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最優化教學理論下技能訓練提升路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最優化教學理論下技能訓練提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最優化教學理論下技能訓練提升路徑

[摘要]在最優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應保證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內容與企業崗位生產任務的對接、技能訓練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的對接、技能訓練實施空間與企業生產空間的對接、技能訓練教師工作室與企業研發室的對接,彌補校企合作的不足;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競賽、營造職業氛圍濃厚的教學環境、創設與生產實際相符的問題情境,彌補學生學習興趣的不足;應重視完善技能訓練教學過程,適當增加訓練過程反思環節,保證技能訓練實施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彌補技能訓練實施方面的不足;應實現技能訓練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實現技能訓練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保證技能訓練評價的合理性,彌補技能訓練評價方面的不足。

[關鍵詞]最優化教學理論;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有效性

一、最優化教學理論

最優化教學理論由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及羅斯托夫所提出,他們通過總結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及實驗工作,提出教育過程最優化的一般理論[1]。在他們看來,最優化的教學以全面考慮教學規律、教學規則、教學形式及方法等為基礎,根據既定標準,使得教學過程發揮最有效的作用,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根據最優化教學理論,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的關鍵要素,優化教學過程,離不開對教師與學生的優化。首先,對于教師而言,需要重視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要積極對教師進行全面評價,并組織教師積極進行自我評價,引導教師探尋教育過程最優化的方法。其次,應加強對學生個性特點的研究,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條件等。最優化教學理論為技能訓練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指導。不同于綜合型高校,應用型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在于培養企業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同時,應用型院校的學生來源,決定了學生的素質普遍較低,知識水平、學習態度等也大都弱于綜合型高校。因此,應用型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避免出現“一刀切”的問題。在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避免教授一些邏輯思維過強的理論知識[2]。為切實提高技能訓練的有效性,教師應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根據最優化教學理論,為提升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的有效性,應重視優化與教學相關的各個要素,尤其應關注校企合作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技能訓練實施以及技能訓練評價等要素。

二、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有效性存在不足

(一)校企合作教學方面不足

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技能訓練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目前來看,應用型院校與企業尚未形成有效對接,如技能訓練內容無法滿足企業崗位任務需求,技能訓練無法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等[3]。同時,由于無法在短期內獲得顯性經濟收益,大部分企業缺乏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應用型院校也忽視了對企業需求的滿足,這都不利于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有效性的提升。

(二)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不足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但目前來看,部分應用型院校學生學習興趣明顯不高。這與學生自身有關,也與學校學習氛圍有著密切的關系。調查發現,大部分院校都未能重視營造利于技能訓練的學習環境,學生參與技能競賽的機會不多、熱情不高,對企業的了解也不深入[4]。這些問題使得學生缺乏參與技能訓練的熱情,這勢必降低了技能訓練的教學效果。

(三)技能訓練實施方面不足

調查發現,大部分應用型院校既未能關注技能訓練的階段性特征,也未能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合理調整技能訓練的教學環節。一方面,忽視了對技能訓練過程的回顧與反思,使得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5]。另一方面,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合理,教師未能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這不利于技能訓練的實施。

(四)技能訓練評價方面不足

首先,評價主體單一,學校領導、教師等掌握著技能訓練的評價權,而作為訓練主體的學生評價地位被忽視。部分院校雖實現了學生評價,但學生評價大都流于形式,評價實效性不強[6]。其次,評價方式單一。大都采用閉卷考試、實踐報告等形式,忽視了對學生技能的評價,也忽視了對學生不同階段學習變化的評價。最后,評價標準、評價指標等尚不完善,影響著評價的合理性。

三、最優化教學理論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有效性提升路徑

技能訓練有效性的提升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而最優化教學理論為技能訓練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因此,應用型院校應積極借鑒最優化學習理論,從校企合作、學習興趣、技能訓練實施與評價等方面不斷優化技能訓練。

(一)校企合作教學方面的提升路徑

技能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這一特點決定了只有引導企業參與到技能訓練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訓練效果[7]。因此,校企雙方應加強合作,更好地實現各方面的對接。第一,應保證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內容與企業崗位生產任務的對接。應用型院校實施技能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服務,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實現教學內容與崗位生產任務的對接至關重要。具體而言,應用型院校教師應堅持深入企業,實地了解企業生產過程及任務,了解企業生產設備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及時將了解到的企業信息落實到實踐技能教學中,完善實踐教學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第二,應保證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的對接。以滿足企業技能需求為目的,應用型院校應重視完善技能訓練目標,使學生能夠將學校學習與企業就業相聯系。應用型院??蓪嵭杏唵问饺瞬排囵B模式,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將企業工作任務轉化為技能訓練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人才的合作培養。企業為院校學生提供技能訓練場所,并委派專門的技術人員為學生提供指導,保障實習實訓的效果。第三,應保證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實施空間與企業生產空間的對接。為提高教學訓練的有效性,應用型院校應重視完善技能訓練實施空間,一方面,應重視構建規范的、實操性強的教學平臺,如建立標準化校內實習基地等;另一方面,應積極總結技能訓練教學標準,構建個性化、標準化的技能訓練教室。為提高技能訓練教室的使用效率,應委派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教師,切實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第四,應保證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教師工作室與企業研發室的對接。院校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標準化的實訓校區,為教師進行科技研發提供工作室,保障產教深度融合。

(二)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提升路徑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推動力,在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著技能訓練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升技能訓練效果的關鍵[8]。第一,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競賽。技能競賽有利于推動應用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高技能訓練的有效性。應用型院校應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技能競賽的機會,對于在各項技能競賽中表現優異的教師及學生及時給予獎勵,保障技能訓練的有效性。第二,應積極營造職業氛圍濃厚的教學環境。應用型院校教師應立足于院校技能訓練的現狀及需求,營造利于技能訓練實施的職業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學環境的營造中,應重視教學環境中職業氛圍的營造,使教學環境與企業工作崗位環境相似。其次,應重視實現教學環境的簡潔明了,可以是具體的車間、公司等,且與教學方法相適應。在具體仿真的教學環境中,院校應構建完善的商務實訓中心,在實訓中心中建立專門的管理中心、接待部、會議室等,如同在公司上班一樣,提前適應職業氛圍,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第三,應積極創設與生產實際相符的問題情境。首先,專業教師應深入了解本專業發展歷程,并以前瞻性的眼光預測專業發展的未來前景,深入分析本專業對應崗位的人才要求,保障問題的專業性。其次,應密切結合技能訓練教學過程,針對教學過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將自身知識結構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通過解決問題,重塑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再次,問題應貫穿于教學始終,且與企業生產應用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感知問題的意義。最后,應深入分析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并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保障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技能訓練實施方面的提升路徑

第一,應重視完善技能訓練教學過程,適當增加訓練過程反思環節。一般而言,應用型院校技能訓練包括五個主要環節:明確技能訓練任務、制定技能訓練實施計劃、開展技能訓練、展示技能訓練成果、評價反饋技能訓練效果,這些環節基本能夠保障技能訓練的開展。同時,為提高技能訓練的有效性,應用型院校應在堅持完善現有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增設訓練過程反思環節。具體而言,在評價反饋技能訓練效果后,技能訓練并未結束,而是進入回顧階段,院校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全面回顧技能訓練整個過程,總結技能訓練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點,并以文字的形式總結技能訓練的整個過程。通過訓練過程的回顧,引導學生反思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避免問題重復再犯,切實提高教學訓練的有效性。第二,應保證技能訓練實施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合理分配技能訓練時間,保障教學時間與學生的收獲成正比,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取更大的收獲。首先,明確技能訓練任務。該階段是技能訓練的第一環節,根據研究,在45分鐘課堂時間內,該環節教學時間應在5—10分鐘,并占據總體技能訓練時間的10%以內。其次,制定技能訓練實施計劃。該階段時間應占總技能訓練時間的10%左右。再次,開展技能訓練。該階段是技能訓練的主要環節,時間占比應不低于60%。此外,還要展示及評價技能訓練成果,該階段時間占比大約在15%,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進行成果交流與分享,并對訓練成果進行評價。最后,進行教學過程反思。該階段主要由學生歸納、總結、陳述訓練過程,時間大概在5%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各階段教學時間的分配不是固定的,教師應根據專業的不同、每節課教學任務的不同,靈活分配教學時間,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效互動訓練,提高訓練效果。

(四)技能訓練評價方面的提升路徑

第一,應實現技能訓練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應用型院校教師、學生都是技能訓練的重要參與者,也應該成為技能訓練評價的重要主體。首先,應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評價,學生是技能訓練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及時評價個人學習過程,使學生端正個人學習態度,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其次,應重視實現學習小組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客觀評價對方的學習行為。最后,應完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堅持以鼓勵為主,客觀、全面、多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第二,應實現技能訓練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首先,可積極實施展示性評價。即學生在仿真的學習情境中,選擇恰當的方式,展示個人技能。其次,可積極實施成長記錄評價。利用檔案袋記錄學生各階段學習行為,并根據評價袋記錄結果,實現對學生的“比較評價”,發現并鼓勵學生的進步。第三,應保證技能訓練評價的合理性。首先,應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在全面了解技能訓練現狀及企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保障評價的科學性。其次,應重視評價標準與任務,使學生在全面了解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完成技能訓練任務。再次,應重視實施適時、適當的分段評價。及時評價每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并根據評價結果,引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行為。最后,應堅持及時反饋。在對技能訓練進行評價后,評價者應當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相關教師或學生,使教師及時改進個人教學行為,使學生及時發現個人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技能訓練過程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張兵等.應用型本科院校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測繪通報,2016,(04).

[2]李惠麗.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23).

[3]李小娟.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績效影響因素研究———基于1415名師生的實證[J].江西社會科學,2016,(07).

[4]王龍,李坤.高等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模式探析———以河北農業大學學生“頂崗實習”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6,(05).

作者:楊豐合 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caopon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波多野结衣医生|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黑人粗硬大在线看| 国产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日韩美aaa特级毛片|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翁熄性放纵交换| 好多水好硬好紧好爽视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91啦视频在线| 果冻传媒在线观看播放绿野仙踪|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 欧美h版在线观看|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色片免费在线观看| 娇BBB搡BBBB揉BBBB|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日本色图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