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將開展工作室這一教學模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工作室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發揮出學生的創意,也能使得學生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也引用了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但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開展工作室這一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影響著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會對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思考進行一個探究。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思考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大規模招生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為了擴大學校的規模,獲取更多地經濟利益,每年都會擴大招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是如此。然而學校擴招的只是學生,師資力量卻沒有進一步跟上。專業教師數量有限,只能勉強做到講解專業內容,并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跟進學生的學習。工作室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人數和場地設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大規模的招生使得學校的場地設施更加緊張,嚴重影響了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開展。
(二)專業教學滯后市場需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市場需求也是日益更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屬于設計這一個范疇里面,受到流行趨勢的變化和審美觀念的變化,所以市場需求比起一般的專業來說,更新速度更快。然而由于一些高職院校的制定的專業教學內容沒有及時更新,跟不上市場需求,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也沒有及時跟上。使得在這種專業教學內容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好地與社會接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三)實踐教學不足
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上引用了工作室教學模式,但是場地設施的不足和師資力量的缺乏,使得工作室教學模式無法像預期那樣正常開展。而教師只能采取以前的教學方式進行授教,他們往往只能按照專業教材的知識內容來講解內容,給予學生的更多地只是理論方面的知識,在實際操作方面的指導會比較少。這樣的話,根本無法發揮出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真正作用。
二、如何更好地推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
(一)建立雙向選擇制度
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需要建立雙向選擇制度。即學生可以選擇教師,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人數和專業教師的人數,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該建立多少個工作室,每個教師負責帶多少個學生,這些都是學校需要確定的。每個老師帶領下的工作室都是有著他個人的教學特色和設計愛好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愛好選擇自己想要去的工作室。當工作室的人數超額時,教師便可以反選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綜合成績進行選擇,但是每個工作室的學生都應該搭配得當,成績好的和成績稍差的同學搭配得當。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也能讓成績好的同學帶動成績稍差的同學,提高學校效率。
(二)建立師生教學交流機制
工作室的建立和傳統的教學不一樣的是,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交流。這樣教師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可以根據學生特點為其制定合適的學習方案。而建立師生教學交流機制可以從以下多個方面著手解決:第一,教師在給出每個課題之后,工作室內的學生需要根據課題設計出自己的方案。之后,學生需要在整個工作室的成員面前展示和解說自己的設計方案,隨后由其余成員發表意見和看法。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設計方案進行總結和點撥,使得學生的設計方案可以加以完善。第二,學生要在第一次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同學們以及教師的意見進行修改和完善。之后學生之間要兩兩進行互評,負責評改的學生要以批注的形式表明該份設計方案的優點與不足。批注的內容可以分為:閃光點、不足點、建議點等三個內容,這樣學生本人就能一目了然,修改起來也那能更加方便。通過生生互改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也能學習他人的長處。第三,在學生將最后的修改方案上交之后,教師可以和其他工作室的教師一起合作討論,分析學生方案的可操作性等。除了在方案設計上需要建立師生教學交流機制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等,可以和其他工作室一起合作。通過學術交流與合作,不僅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情誼,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工作室制度下的課程設置
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重要的一點是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專業里的教師是根據專業的課程設置來展開教學的,因此工作室制度下的課程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課程設置可以從橫向和縱向這兩個方向下手準備,橫向的內容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項目設計等,縱向的內容則主要表現為有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論內容的探究等。專業教師需要采取將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相結合方法來展開教學。不同的課程內容有著它自己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專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對于不同年級,不同教學情況的學生,教師需要按照教學大綱所標明的內容來靈活進行授教,切不可固執己見,不懂變通。例如,有時不同的地區進行環境改造時,會遇到一個特殊情況。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原有的研究改造基礎上,保留當地的文化特色,適當地做些調整和改變。
三、結語
工作室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需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如何做好更好地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與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特點相結合,是工作室教學模式得以科學發展的關鍵之處。因此,高職院校和專業教師要針對目前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才能真正發揮出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意義,才能促進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更好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慧.關于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07):130+132.
[2]曾發茂.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D].寧夏大學,2015.
[3]張春明,石鑫.對藝術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4(03):165-166.
[4]米永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5]仇琛.地方性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6):97-98.
作者:陳協和 單位:益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