展 劉光強(06-28)

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錢雪梅(06-30)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學中幾個難點的思考分析

丁 傅(06-32)

“錯誤”——一種重要的生物教育資源 馬建興(07-5)

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培養 丁 征(07-7)

淺析優化教學過程需要整合的教學要素 章 青(07-10)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生物課堂實踐與思考李 偉(07-12)

學生自主講評試卷課堂模式初探 任 益(07-13)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生物學實驗教學 唐東輝(07-15)

減數分裂教學中應用自主繪圖的實踐與思考

李 歐(07-17)

巧用變式 有效復習 封其毅(07-19)

直接推理在生物學上的應用 劉林軍(07-21)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常見誤區 周柬明(07-23)

基于“問題解決”模式的高中生物學說題教學嘗試

李相國(07-25)

落實細節 夯實基礎——淺談一輪復習的計劃與舉措

宋建玲(07-28)

淺析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媒體決策 史紅勤(07-30)

踐行“三單·六環節”導學模式 打造“自主·合作·探究”活力課堂 袁錦明(07-31)

在合作中加快認知——“生物的分類”教學案例

談燕芬(07-35)

“物質跨膜運輸實例”教學設計 楊 軍(07-37)

“體驗式教學”在生物課堂中的實踐與思考——以“能量的釋放和利用”一課為例 黃裕花(07-39)

驗證性虛擬實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姚海霞(08-9)

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指南 李能國(08-11)

教學中“失敗”精彩演繹的策略與條件 劉義友(08-13)

挖掘教材內容,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

梅金生(08-15)

探究實驗有效性的“六先六后”——以“土壤中有什么(一)”為例 蔡呈騰(08-17)

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生物教學 章德兵(08-19)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教學設計 吳光華(08-21)

“勾畫問題解決路線”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王慶東 李世雷(08-23)

利用“學—議—展—評”,構建高效復習課堂——以“伴性遺傳”一節為例 宋 楊(08-25)

巧妙設置 合理運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中的教學情境創設 丁志鋒(08-27)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一節的教學反思

劉春玲(08-29)

緊扣教學目標,準確把握課堂教學 任小文(09-6)

新課程期待老腔出新調——對高中生物評課的幾點建議

俞 慧(09-8)

超越教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的師生對話

洪長根(09-10)

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點滴 康五祥(09-12)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李其安(09-13)

生物課外作業特點的探索 崔忠誠(09-15)

實施高效生物課堂的研究——以“減數分裂”的教學為例

劉建新(09-16)

生物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初探 黃 新(09-18)

淺談初中生物學中的概念教學 李智蘋(09-19)

充分進行“信息”轉換——讓生物課堂變得“活”、“動”、“趣”、“美”起來 倪素美(09-21)

對驗證性實驗進行探究化教學的策略 張海寧(09-23)

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本中“細胞液”概念學習初探

張龍龍 樊 攀(09-25)

淺析同課異構對生物學開放性教學的助推作用——以人教版必修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為例 程麗麗(09-26)

生物學問題分析模型構建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初探

蔡書學 張 艷(09-28)

讓生物學教學更貼近生活 黃勝秀(09-31)

高中生物“定向—建模—生成”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詮釋

姜永均(09-32)

“生長素的發現”一節中兩個問題的處理 賈薇薇(09-35)

淺議如何將友善用腦貫穿于初中生物課堂

李 芳(09-37)

對當前生物學科教育的沉思 吳舉宏(10-7)

關于凸顯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傳遞教學的思考研究

陳麗梅(10-10)

關于課程資源校本化的幾點做法 范曉萍(10-12)

對高中生物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常見“跑偏”現象的冷思考

張海其(10-13)

淺議生物課程差異教學與面向全體學生的實施

張 英(10-16)

網絡環境下“制定計劃和表達交流”能力培養的研究

劉建新(10-18)

一堂失敗的復習課后的改進與反思 趙勝昔(10-20)

行進在問題中的有效課堂——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 裴志剛(10-22)

農村學校教研工作調查及策略探討

徐永強 徐 燏(10-24)

“概念同化”在高中生物學習中的應用 李雯鶯(10-26)

例談“展示—釋疑—探究”教學模式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張 偉(10-29)

飲食與營養的教學設計 趙 捷(10-31)

“細胞生活的環境”教學設計及其反思 王桂玲(10-33)

摭談生物課堂教學管理方式的變革——以“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一課為例 張樹虎(10-35)

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中的運用

解玉嘉(11-6)

結合生活實例,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 劉玉蘭(11-8)

例談“活動單”和傳統“學案”的區別 馬晶晶(11-10)

教學方法多元化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呂翠香(11-12)

高中生物習題課教學模式初探——“探究互動”

夏正艷(11-14)

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臧 蓉(11-16)

簡述“染色體變異”一節教學的課前準備

冷巨豐(11-18)

探索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的實驗教學 禹雙根(11-20)

通過多元教學方式的干預 促使生物課堂實效的提升

——記“地面上的植物”的教學 黃 娟(11-22)

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生物學教學內容——“自制一瓶醇香的葡萄酒”活動更適合初中生開展 王燕紅(11-24)

讓每一節課都精彩——例談實現探究性教學的實效性

賈廣磊(11-25)

巧妙設計實驗課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陸新華(11-28)

激發問題意識 引領思維發展——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調查分析與對策 高學林(11-29)

讓教師在“評課”中成長 朱 俊(11-32)

中學生物思維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李 偉(11-33)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設計 劉 浩(11-35)

談教師在構建生物和諧課堂中的主導作用

曾紅艷(11-37)

生物教學中的小組合作與效能 黃亞黎(11-40)

方法多變 優化教學——“人體的呼吸”探究性教學的方法突破 陳小丘(11-42)

外國科學教師UNOS個案研究的概述及啟示

李銀蝶 陳志偉(12-5)

發揮生物學史的德育功能 塑造學生高尚的科學精神

鈕明華(12-8)

利用圖形提高生物復習課的課堂效率 練瑞萍(12-10)

例談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數據資料的處理與運用

徐業華(12-12)

多媒體演示與傳統演示在教學中的整合和恰當應用

倪 霞(12-14)

硬幣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妙用 龐四喜(12-16)

“圍繞教學目標有效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主題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啟示 許 瓊(12-18)

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周 茜(12-21)

淺析“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的幾種導入方法

龔伊娜(12-23)

應用游戲進行“基因的表達”的教學 施渭明(12-25)

淺談“思想實驗”與生物教學的結合

陳秀全 吳光華(12-26)

“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的問題教學設計與實踐

車亞莉(12-28)

生物教學“一站到底”——一種基于知識PK的游戲教學模式

張年逢(12-30)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理想課堂探討 杜翠華(12-32)

例談利用生物教具突破“人體和外界氣體交換”課堂難點

何 妍(12-34)

生物學實驗技術與科技活動

開展生物學調查活動的嘗試與反思——以“調查西樵山的植物種類”為例 黃德慶(01-49)

“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實驗的改進

林 荔 肖義軍 詹曉梅(01-51)

雙縮脲試劑能用于尿液中蛋白質的檢測嗎?

王小明(01-52)

探究螞蟻的通訊方式 李曉輝(01-53)

對初中生飲食健康狀況調查及對教育的啟示——以大連市為例 吳志華 李美茹(02-42)

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和教學環境

馬國軍(02-46)

高中生物實驗中洋蔥的“一材多用” 肖燕云(02-47)

杏仁對昆蟲毒性的實驗 郝 靜(02-49)

“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實驗的改進 賀本香(02-50)

“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一課中幾個實驗的改進

劉迎俠(02-51)

對一種鐵樹害蟲的觀察與探究 羅益群 唐 錦(03-37)

也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幾個實驗材料和實驗試劑的改進 張恒澤(03-39)

探究“扦插材料的處理”的課后體會 王 芳(03-41)

演示實驗“發酵現象”的改進及拓展應用 尹明順(03-42)

稻草——田野里的財富 楊硯書(03-44)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改進 唐衛東(04-32)

算算你的“水足跡”——節約用水暑期作業設計

趙開勇(04-34)

探究兩種無機鹽對青萍生長繁殖的影響 汪花菊(04-37)

巧用數碼相機獲取顯微照片 王立亭 翟洪生(04-39)

細胞大小和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改進

田永賢 張和平 鄧必建(04-40)

對“滲透作用”實驗的幾點改進 蔣素梅(05-45)

酵母細胞固定化實驗的深度解析 曹 麗(05-47)

探究實驗“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改進

樊冠祥(05-49)

初中生物科技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漓江魚的生存現狀及捕撈情況綜合調查”活動為例 吳學健(06-35)

果酒釀制的替代實驗——米酒的釀制 張艷娟(06-37)

蛋白質合成動態模型制作實例 黃 萍(06-39)

利用當地生物資源“發菜”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設計

張 磊(06-40)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一些實驗步驟的改進

左開俊(06-42)

三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有絲分裂實驗的比較及方案優化的探討 劉 怡(07-42)

“池塘水生態問題調查及治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朱一峰(07-44)

滲透實驗的家庭化改進 蔣群玉(07-46)

一花三弄 又見花開——淺談鮮花模型制作的三種嘗試 林 雯(07-47)

談“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注意事項

陸忠華(08-31)

“物質跨膜運輸實例”的實驗教學反思 陳 凱(08-32)

氣孔開閉機理的實驗探究

陳 潔 周 亮 張文華(09-39)

一道選擇題引出的系列主動探究 羅孝勇(09-40)

“睫狀肌調節晶狀體”簡易模型 (09-42)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的再設計

尚 方(09-43)

紫莖澤蘭浸出液對幾種農作物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汪花菊(10-37)

庫爾勒香梨樹腐爛病生物防治方法的探究 武 策 李 昂 雷 雨 吳 娜 王 菁 高永強 耿 濤(10-38)

水螅運動方式及捕食行為動畫制作探究

左素萍 王重力 粟敏從 丁志柳(10-41)

運用生活中的簡易材料制作“基因的表達”教具

周 玲(10-42)

用簡單的實驗驗證人眼的神奇功能 遲福江(10-44)

使用傳感器探究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李寶霞(10-45)

關于“使用血球計數板對酵母菌進行計數”的問題探討

丁 傅(11-44)

高中生物實驗的幾處改進和分析 施亞筠(11-46)

“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改進

毛文艷 李 巖 史慧玲(11-48)

利用實驗促進中學生對細胞知識內容的學習

楊青青(12-36)

適于中學的簡易種植靈芝的方法 趙 鑫(12-38)

生物學教學評價與考查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另類”試題 王 松(01-54)

2011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試題評析 葉建偉(02-52)

2011年高考有關“遺傳定律的例外性”試題淺析

崔緒昌(02-54)

一道值得商榷的高中生物奧賽題——對2008年浙江省一道高中生物競賽試題的分析 周興生(02-57)

活用課本素材,有效備考生物學業水平考試

左立波(02-58)

例析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圖形分析題

李成云(03-47)

對照性實驗的常見類型 彭月生(03-49)

例析生物科技模塊中流程圖題考查特點 尹利軍(03-51)

英國普通教育證書AS水平考試試題——第二單元 基因和基因工程 欣向紅(03-53)

“細胞分裂”考點掃描 高一明 朱沈芳(04-41)

詳析高考遺傳圖譜模式——以近5年高考試題為例

鄧過房(04-44)

簡析一道同位素標記法測細胞周期的競賽題

羅招軍(04-48)

一道生物探究性試題的解析 幸奠權(04-50)

2012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試卷——生物 (04-51)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需要做好“五道題” 張玉明(05-50)

高中生物實驗設計題常見錯誤剖析及應對策略

王科慧(05-53)

畫畫就明白——圖解法在解題中的作用 鄭大江(05-55)

圖表信息轉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戴雅萍(06-43)

聚焦高中生物學習中的“^”型曲線模型的知識

李進京(06-45)

巧用一個實驗裝置完成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關問題的測定或探究 鄧志華(06-49)

“首尾法”分析細胞分裂中的DNA標記問題

樵福奎(06-50)

兩類細胞分裂圖形中同源染色體的判斷

蔡利鵬(06-52)

生物學高考初、高中銜接的知識點和學習目標例析

吳慶華(07-49)

對三個競賽(遺傳)題答案的不同看法 朱敏生(07-51)

借助曲線分析生長素的兩重性 譚家學(07-53)

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生物(07-55)

2012年江蘇生物高考試題淺析 章 彤 顧舒榮(08-33)

貼近生活緊扣熱點,體現課標核心導向——福州生物學業考試命題回遡 劉國秀(08-35)

江蘇學業水平測試生物試卷分析及復習建議

陳海波(08-37)

談能力立意取向下的生物開放性試題的命題策略

夏幫青(08-40)

巧用配子基因頻率求解遺傳概率 王 晨(08-42)

對一道易陷入思維誤區的選擇題的分析

薛文超 王 彬(08-43)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44)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海南卷)——生物

(08-46)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49)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浙江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51)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53)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55)

例談高考生物實驗中邏輯思維方法的應用

王智杰(09-44)

提高學生解題、審題的能力的幾種方法

謝桂喜 謝亦馳(09-47)

建構生物模型,打造高效課堂 寧 旭(09-50)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生物(09-53)

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題的“排列組合”通解法

宋玉蓉(10-47)

利用圖形優化解題過程 李 勤(10-49)

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中常見的實驗題題型與教學啟示

周荷靜(11-49)

“三步”巧數食物鏈——“找岔路相加法”

徐建蕓(11-51)

解讀與酶有關的曲線模型 毛 丹(11-52)

審題抓細節 “陷阱”輕松越 蔣繼榮(12-39)

測量植物光合速率的幾種方法 章德兵(12-41)

教會學生辨析遺傳概率計算的幾個易混問題

祁全新(12-43)

正反交結果相同就一定是常染色體遺傳嗎

路 毅(12-44)

探究性實驗的三種預期結果 王忠文(12-46)

生物課程標準和新教材

高中生物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研究 呂增印(01-56)

新課程下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初探 魏小成(01-58)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學科”的比較

趙 璐 李高峰(01-60)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的專業成長 丁燕平(01-63)

漫談英國生物課堂中的情境教學 王元軍(02-60)

融入生物科學現代進展 實施初中生物學STS教育 盧 芹(02-62)

中學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莫雪斌 李坊貞 許愿康 陳小珺(03-56)

“形散而神不散”——談人教版課程標準高中實驗教科書《生物》的邏輯關系 輝(03-59)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矛盾與困惑

張 明(03-61)

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動作技能 陳 維(04-55)

高中生物實施科學方法教育主要策略探析

張樹虎(04-58)

S-P表分析方法應用于高中生物學教學質量評價

王 宇 陳秉初 周 陽(04-60)

簡析香港《新編生物學》教材中的實驗特點

顧文君 鄭曉蕙(04-63)

結構性工作單在生物學探究實驗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李偉平 曹志江(05-57)

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結構分析 李能國(05-59)

準確理解“假說—演繹法”的本質 吳君民(05-61)

基于交互式白板的生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 雁(05-63)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教學實施情況調查及教學建議 包春瑩(06-53)

生物實踐教育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嘗試——以“開心農場”為例 秦玉蓮 錢敏艷(06-55)

圍繞核心概念開展中學生物教育 付 雷(06-57)

高中生物學生實驗評價量表設計與運用初探

李步振(06-61)

論職前教師教育中探究教學能力的培養

張夢雅 周 陽(07-60)

基于核心概念建構的生物學新課程教學 胡玉華(07-62)

新加坡O-level高中生物學教材課后練習特色分析

梁海榮 李琳 鄭曉蕙(08-57)

海洋漏油事件與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 成云康(08-60)

一堂高中生物新授課引起的學情調查與教學反思

孫立祥(08-62)

美國中學生物學教材實驗室安全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宋相國 張迎春(09-59)

“下水課”里的困惑與對策 劉 虹(09-61)

“人的生殖與發育”一節內容所想到的——談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青春期性教育吳 贇(09-62)

高中生物學新課程教科書使用情況跟蹤調研工具的構建

楊文源 劉恩山(10-52)

新課標下廣東省高中生物學實驗開設現狀調查

徐繼林 胡位榮(10-56)

親近生物老教材 王 薦(10-59)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策略舉隅

朱小燕(10-61)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嘗試

車亞莉(10-63)

基于實證視角的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教學行為的分析研究

孫郡博 李 恬 吳志華(11-54)

情感性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拓展 劉成權(11-58)

讓我們的學生成為勤思善問的人——美國教育修學旅行的見聞與啟示 韓海燕(11-60)

利用地區課程資源開發生物校本課程的實踐

王勇強(11-62)

高中生物教師專業成長路徑初探

戴 群 解凱彬(12-48)

加強農村中學生物學教學切實推進城鄉教育公平

李學斌(12-50)

改革《生物學教師實驗實踐技能》課程加強對生命教育師范生的實驗實踐技能的職前培養 高 勍(12-52)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實驗版塊的比較研究

第6篇:生物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針桿藻;NaClO;KMnO4;滅活;光合活性

中圖分類號:X5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4764(2015)03014209

Abstract:

The inactivation efficiencies of Synedra sp. by NaClO and KMnO4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range of 0~5 mg/L in the neutral condition, the inactivation efficienc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O dosage and the optimun dosage was 3 mg/L. Meanwhile NaClO showed a better degradation ability in acidic condition. The degradation ability of KMnO4 was not significant, indicating that KMnO4 had no effect on inactivation. Chlorination was effective for Synedra sp. inactivation, and however led to cell disintegration and organic matter release, thus endangering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Key words:Synedra sp.;NaClO;KMnO4;inactivation;photosynthetic activity

近年來,中國河流、湖泊富營養化情況嚴重,水華頻發。作為中國重點水域的三峽庫區,由于三峽工程的周期運行使得庫區的水文、水環境等較蓄水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庫區支流河道型的硅藻“水華”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供水安全[13]。硅藻的控制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與湖泊型水庫的典型的藍綠藻水華不同,三峽庫區多以硅藻水華為主,尤以硅藻屬的針桿藻水華最為嚴重,約占總數的85%。從藻類的生理結構而言,硅藻為真核藻類,其細胞、細胞壁結構(外層為二氧化硅,內層為果膠質,對不利環境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光合作用系統構成上均與原核類的藍藻有著明顯的區別。而目前關于凈水廠滅藻技術的研究以藍綠藻為主[46],如化學藥劑法、紫外線法、超聲波法等,硅藻在滅活機制和效能上可能有別于藍藻,因此,抑制硅藻類的活性并減少其對供水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在各種滅藻技術中,預氯化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它能增強對藻類細胞的去除[7]。目前,對藍藻細胞的氯化效果已經有很好的研究[810]。高錳酸鉀預處理能有效控制不好的氣味和味道并抑制生物生長,它還能提高混凝效果并且控制消毒副產物的生成[1112],有學者對高錳酸鉀作為預處理藥劑對藻的去除進行研究也得到了較為不錯的結果[13]。有研究表明,NaClO、KMnO4會對藍藻的光合作用活性產生負面影響[14],導致藍藻細胞的死亡。在過去的研究中已經證實,脈沖調幅(PAM)熒光測定術能很好的檢測光合作用的PSII階段,表征藍藻細胞的光合作用活性[1516],可以用來解釋藻細胞失活的內在機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針對藍藻,對硅藻的去除研究很少,鑒于常用化學藥劑對藍藻的去除效果好,本研究對比考察了NaClO、KMnO4在不同投加量和不同pH條件下對硅藻的滅活效果,旨在為硅藻滅活技術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和試劑

硅藻屬針桿藻 (Synedra sp.,FACHB1296)購自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采用AGP培養基[17] ,在恒溫光照培養箱中進行培養。恒溫光照培養箱運行參數:溫度為20.0±1.0 ℃;光照強度為2 500 Lx;光/暗周期為14 h∶10 h。實驗中所使用的針桿藻初始濃度約為25~35×106 cell/L。

試驗中采用的NaClO溶液(w%:36.5%)和高錳酸鉀均為分析純。

1.2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同一培養階段的針桿藻,在不同的pH及NaClO/ KMnO4投加量下,分別檢測了其光合作用活性的變化,進而表征氯化與KMnO4預氧化對針桿藻的滅活特性。大多數自然水體的pH在6.0~9.0之間,反應藻液的pH分別采用0.1 mol/L 的鹽酸和NaOH進行調節,研究在酸性、中性、堿性(pH分別為5、7、9)水體中NaClO和KMnO4對硅藻光合活性的影響。硅藻在溫度15~25 ℃時生長較佳[18],并且易在春季“爆發”[3],因此,調節試驗的反應溫度始終維持在20.0±1.0 ℃(DC0510智能恒溫槽,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應過程中,采用磁力攪拌器對藻液進行攪拌,確保其各部分均勻。在預先設定的時間點進行取樣 ,并在樣品中加入一定量0.1 mol/L Na2SO3溶液,用于終止氧化反應,隨即對樣品進行分析。

1.3分析方法

針桿藻的PSII系統的光量子產量Y(反映實際光合效率),葉綠素a及快速光響應曲線(rapid light curves,RLC)采用浮游植物分類熒光儀(PHYTOPAM,德國Walz公司)進行測定。快速光響應曲線的測量條件設定為:步長10 s,最大光照強度764 μmol?m-2?s-1。參數α、ETRmax由如下RLC 方程擬合得到[19],見式(1)。

ETR=ETRmax×

(1-α×PAR/ETRmax)×e-β×PAR/ETRmax(1)

式中:ETR為相對電子傳遞速率;ETRmax為最大相對電子傳遞速率,反映最大光合速率;PAR為光強,μmol/(m2?s);α為初始斜率,反映了光能的利用效率;試驗中主要通過Y、α、ETRmax、葉綠素a值來反應藻細胞的活性。pH 采用雷磁PHS3C型pH計測定。

NaClO的濃度采用哈希公司的余氯儀量進行檢定。

2結果和討論

2.1NaClO對針桿藻的滅活特性研究

2.1.1NaClO投加量對針桿藻滅活效果的影響

當NaClO投量分別為0.5、1.0、2.0、3.0、5.0 mg/L時,針桿藻光合作用活性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明顯看出,隨著NaClO投量(≤3 mg/L)的增加,各光合作用參數值的降解速率均隨之加快,而投量為5 mg/L對針桿藻光合作用活性的降解速率與3 mg/L的已無明顯差異。

如圖1(a)~(c)所示,當NaClO投量為2.0 mg/L時,反應2 min后針桿藻光能的利用效率緩妥畬笙嘍緣繾喲遞速率rETRmax兩個參數值均迅速降為0,且其降解主要發生在最初的1 min內;反應5 min后光量子產量Y值也下降至0,且其下降主要在最初的2 min內。這說明2.0 mg/L的NaClO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抑制針桿藻的光合系統,抑制可能從破壞PSII系統電子傳遞鏈開始。

如圖1(d)所示,在NaClO的投加量小于1 mg/L條件下,60 min反應時間內葉綠素a無明顯降解;當投量≥2.0 mg/L時,隨著投加量的增加,葉綠素a的降解速率逐漸增加,并且在0~10 min時間內,葉綠素a值降解最為顯著, 30 min以后趨于平緩;并且圖中可見當NaClO的投量為3.0和5.0 mg/L時,葉綠素a的降解效果已無明顯差異,增大投加量不能明顯提高其降解率。而郭建偉[20]的研究發現,當NaClO的投加量在3.75 mg/L時,銅綠微囊藻的葉綠素a在最初的1 min內降解效果最為顯著。在本次試驗中,當NaClO的投加量為3 mg/L時30 min后葉綠素a的降解率為86.6%,而在相同投加量下的NaClO對銅綠微囊藻的葉綠素a降解率在30 min時僅為21.79% [21],故NaClO對針桿藻的葉綠素a降解率雖然反應初期較為緩慢,但后期的降解效果明顯好于銅綠微囊藻。歐樺瑟等[6]提出了氯化滅活銅綠微囊藻過程的三個步驟的假說,即:氧化劑滲透內部降解細胞結構解體。由于硅藻的細胞壁由外層二氧化硅和內層果膠質組成,而藍藻的細胞壁則由外層纖維素和內層果膠質組成,因此,細胞壁組成及結構的差異導致NaClO能更快速地破壞并滲透進入銅綠微囊藻細胞,而與其胞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另一方面,由于銅綠微囊藻屬原核生物,無核膜和葉綠體,其類囊體(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電子傳遞鏈組分,為光合反應中心)分散在細胞質中;而針桿藻為真核生物,有核膜和葉綠體,其類囊體集中位于一個巨大軸生的葉綠體內。因此,類囊體的相對集中,使得相同的反應條件下NaClO對針桿藻中葉綠素a的破壞程度更大。

由圖1(a)和(b)比較看來,NaClO對Y、緩rETRmax值的降解主要發生在2 min內,而對葉綠素a 的降解主要發生在10 min內,葉綠素a的降解要明顯滯后。這可能是因為NaClO需要依次滲透進入硅藻細胞、葉綠體、類囊體才能與葉綠素a發生反應或是NaClO直接與細胞解體后釋放的葉綠素a發生反應。因此,對葉綠體的破壞要先于葉綠素a,而對葉綠體的破壞即可直接抑制針桿藻的光合系統。

但是,Ma等[7]試驗表明,氯化損壞銅綠微囊藻的細胞膜,并導致細胞內物質,如:毒素、K+, 葉綠素a的釋放。因此,NaClO滅活硅藻可能會造成細胞的解體,引起胞內有機物的釋放,危及飲用水安全。

2.1.2NaClO對針桿藻的降解動力學

由2.1.1節中可知,藻的光合活性Y值和葉綠素a值隨時間遞減,并且其降解趨勢呈現擬一級反應動力學的特征。

圖2和表1顯示,NaClO投加量對針桿藻的降解影響是比較大的。當NaClO投加量為0.5 mg/L時,Y值和葉綠素a值的降解速率常數k分別為0026和0.007 min-1,而投加量增加到3.0 mg/L時,k分別為0.967和0.167 min-1,影響非常大。

在逐漸減小,特別是當投加量為5.0 mg/L時,其對葉綠素a的降解速率幾乎與3.0 mg/L投加量的相同,說明降解的程度已經趨于飽和,因此從經濟性的角度考慮認為,NaClO降解針桿藻的最佳投加量為3.0 mg/L。

2.1.3NaClO在不同pH條件下對針桿藻滅活效果的影響

NaClO在不同pH條件下(pH=5、7、9)對針桿藻滅活效果的影響如圖4所示。針桿藻在不同pH條件下的滅活速率依次為:pH=5> pH=7 pH=9。這主要是因為20℃時,當pH=9.5時,在水溶液中NaClO以ClO-的形式存在;當pH=7.5時,以ClO-及HClO各占50%的形式存在,而當pH=5.0時,以HClO的形式存在。一方面,由于硅藻表面帶負電荷[23],因此,分子態的HClO更接近硅藻表面并滲透進入細胞。另一方面,HClO的氧化還原電位遠高于離子態的ClO-。因此,NaClO在酸性條件下更能發揮對硅藻的滅活作用。

2.2KMnO4對針桿藻的滅活研究

2.2.1KMnO4投加量對針桿藻滅活效果的影響

當KMnO4投量分別為0.5、1.0、1.5、2.0、3.0、5.0 mg/L時,針桿藻光合作用活性隨時間的變化如圖5所示。從圖5(a)~(c)中可明顯看出,KMnO4對光合作用參數光量子產量Y值和光能利用率恢稻無明顯降解效果;而最大光合速率rETRmax值的變化趨勢與NaClO降解過程中該值的變化一致,在最初2 min內電子傳遞速率迅速降低,說明KMnO4只抑制了電子的傳遞,減緩了針桿藻的光合系統PSII階段,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對針桿藻的光合作用能力進行破壞。

如圖5(d)所示,在KMnO4幾種投量條件下,60 min反應時間內葉綠素a均無明顯降解,而KMnO4氧化是優先損壞藻細胞內的色素 [14],故可能是 KMnO4較難滲透進入針桿藻的葉綠體,因此不易實現對葉綠素a的降解,對光合系統抑制不明顯。并且當KMnO4的投加量≥1.5 mg/L時,水質呈紅色,經過1.5 h沒有褪色,可見較大的投加量會影響出水水質。因此,從整體上看,在pH=7時投加KMnO4對針桿藻的活性影響不大。

而Fan等[24]研究指出,高錳酸鉀能有效降解微囊藻,并且在1~3 mg/L范圍內能保持藻細胞結構完整[25],明顯優于對硅藻的滅活效果,可能是因為藍藻和硅藻的細胞壁組成與結構的差異。在本研究中明顯觀察到氯化對針桿藻的滅活效果要優于高錳酸鉀對其的氧化作用,Fan等[26]對藍藻的處理研究也報道了類似的意見。

2.2.2KMnO4在不同pH條件下對針桿藻滅活效果的影響

KMnO4在不同pH條件下(pH=5、7、9)對針桿藻滅活效果的影響如圖6所示。針桿藻在不同pH條件下的滅活速率依次為:pH=5> pH=7> pH=9。這主要是因為KMnO4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其反應式不同,在酸性條件下其標準氧化還原電位為E0=1.51 V,Mn能由+7價降低到+2價,而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其氧化還原電位低得多,分別只有E0=0.588 V和E0=0.564 V[27],Mn各自只能降低到+4和+6價,說明其氧化性的順序為酸性>>中性>堿性。

如圖6(ac)所示,即使是pH=5時,在60 min后,其Y值也只降低到了0.4,降解率僅為37.5%。并且如圖6(d)中所示,3種pH條件下葉綠素a在60 min內都沒有明顯的降解趨勢。因此,從整體上看,KMnO4對針桿藻沒有明顯的滅活效果。

3結論

1)NaClO對針桿藻的滅活效果顯著,其降解過程符合擬一級反應動力學,投加量為3 mg/L時就能達到很好的滅活效果。但是氯化會破壞細胞結構,使細胞分解,引起藻內有機物的釋放,在后續試驗研究中,可以探討胞內有機物釋放對飲用水安全的影響。

2)酸性條件下NaClO能更好的發揮其氧化降解的作用。

3)KMnO4在投加量≤5mg/L時對針桿藻的滅活效果不明顯;更高劑量下可能會對針桿藻的滅活效果更明顯,但是會影響出水水質。

4)酸性和堿性條件下KMnO4對針桿藻都沒有明顯的滅活效果。

參考文獻:

[1]

邱光勝,胡圣,葉丹,等.三峽庫區支流富營養化及水華現狀研究 [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1, 20(3):311316.

Qiu G S,Hu S,Ye D,et al.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utrophication and water bloom in the branche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1, 20(3):311316.(in Chinese)

[2] 吳光應,劉曉靄,萬丹,等.三峽庫區大寧河2010年春季水華特征 [J].中國環境監測, 2012, 28(3):4752.

Wu G Y,Liu X A,Wan D,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algae blooms in the DaNing River,three gorge reservoir,2010 [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12, 28(3):4752.(in Chinese)

[3] 楊敏,畢永紅,胡建林,等.三峽水庫香溪河庫灣春季水華期間浮游植物晝夜垂直分布與遷移 [J].湖泊科學, 2011, 23(3):375382.

Yang M,Bi Y H,Hu J L,et al.Diel vertical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during spring blooms in Xiangxi Bay,three gorges reservoir [J].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2011, 23(3):375382.(in Chinese)

[4] Ahn C Y, Joung S H,Choi A,et al. Selective control of cyanobacteria in eutrophic pond by a combined device of ultrasonication and water pumps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07, 28: 371379.

[5] Wu X G, Joyce E M, Mason T J. Evalu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t different ultrasonic frequencies [J]. Water Research, 2012, 46 (9): 28512858.

[6] Ou H, Gao N Y, Deng Y, et al. Mechanistic studies of microcystic aeruginosa inactiv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UVC irradiation and chlorination with polysynchronous analyses [J]. Desalination, 2011,272 (1/2/3): 107119.

[7] Ma M, Liu R P. Chlorina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suspension: Cell lysis, toxin release and degradation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217/218:279285.

[8]Daly R I, Ho L, Brookes J D, Effect of chlorination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ell integrity and subsequent microcystin release and degrada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07, 41: 44474453.

[9] Lin T F, Chang D W, Lien S K,et al.Effect of chlorination on the cell integrity of two noxious cyanobacteria and their releases of odorants[J]. Journal of Water Suppl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9, 58: 539551.

[10] Zamyadi A, Ho L,Newcombe G,et al.Prévost, Release and oxidation of cellbound saxitoxins duringchlorination of Anabaena circinalis cells[J]. Environment. Science Technology 2010, 44: 90559061.

[11] Chen J J,Yeh H H. The mechanisms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on algae removal[J]. Water Research, 2005, 39: 44204428

[12] Tung S C,Lin T F,Liu C L,et al. The effect of oxidants on 2MIB concentration with the presence of cyanobacteria[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49: 281288

[13] 許國仁, 李圭白. 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強化過濾微污染水質的效能研究[J]. 環境科學學報, 2002, 22(5): 664670.

Xu G R,Li G B.Efficiency of enhanced filtration with composite potassium permanganate(CP) in polluted drinking water freatment [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2, 22(5): 664670.(in Chinese)

[14] Ou H, Gao N Y, Wei C H, et al. Immediate and longterm impacts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o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survival and microcystinLR release risk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19220(15): 267275.

[15]Bailey S,Grossman A. Photoprotection in cyanobacteria: regulation of light harvesting Photochem. Photobiol., 2008, 84: 14101420

[16]Campbell D, Hurry V, Clarke A K,et al.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alysis of cyanobacterial photosynthesis and acclimation[J]. Micro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1998,62: 667683

[17] 張鳳嶺,王翠婷.生物技術 [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277278.

Zhang F L,Wang C T.Biotechnology [M].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993:277278.(in Chinese)

[18]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藻類研究室藻類應用組.淡水硅藻的大量培養 [J].水生生物學集刊,1975,5(4):503511.

Section of Applied Phycology,Laboratory of Phycology,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Hupei Province.Mass culture of freshwater diatoms [J].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1975,5(4):503511.(in Chinese)

[19] Ralph P J, Gademann R. Rapid light curves: a powerful tool to assess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J]. Aquatic Botany, 2005, 82:222237.

[20] 郭建偉.紫外線對水中銅綠微囊藻和藻毒素控制研究 [D]. 上海:同濟大學,2010.

Guo J W.Investigation on the remo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microcystins from water by UV irradiation [D].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2010.(in Chinese)

[21] 歐樺瑟.氯化和UVC 滅活銅綠微囊藻的機理 [J].華南理工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39(6):100105.

Ou H S.Inactivation mechanism of microcystic aeruginosa by chlorination and UVC irradiation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39(6):100105.(in Chinese)

[22] Robert E L.藻類學 [M].科學出版社, 2012.

Robert E L.Algology [M].Science Press,2012.(in Chinese)

[23] Bernhardt H, Clasen J. Flocc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J]. Journal of Water Suppl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qua, 1991,40:7687.

[24] Fan J J, Robert D. Impact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on cyanobacterial cell integrity and toxin release and degradation [J]. Chemosphere, 2013, 92:529534.

[25] Chen J J, Yeh H H. The mechanisms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on algae removal [J]. Water Research, 2005, 39:44204428.

[26] Daly R I, Ho L, Brookes J D. Effect of chlorination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ell integrity and subsequent microcystin release and degradation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41: 444744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内精品第一页|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 三上悠亚电影全集免费| 里番acg全彩本子在线观看| 日韩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 免费欧洲毛片**老妇女| 99r精品在线|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国产精品100页|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性欧美xxxx乳|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影院 | 女人十八进入一及黄特别片|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黄色录像大片毛片aa|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337p啪啪人体大胆| 欧美多人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www国产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丝袜字幕| 国产麻豆媒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视频一级|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 嗯啊~被触手怪女性灌液漫画| 中国一级全黄的免费观看| 毛片在线看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亚洲乱码无限2021芒果|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女性生殖殖器特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