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領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大學課堂的教育模式也隨之變化,傳統的線下教育與新興的線上教育相結合,依托互聯網使得大學生能更為便利地開展學習活動。該文首先闡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越性以及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現狀,其次分析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出現的問題,最后提出保障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順利開展的條件。
關鍵詞: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探索
1前言
當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已經邁上了新臺階。在大學校園內,出現了更多新的學習模式,并且依舊處于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兩種模式混合,能為我國的大學課堂教學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傳統教學的時間、空間等方面的限制被打破,大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開展多種類的學習活動,從而由淺入深地完成學習任務。
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越性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傳統的課堂實地教學與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從而誕生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線下教學即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大學生課堂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與學生在教室內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及時找教師解決,教學的針對性能夠得到體現。但是傳統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互聯網進入課堂教學以后,產生了線上教學。線上教學能夠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而且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海量的學習資料,在使用資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使二者取長補短,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更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
3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現狀
3.1課堂教學活動主體發生轉變
大學課堂線上教學過程為:在線下教學開始前,大學生通過移動終端接收并觀看教師提前制作好的教學視頻,教師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及時解答學生的提問,這樣做既能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又能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大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一去不復返,大學課堂也完成了從“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的積極轉化。
3.2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大學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促使大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讓課堂教學通過師生互動得以開展,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變為現實,課堂不再是大學生避之不及的場所,而成為激發大學生學習熱情的風水寶地。在過去的大學課堂中,教師的精力有限,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但是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大學生能夠自主地掌握學習網絡課程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對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并對此展開分析,從而制訂出后續的教學計劃。不僅如此,由于線上教學平臺反饋的信息基本上真實有效,所以大學生還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對教師提出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建議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從而使教學效果變得更好。
3.3課堂評價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
傳統的大學課堂評價通常運用終結性評價,但是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課堂的評價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線上線下的形成性評價取代了終結性評價,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期末考試成績不再是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在評價過程中加入合作精神、專業素養、創新思維等因素,不僅有助于教師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有助于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價值進行評定[2]。
4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出現的問題
4.1缺乏對線上平臺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與線下教學不同,線上教學沒有教師實際的督促或管理。大學生通過網絡來完成線上教學的相關學習活動,只需要按時觀看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對自身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規劃,從而完成教師下發的學習任務。然而,大家必須注意到,很多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強,在時間的規劃上缺乏科學性,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誘惑,將學習拋在腦后,導致大學生難以在有效時間內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從而導致該門課程掛科。
4.2師生互動模式逐漸單一化
雖然相關線上教學平臺具備師生線上溝通的功能,但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基本為單方面的互動,互動模式也缺乏多樣性,高效、雙向的互動很少。例如,大學生在線上教學平臺的討論區提出建議,教師卻不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其原因是教師通常會招募助教來幫助自身完成相關工作,這樣做導致教師無法及時把握大學生的學習動態。還有部分大學生雖然提出建議,但只是為了獲得相應的積分,且該建議通常是無效的,因此,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缺乏效率[3]。
4.3教師缺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培訓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行,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需要教師及時制作并且上傳教學視頻,還要負責線上教學平臺的維護與管理工作,利用平臺解答大學生的疑惑。然而,當前部分高校并沒有重視對教師的相關培訓,部分教師對混合教學模式也不太了解,導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大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也無法快速提升。
5保障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順利開展的條件
5.1外部保障
混合教學外部保障的主體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政府部門,另一個是相關社會機構。政府部門主要通過出臺教育信息化相關政策、給予教育信息化專項資金撥款、信息化教學項目實施與評估管理等多元化途徑,促進大學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發展,對當前的大學課程進行合理安排,加快培養大學教師的步伐,保證教師的思想觀念不會落伍,培養出專業知識儲備豐富、綜合素質高、能夠適應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相關社會機構必須參與大學課堂混合式教學的網絡在線教學平臺構建,協助大學開設精品課程,同時對教師展開相應的培訓[4]。
5.2內部保障
內部保障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大學課堂的教學管理,大學相關領導必須積極行動,建立囊括教學管理人員、互聯網技術人員、教師、學生的教學管理系統。教學主題管理人員的職責,就是對校內在線教育教學的工作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同時建設完善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例如在注冊線上教學平臺賬號時,管理員統一收集所有教師的賬號,然后實事求是地進行反饋,從而完成賦權創建課程,在確定所有課程的負責人后,準確填寫課程信息。互聯網技術人員的職責就是負責線上教學平臺的運營以及維護工作。教師需要獲得線上教學平臺的賬號并且激活,然后完善個人信息。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積極投身于建設大學課堂的工作,嚴格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主動參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相關培訓,不斷為自己充電。學生需要注冊線上教學平臺的賬號,完成大學信息的認證,根據教師發送的選課通知選定課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線上學習。其次是管理混合教學的相關資源,相關部門不僅要對現有資源進行建設,還要持續開發新資源,例如線上教學平臺的各類課堂教學視頻,大學可以與線上教學平臺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共享精品在線課程資源,實現大學生的跨校選修學習。最后是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協調處理混合教學模式中的所有重要因素,營造出一個真正高效、高質量的混合教學新環境,從而有效促進大學生接受該教學模式[5]。
6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教育領域提出的新需求,因此,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混合式教學能夠體現出線上以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大學課堂全新的發展方向,我國所有高校必須對此進行仔細研究,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真正幫助師生共同進步,從而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志紅,馬光,黃素娟,等.探討高職醫學院校病理學實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J].科學咨詢,2020(42):71.
[2]馬思恩.基于微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219-220.
[3]吳麗麗,嚴燦,祝鵬輝,等.“中醫基礎理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5):601-605.
[4]凌小萍,張榮軍,嚴艷芬.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46-49.
[5]張祥瑛,張祥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控的應用及成效[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4):628-630.
作者:張博 單位: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