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第1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一、風俗描寫寄托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而作者卻由端午想到鴨蛋,因為這的確是作者的故鄉――江蘇高郵最具特色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并沒有開篇就寫鴨蛋,而是先介紹家鄉過端午節的種種風俗習慣,諸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等,既有和其他地方相同的風俗。也有自己家鄉所獨有的做法。描寫這些內容無疑是為了引出“端午的鴨蛋”,但是這些描寫又不僅僅具備這個引領作用,因為寫到“端午”,作者的情緒便被調動起來,于是自然會想到兒時故鄉的種種做法。這就說明:這些影象,已經深深的留在作者的頭腦深處,所以,作者所進行的這些節日風俗描寫,實際上就是對兒時家鄉懷念的一種體現。

二、端午鴨蛋凝聚留戀之意。

作者敘述了端午節的種種情形之后,很自然的引出自己家鄉的另一個特色,也是全文的正題――端午的鴨蛋,給讀者營造出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接著,作者便一一道來:先是介紹高郵的雙黃鴨蛋,讓人驚奇不已。接下來又介紹天下腌蛋以高郵為最,這里不僅引用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中對高郵鴨蛋的描述,而且還拿高郵咸蛋的口感和顏色同別處的成蛋做對比,目的都是為了突出高郵的“咸蛋”質細而油多的特點。緊接著作者的思路又回到了兒時的記憶之中,選取了一件頗具當地特色的風俗――掛鴨蛋絡子,進行敘寫,如果說剛才介紹高郵的咸蛋洋溢的是一種自豪感的話,那這段描述透露出的則全是兒時的快樂。因此,我們在閱讀時所了解到的就不僅僅是作者對家鄉習俗的簡單介紹,還能夠感覺到凝聚在端午鴨蛋中作者對昔日歲月的那種無盡的留戀。

第2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家鄉江蘇高郵地區豐富的端午風俗,并且通過家鄉特產——高郵咸蛋的精細介紹,表現他對童年生活的懷想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文章善于在平實的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美,而且灌注了作者的深情,蘊藏著作者獨特的人生體驗,寫得趣味盎然。不僅讓讀者品嘗到鴨蛋的原汁美味,還能品讀出鴨蛋的味外之味——民俗風味、生活趣味、思鄉情味和語言韻味。

一、品鴨蛋之原汁美味

“不識高郵人,先識高郵蛋。”高郵鴨蛋以其獨特的口味、多樣的吃法、良好的口碑和悠久的歷史被人們所熟識。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質細油多,因為“筷子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吃法多樣,因為“可以帶殼切開吃”,“可以用筷子挖著吃”,“可以和豆腐炒著吃”。

“高郵咸蛋的蛋黃是通紅的。”蛋白“鮮、細、嫩”,蛋黃“紅、沙、油”,最特別的是多為雙黃蛋——聲名遠揚,因為“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

高郵鴨蛋是“老品牌”、“老字號”——歷史悠久,因為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里提到“高郵腌蛋”。袁枚寫隨園食單中的腌蛋一節距離現在少說也有200年了。

如此特別的鴨蛋:質細油多,吃法多樣,一蛋雙黃,紅白相間,珠聯璧合,看著就令人垂涎欲滴!何況名聲遠揚,歷史悠久,難怪汪老會對它難以忘懷。感謝散文大師汪曾祺,是他通過作品讓我們品嘗到高郵鴨蛋的原汁美味。

著名作家賈平凹在一首記游詩中這樣評價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汪老作為一代文狐,以超脫的平常心態描寫出閑情逸致來,內涵看似單一,其實常有味外之味。

二、品鴨蛋之民俗風味

民俗風味表現在對高郵獨特端午風俗的描寫。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的端午風俗差不多。主要是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有的地方還有系百索子、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鄉的端午風俗有何獨特之處呢?

作者先介紹家鄉端午節的風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掛鴨蛋絡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這是全國各地差不多的風俗,但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掛鴨蛋絡子,卻是作者家鄉特有的風俗。

越是有特色的風俗,就越能體現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越需要濃墨重彩地描繪。“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為什么要吃“十二紅”呢?吃十二紅代表著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為紅是紅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咸鴨蛋越紅,就越能成為十二紅,越能代表老百姓希望過上紅紅火火生活的美好心愿。十二紅把咸鴨蛋與高郵緊緊的連在一起。

作者懷揣一顆童心介紹家鄉過端午節時的各種別具一格的民俗活動,使人頓覺仿佛有酒香撲面而來,這由高郵湖水發酵而成的民俗美酒的醇香令人心醉神馳,回味無窮。鴨蛋是高郵的特產,也是高郵的招牌,更是高郵的文化,小小的鴨蛋寄寓著高郵的內涵和品質。原來一枚小小的鴨蛋居然包含著這么濃郁的民俗風情,我們品到的不僅是作者家鄉的民俗風味,還從平淡語言中讀到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一顆思鄉之心。

三、品鴨蛋之生活趣味

王安憶說:“汪老的文章最好讀,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最好讀往往最不易讀,猶如武俠的最高境界,看似無招,實為至招。”文品如人品,在《端午的鴨蛋》一文中,汪老拋下身份,丟掉架子,完全以孩童的視角寫家鄉的有關鴨蛋的生活趣事,熱切、癡心,仿佛一切都是美的,都是有趣的。

打,打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手巧之極,寵愛之極)。”

挑,挑鴨蛋。“端午一早(心情之急),鴨蛋煮熟了(勤勞之極),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鄭重之極),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自信之極)!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慎重之極)。”

掛,掛襟上。“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心愛之極)。”

吃,吃白嘴。“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美味之極)。”

玩,玩螢火。“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小心之極)。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有趣之極)!”

高郵孩子的心中,鴨蛋不僅只是果腹、解饞的食品,還是他們的玩具、飾品和伙伴,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東西,于是,端午的鴨蛋自然充滿了童年生活趣味,成為汪老特別的回憶,成了他記憶中一塊樂土,成為他創作的動力源泉。

四、品鴨蛋之思鄉情味

第3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那一年我們出口玉米到日本川崎,玉米運到,要熏艙消毒,船員都要下地住宿3天,所以我們就有機會在日本過上一個別樣風味的端午節了。

餐廳的門口不知什么時候掛上了鮮艷的鯉魚旗,餐桌上也早已擺放好用一種當地人稱為櫟樹葉包的豆餡糯米糕,吃時蘸些白綿糖,又甜又可口,還有沖好的咖啡,外加每人兩個荷包蛋。吃時自然而然就讓我們每個人想起家鄉陰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一天,全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吃粽子的習慣。在我老家的遼西只是沒有龍舟賽事,這一點就不如南方熱鬧。北方的粽子也是用蘆葦葉子包的,因為北方不產竹子,粽子里的餡料品種也沒有南方的多。不過我們當海員的走遍南北,品起粽子來還是覺得用蘆葦葉包的口感好,也許我是北方人的緣故。

日本的端午節為何定在陽歷5月5日?我們是帶著這個問號請教餐廳中國通老板的。

日本的端午節又稱兒童節,是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豎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葉餅來祝賀。

豎鯉魚旗是希望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有中國“望子成龍”的意思。從下面看鯉魚旗,浮現在藍天下的鯉魚就很像在水中健壯地游。另外,為了避邪,他們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將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說到避邪,還有著這么一段傳說呢:從前,有個叫平舒王的君主,誅殺了一個不忠之臣,這個奸臣死后的魂化為一條毒蛇,不斷的加害于人。有個有智謀的大臣,頭戴紅色的蛇頭帽,身上灑滿菖蒲酒與之激戰,最終制服了毒蛇。從此,在端午節時,插菖蒲,薰艾葉,喝菖蒲酒,就流傳開來,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

端午的習慣是在日本的平安時代以后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到現在,與中國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了。在中國是在陰歷五月初五這一天為紀念屈原而吃粽子和舉行賽龍舟活動的。而在日本,主要是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葉餅。菖蒲是因為葉子的形狀像劍,而用來避邪的。從客觀情況講,這個時期是萬物生長的時機,同時也是百病可能發生的季節。菖蒲是中藥,能夠消除病魔。

那么為什么在日本端午節變成男孩子的節日呢?芽這是因為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因此,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人們希望男孩子茁壯成長和事業發展,而且豎鯉魚旗,擺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戰帽。

第4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再過些日子,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那一天將會放假。國家為何把這傳統節日調整為法定假期?我向全班同學拋出一個問題:原來“五一”假期縮短,而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將放假,有什么新的意義呢?學生的交頭接耳表明學生只知道假期的調整,不懂其意義。于是,我決定讓學生對“端午”進行一次課外搜集,促進課外閱讀。同時,這還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絕佳機會。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的參與精神。我讓學生自主處理、設計和組織活動,布置任務――弄清端午節的來歷及它的節日習俗。用兩周時間進行一次“端午文化之旅”活動。

二、追尋――端午,我們要知道些什么

要讓學生感受端午的傳統文化,必須了解它的歷史淵源。所以查詢資料、搜集資料、閱讀資料是這次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重要環節。于是,我把學生分成小組,并提供話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時間為一周。探尋調查表格設計如下:

一周后,我讓學生展示自己對端午節的認識。

起源探尋組:講故事――品人物

生:紀念屈原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著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逐漸就發展成今天的粽子。(生評:屈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他熱愛祖國,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生:紀念曹娥說。東漢時代,有位年僅14歲的孝女曹娥,因父親溺死江中,沿江嚎哭尋找父親尸體17天,卻依然不見其父尸首。于是,在五月五那天投河自盡。幾日后,村人赫然發現,曹娥抱著其父,兩人的尸首一同浮出水面。當地人為紀念其孝行,將那條河命名為“曹娥江”,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在此劃龍舟競渡。 (生評:曹娥非常孝順父親。)

生:紀念伍子胥說。有人認為賽龍船是為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吳王中了越王勾踐的離間計,迫令伍子胥自殺,并令手下把他的尸首裝在一個皮囊里投入江中。江南一帶的人民,憐憫伍子胥,在每年五月五日他尸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劃龍船迎接潮神。 (生評:伍子胥善良忠誠、視死如歸。)

特色調查組:展風俗――議特色

學生展示自己感受到的家鄉傳統習俗和了解到的其他地方的風俗。

生:端午節吃粽子,這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由來已久。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我們家鄉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

生:從粽子的餡料看,我查的資料是北方多為棗粽,而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生:吃粽子的風俗,不僅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生:我從搜索的資料中得知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文學詩詞組:誦詩謠――悟文化

課堂中先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端午詩詞和童謠。在小組間互相交流后進行誦讀,品悟賞析。例: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童謠

五月五 過端午 賽龍舟 敲鑼鼓 包粽子 插艾蒲悼念屈原也祈福

喝雄黃 把蟲除 取井水 正中午 立雞蛋莫心浮端午習俗傳千古

三、策劃――端午。我們該做些什么

我創設“學校端午節活動策劃任務”這一情境。讓學生策劃并說出理由。

主題一: “手拉手”――民俗文化。建議學校在端午節期間帶我們走進農村“結對子”學校,走進結對子同學家里,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包粽子,體驗生活,感受農村端午氣氛。

策劃理由:走進“手拉手”結對子學校和小伙伴們一起包粽子,體驗生活,一來有利于我們對地方端午民俗的了解,二來也可以和農村伙伴們一起了解端午文化。

主題二:進校園――賽事文化。建議學校在端午期間舉行與端午有關的講故事比賽和詩謠誦讀比賽,還可以進行端午童謠創作比賽。

策劃理由:通過詩謠的誦讀,一方面能體會和宣傳端午文化,另一方面在創作童謠中培養同學們的語文能力。

主題三:進課堂――廣告文化。建議學校開展“走進商場,為‘寧化客家粽子’設計包裝及廣告(包括語言和圖案)”的比賽。

策劃理由:在活動中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同時展示同學們的創新能力。

另外,也有學生建議:端午節過后,天氣變熱。百蟲活躍,為福利院進行大掃除搞衛生,撒放生石灰。以除“毒氣”。

四、感言――端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現在,人們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就沒什么活動了。那么,通過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

起源探尋組:我們組同學認為,收獲最大的是了解到端午節的由來。原本只知道是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現在知道它還是紀念伍子胥、曹娥的節日。

習俗特色組:我們組最大的收獲是了解到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俗,除了吃粽子,還有不少地方賽龍舟,它是端午節最熱鬧、最隆重的活動。

第5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又到一年粽飄香時,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學生會打算策劃哪些節日活動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學生會端午節活動方案,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學生會端午節活動方案1

夏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作為當代大學生許多同學因為在外讀書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四川警安職業學院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部決定在端午節之際開展以"我們一起過端午"。讓大家了解端午佳節。

一、活動目的:

以游戲的形式體現端午的風俗,弘揚民族文化,烘托節日氣氛,豐富校園文化,活躍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二、活動時間:

六月六日三、活動地點:男生公寓門口

四、主辦單位:

__警安職業學院院團委

五、活動具體安排:

(1)吃粽子大賽參賽人員以三人為一組,蒙好眼睛,待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后,參賽人員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時間將粽子解開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當完全吃完后舉手示意,工作人員檢查無誤后,由我們的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根據用時最短選手獲勝,發放獎品.其他兩位發放紀念品。

(2)追憶歷史,端午有獎問答我們在場地周圍懸掛長繩,繩上按順序粘上有關端午節風俗,歌謠等的問答題目.同學們若知道題目答案的可將題目拿下,到對獎處回答,答對者發放獎品。

(3)夾彈珠游戲每組2名參賽者,各1雙筷子,1個水杯.工作人員宣布開始后,計時1分鐘,選手開始夾彈珠,時間到,工作人員宣布結束并檢查各杯中彈珠數目,數目多者獲勝,發放獎品。

(4)鏢王爭霸端午有射箭的風俗.由于條件限制,我們以飛鏢代替射箭.射鏢距離為2米,以超過3鏢總數超過18環者為勝。

(5)觀看與端午有關的電影此項活動由電影協會主辦,首先我們在網上下載有關端午習俗的電影,如劃龍舟和各地在端午節的習俗,讓大家增長見識,最后播放有關紀念屈原的電影,活動在電影中結束。(6月3日晚開始,放假期間每晚播出)

六、經費預算:

橫幅:30元飛鏢盤:40元(買兩個)紀念品:200元粽子:50元共計:320元

學生會端午節活動方案2

一.標題

屈原報夢靈機一動

二.活動概況

_月_日中午11點半,實踐部在食堂門口開展主題為“屈原報夢靈機一動”端午節猜燈謎送粽子的活動,得到同學們的積極配合

三.活動整體評價

此次活動的前期準備時間倉促,我們實踐部在一天內完成了海報及傳單的制作。但是參與活動的同學積極性高,活動現場的氣氛十分活躍。此次活動的目的是希望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節日氣氛,也想提醒大家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要性。

四.成績經驗

成績:此次活動圓滿成功,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給同學們帶去了節日的問候,同時也呼吁大家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活動反響不錯,貼近同學們的生活。

經驗;此次活動提高了我們部門委員對活動的組織能力,雖然策劃到執行的時間較短,但是對活動的宣傳,海報的制作及活動執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為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五.存在問題及教訓

1.前期的準備時間短,宣傳力度不夠,影響力較小,沒能讓更多同學參與。

2.由于經驗不足,購買的材料不夠。

六.今后努力方向

吸取這次活動的經驗和教訓,運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做貼近同學生活,同學自身感興趣的活動。發揚團結和努力的工作精神,避免此次活動出現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現。讓同學們在校園里一樣有過節的氣氛,讓校園充滿溫情。

學生會端午節活動方案3

一、活動主題: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里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這節日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的意義;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2、能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

3、通過對家人、鄰居、同學等的交流,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立于主動學習的能動性。

4、通過親手嘗試包粽子,提高勞動技能與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5、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團結互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

三、活動時間:

5月26日——6月6日

四、活動對象:五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內容:

1、舉辦一次端午節知識競賽

五年級每班選五名同學參加,6月5日中午12點集中五(5)班教室。

2、組織一次屈原故事巡講活動

五年級每班選三名同學準備好一個有關屈原的故事講給一、二年級的同學聽,講故事時間為5月29日晨會課時間。(請一、二年級班主任拍好照片。)

五(1)對應一(1)一(2)一(3)

五(2)對應一(4)一(5)一(6)

五(3)對應二(1)二(2)二(3)

五(4)對應二(4)二(5)二(6)

3、學包一個屈原愛國粽子

五年級班主任發動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學包粽子,拍好照片。

4、出一張關于端午節的小報

五年級每班出三張小報。

5、寫一副屈原愛國書法作品

五年級每班交兩幅作品,硬筆、軟筆都可以。

6、制作“端午時節話屈原”的晨會PPT,并利用晨會課進行宣講

五年級每班制作一個PPT。

備注:所有材料于6月6日前交給錢亞琴老師(郵箱:394347643@qq.com)

第6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翻翻我們的歷史或者典故,竟會吃驚地發現,很多不同朝代的歷史名人居然都和這個節日有著不一般的

淵源。

首先要說的是楚國大夫的屈原。粽子的來歷婦孺皆知,這個愛國人士的自殺國行為兩千多年來給華夏人民的生活綴上了記號。每年的這天,全國幾億人一塊吃粽子,大家都完全忘了這東西當時造出來是為保得屈原的全尸,拿來扔到江里喂魚蝦的。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人是春秋時期的介子推,這位敢于割自己的肉給重耳吃的明士,卻最終被已經成了晉文公的重耳,給一把火燒死在山林里。雖然晉文公是過失殺人,但是每年過寒食節的時候,人們還是要扼腕嘆息一陣。據說把端午當成寒食節來過的,只有山西一帶的老百姓,所以,介子推和端午節的典故是有一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

再有就是伍子胥也和端午節有關聯。從“伍子胥迎濤神”的傳說來看,這個左派人士的犧牲雖然沒有屈原般的轟轟烈烈,但是卻在臨死前跟神仙搭上了話茬。伍子胥確實死得窩囊得很,他因為主戰被夫差賜死,然后把尸體投入了江中,并且臨死擺脫不了公報私仇的干系。

飲食文化

端午節要吃粽子,這似乎是全國各地的習俗,但是老百姓的智慧是不會允許這么單調的事情重復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南北地域跨度大,飲食文化也有很大差別,端午節是最能展現各地飲食文化不同的一個特殊日子。

甘肅省有些地方這天要蒸“面扇子”。發好面,弄成扇形,層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還得染上漂亮的顏色。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套上五顏六色的網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以求平安。

東北地區端午節要吃打糕,溫州地區要吃薄餅,而福建地區卻要吃一種叫做“煎推”的東西,面粉、米粉、番薯粉打成糊糊,然后再下油鍋煎成一大片。不過,“煎推”可不是光用來吃的,雨季來了,家家戶戶都預備著要“補天”呢。

精神崇拜

端午節是古代的衛生節,在我看來,不僅是生活衛生節,還是心理衛生節。

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端午前后陽光炙熱,百毒齊出,于是古人就尋找了很多東西來避毒,當然,水土不同,所選的東西也不同。實際一點的北方人用艾草和蒜頭,浪漫一點的南方人就用菖蒲和石榴花。

端午要防五毒,尤其是兒童,他們對這類東西幾乎沒有抵御的能力,所以端午又叫娃娃節。民間的五毒也各有說法,中原地區的五毒是蝎子、蜈蚣、蛇、毒蚧、壁虎。家鄉的端午前后,大人都會給小一點的孩子縫肚兜,紅色或者黃色,上面繡了五毒的形狀。不過,不知道我小的時候有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第7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端午節是我青蔥少年的企盼,吃粽子,喝雄黃酒,額上還被父親劃上一個大“王”字。入得午宴,少不了吃五紅:黃鱔、莧菜、鴨蛋黃、龍蝦、黃瓜,在回味美味佳肴中品咂著母愛的溫馨。傍晚,總愛到青弋江看“龍舟競賽”,賽手一色的白頭巾,紅衫衣,燈籠褲,一雙雙手緊攥木漿奮力齊整地劃著,還喊著號子“沖——沖!”岸邊人聲嘶力竭鼓勁加油。奪冠的隊員個個戴花披彩,好不威風。夕陽西下,余興未盡的我隨父回家,我問父親為什么不早點開賽,他告訴我:端午是毒五月。正中午太陽毒不能出門,我們邊說邊走,不覺來到深巷,父親指著家家戶戶門楣對我說:你看哪家門上都插了菖蒲、艾草、石榴花、龍船花,這就是為了“避邪”。父親說他們小時候在鄉下,大人很講究“避毒驅邪”,他說江北人端午節還有“丟災”活動,家家門框上貼有葫蘆花,上刻五毒即蝎子、蜈蚣、壁虎、蛇、蛤蚧,貼在一張紙上。端午一過就統統摘下扔到門外,完成“丟災”活動。你媽媽小時侯每逢端午,外公外婆總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頭戴石榴花用以辟邪。你媽媽嫁到我家后,每逢端午她都要回娘家,用綾羅制成小老虎、桑葚、櫻桃等用彩線穿成串懸在釵頭,簡直成了“唱戲的彩旦”啦!當時鄉下習俗就是如此,小孩子也是這樣,還要用艾葉泡水洗澡意在消毒避邪。

父親是個飽學之士,他還給我說了許多有關端午的故事:大詩人屈原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最后投江而死。端午節人們投粽子到江中就是表達了人們企盼江中蛟龍、魚蝦不要吞噬詩人的尸體,江上龍船競渡也是為了造聲勢,趕走蛟龍。他還說了“白蛇傳”的神奇傳說,至今,我心里對許仙與白蛇娘娘的愛恨情仇記憶猶新……

少不更事的我,懵懂感受到端午節好玩,有吃有戴還看龍舟比賽聽故事。隨著歲月的沉淀,知識的積累,我如今已成了老人,越來越深地體味到端午節的深刻文化內涵。每當吃上愛人包的粽子,我就情不自禁吟上唐代詩人元稹的《表夏十首》的詩句:彩鏤碧筠粽,香梗白玉團。津津有味的粽子吃進肚里,暖遍全身,它可是愛人將愛和情一齊包進我的心房。如今過端午節,每當在姑溪河畔目睹詩城龍舟比賽時,我就想起了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三閭大夫,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不朽詩作《離騷》《招魂》《天問》,篇篇似座座豐碑矗立億萬人心間。我為詩人赤誠的愛國信念所感佩,為他救國無門的痛苦而憂傷,更為他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得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饒精神而震撼。每逢過端午我總一遍又一遍吟誦屈原的詩作,一次比一次感受深刻。

第8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2、端午節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門前掛,粽子迷香鼻尖傳。十全十美心盼望,舉家團圓日夜期。短信祝福悄來到,愿你端午合家歡。

3、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4、屈原的一生無疑是悲壯而又偉大的。雖然他在政治上失敗了,但是他始終不渝的效忠祖國的愛國熱情,堅持不懈的抵御強敵的戰斗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來,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緬懷尊崇和愛戴,感召和影響著無數中華兒女。

5、鋤禾在端午,汗滴禾下土。為了盤中餐,生活不怕苦。朋友送祝福,清涼能解暑。事業展鴻圖,機會不勝數。健康永常駐,快樂不迷路!端午快樂!

6、甲:今年的端午節,你們老板發的是粽子還是其它什么啊?乙:今年端午老板發脾氣了。

7、風中飄過一朵哭泣的云,撕扯著六月的鱗片。如果思念的風還能吹醒季節,就像吹醒汨羅河橋頭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葉在《離*》與《天問》之間自由的泅渡。對于那些擦肩而過的許諾,我會牢牢嵌進心里,永不忘記!

8、艾葉飄香,給你帶來靈氣!粽子味美,給你帶來財氣!屈子顯靈,給你帶來福氣!衷心地祝你及全家節日快樂,萬事順利!

9、屈原的一生無疑是悲壯而又偉大的。雖然他在政治上失敗了,但是他始終不渝的效忠祖國的愛國熱情,堅持不懈的抵御強敵的戰斗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來,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緬懷、尊崇和愛戴,感召和影響著無數中華兒女。

10、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學,學什么像什么,我記得那天你學劉德華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節來了,我想你也應該給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殺,如何?

11、我也買來艾蒿菖蒲掛在門旁,看著翠生生的菖蒲,聞著撲鼻的艾香,我的思緒載著我的心兒,穿越千山萬水,親近了家鄉,聞到家鄉端午節特別的味道,看到家鄉端午節特別的風景。

12、愛是緣,被愛是份。緣隨天意,份卻在人為。緣分是前世臨終前的感情延續,緣分是此生輪回前不變的誓言。緣分是你我曾說過的幸福約定,緣分是再做人時還能在一起的美好夢想!親愛的,祝你天天開心,天天快來!

13、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艾葉香,麥浪黃,人間美景是端陽。

14、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哪家有出生后過第一個端午節的孩子,村里人特別重視,無論是不是自家的親戚,人們都會買上兩尺紅布頭或是一條紅紅的蛤蟆褲兜老虎兜,里面包上幾十粒糖果,送過去給那家孩子,說這樣孩子會旺旺相相地生長,孩子將來生活會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15、端午節快到了,甬城街頭小巷,到處飄散著粽子的馨香,也隨處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們,臉上充滿節日的喜氣。人家的門楣上柱子旁早掛上了一把新鮮的菖蒲艾蒿,它們為主人把持著門檻,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驅除著邪氣,守護著安寧。

16、那時的端午節每每會到河邊采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著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粽子。那時只是想著如何能多吃兩只,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粽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17、【端】上一碗好運,【捂】住滿滿的幸福,【接】著財富的降落,【快】點吃個粽子,【樂】呵輕松一笑!祝你端午節快樂,幸福一生,甜蜜永恒!

18、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19、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2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粽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萬水千山粽是情。端午節,要吃粽,祝你粽橫四海,粽是走運!端午節快樂!

21、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跡。時過境遷數千年后的今天,我們都忘了這一切一切。我們所記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剛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22、常常把你思念,喜歡你青澀的外表,愛上你美麗的內心,總是忍不住想吻你,我要大聲說我愛你粽子,呵呵,端午節到了,愿你快樂相伴,萬事如意。

23、端著溫馨的祝福,舞起輕柔的思念,節省所有的時間,祝福親愛的朋友,擬出別致的短信,快出動車的速度,樂在你的心上。

24、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發短信,發前動心,發中開心,發后不煩心。愿你端午節吃得香,玩得樂!

25、端午節工作指導方針,以友誼為基礎,以手機為平臺,以短信為手段,以祝福為目標,以你為工作對象,以笑容為考核標準,工作完成以后請吃粽子宴。

26、花兒嬌,酒兒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兒清,蜜兒濃,蜜不甜人人自甜;節兒樂,粽兒香,粽不迷人人自迷。端午,節不樂人人自樂!

27、屈原,中國著名的愛國詩人。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28、端午節各省風俗:山東早起飲杯酒,傳說可以辟邪毒;陜西興安觀競渡,興平端午耍人偶;湖南攸縣供龍首,草船泛水送瘟疫;江蘇嘉定過端午,無論貧富買鰉魚。

29、我粽言粽語的祝福你:平安健康!我粽模粽樣的祝福你:幸福溫馨!我粽看粽吃的祝福你:端午快樂!

30、許多年過去了,家鄉的習俗有的也稍有改變,但不變是淳樸厚道的民風人情,不變的是人們對于端午節的年復一年的歡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許會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滲入骨髓的鄉心鄉情,磨不掉珍藏在記憶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溫馨氣息。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年年歲歲端午節,歲歲年年故鄉情,家鄉的端午節,我無論在那里,都能聞到麥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我祈愿家鄉的父老鄉親安康幸福,祝愿家鄉人節日快樂!

31、家鄉端午節也有插艾蒿的習俗,那些艾蒿都是在端午節那天早上,人們自己到田頭地埂找到野生的一蓬,然后割回來。并不是每家每戶都要親自去割,左鄰右舍只要有一個人去了,他一定會割來一捆,然后分發給其他人家。于是,一個早晨,你只看到幾個人去割艾蒿,但吃完早飯,會看見村里所有人家門上都插上了青青的艾蒿。

32、端午,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33、今天端午節,愿你乘坐好運的龍舟,飲一杯消災的雄黃酒,采一株長壽的艾葉,佩一個吉祥的香囊,吃一個香甜的粽子,有一個祥和的家庭,多一個幸福的微笑。祝你端午節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34、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35、《紅豆》寄相思,《糯米》呈祝愿,《大紅棗》報平安,《土雞蛋》愛裝滿,《荷葉》打個包,祝你端午吉祥如意,合家美滿,順順利利!

36、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于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37、端午節的粽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的長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包制成一只只粽子,開水一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樣的享受啊。什么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讓千古的人們都為之沉醉。

38、艾草的清新,粽子的甜香,氣味繚繞,讓您感受生活的美妙;人群的攢動,龍舟的賽跑,時間重要,讓你體驗緊張的奇妙。端午愿你玩的開心,吃的好,過的逍遙!

39、單純的你,粽是被人關懷;善良的你,粽是被人保護;可愛的你,粽是被人疼愛。今天端午節,希望今天的你,粽是被人祝福。端午節快樂!

40、禁止端午節不理我,禁止吃棕忘了我,禁止包棕不幫我,禁止閑暇的時候不想我,禁止有搞笑的信息不發給我,端午節快樂!

41、今年送你的粽子不一般,有開心餡的粽幸福,有平安餡的粽健康,有吉祥餡的粽如意,有財富餡的粽好運,你可要收好,愿你端午節快樂。

42、端午節起源于春秋戰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民謠唱到: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關于節日的由來有很多,有紀念伍子胥的迎濤神,有紀念孝女曹娥,有紀念詩人屈原等等。但關于惡日的傳說最早,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43、當你睜開眼晴時,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個陽光般的心情;閉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問候,晚上做個好夢,祝端午節快樂!

44、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在這并不美好的現實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讓凡塵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回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一些。

45、今日端午,讓我托詩人的福,請你多吃些粽子;偶爾的繁忙,不代表遺忘;夏日的到來,愿你心情舒暢,曾落下的問候,這一刻一起補償,所有的關心,凝聚這條短信,祝端午節快樂。

46、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給朋友,祝端午節快樂!

47、端午伴著五谷,幸福填滿一屋;糖餡裹著幸福,吃下沒有苦楚;香粽艾葉同煮,走過漫漫長路;粽有情艾有意,一生和你共度。

第9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范文

一、挖掘民俗文化的內涵

語文包含了語言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以知識,也應滲透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優秀的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之美,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傳承民俗文化。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分析民俗文化現象時,還需充分挖掘優秀民俗文化的內涵,巧妙滲透民俗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蘊涵了民俗文化氣息。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專題則是“民俗風情”。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教師可由文章注釋、文章中的字詞句、閱讀提示切入,充分發掘其中所蘊涵的民俗文化背景,發掘其中的哲理內涵;亦或由故事情節

切入,把握其中所隱含的特定傳統民俗文化內涵;還可從文章的主題出發,抓住民俗文化中所蘊含的傳統美德。例如:《端午日》的作者沈從文圍繞“端午日”這一話題,依照爭看劃船、競追鴨子、賽事結束的時間順序展開,描寫了賽龍船、捕鴨子的歡樂場景。課文中的三個“莫不”,活畫出湘西民俗、民風的特點。在描寫河上賽龍船時,作者著重刻畫了劃船者的精神風貌,展現出奮力拼搏的畫面;在描寫競賽時,引出聯想,使人想象到士氣高昂、鼓聲震天的激烈戰斗場面。這樣,通過多個精彩場景,向讀者展現了湘西茶峒人慶祝端午的熱鬧場面,表現了湘西人的淳樸民風,并展現出合作爭先、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這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了解湘西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體會民俗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感受槳手風采,理解合作、拼搏的精神,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創設民俗文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是增強學生感知知識的有效途徑。同樣,在滲透文化教育時,也需要創設良好的文化教學情境,讓學生融于文化氛圍中,受到文化感染。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采取對比、外聯、內引等方式進行民俗文化滲透。同時,情境創設,還需因勢因時而異,依據教學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的特點,設置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布置教室,教師可讓學生在教室的墻壁上貼上節日風俗畫、傳統年畫,張貼關于民俗文化的諺語詩句等,創設出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亦或適當地引入關于民俗文化的歇后語、諺語,讓學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體會傳統民俗文化的美妙與精深;亦或根據教學內容,優選相關的視頻等,巧妙地融合語言感染力與審美感受,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文化之美。如在學習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我的思念是圓的》時,因這些文章都與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相關,教師可以進行專題教學―――《走進民俗風情》。可創設問題情境,提問民俗知識:在中秋節,我們會吃月餅,會賞月。我們是否因喜愛吃月餅而買月餅?這一晚上的月餅與平時的月餅一樣嗎?西方有這一習俗嗎?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并非是喜歡吃月餅,而是在民族傳統的意識形態中,在中秋佳節中,吃月餅與賞月,象征

著美滿團圓、合家歡樂,這是中國的一種特定的民俗。因而這晚的月餅獨具意味。同時,中秋節的月亮,也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象征著永恒、愛與美等,也被人們賦予了不同意蘊,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因此,吃月餅、賞月,是品味民俗文化,而非簡單活動。教學完

后,教師還可讓學生搜集有關詠月的詩詞,或以“月的聯想”為主題制作黑板報。

三、組織民俗文化體驗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视|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男| 五月婷中文字幕| 国产超爽人人爽人人做| jizz免费在线观看|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3p|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2020国语对白露脸|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亚洲欧美清纯校园另类|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香蕉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69av在线视频| 天下第一社区视频在线观看www|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影院|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免费影视|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2018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精品视频h|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