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網絡課程學習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課程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課程學習計劃

第1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一、開放教育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自從1999年啟動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以來,通過電大在線三級教學平臺的不斷完善,已逐漸形成“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自學為主,導學為輔”的教學形式。教學模式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也是難點和重點。中央電大從2006年秋季對信息化會計課程實施考核形式改革。通過考核既要檢測學生對會計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檢測學生對會計軟件工作原理的運用程度,重點考核學生對會計軟件的實際操作能力。中央電大在形成性考核平臺公布的十五個考核任務,其中考核一是理論考核,考核學生對信息化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考核二到考核十五是實踐考核,采用計算機網絡與學習軟件相結合方式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考核。與傳統的形成性考核相比,實施全面的形成性考核,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平時學習,推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和提高。課程教學上要求教師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建立服務于學生個別化學習的教學環境。信息化會計的操作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工作經驗存在差異,在接受信息化會計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方面還存在差距。基層電大在課程教學及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

(一)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影響教學效果 信息化會計課程的教學要求輔導教師至少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若由不能兩者具備的輔導教師實施教學,其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縣級電大。

輔導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容易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忽視引導學生完成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不易理解實務操作,獨立完成理論考核有困難,主要通過查找資料來完成。二是忽視引導學生完成實驗練習。部分教學點輔導教師缺乏會計專業知識,面授課以輔導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考核知識點,尤其是考核二到考核十五的實踐考核。這種教學過程機械化,會導致學生依賴教師心理嚴重。這種忽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原本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知識,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即使實踐考核任務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也無法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二)學生學習動機不純,自主學習效率不高 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生主要來自社會成人,他們可能因為職務晉升需要、加工資等因素而參加學習,提升自己的學歷水平。學習期間以順利通過課程考試為首要目的,對能否真正獲取知識并不在意。學習目標低,缺乏學習動力。且基本上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工學矛盾突出,難以主動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認真學習,平常比較關注的是期末復習模擬題及相關復習資料。與其他課程相比較,信息化會計課程的到課率相對較高,但主要是以完成考核任務為主,希望面授課經過教師的指導,順利通過課程考核。電大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課程教學輔導,還可利用課程討論答疑。學習平臺資源利用率還不太高,學生對這些資源并不感興趣,所以許多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能夠自覺完成課程實驗操作的學生尚不太多。

(三)教學軟件操作繁瑣,教學點難以提供實時教學服務 不管是在信息化會計課程的實驗練習還是實踐考核過程,都需要安裝教學軟件。開放教育學生一邊參與工作,一邊參與電大學習,學習時間有限,特別是外地學生,一般在家或辦公室完成學習任務。盡管廣播電視大學通過教學平臺提供多種形式教學資源,包括IP課件、開展教學活動、進行論壇答疑等多種教學服務,而在實時教學服務方面還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軟件安裝不成功難以得到實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進行信息化會計理論的學習,還要進行上機實驗操作練習,然而軟件的安裝存在諸多問題。開放教育學生往往在家里或辦公室出現教學軟件安裝不成功情況,可能是計算機的配置差異引起,也有可能是學生自身安裝不當引起,這時迫切需要得到教師的實時指導,如果通過課程討論區,E-Mail郵件答疑,難以得到及時回復。二是實驗練習或實踐考核中操作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學生對軟件掌握的程度不同,操作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若無法得到解決,將導致很多學生在家里無法完成練習及實踐考核任務,使學習過程中斷,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述問題的存在會使學生的開放性學習受到阻礙,這有悖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初衷。

二、基于網絡考核的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構建

網絡環境下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應該建立適合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網絡環境和教學支持服務體系。課程教學離不開學生、輔導教師、班主任、技術人員的參與,教學過程中明確各方的職責,并且充分體現一個中心一個目標,即“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以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為目標”。通過多方努力促使課程教學及其考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操作技能,確保教學質量,滿足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引學過程 班主任通過短信、QQ群等方式通知學生信息化會計課程的教學安排及考核方式,要求學生及時到中央電大形成性考核平臺注冊,并且按時參加導學課。輔導教師一方面通過導學課為學生下一步自主學習提供指導,主要對教學資源、教學媒體、教學軟件安裝、課程形成性考核情況等相關內容進行介紹;另一方面為未能參加導學課的同學提供網絡導學服務,如制作幻燈片,錄制教學軟件安裝視頻等。學生在該階段的學習是自覺完成課程的注冊、熟悉導學課內容及學會安裝教學軟件等。

(二)接受與探究學習過程 本階段教學中,主要體現教學點的“助學”與學生的“自學”相結合。

(1)助學。“助學”也稱面授輔導,即提供教學服務支持。輔導教師的面授教學應該進行合理安排,具體教學內容涉及基礎理論知識和財務軟件學習。面授課不能忽視會計信息化理論知識的講解,另外財務軟件的學習可以進行模塊化教學,財務軟件內容包括賬務處理子系統、報表處理子系統、工資管理子系統、固定資產管理子系統、存貨管理子系統、采購與應付子系統、銷售與應收子系統。本階段的教學中,以案例進行啟發式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主,而并非簡單的操作演示,并且提出一些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學服務支持一方面為學生提供IP課件等視頻資源,另一方面提供自學過程幫助,主要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和疑問,提高學生利用網絡的技能,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中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學生利用電話、論壇、電子郵件等交流平臺,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網上討論交流,甚至以QQ遠程協作的方式完成學習幫助。

(2)自學。“自學”指學生自主選擇并利用媒體資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學習,包括完成課后的實驗操作。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獨立、系統地完成一套會計實驗的操作,包括從系統初始化、記賬憑證的輸入、記賬到報表的產生等,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該會計軟件的操作方法。教學點可建議學生將實驗資料用于其它版本財務軟件練習,還可以視學生基礎情況分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學生通過會計軟件的操作,掌握了會計軟件的基本流程及基本方法,為他們將來掌握其他會計軟件的使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前面的學習過程幫助來解決。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督學與考核過程 督學與考核過程主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促使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該階段的考核任務主要是完成中央電大公布的形成性考核。實施全面的形成性考核,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平時自主學習,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和提高,更好地實現課程的考核目標。不管是理論考核還是實踐考核都應該由學生自主完成,考核任務的完成情況需要班主任及時加以監督,一方面可以提醒截止日期,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其認真完成考核任務。

三、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實施要點

為了更好地實施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要點:

(一)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 目前信息化會計課程的網上教學資源主要通過電大在線三級平臺,資源建設方面中央電大在線平臺比較全面,具體包括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方案、課程輔導、直播課堂、IP課件等。由于成人學生工作繁忙,希望利用有限的時間盡早完成學習任務,并且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盡相同,因而在資源建設方面還需要加強體現個性化學習的資源,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學安排、學習要求及考核要求等;二是將課程理論學習內容分為基礎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理論知識,實務知識點結合財務軟件講解;三是將常見問題分類,包括學習軟件安裝問題、形成性考核問題等,便于學生查找,提供解答服務;四是將每個實驗的操作演示過程及其講解傳到網絡平臺,以供學生自己查看。

(二)整合教師資源,提供實時教學服務 就以往的教學情況,學生一般通過郵件、電話、BBS方式討論問題。遠程教學中師生分離造成交流上的不便,電話答疑和電子郵件答疑可以盡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電話答疑方便快捷,但即時解答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電子郵件答疑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但往往無法得到及時解決。筆者認為應充分發揮電大的系統優勢,充分調動各教學點的輔導教師力量,登陸論壇或討論區,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此外,對于輔導教師及有關人員還應做好幾點工作:第一,個別操作問題,難以電話中說明的,可以利用QQ軟件的遠程協助來解決;第二,對于許多不會安裝教學軟件的學生,教學點技術人員可以提供咨詢和幫助。

(三)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彼此依賴,互相幫助,并兼顧個人績效完成整組的共同目標。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多,專業基礎差異大,部分學生一直從事會計工作,具有比較豐富的會計工作實踐經驗。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來沒接觸過會計相關的工作,在會計的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及財務報表編制等實際操作能力方面比較欠缺。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中應充分考慮成人學生個體經驗差異的特點,將合作學習引入到實踐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實現經驗的自然同化。小組成員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完成形成性考核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并且能夠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會計分崗的合作學習可以加深對崗位分工的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變原來的單純旁觀者為積極參與者,通過合作學習,將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使學生個體從一些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迪。

[本文系浙江省現代遠程教育學會 2010 年度規劃課題(DES-

10G3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第2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論文摘要:作為專業性及技術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如何開設能同步當前市場及網絡環境的課程內容,給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闡述了當前“計算機網絡”教學存在若干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市場導向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內容規劃,并對課程實施提出了相關看法。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高等學校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該課程講解以較成熟的網絡技術為主,系統介紹了有關“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技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掌握局域網技術和因特網技術、實用網絡技術與網絡安全等內容,學會跟蹤目前成熟的網絡實用新技術,了解網絡發展前沿,為日后繼續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伴隨著當前教學以實用性、市場導向為目的的改革趨勢,對當前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創新構建及規劃極其重要。

一、當前教學現狀問題分析

1.教學體系不完整

就目前說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體系不很完整,受到課程的限制,很多學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僅僅作為一門72學時的理論課程開設,部分學校開設了實驗課程,可是也非常短暫。部分學校僅僅以突出理論引導為中心,而部分學校淡化了理論教學,“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基本上就是簡單的路由和交換技術,課程開設中對于無線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模塊、網絡維護和管理模塊、網絡編程模塊基本上很少問津,這樣的教學體系很難滿足當前“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要求。

2.教材體系構建存在問題

就目前說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用書層出不窮,然而作為一整套的教學體系教材,一方面,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課時具體規劃難以滿足,是開設1個學期,按照72學時走,還是按照128學時走?實驗教學的比例占多少?實驗和理論是同步開設還是分開?是否要開設2學期,是否按照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和管理這個步驟開設?這樣做需要多少課時?這些都是問題。

3.實驗課程的教學平臺存在落后性

由于“計算機網絡”的時代性很強,開設的實驗課程要體現和新技術的同步,對“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要求很高,比如路由器和交換機,可能要使用相對較新穎的設備型號,這樣才能同步教學,過老的設備可能不支持新的技術,另外學生也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升級軟件系統可以做到一定的擴充,但是部分硬件系統用軟件還是難以替代的。所以這對“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更新提出了要求。

4.相關網絡平臺及其軟件的選擇問題

由于存在學生的就業選擇及其就業導向問題,需要面對如下問題進行選擇:構建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環境是基于微軟的.NET平臺作為網絡編程開發還是基于SUN的JAVA進行?基于UNIX構建服務器還是Windows Server服務器來構建平臺?數據庫服務器的構建怎么做等等?

5.相關新技術的引入滯后和過時技術未能及時淘汰之間存在問題

“計算機網絡”實際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是,新技術往往不能很快引入實際教學環境,而已經過時的技術依然占用大量的篇幅,這樣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導向性造成了障礙,目前本著以就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學要求,實際上沒有做到同步。

該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基本上以TCP/IP網絡模型進行組織,涉及的內容廣泛,部分知識點跟隨Internet上出現的新技術展開,如無線局域網等相關技術。另外,隨著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網絡技術目前已不再使用,例如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網、無盤工作站等在當前網絡環境下講述,基本上已經沒有意義。組網模塊中的平臺問題也需要跟隨市場潮流進行更換。例如服務器操作系統不再以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Netware為中心,客戶機平臺如果再以Windows 98為核心進行闡述,明顯則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要求。部分軟件在后續版本上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增加了更多先進的網絡和管理功能,例如數據庫服務器等。

二、“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規劃

為此,筆者認為重新規劃“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使該課程的教學體現先進性和市場的同步性,體現結構的完整性就尤為重要。“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規劃中,基于TCP/IP模型為主線,以OSI模型為理論向導,重新規劃的教學內容從如下幾個模塊展開。

1.概論模塊

闡述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模型,相關體系結構如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協議的基本概念,網絡的分類方式,網絡的現狀和展望,計算機網絡相關領域的權威組織機構和論壇等。

本模塊附帶的實驗模塊包括對相關網絡組織站點的查詢,掌握查詢相關資料的方式,如查詢RFC文檔,ITU-T相關技術標準,實際網絡的考察等。

2.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模塊

以TCP/IP模型的主機至互聯網層和OSI模型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為核心實現展開,描述物理層的基本功能和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功能,闡述IEEE802.3關于數據鏈路層劃分為MAC層和LLC的基本要求。闡述數據通信的基本模型和一般方式。常見的數字數據數據編碼方式,常見的頻帶傳輸技術及其編碼方式,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技術,多路復用技術如FDM、WDM、TDM等。

本模塊附帶的實驗模塊包括數據幀的分析,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一般算法及其語言代碼實現。

3.局域網和以太網技術模塊

在闡述完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基礎上,探討局域網的基本概念、局域網的特點、拓撲結構等。闡述局域網的基本組網技術,以太網的基本概念,以太網的發展歷史,常見的數據交換技術如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等。以太網的常見技術標準,IEEE802模型及其相關標準。

實驗模塊包括相關物理層設備概述,如網卡等,相關數據鏈路層設備功能描述,如交換機——交換機的基本配置,交換機的使用、分類,交換機的配置途徑及其方法。交換機構建以太網的基本過程,虛擬局域網的基本劃分,Trunk技術的使用等。

常見的傳輸媒介及其分類:有線傳輸媒介,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雙絞線的基本分類:UTP,STP等,雙絞線的制作方法:如交叉線,直通線,反轉線等。同軸電纜的基本結構,同軸電纜的分類,同軸電纜的制作方法及其測試等。

光纖的通信原理,光纖的分類,多模和單模光纖,光纖的基本認識,打磨和焊接等。無線傳輸媒介如紅外線,無線電波,激光等相關知識點的介紹。

4.網絡層模塊

闡述網絡層的基本概念,網絡層的基本數據單位,分組的基本概念,路由的基本概念,路由協議和被路由協議。常見的路由協議及其算法步驟,如OSPF,RIP等。網絡層的擁塞控制算法,如漏桶技術和令牌桶技術等。網絡層的核心協議如IP,ARP,icmp,RARP,IGMP等。IP地址的規劃方式,IPV4的地址構成方式,位數,IPV4地址的分類。IPV4地址的分配,子網劃分和超網聚合,相關的VLSM和CIDR技術。IP數據包的結構及其特點分析。IPV6地址的構成及其特點等。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配置方式等。

實驗模塊包括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如端口的IP配置,速率配置等,基本路由協議的配置,如靜態路由的配置,浮動靜態路由的配置,RIP路由協議的配置,OSPF路由協議的配置,IGRP、BGP、EIGRP等相關路由協議的配置等。

5.廣域網模塊

闡述廣域網的基本概念,廣域網的基本構成,ATM異步傳輸模式及其特點,ATM的信元,PPP網絡,FR幀中繼網絡,X.25分組交換網絡,基本的數據格式等。廣域網的構造,廣域網的基本配置,廣域網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廣域網相關協議的配置,PPP協議的使用,ATM網絡的基本配置,X.25的基本配置,FR的基本配置等。 轉貼于

本模塊涉及的實驗部分應該以相關的模擬器軟件進行演示,例如基于boson或者cisco的tracer或者華為的相關模擬器進行,實際模擬器的選擇以當前采用的實驗硬件系統為準進行。另外考慮到和當前市場流行技術和硬件產品同步的特征,采用的模擬器要體現先進性、真實性。另外實際的試驗系統能升級的考慮升級或者擴充。

6.網絡服務的配置模塊

作為網絡服務的終結點,服務的配置十分關鍵,作為應用層服務的最高體現,構建相關的網絡服務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網絡服務的配置主要涉及相關服務器平臺的構建。

實驗模塊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平臺的基本構件、安裝、基本的系統配置,如unix,windows server 2008等,系統平臺的服務使用,如web服務器,FTP服務器,E-MAIL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遠程登錄和打印服務器,還有諸如域和活動目錄服務,文件服務等相關服務的構建,群集服務的構建,相關的磁盤管理和文件管理服務,視頻點播VOD,流媒體服務器的構建等。由于涉及到的平臺不一,比如WEB服務器可能在不同版本下的服務特征不同,例如構建iis6.0和IIS7.0搭建asp.net站點環境的配置,比如在linux平臺下,構建apache服務器平臺,或者搭建相關的php,jsp等服務環境,這樣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應講授。

考慮到實際教學環境的要求,本模塊的構建應該在虛擬機平臺進行,這樣可以方便構建,減少實際教學環境的投資和管理成本。目前采用vmware或者virtual pc均可方便進行。

7.無線網絡技術模塊

隨著網絡新技術的增加,無線網絡技術增加到“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是大勢所趨。介紹無線網絡的基本概念,常見的無線通信技術。無線局域網的基本概念,無線局域網的相關協議標準,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等。無線局域網的相關設備,如無線AP,無線路由器,天線等。實驗模塊,包括無線網絡的組網技術,常見的組網方案等。

8.網絡編程技術

編程是網絡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隨著市場技術的發展變化,網絡編程的范圍在不斷產生變化,給學生一個清晰的編程方向和編程方式極其關鍵。本模塊應該介紹網絡編程的基本概念,網絡軟件的基本模型,C/S和B/S的基本架構。基于客戶端/服務器方式面向應用的網絡編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的面向應用的網絡編程。編程語言的選擇,相關技術的選擇,如c,c++,java,c#,vb,delphi,python等,應該以當前市場趨勢詳細闡述技術的選擇。一般說來當前c++,c#,java較為流行,另外關于面向手機等微終端平臺的開發,一般選擇J2ME;面向游戲的開發,選擇adobe的flex等;面向瀏覽器的站點類應用開發格式就更多了,基本的HTML,xml,xhtml,p+css、javascript,vbscript必不可少,相關的數據庫語言SQL,數據庫概念及其數據庫軟件SQL SERVER、oracle、mysql等也在介紹的范圍內。網頁類開發的asp,asp.net,jsp,php,cgi等也要適當介紹。

筆者認為,實際上本章節并不是雜亂無章,以市場流行平臺和語言出發,以客戶端方式,瀏覽器方式,手機等微平臺方式,游戲等處理出發組織教學內容,知識結構容易理順。

網絡編程的模塊非常龐大,應該作為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一門課程來介紹,相對說來,目前缺少一門概論式的網絡編程教材來介紹相關內容,學生很難明白到底該選擇什么樣的編程平臺,什么是網絡編程,選擇什么平臺,該章節就是要起這樣一個拋磚引玉的功能。

9.網絡安全模塊

本模塊應該以網絡安全基本概念出發,涉及的內容包括網絡安全的基本架構,相關安全框架,密碼學和數據加密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和防火墻,黑客,病毒及其處理技術,攻擊及其防范技術,vpn,數字證書,簽名,SSL,SSH等。涉及的硬件系統及其配置主要包括防火墻的基本配置,NAT地址轉換,ACL的配置,VPN及其配置等。實際上網絡安全已經成為網絡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后續課程中可能涉及,作為知識點的擴充和延伸,應該附帶該模塊。

10.網絡維護和管理模塊

網絡維護和管理是網絡技術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涉及網絡維護和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網絡管理和維護的基本概念,網絡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模型,管理的基本內容,SNMP網絡管理協議,網絡故障及其派出技術,常見硬件和軟件故障,設備故障,相關的網絡管理軟件,路由器,交換機的網絡管理功能的配置等。

三、小結

綜上所述,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及其實驗教學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規劃教學內容,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劃;規劃課時和課程設置安排,便于課程的詳細展開;完善該課程的實驗室整改,做到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步,做到新穎性、實用性、真實性、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王相林.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1,(6).

[2]劉東梅.計算機網絡教學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7).

[3]龐周.淺談計算機網絡教學[J].內江科技,2010,(12).

[4]肖建良,敖磊.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

第3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網絡輔導答疑 考試系統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2-00-01

1 新技術的引入

目前,對網頁上數學公式的編輯問題通常采用以下解決方案:通過圖片顯示和通過(數學公式標記語言)顯示數學公式。需要在符合要求的瀏覽器中才可以顯示,但占市場主流的IE瀏覽器等都不具備符合的條件。這幾種技術對于數學類網絡答疑和考試系統來說都不太方便。筆者使用的網絡在線公式編輯工具和網絡在線圖形編輯工具全面支持公式和圖形的在線輸入與編輯,支撐在線復制、粘貼與修改數學公式和所編圖形的強大功能;并且客戶端不需要安裝相應插件,突破了網絡輔導答疑系統中數學公式輸入的技術瓶頸,界面如下圖所示。

由于這種新技術剛剛出現不久,尚未在各種答疑系統和考試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旨在借助這兩種先進的技術對我校的數學課程網絡輔導答疑與考試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與應用。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奠定基礎。

2 建立實用性強的網絡輔導答疑系統模塊

我們已經對該系統做了初步的研究,如下圖所示。

目前該系統的功能還不是十分完善。在后續研究中,本系統將增加章節索引功能和搜索功能:章節索引功能可以使學生快速定位自己的問題所在,實現先學習再提問的目的;搜索功能將幫助學生快速查找本系統是不是已經存在和自己相似的問題,且該搜索功能將全面支持公式的搜索。我們力爭引入和推廣MathQ學習交互的軟件,MathQ軟件就像我們的QQ一樣,能夠實現在線交流功能,包括點對點的和群組之間的。

3 建立功能齊全的在線考試系統模塊

我校輕工學院已經試用了一套在線考試平臺,如右圖所示。該系統已經成功實現了在線考試和成績收集功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能,使該系統支持課程在線作業、訓練測試與在線考試模式,支持成績統計分析與試卷分析,在線測試包含考點設置、試題建設等測試題庫建設功能,同時支持從網絡試題庫的試卷庫中導入試卷來測試。通過在線測試系統,教師根據學生的每次測試成績,可以給出其一個發展性的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并調整教學計劃與安排,最終能夠獲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將新技術應用到數學課程網絡輔導答疑與考試系統中,由于系統內集成基于Web的公式編輯和圖形編輯器,從而支持各數學專業學科知識的在線交互、在線答疑和在線考試,完成了數學學科知識的在線交互。網絡輔導答疑系統徹底地解決了公式和圖形的在線編輯問題,提高了答疑工作的便捷性與及時性,增加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在線考試系統完善了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其總結性評價的教學模式向發展性評價的教學模式順利過渡。網絡輔導答疑系統不僅減輕了教師負擔,讓其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對學生的輔導和答疑,而且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自主學習能力,更加科學、公平、合理地評價學生。

參考文獻:

[1]趙曉青等. 大學數學課程網絡教學系統建設的探討[J].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

[2]章玳等. 網絡教學資源有效性探析――以課程輔導答疑庫為例[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

第4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5-131-02

從2004年,教育部啟動全國高等學校網絡教學試點工程,到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版)》出臺,很多院校建起了多媒體語言教室和學生網絡自主學習中心。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教與學雙方在新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下,表現出不適應性和遇到的種種困難,提示我們思考如何避免“高投人、低收效”,如何使多媒體網絡教學理念和實踐真正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

一、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優勢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只能兼顧學生中的大多數,無法針對學生的個體興趣水平差異在教學實施上做得面面俱到,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而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通過設計良好的網上課程可以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跨越學生中個體差異給教學難度和進度帶來的障礙,同時網絡課程資源集中、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需求及興趣有目的地選擇學習的方式、內容、時間以及地點,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讓學生都學有所獲,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網站為例,實際上這是一個集中了傳統紙制課本、英語教學軟件和配套英語文化背景資料等內容的英語學習網站,包含對教材的講解、背景介紹、練習及解答、題庫等。在這個網站上,學生可以得到英語學習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可以進行人機對話,可以收聽、收看英語廣播、視頻節目,可以參加英語測試、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和其他任務等。而網站提供的強大的管理功能可以保留學生的每一次網絡學習的記錄,方便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時也為教師管理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二、多媒體網絡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

(一)自主學習方法和策略的缺失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和學生座談發現,經過4個學期的網絡英語自主學習,一些學生仍未形成元認知學習策略或者說尚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體表現為:對本單元學習的要求和目的“不清楚”,遇到網絡太慢或太忙時就“放棄課程學習”,轉向“看電影”或“聊天”。另外,搜索信息時“迷航”、“搜索信息成癮”情況嚴重。對新生第二學期末的調查顯示,有近30%的學生“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面對課程“無所適從”。多媒體網絡教學新模式特別強調自主式學習、探索式學習。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網絡學習存在障礙,學習主動性不足和多年養成的灌輸學習習慣難以短期扭轉,面對學習思維方式要轉變、時間要自己安排等問題還未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教改課程對一部分學生而言可以說是“不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在利用需要自主學習能力的資源和環境進行學習”。

(二)教師角色和觀念轉變不夠

在計算機、網絡條件下,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而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僅僅是灌輸、傳授知識,沒有幫助學生在網絡條件下獲取各種學習資源,并有效開展符合自己興趣的語言活動。部分教師只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而對學習過程的了解不足。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自主學習者,而一些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還有待提高。

三、建立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科學教學管理機制

(一)學生自主學習的監控、管理與評價

建立了完善的硬件環境支持系統,不等于就能夠成功地實現自主教學;具備了良好的網絡環境也不等于就能夠取得滿意的外語學習效果。如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評估,是保證軟、硬件設施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學生能夠切實地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而受益的重要條件。

自主學習不是自己學習,自主學習應在一定的環境下,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實現學習過程監控、管理與評價,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 制訂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計劃

每學期初,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每個學生都要制訂符合自己外語水平的自主學習計劃,主要包括總體自主學習計劃、學期自主學習計劃和月(周)自主學習計劃。

2. 建立學生大學英語協作學習小組

協作小組在班級內產生,既存在于課堂,也存在于網絡,以6―8人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互助的學習環境。

3. 監控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過程

監控學習計劃的落實,檢查計劃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切實的可行性。經過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自主學習計劃作出適當的調整。監控自主學習的內容的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并分析其原因,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調整。監控協作小組的合作活動情況,包括“英語論壇”上的話題完成情況、口語實踐、寫作實踐等。

4. 評價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效果

形成性評價包括學生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有口頭式的,也有問卷式的。教師評價主要來自對學生的觀察、作業、網上自主學習記錄等。

終結性評價主要來自期末課程考試和學生自主學習計劃落實情況。硬性規定每名學生每學期必須完成一定學時數的網絡學習和網絡英語實踐活動,并計人最終的期末成績中。凡不能完成自主學習計劃的學生將不能獲得相應成績。凡在網絡課堂上外網的學生也不能獲得平時成績。

(二)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師角色

網絡的介入,使信息技術和課程得以整合,使師生從單向交流轉變為師、生、網絡之間的多維互動。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而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學生不再是課堂的被灌輸者、接受者,而應該是一個構建者、創造者。課堂的中心、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他們精心設計的學習情景或環境中進行知識的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來建構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學習有更廣闊的空間、更自主的選擇和更廣泛的交流,從而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和自主學習。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網絡自主學習效率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互動的、立體的、生動的語言教學環境和豐富的學習資料,利用計算機進行語言研究和教學,將各種多媒體電腦軟件應用于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創造語言學習有利的環境條件。在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教室,每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對一的“人機對話”,進入一個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習,如

遇到問題,可以通過BBS線上交流論壇與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生進行實時交流。教師通過控制臺,可以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開展課堂討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或教給學生使用關鍵詞、邏輯詞、加減號、英文雙引號和限制檢索條件的特定文件的搜索等方法來尋找網絡英語學習資源。并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等各種英語學習網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需要自由選擇不同級別和水平的學習材料,在網上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大大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效率。

(四)加強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建設與管理

增加自主學習中心的多樣性:學習材料(包括課本、詞典、期刊、報紙等)、設備(包括錄音機、放像機、衛星電視)、人力支持(包括中心主任、技術人員、教輔人員)的有機組合才能使自主學習中心的成功運轉成為可能。建立明確的管理制度,確定中心主任、技術員、教輔人員的職責范圍。學生出現任何方面的問題,都有人能幫助迅速解決。管理人員定期與學生、教師、軟件出版商、學校進行溝通,共同商討有關問題。

(五)加強教師技術素養的培訓

多媒體網絡教學的順利開展要求教師對計算機基礎和網絡知識必須熟練。除了聘請校外專家講座,進行教學觀摩,教學技術示范,還可以進行校本培訓,由專任教師就網絡自主學習舉行專題講座,講述個人的網絡教學方法與體會。通過系列教研活動,教師問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對于提高教師的網絡教學水平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如何優化教學資源,如何處理好教與學關系,如何使管理機制更趨完善,如何進一步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等問題,需要我們時時關注、不斷思考。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繼續深化的今天,外語教師要在教學研究和管理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想學生所想,給學生所需,助學生所難,繼續探索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高吉利,國內外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J],外語教學,2005,(1):60-63.

第5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網絡環境自主學學英語教學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舊的教學模式嚴重妨礙了新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予以改革。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特別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入教育教學領域,使教育內容、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改變了傳統的“三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促使大學英語的教與學朝著“個性化”、“自主式”方向發展。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實質上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強調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展開個性化、自主化、協作化學習”的教學模式。其根本目標就是要形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里面還包括終生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新的教學模式還追求外語學習和情感教育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的概念源自于20世紀60年代對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和獨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的討論。到1981年,Heloc(1981)將學習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定義為“主持自我學習的能力”。Heloc對語言學習自主性的研討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給出的這個定義也成了這個領域中后續研究的起點。但在究竟什么是自主學習的問題上,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Little(1991)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即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及學習過程的心理聯系問題,也就是拆分、反思、決策、獨立行為的能力”。因此,他認為不能把自主學習看成是新的教學方法,而應是學習者把握自己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學習者能夠獨立自主地確定其學習目的、明確其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應用恰當的學習策略,并擁有自己的學習評價體系的能力。

學生,即自主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但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已無用武之地或沒有絲毫存在的必要。自主學習只是對老師和學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角色發生了轉換。因此,把自主學習理解為“自個學習”或“自學”,是一種曲解。自主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而學生千差萬別,其獨立的程度也必然有所不同。在自主學習初期,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同時,鼓勵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協作交流也必不可少――自主學習不是封閉的學習,良好的交流協作既便于隨時展開討論,又便于學生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并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

二、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面臨的是一個開放或半開放的學習環境,這與傳統課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構筑什么樣的學習環境,是順利展開自主學習的關鍵!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應該能夠使學生自由徜徉,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要求,構筑獨特的學習空間。資源合理配置的網絡環境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1.自主學習硬環境(網絡硬件)建設:我校自主學習硬環境,即網絡環境,以校園網為支撐,面向Internet動態開放,以自主學習教室為中心,向網內所有聯網機器輻射,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展開學習,向著“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2.自主學習軟環境(網絡資源)建設:為合理配置自主學習資源,我校自主學習軟環境建設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購買了天空教室等軟件以提供網絡教學支持環境,購買了清華大學出版社《新時代交互英語》等教學課程;另一方面,組織人力物力自主開發了適合我校使用的自主學習資源庫。

天空教室集無紙化備課和網絡化教學為一體,其功能和操作上雖有一定的欠缺,但足以滿足普通教師多媒體教學的要求。購買《新時代交互英語》我們看重的是其突出的教學管理和跟蹤監控――這其實是一直困擾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問題,也是廣泛推行自主學習的障礙之一。《新時代交互英語》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其網絡輔助平臺包括學籍管理、教學管理、教學評估、學習監控、信息/成績查詢、作業提交與批改、信息反饋等模塊,避免了自主學習的放任自流,做到了學習過程的管理與質量監控,便于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給予有針對性地指導。例如,學習監控模塊包括學習進度統計、學習人數統計、單元成績統計、學習時間統計、學習時間峰值統計、答疑提問統計等子模塊,每個模塊均可以精確統計到系別、專業、班級,乃至學生個人,這樣,教師及管理者就可以實時掌握整個系統下自主學習的情況。

我校自主開發的自主學習資源庫面向《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新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即,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應達到的要求,分四級,各級分別按主題單元組織。各單元主要設有主題背景、主題學習材料、單元測試、協作項目、開心園地等五大主干欄目。主題背景包括作者簡介、主題導引、人文風俗、歷史典故、經典影視、新聞紀錄等子欄目,目的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主題學習材料所發生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大大促進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主題學習材料包含主題學習材料文字、音頻、插圖、詞匯、釋義、例解、翻譯、網絡資源鏈接等。我們對主題材料的注解,盡量做到詳盡。這樣,一方面,可以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口味;另一方面,如此繁雜的內容可以迫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取舍,自行組織學習材料――在同一級別內,可以按序學習,也可以不按序;可以全部學習,也可以選擇性學習。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學習進度,但必須完成學期初,教師與學生根據其自身特點共同確立的基本額度。單元測試包含詞匯與結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翻譯、寫作等題型,主要目的在于學生自測、自省、自我監督、自我調控。協作項目為的是加強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要求學生必須多人合作完成,因此,這一欄目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同時它也具備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可以結合該單元主題,自主確立協作項目(包括提出選題、列出研究大綱、制定分工合作計劃,直至最終完成項目報告)。開心園地包含幽默笑話、字詞游戲、謎語詩歌、英文金曲等子欄目,這部分內容我們盡量做到與主題相關。這個欄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使外語學習不那么枯燥。

我校自主開發的這套自主學習資源庫力求達到全(資料全、講解全、體系完整)、精(注釋精、例句精、習題精、視頻音頻精)、新(內容新、視角新、手段新)、博(題材博、體裁博、視野廣闊)、活(形式活、架構活、信息非線性呈現)五大特色。另外,我們正在研發網絡化英語測試平臺。

3.自主學習實踐模式

依照《新要求》,我校實行了一系列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主要有三項:一是變3+1教學模式為2+2+X的教學模式;二是堅持分級教學與小班授課;三是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

2+2+X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按照舊的教學大綱,我校實行的是3+1的教學模式,即:3學時讀寫+1學時聽說。而新的教學要求則將聽說能力提高到了較高的地位,因此,我校及時將教學模式調整為2+2+X,即:2學時讀寫譯+2學時聽說+X學時自主學習。“X”是數學中的未知數,在這里寓意著力圖“突破英語教學的時間和地點”,從而使學習朝著“個性化、自主式”方向發展。

堅持分級教學與小班授課:改革教學模式的同時,我們并沒有放棄一直以來堅持的、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分級教學”和“外語小班授課”。分級教學是因材施教的直接體現,小班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優勢已有頗多文章著述,在此恕不贅言。總之,在探索“個性化、自主式”學習的同時,我們堅持走傳統課堂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道路。

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不是自個學習或自學,教師也并非可有可無。恰恰相反,教師在幫助學習者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只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學家布魯納曾經將兒童學習過程中成年人的支持與協助作用,形象地比喻為“腳手架”(scaffolding),隨著兒童認知能力的提高,腳手架可以逐漸拆除。我們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也起著類似的作用,不過這種“腳手架”的支撐作用應被視為一種動態的力量,而不是一個靜態的實體:在學生不斷出現的問題面前,腳手架隨時都可以搭建;隨著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腳手架又應時而拆除。如圖1所示,學習者在網絡資源學習環境中展開自主探究式學習,同時在協作小組中展開合作、討論等活動;教師主動或應學習者之邀對其自主學習給予恰當地指導,并及時做出反饋。

圖1 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環境

4.自主學習監控、管理與評價

建立了完善的硬件環境支持系統,不等于就成功地實現了自主教學;具備了良好的網絡環境也不等于就能取得滿意的外語學習效果。因此,如何監控和評估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是保證軟硬件設施有效地發揮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實踐中,我們主要采取自評、互評相結合的做法。

制定自主學習計劃:每學期初,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每個學生都要制定符合自己外語水平的自主學習計劃,主要包括總體自主學習計劃、學期自主學習計劃和月(周)自主學習計劃。

成立協作學習小組:建立協作學習小組的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有效地展開合作學習,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互助的學習環境。一般來講,協作小組在班級內產生,既存在于課堂,也存在于網絡,以4~6人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

對自主學習的監控:我們主要監控自主學習計劃、自主學習內容、合作學習等三個方面。自主學習計劃主要監控計劃的制定與落實,檢查計劃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切實可行性。經過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自主學習計劃可以適時做出適當調整。對自主學習內容的監控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并分析原因,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合作學習主要監控協作小組的合作活動情況,包括“英語論壇”上的話題完成情況、口語實踐、寫作實踐等。

對自主學習的評價: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主要有形成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種形式。形成性評價包括學生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有口頭式的,也有問卷式的。教師評價主要來自對學生的觀察、作業、網上自主學習記錄等。階段性評價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一般每學期一至兩次,集中在學期中左右。終結性評價主要來自期末課程考試和學生自主學習計劃落實情況。我們硬性規定了每名學生每學期必須完成一定學時數的網絡學習和網絡英語實踐活動(一般在專用自主學習數字語言實驗室完成),并記入最終的期末成績中。凡不能完成自主學習計劃的學生將不能獲得相應學分。

三、結語

我校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改革目前已到了改革進一步深化、細化的階段。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材料進行學習,大大彌補了課堂上語言應用能力訓練的不足;同時,教師及學生自己都能隨時記錄、統計、了解、檢測學習情況,從而做到及時發現了解問題、及時討論解決問題,這對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新的教學方法、積極促進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起到了正向督促作用。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資源庫的智能化建設還不夠。如單元測試欄目,雖有分數評定,但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分析不夠,且錯誤統計需要人工干預,否則,無法形成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指導意見。這大大影響了自主學習的效率。

其二,語言環境開放性還不夠。我們對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立足于網絡環境,但限于網絡的紛繁復雜,未能對語言環境進行充分的開發和挖掘。因此,無法做到對Internet充分開放,并且,已開放部分也缺乏一定的智能性導航。

其三,對場依賴型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不夠。從心理學的角度,學生可以大致分為場獨立型和場依賴型。場依賴型的學生習慣于傳統課堂,學習往往比較被動。如何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自主意識,使之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模式,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較為艱巨的任務。

其四,對自主學習過程的監控還不夠。按照設想(如前文所述),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控與評價應該是比較理想的,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不盡然。如,通過統計和調查,“2+2+X”中X的執行,往往集中在學期初計劃制定階段、學期中檢查階段和學期末考核階段。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這種現象的產生究竟是學生的自主地位使然,還是人本身的惰性使然?抑或其他原因使然?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說明監控和評價環節還需進一步探討。但無論如何,監控和評價不應回到老路上,即對學生的“督、控、統”上!

瑕不掩瑜。縱觀整個教學改革,其效果可以說顯著!除了學生學習成績有大幅度提高外,通過調查問卷及改革后的跟蹤調查、跟蹤測試,參與改革的學生普遍形成了比較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其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Benson,P..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1997.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Helo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4]Jonassen, D. 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4,(34):34-37.

[5]Little, D.Taking Control: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

[6]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 Authentik,1991.

[7]Oxford, R. 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9, (73): 291-330.

[8]Warschauer, M. and D. Healey. Comput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 Overview [J]. Language Teaching, 1998, (31):57-71.

[9]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London: Prentice Hall,1998.

[10]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2007.

第6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一、后備干部界定和要求

1.后備干部的定義

第一,后備干部是市級公司基層管理人員中的優秀管理骨干,是分公司中層干部的培養對象。第二,后備干部既要具有管理欲望,又要具有統籌全局的培養潛能,并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具有基層管理經驗或項目管理經驗的人才。第三,后備干部人選,原則上要求具有多崗位工作經歷。第四,后備干部的數量原則上應根據公司中層職數l:2的比例培養和儲備,在年齡上要形成梯形年齡結構。

2.后備干部素質要求

第一,政治素質。政治上表現成熟穩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移動事業,遵紀守法,作風民主,為人正派,清正廉潔。第二,職業素質。認同公司企業文化,執行力好,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具有良好的職業涵養,具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第三,業務素質。具有所從事崗位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第四,管理素質。有較好的全局觀念和組織能力,有較強的協調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能力。第五,心理素質。具有健康、成熟、穩定的心理素質,能獨立承受和應對工作中較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項目方案目標

1.顯著提升每位后備干部的四類、12項管理才能

2.提供每位后備干部四類、十二項管理才能評定表(期初、期末)和MBTI性格測量表

管理才能評定表(期初、期末)和MBTI性格測量表,可以為公司任用后備干部提供參考信息。

三、項目方案理論根據

本項目設計的理論根據是MAP管理才能評鑒模型和行動學習法。

1.MAP管理才能評鑒模型

MAP管理才能評鑒模型(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是美國Training House公司投入巨資開發的評量系統,是一套最先進、高度客觀且能有效評量管理才能的工具,能為組織與個人的管理能力發展提供最明確的指標。

MAP管理才能評鑒模型涉及四類、十二項管理才能。這些管理才能契合后備干部晉升后的管理職責。

MAP管理才能評鑒模型圖示如下:

2.行動學習法

行動學習法(Action Learning)又稱“干中學”,就是通過行動來學習,即通過讓受訓者參與一些實際工作項目,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領導企業扭虧為盈、參加業務拓展團隊、參與項目攻關小組,來發展他們的管理能力。行動學習建立在反思與行動相互聯系的基礎之上,是一個計劃、實施、總結、反思進而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的循環學習過程。

行動學習以實踐活動為重點,以學習團隊為單位,以真實案例為對象,以角色扮演為手段,以團體決斷為要求。

四、項目實施周期

項目實施歷時一年,從2014年3月——2015年2月。

五、項目方案構成

“后備干部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項目”,由行動學習計劃、課堂學習計劃和專業顧問咨詢計劃構成,以行動學習計劃為主。

行動學習計劃,是通過工作實踐學習、鍛煉管理才能的計劃。

課程學習計劃,是通過課堂或培訓學習管理才能的計劃。

專業顧問咨詢計劃,是通過管理才能咨詢顧問提供的咨詢服務提升管理才能的計劃。

項目倡導:行動學習計劃由后備干部個人制定和實施、檢查和控制;課程學習計劃、專業顧問咨詢計劃,由公司制定、實施。

1.行動學習計劃

(1)行動學習流程

(2)行動學習流程說明

第一,期初,每位后備干部評定自己的12項管理才能水平,作為制定管理才能提升目標的基礎數據。

第二,每位后備干部根據12項管理才能基礎數據,制定出自己的12項管理才能提升目標。

第三,每位后備干部根據12項管理才能提升目標,制定出自己的《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確定了將12項管理才能從期初實際水平提升到期末目標水平的具體行動路線,包括課堂學習路線和行動學習路線,重在行動學習路線。

第四,每位后備干部嚴格實施本人的《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公司針對12項管理才能中的各項能力提供相應的咨詢、培訓、輔導、實踐機會。

第五,在實施過程中,每位后備干部定期評定自己的12項管理才能,結合評定結果和期初制定的管理才能提升目標,調整《十二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

第六,期末,每位后備干部最終評定12項管理才能,總結《十二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實施結果,撰寫總結報告。

2.課堂學習計劃

公司為后備干部安排如下培訓課程,輔助后備干部提升管理才能。后備干部可以自主選修培訓課程。

3.專業顧問咨詢計劃

公司聘請MAP管理才能專業咨詢師,在制定和實施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過程中為后備干部提供個性化咨詢服務,幫助后備干部解決具體問題。

專業顧問提供下列咨詢服務:第一,MAP管理才能評定方法咨詢和評定結果解讀。第二,MAP管理才能提升目標設定咨詢。第三,MAP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制定咨詢實施咨詢。第四,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實施過程進行監督和檢查。

六、項目實施管理措施

項目實施期末,對《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完成情況和12項管理才能提升目標實現情況進行評定,并根據評定結果,對后備干部進行相應的獎懲。

第一,將出色完成《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出色實現12項管理才能提升目標的后備干部,納入未來一年優先任用后備干部。

第二,對基本完成《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基本實現12項管理才能提升目標的后備干部,納入未來二年優先任用后備干部。

第三,對完成《12項管理才能提升行動計劃》的85-95%、實現12項管理才能提升目標的85-95%的后備干部,繼續保留后備干部身份。

第7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Wang Y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摘要:隨著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改革的推進,網絡化教學模式下學習方法缺失,計劃性、系統性缺失,監控和評價缺失,情感缺失等現象大量出現。本文旨在討論管理策略在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模式下對學生進行管理策略培訓的方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ing of network-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here appears leaning method deficiency, planning deficienc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deficiency, as well as emotional deficiency.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nagement strategy in network-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management strategy training method under this teaching mode.

關鍵詞: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 學習策略 管理策略

Key words: network-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y;management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9-0206-01

0引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深入進行,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新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學習、自主學習方向發展。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造成師生時空分離,要求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這就引發了學習策略缺失、監控和評價缺失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絡英語教學的效果,因此,管理策略在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1學習策略的定義及文秋芳對其分類

Oxford(1989)指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語言學習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語言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是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我國學者文秋芳(1993)以管理和觀念作為分類基礎,將學習策略分為: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前者與學習過程有關,后者與語言學習材料有關。她認為,策略之間有層級關系,管理策略處于語言學習策略之上,對語言學習策略的使用有制約作用。她同時提出管理策略既管理認知過程,又管理情感過程。具體地說,管理策略包括確立目標、制定計劃、選擇策略、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等。文秋芳教授的分類有效彌補了其他分類的缺點,不僅指出了策略之間的層次關系,而且給情感策略以足夠的重視,提出學習者既要對自己的認知過程進行管理,還要對自己的情感過程進行管理。

2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學習方法和技巧缺失大學英語網絡教學中,很多老師只注重傳授知識,忽略了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傳授。教師往往為學生提供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但很少涉及學習方法和技巧,這就造成老師和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問題上無法溝通,教師也不能給與及時的糾正。

2.2 學習計劃性和系統性缺失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但是大部分學生習慣于接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擁有太高的自由度使學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合理有效地計劃、安排自己的學習,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往往處于一種盲目無序的狀態。

2.3 監控和評價缺失校園教育評估體系有兩部分構成: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高頻率面授課程而形成的無形評估體系和有形的課程測試評估體系(王彤等,2003)。然而,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無形評估體系的監控力度比較弱,主要是依靠有形的課程測試評估體系來實施監控。但是,網絡化學習評價的基本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型尚沒有真正建立,現有的往往是傳統評價技術的簡單移植(章國英等,2004)。這些被移植過來的監控手段是否適應網絡化教學的特點還不確定。

2.4 情感交流缺失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可以進行語言交際和非語言的交際。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目光接觸都有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而在網絡化教學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及時和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交流上的滯后和缺失使他們在學習中的情感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3管理策略在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很好地運用管理策略,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選擇一定的學習策略,就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網絡化教學中學習方法和技巧的缺失和學習計劃性和系統性的缺失問題。學生如果有較強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意識,經常進行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網絡化教學中監控和評價的缺失。如果學生能針對自己在學習中的情感問題及時進行自我控制和調整,則可以在某些程度上減少網絡化教學造成的情感交流缺失。總之,管理策略的正確使用應當可以減少大學英語網絡化學習中的低效現象。

4在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管理策略培訓

4.1 開辟管理策略指導專區在局域網的網頁上設立學習指導專區。首先,讓學生明確網絡學習的特點,強調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初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然后,再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以及自我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2 開展在線討論教師可以在討論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管理策略意識,傳授自我監控、評價、調整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

4.3 鼓勵協作學習課程設計時要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搭建方便實用的平臺,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借鑒彼此的先進的自我管理經驗,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鼓勵學生更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及時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控和調整。

5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革的重點是充分利用網絡多媒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發展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應遵循這一思路構建教學新模式,逐步加強學生對管理策略的認識和了解,強化管理策略的使用能力,幫助學生有效克服網絡化教學所帶來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彤,楊柳.網絡英語教學中輔導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的一次調查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3(3):32-35.

第8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自主學習 網絡教學 自我監控 自我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a)-0198-02

網絡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行利用網絡,主動運用和調控自己的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來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網絡和計算機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拓寬了英語教學的技術手段,為適應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各高校網絡語音室中都配有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語網絡教學資源—— 英語學習系統,以及各種獨具特色的網絡英語學習系統,這極大的豐富了英語學習的資源并提供了更優良的條件。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的作用正發生巨大的轉變,現代課堂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的角色分工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而學生依賴于老師的學習方式與學習心理也發生了顛覆,因此在高度自主的網絡學習環境下,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英語專業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并且學生自我評價的體系也有待完善。

1 基于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了三種具有影響力的學習理論,即早起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behaviorism),70年代末至80~90年代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cognitivism)和最近幾年在西方流行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constructivism)。對自主學習最好的理論闡述和哲學基礎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源于瑞士兒童心理學家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Vygotsky的社會心理學理論以及Brunner的發現學習理論(侯萬春,2000)。Piaget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映模式,他認為人的心理、思維和智力的發展過程是與周圍環境進行通話和順應的過程。Bruner(1990)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當前的或原有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建構新的思想的積極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如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理解新現象,并建構這些現象的思維模式,確立學習目的,同時在新的環境中能夠控制自己的學習。這個學習目的和建構主義模式有密切的聯系,它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的特點,即“主動性、目的性、真實性、建構性和合作性”(Jonassen, Pack & Wilson, 1999:15)。

“學習者并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原先認知結構主義和有選擇的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肖川,1998:2)。建構主義指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的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學習者通過已知知識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歸納、整合,并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學習者對用這種方式建立的新知識結構會記憶的更深刻。同時,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因此,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應積極主動建構知識,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應該引導、幫助學生構建意義,而不是灌輸知識。

2 自我監控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在他人的幫助下,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而非是教師傳授的。在網絡背景下,學生通過探索學習,這和傳統的學習方式有這很大的不同,是學生借助一些資料,自主的完成學習過程。網絡學習具有傳統學習方式無可比擬的有點。首先,網絡自主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次,網絡提供了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再次,網絡自主學習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

網絡學習在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學生在網絡背景下學習,由于自主性加大,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容易下意識地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順序,而忽略了學科本身的邏輯順序;網上資源紛繁復雜,尤其是還有許多不健康網站,很難保證學生學習不受不利資源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可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網絡學習的過程中缺少教師的指導,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由于不適當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因此,網絡自主學習中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學生具有高度的自我監控能力,網絡自主學習才會發揮其優勢,得到更好的應用。

3 自主學習中自我監控的實施

知識的獲取過程離不開控制和接受控制,而學習控制分兩種:外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外部控制是指學生收到外在因素的約束,如家長、教師或其他人的要求、期望、批評、鼓勵、計劃等等;而內部控制也叫自我控制,是學生對自己學習的一種計劃、要求、反思和調節的過程,與學習的內部動機相聯系。因此,外部控制往往作為一種學習支柱而存在,自我監控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

網絡環境中的自主學習監控就是針對學習者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一系列活動進行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協調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效度和自主監控的能力,也應從以上幾方面加以完善和實施,筆者將從以下三方面對網絡自主學習監控能力的培養提出建議。

3.1 制訂適合的網絡自主學習目標和計劃

在每學期開學之初,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英語水平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和目標,此目標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給自己的進步留出時間和空間,同時,教師也應在學生制訂目標和計劃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建議和指導。師生共同參與制訂符合學生自己外語水平的自主學習計劃,主要包括總體自主學習計劃、學期自主學習計劃和月自主學習計劃,也可詳細到每次自主學習的計劃。另外,針對目前大部分學生覺得聽力水平低、口語表達能力差、聽說能力急需提高的情況,學生可以在制訂學習目標時更注重聽說方面,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彌補學生的英語弱項。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適當的調整計劃和目標,總之,先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學習效果。

“學生學習的自我監控是指學生為了達到預定的目標,對自身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不斷地進行積極、自覺地計劃、觀察、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過程。”(靳玉樂,2005)。由此可見,制訂網絡自主學習計劃是實現自我監控的前提,并且教師在幫助學生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必要時給予提醒、監督和指導。

3.2 加強自主學習過程的全方位監控

網絡課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學習不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是一種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網絡這一開放性、自主性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自我監控要求大大加強,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欠佳。因此要加強網絡教學中的學習監控,讓網絡學習成為受控的而不是放任自流自主學習。而監控的過程可以從以下四個階段加以實施。

(1)學前監控:這與剛剛談及的制訂網絡自主學習計劃相呼應,就是在學習活動開始之前,學習者要樹立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習情景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

(2)學中監控: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監控,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調整學習行為。學習者要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檢查,反饋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做出評價和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進度,這以監控具有方法性和執行性。這種監控要求學習者掌握一定的監控方法,能根據學習中的不足,強化、修改或中斷學習行為。

(3)學終監控:這一監控是指學習者在即將結束學習互動時,檢查、反饋、評價學習結果,并能結合學習目標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的行為。這一監控過程注重對學習結果的反饋和補救。學習者按照學習有效性標準對學習方法、策略進行評價,根據學習目標對學習活動的結果進行評價,評估自己是否達到學習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學習目標或學習過程中的方法和測量有問題,則采取一定的措施補救。

(4)總結性監控:學習者完成所有學習活動之后,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反省,這就是總結性監控,它具有總結性和反思性的特點。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應從以上四個方面,也是四個階段進行實施,根據每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學生對自己的監控進行相應的調節,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和性質,才能保證監控的效果。

3.2.1 完善自我評價體系

自我評價是自主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通過不斷地自我評價不斷的發現問題,才能不斷地進步。傳統的評價體系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過度強調應試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評價平時表現,如課堂參與、課外訓練、自主學習等。因此,它不能為教學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學生主體價值無法得到尊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網絡自主學習的成果應納入成績考核之中,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網絡自主學習的評價體系應從兩方面完善,一是從教師的角度,二是從學生的角度。

3.2.2 教師完善自主學習評價體系

教師完善自主學習評價體系,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到有效的外部監控。教師應當將網絡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自己的博客和郵箱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教學計劃,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解決。另外,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學習周記、階段性測試、辯論賽等方式監控和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3.2.3 學生完善自我評價體系

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學習記錄文檔,主要是對每次的學習過程進行小結。學生在小結中記錄下自己的學習心得,比如有沒有按照計劃實施、運用了什么學習策略、取得的學習效果如何、是否到達該次的學習目標等等。通過這種自我反思,學生可以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計劃,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從而增強了自我監控能力。

4 結語

網絡的出現對英語教學和學習產生的巨大潛在意義,同時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深遠影響。網絡為我們提供更優化的學習環境,而且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但網絡教學環境中師生分離狀態、學習行為的隱蔽性及不易感知等特點也對學習者的學習監控造成了一定困難。因此,培養及提高學習者的自我監控能力,以及不斷完善自我評價體系,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指導與監控兩者有機結合,才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取得網絡自主學習學習更好的成績與效果。

參考文獻

[1] Jonassen,D.,Pack, K.,& Wilson, B.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M].Canada: Prentice Hall,1999:15.

[2] Vygotsky,L.Electronic Mail in Education [J].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1.

[3] 曹莉,張芬.學生網絡自主學習中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1.

[4] 黃萍.高校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行為的調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4.

[5] 侯萬春.建構注意教學觀和大學英語教學[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6] 靳玉樂.自主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7] 劉金俠.網絡教學環境中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J].外語學刊,2009.

[8]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9] 肖川.從建構注意學習觀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J].教育研究與實踐,1998:2.

第9篇:網絡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一、大學英語改革實踐

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規定:“在網絡環境下,我們雖然要充分尊重和繼承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科學的部分,但也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優勢,借助先進的技術,推進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新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現代信息技術有很多優勢,它使英語教學更加自主化,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促使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該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等,應該讓學生和教師雙方都具有積極性,尤其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在網絡環境的基礎上的大學生英語教學是極具突破性的,它可最大限度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因此,教師也要有所突破,引導大學生借助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語教學界的學者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概念有著各種各樣的定義。Henry Holec是最早進行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的學者,在其1981年出版的著作《自主性與外語教學》中對自主的定義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他認為這是人自身的一種能力,是在一定的環境內,人可以進行自我管理的行為。學習者自主就是指學習者能夠自主地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管理,對學習內容和環節進行規劃并良好執行。1991年Little D.對自主學習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完全自主的學習者是能夠獨立或者在小組學習活動中進行計劃、監督并且評估自己的學習過程的學習者。1995年,Dickinson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自主的學習者應該能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例如,制訂出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制訂學習內容,明確學習教材及應完成的學習進度;確定個人的學習方法,進行自我監督、自我評估等。

綜上所述,“學習者自主”就是指學習者能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都較為明確,學習態度積極自主,具有參與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策略,有能力自律、自信和自理,能夠獨立完成學習,能夠監測和評估自己的學習過程,制訂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習目標做出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督學習計劃的完成進度,進行自我檢查,督促自己的發展。

三、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1.理論基礎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的“學習者自主”對Krashen 的“輸入假設”理論和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進行了充分體現。Krashen 的輸入假設理論(The Input Hypothesis)提出:輸入的意義(meaning)就是學習者能夠理解;可以理解的輸入應該稍微高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并且出現頻率要高。理想的輸入要做到不僅有趣,還要相互關聯且輸入量足夠。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英語教學恰恰具備這種理想的輸入環境。

構建主義的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有三種特性:自主性、情景性和社會性,學習者不應該是被動接受外界刺激,而應該是主動構建知識意義的人;教師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幫助和促進知識意義的構建。要獲得有意義的知識,就應該有真實的情景活動,在互動中獲得。根據以上情景學習理論,如何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聽、說、讀、寫、譯情景,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這是基于網絡的教學設計要關注的主要目標。

2.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環境創設

網絡平臺可為大學生提供進行英語學習和探討的情境環境,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資源來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這種環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單一的環境,還包括虛擬情境、現實語境以及語言環境等,學生可以隨意使用。同時,圍繞學生而設計的自主學習活動,可為學習者提供優質服務,這種新型的英語學習環境的營造對發揮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中的創造性、自主性和積極性有很大幫助。此外,將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都連接到網站上,可形成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建成一個集聽、說、讀、寫?橐惶宓那也皇蓯奔浜偷氐閬拗頻幕肪場?

3.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策略

現在互聯網上有許多學習資料或者英語學習網站,但是,這些資源往往缺乏整合,整體雜亂、無序,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而言,其針對性不強。學生要在浩瀚的互聯網上搜尋與自己相關的、適合的學習資料,往往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在網絡平臺的教學環境下,大批量的輸入語言,學習內容盡量形象生動,以可見、可聽的形式存在,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勵學生好好學習都有很大好處。

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可以為英語學習者創設語言學習環境,使英語學習內容更加生動和形象。這種環境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的虛擬世界,來創造一個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將枯燥的、乏味的學習和運用變得活潑、有趣,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創設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對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都十分有利。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強調學生作為主體,可以實現個性化,不要求一刀切地確定學習內容、進度和方式以及學習時間,這樣學習者自己有發揮的余地,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習慣和需要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進度、目標等。網絡自主學習環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網絡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基于網絡的大學生英語“學習者自主”是今后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

4.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91色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 特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色综合| jizzyou中国少妇| 最好看的2018中文字幕高清的| 农夫山泉有点甜高清2在线观看| 18videosex日本vesvvnn|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 337p人体欧洲人体亚| 色噜噜人体337p人体| 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试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美女aⅴ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国产91在线|欧美| 51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成年人网站黄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一本大道一卡二大卡三卡免费| 欧美jizz18性欧美| 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高清中国一级毛片免费|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手交| 午夜小视频男女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真实乱对白| 天天干在线播放| 丰满肥臀风间由美357在线| 欧美亚洲桃花综合|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