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把握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實踐體驗、立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構建課程教學、實踐體驗、素質拓展“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喚醒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創業帶動就業的國家戰略。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平臺建設;高等職業院校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
1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始于1998年清華大學學生創業計劃大賽,2002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等九所大學開展了創業教育試點工作,標志著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各高校在創業教育理論、模式、課程體系、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2010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從我國高等教育的現實狀況和中長期教育發展目標出發,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表述,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無論是在理論研究、教育實踐、成果顯現還是瓶頸障礙方面與其他高等教育是一脈相通的。首先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停留在“感性的功利主義”階段,將創新創業教育理解成行政命令、少數學生的教育或“精英教育”;其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未能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還沒有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目標和改革中心;再次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平臺建設還不成熟,未能實現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2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
工學結合是世界各國職業類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種培養模式,具有學生身份及教育資源的雙重性、工作與學習的交替性、學校與企業合作機制的市場性等顯著特征。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也要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發展。
2.1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自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開展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模式:一是以商學院牽頭開展的“專業模式”,又稱為“聚焦模式”;二是以學校職能部門牽頭開展的“普及模式”,或者稱為“全校性模式”。隨著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研究和實踐,以及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素質要求的變化,更加普及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主流發展方向。教學部門在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其中;要在全體學生中開設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給予學分認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專業教授創新創業理論和方法;管理部門、學生組織要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
2.2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實踐體驗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時要堅持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在人才培養中注重技能訓練、崗位實踐和職業體驗,這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是一致的。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幫助被教育者識別那些被別人忽視的機會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有足夠的洞察力將他人猶豫的事付諸行動的一種理念和技能的訓練過程,必然要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實踐和體驗。創新創業教育相對于其他教育而言,對被教育者的機會與風險識別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及社會行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能力需要通過被教育者自身或團隊的創新創業的實踐與體驗,在“做中學、學中做”,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交替進行,內化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培養創新意識,訓練創新思維,提升創業能力。同時通過實踐體驗,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2.3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要立足可持續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必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應該考慮的頭等大事。只有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才能為社會提供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引導被教育者主動參與學習,主動要求發展的教育方式。高等職業教育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要立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將創新精神培養和創業能力訓練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要特別注重學生自身發展能力的培養,引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使培養出的學生不僅是針對某一崗位的現實需要,還可成為未來崗位的創造者;使學生能夠在職業生涯發展中自主調整,獲得成功,領悟人生真諦。
3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引領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不僅在于它能夠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在于它能夠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著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要立足于與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既培養學生崗位立業、開拓事業的能力,也培養學生創辦企業、銳意創新的能力。為實現上述培養目標,需要構建出課程教學、實踐體驗、素質拓展“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3.1以課程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平臺建設
課程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課堂教學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主渠道。當前各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形式和內容都很多,但尚沒有形成有機的課程體系。開設的課程相對孤立,相關課程內容以及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邏輯性尚不明確。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喚醒創業意識、培養創新精神、訓練創業能力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平臺包含“兩個部分、三個層次”的內容。“兩個部分”為必修課部分和選修課部分,“兩個部分”均包括入門、進階和提升“三個層次”的課程模塊;“三個層次”既能對應各專業學習進程,又可以將單個層次或單個模塊的課程拿出來進行單獨開設。
3.2以項目參與為主要方式的創新創業實踐體驗平臺建設
項目化的教學方法在職業教育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教學做一體”的教學理念與職業教育的內涵和目標是完全吻合的。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區別于單純的創新創業技能訓練和“企業家速成培訓”的一種教育方式,其終極目標應該是喚醒被教育者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被教育者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培養合格企業家行為素養。項目參與式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組成團隊,參與到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項目中,由教育者和其他專業人員扮演導師與教練的角色,指導與幫助被教育者完成學習任務。結合專業課程的項目化改革,構建出以“入門項目—主導項目—自主項目—綜合項目”為主線,以“市場調查—參與科研—實踐創新—創業轉化”為主要內容,以“學生主導—教師指導—多方參與”為主要方式的創新創業實踐體驗平臺。項目參與式的創新創業實踐體驗將有利于訓練被教育者的實踐能力,挖掘被教育者的潛能,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度。另外從長遠來看,項目參與式的創新創業教育更能夠在全社會建立起創新創業的意識和氛圍,促進創新的產生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3.3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素質拓展平臺建設
素質拓展平臺包括由學生自主組成社團、俱樂部、協會以及第二課堂、創新創業競賽等形式。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創新創業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的核心所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個性鮮明,自主性與獨立性要求高,興趣點明顯,自制力不足,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受教育者的這些特點。在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素質拓展平臺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發揮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校和教師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支持、項目參與等形式開展創新創業輔助和指導工作。
作者:仇志海 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