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報告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負責編輯《中華新能源周刊》的初稿及定稿的打印發送。
在商會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中華新能源周刊》版式日臻完善,內容日漸豐富,贏得讀者的一致好評,同時也為周刊爭取到更多的讀者。
二、建立企業信息數據庫、新聞媒體信息庫等。
新能源商會剛成立不久,有大量的基礎工作要做,基本信息庫的建立和維護也常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研究國內外新能源產業政策,發展現狀及趨勢等。
信息研究是我們部門的主要職責,研究新能源行業的信息是我們的核心工作,研究的方式主要是研究網頁信息及書面資料,輔助以外出調研。此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華新能源周刊》及《XX中國新能源產業報告》上部分信息已經為我們原創知識。
四、商會局域網的網絡安全及日常的維護。
關鍵詞:實習實訓 秘書英語 閱讀資料分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068-01
1 調查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服務于企業,我系英語教學目的是在培養學生適應生產第一線的應用英語能力。通過對我系實習實訓企業和畢業生就業單位的調研,了解適應我們學生的工作崗位的設置以及技能要求,然后結合文秘英語課程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快的適應企業的需求。同時通過調研論證的文秘英語閱讀資料分級及進階必要性,科學地制定秘書崗位閱讀分級教學規劃,為企業培養更加適合的商務秘書人才。
2 調查對象、方式及內容
課題組于2013年1―2013年7月開始開展了針對我系畢業生實習實訓的校外實訓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企業調查。
2.1問卷星網絡調查
采用郵件形式向相關單位人力資源部經理、部門主管等發送問卷星鏈接網絡調查問卷,
2.2校企合作研討、企業訪談
通過對企業領導和一線工作人員的訪談了解,我們項目組的教師,首先要與企業高管交流,了解企業對秘書崗位的英語能力要求。發展;項目組的成員與人力資源的主管溝通,了解企業用人需求;與部門經理交流,了解具體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要求;與公司從事秘書崗位的人員溝通,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了解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具體工作。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前臺接待、部門秘書和總經理秘書三個崗位所涉及英文工作內容基本情況;企業招聘中,對不同崗位的英語要求是否有差別;企業內部不同級別秘書或員工的英語能力要求是否不同;目前我系畢業生的閱讀能力是否符合貴企業需求;英語分級教學是否與企業需求對接;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看,英語閱讀能力逐級進階有無必要。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星單位30家(被調查的企業情況簡介見附件1),共回收調查問卷27份。
3 調查結果分析
3.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所調查單位的所屬行業比較廣泛,涉及商務服務、廣告媒體、貿易、教育等二十個行業。
3.2調查內容分析
(1)前臺接待、部門秘書和總經理秘書三個崗位涉及到的英文工作內容分析。在使用問卷星調查的26家單位中,前臺接待崗位涉及英文工作內容主要是處理電話業務占84.62%,而接待來訪客人和內部溝通各占7.69%。部門秘書涉及英文工作內容包括差旅安排和應用文寫作都占61.54%,會議組織占42.31%。總經理秘書涉及英文工作內容,第一是外部溝通占76.92%,第二是應用文寫作占65.38%,第三是展示匯報 占57.69%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不同的秘書崗位涉及到的英語各不相同。
(2)企業招聘中,對不同崗位的英語要求有差別。在使用問卷星調查的27家單位中,20家公司認為在企業招聘中,對不同崗位的英語要求是有差別占調查公司的74.07%,5家公司認為在企業招聘中,對不同崗位的英語要求不太明顯,只有2家公司認為在企業招聘中,對不同崗位的英語要求是沒有差別。所以從教學角度來看課程的設計應該是有差別。
(3)企業內部不同級別秘書或員工的英語能力要求是不同。在使用問卷星調查的27家單位中,15家公司認為企業內部不同級別秘書或員工的英語能力要求不同,9家公司認為不完全相同,只有3公司認為企業內部不同級別秘書或員工的英語能力沒有不同要求。
(4)目前畢業生的閱讀能力與企業需求有差距。在使用問卷星調查的27家單位中,19家公司認為我系畢業生的閱讀能力基本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占調查企業的70.37%, 6家公司認為我系畢業生的閱讀能力基本不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占22.22% 只有2家公司認為我系畢業生的閱讀能力完全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從以上的調查數據上看,我們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改進。
(5)英語分級教學需要與企業要求相對接。在使用問卷星調查的27家單位中,12家公司認為英語分級教學有利于與企業需求對接,6家公司認為英語分級教學對與企業需求對接有一定的作用,只有1家公司認為英語分級教學與企業需求對接沒有作用。
(6)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看,英語閱讀能力逐級進階有必要。根據問卷星的對27家企業的調查,21家公司認為英語閱讀能力逐級進階很有必要,5家公司認為還可以,只有1公司認為英語閱讀能力逐級進階有沒有必要。
(7)您認為如果進行英語閱讀分級教學,應加強哪方面內容。問卷星對27家企業的調查顯示,20家公司認為英語閱讀分級教學,應加強綜合能力訓練,7家公司認為英語閱讀分級教學,應加強閱讀速度和詞匯。
關鍵詞:數學;報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231-01
數學學困生幾乎每個班級都有一些,他們除了極個別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數學困生的形成是后天的環境和教育缺失等因素造成的,因而是可以轉化的。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對數學學困生個案研究,對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轉化策略也探索出一些方法。
一、數學學困生現狀分析
數學學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點:
1、缺乏人生奮斗和參與競爭的動力。
2、對學習改變命運缺乏信心。
3、班集體意識和班級榮譽感較差。
4、不能獨立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對學習缺乏興趣。
5、部分學困生有明顯的智力障礙。
6、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在知識結構上存在斷層。
7、學困生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較差,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8、教師、家長輔導相對跟不上。
二、弄清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通過觀察、詢問、調查,發現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但從教育教學角度來審視可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數學困生由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讀書是礙于家長的要求。因此,他們缺乏上進心,上課不愿聽講,甚至違反紀律或曠課去玩,作業照抄,應付老師,從沒想到提高自己。
(2)學習意志不強。學習的毅力和耐力較差,只有三分熱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學困生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處于被遺忘、被摒棄的角落,他們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認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師,對教師缺乏信任或對老師懷有敬而遠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動提問和回答問題。太多的失敗使學困生常感到學數學很無聊、很枯燥,情緒低落、沉悶,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習缺乏自信心。
(4)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學困生基礎差,知識脫節多,知識結構不完整。對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沒有深入到實質。
(5)學習方法差、學習效率低。學困生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滿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學習方法。知識掌握只重視結論,生搬硬套,定勢強,有疑問也不及時弄清楚,學習時也抓不住重點,成績低下,學習效率低。
(6)認識水平低,思維不力。思考問題表面化,反映慢,表達力差。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所措,分析綜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夠,不能靈活運用知識。
(7)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習的希望寄托在老師和同學的講解上。依賴心理的存在,使之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刻,解答問題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學習時表現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創新和變通能力,影響了學習效果。
2、外部原因
(1)應試教育原因。目前,應試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趕進度,造成教師授課“重”知識的傳授,“輕”知識的發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消化和鞏固。學校、家長對學生成績的期望值高,教師的應考思想會促使學生忙于大量的練習中,學困生始終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呈現加重的趨勢,再加上學科教學的重要性都在加強,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影響了他們學習成績的提升。
(3)社會原因。由于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金錢的誘惑,讀中專大學學費高、不包分配,就業難以及網吧,游戲廳的吸引,加上學校、家長未給予及時正確地引導。“讀書無用”論又在悄然地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教師的原因。教師是科學知識的主要傳播者和學生邁向正確人生道路的引領者。教師的師德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和學生的成長。以教師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向和個性特征去認識學生,致使部分教師產生心理偏差,出現體罰、諷剌、挖苦學生的現象,嚴重地挫傷了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
(5)家庭的原因。現在學生中獨生子女占有較大比例,家長一方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另一方面又過分地溺愛,造成了學生復雜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蠻橫的不良惡習,沒有吃苦耐勞、認真學習、對學習失去信心;另外一些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掙錢,沒有時間管理學生,助長了這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導致這部學生受到冷遇,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隨著問題的積累,成績下降,淪為“學困生”。
(6)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能及時從思想上解決,隨著時間地推移、問題的積累,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三、“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培養學困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
2、創設條件,促其參與,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3、加強“學困生”意志的培養,保持學習的愿望持久性。
4、發掘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
5、開展互幫互學的活動,座位的排列盡量讓中、差生創設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課后“小老師”的作用。
本報告內容概要:
1.博客網民用戶規模和活躍程度持續上升
?2008年到2009年6月,博客用戶規模持續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6月底,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82億人,博客空間超過3億;
?在博客數量持續攀高,用戶聚集帶來的規模效應,博客頻道在各類型網站中成為標準配置和SNS氛圍提升博客活躍程度的三重作用下,博客作者表達的積極性大幅提高,活躍博客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隨著博客的普及度越來越高,以及博客在SNS氛圍中的良好成長性,博客將會在未來繼續成為互聯網應用的一個焦點。并將在移動終端的進一步普及和二三線城市的帶動下延續高速增長的趨勢。由于社會化網絡的進一步發展,社區化的互動進一步加深,真實的身份信息是進一步建立真實關系的基礎。
2.網絡對博客使用者滲透程度加深
?女性博客網民比例持續高出男性,博客在女性中的普及率要高于男性。這與博客本身的功能特性以及網民現實生活習慣有關;
?博客使用者體現了年輕化的特點,30歲及30歲以下的博客使用者占到總數的86.1%以上,中國博客的性別與年齡差異既是中國網絡發展的特定階段的特征,又與博客應用的特殊性相關;
?在博客使用者的收入調查中,與2007年相關數據相比,在2008年到2009年的博客使用者中,高收入人群出現小幅增長;
?博客網民的上網時間進一步增長,網絡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網絡已經滲透到大多數博客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通過所閱讀博客上的鏈接和搜索引擎去閱讀的被調查者在四成以上,直接閱讀網站推薦和朋友推薦也是博客讀者獲知博客的主要方式。博客依靠各種傳播渠道傳播的比例在2008年到2009年間均有增長。
3.博客作者在參與公共事件時表現的更加積極主動
比較2007年與2009年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博客使用者的注冊目的更加多元化,注冊時表現的更為主動。博客作者在表述自我情感和發表言論方面表現的更為積極,博客用戶在注冊時表現的更為理智和目的明確,博客正在表現出強烈的社會化網絡特征。
?博客作者的寫作熱情進一步提高。每天都更新的被訪者占到19.7%,2008年奧運會等大事件的刺激,以及SNS氛圍對博客作者短期內的更新頻率起到了提升作用,博客作者的短期更新頻率與2007年相比大幅增長;
?博客作者在表達觀點時,選擇發表針對“社會現象”的言論的博客作者達到了54.5%,與2007年相比增長了44.5個百分點,原因主要在于近一年來網絡熱點事件頻發,博客作者通過個人言論參與公共事件的熱情高漲,同時表達欲望得到張揚。與以往相比,中國的博客作者群體,越來越多地表現出理智成熟的一面;
?大多數博客作者認同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有著相同的道德價值觀,認為博客作者在網上的言論,同樣要受到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制度的規范;
?博客運營商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已經基本滿足了博客作者的客觀需要,同時用戶對于功能有了更為多元化的的要求;博客使用者對圈子和交友功能的需求已經接近于對一些基本功能的需求。
4.現實世界對博客閱讀者的影響加大
?現實社會對網絡的滲透力不容忽視,訪問朋友、同事的博客已經成為博客讀者的主要閱讀來源,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博客與社會化網絡的緊密關系;
?博客閱讀更為頻繁,每周閱讀博客的讀者占到了讀者總數的72.4%,在閱讀時間上,閱讀用時一小時之內的占到博客讀者總數的絕大多數;
?隨著SNS網站的興起,一些SNS網站的博客數量也在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部分SNS網站在博客內容創生和用戶粘度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在閱讀博客來源及偏好的調查中,74.1%的被訪者單選選擇了“訪問朋友、同事的博客”,是博客讀者的主要閱讀來源,博客與現實社會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
?在博客讀者瀏覽的博客內容類別中,占到約半數的是娛樂類內容。心情記錄、個人生活記敘的生活情感類占到了41.3%。這說明在博客閱讀中多數瀏覽者關注博客主個人的自身屬性。關注文化藝術歷史類、體育運動類讀者所占的比例較大,表示休閑娛樂仍是博客使用者的重要傾向。隨著博客應用的發展,以及網民參與公共事件的熱情高漲,關注社會類內容也成為閱讀博客的一個新趨勢;擁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門戶網站,以即時通信工具作為主要入口的的博客空間,蓬勃發展的SNS網站博客,成為讀者閱讀時的優先選擇。
5.博客使用者對博客實名制總體呈現積極正面態度
?在調查使用者認為的不良信息傳播原因時,博客使用者認為博客運營方(BSP)是現在博客言論環境影響力的主導因素;
?有六成以上的使用者認為博客言論環境的改變依賴于博客者素質的提高,超過半數的使用者認為通過改善技術手段,保證身份認證信息安全可以促進博客言論環境改善。表現出使用者對于現在的互聯網信息安全環境信任程度不夠,對自身的身份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擔心;
?目前博客對博客實名制正確認知不足,政府或相關部門有必要在博客用戶群體中進一步提高認知度,消除博客用戶對實名制的誤讀;
?在聽說過實名制的人群中,不反對實行有限實名制的使用者約占65.0%,中立觀望態度的被訪者占到21.7%,只有13.3%的被訪者持反對態度;
關鍵詞: 高鋁鋼;保護渣;粘度;渣膜
0 引言
隨著汽車、電氣等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鋼材質量、性能等提出新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滿足生產需要,通常情況下需要在鋼中加入Al等合金元素,通過相應軋制工藝進行處理,進一步形成高性能的高鋁含量鋼種,實現高鋁鋼種的不同需求。
目前,專家學者對于高鋁鋼連鑄保護渣的研究,低堿度的CaO-SiO2渣系保護渣是其研究的集中點,通常情況下這些鋼渣的堿度為0.6,通過鋼渣界面反應,可以進一步提高保護渣中Al2O3含量與堿度,使得高鋁鋼連鑄要求在一定程度得到充分的滿足。
在處理過程中,為了降低鋼渣間的相互反應,有的學者提出低SiO2的CaO-Al2O3保護渣,通過低SiO2的CaO-Al2O3保護渣降低渣中SiO2活度,提高Al2O3的活度,通過合理的設計,進一步使保護渣性能,滿足高鋁鋼連鑄的要求。
1 低堿度CaO-SiO2渣系高鋁鋼保護渣的研究
1.1 低碳高鋁鋼保護渣
對于連鑄中低碳鋼來說,通常情況下是指碳含量低于0.08%的鋼種。低碳鋼的優點主要表現為具有較低的裂紋敏感性,利用保護渣解決問題,進一步防止發生粘結漏鋼。
Omoto[1]研究低碳電工鋼(含鋁量0.8-1.2%的低碳鋼)保護渣,采用粘度為0.20Pas的低粘度保護渣增加保護渣的消耗量;降低保護渣的初始堿度;添加一定量的其他組成Li2O,以抑制保護渣結晶性能;利用特殊碳,降低保護渣的燒結性。
為此,筆者[2-3]研究了該組分對高鋁鋼保護渣流變特性和傳熱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Li2O有利于平穩澆鑄過程中熔渣粘度和傳熱能力的波動。
針對含鋁量高達5%的20Cr-5Al低碳鋼種,Itoh[4]設計了低熔點保護渣,試圖實現保護渣液渣膜鑄坯;對于低碳E2鋼,在保護渣中,遲景灝[5-6]加入5-8%的MnO。
通過以上分析,降低保護渣的結晶性能,弱化渣圈形成條件,控制液渣層厚度,有助于保護渣的性能與低碳鋼鋼種之間的良好匹配,保持保護渣消耗量正常,改善了保護渣對鑄坯的,所生產的鑄坯質量良好。
1.2 中碳高鋁鋼保護渣
對于中碳高鋁鋼而言,由于在彎月面處存在包晶相變反應,容易導致裂紋的產生,因此,除了關注保護渣的功能,還必須綜合分析其渣膜傳熱特性。高鋁鋼澆鑄過程的組成發生明顯改變,其渣膜結構及結晶性能也隨之改變[7],因此,必須協調保護渣的變性、液渣膜與固渣膜傳熱特性的問題。
Jeffrey[8]的研究表明高Al含量TRIP鋼澆鑄過程中CaO-SiO2渣系變化為CaO-SiO2-A12O3的渣系,隨之其固渣膜傳熱特性及液渣膜特性發生了改變,導致鑄坯表面出現大量的縱向裂紋。
Stuart[9]通過對高鋁含量TRIP鋼的連鑄過程進行研究分析,共澆鑄245噸,鑄坯合計11塊。在澆鑄過程中,熔渣堿度與w(Al2O3)增加,w(SiO2)降低,導致渣膜傳熱不穩定。對于保護渣的變性問題,Stuart認為解決高鋁鋼澆鑄的根本途徑,就是開發一種不與[Al]反應的非反應性保護渣。
Wang[10]通過對高Al含量TRIP鋼保護渣的凝固結晶行為進行研究,同時對低碳鋼保護渣的凝固結晶行為進行對比,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高鋁鋼保護渣中,無論低堿度的初始渣,還是高堿度的平衡態渣,在固態渣膜中,都會含有一定量的圓點狀CaF2晶體,而低堿度的低碳鋼保護渣凝固后為玻璃體,渣膜中無晶體相析出。
對于高Al含量TRIP鋼保護渣的傳熱行為[11]筆者進行了模擬研究,渣膜熱流密度隨著w(Al2O3)/w(SiO2)比值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并且在保護渣中析出CaF2晶體。
在保障保護渣流入[12-15]、形成厚度均勻的渣膜[16-18]方面,保護渣粘度具有重要的意義。高鋁鋼澆鑄過程中,Zhang[19]通過對保護渣熔渣成分的改變過程進行模擬,并且認為該渣系熔體中網絡形成體的數量與w(Al2O3)/w(SiO2)有關。
對于奧氏體鋼無磁鋼來說,由于碳含量在0.14-0.20%,并且熱膨脹系數比較大,坯殼在結晶器內凝固時存在嚴重的收縮現象,使得坯殼厚度不均,導致表面出現凹陷、裂紋等。因此,需要保護渣順利流入結晶器與鑄坯之間,對鑄坯進行,同時對傳熱進行控制[20]。
在高鋁無磁鋼連鑄方面,施威[21]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筆者[22]也進行了相關的生產性研究,保護渣中適當增加B2O3(wt%:4-6%),延長結晶孕育時間,降低保護渣融化溫度,弱化保護渣渣圈的形成。
通過熱力學計算,何生平[23]指出,當渣中MnO含量超過3%時,MnO能抑制渣中SiO2被高鋁鋼中的[Al]還原。
所謂高級氮化鋼就是碳含量在0.35-0.42%的38CrMoAl,趙克文[24]按照多組分、各組分含量相當的配渣原則,在澆鑄該鋼的過程中,在鋼渣反應和吸收Al2O3夾雜后,保護渣熔渣性能相對穩定。
為了使澆鑄工藝能順利進行,改善保護渣組成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Al2O3是一種兩性氧化物,在不同的渣系中表示出不同的性能,在酸性環境中表現出一定的堿性特征,可以利用該特性,通過合理配方,降低熔渣的粘度,穩定熔渣粘度,保持保護渣正常的消耗量。
1.3 高碳高鋁鋼保護渣
Kinoshita[25]在澆鑄631不銹鋼的過程中,利用堿度為0.8的低堿度保護渣,該保護渣能夠鑄坯。
1.4 CaO-SiO2渣系高鋁鋼保護渣研究的啟發
通過對前述文獻的總結,不難看出,通過控制初始渣的低堿度,優化熔渣配方,主要通過添加適量的Li2O、B2O3、MnO等熔劑及配碳,減少鋼-渣反應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提高連鑄坯產品質量。
2 CaO-Al2O3渣系高鋁鋼保護渣研究
Sahaii[26]認為:對于中間包覆蓋劑來說,如果其中SiO2含量低于5.7%,在這種情況下,適合澆鑄潔凈的鋁鎮靜鋼;在保護渣領域,根據日本高鋁鋼保護渣專利文獻顯示[27],在渣中,高鋁鋼鋼液中[Al]與保護渣中(SiO2),當SiO2含量低于7%時,兩者之間不發生反應或者反應比較輕微;在專利中,寶鋼[28]提出:高鋁鋼保護渣中SiO2含量低于2%,其中(Al2O3+CaO)>50%。
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于雄[29-33]研究了F-、B2O3等熔劑對CaO-Al2O3保護渣冶金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熔劑對該系列保護渣性能影響較為復雜,且該種保護渣渣膜中均析出了CaF2晶體,不同于普通連鑄保護渣渣膜中常出現的槍晶石晶體,從而導致CaO-Al2O3保護渣渣膜傳熱特性明顯異于普通連鑄保護渣渣膜的傳熱特性。
通過選擇合理的保護渣熔劑,同時對保護渣性能進行優化,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低SiO2含量的CaO-Al2O3保護渣,重點是保護渣熔融特性及渣膜傳熱特性等,進一步使CaO-Al2O3保護渣具備冶金性能。
3 高鋁鋼保護渣研究存在的不足
專家學者對高鋁鋼保護渣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這些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
3.1 低堿度CaO-SiO2渣系保護渣研究存在的不足
對于高鋁鋼來說,通過低堿度CaO-SiO2渣系保護渣進行澆鑄處理后,在鑄坯表面依然存在縱裂、凹陷等。
通常情況下,保護渣渣條粗大、液渣不能穩定流入及渣膜傳熱不均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這些鑄坯表面出現質量問題;這些現象涉及保護渣熔劑的選擇、保護渣熔融特性、流變特性等方面。
3.1.1 CaO-SiO2渣系保護渣組成
在初始保護渣中,由于大量消耗酸性氧化物SiO2,進而明顯增加熔渣堿性,對于熔渣中的堿性,通過采用酸性氧化物進行平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形成粗大的渣條。
3.1.2 CaO-SiO2渣系保護渣熔融特性
根據SiO2-CaO-Al2O3相圖,保護渣的熔化溫度隨著鋼渣反應的進行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因此,在保護渣變性過程中,需要選擇合理的熔劑,在較小范圍升高熔化溫度。
3.1.3 CaO-SiO2渣系保護渣流變特性
為了提高高鋁鋼熔渣變性過程中流變特性穩定性,需研究具有不同熔劑特征的保護渣,進而適應流變特性的變化。
3.2 CaO-Al2O3渣系保護渣研究存在的不足
3.2.1 CaO-Al2O3渣系保護渣熔融特性
與CaO-SiO2渣系保護渣相比,CaO-Al2O3渣系保護渣組成存在明顯的差別,并且在熔融特性方面也有所不同。
3.2.2 CaO-Al2O3渣系保護渣渣膜傳熱特性
對于高鋁鋼CaO-Al2O3渣系保護渣來說,需要具備控制鑄坯向結晶器傳熱的功能。
4 展望
①與常規鋼種保護渣相比,高鋁鋼保護渣具有顯著的區別,在使用過程中,高鋁鋼保護渣中的Al2O3含量明顯偏高,由于Al2O3屬于兩性氧化物,一方面可以保護渣流變,另一方面影響結晶性能等,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研究Al2O3在渣中的兩性特征。
②不管是CaO-SiO2渣系還是CaO-Al2O3渣系,在凝固過程中均易析出CaF2晶體,未來可系統研究保護渣中不同F-原料類型對晶體析出的影響。
③CaO-Al2O3渣系保護渣配碳方式對控制保護渣熔化速度,保持結晶器上部熔渣層厚度及穩定有重要影響,未來可系統進行該渣系的配碳研究。
參考文獻:
[1]T. Omoto, T. Suzuki H. Ogata. Development of “SIPS series” mold powder for high Al electromagnetic steel[J]. Shinagawa Technology Report, 2007,50:57-62.
[2]Xiong Yu, Guanghua Wen, Ping Tang,Huan Wang. Investigation on Viscosity of the Mold Fluxes during Continuous Casting of Aluminum-containing TRIP Steels[J].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2009,36(9):623-630.
[3]Yu Xiong, Wen Guang-hua, Tang Ping, Yang Bo.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Flux through Slag Film of Mold slag used for High Al-TRIP Steel Casting[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17(5):11-16.
[4]I. Itoh, K. Ohmura, M. Fukaya. Development of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foil as metal support for automotive catalytic converter[J]. Nippon Steel Technical Rep, 1995, 64:69-73.
[5]王謙,遲景灝.E2鋼連鑄結晶器保護渣理化性能的研究[J]. 四川冶金,1991(3):40-46.
[6]王家蔭,遲景灝.含鋁鋼連鑄保護渣的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1988(4):6-13.
[7]Y Vermeulen, E Divry, M Rigaud.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heat transfer of synthetic mould fluxes[J].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 2004, 43(4): 527-534.
[8]J. B. Jeffrey, A. M. Maureen, T. N. Thinium. Liquid/solid interactions during continuous casting of high-Al high-strength steels[C]. Aistech 2005 proceeding, (11):99-106.
[9]S. Stuart, J. Keegan, M. Nicole. Production of high-aluminum steel slabs[J]. Iron & Steel technology,2008,5(7):38-49.
[10]W. Wang, K. Blazek, A. Cramb. A study of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a new mold flux used in the casting of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Steels[J].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07,39B(2):66-74.
[11]楊波,唐萍,文光華,于雄.Al2O3對高鋁TRIP鋼結晶器保護渣傳熱的影響[C].2009年全國連鑄保護渣與鑄坯質量年會,中國:重慶.
[12]M Kawamoto, T Murakami, M Hanao. Mould powder consump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operations[J]. Ironmaking & steelmaking, 2002, 29(3):199-202.
[13]T Nakano, T Kishi, K Koyama. Mold powder technology for continuous casting of Aluminum-killed steel[J]. ISIJ International,1984, 12(11):950-956.
[14]F Shahbazian, D Sichen, K C Mills.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viscosities of some CaO-CaF2-SiO2 slags[J]. Ironmaking & steelmaking, 1999, 26(3):193-199.
[15]Y Kashiwaya, C E Cicutti, A W Cramb.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slag using the single hot thermocouple technique [J]. ISIJ Int., 1998, 38 (4): 357-365.
[16]Y Kashiwaya, T Nanauchi, K S Pham. Crystllization behaviors concerned with TTT and CCT diagrams of blast furnace slag using hot Thermocouple technique[J]. ISIJ International, 2007,47(1): 44-52.
[17]H Liu, G Wen, P Tang.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of mold fluxes containing Li2O using single hot thermocouple technique[J]. ISIJ International, 2009,49(6):843-850.
[18]C Orring, A W Cramb. The effect of water vapor on mold slag crystallization[J].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00, 31B:403-406.
[19]Z. Zhang, G. Wen, P. Tang. The influence of Al2O3/SiO2 ratio on the viscosity of mold fluxes[J]. ISIJ International, 2008, 6(48):739-746.
[20]閆威,陳偉慶.Carsten Lippold.無磁鋼20Mn23AlV保護渣液渣和渣圈性能變化對連鑄的影響[J].特殊鋼,2013,2(34):45-49.
[21]施威.20Mn23AlV高錳低磁鋼的連鑄生產[J].上海金屬, 2006,2(28):57-60.
[22]張宇斌,文光華,于雄,唐萍.高鋁奧氏體無磁鋼20Mn23Al2V板坯連鑄結晶器保護渣的研究[J].特殊鋼,2013(06).
[23]何生平,王謙,曾建華.高鋁鋼連鑄保護渣性能的控制[J].鋼鐵研究學報, 2009,21(12):59-62.
[24]趙克文,何生平,曾建華.BOF-LF-RH-CC流程生產38CrMoAl鋼關鍵技術研究[J].鋼鐵,2009,44(12):38-41.
[25]K. Kinoshita, Y. Yoshii, H. Kitaoka. Continuous casting of high-alloy steels[J]. Journal of Metals, 1984,3(36):38-43.
[26]Y. Sahai, T. Emi.潔凈鋼生產的中間包技術[M].朱苗勇,譯.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138.
[27]川崎u株式會社.BA造における面被覆用パウダ:日本,57-184563[P].1982-11-13.
[28]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一種高鋁鋼用連鑄保護渣及其制造方法:200710042540[P]. 2008-12-31.
[29]于雄,唐萍,文光華,王歡.F-對高鋁鋼連鑄保護渣理化性能的影響[J].過程工程學報,2010,10(6):1153-1157.
[30]于雄,文光華,唐萍,王歡. B2O3對高鋁鋼連鑄保護渣理化性能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2011,34(1):66-71.
[31]王歡,唐萍,文光華,于雄.Li2O對高鋁鋼保護渣結晶行為及渣膜傳熱的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33(5):544-549.
【關鍵詞】肝細胞癌;肝臟影像報告和數據管理系統;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磁共振成像;診斷規則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男性惡性腫瘤的第6位,女性惡性腫瘤的第7位,男女之比2.4:1,致死率第2位,且發病率逐年上升,以東亞及南非洲地區高發,預后極差,有癥狀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5%,伴有肝硬化的直徑小于2cm的HCC在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達80%。早期診斷對于行腫瘤根治手術(包括腫瘤切除和肝移植)和改善預后極其重要[1]。HCC的無創診斷常常依賴影像學檢查,CT和MRI在HCC的檢測、診斷、分期和治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標準化的闡述和報告的影像診斷方式直到近幾年才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本文對2014版肝臟影像報告和數據管理系統(Liver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LI-RADS)的基本觀點進行回顧分析,包括相關病理表現、分類、診斷規則圖、診斷HCC的主要征象及次要表現等,并對目前影像診斷的局限性和肝臟影像診斷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
LI-RADS分類的意義
1.影像檢查的價值對比增強CT和MRI在HCC的診斷和治療中有重要作用,常用于篩查和監測HCC高風險患者,評價超聲的陽性發現及探查超聲遺漏的病變,指導HCC的治療、預后評估,及決定肝移植的合格條件及優先權[2]。鑒于影像學檢查的重要作用,眾多科研機構和學會提出了基于影像檢查的HCC診斷系統,盡管這些系統表現出了很多優點,但他們的適用范圍較窄,且有不一致甚至相互沖突的地方。為了改善這些局限性,2008年美國放射學院(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2011年了LI-RADS。2.LI-RADS分類的目的但直到最近幾乎沒有標準化的的放射檢查闡述和報告系統。在影像學檢查中缺乏標準化診斷將會導致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缺乏技術標準化會導致技術不能完全優化和診斷方法不完善,缺乏標準術語和診斷報告將導致在臨床實踐、研究及文獻中術語使用的不一致性,缺乏報告結構和內容的標準化將導致遺漏相關的報告信息,缺乏標準化的數據采集會導致數據的錄入、采集、監測結果能力受限。因此,通過標準化的內容和結構可減少對疾病描述的多樣性,有助于不同專業醫師間的交流,有利于指導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減少CT和MRI報告中對病變信息的遺漏、有利于監測預后、控制質量、進行審核及開展研究。3.HCC診斷系統的發展為了提高影像學檢查在HCC診斷中的價值,許多科研機構和學會提出了基于HCC診斷的影像檢查闡述和報告系統。在亞洲、歐洲、美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多種報告系統發展并存,目前已HCC影像報告系統的主要有亞太肝病學會(AsianPacic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APASL)、日本肝病協會(JapanSocietyofHepatology)、歐洲肝臟研究協會(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EORTC)、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聯合器官捐贈與移植網絡(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andOrganProcurementandTransplantationNetwork,UNOS-OPTN)及ACR。過去13年中,這些系統大部分被修訂和更新以反映影像技術的進步及影像知識的進展。LI-RADS的基本構成1.LI-RADS機構及演化2008年,ACR召集了一個委員會發展了一種為HCC風險患者CT和MRI檢查標準化的闡述、報告、數據采集系統,最終被命名為LI-RADS。ACR指導委員會下設12個工作組,共150人,包括放射學家、介入放射學家、肝病學家、外科醫師、生物統計學家、信息和詞典專家、ACR代表和肝臟病理學家。LI-RADS的發展根據專家意見、用戶反饋和科學證據等定期更新,LI-RADS也接受AASLD和UNOS-OPTN的反饋以便與這些系統保持一致性。2011年,ACR發表了1.0版LI-RADS,包含基本的術語和定義;2013年進行了更新,增加了詞典、影像圖譜、新的內容、技術要求及報告標準[3];最新的2014版LI-RADS增加了簡單的診斷規則、擴展的背景材料,并進行了關鍵的修訂以使LR-5與AASLD和UNOS-OPTN5相適應。
2.LI-RADS內容LI-RADS系統包括為HCC高風險患者進行的CT和MRI檢查標準化的術語、闡述、報告系統。LIRADS包括圖表及詞典,通過控制術語的標準化而達到報告結構和內容的標準化。這個系統基于HCC的相對可能性的影像特性圍繞診斷規則流程圖和表格進行分類。該系統包括了肝硬化患者可能遇到的所有病變及假性病變。它還包含了HCC大血管侵犯和非HCC惡性腫瘤,亦包含最小可接受技術參數的資料、報告指南、不同種類表現的診斷選項。LI-RADS在ACR網址上有完整的索引及最新版本的超鏈接。
3.LI-RADS與組織學分級的相關性LI-RADS分類與肝硬化相關結節的分級和組織學進展無一一對應關系,同一類型的肝硬化結節可能對應于LI-RADS分類中的幾個類別。LR-1不能判定為任何肝硬化相關結節,LR-5分類被指定為HCC,一些小HCC可能被分為LR-4或更低類型。加之,LI-RADS并不試圖鑒別再生結節、低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高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這是由于部分因為影像重疊、部分因為先前的放射學相關文獻中缺乏相關的標準化影像術語。隨著LI-RADS提供的放射學術語標準化的發展,將來有可能提出更加精確的放射學分類系統,而不僅僅依靠良惡可能性大小來判斷。
4.診斷規則LI-RADS診斷規則流程圖被設計成能夠反映放射學家對HCC風險患者影像表現進行評價的思維過程。建立一個結合診斷標準的規范化結構有利于提高放射學家對病變分類的可重復性。觀察指的是影像特征區域不同于鄰近的肝實質,LI-RADS提出使用“觀察(Observation)”而不是“病灶(Lesion)”是因為很多影像異常表現并不是真正的病變,而可能是假性病變或影像偽影。高風險患者指的是根據AASLD指南篩查和監測HCC的發生率很高,按照目前的AASLD指南:高風險患者指的是任何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或各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I-RADS并不適用于闡述非高風險HCC的CT和MRI表現。
5.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LR-RADS中所定義的HCC的主要征象包括:動脈期高強化、最大徑線、廓清表現、假包膜、閾值增長。動脈期高強化定義為動脈期強化明顯高于鄰近肝實質,該強化方式被認為是能夠反映進展期HCC從門靜脈供血到動脈供血的連續變化,隨HCC的進展,不斷伴隨有毛細血管化和新生動脈血管形成。與進展期肝癌相反,早期HCC在動脈期與肝實質對比呈等或低強化。動脈期高強化表現主要在CT和MRI上進行評估。該征象并非HCC的特異表現,一些良性病變如肝血管瘤、動靜脈分流、灌注異常也可能觀察到。僅有動脈期強化腫塊能分類到LR-5,缺乏動脈期高強化不能分類到LR-5,如一些早期HCC。“徑線”的定義為病灶的最大徑,在最清楚的序列、時相、平面上測量病變一側外緣到另一側外緣的距離。徑線<10mm不能分類到LR-5,其原因在于影像對于小于10mm的結節的探測及鑒別仍有限度,影像與病理間很難做到一一對應。“廓清”表現定義為相對于肝實質增強的早期到晚期病變強化程度隨時間減低,表現為門靜脈期低強化或延遲期低強化,該強化方式反映多種伴發現象,如快速的靜脈引流、進展期HCC門靜脈血供減少、背景肝實質增強后期強化。對比劑流出表現也需在CT和MRI上評估,該征象對于HCC同樣為非特異性,一些肝硬化再生結節和不典型增生結節也可出現,其他一些假性病灶如扭曲的肝實質、強化的纖維組織也可出現。“包膜”表現定義為門靜脈期和延遲期周邊光滑的高強化環,與背景結節相比環較厚或較明顯,強化環并不總是腫瘤真正的包膜,也可能是結節周圍的疏松結締組織和擴大的竇狀隙形成的假包膜。閾值增長定義為半年以上直徑增加100%及以上或半年內直徑增加50%及以上,新出現的直徑≥10mm腫塊。有利于HCC診斷的次要征象:T2WI上呈輕中度高信號、擴散受限、日冕樣強化、馬賽克樣結構、結中結結構、灶內脂肪沉積、鐵沉積、脂肪肝、出血改變、直徑增加不超過閾值、明確的環、肝膽期低信號和肝膽期低信號環。有利于良性病變診斷的次要征象:均勻的T2顯著高信號、均勻的T2或T2*顯著低信號、無血管扭曲、雙血池對比增強、直徑減少、直徑穩定≥2年和肝膽期等信號。
LI-RADS局限性與未來的方向
[關鍵詞]特高壓輸電線路 電力系統 繼電保護
中圖分類號:TM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5-0029-01
為了滿足越來越高的電能需求,電網電壓等級不斷提高,1000kV及以上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外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對超高壓輸電線路的技術問題進行了研究,由于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發展速度相對較為緩慢,大部分的高壓輸電線路只能通過低電壓實現其本身的運行,這對于特高壓輸電線路繼電保護的穩定運行就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簡單的依靠低壓輸電線路的繼電保護無法實現對超高壓輸電線路的有效保護,基于此,文章主要對特高壓輸電線路繼電保護的問題進行研究。
一、特高壓輸電線路電流縱聯差動保護原理
高壓輸電線路縱聯差動保護的主要實現途徑,是以基爾霍夫第一定律為基本的理論指導,實現對電路兩端進行保護的過程。縱聯差動保護具有的顯著特點就是其對故障信息的提取能力較強,而且不會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從而保證電力系統的運行不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快速的保護動作對故障做出判斷,不想要經歷較大的電阻便可以實現對輸電線路的保護。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通信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日漸廣泛,不僅有效的降低線路運行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對于特高壓輸電線路來說,其能夠將以往分布電容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忽略,因為分布電容式電流精度測量的一個主要因素,同時對于存在電流電容的兩端線路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一旦形成分布電容,則對系統故障判斷的靈敏性和準確性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電流縱聯差動保護的控制。實現電流差動保護的原理,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
1.電容電流補償方法
電容電流補償方法的實現,主要是利用超高壓輸電線路中的參數設置要求,根據不同的線路等級、在不同的線路兩端將其存在的電流電容進行刪減,得到的數據結果便能后滿足基爾霍夫第一定律,這種方法同樣也是實現縱聯差動保護的基本原理。對于電流電容補償方法來說,通常包括全補償和半補償兩種基本的方式。兩種補償方法在理論上都能實現,主要是根據線路運行的需要來確定采用全補償方式還是采用半補償方式。
2.差動保護新原理
雖然補償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超高壓電路運行的運行性,但是對于有些故障判斷仍然存在著一些無法發現的忙點,針對這一問題,便提出了關于差動保護的新原理,該保護原理具有較高的耐受性,而且不是受到電容電流的影響,針對超高壓線路繼電保護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在差動保護新原理中,主要應用的是貝瑞隆模型,其是建立在電磁傳播過程上的一種輸電線路模型,能夠通過詳細的計算,獲得電路系統的參數元件以及分布特點,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數據計算結果,且精確度較高。利用貝瑞隆模型對超高壓輸電線路進行故障計算時,將電流電容的分布以及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綜合的考慮,因此能夠將模型與保護原理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獲得良好的保護狀態。與普通輸電線路的差動原理相比,這種基于貝瑞隆模型的差動保護新原理是通過同測量的方式實現的,所以其可以不受到電流電容分布的影響,也不需要對補償電流進行額外的結算,能夠縮短保護動作的時間,提高繼電保護的效率。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差動保護新原理也在不斷的細化和改進,對于繼電保護的故障動作的靈敏度也在不斷的提高,相比普通輸電線路的保護動作,能夠實現對故障動作的有效判斷以及特高壓輸電線路上產生的電流電容分布情況的核算,因此對于特高壓輸電線路來說,能夠實現在節約故障判斷時間的同時,提高故障判斷結果的準確性,從而提高保護動作的效率,實現超高壓輸電線路的穩定運行。
二、特高壓輸電線路其他保護原理
1.距離保護
在電力系統運行的過程中,距離保護可以說是其繼電保護功能中應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保護措施,尤其是對于超高壓輸電線路來說,通過距離保護能夠為其提供穩定的保障,也可以通過其與縱聯保護聯合,實現對超高壓輸電線路的保護。
由于特高壓輸電線路本身具有線路長、距離遠的特點,因此如果發生故障,則其產生的波動與障礙點的距離,將與該故障點與保護安裝的距離成反比,這對于原有的繼電保護原理是不符合的,這也使得繼電保護的功能受到極大的影響,無法有效的實現對超高壓電路的有效保護。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將研究工作的中心,定位在如何避免電流的影響而保證繼電保護的有效運行。近年來,關于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分布參數特征的研究文獻越來越多,對于故障距離的曲線特征關系的計算方法也不斷的改進與創新。在特高壓輸電線路的運行中,如果有較大的電流通過就可能對電路本身的抗阻元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可以通過電容電流相量補償的方式進行表述,因為處在補償狀態的電容電流,是不能對暫態量同時進行補償,這與超高壓輸電線路繼電保護的要求是完全相符的。對于距離繼電保護的問題,其關鍵在于對參數的額選擇,如果在選擇參數時對電阻和負荷電流進行充分考慮,就能通過有效的運轉達到保護的作用。如果特高壓輸電線路通常在并聯和不帶并聯兩種方式下運行,這時繼電保護的測量組織與線路長度就形成一定的正比關系,通過對該比例關系的計算,便能夠獲得有效的保護距離。
2.行波保護
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通常是以國家統一電網建設的形式或者是聯合建設的方式存在,因此其本身的運行對于繼電保護的要求也很高。通常對于保護動作的速度和時間上有著較高的要求,一般動作時間要在20ms之內,而兩端切斷的時間應該在40-50ms之內。在傳統的繼電保護模式下,由于其運行是建立在距離保護和高頻保護的基礎之上,所以為了保證動作的有效性,通常需要通過一定的延時將暫態過程消除之后,才開啟必要的保護,這種保護雖然正確性極高,但是也延長了保護的時間。利用故障暫態分量的行波保護方法,則能有效的消除由于暫態過程存在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因此從其保護原理方面來說,其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形成保護動作,極大的保證了保護動作的有效性。
結束語
繼電保護裝置是電力系統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特高壓輸電線路來說,其運行要求和參數設置方面與普通的輸電線路有著十分顯著的差異,因此其發生故障的時間和動作也都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超高壓輸電線路繼電保護的運行必須要遵循超高壓輸電線路的特點出發,構建適用于超高壓輸電線路的保護原理,才能有效的保證超高壓電網安全、穩定的運行。
參考文獻
[1] 閻俏.特高壓輸電線路繼電保護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2(10).
[2] 劉浩芳.特高壓輸電線路保護新原理及自適應重合閘技術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
[3] 薛士敏.特高壓輸電線路方向縱聯保護[D].天津大學,2008.
[4] 閆曉卿.特高壓同步電網繼電保護關鍵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 2013.
關鍵詞:高等院校;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
基金項目:無錫科技發展基金(CPE52Z1307)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月24日
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該競爭方式是以知識作為支撐,各國都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社會是通過智力的生產、交換以使用為基礎的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所有的競爭都將轉變為知識的競爭,即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及創新知識的競爭,其中最為核心的競爭是創新知識的競爭。知識創新將通過技術創新得以體現,即技術創新是通過充分發揮創新知識,并利用好創新知識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同志在《抓緊解決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國際競爭中的問題》一文中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我們既要參與,又要善于保護自己,努力把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特別要把經濟命脈和某些關系高新技術的知識產權牢牢掌握在國家手里。”我國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和技術創新的發源地,其中技術創新是當今使我國處于自主創新快速發展的保證。高等院校有著知識淵博的教授,他們可有效的提高高等院校理論水平和技術創新水平,而且還是關乎我國能否在國際競爭中搶得有利位置和保持競爭的主動性的關鍵所在。總之,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急需有效的加強。
一、知識產權在高校技術創新中所起的作用
(一)知識產權制度能有效配置技術創新資源。我國的體制決定了高校的科研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科研制度,科研人員根據每年科研項目進行相關科研工作。故不能使得自己的研究得以充分發揮,在確定研究方向時可能不是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以及應用相關知識產權制度的優越性進行相關檢索、查新及結合相關文獻對所分配的科研工作進行綜合分析,而是一味地申報項目。這些項目及時通過審核和批準,可能都已經被其他研究人員所攻克或是低水平的研究,所以一般很難有較大科研成果。有些科研成果在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下推向市場,很難防止他人的抄襲和侵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實施,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而且還可以有效合理的配置科技資源。通過知識產權制度的實施,科研人員在申報項目時,一般就會首先應用數據庫知識檢索和分析這方面的知識,然而基于原有的研究進行相關更加深入的科研攻克。在應用知識產權進行檢索過程中通常會查閱相關專利,因為授權的專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所有的科研成果通常都可以在專利中檢索到,從而可以有效的解決自己申報課題是否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問題,并且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相關統計,基于應用專利文獻進行相關檢索獲得的知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新型科研項目的研發時間和研發經費。
(二)知識產權制度激發科技人員技術創新、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我國高校以往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知識一直較為薄弱,從而使得部分科研人員不清楚自己在科研中具有哪些權利、義務以及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為了完成科研任務僅僅從事相關工作,從而使得他們談論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則是無從談起。隨著我國不斷完善這方面的制度,使得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變高。有關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共登記科技成果59,649項,較2012年的51,723項增長15.3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21,648.5億元,收入實現持續增長;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11,963.6億元左右,較2012年的10,298.4億元增長16.17%,總體看來成果可觀。預測到2018年,全國共登記科技成果將達到110,580項;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將實現188,264.4億元;而中國全社會科研經費投入總量約在24,275.4億元左右,發展潛力大。目前,我國正在從制造業大國向智造業大國轉型,可重點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未來前景廣闊。我國先后出臺了許多相關規定和辦法,例如《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承擔人員管理的暫行辦法》、《科技評估暫行辦法》、《科學技術評價辦法》、《關于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見》等辦法。從而為科技人員的創新解決了責、任、利諸多方面的問題,為科技創新人員贏得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爭取了主動,使得他們的勞動得到了回報,權益有了保障。因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就會不斷高漲。
(三)知識產權制度使科技創新成果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科研成果的管理機構是我國高等院校重要的一個管理機構。一般每所高校都成立了科技處,專門用于對高校科研人員獲得的成果進行相關申報和管理。然而,我國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管理這方面依舊按照傳統的模式,即均是按照我們常見的科研成果的鑒定、登記、報獎。其中,不管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對科研成果進行鑒定和報獎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是該過程中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隨著知識產權制度日益完善,目前對一項已經結題的研究項目不是盲目的結題來進行成果的鑒定和申報獎項,而是一般需要對該課題設計的成果進行新穎性搜索,然后申報職務或非職務發明專利,應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成果。所以,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使得高校科研成果進入市場的渠道由行政封閉性管理變成開放型法律式管理軌道,從而使得科研成果的轉變更加合理。
(四)知識產權制度可以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可知,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還不足10%,真正實現產業化的還不到5%。與發達國家40%的水平相比,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轉化速度明顯過低。同時,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科技成果存在著“含金低”,滿足不了市場與企業要求。這樣使得我國的科技資源形成了極大的浪費,從而使得科技進步速度降低,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化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因此,我國必須有效實施創新發展戰略,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知識產權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并且通過應用知識產權使得科研人員在進行科研任務時所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財力得到了相應的法律保護,而且還可以讓取得的成果申請相應的專利,為以后推向市場取得很大的優勢,如今后將研究成果推向市場可以有效的避免產權的糾紛,使得讓那些需要應用科研人員的成果的人容易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二、高校知識產權保護所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少。當今我國高校雖然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發源地,但是高校中老師主要的工作任務還是教學,其他時間從事的研究也是一些學科方面的基礎性研究,這些基礎性研究往往很難直接應用在當今所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上,因此在所從事的科研項目選取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有效的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現該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一般都是為了完成指定的工作量,導致所申報的項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機性,在結題時往往會通過大量的論文和專著,而不是以專利技術形式進行申報,從而使得其所從事的研究沒有真正推動社會知識創新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在進行科研項目研究時,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成果卻存在很大程度的流失。其中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高校人才流失嚴重。通常情況高校課題的主要人員是在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他們在學校時有充足的時間做科研,對課題有著深入的研究,隨著學年的增長,等他們畢業后將帶走所研究的知識,往往都是一些核心知識,可以在新的單位申請相關專利,從而使得這些知識流失。一些其他高校教師在跳槽過程中往往都會帶走他所研究的所有知識,這也是他們在新單位得以重用的前提;二是高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夠強,當他們遇到侵權問題時,往往不能通過有效的法律問題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是通過協商或是妥協的方式來解決這類問題,從而放縱了這些侵權現象;三是高校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和完善,應用該體制對知識的保護往往會發生缺陷和局部可操作性,從而導致上述知識被侵權和流失;四是我國高等院校的老師和科研人員在參加國內外的專業知識研討會、技術報告、成果匯報時,如果沒有相應的專利來對自己的成果進行保護,很可能會導致知識的侵權。還可能是科研人員在所發表的論文中涉及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也沒有專利的保護,很可能導致知識的泄漏和流失。
(三)高校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知識產權通常是科研人員通過自己付出的精力做出的相關研究成果,如果在成果申報或是轉換過程中缺乏相關法律或是法律不夠完善,往往會導致這些研究成果在轉化成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受到很大的阻力,還可能會導致這些成果被侵權和抄襲,使得科研人員的研究果實被竊取,而自己一無所獲,這樣會對科研人員的打擊非常大,使得他們對科研的熱情大大削弱。知識產權保護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現在《專利法》實施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得相關知識受到法律的保障,然而由于目前國內的知識產權交易機制還不健全,從而使得一些高校知識產權在受到侵權時往往會出現有法不依、依法不嚴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對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知識產權不清晰,產權激勵機制不完善。傳統的科研管理體制下,對科研人員取得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通過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然而科研項目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且還需要部分的資金來做支持。所以,傳統的激勵方式對科研項目的推進有一定的不足,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科研需求。
在傳統科研管理制度下,高校科研人才激勵主要以精神獎勵為主,少量物質獎勵為輔,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種激勵方式顯然無法滿足高校當前自主創新發展的需要。另外,高校科研項目種類日益多樣化,主管部門職能交叉重疊,知識產權成果所有權也多元化。尤其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同一項知識產權利益主體不清晰的問題,從而帶來了各種權屬糾紛和利益沖突。還有在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之間,知識產權分配也存在明顯的個人歧視性,大多數時候科研項目產權都以學校為主體進行申報和登記,項目參與人只是取得少量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作為回報,從而嚴重打擊了科研人才的創新積極性。這也是當前高校自主知識產權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加強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高等院校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它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需要將科技創新中涉及到的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知識產權得以保護的前提是需要對知識產權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認識和觀念。所以,我國高等院校需要將這些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納入日常宣傳工作,使得廣大科研人員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可以應用知識產權對它們的科研成果進行保護。
(二)建立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一個良好的機構是保證其涉及到相關工作高效運行的保證。我國高等院校的組織機構也是保證高等院校正常高效運行的保障,該機構可以使高等院校的知識產權得到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機構和高等院校其他機構有很多不同之處,它具有一定的技術性、法律保護性。所以,該機構的管理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并且還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在我國所有單位的知識產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故需要對高等院校進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機構和管理制度,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加強:一是對高等院校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制度、配套設施進行改進,通過這些制度的完善使得科研人員對專利有新的認識,其在研究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在檢查評估指標系統中重新調整專利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進一步肯定和加強專利的重要性,如在高等院校中將專利的授權多少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科研指標;三是對授權專利的獎勵進一步加大,不僅有傳統的精神獎勵,還有一定量的物質獎勵;四是對科研人員的職業發展道路進行新的評判,加強對獲得授權專利的科研人員靠攏,使得大家對專利的申請充滿熱情。
(三)增加經費投入。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很多科研人員在申請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其中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科研經費不夠或者沒有,這使得他們在科研過程中項目無法展開,更無法申請相關專利來保護所研究的知識,即使這些課題項目非常新穎、實用,但由于缺乏科研經費的投入,往往科研工作都無法深入開展。所以,科研經費是保證科研項目得以順利進展的保證、專利知識產權申請的保證。高校可以通過增加設立部分基金,如“專利申請基金”、“發明創造基金”等,通過增加這一系列基金可以使科研人員在科研項目開展過程中遇見的困難減少,不會再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申請專利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上述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專利數量,而且還可以讓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得到保護。
當今社會已經成為創新知識主宰的社會。根據相關資料統計表明,OECD主要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有一半都是靠知識來創造的,對于發達國家而言,這一數值將會進一步提供,可能會達到75%左右,剩余25%的國內生產總值靠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來創造。因此,知識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創新知識帶來的技術創新在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正如原科技部部長朱麗蘭所說:進入WTO后,市場競爭的關鍵不是關稅壁壘,而是技術壁壘,技術壁壘后面是專利,不是一般的知識,是創新知識,是法律化的創新知識。由此可見,要想創新知識,是法律化的創新知識。由此可見,要想在當今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技術創新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知識產權保護是缺一不可的。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力.理工科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科技導報,1999.11.
首先,微差爆破技術可以自我產生輔助的自由面,毫秒系列的雷管各段存在的微小時段,如果先將炸藥起爆在煤礦中,就會使煤礦的被破壞,在煤礦中就會出現一定寬度的裂縫與附加的自由面。這些裂縫和自由面為以后的煤礦爆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只要煤礦的爆破參數選擇恰當,可以減小炸藥起爆時的抵抗線方向是與煤壁平行的,所以爆破時所產生的爆破寬度與拋擲距離就會減小。
其次,爆炸時的應力波存在著相互的干擾,以及相互作用的剩余應力。在煤礦中先將炸藥起爆的時候,壓縮波由自由面反射成為拉伸波以后,再將炸藥引爆。不但可以消除由爆炸所造成的應力降低和無應力區,還可以使應力降低和無應力區得拉應力加大,提高了塊煤率的產生。
最后,煤礦爆破時,震動波的強度因此也得到了減弱,在利用毫秒爆破的時候,假如選擇合理的時差,爆破時的震動波就會受到干擾減弱,因此,工作面頂板的震動就會減低,這樣更有利于頂板的穩定與維護。應依據工作(zuò)面頂板破裂情形和工作面鏈板機運輸才能斷定一次起爆的長度,工作面一次起爆的最大長度為5m~20m。為了減少空頂面積,包管頂板的穩固性,可采取留煤垛的方法放炮,即每組起爆炮眼之間留5m擺布的煤垛,煤垛待先爆破點支護好后,再實行二次爆破。減輕了頂板的震撼強度,削減了頂板的震撼次數,縮短了空頂時光,削減了冒頂變亂產生的概率,同時削減了崩倒支柱的概率,進步了出產的平安性。微差爆破技巧,削減了放炮次數、攉煤量和放炮員在布滿煙塵情況中的(dì)工作時光,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改良了工人的功課情況。
2工程的實例
例如郊區的煤礦,煤層的厚度為0.6m~3.7m,平均的厚度為3.08m,其傾角度為6°~16°,平均的傾角度為8°~10°,而煤層的普氏系數為0.92,1.46t/m為容量,是在低瓦斯,沒有爆炸危險和自燃煤層中。因此,煤層偽頂泥巖的厚度為1m~1.5m;直接頂砂質泥巖的厚度為4m;老頂細粒砂巖的厚度為11m~15m;底板啥質泥巖的厚度為25m。由于頂底板沒有很好的穩定性,所以提出了微差爆破的方案。其方案為:煤礦的中下層采用預裂微差爆破,中上層則在爆破后自重落煤。
按照煤層的采面和采高的條件確定炮眼的間距和角度。當炮眼的間距處于1m~1.5m的時候,則角度為75°左右,其爆破集中和松散,塊煤較為均勻,爆破后的效果比較滿意。在煤層出現嚴重松軟片幫的時候,就要減少炮眼眼數,炮眼和底板間的距離不可以超過0.25m,角度不能超過10°。如圖1所示。
爆破的布置是采用三花眼的布置,布置好后斜切起爆,其時間間隔為25ms爆破,此爆破可以減少爆堆的集中和崩柱率,不僅裝煤率高,而且塊煤率也高。對于郊區的煤礦條件,炸藥的消耗量是100~150g/m3,改了爆破效果的同時,還加大了炸藥的裝載量,并利用串聯的方式進行連線,正向連續裝藥是裝藥的結構。第一段炮眼裝藥要加到100g,距離可以根據煤層的條件進行確定,當煤層硬度較高時采用最小值或者最大值,其水炮泥不包含在炮眼的填塞長度中。
在爆破的時候,起爆的風量每分鐘360m3。所以最大的裝載藥量是14.4kg,每米按照0.5kg來算,爆破的長度是28m,為了確保穩定性,最大長度控制在10m~15m。在頂板條件不足時可以采取每隔5m左右的時候將煤垛爆破支護好以后,再進行第二次的爆破。
3微差爆破提高塊煤率的技術結論和建議
微差爆破技術不斷經過實際的驗證和分析,結合微爆破技術在應用時存在的問題,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首先,微差爆破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塊煤率及勞動的生產率,還可以提高煤礦企業的整體效益。在煤礦現場的爆破中,其爆破的參數要按照煤層頂底板的條件,然后進行適合的調整與優化,爆破的條件還要與通風和瓦斯的含量相符合。
其次,在煤礦的生產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水平,對落煤的工藝和勞動條件進行改善,并改變管理員的觀念,管理的措施不單要在安全和單產上得以實現,還要在提高塊煤率的措施上有所聯系,加大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以提高煤礦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最后,還要加強爆破過程中塊煤率的管理與監測,對煤的質量好壞要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并加強爆破技術的培訓,使煤礦工作人員不僅擁有技術,還要擁有責任感,特別是要加強對煤礦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責任,在提高技術的同時,在爆破的時候能夠及時和合理的進行爆破設計,減少對原煤的轉載步驟,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塊煤的破碎,以保證微差爆破技術的成功實施,為了實現安全與高效的目的。
總而言之,微差爆破技術的應用使得塊煤率得到了提高,在生產過程中降低了成本,減輕了頂板震動的強度及次數,減小了冒頂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使安全系數增高。在采煤過程中,微差爆破技術也使得拋入采空區的煤炭量減少,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縮短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減輕了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人的作業環境,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金星,楊小林,余永強.微差爆破提高塊煤率的技術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