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傳承與再開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時展的過程中,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不再是以往的高消費、高材料的價值取向,而是轉向了對于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傳承和進一步創新。整體來講,結合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而且融入了我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內容。當前環境藝術設計的思路中,一方面含有當代的藝術特色,另一方面還具備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關鍵詞】現代環境藝術;傳承;再開發
在當前時代,人類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我國在較長時間里采取的拿來主義的思路,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也摸不清路線,面對玻璃幕墻、鋼架丟失了方向。在所謂現代化的過程中,城市環境、建筑的面貌越來越相似,整體上缺乏個性。所以對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傳承以及再開發具有較大的意義。
一、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狀況
縱觀我國的有優秀環境藝術設計師,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長期堅持。對于他們來說,傳統文化具有很大的分量,并且認識到只有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機融入中國民族文化藝術,才能突出設計亮點,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但是觀察我國的城市建筑,只能失望的看到眾多缺乏個性的高層建筑。高樓大廈雖然數量較多,但是造型方面比較單一化,大多數休閑廣場也都采用了簡單化的歐式建筑風格。從這些廣場和建筑中,難以發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特色并沒有得到發揚和突出。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在最近幾年不斷提升,對于發展傳統文化以及民族藝術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也加強了對于民間藝術、傳統文化以及民族藝術的融入,重新開始對于相關文化藝術的創新和傳承[1]。
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傳承和再開發分析
(一)傳承和創新民族藝術
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經過了漫長的人文歷史積累以及發展,逐漸發展出了具有多種特色的民間藝術內容。如今,我國加強了對于各個民族建筑藝術的探究,并且獲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在民族環境藝術研究領域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傳承和再開發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民族藝術內容。民族環境藝術的發展和相關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經濟水平、歷史發展機遇以及地域條件有著較大的關系,相關因素的發展,能夠從不同的層面反映出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念,并且體現出民族生存環境特點,呈現出不同的民族社會觀念。例如大理的白族村,村中有一個特殊的廣場。廣場的四周種有風水樹,并且建造了戲臺,廣場建筑的形式符合“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觀念,符合白族村的民族信仰。我們需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加強對相關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并且在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這就是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2]。
(二)傳承與創新民間藝術
我國擁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祖祖輩輩的中華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能夠存活到今天,正是因為其中具有珍貴的文化內容,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對于民間藝術來說,不存在進步或者落后,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容能夠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供充足的養分,特別是民間藝術中的審美原則和造物思想,可以和當前的高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互補關系,提升設計成果的價值。比如,當前需要廣告設計師都在作品中應用了我國民間藝術中較為常見的繩結和喜鵲等形象,并且結合了刺繡、剪紙、漆畫和陶藝等手段,利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民間藝術形式來進行藝術表達。因為這些民間藝術作品中具有豐富的民俗性和人文性,所以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內涵,其中的意蘊是容易被國人所接受的。因此,在借鑒國外環境設計理念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融會貫通[3]。第一,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簡單的應用象征符號來表達傳統文化內容,而是需要應用多種形式和途徑,避免膚淺的應用。第二,我們需要明確兼收并蓄是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的精髓。所以在開發和研究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還需要合理的借鑒西方文化成果。比如靳棣強和韓美林等大師,他們在重視中國根、強調民族精髓的同時,也應用到了西方優秀成果。第三,民間藝術的許多方面都和現代設計存在較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對于象征性的應用、對于抽象形象的追求以及對于自然事物的簡練概括等。所以說,民間藝術是當前環境設計創作的豐富靈感來源,需要給予必要的重視。
三、結論
綜上,韓美林先生提出過,藝術是需要根基的,這個根基正是我國民族之根。如果藝術沒有了根基,那么就難以經受時間的考驗和雕琢。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先進文化藝術以及中國特色的融合,在深入了解民族藝術以及傳統文化的前提下,把文化的精髓內容,有機的融入現代設計的作品中。
參考文獻
[1]毛文實.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7):65-66.
[2]杜宏毅.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傳承與再開發[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1):84-85.
[3]李宏儉.淺談廣西民族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01):74-75.
作者:宗偉 單位: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