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策略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品質及關鍵能力,能夠將學生價值觀念、科學知識等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出來。核心素養符合學生實際發展,能夠滿足社會需求,所以,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以及社會的一個重要研究話題,在此過程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也不例外,已經成為教育關鍵。基于此,故針對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完善的背景下,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到強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堅階段。在此背景下,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都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轉變教師傳統教學觀念,創新以及改革傳統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整改教學評價體系等等一系列舉措都十分必要。
一、運用開放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審美素養
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合理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此強化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具體而言,農村的自然環境當中存在著極為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處于小學學習階段學生活潑好動以及愛玩等特點,通過農村自然環境當中存在的美術教學資源開展特色美術教學活動,這種開放性的美術教學場地,能夠使得學生感受到非常濃烈的美術藝術氣息,還能夠實現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于特色美術教育的認知,以此能夠使得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獲得有效強化。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深化學生核心素養
將教學與生活進行有機融合即生活化教學情境,旨在通過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動機,也可以使教學情境更具有效性和趣味性,以此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可以將生活化教學設定為教學的主線,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美術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然后培養學生進行美術實踐。也可以使學生通過美術教學更好地體會學習美術的意義。尤其對于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而言,由于農村生活相對原生態,也更“接地氣兒”,會給人一種親切感,而生活在農村的小學生也對生活中的人和物較為敏感,所以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更高效地培養小學生的美術思維和美術意識。此外,運用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為農村小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美術學習體系,進而可以為小學生的美術學習帶來較強的啟發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也應結合小學美術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引導,比如教材中的一些手工制作內容,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將農村生活中的常見物品進行手工編制,如柳條、竹子、玉米秸稈等,都是較為常見的手工素材,并讓學生將制作好的美術作品裝點生活,這種源于生活而又運用于生活的美術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能夠對美術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進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以此提升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三、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素養
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所謂的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同時建立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設計相關學習任務,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想要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能夠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培養合作素養的作用價值,那么教師一定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科學合理分配小組。小組的分配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合作探究效果,對于學生合作素養的培養效果也存在直接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建立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基礎上進行小組的分配。其二,學習任務的設計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其合作性以及探究性,這種情況下才能夠滿足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開展體驗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綜合素養
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以及形成優良的道德操守,在實際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帶領學生能夠在欣賞當中體驗以及感受到美術學科的獨特魅力,同時在向學生傳授相關美術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能夠養成良好健康的行為習慣,并注重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及教師之間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協作,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得學生的集體思維以及合作觀念得以強化。換句話說,教師在開展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在注重傳授學生相關美術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貫徹整個學習過程,強調學生在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所收獲的感悟,以此能夠引導學生逐漸形成以及構建完善的價值觀念,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得核心素養得以深化培養。不僅如此,在此過程中還能夠使學生由以往被動接受知識地位轉變成為主動學習知識地位,轉變學生的知識學習行為,這種情況下能夠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各種美術學習技巧,以此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得以強化[1]。
五、注重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核心素養高度
小學美術核心素養,涵蓋美術理解能力、美術創新能力、審美態度、美術表現能力及美術圖像識讀能力五個層面的內容,教師應注重轉變傳統美術教學觀念,從上述五個層面的美術教學原則對學生進行培養,以此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學習能力。結合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學進行分析,首先,教師一定要做到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判斷,對于相關美術作品的學習以及解讀,不應該僅僅體現在繪畫技能以及方法等等方面,與此同時還要體現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等方面來進行美術作品的解讀,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建立在思想高度上針對美術作品當中存在的內涵以及文化進行理解。其次,教師應注重在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多組織學生開展高質量美術作品的審美活動,這種情況下能夠促使學生自身的審美判斷能力有效提升,使得學生審美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培養。最后,教師應注重放寬美術教學界限,拓展美術教學廣度,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美術作品當中,不斷獲得藝術的熏陶,以此能夠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獲得一定培養,進而做到從以往美術基本知識以及繪畫技能的傳授提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
六、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有效培養核心素養
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將美術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相互結合在一起,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2]。不僅如此,現如今時代屬于信息化時代,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會涉及越來越廣泛的領域,同時創作的思維以及眼界也越來越豐富,這種情況下也就意味著在進行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不能夠僅是存在于美術領域,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領域當中去發覺以及理解美術教育的特點。因此,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結合數學學科、語文學科、音樂學科等等學科進行教學。具體而言,將美術學科以及音樂學科相互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音樂屬于一種顯性藝術,能夠更加容易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而將美術學科與數學學科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時,數學學科的思維邏輯性對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價值。總而言之,不同學科與美術學科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學生進行小學特色美術學習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教師在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3]。
七、完善特色美術評價體系,全面落實核心素養
在農村小學特色美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對學生開展特色美術教學的成效如何,需要通過美術測評進行體現。通過美術評價,教師不僅可以全方位地掌握學生美術學習的現狀,也可以對自身的美術教學工作水平如何有一個明確的了解,進而制定更加完善、系統、具有針對性的特色美術教學計劃。美術評價的內容相對多元化,并非單純的以美術考查結果作為唯一依據,還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習狀況等等進行評價。此外,還應開展教師評價、學生以及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自主評價、小組以及小組之間進行評價等等,以此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美術評價體系,學生才能夠在評價的過程中對于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美術素養具備更加準確的認知。
八、舉辦靈活的教學活動,共享核心素養成果
小學農村美術特色教育的開展,可以通過舉辦美術活動提高特色美術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寒暑兩個假期,利用農村的特色資源,對學生開展美術活動,可以將活動場地設定在田間地頭、阡陌小路,這里可以感受到農村的自然美,因此為美術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寒假美術活動可以開展冰雪類的特色美術作品展,包括雪地作畫、堆雪人等,暑假美術活動則可以進行編柳條筐、粘竹子畫等美術活動。美術手工制作完成后,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現場進行欣賞,并由創作者介紹創作過程和創作靈感,以此深化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達到美術理論與美術實踐學習有機融合的目的。而且,這種現場參與的特色美術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以及美術實踐能力,也可以使學生在美術共享中,提高美術交流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目的。總而言之,針對現如今時代背景下的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而言,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核心素養,建立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開展農村小學特色美術教育,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能夠獲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延飛.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策略[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0(9):82.
[2]喬蓓蓓.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100.
[3]張有英.試論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0(22):86.
作者:李世泰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良邑學區楊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