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打造區域環境治理新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中國環保產業已經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區域治理變得尤為重要。新的時代,宜興環科園也在不斷自我思考,與許多環保界專家、人才一起在環保事業中尋求進步與發展空間,探索一條適合當代環保治理的新道路。
一、新加坡治水經驗給宜興環科園的啟示
近年來,宜興環科園在與新加坡深入合作過程中,發現其治水成功經驗對中國環境治理,特別是區域環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新加坡的治水經驗被認為是人類的奇跡。這樣一個嚴重缺水型國家,原來都是靠馬來西亞供水,卻在短短幾十年時間,擁有了多元化和持續化的供水系統。它的經驗主要是:一是頂層設計對環境治理的關鍵作用。新加坡這樣一個極度缺水、幾乎完全沒有天然水資源的彈丸小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建立起多元化的可持續性供水系統,主要得益于非常注重整個國家的頂層布局。新加坡政府以二三十年為一跨度,長期規劃,統籌建設,今天新加坡新生水NEWater、海水淡化水、地表集水區集水和進口水等“四個水龍頭”取得的偉大成績,與新加坡頂層規劃離不開。其環境及水務業發展理事會就是專門為新加坡水務事業制定遠期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戰略。二是強有力、務實、科學的政府是水科技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為國家級創新行為,新加坡法定政府機構在水務行業管理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像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就充分整合了與水務事業產業所有相關工作,成為新加坡水科技產業管理的有力中樞。在推動新技術和新領域的研發方面,由總理直接領導的研究、創新及創業理事會,促使環境與水務業成為新加坡的重點發展領域。三是借助科技創新推動水務產業快速發展。在技術變革的歷史背景下,新加坡始終敏銳把握新興技術的發展,投入巨額科研經費,每年引入國際一流專家,與新加坡高校和企業建立了一系列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實驗室,確定超前的工藝路線,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形成科技創新為社會重大需求服務格局,分階段、分步驟地推動水科技產業發展。四是利用重大工程帶動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新加坡以公私合營模式,相繼建設重大工程及研發體系,促使水務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到2015年,新加坡已經吸引了超過180家水行業公司和26家私營水研究中心在新加坡安家落戶,預計為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貢獻17億新元的產值,創造1.1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大多數是需專業及高技能的崗位,建立起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的環境和水科技產業。
二、宜興環科園的思考與實踐
“十二五”期間,面對中國環境治理存在的各種問題,宜興環科園和許多專家、企業家一起,在環保試驗田里不斷探索,揚長補短,希望能找到一條適合當代環保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園區始終堅持國際化、高端化價值取向,一方面帶著企業“走出去”,見世面,開眼界,學習、吸收國外發達國家治水理念、技術、方法;另一方面面向全球“引進來”,立足宜興環科園自身的產業優勢、基礎優勢,整合部委的資源優勢、專家的專業優勢,打造適合中國國情、能夠有效治理“頑疾”、并引領未來發展的環境治理模式,形成了“1+4+N”的頂層設計和布局架構。“1”就是創新動力建設,核心工程是“環境醫院”,是宜興環科園服務中國區域環境治理的總抓手。通過這兩年的建設發展,環境醫院已經進一步做“實”,并成為環保服務體系的主平臺。組建了實體化運作專業公司,建成了18幢專業樓宇的硬件承載,提出了“診、療、養”全生命周期的治理理念,形成了“一平臺、一聯盟、二池、三庫、四機制、十大大專科”的運行體系。“一平臺”:成立了注冊資本30億元的宜興環保產業集團,作為“環境醫院”實體化運行平臺,承擔“環境醫院”要素配置與工程項目投資運行管理。“一聯盟”:聯合了環保專家、環境工程公司、專業投融資機構,成立“中宜環境醫院”合作聯盟,作為參與或支撐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的實施主體。“二池”:建立了優質企業池和資金池。“優質企業池”主要針對區域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的實施需要,同時作為入駐“中宜環境醫院”的特色專科,目前已有22家企業入駐。“資金池”主要針對區域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實施的資金需要,目前已獲銀行授信350億元,引進基金50億元。“三庫”:建立了專家咨詢庫、技術儲備庫與項目信息庫,目前已吸納30名技術水平一流的知名專家,遴選180多項先進技術,建立篩選論證機制,推進優質工程項目實施。“十大專科”:設立了水、聲、氣、固、土壤、城鄉生態等10個“專科”和1個“應急門診”,由80多名專家與30多家企業作為“環境醫院”專科醫生,實施分區管控、精準治理。“4”就是4個環境生態產品,是宜興先行先試的示范標本和產業標桿。環境生態產品是宜興環保產業針對當前中國區域環境治理需求,匯聚全球化智慧,集成產業高端化資源,合力打造的一批看得見、叫得響、認可度高的定制化服務產品。一是城市生態綜合體。城市生態綜合體將以建設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為核心,是集未來水科技研發中心、示范中心和體驗中心于一體的水科技示范創新工程,構建區域良性城鄉物質循環,形成集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教育科普、園藝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公園,建成一個系統管理的精品現代農業區,最終實現生活、生產、生態的重新再造和有機融合。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由2014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等六位國內知名專家聯合發起,以“水質持續、能源自給、資源回收、環境友好”四個事業追求為標志,代表未來30年中國水處理的能力水平,是近年來環保行業最具認可度的里程碑事件。目前,城市生態綜合體將形成未來概念水廠為核心,疊加高端農業和濕地景觀等“三位一體”的建設內容,形成一個可復制的“城市生態綜合體”。首期概算總投資2.5億元,將組建專業公司運作,今年內將實質性啟動。二是水科技生態城。以此為平臺,充分整合宜興環保產業家底,匯聚整合一批國內外優秀環保企業、環保技術、專家團隊和金融資本,轉化一批科技產業化成果,培育一批面向未來的新技術群,打造成為引領環保行業發展的示范基地和產業高地,是新城鎮、新產業、新模式的示范標本,面向未來30年、引領中國環境大建設的環境生態產品。目前,宜興環科園與中信環境全面合作,聯合成立了注冊資本10億元的環保總承包公司,在宜興環科新城核心區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中國水科技生態城,建設國際水處理行業重要裝備制造基地、全球水產業樞紐、中國水處理教育科研基地、國際水處理技術展示地、水科技博物館等一系列綜合性大合作框架。同時,引進美能膜技術、磁懸浮閥等高端環保裝備制造項目的落戶,并將在宜興聯合建設水務管理學院。三是省環保裝備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環保裝備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是江蘇省“十三五”建設的“一中心、一基地”六大中心之一,也是江蘇省在節能環保領域布局的唯一創新中心和核心載體。創新中心立足做“優”,致力成為構建環保創新高地的主力引擎,成為構建現代環保產業體系的重大平臺,成為環境醫院匯聚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和服務資源的樞紐和窗口。創新中心的建設,本質上是對過去40年宜興產業積淀和園區建設經驗的再次升華歸核和集約創造,也是對未來宜興環保產業轉型升級設置的創新路徑,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宜興環保產業資源優化、整合、疊加,為服務江蘇和全國的環保需求,發揮出功能最優化和價值最大化。四是環保標準化工場。瞄準環保裝備、產品的標準化、高端化、成套化,打造一個示范基地,再依托國家環保設備檢驗監督中心、水環境標準化委員會、宜正環保電商、科技成果轉化網等平臺,聯合構建一個全流程、系列化的產業標準體系,確立宜興環保在行業中的話語權和優勢地位。通過這些標志性的生態產品的建設,形成磁場效應、標桿價值,以高端化凝聚專家、人才、企業、項目,形成“宜興示范”,通過專家、人才、技術的匯聚,來改造提升宜興的環保企業,將宜興的制造能力、市場能力發掘出來,插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翅膀,推動宜興企業由低走向高、從多走向強,從以量勝出走向以質為王,體現“宜興能力”。N,就是N個分院,在宜興建設環境醫院總院、建好系列特色專科前提下,再在合作區域輸出環境分院,共建環保分園,打造一批先行先試的環境治理分院。在第四屆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期間,宜興環科園和廣安武勝、河北承德、云南昆明等地簽署了區域治理戰略合作文本,就是要在環保治理理念相同、認識一致的區域開展一站式的環境綜合服務。一方面借助宜興環科園的平臺和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派出專家團隊、專科門診為區域、流域實施綜合問診、系統規劃,拿出治理方案,再以產業集團為平臺,帶著資本、產業基金、采用ppp模式承攬下治理訂單,帶領各具特色的專業公司、細分領域單打冠軍,以及戰略合作伙伴企業分期分步實施相關項目;同時在分園駐扎,服務于當地環保市場,提升該區域的環保整體實力和治理水平,以最好的技術、最好的裝備、最好的團隊、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服務,實現最好的治理效果,為政府解憂,為問題埋單,為百姓造福。創新是無止境的。相對環保發達國家,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之路才剛剛起步,我國的區域治理市場方興未艾。在這樣巨大的機遇面前,作為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宜興環科園將承擔起兢力環保事業、成就美麗中國的責任和使命,集聚全球環保資源,引領產業高端發展,為中國的環保事業的發展而奮斗。
作者:朱旭峰 單位:中共江蘇省宜興市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