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會計政策納稅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納稅籌劃與會計政策的關系分析
1.會計政策選擇是納稅籌劃的前提
可以說,在企業納稅籌劃工作中,會計政策的選擇對其影響最為顯著。從兩者關系來看,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前提條件。企業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會計實務的復雜性,客觀上給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方案。會計政策的選擇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既包括企業初次發生某類經濟業務的選擇,同時也包括由于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企業所需更換的會計政策。總體來說,企業應當在充分學習國家會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面臨的實際情況,選擇出最能夠客觀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會計政策,為企業順利實現節稅目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完成納稅籌劃的有力手段
在企業面臨的眾多納稅籌劃方案中,選擇最適合企業的會計政策往往是達到納稅籌劃目標最有效的途徑。該渠道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小,所要求的技術條件、籌劃成本都較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通常不會對企業日常的經營運作模式產生影響,因此,利用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來達到納稅籌劃的目標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重視。目前,我國會計制度和相關準則都處在不斷完善、統一的過程中,國際化程度也逐步提高,客觀上促進了會計政策選擇空間的擴展。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國企業可供選擇的會計政策空間也將不斷加大。
3.納稅籌劃與會計政策選擇都要受到稅法制約
雖然稅法和會計準則都是由國家制定頒布的,但是從兩者的出發點和目的來看卻又有很大不同。稅法是為了保障國家能夠無償、強制、固定地取得一定的財政收入,在公平稅負、便利征管的基本原則下,對會計準則所涉及的規定進行約束。會計準則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讓企業更加客觀、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便讓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不論企業是進行納稅籌劃還是會計政策選擇,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納稅籌劃工作中不能違反稅法規定,否則將違背納稅籌劃的基本原則,甚至還會讓企業遭受嚴厲處罰;同理,企業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中,也必須受到稅法、會計準則的約束,如果出現同稅法相違背的情況,則必須做出相應的納稅調整。
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中納稅籌劃的運用分析
1.固定資產折舊的納稅籌劃
目前,平均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工作量法是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雖然從總額上來看,企業不論采用哪種折舊方法最后的數額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辦法,將會對各個會計期間內的折舊額度產生影響,從而導致應納稅額出現差異。通常來說,企業一般采用直線法來計提折舊,每一年所對應的折舊額度是一致的,因此企業各個期間的納稅所得額也相對固定。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即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等,則會導致企業固定資產前期折舊數額大、后期折舊數額小的結果。此種狀況在所得稅稅率不變的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前期利潤就會降低,實質上形成了遞延所得稅稅款,推遲了繳納期限,也使企業獲得了延期納稅的種種優勢。然而,如果企業預判未來年度內所得稅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那么企業的納稅籌劃時必須對折現率加以考慮,通過評估計算出增加的稅負同遞延稅款之間各自收益的大小,從而優選出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2.存貨計價方法的納稅籌劃
根據我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是企業可供選擇的存貨計價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存貨的發出和領用規定,自行進行選擇,客觀上為企業存貨計價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選擇空間和法律基礎。企業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對期末存貨機制、存貨成本產生直接影響,繼而體現在企業最終利潤上。通常,企業應當將存貨計價作為合理調節利潤的工具,從這個角度選取對自身最有優勢的方法。如果出現物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企業應當盡可能考慮先進先出法。此法下,企業期末存貨成本跟市場價格最為接近,價值比銷售成本低,應納稅所得額降低,企業實際稅負下降。如果物價處在上下波動的情況下,企業應當有意識地保持各期利潤和稅負的平穩性,那么更傾向于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
3.收益、成本費用的納稅籌劃
一般來說,企業確認收入和產生納稅義務的時效是相同的,如果能夠推遲確認收益,那么就能夠實現遞延納稅,充分發揮資金的時間價值。根據我國會計準則中針對收入的確認條件,企業需要滿足4個條件才能夠確認銷售,因此,企業如果能夠對收入確認條件的控制,就可以贏得遞延納稅的機會。例如,企業在年終發生了一筆銷售業務,可以通過交款提貨的方式,實現提貨單的延期交付,在下一年度確認收入,從而收獲延期納稅的優勢。然而,如果企業存在以前年度的虧損額度需要彌補,那么通過提前確認收入則可以獲得相應的納稅優惠。除此之外,針對我國廣大中小企業來說,銷售結算方式更加靈活,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銷售策略、市場環境等因素,選擇恰當的收入確認辦法,合理規劃收入確認時間,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
作者:林建標 單位:深圳日海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