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企業的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PPP模式下,建筑企業角色發生轉變,由以往的施工承包單位轉變為潛在的社會投資人。在此背景下,工程造價管理應不斷創新和發展,實現動態全過程的造價控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闡述了PPP模式造價管理的風險,提出PPP項目社會投資人的造價控制措施,以期能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PPP項目模式;社會投資人建筑企業;造價管理;工程總承包
1PPP項目模式發展與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我國經濟社會高速增長,建筑工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適應大型建設工程的需求。在此背景下,PPP模式在各類項目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本質是一種合作關系,強調的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在一個具體的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對于建設經驗、質量工期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業也有了更多機遇。PPP模式不但解決了許多項目的融資難題,使一些傳統模式下無力實施的項目成為可能,建筑業企業有了更多的業務量。同時建筑企業將由原來的施工總承包方向投資人、運維服務方等角色發生轉變,經營范圍將由原來本就不高的單一施工建設利潤,向有投資收益、施工利潤、運行維護服務收入的多重收益結構轉變。而正因PPP項目投資金額巨大,與金融資本合作參與PPP項目,將是建筑企業參與PPP項目的主流方式。金融資本作為主要投資人對項目進行投資,承擔投融資的風險,建筑企業作為項目的建設方承擔因工程施工產生的風險,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各自承擔各自的風險,分別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和工程施工收益,作為主力參與者的建筑企業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應不斷創新和發展,實現動態全過程造價控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工程造價管理與以往施工總承包模式的不同
新形勢PPP項目模式下,工程造價管理與以往施工總承包模式的不同具體表現在:①最大的不同是通過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確定社會投資人以及PPP項目總投資額,實現對市場化的造價管控。從傳統的施工總承包變為PPP模式,是企業產業鏈和戰略的升級,不僅僅為投標方式上的改變。②在PPP方式下,政府公共機構以及社會投資者涉及業務總體生命周期的驗證,全面體現各自優點,有益于縮減最初作業時間,最初費用可迅速縮減。而社會資本應與政府部門是平等的伙伴關系,在達到共同目標的基礎上,社會投資人對利潤的追求和政府公共部門對公共福利的追求也應該互利共贏。③和以往模式的施工總承包相對比,能合理地縮減投資以及經營成本,完善使用功能優化設計方案,提升造價管控質量,縮減政府財政負擔,全面反映PPP方式的優點。④在PPP項目中,建筑企業更多是以聯合體的身份參與其中,金融企業負責投融資,建筑企業負責施工建設,風險收益對等,深化合作相輔相成,在其各自擅長領域對工程造價控制更有把握。⑤以往施工總承包模式的造價管理主要是對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而PPP項目有后期的運營及維護等多方面管理。⑥特別是目前PPP模式存在“兩標并一標”的行業認可,相對傳統施工項目百分之幾的低概率中標,作為建筑企業的社會資本中標后無須二次招標即可自行施工。
3識別PPP模式下工程造價管理風險
隨著PPP項目的普及,這種模式的風險和弊端還在陸續顯現,建筑企業要重視完善和提前解決可能出現的風險,在PPP項目模式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因合同結構復雜(包含了特許經營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利益相關方數量眾多(政府主管部門、項目公司、社會投資方聯合體),政府與企業社會地位的不對等,項目風險因素不但包括施工實施風險,還包括環境風險、金融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和不可抗力風險,所以,要對項目進行有效的造價控制,首先要對各利益相關方關系進行梳理,明確自身的投資人身份而不再是施工承包單位,制訂各方相互合作又互相制約的合同文件、規章制度,同時對造價管理的流程進行合理規劃,保障項目按計劃實施。以往實施的項目中有的企業還未意識到《PPP項目合同》的重要程度,在招標文件深度不夠,風險分攤不合理,權利義務不明確,核心條款(比如回款方式、付費時間節點、變更范圍,調價機制等)約定缺失、部分重要權利義務界定不清晰、部分條款要求嚴苛的條件下,企業就急于落地項目,未深入考量就簽訂了合同,增加了違約風險,使造價管理工作失控。或在招投標工作、競爭性談判工作未形成書面有效文件的情況下,迫于政府、工期等種種原因就急于進場建點動工,這對于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建筑企業都是不該發生的風險隱患,由此發生停窩工現象對于造價管理工作更是大忌。并且我國現對PPP項目模式、特許經營合同等細節尚未出臺有針對性的法律文件對其明確規定,項目爭議解決方法也沒有完善的解決機制,建筑企業作為參與主體只好摸石過河,比如發生征地拆遷工作滯后、施工變更,工期變化等常見問題沒有明確的解決補償方案,將導致施工部署全被打亂,成本控制成為紙上談兵無法落實。
4從社會投資人的角度加強PPP項目工程造價控制措施
4.1前期階段介入有潛力的PPP項目
未來,政府在優選PPP實施主體時,除了成本報價因素外,更為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也將是主要評判指標,這是建筑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核心要素。通過對PPP項目的信息跟蹤和篩選,就要選擇有潛力的PPP項目積極跟進,以便掌握項目的基本情況、合同體系、運作方式、風險分配、交易結構、監管機制等,為PPP業務投標方案以及造價管控提供參照。
4.2談判階段做好投標方案的造價根據
項目采購方式、招投標、談判階段是PPP業務全環節造價管控的關鍵過程,社會資本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提出采購方式的建議,政府引進市場化競爭制度,明確PPP業務的投入總額。社會資本方通過初期對PPP業務消息的跟蹤選擇,及時介入,在調研準確合理的前提下,融合公司自身能力,經過合理考評,研究投資的關鍵性,對工程危機進行考評等,為決策推出根據。據此,社會資本方作為聯合體必須對投入總額做出具體成本分析,制訂工程總投資費用表、財務敏感性分析、運營成本分析、融資方案、測算投資收益率,投資可行性報告等,而這些都是建筑企業以往不曾涉及的領域,需要深入研究、學習,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多渠道提升管理水平。
4.3執行階段構建針對PPP項目的造價控制體系
PPP模式工程執行階段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包含工程建設的全生命周期,此時期造價管控重點包含初步設計概算、招標控制價、合同清單、施工圖設計預算、竣工結算及決算等。涉及主體是項目公司、設計、勘察、監理、施工單位,通過合同結構、組織框架、管理職能及相關法規統一創建成工程的造價管控平臺,為項目造價管控推出一定的組織保證。對于工程建設階段,初步設計是造價管控的靈魂,要從其功能使用性、經濟效益性、技術安全性全方位評估,逐步改良,利用價值工程原理,使建設功效符合要求,使造價管控適合市場。招標限價以及協議清單是建筑企業造價管控的重點,伴隨著工程的實施建設,盡可能據實予以調整。在邁入經營期后,因經營期限很長,一般存在維修成本遠遠超過預期的問題,所以應加強項目建設階段的品質管控,用優秀、品質工程最終實現縮減后期經營階段的成本,使其獲取更高的社會、經濟利益,完成工程造價管控的宗旨。
4.4建設階段重視工程項目設計,優化實施方案
建筑企業在PPP項目中作為社會投資人,理論上其利潤收益由建設期和運營期兩部分組成,但實際相對于后期運營期的經濟效益,由于PPP項目參與的多樣性與入股比例不同,建筑企業并不是以投資主體的身份持續參與,而施工利潤對建筑企業來說才是參與的核心因素與目標所在,對并不擅長的后期運營與管理,還處于探索實踐階段且也不是經濟收益的重點關注方向,因此,建筑企業在項目設計及施工圖階段,要深入現場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工期要求、復雜程度、組織合理性給予更多的建議和有利于施工的方案,對于造價構成中的人工費用、設備材料當期市場價格,都要有系統準確的調查,參照以往類似工程中的造價指標、分析對比,將其中缺漏錯項提前指出溝通,在設計工作中進行消化,避免后期的調差索賠設計變更等發生,保證施工有序進行和成本的預期控制。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PPP項目模式中,造價管理始終存在并有著本質上的影響,建筑企業作為參與主體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不但要實現建設功能和安全質量的目標,還要實現預期的施工利潤目標及其他經濟效益,必須擺脫一直以來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建筑企業從傳統的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的轉型是今后建筑業發展的趨勢,國際發達國家已取得很多良好效果及經驗。所以,必須在PPP業務實際操作中逐步研究與歸納不同時期的造價管控方案,完成動態化的造價管控、市場化的調整制度,從而在今后PPP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夏業.PPP模式下公路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分析[J].建筑知識,2017,37(16):173-174.
[2]歐亮,黃峰.基于BIM的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7,(18):112-113.
[3]吳冬平,熊德敏,吳曄.適應市場經濟的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7,36(19):19-20.
[4]胡春林,楊躍輝,黃權國.PPP模式下的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中外建筑,2017,(07):191-193.
[5]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國PPP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9(05):107-113.
作者:崔程 單位: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運輸工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