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發病特點;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11(c)-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20 case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Results The cobb angle of patients after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was (17.4±9.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31.4±10.9)°and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27.4±12.5)°, the comparison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reatment in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0%, 70.0% and 83.3%,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of them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 the comparison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

[Key words]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reatment

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病,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隨著年齡的增大,骨脆性增加,彈性降低,骨代謝減少,骨密度降低,很容易發生脊柱壓縮性骨折[1]。對其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并分析其發病特點,有利于治療方式的合理選擇。而對患者的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其發展為后凸畸形,治療難度相對較小。該研究以該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間收治的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臨床發病特點,分析其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收治的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掃描(如X線攝片、CT、MRI掃描燈)檢查確診。排除患者中因腫瘤致脊椎繼發性骨折的情況[2]。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可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齡在62~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5±3.7)歲,病程在7 d~3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2.3±1.0)個月。其中,72例患者有明確的外傷史,包括扭傷20例、跌傷52例,8例患者無明確外傷史,患者的癥狀輕微。患者的骨折位置是T4~L5。其中,單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60例,雙錐體或者兩處以上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20例(椎體前緣的長縮超過1/3的情況視為壓縮[3])。根據L3骨小梁變化情況對患者的骨質疏松程度進行分級可見,I度、II度、III度的患者分別有30例、40例和10例。

按治療方式不同分非手術治療組(30例)和手術治療組(50例),手術組患者組內又分為開放式手術治療組(20例)和微創治療組(30例)。非手術治療組和開放式手術治療組、微創治療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臨床表現與影像學診斷結果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活動受限的臨床癥狀,且負重時癥狀加重,查體可見傷椎與棘旁肌肉壓痛或叩擊痛,其中74例患者未見明顯脊髓和神經根受壓情況和神經系統陽性體征。4例患者在伴有輕度下肢神經刺激癥狀,2例患者伴有排便失控,Frankel分級為D級。

觀察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學檢查資料可見,胸椎過度后凸畸形(T4~T10)的患者20例,占25.0%,后凸角度為(52.1±15.3)°;胸腰椎過度后凸畸形(T11~L1)的患者46例,占57.5%,后凸角度為(34.4±12.1)°;腰椎過度后凸畸形的患者14例,占17.5%,后凸角度為(25.4±11.3)°,所有患者脊柱平均后凸角度為(38.3±12.5)°。

1.2.2 治療方法 80例患者中行非手術治療的有30例,病房中均配備臥硬板床,在腰下墊以軟枕,給予骨松寶膠囊進行治療的同時,逐步進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行拱腰訓練法,從5點支撐到4點支撐、3點支撐逐步恢復。其中8例患者有手術治療指征,但因不耐受手術繼續選擇保守治療的方法。

50例患者行手術治療,患者均符合手術適應證,即:身體條件良好,能夠耐受手術;伴有神經功能損傷或者無神經功能損傷,但Cobb角在20°以上,椎管占位情況超過椎管矢狀位的一半以上,椎體高度壓縮程度超過50%。做好積極的術前準備,對患者合并的慢性內科疾病進行治療,糾正其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的情況。其中,20例患者選擇開放手術進行脊柱矯正,均行后路椎弓根釘內固定矯正胡椎板間植骨融合術。其余30例患者行經皮椎體形成術或者經皮后凸形成術微創治療。術后均給予抗生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測量并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Cobb角(患椎的上位椎體的上終板到下位椎體的下終板的夾角度數)。

1.4 療效評價標準

以Nkai分級標準為依據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和主要生命體征完全消失、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的情況記為優秀;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和主要生命體征基本消失、正常生活受影響較小,勞累后偶有腰背酸痛的情況記為良好;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和主要生命體征有明顯改善,但仍伴有輕度的腰背酸痛癥狀,正常生活受影響的情況記為尚可;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和主要生命體征完全無改善甚至加重的情況記為差[4]。

1.5 統計方法

該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的方式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Cobb角的比較

觀察采用不同方式治療的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治療前后的Cobb角,可見,治療前3組患者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顯著縮小。行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治療前后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效果

非手術治療組、開放手術治療組和微創手術治療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分別為40.0%、70.0%和83.3%,以微創手術組的患者優良率最高,顯著優于其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與多發病,不同于中青年外傷致骨折的情況,其與老年患者的機體機構有關,單位體積內骨骼微結構發生變化、骨量減少,脆性增加、強度降低,造成骨折的發生率與復發率高雙高的情況[5]。

觀察患者的發病特點,可見對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負重時癥狀加重,較少伴發神經根傳導功能受損情況。

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輕重程度可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方式,本文比較了采用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方式、開放手術方式、微創手術方式等不同情況下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可見,開放手術的患者Cobb角的改善程度最大,治療前后的Cobb角差值達到(30.5±7.5)°,但總的治療優良率的比較上則微創手術效果更佳,達到83.3%。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是以臥床休息、鎮痛治療、功能訓練以及壯骨藥物聯合應用為主,治療不當可能引發骨質進一步脫鈣的情況,還可能造成壓瘡、褥瘡、肺感染的情況[6],而開放性手術則會對患者的創傷大,出現手術不耐受的幾率更高。而經皮椎體形成術或經皮后凸形成術等微創治療的方式,臨床效果最好,不僅可以快速緩解疼痛,矯正畸形,促進復脊柱序列復位并改善相關功能,提高脊柱穩定性,而且與非手術治療相比有效性好,與開放手術比安全性好,并發癥發生率低,臨床效果滿意。

張建華等[7]的研究對比了保守治療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的情況,其主要是從治療后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和遠期復發率的角度進行了比較,這是本文研究未涉及的方面,研究結果也證實了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復發率低的情況,這主要得益于微創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低,且恢復快的優勢,其既能促進壓縮椎體強度與剛度的恢復,而且可以部分恢復壓縮椎體的高度,使骨水泥的注入更加安全,是十分理想的一種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當然,具體治療方式的選擇還是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條件等確定。另一方面,從骨質疏松癥并發脊柱壓縮性骨折是骨代謝疾病的一種特殊轉歸[8],對其的預防應當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結合早期干預降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并通過醫患合作,實現早診斷、早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療。

[參考文獻]

[1] 韓玉東,童安,胡芳寧.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與效果[J].吉林醫學,2015,36(9):1812-1813.

[2] 郭岱琦,楊欣建,顧洪生,等.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骨折的療效評價[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23(1):69-70.

[3] 黎新憲,肖筱武,謝軍,等.經皮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2):2734-2738.

[4] 張華東,姚子峰,丁曉勇.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藥物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療效觀察[J].安徽醫學,2014,35(12):1699-1700.

[5] 唐漢武,林一峰,孫麗.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特點分析[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1):7-9.

[6] 江永發,陳孝銀,李嵩柏,等.骨松寶膠囊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1):144-147.

[7] 張建華,李玉前,王曉東.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骨折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學工程,2014,22(11):23-24.

第2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療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051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 而因此引起的骨折會給老年人帶來痛苦, 給家庭帶來負擔, 特別是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而保守治療方法難以在短時間內收到效果, 手術治療仍然是大多數患者的選擇, 而手術治療方法較多, 且效果各異, 因此適宜的手術方法研究十分具有臨床意義。本研究采用球囊擴張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 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并且安全性也可以保證,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1日~ 12月31日收治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92例,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其中男22例, 女70例, 年齡60~ 85歲, 平均年齡(71.3±4.9)歲, 病程13~59 d, 平均病程(34.2±8.3)d;突然坐下及扭腰導致損傷患者16例, 乘車顛傷患者18例, 移動重物扭傷患者22例, 行走摔傷患者29例, 其他患者7例;病變椎體(105個):L5 4個, L4 5個, L3 8個, L2 11個, L1 21個, T12 26個, T11 22個, T10 8個;患者均有輕微的外傷史, 臨床出現不同程度持續性腰酸脹、疼痛等不適感, 無法站立, 或者無法坐起, 活動受限, 經過非甾體類藥物止痛, 但是止痛效果較差, 均無神經、脊髓損傷或者壓迫。

1. 2 方法 本組患者均選擇俯臥位, 腹部保持懸空, 給予0.5%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 穿刺前給予手法復位, 使用由常州康輝公司生產的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器材, 通過C型臂X線機輔助監視下, 對椎弓根位置進行確定, 經由椎弓根(腰椎)或是旁椎弓根(胸椎)處進行穿刺, 進針點盡量選擇靠近椎弓根外上緣, 將穿刺針刺入透過皮質, 插入導針, 確定導針進入椎弓根內后, 沿著導針將工作套管插入至椎體前中部, 拔除穿刺針, 建立良好的工作通道, 置入球囊至椎體前3/4的位置, 將碘海醇緩慢的注入球囊內, 保持椎體前中部擴張, 在擴張成功后, 將球囊取出, 將調和的骨水泥填充, 一邊注入, 一邊后退, 直至退到椎體后緣, 平均注入4~8 ml的骨水泥。術后需平臥6 h, 可逐漸坐起, 根據情況下地行走, 術后7 d可出院, 但是需佩戴支具14 d, 術后給予抗生素24~ 48 h。

1. 3 觀察指標 ①術后進行X線檢查, 根據檢查測量傷椎后凸角度及椎體前緣高度, 同時采取Oswestry評分[2]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定, 采取VAS評分對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定[2]。②對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情況進行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F檢驗。P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術后7 d、末次隨訪時患者傷椎后凸角度、椎體前緣高度、Oswestry評分、VAS評分均優于術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骨水泥滲漏情況 本組92例患者, 骨水泥滲漏2例, 骨水泥滲漏發生率為2.17%。

3 討論

骨質疏松是常見于老年人中的疾病, 而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較為常見。骨質疏松導致的力學強度降低可能引起椎體壓縮骨折, 影響患者正常生活[3]。而保守治療通常無法在短時間內起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并且長期臥床可能導致骨量進一步丟失, 再次引起骨強度下降。因此需要更加適宜的治療方法[4]。

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是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法, 經過傷椎骨折區, 送入高壓小球囊, 球囊軟性均勻擴張會擠壓壓縮的松質骨, 以達到恢復傷椎高度的目的, 也可以有效的矯正后凸畸形[5]。在復位滿意后, 抽空球囊即可取出, 并且留下空腔, 在將骨水泥注入, 凝固后成為有效的支撐, 因此該方法較傳統單純椎體成形術效果更好, 利用球囊形成穩定的核心空腔, 復位效果十分令人滿意, 并且軟性擴張也較為安全。而關鍵性技術球囊擴張可以擠壓因骨質疏松骨折塌陷的松質骨, 使其密度增加, 為骨水泥注入提高穩定而完整的空腔, 同時也減少了骨水泥泄漏風險[6]。但骨水泥泄漏在球囊擴張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中仍然屬于常見的并發癥, 但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 首先C型臂需要精確定位, 穿刺也需要精準, 避免反復穿刺形成穿刺道, 骨水泥容易從穿刺道中滲出。其次上下終板破裂明顯患者有明顯更高的骨水泥泄漏發生可能, 球囊需要靠近椎體中央, 并且在接近上下終板時停止軟性擴張, 避免骨水泥通過破裂的終板滲出至椎間隙。對于椎體前緣骨折患者, 擴張球囊從椎體中部開始擴張, 靠近前緣骨折區少量注入骨水泥對缺損進行堵塞, 強化椎體后, 再進行骨水泥注入, 防止滲漏。而椎體后壁破損則需要借助影像學技術以及臨床醫師的經驗注入水泥, 避免滲漏, 整個過程謹慎小心, 緩慢進行對并發癥預防十分有利。

本研究中采用球囊擴張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可以有效的恢復傷椎功能, 所有患者手術均進行十分順利, 傷椎高度恢復滿意, 客觀的評分也顯示了手術的有效性。并且僅有2例患者出現骨水泥滲漏, 說明有針對性的預防結合有經驗的手術操作, 該術式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世民, 張兆杰, 劉昱彰, 等.球囊擴張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中國骨傷, 2011, 24(7): 570-573.

[2] 張正洲, 丁鵬, , 等.椎體后凸成形術中單球囊交替擴張與雙球囊同時擴張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療效對比.臨床骨科雜志, 2013, 16(6):621-623.

[3] 高建文.球囊擴張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現代醫藥衛生, 2012, 28(15):2277-2278.

[4] 胡華, 蔣林, 柳昊, 等. PKP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術后椎體高度丟失的相關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13):3524-3526.

[5] 孔慶華, 魯, 王峰, 等.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新鮮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山東醫藥, 2014(23):84-85.

第3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療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6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782-02

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臨床上常見骨折之一[1],多發于老年。主要發病原因是外傷或是骨質疏松癥。然而隨著工業發展進程加快及交通事故增加,很多年輕人亦需進行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統計顯示,每年美國會出現一百多萬骨折患者,其中49%為股骨粗隆間骨折。以往對待此病癥多采用保守治療,但是因長期臥床制動,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如:肺部感染、髓關節功能受限、深靜脈血栓等,死亡率及致殘率也高。所以,正確評價與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具有現實社會意義及臨床意義。現階段內固定手術治療普遍用于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因為手術治療具有固定牢固,積極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并發癥減少,死亡率降低,身體各項功能恢復快等特點。本文通過對近年醫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取的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進行對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男110例,女70例;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57±1.5歲。均為閉合性骨折。致傷原因有:跌傷115例,車撞傷25例,其他40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5例,Ⅱ型18例,ⅢA型45例,ⅢB型38例,Ⅳ型27例,Ⅴ型27例。其中合并高血壓45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11例,肺內感染9例,腦血管疾病9例,肝功能障礙5例,腎功能障礙1例,心功能不全4例,其他病癥70例;病程最短為6個月,最長為7年,平均(78±1.5個月。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10例,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年齡、病程等資料上差異經過統計學分析得出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療法治療[2]。

1.2.2實驗組采用內固定手術治療,患者入院后給予皮牽引,進行術前檢查,對癥進行內科并發癥治療,入院后3-7d進行手術。

通過以往研究資料顯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于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其療效顯著優于保守治療,并且有著治療周期短、并發癥少的優點,國內外眾多學者表示:對可以耐受手術并且無嚴重心腦疾病或手術禁忌癥的患者主張盡早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以減少因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癥、病死率,改善術后功能[3]。下文將對手術治療方法進行具體闡述:

目前,內固定常用技術手段之一的髓外固定系統主要包括動力髁螺釘、動力髖螺釘、鎖定加壓鋼板這三種。①動力髁螺釘。動力髁螺釘適合EvansⅠ型和EvansⅡ型及骨質情況較好的年輕患者,對于類型不穩定的粗隆間骨折,依然可以使用動力髁螺釘,只要具有良好的內側支撐,并且固定相對穩定,患者早期做簡單的離床活動代替早期負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內固定衰竭、髖內翻的發生概率。②動力髖螺釘。動力髖螺釘至今仍然是國內外治療轉子間骨折重要方式之一,其優點是:動力髖螺釘系統憑借1根粗大寬螺紋拉力螺釘跟套管鋼板和加壓螺釘相連接,順粗隆間骨折可通過動力髖螺釘系統取得動力加壓作用。動力髖螺釘是髓外固定一種,于股骨外側骨皮質固定,有較長力臂,其缺點為抗旋轉能力弱,若患者骨質疏松,進行動力髖螺栓進行內固定,則增加了固定失敗率,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一定長度肢體萎縮。并且術中需剝離范圍廣,破壞較多骨膜,術中出血量也較大,手術時間長,應用于年老體弱患者時需考慮其手術耐受性。所以,此固定法僅適用于穩定型及相對穩定的股骨粗隆間骨折,不過例如Ⅲ、Ⅳ型和Ⅴ型這類穩定性差的骨折,進行手術時不易牢固固定。并且不適用于有明顯骨質疏松和全身條件較差的老年患者。③鎖定加壓鋼板。鎖定加壓鋼板與螺釘間穩定機制無需接骨板,也無需與骨皮質緊密接觸,此固定法能夠很好地降低骨膜損傷概率,暢通骨折部血運。鎖定加壓鋼板無需精確折彎接骨板,單側皮質骨進行固定即可,螺絲釘在鎖定后能夠很好的遏制螺釘滑移退出情況的發生,從而使骨質疏松患者螺釘脫出發生率降低。應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特別是具有合并骨質疏松癥狀的老年粗隆間骨折,其療效明顯、可靠。鎖定鋼板設計中加入加壓孔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斷端進行加壓,有利于促進骨折斷段復位,此手術很好地體現了微創治療特點,并且手術操作簡單,出血量少。然而對于術前情況差且手術耐受程度有限的患者,通過使用解剖鋼板來減少在失血量,會存在偏心固定和力臂長等缺點。

1.3數據處理用常規計數工具EXCEL建立數據庫,錄入完畢后進行簡單數據分析及邏輯對比。校對數據導入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基本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骨粗隆間骨折采用內固定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達100.00%。保守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數據表明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固定手術治療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恢復,得到了廣大患者普遍認可,具有推廣性。

3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老年是高發期,易伴有骨質疏松和內科疾病,若未及時有效地治療和護理,易留下后遺癥及出現并發癥,高齡患者大多重要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合并性疾病較多,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高。現在非手術治療已基本被手術治療所代替,除非患者身體狀況過差。實驗組與對照組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同治療方法進行療效對比,得出如下數據: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顯著,對照組痊愈39例,顯效18例,有效1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83.33%;實驗組患者痊愈68例,顯效12例,有效10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達100.00%。此數據很好的顯示了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運用手術療法比保守治療值得推廣,效果也更顯著。目前國際醫療部門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法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更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特點的內固定方式的研制與臨床應用[4],加上術者專業技術的精進,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效果必將得到更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意,李新志.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3,10:1172-1175.

[2]楊光琴.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內固定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04:326-327.

[3]王鵬建,李海峰,阮狄克,丁宇,張超,李威.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01:27-29.

[4]任周奎,呂應文,余定華,于金華.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對策[J].創傷外科雜志,2011,02:111-113.

[5]胡運生,李文海,鄭聯合,張勇,馬保安.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治療失敗10例原因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0,02:185-187.

[6]楊晶.閉合復位微創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研究.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第4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經皮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療效

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被譽為是“微創革命”的杰出代表之一。經皮椎體成形術相比于傳統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方法, 具有簡單安全、快速止痛、便于推廣且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1]。而且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患者來說, 經皮椎體成形術還可以將患者身體和精神的傷害降到最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人們對醫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經皮椎體成形術已經成為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首選[2]。本研究對36例老年患者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 并對療效結果進行總結, 探討該療法應用于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中的臨床療效及技術優勢, 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36例, 男21例, 女15例, 年齡62~76歲, 平均年齡69.5歲。36例患者中, 有輕微外傷史的患者15例, 有明顯外傷史的患者5例, 無明顯外傷史的患者16例。36例患者的骨折節段:T8 3例, T9 1例, T10 2例, T11 1例, T12 13例, L1 11例, L2 3例, L3 2例。36例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背部有明顯疼痛, 翻身轉側明顯困難。36例患者均為新鮮骨折, 沒有發現脊髓和神經根的損傷情況。經CT掃描后發現椎體后壁沒有損傷, 保持完好, 沒有發現椎管內占位的情況。

1. 2 治療方法 手術取患者俯臥位, 腹部懸空。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C型臂X線機透視精確定位。龍膽紫標記常規消毒鋪巾, 穿刺點皮膚做一約2 mm小切口。在透視監視下確定椎弓根所處的位置并確定穿刺點及穿刺方向。之后將穿刺針經椎弓根穿刺進入傷椎, 將針尖一直刺入至椎體前1/3處, 抽出穿刺針內芯。抽出穿刺針后, 開始注射入大約5~10 ml Onimpague造影劑, 注入后觀察造影劑在錐體內的分布情況, 確定是否出現缺損性外漏或者是否發生靜脈交通異常。觀察完畢后骨水泥加壓勻速注入椎體。注射骨水泥時, 要在側位透視觀察下進行, 當骨水泥影擴散接近椎體后壁或剛出現向椎體外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注射。所有進行PVP術的患者均采用, 在骨折壓縮較明顯側, 即單側椎弓根穿刺。一般每個椎體注入骨水泥的量為2~8 ml。

1. 3 觀察指標

1. 3. 1 視覺模擬量表(VAS) 采用VAS對疼痛程度的進行測量, VAS是目前用于測量疼痛的首選工具, 在臨床和研究工作中已被廣泛應用。輕度疼痛平均值為(2.57±1.04)分;中度疼痛平均值為(5.18±1.41)分;重度疼痛平均值為(8.41±1.35)分。

1. 3. 2 LAS評價 采用LAS對日常活動功能障礙進行評價, 評分標準:行動無明顯困難為1分;行走困難為2分;需要使用輪椅或只能坐立為3分;不能進行日常基本活動且只能被迫臥床為4分。

1. 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36例患者中2例術后鎮痛效果不理想, 其原因為骨水泥滲漏造成, 且均滲透入椎體旁軟組織中。患者術前與術后VAS和L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患者術前與術后VAS和LAS分值的比較( x-±s, 分)

觀察指標 術前 術后24 h 術后6個月

VAS 6.95±1.02 1.86±1.69a 1.65±1.59b

LAS 26.00±1.09 18.00±1.52c 15.00±1.31d

注:與術前比較, at=5.21, bt=5.76, ct=4.43, dt=4.41, P

3 討論

3. 1 經皮椎體成形術目前已成為臨床上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首選的治療方法。經皮椎體成形術主要適用于①經正規保守治療4周后疼痛仍不能緩解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②椎體壓縮程度在胸椎

3. 2 經皮椎體成形術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癥椎體壓縮骨折常用且療效較顯著的方法。其主臨床效果主要體現:將骨水泥填充到疏松壓縮的椎體內, 凝固后可對傷椎起支撐和保護作用, 增加椎體的剛度;另一方面可有效緩解疼痛。在本研究中的36例患者, 在手術后第1天, 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顯緩解, 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 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僅有2例術后鎮痛效果不理想, 其原因為骨水泥滲漏造成, 且均滲透入椎體旁軟組織中。全部36例患者進行了1年的隨訪工作, 均沒有發現神經受損以及并發癥的出現。

隨著“微創時代”的不斷推進, 經皮椎體成形術將會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骨質疏松癥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經皮椎體成形術與傳統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治療方法相比存在著許多優點, 諸如手術開口小、創口愈合快、術后并發癥少等。但是, 在進行經皮椎體成形術之前, 醫生應首先觀察患者的自身情況, 尊重患者的意愿, 讓治療過程最合理, 治療效果最有效[4]。同時, 穿刺方法應盡量選擇俯臥位, 經椎弓根穿刺的方法。這樣從單側穿刺填充的方法, 可以有效避免術后的疼痛, 將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圍。并且, 骨水泥注入量的控制對經皮椎體成形術后也是有一定的影響[5]。雖然還沒有報道證明骨水泥的注入量與術后疼痛的相關性, 但注入過量容易使其滲漏到椎旁軟組織、椎間隙甚至椎管內造成醫源性神經損傷, 因此, 操作者應熟悉椎弓根的解剖, 術中結合X線透視實時了解穿刺部位骨水泥彌散情況, 最大限度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金大地, 瞿東濱.脊柱椎間關節成形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4:95-97, 103.

[2] 倪才方, 陳瓏, 徐寶山.椎體內靜脈造影在經皮椎體成形術中的應用價值.中華骨科雜志, 2006, 26(1):4-5.

[3] 陳健民, 黃炳生, 黃炯峰, 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密蓋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中國醫藥導報, 2010, 7(29):29-31.

[4] 薛鋒, 何志敏, 韓本松, 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廣東醫學, 2009, 30(26):51-52.

第5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骨質疏松; 脊柱骨折; 椎體成形術; 疼痛

Efficacy of Aged Osteoporotic Spinal Compressive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FAN Xiao-ch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098-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ged osteoporotic spinal compressive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Method:Twenty-six cases of aged compressive fractures (range 66 to 87 years o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med imaging. Bone marrow biopsy needle was inserted percutaneusly viatrnspediculal way into the fractured vertebrae,polymethylmethacycrylate(PMMA) was then injected into the fractured vertebrae.Vasual analogue scale(VAS) were el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PVP and in the follow-up poriod. Follow-up of 8.2 months. Result:The back pain disappeared immddiately after PVP in 15 cases(57.7%),the back pain disappeared 24 hours after PVP in 2 cases(34.6%), the back pain disappeared a week after PVP in 2 cases(7.7%). Conclusion:PVP is an effective mini-invasive technique for osteoporoticspin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d it is safety and valid.

【Key words】 Osteoporosis; Vertebral fractures; Vertebroplasty; Pai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46

骨質疏松癥導致椎體力學強度降低和造成椎體壓縮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70歲以上人群VCF發生率為20%,絕經后婦女VCF發生率為16%。其中1/3變為慢性疼痛,由于疼痛帶來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骨質疏松性VCF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1]。傳統采用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效果均不理想,近年來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ertebroplasty,PVP)微創治療骨質疏松性VCF目前已經取得良好效果,得到迅速推廣和開展,得以在基層醫院開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入選患者26例,男6例,女20例,年齡66~87歲,平均年齡72.3歲,無明確外傷病史或者僅僅輕微外傷如坐在地下、提重物等,均有背部疼痛、活動翻身時候疼痛明顯等特點,沒有神經損傷表現,4例患者雙錐體骨折,從腰3至胸7椎體,從疼痛出現到PVP治療時間1周~2.5個月,平均1個月。17例患者合并一種或者一種以上疾患,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患、腎臟疾患等,受傷前均能夠行走或者借助拐杖、助行器活動。

1.2 術前準備 術前準備包括: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規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胸部X線片及心電圖等,以評估患者一般狀況及合并癥情況,控制血糖、血壓,腎衰患者術前一天進行無肝素血液透析等,同時行脊柱X線片、CT及MRI檢查,以明確責任椎體、受累范圍、損傷程度,了解骨性通道及充分術前計劃,患者入院后進行入院宣教,絕對臥床及適當臥床,練習俯臥大小便,包括患者本人一起的充分的溝通談話,特別強調術后鄰近椎體再骨折發生及預防骨質疏松癥的輔助治療,指導患者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練。

1.3 手術方法 本組患者均在介入治療中心進行,術中進行全方位監護。患者俯臥于手術臺上,術野常規消毒鋪巾,在C形臂X光機(DSA)透視下進行,確認傷椎椎弓根于皮膚上的投影點,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國產椎體成形穿刺針經皮穿刺到小關節面后方,經椎弓根達傷椎椎體前1/3處抽出內芯,在C形臂X光機監視下用5 mL國產椎體成形加壓注射器注入可以顯影性的骨水泥(PMMA)(國產成品,已消毒),調成容易注射的稀薄糊狀,每個椎體平均注入2~4 mL PMMA,注射過程中注意觀察骨水泥的滲漏情況,一旦發現骨水泥有滲漏須立即停止注射(見圖1~2),旋轉后緩慢的頓挫地拔出穿刺針,避免骨水泥從穿刺針道滲漏和穿刺針由于骨水泥凝固而拔不出來,局部壓迫止血2~3 min,切口創可貼包扎。由于骨水泥多在注入椎體后10~20 min開始固化并在1 h后達到最終強度,因此注入灌注劑后應觀察20 min以防發生滲漏,生命體征平穩后平車送回病房,常規給以心電監護、監測血壓等,術后至少臥床6~12 h,24 h后恢復到骨折前生活水平,但避免因為疼痛緩解后患者一時興奮而過度活動引起鄰近椎體再次骨折發生。

圖1 術中監測骨水泥滲漏,立即停止注射

圖2 術后CT檢查看到骨水泥

1.4 評價方法 于手術前、術后1 h、術后24 h、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年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疼痛情況。筆者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從疼痛的緩解、活動的恢復及患者回歸社會能力角度設計,設計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四個檔次,讓患者自行選擇,非常滿意為優,滿意為良,一般以上為有效,患者滿意是判斷優良率的標準。

2 結果

15例患者術后1 h疼痛緩解,滿意度57.7%,9例患者術后24 h疼痛緩解,滿意度34.6%,2例患者術后1周疼痛緩解,滿意度7.7%,總體滿意度100%。術后l個月優良率100%,有效率100%;術后3個月優良率100%,有效率100%;術后6個月優良率90%,有效率100%;術后1年優良率80%,有效率100%,術后鄰近椎體再發骨折53.8%,再次接受PVP治療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緩解。其中5例(19.2%)再次接受PVP治療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緩解。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一種全身性疾病,最常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群。由于椎體生物力學性能出現明顯降低,骨質疏松患者遭受輕微外力就容易發生VCF,只有很少一部分(25%)患者有過一次明確的外傷史,絕大部分沒有明確外傷病史,因此臨床見到的VCF患者很少有椎體壓縮超過1/2,也很少有明確的神經受損癥狀的[1]。在日常工作中所見的絕大部分屬于這種患者,常常患者疼痛并不嚴重,能夠耐受,由于傳統認識,患者不就醫或者采用保守的治療方案。而對于骨折壓縮程度>1/2的VCF患者中僅有23%~33%出現臨床癥狀[2],主要表現為疼痛、進行性脊柱塌陷、后凸畸形,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身體活動、心理健康和壽命。傳統治療采用臥床休息、止痛藥物、支具、抗骨質疏松藥物等方法,效果較差且形成惡性循環,故老年人常難以忍受,而手術治療受到內固定困難和融合效果差的限制,且VCF的患者鄰近椎體1年內再發生VCF的危險性增加5~25倍[3]。北美1993年第一次采用PVP治療骨質疏松性VCF取得滿意療效,并在1997年第一次報道。國內自2000年開始PVP治療VCF取得滿意效果[4],國內多家醫院相繼開展PVP治療骨質疏松性VCF。PVP逐漸成為骨質疏松性VCF的一種有效的微創治療手段[5]。

PVP通過充填生物材料進行椎體強化,從而穩定骨折、恢復椎體力學強度、緩解疼痛、防止椎體進一步塌陷。適應證應該考慮,一般認為除了局部軟組織感染意外沒有絕對的禁忌證,相對于凝血功能異常、合并嚴重內科疾病、不能俯臥等均為相對禁忌證,主要患者及家屬對該疾患的認知程度。換言之,通過這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能使患者生命質量得以提升[6]。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得到隨訪的26例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經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進行經皮椎體成形術。術前術后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隨訪時間6~12個月,其中15例患者術后即刻疼痛緩解,9例患者術后24 h疼痛緩解,2例患者術后1周疼痛緩解。術后l周優良率100%,有效率100%;術后3個月優良率100%,有效率100%;術后6個月優良率90%,有效率100%;術后1年優良率80%,有效率100%,鄰近椎體再發骨折53.8%,再次接受PVP治療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緩解。無感染、神經損傷、肺栓塞等并發癥發生。這些患者術后早期(12 h)可以下床活動,2 d大部分患者已經恢復到骨折發生前的生活水平,1周左右開始逐步進行功能鍛煉。隨訪到的患者術后1年內鄰近椎體再次發生骨折的14例,為53.8%,這些復發患者最早術后1 d即發生,往往是患者疼痛緩解后一時疏忽,過分活動所致,因此術前和患者及家屬進行反復、良好、充分的溝通尤其現在醫療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必須進行一些防止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做到這些,即使發生鄰近椎體再次骨折,部分患者及家屬能夠接受再次手術治療,而且再次手術效果仍然很好。

單純的PVP能較好地解決骨折造成的急性疼痛,但未解決骨質疏松本身造成的骨骼疼痛以及手術后再發骨折等問題,因此PVP術后聯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可減少再骨折的發生率[8]。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后,由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全身骨骼處于無負重刺激狀態,破骨細胞相對活躍,尿鈣增加,皮膚合成活性維生素D3的能力明顯下降,因此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3的補充顯得尤為重要。脊柱壓縮性骨折的傳統治療是以臥床休息和口服藥物為主,因需長期臥床,易出現肌肉萎縮及骨量丟失等嚴重并發癥,限制了臨床應用[9]。PVP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可早期穩定骨折、強化椎體、緩解疼痛,目前PVP已經成為脊柱壓縮性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盡管仍存在諸多爭議,單純的PVP能較好地解決骨折造成的急性疼痛,被患者及家屬所接受[10],并在患者們之間傳播開來。因此近年來就診患者及接受PVP治療病例逐漸增加,但未解決骨質疏松本身造成的骨骼疼痛以及手術后再發骨折等問題,因此在術后常規給患者服用鈣劑,由于鮭魚降鈣素具有防止骨質疏松及止痛作用,也經常用于臨床,近年來張偉濤等[11]采用綜合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取得較好療效,也值得推廣。

近年來在椎體成形術基礎上發展完善的微創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PKP)從文獻報道上似乎比椎體成形術療效更佳[12],筆者觀察到對于骨質疏松癥性椎體骨折患者疼痛的緩解及功能的恢復并沒有區別,僅在矯正脊柱后凸畸形方面有一定療效,PKP對于新鮮壓縮性骨折療效更加明顯,而對于陳舊性脊柱骨折或者脊柱骨折不愈合患者,筆者觀察到兩者療效并不明顯。無論何種方法,患者安全、術中安全、患者滿意、術者滿意是臨床工作重要內涵。術前充分的評估、術中操作每一步驟在DSA嚴密觀察、預防骨質疏松癥骨折再次發生均顯得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 Bouza C,Lopez T,Magro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J].Eur Spine J,2006,15(3):1050-1067.

[2] Weisskopf M,Ohnsorge J A,Niethard F U.Intravertebral perssure during vertebroplasty and balloon kyphoplasty:an in vitro study[J].Spine,2008,33(13):178-182.

[3] Colon-Emeric C,Nordsletten L,Olson S,et a1.Association between timing of zoledronic acid infusion and hip fracture healing[J].Osteoporos Int,2011,22(12):2329-2336.

[4] Solomon D H,Hoehbelg M C,Mogun H,et a1.The relation between bisphosphonate use and nonunion of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older adults[J].Osteoporos Int,2009,20(23):895-901.

[5]李海清.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雜志,2012,9,36(246):76-78.

[6]陳亮,楊惠林,唐天駟.椎體后凸成形術骨水泥椎間隙內滲漏的隨訪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8,28(12):1015-1018.

[7]劉美榮,曹洪銘.調神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2(9):74-76.

[8]邱建陽,陳杰.經皮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19例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122-123.

[9]劉宇杰.PV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外醫學研究,2012,26(12):96-97.

[10]鄧葉虎.椎體成形術治療創傷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6):18-19.

[11]張偉濤,尚國偉,劉宏建,等.綜合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華試驗外科雜志,2013,30(3):633-635.

第6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鮭魚降鈣素;鈣爾奇D;髖部骨折;骨密度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6(a)-0017-02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數量逐年上升,此類患者容易發生骨折,髖部骨折是常見部位。由于種種原因仍有一定數量的患者采取臥床、患肢牽引制動的方法保守治療。而臥床后可導致骨質進一步流失,即廢用性骨質疏松,加重原有病情,從而增加骨折的風險。本研究聯合應用鮭魚降鈣素和鈣爾奇D來治療此類患者,發現腰椎骨密度降低不明顯,取得了良好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齡61~75歲,平均69.7歲。包括股骨頸骨折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23例,均為傷后1周內的新鮮骨折,且無神經、血管損傷癥狀。將3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受傷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 0.05)。以上患者均自愿要求采用臥床、患肢脛骨結節骨牽引的方法保守治療。本資料經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患肢脛骨結節骨牽引術,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10~1/7,定期復查髖部X線,調整牽引重量,針孔區無菌包扎,每日消毒處理。治療組患者在就診后4周起應用鮭魚降鈣素針劑(意大利利沙大藥廠生產)50 U皮下注射1次/d,4周后改為2次/周,療程共8周。同時應用鈣爾奇D片(美國惠氏-百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600 mg 口服 1次/d,連用8周。對照組患者未接受上述治療。另外囑所有患者早期開始患肢肌肉等長收縮鍛煉預防廢用性肌肉萎縮及深靜脈血栓形成,加強護理,注意皮膚情況,預防壓瘡形成。

1.3 骨密度測定

兩組于治療前、后分別應用美國NORLAND公司生產的X-36R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行腰2~4椎體骨密度(BMD)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治療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骨折愈合情況

X線定期觀察顯示所有患者均處于愈合過程中,治療12周后均達到骨性愈合,無骨折不愈合出現。所有患者均未出現皮膚壓瘡、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2.2 藥物不良反應

治療組15例患者中有4例于應用鮭魚降鈣素早期出現輕度發熱,1周左右癥狀自然消失,均能堅持治療。

2.3 骨密度情況

應用鮭魚降鈣素治療后8周發現治療組腰2~4椎體BMD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變化(P > 0.05)。而對照組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世界范圍內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我國人口眾多,同時也擁有大量的老年人口。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目前對于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1-2]。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患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輕微外力即可造成。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常見部位是前臂、脊柱和髖部,臨床上髖部骨折患者屢見不鮮,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明顯,且骨折后病死率為高達5%~20%[3]。髖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對于老年患者目前主張早期手術治療以減少臥床時間,避免并發癥的出現,促使患者盡快恢復自理能力,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但是由于身體狀況、本人意愿和資金等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患者采取長期臥床和患肢骨牽引、制動的方法保守治療。老年人長期臥床并發癥多,主要包括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和廢用性骨質疏松等。

長期臥床后骨骼承受的重力和應力減少而抑制了成骨細胞介導的骨形成過程,導致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形成、骨吸收脫耦聯,出現骨量的負平衡,即廢用性骨質疏松。目前對于廢用性骨質疏松的具體病理機制仍不十分清楚,長期的臥床、制動和癱瘓等都是廢用性骨質疏松常見原因,可使骨量減低及骨組織微結構退變,骨小梁變稀疏,骨強度下降,從而發生廢用性骨質疏松[4]。據研究臥床后3~10個月時廢用性骨質疏松發病率可達42.9%~46.9%[5],骨量的進一步流失加重了原有的骨質疏松,增加了以后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6],從而進入惡性循環,因此對于廢用性骨質疏松的防治需要臨床醫師予以重視。

骨質疏松癥的常用治療藥物有雙磷酸鹽類和降鈣素以及各種鈣劑,前二者常分別聯合鈣劑應用,雙磷酸鹽類臨床上常用口服劑型,因其服用方法的特殊性,要求保持上身直立30 min以上,故不適合臥床患者,因此筆者選用了鮭魚降鈣素的針劑,聯合應用鈣劑。降鈣素是調節鈣代謝,抑制甲狀旁腺素的激素之一,其能顯著地降低骨質疏松癥和其他一些骨病的骨鈣丟失,適用于骨質疏松癥,變形性骨病和痛性神經營養不良癥等,其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同時刺激成骨細胞形成。鮭魚降鈣素對其受體結合部位具有很高的親和力,具有十分良好的臨床效果并且比合成的哺乳類(包括人)的降鈣素作用持續的時間更長[7-8]。鈣爾奇D同時含有碳酸鈣和維生素D成分,是臨床常用的鈣劑之一,作為骨質疏松癥的基礎治療[9]。鮭魚降鈣素和鈣劑聯用是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方案。

本研究中,筆者發現對照組患者臥床12周后出現腰椎BMD減低,與治療前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出現了腰椎廢用性骨質疏松。而治療組患者12周后的腰椎骨密度數值較治療前未見明顯變化。筆者分析,鮭魚降鈣素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和刺激成骨細胞的生成作用而抑制了廢用性骨質疏松的發生,從而可以避免未來發生病理性骨折的風險。

綜上所述,鮭魚降鈣素聯合應用鈣爾奇D可以改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臥床后腰椎骨密度的丟失,預防廢用性骨質疏松,可為臨床治療此類患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WHO. 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 Report of who comsultation on obesity genera,1997.

[2] Poor G,Atkinson EJ,O Fallon WM,et al. Prediction of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men [J]. J Bone Miner Res,1995,10(12):1900-1907.

[3] Magit DP,Medvecky MJ,Baumgaertner M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and subtrichanteric geriatric gractures.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J].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2004,19(3):153-155.

[4] 孫客.廢用性骨質疏松癥臨床實驗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1,16(2):125-126.

[5] 孫海飚,劉強.廢用性骨質疏松癥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5,26(5):300-301.

[6] 劉禮金,許永武.骨密度測定對預測老年人骨質疏松骨折價值的相關研究[J].江西醫藥,2008,43(3):248-250.

[7] 張捷,陳永茂,沈朝東.低頻脈沖電磁場聯合鮭魚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32-34.

[8] 黃建新,楊升平,葉宇.鮭魚降鈣素噴鼻劑對絕經后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圍術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81-82.

第7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股骨粗隆間骨折;動力髖螺釘;治療失敗;原因分析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逐漸嚴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方法,保守治療方法主要針對骨折分型較輕、自身身體素質較好、恢復能力強的患者,但由于保守治療需要較長時間的制動,部分老年患者容易發生墜積性肺炎、壓瘡等并發癥,導致其死亡率與致殘率均較高[1]。而手術治療則具備臨床療效好、患者預后質量好、并發癥少等優點,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認為,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且沒有絕對手術禁忌癥的患者,提倡使用手術治療的方法。為了更好地提高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我院進行分析了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失敗的主要原因,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失敗的患者51例、治療成功患者6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治療失敗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為(68.52±2.02),治療成功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為(61.28±4.94)。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本文研究時,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次研究。

入院標準:患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的方法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并使用動力髖螺釘治療。治療失敗的標準:患者的復位不良,出現加壓螺釘穿出股骨頭,髖內翻畸形在100°以上,并有加壓螺釘滑動加壓在20mm以上,有螺釘松動和金屬斷裂。治療成功的標準:患者復位良好,股骨穩定性恢復良好,術后生活質量未受影響或受到極小影響。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方法,術前采取仰臥位,首先在牽引床上做牽引復位,使用C臂X線做透視,確保患者復位良好后,隨后進行內固定手術治療。在維持牽引的前提下,從患者的患側肢體大腿外側做切口,并逐層切開組織,將股骨骨膜、外側肌之間做一個鈍性分離,隨后使用動力髖螺釘導向器將導針打入,透視觀察導針的位置是否準確,并選擇合適的螺釘。使用擴孔器沿著導針將骨道打開,并置入鋼板,使用螺釘做好固定。在切口內放引流管,引流時間為48h以下,在手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靜脈滴注,以避免術后發生切口感染。手術后為患者提供防旋鞋,以維持患側肢體的外展中立位。手術后第2d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等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恢復方案,持續鍛煉3~4w后,再根據X線檢查結果給予適量的負重活動。患者術后應建議其食用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保證骨骼營養吸收充足,促進其早日康復。

1.3觀察指標 對治療成功、治療失敗的患者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相關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兩組的年齡;②兩組的性別分布;③兩組的骨折分型分布;④兩組的骨質疏松的嚴重程度;⑤兩組的骨折復位情況。

本文評價骨質疏松嚴重程度使用Singh指數。骨折復位使用Garden復位對線指數,其中I級復位為正位160°,側位180°;II級復位為正位155°,側位180°;III級復位為正位150°以下或側位180°以上;IV級復位為正位150°,側位180°以上[2]。

1.4數據處理 所有試驗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在計算的過程中確保所有數據真實有效、準確無誤。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當P

2結果

根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等,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骨折Ebans分型、骨質疏松分級、Garden復位對線指數等指標可得,失敗組患者的骨質疏松率更高,年齡較大,不穩定性骨折比例高,骨折復位差,與成功組患者對比差異明顯,P

3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臨床上屬于非常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于老年人,隨著環境污染、老齡化、生活節奏與食物結構的改變,骨質疏松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病率在臨床上高居不下。通常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可選擇保守療法與手術療法兩種方案,但由于保守療法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療效相對不理想,因此目前醫生更傾向于選擇手術療法。動力髖螺釘是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過程中常用于固定的一種材料,動力髖螺釘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具有較好的抗剪切應力,對骨折端有動力性的加壓作用,且手術操作較為簡單,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但是根據相關研究顯示,使用動力髖螺釘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有一定的失敗率,且失敗率可能達到15%左右[3]。因此本文建議,對于符合手術適應證的患者,可以采取手術治療,而對于不耐受手術的高齡患者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恢復較慢的患者,建議仍采取保守療法進行治療。

我們本次實驗對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治療失敗組與治療成功組患者的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骨質疏松分級、骨折分型以及復位情況具有顯著性差異(P

在年齡較高且有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中,其骨骼質量差。使用動力髖螺釘做固定,患者的螺釘切割骨折會更容易發生移位,尤其是想股骨頭部位上方移動,導致骨折近端的下移,進而會形成髖內翻的畸形。且骨質疏松會導致對螺釘的把持力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認為,醫生在安裝髖螺釘治療時要注意髖螺釘要定位在股骨頸部的中下約1/3處,且側位片顯示在頸中線偏厚,螺釘尖端要距離股骨頭皮質下方約有5mm左右[4]。

而不穩定粗隆間骨折的患者,也多伴有骨質疏松,患者的骨折多為不穩定骨折,也會導致螺釘固定失效,手術后發生塌陷以及穩定性差的比例與其他患者相比較高。而在Garden復位對線指數中,情況嚴重的患者,其發生失敗的風險越高,這主要是由于這些患者無法達到解剖復位,導致內固定失去先決條件[5]。這種情況也與醫生手術操作不當有關,在手術中忽略了患者的良好復位,這樣導致患者擴孔時會引起缺損嚴重和移位嚴重,導致螺釘容易發生外露。因此提示醫生在手術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為患者做良好的復位,避免由于復位不當導致患者術后移位。

綜上所述,對于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在進行術式與內固定的選擇時,應首先考慮患者的自身情況,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導致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失敗原因多種多樣,尤其是有骨質疏松、高齡及不穩定骨折患者,使用動力髖螺釘治療的失敗幾率較高,需要臨床醫生給予重視。

參考文獻:

[1]吳炳華,鄒帆,張斌,等.改良前外側肌間隙入路聯合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3,34(8):1186-1189.

[2]張培訓,薛峰,安帥,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和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顯性和隱性失血量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4(6):891-894.

[3]賈軍,馮世慶,李衛哲,等.經皮加壓鋼板與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Meta分析[J].天津醫藥 ,2013,(7):696-700.

第8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1(b)-0182-03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LIU Ri-xin ZHANG Zhi-gang LIAO Zi-jie LI Chun-xi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a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1,all patents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theatment such as surgery treatment, anti osteoporosis drugs,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and selective braking and so on.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averag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was 4.5 months,and compared to before operation,the Singh index increased 1 degree in 20 cases,and no change in 66 cas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function was 86.46%.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senile osteoporotic fracture based on operative treatment can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 effectively,enhance fracture healing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life quality.

[Key words] Osteoporosi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Treatment method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社會人口的老年化,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老年人口已達1.5億,骨質疏松癥主要并發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有效處理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有較積極的意義。本研究共選取75歲以上并發不同程度骨質疏松癥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共86例,采用手術、藥物、康復等綜合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8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54例,年齡75~101歲,平均82.2歲;致傷原因:全部患者均是從床上或椅上跌下和在行走時摔倒所致的低能量損傷,其中新鮮骨折78例,陳舊性骨折8例;骨折分型:按Evans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標準[1]分為:Ⅰ型6例、Ⅱ型25例,ⅢA型19例、ⅢB16例、Ⅳ型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診斷依據年齡、胸背部骨痛表現、股骨上端X線片(Singh指數)或骨密度檢查。Singh指數Ⅳ度以下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2],本組Singh指數Ⅱ度有8例,Ⅲ度有42例,Ⅳ36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依據患者的全身情況及骨折損傷程度,給予脛骨結節骨牽引或患肢皮牽引制動,減輕骨折處疼痛。完善術前相關檢查,了解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情況,評估其麻醉和手術風險,爭取3~5 d內手術。手術在骨科牽引床上進行,麻醉選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術中用C型臂X線機透視指引下行骨折復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術野,鋪無菌巾,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選取不同的手術切口;髓內固定選擇大粗隆頂點的縱形切口;髓外固定選擇髖部外側切口,而人工關節置換選擇髖部后外側切口。骨折固定方式: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35例,Gamma釘內固定44例,PFN釘內固定4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例。所有患者在術前半小時開始應用抗生素,至術后1~3 d,預防手術切口感染,關閉切口前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1條,引流24~48 h,并記錄引流量。術前后均規范用骨化三醇、降鈣素、鈣劑及雙膦酸鹽等藥物抗骨質疏松治療,并制訂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術后6 h開始行患肢的股四頭肌和臀肌的靜力性收縮,趾踝關節主動伸屈,術后第三天開始行患側髖膝關節的被動伸屈(CPM機訓練),幅度及強度根據患者的骨折固定情況及骨質疏松情況等因素而定,由小到大,夜間非康復治療時間給予“丁”字鞋或皮牽引制動。1周后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不負重活動;根據患者的個體及內固定物穩定情況,2周后患肢逐漸部分負重下地活動鍛練,至骨折愈合。出院以后,門診隨訪時間每月1次,在骨折臨床愈合后改為每3個月1次。

1.3 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程度評價標準

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程度評估在骨折平均臨床愈合時間時進行,采用Harris法評分[3],療效標準:優≥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2 結果

隨訪6~36個月,平均18個月,6例在術后1年因內科疾病死亡。骨折臨床愈合的平均時間為4.5個月,骨質疏松與術前比較,Singh指數增加1度20例,無變化66例,3例出現釘切割(Gamma釘2例,動力髖螺釘1例),骨折移位2例(動力髖螺釘)。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為86.46%。 3 討論

3.1 對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認識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和呼吸、心血管、內分泌系統等內科疾病,外傷原因雖然多為低能量的損傷所致,但骨折往往呈較嚴重的粉碎性改變,在治療上存在較大的風險和難度,如選擇保守治療,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極易發生肺部、泌尿系統感染,壓瘡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并發癥,患肢也極易留下髖內翻、肢體短縮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老年性髖部骨折越來越趨向于積極的手術治療,孟增東等認為骨質疏松癥并發的粗隆間骨折首選外科手術治療[4],能使骨折早期獲得穩定的復位固定,患者能夠早期離床恢復活動能力,減少由于患者長期臥床而造成的嚴重并發癥。本組病例均選擇手術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3.2 內固定系統的選擇

隨著骨科內固定材料的更新改進,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內固器械有了更多的選擇。目前較常用的內固定物分為髓內及髓外系統,前者以Gamma釘、PFN釘為代表,后者以DHS釘、對角鋼板為代表。髓內固定系統是微創治療,術中患者仰臥于骨科手術牽引床上,經閉合牽引和手法復位滿意后,在大粗隆頂點上方縱形切口進入,主釘從大粗隆頂點的內后側插入骨髓腔,再在遠端擰入拉力螺釘或抗旋轉釘及鎖釘。該方法是在功能復位的基礎上置入內固定釘,對骨折端不進行剝離,從而減少手術帶來的創傷、失血、感染等并發癥。髓內系統固定,其承受應力的軸心比DHS、DCS向內移,抗疲勞的能力增大,進而對骨折是否穩定的要求不高,故適用于粗隆間粉碎性患者[5-6]。髓外系統是開放復位內固定,DHS釘內固定術是取髖關節外側切口,顯露大粗隆、股骨上端及股骨頸,在股骨頸的方向打入一根較粗的螺釘,其近端有粗螺紋,遠端有滑槽,側方有套筒鋼板,粗螺紋釘在套筒上滑動,使骨折斷端產生持續存在的壓力,以促進骨折愈合。由于開放復位內固定,創傷大、出血多,而且過多剝離骨折端,使骨折愈合時間延長,并且在股骨頭受力時負荷傳導通過股頸釘和股骨粗隆外側骨皮質,故髓外固定系統對大粗隆外側皮質的相對完整性有較高的要求,穩定性的粗隆間骨折較合適。通過對髓內外固定系統的特點分析,我們認為老年性粗隆間骨折在選擇內固定時,一定要根據骨折的類型做出正確的判斷,對Ⅰ型、Ⅱ型小粗隆上緣骨皮質無壓陷者的骨折髓內外固定系統均可應用,對Ⅲ、Ⅳ型骨折,通用Gamma釘或PFN釘,對Ⅲ型中骨折線未累及小粗隆水平的股骨外側皮質者,可用DHS釘固定,同時結合大粗隆張力帶或大粗隆外側支撐鋼板內固定,對大粗隆有冠狀面骨折者,宜選用髓內固定釘。

人工股骨頭置換或全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有骨質疏松性的粗隆間骨折,常因骨折粉碎嚴重,行髓內或髓外內固定治療,可并發骨折復位丟失、主釘切割股骨頭、螺釘撥出,固定失敗等問題,往往導致手術失敗,因此有學者建議使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定性骨折。由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存在骨折愈合的問題,因而也就能避免內固治療可能出現的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或內固物松脫斷裂、髖內翻畸形等一系列并發癥。Rodop等[7]對54例老年新鮮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行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1年Harris評分優良率達80%。現在普遍的認識是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應用于嚴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并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目的在于減少臥床時間,早期下地部分或全部負重行走煅練,最快地使患肢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本組有3例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我們的體會是對年齡>80歲,預期壽命≤10年,并有較嚴重的骨質疏松性不穩定的股骨粗隆間骨折,能夠承受麻醉和手術風險的患者,選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組病例由于手術適應證掌握較好、內固定物選擇合適、手術方式正確,沒有發生骨折移位、內固定物松動等并發癥。

3.3 抗骨質疏松的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質疏松癥,在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同時,應注意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8]。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抑制快速骨丟失、改善骨質量、提高骨強度、減輕疼痛。邱貴興等[9]對77例髖部骨折的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觀察阿侖膦酸鈉(固邦)治療合并骨質疏松癥的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發現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效果顯著,能降低骨轉換、抑制骨吸收減少骨丟失、增加骨密度。本組病例在患者入院后即開始行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分別選用骨化三醇、降鈣素、鈣劑及雙膦酸鹽等藥物聯合治療,達到了減少骨溶解、增加骨礦化、改善骨質量、提高骨強度的目的。通過對本組病例的觀察,我們認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術后,積極地運用藥物對患者骨質量進行干預是必要的,能改善骨的質量,有利于維持內固定物和骨折端的穩定,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3.4 康復治療

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行復位內固定治療或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為促進骨折愈合,減少骨溶解,恢復關節的功能,除應常規藥物抗骨質疏松治療外,康復治療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治療都無法替代。術后應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骨質疏松程度、內固定的穩定性綜合判斷并制訂個體化的循序漸進的康復治療方案。我們的體會是術后2周內以肌肉自主等長收縮體療為主,早期應用CPM機行關節被動功能訓練,活動幅度根據患者的綜合情況制訂,從小度數開始,患肢關節沒有疼痛;因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強度較正常人的骨強度弱,為防止內固定物因負重對骨質產生切割、骨折移位或再骨折,患者術后下地負重及行走時間要適當延長,同時早期行患肢功能鍛煉,能夠加速血液循環,防止靜脈和淋巴淤滯,對預防患肢深靜脈栓塞有重要意義。本組病例因早期能正確指導患者行康復訓練,患肢關節功能恢復較理想。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在治療上掌握好手術適應證,正確選擇內固定物及手術方式,規范進行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和個體化的指導康復訓練,有助于防治因骨折而加重骨質疏松,促進骨折愈合和減少并發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677-678.

[2] 黃俊,紀方,曹磊,等.DHS、Gamma釘和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0):1261-1263.

[3] 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l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89.

[4] 孟增東,裴福興.骨科中的骨質疏松問題[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18(9):570-571.

[5] 盧正楷,錢曉嵐.DHS和PFN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8):48-49.

[6] 陸明,潘福根,金冬泉.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兩種髓內固定方法的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7):59-61.

[7] Rodop O,Kiral A,Kaplan H,et al.Primary bipolar hemiprosthesis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t Orthop,2002,26(4):233-237.

[8] Verbeek DO,Ponsen KJ,Goslings JC,et al.Effect of surgical delay on outcome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192 patients[J].Int Orthop,2008,32(1):13-18

第9篇:骨質疏松保守治療方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 R683.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2409(2009)06-1100-02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多見于青壯年高能量創傷及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治療 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復肩關節功能。移位不明顯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療即可取得良好的療 效,但對于嚴重移位、復雜的骨折,在治療方法上仍存在較多爭論。筆者自2006年以來,采 用切開復位,肱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復雜骨折12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齡52歲;致傷原因:車禍傷8例,跌傷4例 ;按Neer分型:Ⅱ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4例,Ⅳ型骨折2例。

1.2 手術方法

平臥位,患肩墊高,行三角肌胸大肌間溝入路。分離頭靜脈,將三角肌連同 頭靜脈拉向外側,必要時切斷三角肌的前方鎖骨部,可充分暴露肱骨頭,清除骨折處血腫,盡量避免行骨膜下剝離,保護軟組織和血供。適當牽引外展使骨折復位后可用克氏針臨時固 定,將適當長度的肱骨近端鎖骨鋼板放置外側合適位置,同時用克氏針臨時固定,在鋼板近 端根據骨折情況用2~4枚鎖定螺釘固定,螺釘禁忌穿出軟骨面,然后標準鎖定皮質螺釘固定 骨折近端。對有明顯骨質疏松及骨缺損者取自體骨植骨,肩袖損傷患者同期修補。術后3d即 可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

1.3 術后處理

術后3d即主動屈肘,進行肩關節外展及前、后、上舉活動,并逐漸增加運動 量和幅度。

2 結果

本組病例隨訪時間為6~18個月,平均10個月。骨折愈合 時間為3~9個月,平均6個月。采用Neer評分方法評定療效[1],評分為百分制,其 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動度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 ~79分為可,低于70分為差。本組病例優10例,良1例,可1例,優良率91.67%。

3 討論

3.1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和手術治療選擇

肱骨近端骨折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包括根據骨折發生機制的分類方法、AO/ASIF分類法及Nee r分類法等。由Neer提出的根據骨折塊多少及移位情況進行分類的方法在臨床上應用最為廣 泛[2],其認為肱骨近端骨折可出現4個主要骨折塊:關節部或解剖頸、大結節、小 結節、骨干或外科頸。Ⅰ型為所有骨折移位小于1cm,成角小于45度的骨折;Ⅱ型為兩部分 骨折;Ⅲ型為三部分骨折;Ⅳ型為四部分骨折,Ⅲ型以上為不穩定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治 療原則是爭取解剖復位,盡可能地保留肱骨頭的血液循環,維持骨折端的穩定,并早期開始 功能鍛煉,而穩固的固定是早期鍛煉的前提。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多種,部分骨折可 保守治療,或者手術適用克氏針、張力帶、T型鋼板、三葉草鋼板等進行固定。但迄今為止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仍未形成一個固定的、被大多數學者接受的治療模式,一般認為應根 據不同的骨折類型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術前應多方位拍攝X線片,必要時作CT檢查協助診 斷。Lunger-shausen[3]臨床證實,常規手術方法和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 端骨折,特別是Ⅲ、Ⅳ型,滿意度具有明顯差異,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可以 獲得良好的功能恢復,同時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特別是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及Ⅲ型骨折 患者尤為突出。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則能達到固定的理想要求,其牢固穩定性允許患者早期功 能鍛煉,手術操作簡單,損傷小,對肱骨頭血供影響小,對周圍軟組織如肱二頭肌腱、肩袖 等影響小,并發癥少。

3.2 鎖定鋼板固定的適應證

鎖定鋼板固定的適應證:①青年患者對術后患肢功能要求高的肱骨近端Ⅱ、Ⅲ、Ⅳ型骨折 。②老年骨質疏松患者Ⅱ、Ⅲ、Ⅳ型骨折。③其他手術方法失敗的病例。

3.3 鎖定鋼板的結構特點和優點

①解剖型設計,無需折彎,有 利于手術中骨折的復位;體積小,操作簡單,手術創傷小,對軟組織刺激少,降低了肩峰撞 擊的危險,適合肱骨近端解剖;鋼板和骨之間留有間隙,減少了骨折區鋼板對血供的干擾; 作為一種內固定支架,普通鋼板靠螺釘形成的壓力造成鋼板與骨面的摩擦力形成穩定,這樣 就會大大影響骨膜血運而影響骨折愈合,而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和骨面不產生壓力,減少了骨 膜損傷,最大程度地保護了骨折區的血供。②自鉆/自攻型帶鎖定螺絲釘:螺釘尖端常規鉆 頭樣設計,一旦尖端穿入骨皮質,鋒利的鉆頭能增強其切割作用,減少阻力。螺釘頭有錐形 的雙螺紋,能鎖扣于相同螺距的接骨板螺紋孔,呈鎖定狀態,形成組合一體式固定鋼板,達 到牢固的鎖定成角穩定性,使骨折端、鋼板、螺釘完全鎖定成一整體,最大限度提高固定的 穩定性,達到牢固固定的目的。

3.4 治療體會

①嚴格遵循微創外科原則,盡量減少對軟組織的剝離,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軟組織的干擾,以 免肱骨頭缺血壞死和內固定失敗。②鋼板放置位置要準確,以避免肩峰撞擊綜合征的發生。 ③近端鎖定螺釘至少2枚以上,并合理運用加壓或鎖定功能,以發揮最好的固定作用。④由 于內固定為偏心負荷固定,發揮支持穩定作用,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堅強固定,因此術后進行 肩關節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以被動活動開始逐漸進行主動鍛煉,避免內固定失效。

總之,鎖定鋼板的使用提高了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效果,也解決了幾種內固定物出現的問題 ,值得臨床應用和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志雄. 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功能結果評定標準[M]. 北京:北京科 學技術出版社, 2005:282.

[2] NEER C S.Displaced prodimal huncral fractures. I. Classifica tian and evaluation[J]. J Bone Jonit Surg(Am), 1970, 52(6):1077-10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天天干|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1515hh四虎免费|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中文网中文字幕|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爱情岛论坛免费视频|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91大神在线看| 男人j进女人p视频免费观看| 嫩模bbw搡bbbb搡bbbb|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被按摩的人妻中文字幕|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看| mm131嫩王语纯翘臀| 永世沉沦v文bysnow全文阅读| 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福利小视频|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播放| 黄在线观看www免费看| 欧美人与动zoz0大全|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www.亚洲日本|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另类孕交videosgratis|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 大胸年轻继拇3在线观看| 又粗又硬又爽的三级视频| jzzjzzjzz日本|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亚洲av永久无码| 欧美人与zxxxx与另类|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