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美術課程對人文性的追求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課程對人文性的追求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術課程對人文性的追求分析

摘要:“人文性”的概念提出已久,雖然人文性對于美術課程來說或許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也是教育家們致力于現代課程中的一種品質,但事實上將人文性教學帶入美術課程是一項漫長而艱苦的實踐活動。在當下美術課程的教學中,由于美術教材并沒有完整全面地反映課標的要求,而是不同出版社在不同年級段各自表達了對課標內容獨有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整體的人文素質不可控,教師對課標的理解不同,美術課程對于人文性的追求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關鍵詞:人文性;美術教育;美術課程

“人文性”這個概念,于2001年在美術課程標準中,首次出現在廣大美術教師的視野里,從那以后有關人文性的探討就從未停止過。不少專家學者都對其作出分析,有兩位教授還為美術教育中技能教學和人文教學的側重性展開過針鋒相對的辯論?!掇o?!分刑岬剑叭宋闹溉祟惿鐣母鞣N文化現象?!倍宋男詣t是包含了人類社會生活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加入人文性,即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們感悟并吸納人文知識,體會并理解人文精神。然而筆者認為,雖然人文性對于美術課程來說或許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也是教育家們正在致力于展現在現代課程當中的一種品質,但就當下的美術課程而言,對于人文性的追求或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一、美術教育發展過程中人文性的體現

(一)中小學美術課程在發展中對人性的重視縱觀美術教育的發展史,先進的美術教育思想是在文藝復興后隨著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而發展起來的,可以說它的起步是伴隨著人文的。而當“審美教育”被席勒于19世紀初首次提出后,美術教育思想的發展才開始踏入正軌。而在國內,直到20世紀初清政府首次在學堂內設立美術課程,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才從此開始。由于那個時代的特殊性,最早設立的美術課程是為軍事以及工商業服務的,旨在為國家的軍事工業培養并輸送人才,教授首先要具備的技能是專業化的制圖技巧。在基礎教育階段,最初的構想是要讓兒童們在課程中依次掌握平面圖與剖面圖的繪制方法,這個課程目標是與審美教育幾乎不相關的。后來為了讓兒童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識,關愛兒童的身體發展和倫理道德建設,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當中,欽定了初等小學教育中要酌情加入“圖畫”或者“手工”的科目。圖畫的課程在于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手工的課程則以讓學生養成“好勤耐勞”的習慣為目的,培養學生制作絲、紙、泥等制品的能力[1]。雖然審美教育依然沒有跟上,但培養兒童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勤奮性格的目的顯而易見,現代教育的雛形從中可見一斑。進入民國時期,美術課程依然不是必修課,圖畫課程對學生的要求總體來說還是鍛煉摹寫能力,但主題已經從軍事工業轉向社會生活,開始要求學生培養感受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能力,以人為本的思想于此時開始覺醒,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受到質疑。而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著教學大綱不斷跟著時代變化改進,美術課程的內容與要求也被越分越細,逐步成為今天的樣貌。手工課并入美術教學系統內,旨在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圖畫課程也越發地強調欣賞部分。從美術課程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學內容是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的,新的社會需求與新的思想會極大地影響美術教學的方向。隨著國家漸漸從戰時走出來,走向繁榮發展的道路,對素質教學的要求便逐漸提高,對美術課程人文性的要求也就慢慢覺醒了。同時也能看出美術課程長久以來都被當作實踐類的課程,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人文意義直到近現代才開始被發掘。

(二)課程改革中對人文性的探索從1950年的《小學圖畫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到2011年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國先后進行了八次課程改革,幾乎每次都與社會環境的劇烈變化掛鉤,例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課標中強調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將美術知識運用到美化和建設祖國當中去。直到1956年,美術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仍然是摹寫現實,培養畫圖技巧,并將之用于社會建設。1977年后伴隨著改革開放,又迎來了新的變革,學生的創造力得到重視,教學的重點仍然是繪畫與工藝,鑒賞只占比百分之十。而在那之后的改革則些微上調了鑒賞在課程當中的比重,并重新將課程目標按功能類型而不是科目類型分為了四大類。以“教”為中心的課堂開始為走向以“學”為中心作出進一步的努力[2]??梢哉f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步顯露,美術教育的中心也漸漸轉向學生本身能力的培養,重在個人素質的提高。而且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摸索與碰壁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第一次課改是全盤向蘇聯學習的,然后逐漸本土化;“”后經歷一段時間的休整與重建,又開始向西方學習并逐漸本土化。課程改革的過程本質上是在不斷地探索最符合中國實際的道路,社會現實需求決定了對應時代的課程改革方向。結合課程改革的進行與教學目的的變化,可以看出美術教育在發展中是越發重視學生本身的素質的,美術課程教學中提出對人文性的追求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在2001年的第八次課程改革中,“人文性”的概念終于被首次提出,課程標準原文是“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但在2011年的美術課程標準中,則將其表述改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并指出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這種對措辭的修正,也是一種探索的過程。說明當下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追求仍有缺憾,并不能盡善盡美,但正是因為有些許不足,才更要追求人文性。

二、人文性在教材當中的體現

教材是衡量課程人文性的一項重要標桿,教材反映著課標對課程的要求,是教師教授學生的重要參考,教材是否具有人文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對人文性的發掘。但在課標對美術課程作出以追求人文性為目標的要求的當下,美術教材卻并不是每個課時都具備人文性。以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為例,二年級上冊第二課“染色游戲”,雖然其中有涉及平面構成和各種對稱方式的知識,但課文中并沒有與人文知識相關的元素。這節課旨在讓孩子們動手染出漂亮的圖案,結合第一課“流動的顏色”,感受顏色融合的美麗與動手的樂趣。雖然教師可以以對稱的傳統裝飾圖案為引子導入課堂內容,但人文性在教材中的這節課中,并沒有被特意考慮進去。而如四年級上冊的第十八課“電腦美術——‘變形’畫畫”,也只是要求學生掌握電腦繪圖軟件的一些技巧,體驗新技術和新操作方式,增長對繪畫形式的認識。但課文中只放了一些例圖和步驟圖,還是沒有人文性教學因素在其中。類似的課本內容在人教版小學教材中比比皆是。既然對美術課程作出了追求人文性的要求,那應當是每節課都要加入人文性因素的,但教材作為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參考,卻并沒有做到這一點,那是否是教材本身有疏漏呢?還是美術課程對人文性的追求有缺陷呢?橫向對比人教版與人美版的小學美術教材,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第二課講授了“色彩的對比與和諧”,但并沒有給出具有人文教育意義的范圖,而是堆疊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有鮮明色彩特點的畫作與照片,并且也沒有給出另外的解說。這些圖片某種程度上的意義就是作為讓學生理解用色含義的教學工具,而不是讓學生深入了解圖畫中的感情與意義。而人美版五年級下冊第三課“色彩的純度”,則首先帶領學生欣賞了一副色彩鮮明的畫作,領略畫面的內容與顏色的感情,雖然畫作本身的功能與人教版中的例圖并無太大區別,但教材主動給出了一部分解讀,教師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圖。隨后再排出顏色純度變化的色表,講授理論知識。雖然重點依然是對于色彩關系的理論與實踐,但整個課程大體是從人文角度引入的,學生也就沒有上純理論與實踐課。美術技法教學與人文性的融合看似是一個難題,但人教版初中課本就處理得很好。相對小學課本中一個一個獨立的課程,人教版初中美術課本作出了單元的劃分,幾個同一主題下的小課時合并成為一個大的單元。例如,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動漫藝術”,分為欣賞不同形式的動漫作品,欣賞不同作品中的動漫人物并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動漫人物、動手制作動畫片段三個課時內容。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欣賞到了不同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的動畫與漫畫作品,并大致了解了它們的發展歷程;第二課時又領略了角色設計的魅力,了解了設計動漫角色的技巧后再進行實操;最后第三課時再嘗試自己做一個小動畫。雖然第三課時并不存在人文性因素,但這三個課時是作為一個連貫的整體的,學生們已經在前兩個課時中了解到了動漫作品設計的來龍去脈,第三個課時的實踐就是在這樣的鋪墊下進行的。這樣也算是達成了人文性教學的目的??梢钥闯觯佬g教材并沒有徹頭徹尾地反映課標的要求,而是不同出版社在不同年級段各自表達了對課標內容獨有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部分教材中的某些課時,并沒有將人文因素加入進去,也就是說這本教材對人文性的追求并不徹底,這與課標的要求是有矛盾的。

三、試論美術課程與人文性的關系

(一)厘清美術課程的概念和美術課程中人文性的概念課程的定義十分多樣,不可一概而論,采取施良方教授的說法,這里討論的美術課程旨在“過程”,含義是“每一節美術課堂的上課內容”[3],這個內容是由教師依據教材來決定的。教師不應該被教材牽著鼻子走,是教師使用教材來上課,而不是全盤照搬教材。所以美術課程的進行應當是教師與教材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個過程。人文性體現人類文化的價值,一堂真正具有人文性的美術課應當是教師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承認并接受教學內容中所呈現的精神與品格。

(二)美術課程在追求人文性道路上的現狀藝術學科本質上應當是屬于人文學科的,而人文學科必然具備人文性。美術課程作為藝術學科的一分子,本來理當具有人文性,誠如新課標所說,美術課程是需要追求人文性的。但事實是在美術教育的發展之路上,美術課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作為為社會服務的技術性課程存在的。課程內容適應社會需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美術課程中的審美與人文欣賞內容對于中國過去的艱苦歲月來說確實是太奢侈了。而直到2001年,隨著教育者的深入研究,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追求才終于開始被提到臺面上來,這已是理論層面上一個不小的進步。但事實上,將人文性教學帶入美術課程是一項漫長而艱苦的實踐活動。理論上雖然有了發展,但實踐距離理論的高度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很多美術教師以為向學生描述某件藝術作品的風格、背后的故事或是其中展現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叫將人文性注入美術課堂了,但這僅僅是表面功夫,而且走上了灌輸知識的老路。雖然學生聽了課,但教師用這種方式傳遞的人文精神未必被他們切實地承認和接受。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豐富自身的人文素養,提高自己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的造詣,才能更好地以此熏陶學生[4]。同時教學作為師生雙邊互動的一個過程,光教師一頭熱是不行的,學生也要調動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才行。只有教師提升自己的素養,認識到教學過程中需要傳遞的人文精神與現實社會環境中存在的內在聯系,讓自己成為聯系學生與知識的紐帶,讓他們對藝術作品中的情感真正地感同身受,才能有效地將人文性教學貫徹于美術課程之中。專家學者們雖然提出了理論上應當倡導的教學方式,但教材未必完全照著他們的思路走,許多教材中都包含著不帶有人文性的課程內容。既然教材中有不具備人文性的部分,那美術課程的人文性又如何體現呢?教師在課標大方向的帶領下,只能自己另外去找資料并備更多的課,來想盡辦法補全人文性教學的空缺。但教師的能力是有高有低的,對工作的負責程度也是有差別的,有的教師愿意自己多作課前準備工作來上出更好的課,但有的教師只愿意對著教材照本宣科。雖然每個教師都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教育事業負責,對自己經手的孩子們負責,但例外總是有的。在教師整體素質不可控的情況下,先從可控的教材內容著手是最優先和便捷的方式。何況有些條件差的鄉間學校根本不具備準備課外材料的條件,這時候教材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最難過的是教師有一顆帶領學生領略美術人文精神的心,卻迫于硬件原因無法實現抱負。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石,沒有足夠人文材料的教材,是無法真正保證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教學正常有效地進行的。而如果說教材既然過審了就沒有問題,則反過來說明美術課程并非需要時時處處追求人文性,而是有追求人文性的部分和不追求人文性的部分,這就需要另外再作辯證性的討論??偟膩碚f,美術課程在追求人文性的道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而且這條路仍然凹凸不平,教材與課程大綱中存在的矛盾急需解決,廣大教師也需要切實地領悟到人文性教學的努力方向,這些都是實現美術課程人文性追求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1]張婷.新中國中小學美術課程的發展歷程及其啟示[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2.

[2]王亞杰.二十世紀前期中國美術教育目的的演變初探[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3]施良方.課程定義辨析[J].教育評論,1994(3).

[4]李朝霞.在美術教學中納入人文性因素[J].中國教育學刊,2018(1).

[5]龍賽.淺談對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的理解[J].東京文學,2016(4).

作者:卞晨奕 單位:喀什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伊人久久五月天| 一边摸一边揉一边做视频|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福利|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青苹果乐园影视免费观看电视剧hd| 日韩在线免费看网站|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干|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1av中文字幕|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s| 九九热爱视频精品|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免费的看黄网站|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欧美怡红院高清在线|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97在线看| 日本久久免费大片|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a级黄色毛片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免费福利片| 一个色综合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