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聽力;復合式聽寫技巧;聽力復習方法
為了更準確地衡量大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與2006年正式啟用710分新題型考試。在新題型中聽力考題部分占總分的35%。而長期以來,聽力對中國學生來說一直是最大的障礙。《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四級聽力的具體要求是:能聽懂英語講課,并能聽懂題材熟悉句子結構比較簡單、基本上無生詞、語速為每分鐘130~150個單詞的簡短會話、談話、報道或講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和有關細節,領會講話者的觀點和態度。聽力試題一遍可以聽懂,理解的準確率應不低于70%。這就需要學生們對聽力練習以及考試給予高度重視。
一、聽力題型與特點
目前,新四級聽力測試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對話,包括8個短對話和2個長對話;第二部分是3個短文;第三部分是1個復合式聽寫。其考試特點主要如下:
1.對話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對話,即衣、食、住、行、工作、學習等話題,可分為校園、公共場所、家庭等方面。
2.短篇聽力材料是題材熟悉、情節不太復雜的故事、講話、敘述、對話等,如動物介紹、地區及大學情況介紹等。短文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大意、中心思想、重要細節的理解與領會,以及根據所獲取的相關信息,對文中的某些細節作出聯想、判斷,也有就短文中的某一事實和人物進行提問的題目。
3.復合式聽寫是最近幾年四級考試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為了能夠客觀地檢測學生的聽力水平。它包括對理解能力(即“聽”)和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即“寫”)這兩方面的測試。
二、聽力考試應注意的事項
要在四級聽力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答題時應該注意一些事項。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說過,“世界上唯一可懼怕的就是懼怕本身。”在考試中應該學會精神放松,如果感到緊張或害怕,可以做幾次深呼吸,緩解緊張情緒,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不要總想著:“聽不懂怎么辦?”這樣會分散注意力,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揮出最佳水平。
要力爭主動,帶著問題聽。在聽題之前快速瀏覽選項,嚴格控制時間,根據自己聽懂的內容,盡快確定答案,不要在難題上浪費時間。在考試中應沉著應戰,在整個聽音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在聽懂大意的基礎上,抓住所聽內容的主旨與有關細節,同時利用在預讀中得到的潛在信息,抓住重點,迅速記錄,邊聽邊分析整理。
三、復合式聽寫技巧
在聽力考試中復合式聽寫是最難的部分,要根據聽寫題材本身的特點,采用一些不同的技巧。要做好聽寫題,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1.利用間隙,瀏覽全文,積極預測。聽寫題部分開頭有一段較長的Directions,其長度約為150個詞左右,差不多等于聽寫短文本身。按每分鐘130-150個詞的語速朗讀,大約需要1分多鐘的時間才能讀完。而Directions的內容考生在平進的訓練中已經多次接觸非常熟悉,沒有必要再去細聽慢讀,應該有效地利用這一段寶貴的時間,通讀全文,積極預測文章的內容。因為聽寫部分卷面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往往比所要求填的信息多,利用這些已知的信息預測未知的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填詞的針對性。另外,所需填的詞性和詞意通過給出的信息基本上可以確定下來。讀完短文以后再聽錄音就可以確定究竟是一個詞、一個短語還是一個句子,這樣能較好地把握聽音的重點。
2.聽第一遍錄音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聽第一遍錄音時應盡量放松,抓主要信息,將注意力集中在空格部分,否則,就可能糊里糊涂地溜過去而什么也沒聽清。
3.聽第二遍錄音時,留神停頓信號,注意意群和關鍵詞語。第二遍在聽懂的基礎上,迅速記下所聽的內容。要把注意力放在單詞正確拼寫上,這一遍主要是搶速度,用簡寫等方式或用圖形、符號記錄下內容。
4.聽第三遍錄音時,注意聽沒有聽明白或沒有記錄下來的詞或句。如果都已記下,就重點檢查、修正記錄內容。
5.聽音結束后,應根據上下全面的補充性檢查,進一步核實句子、結構、語法、單復數形式及拼寫是否有錯誤。
四、聽力復習方法
1.扎實的語言基本功
聽力理解技巧是建立在聽力理解水平基礎上的,而聽力理解水平是通過聽力理解能力來體現的,它包括記憶和回想的能力、選擇要點的能力、推斷演繹的能力、判斷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運用背景知識的能力。詞匯主要涉及如何處理“生詞”的問題,即利用上下文、同位語猜詞的能力和一詞多義的辨別能力。語法主要包括那些最基本的語法現象,如時態、語態、虛擬語氣、比較級、最高級、否定式和說話人的口氣等。語音、語調、詞匯、語法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對它們的熟練掌握是打好語言基本功的關鍵。
2.預測、綜合判斷能力
總體來說聽力技巧包括聽前、聽中和聽后的準備,實施過程和相應的預測、記憶以及綜合判斷能力。聽前預測是指從所給的文字材料和答案選項等線索中發現一些背景信息,力求縮小談話者的話題,它能幫學生搞清所聽內容的類型和結構甚至主題。考生聽的時候可避免過分注重每個單詞從而影響對全篇中心思想的理解。考生應搶時間閱讀試卷上的選項,爭取主動,以便在聽音時有針對性。聽前預測有一定的客觀依據,即話題所使用的詞語的范圍,這種內容越具體范圍就越窄。不管什么人說話都有一定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又具有共性,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是可以把握的。也就是說通過閱讀選項我們可以推測聽力材料可能涉及到什么題材和它的內容。聽的過程中要強化記憶,對所聽的內容進行聯想,并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加工,對整體和細節不可偏廢。重視整體的題目是詢問對話或短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千萬要有整體概念,不要只記細節而忽視整體。聽完后必須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挑選和問題有關的信息,放棄無用的。
3.學會用英語思維
聽的時候盡量避免將每個單詞和句子翻譯成漢語,這樣做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影響理解,因為兩種語言的結構和思維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語都有相對等的漢語。在短暫的15秒鐘內,既要聽,又要理解、翻譯,還要進行綜合判斷,這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會影響以后的聽力理解。最好的辦法是逐漸培養用英語思維,不但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提高理解力。
4.有關學科及社會背景知識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英語教學 影響
1.引言
英語測試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衡量英語教學效果的測量工具。[1]所有與教學有關的測試對教學都具有影響,這種影響分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科學的測試會推動教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正面的作用,反之,不科學的測試會制約和影響教學,起到負面的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中國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一項全國統一考試,在教育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其目的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由于此項考試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相當密切,因此,自推行以來,越來越多的大學更加重視英語教學,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英語學習的行列。顯然,四級考試在激發學生和老師教學積極性方面,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它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忽視,因此,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應該進一步完善其內容和形式。如何讓這一指揮棒最大限度地發揮正面作用,削弱負面效應,是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方向。
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英語教學的正面影響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我國已存在二十多年,對于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導向,它對英語教學有以下正面影響。
2.1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英語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四級考試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們經過認真準備并參加考試后,從考試結果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發現自身的優點和弱點,從而調整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并將信息傳達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或者改進教學計劃,改革教學方法,總結經驗及教訓,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
2.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教師及學生的激勵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非英語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切實的學習英語的目標,激發了他們努力培養在英語方面的各項技能及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多數大學將學位與四級證書掛鉤;就業時,用人單位也很看重四六級證書,于是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很大程度地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學生在考試機制的激勵下,上英語課時更加專心致志。因為學校對考試通過率的重視,教師們也會為了提高四級通過率獲得較好的評價而更加熱情高漲地教學。
2.3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英語教學的推動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促使各大院校加大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為了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各大學投入了大量資金。比如,建立學生自主學習中心,廣泛使用語音室,開設四級輔導課程,以及派老師外出學習等。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校管理上的大力支持,調動了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測試發揮了對英語教學的正面推動作用。
3.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
隨著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深入進行及其影響性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和教師指出了該考試存在的弊端及對英語教學產生的負面影響。
3.1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誤導了教學目的的實施。
語言測試伴隨語言教學而出現,語言教學的目標決定語言測試的目標。[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目的應該是為教學服務。然而,隨著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很多學校和用人單位把四級考試作為畢業的條件和就業的要求,為了追求較高的四級通過率往往會根據四級的要求安排課程。這就導致學生忽略了學英語的真正目的。教師的教學不再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為目的,而是一切為四級考試服務,四級考什么,課堂上就教什么,可見四級考試對教學產生了較大的誤導作用。
3.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忽視了英語技能的培養。
由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成為衡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這就使得教師和學生只重視考試的通過率及應試能力,因而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技能的目的也被應試目的所取代。大學英語教學應該以國家規定的教材為主,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要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但是大學英語測試主要考查語言知識及語言形式的識別,甚少考語言的運用和產出能力,因為其題型多為選擇題。[3]所以為了應試,教師脫離教材,脫離課文教那些缺乏上下文、靠猜題作答的試題匯編。這樣就過多注重應試技巧而忽略了英語技能的訓練。
3.3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弱化了學生真正的學習興趣。
測試的存在,總會對學生產生心理和行動的反撥作用。[4]為了取得滿意的分數,學生們要做的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比如克服焦慮的心態,保持樂觀等,也包括行動上,比如大量做題等。這些準備的唯一目的就是過級,一旦考過,英語學習的動力也就停止了,學生在備考期間對英語學習產生的興趣會很容易喪失,這不利于教師的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
4.改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負面影響的建議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但是在某些方面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英語能力,并且對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突出。正確處理好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與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利用四級的積極作用,克服消極作用,使四級考試與課堂教學都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4.1正確認識英語學習的目的。
教師、學生、學校及用人單位都應意識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唯一標準。只有意識到這一點,學生才不會帶著應試目的去學習英語,才能輕松、高效地學到英語的真正技能,才能全面提高英語水平。高校及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積極引導其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激發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大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針對“聾啞英語”的現狀,高校的有關部門要加大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切實增強大學生英語的口語水平,因為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而不是在相關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要加強課外語言環境的建設,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4.2多樣化改革英語教學方式。
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使英語課堂生動、有吸引力。很多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對英語課堂產生了倦怠情緒,對英語學習也毫無興趣。教師一味地輔導四級題目并不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些為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教師應在課堂上安排生動多樣、有教學意義的課堂活動和任務,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方式激發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英語四級考試的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英語四級考試的改革力度,增強對大學生英語實際運用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的測試,使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語言應用能力在考試中得到發展,把英語四級考試作為一種檢驗大學生真實英語水平的考試,使大學生能學以致用。只有在社會、教育界中形成人才標準共識,只有真正倡導多元人才觀,才能消除四六級考試前后的各種錯誤現象。[5]
5.結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影響廣、參與考生眾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英語水平,促進英語教學。與此同時,它不可避免地對英語教學產生了負面影響。測試對語言教學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何充分利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正面作用,克服負面作用,對外語教師是一個挑戰,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教師及學生對該考試應該全面認識,認真對待,努力學習,從而進一步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牛強.現行高校英語測試中的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40.
關鍵詞:四級考試 高職英語教學 反撥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4-0026-02
1 引言
語言測試是評價學習者的學業成就和語言水平,評估教學的實際效果。為選拔人才提供依據,為改進教學中的問題提供反饋。70年代末,我國開始進行第二語言測試如TOEFL,EPT,CET等。而語言測試對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則被教育界稱為反撥作用。對反撥作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02年,但是反撥作用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真正得到迅速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后才開始的。Swain(1987),Morrow(1986),Madaus(1987),Alderson & Wall (1993),Huges (1993)等都從不同方面就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進行了研究。
語言學家普遍認為,反撥作用與外語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Hughes(1989)認為: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如果為測試的準備能逐漸主宰教和學的所有活動,且測試的內容和方法與課程的目標有偏差,則有可能產生負面的反撥作用。因為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其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為對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1986年末,國家教育部開始組織籌備大學英語四級(CET-4)標準化考試,并于1987年開始正式實施。這項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每年兩次的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是面向全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在校生的標準化英語能力測試,目前每年考生超過100萬,是公認的最權威的英語水平測試之一,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有著極大影響。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興起和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職高專學生也開始積極參與到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來。那么如此大規模的考試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究竟有著正面還是負面影響,這是本文將探討的話題。
2 考試層面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1987年正式實施以來到現在已經有近30年時間,為了更公正、客觀、準確的評價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2006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除了采用新的計分體制和成績報道方式外,其試卷構成也進行了修改和調整。
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試卷構成的改革主要體現在5方面:(1)增加了聽力理解能力的權重。聽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由
原來的20%提高到了35%;其中增加了長對話聽力理解,復合式聽寫由原來的備選題型改為必考題型。(2)閱讀理解部分增加了快速閱讀技能的測試。(3)詞匯和語法不再單獨列為考項,而融入了其他各部分試題中進行考核。(4)增加了句子層面的
漢譯英測試。(5)增加了構建性試題的比例,減少了多項選擇題的比例。
3 教學及大綱層面
當前,我國英語教學存在著教學時數少、教學班級人數眾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資源匱乏、優秀教材少、學校和社會不重視等問題。因此,如何制定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如何判定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如何在大班額情況下優化教學、如何選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都成了擺在高職英語教師面前的難題。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語言測試在考核英語知識的同時,應著重考核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學、公平和規范。該要求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其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是相似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目的――衡量我國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無論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還是《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關系都是前者規定了后者的考試的范疇,而后者則促進前者的實施并為其提供反饋。
4 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2007)規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用英語進行口頭和者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當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也圍繞《大綱》和《基本要求》進行。為了貫徹落實《大綱》和《基本要求》,CET4考試中對每項技能都有不同的權重和比例,筆者將以任教的高職院校為例從CET4考試試卷的不同部分來說明其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 基于ASP在線考試成績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分析 基于GSM模塊的考試成績短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考務管理研究 語言學習策略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 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相關性研究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價值取向上的差異 影響學生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因素與對策 SPSS統計軟件在大學英語考試成績分析中的應用 提高英語聽力考試成績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TOEFL與我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CET比較研究 評價考試成績的方法與研究 護理操作考試成績與相關因素分析 創業才能為何與考試成績背道而馳?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05級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分析與啟示 解析全國醫護英語等級考試 如何備考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 中職生參考全國英語等級二級考試介紹與對策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一級閱讀理解命題研究與答題技巧分析 考試成績也看星座 了解since的用法對于提高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的若干幫助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2]張旭紅,劉渭濱.面向移動平臺的新聞資訊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4(1):5-8.
[13]騰訊.獲取用戶基本信息接口文檔[EB/OL].[2016-10-25].?act=prointro.
[18]楊帆,沈來信.基于SS2H的微信公眾平臺賬號設計[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6(1):195-199.
[19]PHP手冊.Client URL[EB/OL].[2016-10-25].http:///manual/zh/book.curl.php.
[20]騰訊.網頁授權獲取用戶基本信息[EB/OL].[2016-10-25].https:///cgi-bin/settingpage?t=setting/function&action=function&token=773721195&lang=zh_CN.
[21]方倍工作室.微信公眾平臺開發最佳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72-79.
[22]肖金克,劉曉陽,陳鑫,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移動信息服務設計與實現[J].軟件導刊,2016,15(8):83-85.
關鍵詞: 新大學英語四級 翻譯 答題技巧
一、新四級翻譯題型及評分標準介紹
2013年6月,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用新題型,其中翻譯部分由原來的句子翻譯改為段落翻譯,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四級長度為140~160個漢字,滿分為15分,成績分為六個檔次:13-15分、10-12分、7-9分、4-6分、1-3分和0分。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二、新大學英語四級翻譯答題技巧
(一)通讀全文,對于自己熟悉的單詞、詞組或者搭配進行標注。
四級考試翻譯部分的答題時間為30分鐘,時間充裕。學生必須首先通讀全文,對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要求有所了解。同時,這樣對于文章采取何種翻譯方法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30分鐘的時間翻譯150字左右的文章,時間綽綽有余,為了保證譯文的質量和書寫的整潔性、規范性,學生最好事先打好草稿,檢查核對時,注意拼寫及字母大小寫是否正確;時態使用是否得當;名詞復數及第三人稱單數是否關注到。這樣既可以避免大錯,又可以杜絕小錯,做到不該丟的分不丟。
(二)盡量選擇簡單、把握性大的詞匯或者搭配。
在做翻譯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詞多譯”的情況,學生應該選擇自己把握性強、最不容易出錯的表達方式,而并非難度較大的翻譯方式。翻譯的標準和評分的判定雖然會考慮到詞匯的運用,但是其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如果不能百分百確認自己所選詞匯或者表達的書寫、運用是否正確,則最好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會更穩妥。短文翻譯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做到意思表達清楚,句子流暢,準確無誤,就可得分。
(三)靈活使用各種翻譯方法。
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中文的思維做英文翻譯,其實,諸多翻譯方法靈活使用可以使譯文更加優美。如:
1.詞性轉換法:漢語表達較為動態,英語表達較為靜態。漢語中動詞使用較多,而英語中常常用名詞、形容詞、介詞等表達動詞的含義。在漢譯英時,靈活轉換詞性,會使英語句子合乎語法,表達更地道。
例1.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飛速發展。
參考譯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ndergoing rapid development.
原句中的動詞短語“飛速發展”轉譯為名詞短語rapid development,表達更地道。
2.合并譯法:漢語講究意合,英語注重形合。漢語中有大量的短句并用,這些短句靠意思連接在一起,中間可以沒有任何連接詞;英語句子則如參天大樹,枝葉之間都有脈絡、有銜接。在漢譯英時,考生要利用英語的從句、非謂語動詞結構、短語等形式,將漢語中的短句合并譯為英語中的長句。這種翻譯技巧可以稱為合并譯法。
例2:許多西方人會選咖啡,而中國人則會選茶。
參考譯文:Many westerners choose coffee while Chinese people tend to choose tea.
原文的兩個短句是對比關系,在翻譯或英語時,可以用連詞while連接。
3.主語的選擇和語序的調整。漢語句子重主題,英語句子重主語。因此在漢譯英時,漢語句子的主語未必要作英語譯文句子的主語。學生在翻譯時,首先要確定譯文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然后按照英語表達習慣,將定語和狀語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例3:烹飪技術和配料在中國各地差別很大。
參考譯文:Cooking methods and ingredients vary great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原句的主語是“差別”,譯文如果仍以“差別”作主語,就會有頭重腳輕的問題,而且中式英語痕跡較重。如果以“烹飪技術和配料”作主語,將“差別”譯為動詞vary,句子結構就會比較平衡,表達效果較好。
三、結語
新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對于學生“譯的能力”的要求是:能借助詞典將難度略低于課文的英語短文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達意,譯速為每小時300個英語單詞。能借助詞典將內容熟悉的漢語文字材料譯成英語,譯文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譯速為每小時250個漢字。該要求在試題改革中已完全體現,同時,從翻譯材料的側重點和范圍不難看出,考試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翻譯方法的使用,還是翻譯材料的選擇,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用得著的知識。因此,要想提高翻譯能力,在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部分拿高分,除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注意知識和技能的日積月累。
參考文獻:
[1]張曦.2013年12月四級翻譯真題點評.新東方英語大學版,2014,2.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自主學習 動機 能力 促進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20-02
一 引言
最近幾年,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一直是教學改革的熱點,逐步在各院校展開。高職英語教育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要求,開始對傳統的以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向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主動式教學模式過渡。在實施過程中,對三年制非英語專業的專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引導其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而這一舉措也間接地促進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其主動性的培養。
二 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為語言學習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是自主學習研究的理論基礎。該流派代表Nunan認為,個人頭腦中的知識都是由以前的經驗構建而成的,語言教學不僅僅是堆砌語言材料或教授一些獨立的語言點的過程,而且是學習者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同化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而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否定了知識的靜態說,認為知識是動態增長的。這一理論將人們的視角從“知識是一種產物”轉向了“知識是一種過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相反地,他要在主動改造和重組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信息的意義,而這種建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角度探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找準學習策略,真正推動自主學習的開展。
三 自主學習理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新模式突出了學習者的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意識的計劃、監控和評估。它包括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評估學習效果、矯正學習策略、自我激勵等內容。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學習者獨立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Henry Holec是最早將“自主”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界的。他提出,“自主”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學習者具備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能夠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并對學習進行評估,其中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
這一現代學習理念的引入在學生為大學英語四級的備考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學習者在備考中是否使用了正確的學習模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率,將在考試結果中得到體現。因為“四、六級考試是不以教學內容為參照的。它和托福、雅思等水平考試一樣參照的是一般能力標準,也即考生不管學什么教材,甚至不學任何大學英語教材,都可參加和通過考試。教和考是脫離的”。因此,學習者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進行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等行為,實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負責并實施有關的學習策略。
四 CET4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
考試可分為兩大類:學業考試和水平考試。學業考試“用于在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時衡量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而水平考試是“一種不以某一課程為依據,也不管考生受過何種訓練而對考生的一般語言能力進行考查的考試”。根據這個定義,四、六級考試更多的是一項水平考試。
可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為一種對考生一般語言能力進行考查的考試,同時又無法以某一門課程為依據,這就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而激發其自主學習動機的油然而生。
1.CET4對自主學習動機的促進作用
在高職院校中鼓勵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機起到了正遷移的作用。Gardner認為,動機包括四個方面:目標、努力、要達到目標的愿望和贊同的態度。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基于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模式和研究方法,強調語言學習動機的社會性。他們將外語學習動機分為工具型和歸附型兩種。工具型動機是指學習者具有較為實用的目的,如通過考試、獲取證書或得到工作晉升等與自己前途關系密切的動機;而歸附型動機則強調學習者具有想了解目的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異國文化特征等愿望,并最終融入該文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查的是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高職學生在參與中也使得校與校之間無形地設立了英語教學水平的評估尺度,同時增強了學習者的社會競爭力和適應性。因此,工具型動機的產生是此項考試的引入的直接成因。盡管與歸附型動機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終究為學生跨出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提供了內驅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已不完全滿足于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灌輸為主的授課模式,開始對學習策略主動地提出問題,如涉及詞匯的記憶方法、寫作新體裁圖表式作文的撰寫方法、快速閱讀的解題技巧等,在主動地尋求學習策略的過程中建構了新的知識,激發了其內在的學習動機,至少是工具型學習動機的形成,同時也配合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將課程教學延伸到課外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再將學習效果反饋到課堂,形成了彈性靈動的教學。
2.CET4對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
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高職院校中的引入與實踐中看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機強度與自主學習能力成正比例關系。在為四級考試的準備與強化階段,隨著學習者自主學習動機的逐步增強,其學習能力也在期間構筑,表現在新的有效的學習策略的習得,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等,通過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同化的過程,學習者在主動改造和重組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了新信息的意義,而這一自主學習行為動機的強度的不斷增強也促進了其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結果表現為:對英語語言知識的較快掌握,進而開始閱讀更多的英語文獻資料、選修更多的英語語言或文化相關課程,有了想了解目的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異國文化特征并最終融入該文化的愿望。這時便實現了外語學習動機中歸附型動機的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已向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不能不說大學英語四級這樣的水平考試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五 結束語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高職學生為獲取大學英語四級證書的工具型動機而不斷主動地改造和重組原有經驗、建構新信息的意義,從而實現了四級考試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促進作用、學習能力的構建和加強,進而到達更高層次的外語學習動機——歸附型動機的形成,即學習者在習得目的語時,有深入了解并融入該目的語國家文化之愿望,此時學習者的內在學習興趣已得到了充分激發,能夠實現對自己學習過程的有意識的計劃、監控和評估的自主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蔡基剛.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大綱目標定位修正及其意義[J].外語界,2007(4)
[4]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昆明醫科大學外語部,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為國家最權威、最普及且與大學生息息相關考試,多年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醫科大學生參加四級考試次數比一般大學生多,對其展開調查,試圖找出其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差異的非主觀因素,對教學和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非主觀因素;教養方式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基金項目(2012C003)。
作者簡介:盧芳,碩士,昆明醫科大學大學外語部,講師。
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順利畢業的保證,是就業的敲門磚,更是取得就業競爭勝利的法寶。筆者日前針對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非主觀因素,對昆明醫科大學的846名在校學生展開了問卷調查。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選取昆明醫學院在校大學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首先將昆明醫學院學生按專業分為臨床、口腔等14個專業,然后從14個專業中抽取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對抽到專業和年級的全部學生進行調查。
2 結果
對不同性別、戶口所在地、民族及父母親文化程度和職業的醫科大學生四級考試成績進行t檢驗,結果如下:
不同性別的醫科大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在四級考試未通過次數及最近一次考試分數上有差異(P<0.05)。男生在四級考試通過次數、分數及未通過分數這三項上得分高于女生,這說明女性大學生四級考試成績優于男生。
不同戶口所在地、不同民族的醫科大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在四級考試通過次數、分數、未通過次數及最近一次考試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父親文化程度和職業不同的醫科大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在在四級考試通過次數、分數、未通過次數及最近一次考試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母親的文化程度和職業對孩子四級考試成績有很大影響(P<0.01);母親職業為非農民的醫科大學生的四級通過分數明顯高于母親職業為農民的大學生(P<0.01)。這說明,母親的文化程度及職業與孩子的四級考試分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女性大學生的四級考試通過分數高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生具有較高感性,易覺察到事物的細微變化,而且內心體驗強烈、細膩有關[1]。女生在語言學習上比較占優勢, 成績又高于男大學生, 自信心較高,所以女生的外語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男生。優秀的語言學習者是那些懂得如何控制他們學習情緒和態度的人,積極地情感和態度能夠使他們的學習更加有效和富有樂趣,而消極的情感則會阻礙學習者的進步[2]。英語不是母語,大多數學生學習都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因此“啞巴英語”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學好一門語言與背誦詞匯,反復練習等是分不開的。說到底,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踏踏實實的付出。
在家庭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發現,父親的文化程度及職業對醫科大學生四級考試成績沒有很大影響,但母親文化程度和職業不同的醫科大學生在四級考試通過分數上有差異。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孩子的四級考試通過分數越高;母親職業為非農民的醫科大學生的四級考試通過分數明顯高于母親職業為農民的大學生。這表明,母親的文化程度及職業與孩子的四級考試成績具有顯著性相關。
父母卷入是父母對子女教育投入和管理的程度,其目的在于幫助子女獲得學習的成功,是父母教養行為的特征之一[3]。個人的文化修養可以從其所受過的教育中得到體現,父母的文化程度,尤其是母親的文化程度與子女的撫養教育以及子女個性的發展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女性是家庭的制造者,在我國,大多數家庭由母親來承擔撫養和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而母親所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撫養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對孩子思維模式的形成也有極大影響。文化修養高的母親,可能更注重家庭民主和諧的氣氛,主張使用引導、鼓勵,探索等多種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這對于孩子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是非常有利的。文化修養相對低的母親,在孩子的教養方式上可能比較單一,對于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或者暫時失敗的孩子,她們可能采取的教育方式為抱怨、放棄,甚至是嚴厲懲罰。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容易趕上,還可能產生逃避、厭學、自我封閉、憎恨父母老師等不良情緒,進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相反,文化修養高的母親,在孩子遭遇挫折或者成績不佳的情況下,更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給予支持和鼓勵,幫助其分析原因,并找到解決辦法。孩子得到家人的支持,并且知道改進的方法,就會積極努力的戰勝困難,在不斷取得學習進步的同時,形成較好的為人處世的心態。其次,在家庭教育中,與父親相比,母親與孩子溝通的機會更多。母親總是更容易發現孩子的細小變化,關注孩子的需要,因此孩子更愿意敞開心扉與母親進行交流。因此,母親對于孩子的考試成績可能具有較父親更大的影響。研究表明,母親職業為非農民的醫科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通過分數明顯高于母親職業為農民的大學生。在農村,父親一般負責賺錢養家,母親絕大多數負責撫養照顧孩子,母親的教育理念同她所受的教育息息相關,但我國農村婦女受教育的情況不容樂觀,很多孩子的母親未能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而她們的氣質、興趣、言語及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職業為農民的母親,可能缺乏有效的親子溝通與交流,難以對孩子的學業進行指導和幫助。
4 結論
男性醫科大學生要想提高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成績,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醫學文獻或者醫學報告來記憶單詞,提升閱讀的能力和技巧,同時增加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勤奮好學,持之以恒。母親的文化程度和職業對子女的學業表現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并非單純的提高文化程度就能讓子女得到科學的教養,同時還應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不斷摸索改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給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溫暖,幫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做到和孩子一起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日,袁莉敏.大學生外語焦慮、自我效能感與外語成績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0320056261.
[2]Midori Kimura. Affective Factors of Japanese EFL Learners at Junior College in the Oral Communication Tasks[J].英米文化,2000.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 文化差異 翻譯技巧 翻譯能力
一、引言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部制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課程要求》對翻譯能力做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指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較高要求包括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資料,能借助詞典翻譯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漢字。譯文通順達意,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較少。能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而更高要求指能借助詞典翻譯所學專業的文獻資料和英語國家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文章,能翻譯介紹中國國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4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漢字。譯文內容準確,基本無錯譯、漏譯,文字通順達意,語言表達錯誤較少。《課程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對翻譯的教學要求,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因此,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設置了翻譯題,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進行檢測。
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評分原則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部分為漢譯英,給出五個不完整的英文句子,要求學生根據全句意思將句中的漢語部分譯成英語,分值占總分的5%,考試時間為五分鐘。翻譯題的評分原則和標準如下:
1.整體內容和語言均正確,得1分;
2.結構正確,但意思不確切或信息不全,得0.5分;
3.整體意思正確但語言有錯誤,得0.5分;
4.整體意思完全錯誤,即使結構正確也不得分。
5.大、小寫或標點符號錯誤、明顯屬于筆誤但不影響辨認的拼寫錯誤,均不扣分。
三、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解題技巧
從上文的評分標準可以看出,翻譯題的難度設置不是很大,可是很多考生此項得分不理想,說明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用符合英語語法結構和表達習慣的詞匯準確表達句意。具體的解題步驟如下。
(一)理解全句,綜合分析。
雖然翻譯題只要求翻譯句子的一部分,但是脫離不了整個語境。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曾說:“翻譯即譯義。”強調語言功能的核心是意義。然而,任何孤立的詞語、語句甚至語段的意義都可能是游移不定的,它們必須處在特定的關系之中,即上下文中,又受到相關的社會交際情境的調節,其意義才能變游移為穩定。可見,語境對翻譯意義重大。所以,動筆翻譯之前,先要考慮整個句子表達的完整意思。
(二)結合語境,確定語法。
一般來說,每一個句子都有一個語法考點。英語中有很多復雜的句子結構,根據整句話表達的意思確定每一個句子要考查的語法功能。縱觀歷年四級翻譯題,虛擬語氣、倒裝、強調句、從句、比較結構等是考查的重點,考生在動筆之前,洞察出題者的出題意圖,圍繞此意圖答題,準確率就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2010年6月考題:The manager never laughed;neither .(她也從來沒有發過脾氣)。
此題將neither放在一句話的開始,考生就應該意識到此題考查部分倒裝。如果不注重觀察全句,不去體會出題者的意圖,直接將括號內的內容翻譯成正常語序,失分就在所難免了。2006年12月考題:The victim (本來會有機會活下來)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此題的正確率比較高,因為學生對“本來會……”這個結構很熟悉,知道選用虛擬語氣。所以,綜觀全句,分析出語法結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正確率。
(三)結合語境,選擇詞匯。
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 Wilkins)曾說:“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四級考試翻譯題所考查的詞匯一般是常用的高頻詞匯和固定搭配,但是許多學生詞匯的選擇不夠準確,詞不達意。2009年6月考題:It is said that those who are stressed or working overtime are (更有可能增加體重).此處,“增加體重”有些考生直接翻譯成increase weight。英文和漢語的詞匯有很大差異,有時候不能逐一對應,考生應準確理解原文,選用正確詞匯,而不能照字面直接翻譯。此處是要使用固定搭配put on weight或者gain。
(四)組織句子,準確表達。
讀懂了全句的意思,分析了出題者的出題意圖,選擇了正確的語法和詞匯之后,就要求組織句子,給出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答案。如2006年12月考題:Some psychologists claim that people (出門在外時可能會感到孤獨).此題就需要運用增詞法,括號里面根據漢語表達習慣沒有說“他們出門在外時”,但是英語的句子結構要求嚴謹,在翻譯時,從句中要加上主語they,譯為might feel lonely when they are far from home.再如,2007年6月考題:To make donations or for more information,please (按以下地址和我們聯系).根據英語表達習慣,應該翻譯成contact us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而不能按照括號內的語序將“按以下地址”的譯文放在前面。
四、教學過程中對翻譯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翻譯的認識。
(一)英漢表達差異講解。
母語負遷移對英文表達有一定的影響,教師有必要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預防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涉及的內容包括語序、語態、詞匯、標點等各方面。
(二)文化差異的講解。
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巨大,由此引出的表達也會給學生造成障礙。如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等爵位,中國學生對此不大熟悉,翻譯自然有難度。文化差異也會造成詞義不重合。比如peasant,其漢語對應詞是“農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農民是一個中性詞,但在西方,peasant具有貶義,喻指舉止粗魯無教養的人,因此將“農民”譯為同樣是中性詞的farmer更為恰當。再如,漢語中多用“牛”比喻力大,英語中則多用“馬”喻力大。如中國人說力大如牛,英語則說“as strong as horse”。
(三)翻譯方法的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系統地介紹一些翻譯方法和技巧,便于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處理遇到的難題。這些翻譯技巧包括增詞法、減詞法、分譯法、反譯法,主動被動語態的轉換,從句的翻譯及直譯和意譯,等等。比如,通過增詞法的講解,學生明白英語句子中某些成分經常省略,但漢語句子的省略就沒有那么頻繁,特別是句子中的重復部分,漢語一般不省略,予以保留,加強語氣,使整個句子變得生動。例如,“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就可以翻譯為:“我們不后退,我們過去沒有后退過,將來也絕不后退。”
(四)利用課后練習加強對英文表達的鞏固。
本科英語教材中都設有翻譯練習。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翻譯練習,提煉出每一課的語言點及經典句式,反復操練,使學生掌握某些句式的表達。例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一課的課后翻譯中,第一題需要翻譯:“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談是非常有益的體驗,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句話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原文,提煉出表達“reap a lot from...”這個表達,然后給出更多的句子讓學生操練。根據我的授課經驗,這個表達學生記得非常牢固,而且在作文中使用頻率也比較高。讓學生背牢每一個翻譯答案是很難實現的,但是通過提煉經典表達,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給出地道的英文表達。
(五)利用教材進行翻譯對比練習。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在學生接觸某一課課文之前,給出課文中經典句子和段落的中文,讓學生翻譯成英文,然后和課文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翻譯和課文的異同,從而找出自己的弱點。經常進行此類練習,必定會加強學生英文表達的準確性。
五、結語
翻譯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絕對不是簡單的語法和詞匯的堆砌,也不是考前做幾個翻譯練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將翻譯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文化差異角度入手,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全面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希望通過翻譯的教學,學生能真正掌握語言文化知識,而不僅僅是掌握一些詞匯和語法。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張會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關鍵詞】段落翻譯 獨立學院學生 翻譯錯誤 翻譯教學
一、四級考試段落翻譯的基本情況
2013年8月,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公布了調整后的新題型,其中,翻譯部分調整為段落漢譯英,長度為140-160個漢字。翻譯內容主要包括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涉及面廣,如中國傳統文化、科技興國、民生發展、校園文化、餐飲娛樂、求職就業等。翻g部分的改革,充分體現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重點向日常交際應用能力的轉變,綜合性考查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文化交際能力。
從四級翻譯的評分要求來看,評分標準主要是看譯文是否完整而準確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詞語選擇是否合適,更高要求在于譯文是否通順、流暢、自然。
二、獨立學院學生段落翻譯失分點
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高考分數普遍較低,英語基礎相對較薄弱,總體英語水平不高。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只學習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課時較少,沒有專門的英語翻譯課程。四級改革后的翻譯類型題目難度加深,信息量增大,邏輯思維能力變強,學生在這部分普遍得分率較低。失分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1.詞匯拼寫問題多。詞匯是句子的組成基礎,在翻譯過程中,學生的詞匯錯誤主要集中在詞匯拼寫錯誤、詞性使用錯誤和詞匯積累量小這幾大方面。如在翻譯“中國政府”時,部分同學把政府寫成 “goverment”,在翻譯“日歷”一詞時,把 “calendar”寫成 “calender”。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詞匯拼寫錯誤出現頻繁。詞性概念模糊,尤其是動詞和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的混用。在翻譯“成功地完成”這一短語時,很多同學寫成 “successful finish”,翻譯“熟悉,了解情況”,答案為 “aware situation”。學生詞匯量小,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具有中國特色詞語和短語的翻譯上。以“京劇”為例,筆者批閱過以下幾個版本,“Jin Opera”, “Jinju”, “Beijing Theatre”,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2.固定搭配不熟悉。固定搭配運用中,最常見的就是名詞和介詞、形容詞和介詞、動詞和介詞搭配的失誤。如翻譯“此地盛產水果”,許多同學翻譯成 “is rich / abundant of fruits” , “盛產 ”一詞,學生們想到了 “rich”, 甚至是 abundant”,但搭配的介詞應該是 “in”,卻誤與搭配 “of” 在一起。又如在翻譯“同意某人的提議”時,大部分同學一寫就是 “agree with your proposal”,概念中不了解 “agree with” 和“agree to”的意思區別,直接導致翻譯錯誤。
3.中式思維模式。英漢兩種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中文和英文的思維和邏輯方式有著各自的特征。總體而言,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英語多靜態,漢語多動態。因此,在句子翻譯中,應避免中式思維習慣,使譯文在邏輯和形式上都體現英語的特點。
例如句子:最突出的表現是,中國依靠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按照中式思維模式,此句是一個主動語態的句子。但在漢譯英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代詞 “this”,將其轉換成被動語態,使英文表達更自然。
譯為:This is particularly shown by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managed to feed 22%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with less than 7% of the world’s cultivated land.
再如句子:中國人口眾多,有13億。
前文提及,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在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將這兩部分合并為一個完整的句子,讓表達更連貫。
譯為: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三、大學英語翻譯的教學方法
在學生整體英語水平偏低的現狀下,如何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的段落翻譯以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這是教師們應該經常思考的問題。段落翻譯能力是包括語言能力、翻譯技巧、文華素養等能力在內的綜合能力。正如奈達所說:“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段落翻譯信息量的不斷增加,要求學生們應注重跨文化知識的積累,進行思維模式的轉換。教師在平時授課中,應充分挖掘教材,引發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的關注。同時,詞匯的積累必不可少,語法知識點需進一步鞏固。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有技巧的方法記憶單詞,如詞綴法、詞根法、聯想法等,提高學生對單詞記憶的興趣。在句子翻譯過程中,首先要理解原文中語言現象和邏輯關系,學會找準主語,正確斷句、合句,使譯文表達出英語的句式特點和邏輯思維方式。
大學英語四級段落翻譯以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多元文化素質為導向,這需要學生和教師雙方的努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向思維,靈活構思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全方位提高翻譯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高B.論大學英語課中的文化翻譯教學[J].黑河學刊,2013 (07).
[3]奈達.語言文化與翻譯[M].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