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明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確定“三教”改革方向,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在校生及用人單位進行抽樣調查,了解檢驗人才培養現狀。共收到用人單位問卷18份,畢業生問卷74份,在校生問卷190份,客觀分析發現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人才培養質量與黃岡地區醫學檢驗人才的需求規格有差距,并找出了檢驗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三教”(教師、教材和教法)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醫學檢驗;人才培養;調查分析
醫學檢驗是一門獨立的、新型的學科,不僅含有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還與臨床高度相結合,正在向著高科技、高理論、高水平的方向轉變。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醫生除了依靠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主觀判斷外,還需借助醫學檢驗結果進行客觀判斷,醫學檢驗不僅為疾病診斷提供了客觀依據,而且為病情預后監測也提供了參考依據[1]。現代醫學中,檢驗醫學的角色正在發生著改變,從以往的輔助作用,逐步轉變為現代醫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醫學檢驗技術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員在醫療衛生體系中作用日益突顯,在2020年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等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社會崗位的分化與復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就業趨向于多元化,對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3]。如何適應檢驗醫學發展需要,培養高質量醫學檢驗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了醫療衛生機構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需求情況,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醫學檢驗職業教育的“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
1研究對象和方法
調研對象:主要為黃岡及周邊地區醫療衛生機構18家,其中國有(公立)醫療機構13家,血站2家,檢驗所2家,私營企業1家。抽樣2018至2020級醫學檢驗專業在校生190人,抽樣2017至20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74人。研究方法:由醫藥學院統一組織,分三小組赴各醫療機構、檢驗中心等進行調研,現場參觀醫院檢驗科,并采訪科室負責人,由科室負責人或指定的相關人員完成調查表,畢業生和在校生采用實地問卷調查或網絡調查的方式來了解相關內容。
2研究內容和結果
本次研究重點了解,醫療機構檢驗行業現狀;機構或科室的設置;醫療機構檢驗行業未來五年人才需求情況、專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對專業人才的知識、崗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對母校教育教學的建議;了解在校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對教師教學的意見與建議。研究結果如表1-表5。在校生其他方面調查結果顯示:醫學檢驗專業在校生中,女生占比68.42%,入校前學歷70.53%是高中,26.32%是中專;統招生占97.89%,單招生占2.11%;文科生59.47%,理科生40.53%。81.58%的學生課前偶爾預習,77.37%同學喜歡教學做一體教學方式,76.84%的喜歡案例分析;67.89%喜歡情景教學,單純講授只占30%,71.05%的學生傾向以理論+技能的方式進行課程結業考核,86.32%的學生認為要提高社交能力。24.3%的同學認為實訓教學需要改進,需要多聘請一些校外專家來校進行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并改善實訓條件增加一些動手實踐機會和見習機會。
3調查結果對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本組調查結果表明,本科學歷的醫學檢驗人才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這與在校生專升本的較高意愿相一致,高職醫學檢驗專業在拓展課程設置這塊可做出一定調整,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務院提出的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為破解職教發展難題,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指明了方向。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也必須將“三教”改革作為強化內涵建設的切入點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通過調查顯示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需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鼓勵專業老師跟行業專家一起,共同編寫活頁工作手冊式教材,制定不同類型的教學標準,開發集圖片、視頻、動畫、虛擬教學軟件為一體的多元化教學資源,科學設計考評方式,創建在線測試題庫,建立完善的網絡教育平臺,借助此平臺開展分層教學,讓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根據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能力要求和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方向可知,臨床為了進一步闡明疾病的病因學和發病學原理,需進行超微結構和分子水平的檢驗,61.11%的醫療機構擬增設遺傳室和分子生物室。大多數醫療機構還是以臨床基礎檢驗、臨床化學檢驗、免疫檢驗和微生物檢驗等崗位技能為主。78.38%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方向也是臨床檢驗?;卺t學檢驗崗位能力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學情及認知規律,調整構建“臨床檢驗基礎平臺+特色能力模塊”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推行以檢驗項目為載體,以檢驗流程為主線,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與序化,并融入職業素養和法律法規,使教學內容與臨床工作無縫對接,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有效性。經研究發現[4],“學工結合”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具體驗感和獲得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專業實操能力及就業本領。調查結果還表明,單一的專業素質培養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又有高度的敬業精神、責任心、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的人才才深受用人單位喜歡[5]。被調查者對實訓教學有更明確具體的需求,學校應深入拓展政校企合作,提升師資與實踐條件配置。引進培育專業帶頭人,按照“1234”(“1”一個堅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2”樹立兩種視野:教育視野和專業視野;“3”擁有三項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4”具有四種精神:人本精神、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標準選拔,有計劃地聘請“行業領軍人物”和“技能名師”來校進行實訓教學指導,培育校內專業帶頭人,通過進修培訓、調整職稱評定標準、實施多元分配制度等措施培養激勵雙師和骨干教師,鼓勵專業教師多下臨床實踐,學習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新標準拓展自己的專業視野,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借助政府的橋梁作用,加強校企合作,地方政府部門給予引導推動,出臺相關政策吸引第三方檢驗中心等企業來學院投資,建設集教學、醫療、培訓為一體的醫學檢驗實訓中心,滿足學生對實訓教學的要求[6]。
參考文獻:
[1]吳興龍.探析醫學檢驗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性[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22):4343-4344.
[2]李麗巖.檢驗醫學在臨床診療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1):87-88.
[3]黃澤智,趙晉英,黃作良,何邵波.新醫科背景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7(4):90-96.
[4]于生金,陳聰,欒淑,等.“項目+角色扮演”模式在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2019(4):124-125.
[5]唐娟,劉玉萍.就業視角下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9):16-18.
[6]張靜.政校行企協同建設高水平醫學檢驗實訓基地的可行性分析——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6):120-122.
作者:張靜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