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結核病防治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結核病防治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武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結核病患者。分析干預前后患者初診、轉診、治療規范性與查痰情況。結果干預后初診患者的就診率升高,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4,P>0.05);干預前結核病的轉診率為85.33%,低于干預后的94.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7,P<0.05);干預后結核病規范治療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P<0.05);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患者2個月的查痰情況提高了0.67%,干預后4個月后查痰率比干預前的提高了3.33%,干預后6個月后查痰率比干預前的提高了8.00%,且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結核病防治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聯合實施,可促進結核病的防治。
【關鍵詞】結核病;防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效果
結核病是因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經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約有80%的結核病患者在農村,且約有75%的患者為有生產能力的青壯年[1-2]。新行農村合作醫療(簡稱為新農合)是我國基本的醫療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集體與個人多方籌資,對大病進行統籌的農村醫療共濟制度;該措施的實施,可改善農村的醫療的負擔,使因病致窮的狀況有所好轉[3]。為了加強我縣治療與規范化管理結核病患者,將結核病與新農合結合起來,對武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治療的肺結核患者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武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結核病患者,其中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為結核病防治與新農合聯合前為干預前,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結核病防治與新農合聯合后為干預后,分析轄區內有關結核病登記、服藥記錄情況,收集我縣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資料,我縣新農合的相關資料。
1.2方法
整理結核病干預前后的相關治療,具體干預模式的內容為:縣疾控中心與縣醫院為結核病的指定機構,且僅在以上機構進行治療可進行報銷,其他機構只報銷新農合的醫療費用,縣醫院治療需去疾控中心進行登記,并由疾控中心開具進行證明;若在疾控中心治療,可在疾控中心憑證明進行報銷;結核病患者依據醫囑要求服藥,并符合相關規定為規范治療。
1.3觀察指標
(1)分析結核病在干預前后的就診情況;(2)分析結核病干預前后的轉診情況;(3)分析結核病干預前后規范治療情況。(4)分析結核病在干預前后患者的查痰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結核病在干預前后的就診情況
干預前,150例結核病患者登記就診后,初診的就診率為7.33%;干預后,150例結核病患者登記就診后,初診的就診率為8.67%,可知,干預后,初診患者的就診率升高,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χ2=0.94,P>0.05)。
2.2分析結核病干預前后的轉診情況
干預前,150例結核病患者,轉診人數為128例,其中轉診率為85.33%;干預后,150例結核病患者,轉診人數為142例,其中轉診率為94.67%;干預前的轉診率低于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7,P<0.05)。
2.3分析結核病干預前后規范治療情況
干預前,結核病的規范治療的治療率為89.33%(134/150);干預后,結核病的規范治療的治療率為96.67%(145/150);干預后規范治療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P<0.05)。
2.4分析結核病在干預前后患者的查痰情況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患者2個月的查痰情況提高了0.67%,干預后4個月后查痰率比干預前的提高了3.33%,干預后6個月后查痰率比干預前的提高了8.00%,且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結核病屬于我國重點防治的傳染病,其是因病致窮的常見病種之一,具有見效慢,病程長的特點[4-5]。對于結核病的控制的關鍵因素是提高結核病的治愈率與發現率,是結核病防治的有效措施[6]。我縣在結核病雖有部分項目進行免費,但不能覆蓋肺結核患者治療的所有費用,除治療費用外,還需使用保肝、止咳、平喘等輔助用藥,該費用需患者自己承擔,特別是保肝藥物,是結核病治療中常用的藥物。有研究顯示:因結核病的治療中,導致肝損傷的發生率為2.5%~34.9%[7-8]。因此,對于結核病患者若家庭經濟困難,自費治療經濟負擔較大,不能堅持全程治療。我縣將結核病的防治與新農合結合,將結核病納入新農合進行管理,使結核病自費部分可享受新農合的合理補充,同時享受該項目的優惠政策,從而解決了經濟困難患者的負擔,使結核病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提高。結核病自費患者的經濟負擔減輕,提高了患者自覺就診與復診的積極性。干預前,150例結核病患者登記就診后,初診的就診率為7.33%;干預后,150例結核病患者登記就診后,初診的就診率為8.67%,可知,干預后,初診患者的就診率升高。由于自費患者經新農合補充后,給予一定的補償報銷,提高了患者主動治療與主動接受管理,按照規范進行治療。干預后,結核病的規范治療的治療率為96.67%(145/150)高于干預前的89.33%(134/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P<0.05);干預后患者2個月的查痰情況提高了0.67%,干預后4個月后查痰率比干預前的提高了3.33%,干預后6個月后查痰率比干預前的提高了8.00%,且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經干預后,肺結核患者的規范治療情況與排痰檢查得到明顯的提高,從而提高了治療率,降低了結核病的傳染情況。同時,經統計,我縣的干預前的轉診率低于干預后,提示,結核病患者進行新農合報銷后,提高了轉診率,從而降低了追蹤成本,提高了結核病的發現率。綜上所述,結核病防治與新農合相結合,對于結核病的管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新農合的優惠政策惠及結核病患者,體現對于傳染性疾病的關懷,但僅限于參與新農合的結核病患者。因此,在將來還需不斷完善有關結核病的管理制度,以便作好對于結核病的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鄔宏榮.基層醫院肺結核的防治及護理體會[J].母嬰世界,2016,13(19):155-156.
[2]屈錦秀,黃時勇,羅宗賓,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肺結核病防控效果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76):30-31.
[3]魏清明,段麗華,歐燕,等.綿竹市結核病防治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結合效果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4,30(9):728-731.
[4]錢華,黃銀香,羅成宜.結核病防治與新農村合作醫療合作實施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9):16-17.
[5]崔哲哲,黃曙海,陳發欽,等.廣西結核病診療費用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情況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13,13(5):602-604.
[6]姚蒸,鐘小兵,許強,等.結核病防治與新農村合作醫療合作實施效果探討-以四川安縣為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5):341-342.
[7]李燕平,楊玉前,張延源,等.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觀察[J].北京醫學,2013,35(9):806-807.
[8]唐玉萍.抗結核藥物對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9):17-18.
作者:張萬軍 單位: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