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經濟下的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逐步深入,區域經濟越來越受到國家層面的關注,區域經濟的主體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體,其更接近基層群眾,因此,其發展情況反映出地方經濟的特色以及弊端。區域經濟由于具有地方特色,對于當地創新性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這就需要借助高等院校的力量。而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經驗和資源非常有限,需要區域經濟社會與高校共同參與到創業教育中。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區域經濟與高校創業教育的相互關聯,社會充分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進程,剖析了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策略,以及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對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進行了前景展望,以促進我國區域經濟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區域經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提振是非常有力的。在區域經濟創新發展過程中,區域創新理念的誕生,助力著區域經濟不斷飛速發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業人才的支持和保障,與高校的創業教育有著內在的關聯性。在區域經濟創新實踐進程中,區域內高校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日益顯著。高校創業教育需要社會的參與,這是因為高校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回應社會需要,其工作的開展需要社會的支持,其目標的調整需要社會的引導,其效果需要社會來檢驗。在區域經濟視閾下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具體路徑為:政府要積極引領高校創業教育,企業要積極助力高校創業教育,社會要積極營造創業教育氛圍,同時也要利用校友資源開展創業教育。其為區域經濟創新板塊保障了符合要求的高素養人才供給,使區域經濟可以依托高校人才基地健康、良性發展。據此研究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社會如何充分參與到高校創業教育中,對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
一、區域經濟與高校創業教育相互關聯
區域經濟也叫做“地區經濟”,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社會經濟活動長周期內,由于受歷史、地理、文化及宗教等因素影響,在一些居民生活聯系較為頻密的居民區逐漸形成的經濟區域。區域經濟具有鮮明的特色,強烈的地域性質,其對于整體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區域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但搭建良好的區域經濟生態體系,需要區域內企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創新發展,而企業的創新發展又離不開具有創造性思維方式的高素質人才的支持。在大眾皆可參與創業的新時代,培養創業高素養人才對于高校來說就是理所當然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網絡信息多樣化發展,任何國家城市都需要尋求改革、創新。因此聯合國將4月21日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隨之,高校創業教育的關注度和話題性不斷提高,同時也伴隨著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創新。比如在2015年底教育部曾相關鼓勵2016屆高等學校畢業生創業的通知,鼓勵高校在校期間盡最大能力進行創業教育。創業活動是區域經濟保持活力的支撐,每年有大批高等院校畢業生開展創業活動,類似活動對于區域經濟的提振效果非常明顯。回溯歷史潮流,會發現若國家在某個節點有相關創業政策,那么該時期內創業活動就非常頻繁。因此,區域經濟的提振點在于創業活動,而創業活動點的主角是創業人才,高校創業教育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為我國區域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創業教育從廣度來講,就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的創業人才。而從狹義的角度看,創業教育就是以當前經濟建設為基礎,拓展學生創業技能、創業精神等,這是未來進行創業的基本要素。創業教育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創業實踐活動對于國民經濟提振和民生改善環節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在創業實踐活動過程中,創業型高素養人才就成為一種決定因素,而由于這類人才較為稀缺,因此高校對于創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還需加大力度[1]。
二、社會充分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進程
1、高校創業教育目的要明確高校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養創新創業人才群體。區域經濟發展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創新創業人才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來說又是重中之重,可見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高校人才的培養教育。高校一般都是處在某個區域經濟體系內,在進行高校創業教育時,要與其所在的區域經濟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共同實現創新創業型人才在區域經濟中的實踐活動,以便將來能更好地回饋到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中去。
2、高校創業教育需要社會幫助高校創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直接關聯的實踐性質學科教學。其重要性在于可以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至于出現經濟萎靡或者退縮的情況。只有在高校創業教育階段做好相關工作,才會培養出更多創新創業型高素養人才,源源不斷地回報社會需求。高校創業教育不能采取封閉的教育模式,由于其學科鮮明的特點,需要大量實踐活動作為對高素養人才鍛煉的基礎,因此高校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在區域中的作用,與區域經濟中的企業、政府等社會力量相互合作建設創業基地,企業可以分享其創業經驗,分享其生產資源,以此彌補學生無法在校園中接觸到的資源和信息[2]。
3、關注社會反饋,及時調整創業教育模式在市場經濟時代,企業是其主體,同時其也是創新改革的重要力量,高校可與其充分合作,將其作為大學生重要的創業實踐活動基地。創新創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很大程度決定著此區域經濟的發展態勢。因此,社會企業群體要加速融合到高校創業教育中,當在創業教育中發現問題和出現問題時,社會企業群體可以第一時間解決。同時社會企業群體還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多角度獲取到關于創業教育的創新方式以及意見建議,并反饋給高校,高校可以根據這些方式建議,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改革。高校要將自身當成創業知識的“處理器”,所有的創業知識研究、傳播、整合都可以操作,將大學生打造為市場經濟時代重要的新生創業群體。在區域經濟發展進程中,產業結構調整、地方政策變化等都會影響到高校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因此,高校創業教育應當時刻關注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相關政策的實施等方面的狀況,隨著區域經濟形勢變化進行微調,以此與區域經濟同步發展,順應經濟建設發展潮流,只有如此才會培養出熟悉當前經濟運作模式,并適應、改變創業策略的創業人才。
4、高校創業教育成效亟待社會檢驗據2019年數據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834萬左右,而實際創業的是少數一部分畢業生。但不能因為其數量少,就忽略對其進行創業教育培訓。因為對于每一個高校畢業生來說,其總歸在某個時段會有創業的想法并付諸行動。創業是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知識涉獵以及敏捷思維的社會活動。這些在創業活動中都會受到社會的全面檢驗。高校在學生校園階段,就應當充分鍛煉學生的創業意識及創業實踐能力,讓學生對創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引導學生付諸行動。不能讓“創業”成為一種吹噓的口號,一種“時髦”的講法,要扎扎實實地落地執行。這就需要高校創業教育和社會企業共同努力[2]。
三、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策略
1、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創業教育在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政府,政府引導著經濟繁榮發展。高校創業教育在深入發展的階段,政府教育部門、相關規劃部門和勞動就業部門應當積極了解情況,對于高校創業教育的政策優惠和政策支持。例如免稅、提供創業資金低息支持等,最大程度激發大學生創業激情,在高校創業教育支持下,開展科學、合理的創業活動。但是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一部分政策優惠制度與所在區域經濟無法融合,無法扎實落地實施。而只有政策優惠扎實落地,才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使區域經濟更加充滿活力。因此,政府相關教育部門要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進行指導,政府畢竟有比較豐富的社會資源,高校可利用這些社會資源,指導、建設創業師資力量,從而提升創業師資力量教學水準。同時政府部門還可協調區域經濟企業與高校建設創業實踐活動平臺,解決高校資源匱乏的難點并落實創業優惠政策落地情況,最大化創業優惠政策效益。
2、社會經濟體支持企業擁有著資金優勢、人力資源優勢以及技術優勢,因此企業應當積極地與高校合作做好創業高素養人才的培養工作。當前在二者合作環節,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高校對其區域經濟中企業的優勢沒有合理地利用。高校可以依托企業,將優秀的創業項目引入到企業中,企業可通過資金入股或者技術入股形式對優秀的創業項目進行投資,這樣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學生創業項目得以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企業而言,通過創業項目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益。企業的技術優勢可助力高校創業教育,企業可選派優秀的技術員工及管理骨干進校,參與到高校創業教學環節,給予大學生創業思維升級,同時根據自身優異的成果對大學生進行創業鼓勵。高校也可在企業內部設立創業實踐中心,給有創業想法的學生一個實踐機會,有效鍛煉大學生的管理水準和創業實踐能力。同時企業還可聯合政府、院校等多方建設創業孵化中心,鼓勵大學生積極開展創業活動。
3、校友資源利用高校辦學多載,莘莘學子,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創業資源。校友大部分已經進入社會多年,社會經驗豐富,且對母校均有很深的情感,愿意為母校盡心盡力。院校校友在社會發展良久,這個群體積累的資源可成為高校創業教育、創業實踐活動重要的資源。師哥師姐對于師弟師妹們的關懷,不僅能使大學生創業群體感受到成功的魅力,還能激發其創業的熱情,在其中可以學習到較多創業經驗,避免創業走相同的“陷阱”,并且適當地分享一部分創業項目,校友資源雙方進行共同開發等,可最大化提升大學生創業水準[3]。
四、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雖發展迅速,但是近些年通過相關報告發現我國經濟發展腳步已有所放緩。我國GDP占世界比重從2013年的12.3805%攀升至2019年的16.3449%,表明在全球經濟發展萎靡期間,我國經濟發展依然堅挺。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我國GDP增速已經從2013年的7.77%下降至2019年的6.11%,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逐步放緩。這有客觀原因,比如國際經濟狀態萎靡,很大程度上也會拖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但是主觀原因則是我國市場經濟已經遇到瓶頸,需要進行經濟轉型與升級。地方經濟轉型與升級最大的活力便是經濟活力,而區域經濟活力點就是創業的活躍度,在這個層面而言,高校創業教育責任重大且深遠,其創業教育的深入程度,很大程度直接影響著區域經濟發展程度,據此大學生作為我國經濟轉型與升級的主力軍,對其的創業教育必須足夠重視,以期未來提振我國市場經濟[4]。
五、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現狀
根據國家的相關報告表明,2018年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占比為2.7%,對比2014年的2.9%有些許下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腳步不斷加快,經濟建設的活力需要政府不斷的政策刺激。這種環境下,大學生創業活動其實發展空間比較大,如果有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創業活動可以得到巨大的資金和優惠保障。大學生由于剛走出校園,社會經驗不足,資金無保障,導致當前許多大學生雖然有強烈的創業欲望,但是苦于沒有資金支持,導致大多創業項目胎死腹中,無法實現。現今我國市場經濟在不斷進行轉型、升級,再加上各種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無資金的困境基本上可以解決。再加上社會力量當前對創業人才渴求度也比較多,這些外部條件目前對大學生而言,創業環境非常良好,內部條件目前隨著高校創業教育逐步開展、革新,其創業教育質量也有長足地進步,能給予大學生最大程度的創業教育指導。而且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迅速,近些年的大學生眼界或者視野都比較廣闊,其創業更加趨于理性,都會有相當長的準備周期,然后付諸行動,相當數量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都有比較明確的創業方向,并且創業計劃流程都非常清晰,不再是趨于大流,盲目地選擇創業項目。對一些大學生創業者進行采訪發現,其大多數創業萌芽始于學校創業教育階段,而且創業動機基本上與其自身的興趣、使用價值相掛鉤。據此可以表明,現階段高校創業教育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但是還需要改革,以期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創業指導、敏銳的創業思維,最終為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轉型與升級發揮巨大作用[5]。
六、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前景
綜上所述,區域經濟視閾下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會群體擁有其自身的優勢,要通過與高校深層次合作,完善高校創業教育教學工作,以助力培養創新創業高素養人才為己任,深化高校創業教育工作改革。發揮社會企業、政府部門的資源和指導優勢,讓社會企業充分參與到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中,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提出改革意見,與高校一起做好創新、創業型高素養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步伐,從而促使國民經濟蓬勃發展。將高校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相結合,整合出適應區域經濟、市場經濟的創業教育模式;同時要經常與社會資源進行溝通交流,借助社會力量對高校創業教育提出相關建議意見,并根據這些建議意見進行高校創業教育內容以及模式調整;聯系社會資源對大學生創業活動進行支持,在企業投資的基礎上,大規模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并反饋利益給企業方,形成良性循環模式,刺激我國市場經濟活力,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王慶歡:創業教育,應該是一種怎樣的教育[N].光明日報,2017-08-12(07).
[2]馬曉春:構建面向區域經濟的地方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2(2).
[3]黃兆信、施永川:浙江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4]郭志平、丁艷峰:區域經濟視閾下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路徑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2).
[5]杜晨陽:政府、高校、社會:創業教育中的多元主體功能構建研究[D].三峽大學,2019.
作者:孫斌 單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