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間距空間分析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首先總結了天津市新版規劃放線技術報告涉及的技術規范,提出了“建筑間距空間進行分析圖”標準化制作流程;然后以圖例形式對居住建筑計算間距的規則進行詳解;最后對其中部分重難點問題進行匯總分析。
關鍵詞:規劃放線;建筑間距;空間分析
0引言
2019年4月19日,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建設工程(建筑部分)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通則》(DB12/T833—2018)投入使用,標志著天津市規劃放線測量工作開始進入新的階段。新版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內容更為豐富,要求也更加嚴格。統計新標準近一年的執行反饋發現:新版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中“建筑間距空間分析圖”進行重復修改的比例最高,作業人員執行過程中的疑問最多。
1規范分析
查閱相關資料,現將天津市規劃放線測量相關技術規范匯總如下:1)《建設項目空間分析模型繪制技術規范》(DB12/T832—2018),以下簡稱《空間分析技術規范》;2)《天津市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標準(試行)》(2019年4月12日),以下簡稱《天津規劃標準》;3)《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4)《建設工程(建筑部分)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編制通則》(DB12T833—2018)。分析上述規范,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什么樣的建筑需要做“建筑間距空間分析”,如何進行“建筑間距空間分析”。根據《空間分析技術規范》第7.1.3節規定:建筑間距分析范圍應包括擬建項目的每棟建(構)筑物及擬建項目周邊存在相互影響的建(構)筑物。關于上述“相互影響”的定義,《天津規劃標準》第5.1.1節解釋:有日照需求的建筑處于被遮擋狀態。同時,該標準第5.2節和5.3節將“有日照需求的建筑”具象為“居住建筑”。關于“居住建筑”定義,《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第3.1.1節規定: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兩大類。其中,居住建筑可分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綜上所述,需要進行間距空間分析的建筑包含以下兩個要素:擬建建筑及其周邊建筑中包含住宅或者宿舍;上述住宅或者宿舍存在日照被遮擋的情況。根據《空間分析技術規范》第7.1.3節規定:擬建建筑物應依照國家和本市城鄉規劃的相關技術規定進行建筑間距分析。天津市執行的城鄉規劃技術規定為《天津規劃標準》。根據《天津規劃標準》第5章相關技術要求和筆者積累的工作經驗,提出“建筑間距空間分析圖”標準化制作流程如圖1所示。1)建筑分類根據《天津規劃標準》規定,建筑的性質、高度、布局等因素直接影響建筑間距計算規則選取。因此,首先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對建筑進行合理分類,才能找到準確的建筑間距計算規則。建筑類型分為常規建筑和特殊體型建筑。其中,常規建筑包括多、低層建筑和高層建筑;特殊體型建筑包括高層和多、低層組合建筑,存在多個被遮擋朝向的組合建筑,底部為裙房的居住建筑等。所有特殊體型建筑均應按照要求拆分成常規建筑后才能進行建筑間距分析。2)間距計算和間距合并建筑分類完成后,需要選擇對應的規則進行建筑間距計算。根據《天津規劃標準》規定:建筑間距包括建筑最小間距和居住建筑計算間距。建筑最小間距是指該建筑與周邊相鄰建筑必須滿足的最小間距。這類間距計算規則簡單明確:①多、低層居住建筑與相鄰多、低層建筑最小間距不應小于8m,與相鄰高層建筑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4m;②高層居住建筑與相鄰建筑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4m。居住建筑計算間距是指遮擋建筑的計算遮擋線與被遮擋建筑朝向的主體外墻之間的距離。這類間距的計算規則比較復雜,本文后續將重點介紹。最后,對上述兩種間距范圍進行并集處理,結果即為建筑空間間距范圍。
2案例分析
由上節可知,居住建筑計算間距是整個建筑空間間距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本節將針對幾種典型的條件,對居住建筑計算間距的處理進行詳細說明。
2.1居住建筑計算間距規則
首先,介紹以下案例中的相關參數:被遮擋建筑:建筑1,為居住建筑;遮擋建筑:建筑2,建筑類型無要求;L:居住建筑計算間距;H:遮擋建筑的遮擋面(紅色邊線)高度;M:遮擋建筑的遮擋面(紅色邊線)寬度;b:遮擋建筑與被遮擋建筑的夾角;a:被遮擋建筑朝向;p:間距折減率。間距折減率(p)與建筑朝向(a)換算見表1。1)遮擋建筑為多、低層建筑如圖2所示,兩建筑相對位置為平行關系。根據《天津規劃標準》第5.2.1節,居住建筑計算間距如下:L=1.61×H×p(1)如圖3所示,兩建筑相對位置為垂直關系。根據《天津規劃標準》第5.2.2節,居住建筑計算間距如下:如圖4所示,兩建筑相對位置為非平行且非垂直關系。根據《天津規劃標準》第5.2.3節:非平行、非垂直布置的相鄰建筑需根據被遮擋建筑朝向轉換為平行或者垂直布置情況進行建筑間距計算,具體轉換規則如下:當b≤45°時,以被遮擋建筑朝向為基準,按照相鄰建筑平行布置計算;當b>45°時,以被遮擋建筑朝向為基準,按照相鄰建筑垂直布置計算。轉換完成之后,按上文的式(1)或式(2)進行間距計算,此處不再贅述。2)遮擋建筑為高層建筑根據《天津規劃標準》第5.2.6節:高層建筑的居住建筑計算間距與相鄰建筑的相對位置關系無關,僅根據該建筑遮擋面的高寬比(遮擋面的高度和寬度比值)確定。具體計算規則如下:
2.2重難點匯總
1)關于間距計算的朝向問題由上文可知,居住建筑計算間距是指遮擋建筑的計算遮擋線與被遮擋建筑朝向主體外墻之間的距離。建筑朝向通過建筑墻面的法線與正南方向的夾角描述。工作中,出現錯誤頻率最高的現象是將被遮擋建筑朝向理解為遮擋建筑遮擋面的法線方向。事實上,只有當遮擋建筑和被遮擋建筑平行或者垂直布置時它們才完全一致。2)關于特殊體型建筑的問題由上文可知,特殊體型建筑應該拆分為常規建筑,然后再選擇對應間距計算規則進行處理。具體拆分規則應根據特殊體型建筑自身特點,選擇某一合理指標作為拆分依據,如建筑高度、性質等。3)其他特殊問題①被遮擋居住建筑底部為非居住性質的,計算遮擋建筑高度應該減去被遮擋建筑室外地坪至最低居住層室內地坪的高度。②遮擋建筑與被遮擋建筑室外地坪標高不一致的,按照被遮擋建筑的室外地坪計算。③同一建筑遮擋多個居住建筑時,應當按照不同的遮擋建筑分別進行間距計算。④通常遮擋建筑的計算遮擋線是指該建筑物的最外層平面輪廓線。當該建筑存在挑出寬度大于或者等于0.8m的挑檐時,挑檐計入計算遮擋線。
3結束語
天津市推行《建設工程(建筑部分)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通則》(DB12/T833—2018)已近一年。這段時間里,對新版規劃放線地標的執行,大家都處于不斷摸索學習的過程,也積累了較多疑問。本文從技術規范和實際案例兩方面對計算規則進行詳細闡述,并提出“建筑間距空間分析圖”標準化制作流程,以供各位測繪同行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建設工程(建筑部分)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通則:DB12/T833—2018[G].天津: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2018.
[2]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建設項目空間分析模型繪制技術規范:DB12/T832—2018[G].天津: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2018.
[3]天津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天津市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標準(試行):津規自建設發〔2019〕98號[G].天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19.
[4]曹恒德.城市詳細規劃設計課程指導[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5]楊柳.建筑節能綜合設計[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4.
[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
作者:柳華橋 呂成亮 單位:天津市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