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活方式提案產品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討設計如何緊跟生活方式轉型的步伐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提出并闡釋以生活方式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新思維。通過概念解析和文獻對比分析探索設計思維新方向,基于當前國內外相關產品設計現狀并結合案例分析構建相應的設計策略。將生活方式提案思維引入產品設計,提出生活方式為中心的設計思想,構建產品設計新思路。基于生活方式提案的產品設計思維在需求層面使設計貼合人們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在設計層面補充完善了傳統設計思想。
關鍵詞: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提案
產品設計設計思想設計策略引言在生活方式轉型的時代背景下,用戶的消費需求發生了本質改變,以往用戶的消費熱點較為集中,消費從眾心理嚴重,傳統產品設計思維與方法也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導致市場上的產品普遍同質化,難以滿足當下用戶個性化、情感化、多樣化、生活化的需求。文章將基于生活方式研究和產品設計分析,提出產品設計新思路,啟迪設計師基于生活方式提案進行設計,幫助用戶實現其對新生活的愿景。
一、生活方式與生活方式研究
生活方式(Lifestyle)一詞起源于人類學學科,它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閑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以及與這些方式相關的方面。[1]總的來說,生活方式說明了“一個人是如何生活的”,有比較寬廣的范疇,是一個內容寬泛的概念,是全方位的,是多元化的,它綜合反映群體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多個方面的樣態,是對群體特征的綜合描繪。一直以來,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學、戲劇、消費行為學等學科的學者分別從生活幸福感、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階級與地位、人類的經驗、生活方式與消費行為等角度研究了生活方式,并發表了相關言論。直到21世紀前后,設計學領域才開始出現關于生活方式的相關研究。[2]歐美等國對生活方式的研究歷時已久,主要聚焦在醫療健康、社會科學、建筑設計、空間設計、市場營銷等領域。國外學者認為對用戶群體進行細分時,生活方式作為細分準則比人口統計學變量更平衡、更可靠、更有意義。在國內,研究者也越來越重視通過生活方式來研究用戶,并將對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調查作為開展產品創新設計的依據。設計師一般從用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慣常的行為方式、期待的生活狀態、信奉的生活理念、喜愛并推崇的產品等角度來觀察和衡量用戶的生活方式,再運用部分定量分析工具和人種學定性研究方法刻畫用戶實際生活情景,最后用同理心將自己置身于一個用戶的生活快照中以發掘需求或啟發設計靈感。行為、環境、體驗和價值觀逐漸成為研究生活方式的四個穩定的內容屬性。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根據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用戶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一大研究熱門。日本的武竹中等使用物聯網數據,結合問卷調查,探究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并認為研究結果可用于大規模定制、創建個性化服務以及基于用戶行為分析的新產品設計。
二、產品設計相關要素
(一)產品設計的定義:產品設計是指從確定設計任務開始,設計師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運用所受的訓練、經驗、知識、技術、視覺與心理感受,逐步賦予產品結構、造型、材料、表面加工、裝飾、色彩以新的品質和規格的一系列創造和管理活動。設計師根據設計心理學、人機工程學、情感化設計和感性工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改善產品或產品系統中不符合或不利于人的使用的因素,使其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3]經過200年的發展歷程,現代產品設計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層次體系,即在表層、中層、內層和核層分別形成了以材質紋理、形態樣式、功能結構和理念內涵為內容的產品設計層次體系。[4]
(二)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人員要在系統地考慮多種設計要求的基礎上開展設計活動,這些要求也是衡量產品設計質量的四個常用維度,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社會發展要求,即設計新產品必須符合當前社會價值觀,要根據當下科技發展水平開展設計,要滿足當下的社會需求或預知未來的社會需求;(2)經濟效益要求,即設計產品時,要注意通過提高產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以降低成本、節約能源和原材料;(3)使用要求,即新產品開發必須做到安全、可靠、易用、美觀以充分滿足使用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從而取得經濟效益;(4)制造工藝要求,也就是考慮產品設計是否具有投入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在產品制造階段,采用經濟合理且可實現的加工方法,注意在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耗材、減輕產品重量、降低制造成本、縮短生產周期。[5]
(三)產品設計思想:設計思想指具有核心主題的設計目的、設計價值和設計理論要點的綜合闡述,它是啟發產品設計和規劃設計行為的理論基礎。工業革命以來,設計領域先后形成了以下5種主要的設計思想。(1)以藝術為中心。這是19世紀主要的產品設計思想,發源于當時的手工作坊生產模式,手工藝人作為產品設計和制造的主體認為設計就是對產品的美化,將產品設計等同于個人意識主導的藝術創作;(2)以產品為中心。這一設計思想以提升產品性能和機器效率為設計目的,它要求使用者通過訓練適應產品,它相信技術在人類生活中具有決定性作用,試圖通過技術發展解決各種問題,忽略其他任何因素的作用;(3)以消費為中心。這種設計思想的目的是促進商品銷售、實現商業目標,商家通過不斷地推出新的款式或定期進行產品升級,促使消費者為了追逐新的潮流樣式而購買新的產品。這種人為的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方式導致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是目前快時尚服裝品牌廣泛采用的一種產品策略;(4)以人為中心。這種設計思想主張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人的需求,它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強調設計的人文關懷,提倡設計師關注殘疾人、老年人、兒童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另一方面強調設計的“可用性”,關注產品設計對人的使用的高度適用性。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想作為當前產品設計的主流思想而被廣泛學習和關注;(5)以自然為中心。這一設計思想認為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應該首先維護自然生態以保證自身生存,它強調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拒絕無限富裕和無限享受。[6]
(四)產品設計流程方法: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是一個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需要系統完善的流程方法,一般遵循以下幾個步驟:(1)分析設計目標;(2)確立設計策略;(3)設計構思;(4)研討選擇;(5)制作原型;(6)測試驗證;(7)改善優化;(8)開發制造;(9)銷售。設計是制造開發的基礎步驟,是新產品開發和創新的核心方面,它依賴于設計師的思維過程和策略方法,是最初影響產品設計的關鍵階段,此階段做出的大多數決策將影響產品最終樣態。很多研究的重點都集中在早期產生創意的基礎機制,這些在設計初始階段影響設計師決策有效性的機制可以帶來全新的設計和產品[7]。隨著社會發展進入以信息化為特點的知識社會,現在產品設計的領域更加寬泛,包含了人-機-環境整個系統。這樣的設計內容和方法更接近于服務設計,產品設計師的工作也擴展到更廣泛的用戶調研、行業分析、商業模式等領域。
三、生活方式提案及其與產品設計之聯系
生活方式提案一詞最早由日本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綜昭提出,并被他應用于空間設計和市場營銷領域。該詞指根據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特點,提煉方案,提供消費者相應的物質或信息,以滿足其衣、食、住、行、工作、休息、社交、待人接物等物質需求和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等精神需求,從而讓用戶有選擇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從蔦屋書店到蔦屋家電,增田宗昭一直致力于打造和提升企業的生活方式提案能力,把為顧客提供構想變成為顧客實現構想,書店因此成為一個通過書籍進行提案的場所。生活方式提案賦予了設計和商業新的可能性。傳統的產品設計緊緊圍繞滿足社會發展、制造工藝、經濟效益、易于使用等要求展開,設計師著力于改善產品的可用性和優化產品開發,除了構思產品的整體造型、內部結構以及各種細節特征,還要考慮用戶使用時的人因工程學、產品的生產流程、在銷售中需要展現的產品特色等。[8]而產品設計的初衷——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往往被設計師所忽略。功能、服務和體驗的整合與創新徹底重構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與認知心理,個體開始致力于尋找符合其生活方式、體現其自我價值與素養、滿足其價值觀、豐富其生活的產品。大眾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向理性消費轉變,人們不再盲從社會潮流,不再刻意求新求異。[9]這種改變,尤以90后突出,他們擁有獨特的個性和追求,在時尚、美食、運動、娛樂、家居等不同的垂直領域都有著不相同的消費訴求。因此產品設計思維模式亟待更新,產品設計需要滿足和反應人們生活方式的異質性和多樣性,不能僅僅局限于經濟、技術和文化的單方面目標。研究表明,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方法不能完全解決與人與產品(或生態)之間的關系和應該被考慮在內的新興屬性,而以人為中心的方法不能兼顧產品特性及其與生態的關系。產品設計領域需要兼具以產品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的新的設計思想以彌補傳統產品設計思想的固有缺陷[10]。以生活方式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則恰好彌合了設計(以產品為中心)和認知科學(以人為中心)這兩個不同學科重點之間的鴻溝。通過重構設計邊界,用服務和體驗完成對新生活方式的一次提案,讓對的人找到對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提案一詞雖然最早由增田宗昭提出,并被應用于空間設計和市場營銷領域,但在當前國內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和產品設計現狀背景下,其核心思想卻完美適用于當代產品設計,此理念的跨學科引入足以解決目前國內產品設計在思想和方法上面臨的困境。增田宗昭說“優秀的設計往往包含和體現生活方式的提案”。設計的目標不再停留于滿足功能性需求,而是拓展到解決更加復雜、綜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情感、行為、關系、體驗、意義等“非物質性”的對象。設計的重點不再是單純的形式美學或解決某個具體的痛點,而是探討“人-產品-生活”這一主要矛盾[11]。設計師如何基于對生活方式的調查與研究,提煉方案,進而探索產品的創新設計?本文會在后一章節結合案例分析對這一問題提出設計策略以供設計師參考。
四、基于生活方式提案進行產品設計的策略
將提案可視化就是設計,基于生活方式提案的產品指可滿足生活方式需求或傳遞生活方式思想、符號的產品。不同于傳統的市場導向、技術導向、功能導向或需求導向的產品設計思路,基于生活方式提案的產品設計是一種生活方式導向的產品設計新思路。它引導和啟發設計師注重生活方式提案,發掘打動人心的產品設計。文章以傳統產品設計流程和方法為基礎,結合一些不斷涌現的新設計案例,總結提出以下基于生活方式提案進行產品設計的設計策略,望能給予設計師以啟發。基于此,闡明了生活方式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揭示出設計者如何從生活方式提案出發開展產品設計活動,從而實現產品創新設計。基于社會需求和設計學現狀,完善設計理論的同時,預示新的設計趨勢。
(一)回溯生活情景,引發情感共鳴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短時間內發了巨大變化,十年前熟悉的事物或場景已經永遠消失,它們喪失了原本的功能價值,成為歷史的一個記號,并逐漸被新興事物所取代。過往的生活、時代的印記、無比懷念的某種感覺和體驗都只能留在記憶深處,它寄托著某種記憶和情感、暗示某種心境和態度。而不斷涌現的新事物則充滿陌生與冰冷感,這讓人難以理解和接近。回溯過往的生活情景,提煉熟悉的、難以割舍的記憶點,再通過現代技術表達出來,從而引發用戶情感共鳴、滿足用戶情感需求是基于生活提案進行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例如獲得2019GoodDesign獎項的索尼玻璃音響(圖1),該設計將傳統燭臺形象融入智能音響,改變了音響的傳統外觀,消除了冰冷的科技感,帶來傳統生活方式所承載的溫暖、親切之感,且完美融入現代家居生活。智能聲光技術賦予該產品清晰的聲音、柔和跳動的光線,從而帶來輕松舒適的氛圍。此設計基于生活方式提案,用現代技術回歸傳統,利用視覺和聽覺的通感塑造了全新而又熟悉的用戶體驗,暗示了下一代家電產品的風格。又比如日本COTODAMA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抒情演講者”音響,該音響的主體是安裝在墻上的兩個前后錯開的面板,前面板是顯示歌詞的屏幕,后面的網狀面板是揚聲器部分。乍一看,像是前后疊放的兩個黑膠唱片。播放音樂時,與音樂節奏聯動的精美歌詞動態展示在顯示屏上。該設計從已逐漸消失在人們生活中的黑膠唱片中獲取靈感,使音樂在用戶熟悉的形式載體緩緩流動,實現了現代和傳統的平衡,避免了設計的斷代與割裂。“回溯生活情景,引發情感共鳴”設計策略的關鍵是在時間維度發掘生活的變化,回溯過往生活情景,獲得設計靈感和方向并提煉設計切入點,從而達到情感化設計的目的。設計師在設計過程盡量將自己代入用戶生活情境,感受用戶可能存在的情緒,在產品相關要素的設計中融入相應的感官刺激,引發用戶情緒或記憶上的喚醒和認同,進而增強用戶對產品的認可感和忠誠度。在這個可以憑借科技力量為任何物品追加功能的時代,回溯過往的生活情境,賦予產品傳統特性,現代技術也可以不再是冰冷的科技。則傳統經由設計而被不斷創新,設計經由創新推動傳承、保護傳統。
(二)發掘行為聯動,探索全新組合作為伴隨互聯網時代高速發展的一代,90后更加追求便利、快捷的生活,拒絕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高效”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廣泛的生活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同時干很多事情成了年輕人的生活常態。應運而生的集成產品也廣受青睞,它指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具有不同功能的原本獨立的產品進行有機結合使其成為一個整體的產品,具有減少空間、一機多用等優勢。以集成灶為例(圖2),蒸烤一體集成灶具有燃氣灶、油煙機、蒸箱、櫥柜、烤箱、消毒柜、保溫柜等功能。一臺集成灶基本上能滿足80%的廚電需求,包括蒸、烤、烹、炸、煮等,這樣的集成方便用戶在同一個空間內進行操作,這里尤其要強調是在同一空間。這類套系組合產品在這兩年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除了產品具有高性能和多功能的優勢,還因為其他優勢:①聯動營銷,消費者能夠一站式購買,省時省力;②性價比高,套系組合類產品讓利幅度大于單品,能大幅度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③節約空間,年輕人的主流住房是單身公寓等小戶型住房,空間相當寶貴。套系組合產品滿足了年輕人提升時間和空間利用率的需求,用創新產品引領了年輕人“高效”生活方式。正確而富有意義的組合設計并非是把任意的兩個產品進行簡單粗暴的物理疊加,而是要充分考慮用戶的生活方式、行為特征,并據此探索組合的可能性,如果雙方存在這個可能,那么將會達到“1+1>2”的設計效果。組合設計中的產品開發,首先就是尋求主體組合的可能性,“組合”的能量既來自于用戶同一空間的聯動行為,也來自于設計領域的專業自律和情感體驗的時代需求。因此,設計師需要了解主體間的功能差異,認真分析這些差異是否在空間上具有一致性、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在功能上具有互補性、在本質上具有內在相關性。組合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產品類型和市場狀態不能一概而論,一味尋求跨越、變化,只會過猶不及。把握分寸,從生活方式提案出發,緊緊圍繞滿足用戶新的生活方式這一設計目標,探索組合設計的多種可能性,才不會在紛繁的多項選擇中迷失設計方向,才能避免無意義的組合,從而得到創新且實用的組合設計。避免為了組合而組合。通過生活方式研究,提煉用戶在同一空間里的聯動行為,整合一系列功能操作,從功能的結合、設計手法的移植、形式的嫁接等方面進行產品組合設計。表面上看,這僅是極大地滿足了用戶在同一空間內的多種功能需求,實則是在生活方式提案的基礎上,迎合其行為習慣,滿足年輕一代“高效”的生活方式。應用此策略開展產品設計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行業的進步,也帶來了許多觀念的改變和思考。
(三)聚焦生活改變,顛覆傳統定義隨著人們的生活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產品設計已經不能在功能服務和體驗上滿足現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這體現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居生活。伴隨生活方式的改變,家居風格也不同以往。由于技術的發展,現在的電視越來越薄,黑框液晶電視不僅冰冷單調,還難以融入現代家居風格,無論是掛在墻上還是放在電視柜上都很突兀。面對這種改變,松下推出全新的透明OLED顯示屏電視(圖3),探究如何將搭載新技術的產品無縫地融入現代家居。這項設計由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丹尼爾·里巴肯和松下京都設計公司聯合構思,該款電視由木材、金屬和玻璃等材料組成。外圍的木制框架固定著中間的玻璃顯示器,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精致的木框玻璃櫥柜。電器部件全部都巧妙地隱藏在木制框架中,木制框架兼作顯示器的支架。所以該電視外形沒有電氣部件的束縛,十分簡約時尚,是一件簡約的裝飾品。能十分自然地融入了任何現代生活空間。打開電源時,玻璃顯示器就會顯示畫面,此時透明的OLED顯示器從簡單的物品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元素,吸引旁觀者駐足觀看。此設計聚焦改變,重新定義智能電視樣態,木色邊框和透明玻璃使產品更具親和感,全新的外觀和氣質,顛覆以往人們對電視這一黑色家電的定義。超薄智能電視家具化后,和諧地融入客廳環境,從而成功探索出視聽設備與用戶家居空間的融合。又如韓國Coway公司推出的AP-1019D空氣凈化器,這是2019Gooddesign獲獎產品,凈化器的主體由織物覆蓋,輕柔的圓形主體豎立在四個細長的木腿上,用戶可根據個人喜好或具體家裝風格更換表面織物。該產品不再是簡單的具有冰冷外觀的機械或具有空氣凈化功能的設備,而更像一件精致的、能給起居空間帶來溫暖的家具。從生活方式出發,聚焦生活改變,分析提煉這種改變導致的結果、對事物相關因素造成的影響,探究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產品新樣態已經成為產品設計的一大新趨勢。通過思考如何彌補結果或消除影響重新定義傳統產品,賦予其全新的特征,最終得到與新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產品。不再局限于產品的傳統觀感或定義會激發設計師探索出全新的設計。
結語
設計不僅是產品,也可以是服務和體驗、是對新生活方式的一次提案。如今,設計已突破強調造型、功能等傳統自然屬性和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設計2.0時代,發展到注重貼合生活方式、滿足用戶情感體驗的設計3.0時代。而生活方式的變遷是多方面的,并且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只有緊緊圍繞具體生活方式開展產品設計,才能貼合場景需求、創造出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生活方式的產品。本文基于產品設計研究提出以生活方式為中心的設計思路,彌補了傳統設計思想的固有缺陷,又基于生活方式提案概念解析,結合設計案例分析,提出三條基于生活方式提案的產品設計策略,以期為產品設計注入情感化因素、豐富的文化內涵、全新的概念定義。文章核心思想引導設計師立足于用戶的生活方式進行產品設計,將啟發更多設計靈感,將為產品設計注入更持久的活力。
作者:徐威 劉玲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