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衛生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的全球經濟發展態勢下,創業和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走進了高校,作為創新創業生力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文章在衛生類高職院校的背景下,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現狀、存在問題、創新重要性以及對策研究,以期待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衛生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
第六屆全球創新創業會議于2019年8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指出“創新創業是全球化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高校在這以學生為本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要做好政策分析、理論解讀,更要通過課程體系建設培養學生的培創新創業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一)創新創業課程教育2012年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以來,創業課程課逐漸被納入必修課程,作為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的一部分,一般不低于10課時。除了必修課程,高校還開設了SYB、GYB、KAB、創新思維訓練、創業實踐等一系列線下選修課程,以及智慧樹、慕課平臺的線上網絡課程等。“創業課已由線下面授發展到網絡授課。特別是慕課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創業教育的優質課程資源,為大學生開闊創業視野、拓展創業思路發揮了積極作用”[1]。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活力,教育部發起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已經運行了十多年的時間,得到了高校、學生的好評,立項的項目數也在逐漸增多。該項目體系主要分為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個部分,以前兩類為主,高職院校每年立項的大創項目約在6—15個左右。以我院為例,今年大學生創新訓練一般項目立項12項,校企合作基金項目2項,創業訓練項目25項,在項目申報和立項方面均實現了新突破。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的氛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以及實踐、表達、合作等職業能力,從國家到省市到高校,舉辦了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大賽,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了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這樣一種以賽促實踐的形式,豐富和完善了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以《“古韻”系列“養生奶茶”研發與制作》來說,一些有創業想法的學生,依托學院中藥與醫學營養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完成項目的申報,在精心的指導下研發和生產而成的中草藥調制而成的健康養生產品,不含不良化學添加劑,在確保產品口感的同時實現養生的療效,通過校級、省級比賽的平臺不斷錘煉以及校內實踐,極大地積累了創業經驗。在2019年4月舉辦的第二屆青年大學生雙創節比賽中,該項目榮獲“營銷之星”。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
(一)師資建設薄弱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杜爾凱姆說過:“教育的成功取決于教師,教育的不成功也取決于教師”,由此可見師資隊伍的建設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就創業教育而言,一般由學工處或者二級學院輔導員擔任。相對于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創業教育開始的比較晚,在就業指導體系中最不受重視,因而后入職的、資歷淺的輔導員才會擔任創業課程的教學。輔導員日常工作比較忙,能投入到教學的精力有限,課時少、學生不重視,只求教學任務完成就好。鮮有校內專業教師兼任創業課教師,也沒有創業人員參與校內教學,完全依靠校內少數教師的話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到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和指導。
(二)創業教育形式單一目前創新創業課程一般都是通識類的,授課是傳統的理論講解模式,一般為大課,有時候甚至多專業合班上課。理論課時有限,也沒有時間和機會組織學生到創業實體去調研、學習,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沒有考試,作業就是交一份包括項目概述、組織架構、市場分析、營銷模式、財務規劃、計劃與風險等部分創業計劃書,學生的參與熱情低,只有那些有參與創業大賽意愿的學生才會認真撰寫。(三)衛生類院校的特殊性衛生類高職院校學業負擔重,專業思想穩定,學生和家長一般都是想去醫療衛生單位工作,都覺得是“鐵飯碗”,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比較少。針對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藥學院2018級、2019級1183名學生的調查顯示,有創業想法的僅有4人,比例為0.33%,2017—2019這三屆學生,沒有一個學生在畢業后創業。比例為創業項目的運營主要是通過參加校園創業大賽的基礎上,根據可行性、重要性等綜合因素擇優落地,一般為快遞服務中心、愛心助學超市、書吧等,醫學特點不明顯。截至目前學生運行的兩個專業項目為康復專業的養生堂和美容專業的形象設計中心。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基本以校內志愿服務為主的模式,立足于校園,由于專業性較強,沒有相關資質是不可能走向社會的。
三、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體現,相比于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更高層次的表現。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終身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入,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模式向素質教育轉化,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特征。創新創業教育核心在于培養人的培養,要將“立德樹人”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中國制造”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我們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中國“智造”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皠摌I項目的輸出是國家層面對創業教育的時代要求,創業者培養是創業教育的功能指向,提升創業者綜合素質則是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1]。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力軍,高校要采取項目管理、平臺推動等模式豐富創新創業培養體系,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緩解就業壓力,完善就業模式2020屆江蘇省的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58.4萬,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加上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就業工作將面臨新的挑戰。指出:“要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盡早就業”,受疫情影響,更要鼓勵廣大畢業生開拓思路,積極創業。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重對創新思維以及創業技能的培養,能給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幫助這些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社會和高校也應該積極宣傳國家出臺的相關畢業生創業的鼓勵政策,比如擔保貸款、貼息補助、創業社保補貼以及運營補貼等,享受創業福利,這些針對不同級別、層次、地區的創業政策的推進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就業質量,完善就業模式。
四、改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強化教學改革,落實課程思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職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高校應該努力將創新創業類課程改革,并有效融入相關專業課程,做好創業課程的課程思政的建設。在教育教學方法上,增強授課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新穎性,多運用PBL模式、翻轉課堂等形式,在增加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鼓勵合作企業“積極參與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及課程開發,將企業的需求與學院人才培養進行無縫對接”[2],增強創業教育的實效。
(二)加強師資建設,提升雙創能力“師資的培養與協作十分關鍵??梢酝ㄟ^“內培外引”的師資構建策略,一方面對現有教師加強培訓,特別是強化學科教學能力的交叉水平,讓教師的教學觀念與專業素質能夠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外引”聘請校外創新創業的優秀實踐者,作為校內教育資源的補充”[3]。為了切實提升教師的創業指導教學能力,鼓勵創業教師進行一段時間的脫產掛職鍛煉,深入企業學習創業知識,比如藥學零售企業、醫療電子設備生產企業、醫學營養相關企業等。相應地,學校要重視并認可相關教師的付出,在工資待遇、崗位競聘、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指導以及獲獎的獎勵機制,增強教師參加雙創教育的積極性;鼓勵專業教師通過創業咨詢師等相關創業咨詢師資格的培訓,取得資格證書,做兼職的創業導師,并且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聘請校外創業導師任教創業課程,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在實習合作時對這些單位給予政策照顧。
(三)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協同育人2017年10月18日,習在報告中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創業項目指導以及扶助畢業生創業項目運營方面,加強合作。“面向有創新創業想法學生的深入教學,由創業成功者親自授課,主要傳授“實戰”經驗,打造企業家一對一幫扶創業”[4],這樣既可以鼓勵志向于教學的有實踐經驗的創業人員走向教育崗位教書育人,也可以讓有創業想法的同學接受更具體的創業教育和實踐,事半功倍。在創業方面一定要強化有實戰經驗的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結合“互聯網+”的熱門創業點,結合行業特色,實現校企協同育人。高職院校應當結合專業特色,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利用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創業大賽的平臺以及校企合作的契機,深化課程改革,加強師資建設,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協同育人,增強高校創新創業育人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李杰,陳宏濤.普及高校創業教育的困囿與基本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4):65-67+84.
[2]王建芳,溫芳琴,盛楠楠,柳軍.應用型人才培養校校企多方協同機制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3):40-41.
[3]段焱.高校思政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J].理論導刊,2019(12):116-121.
[4]鄭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20(06):229-230.
作者:王鑫煒 葛萍 童佳紅 劉志祥 單位: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