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工資收入證明格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資收入證明格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資收入證明格式

第1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企業類1基本工資1計時工資2工資性津貼2計件工資3各類生活補貼3生活補貼4各類獎金4各類獎金

相關法律知識

房貸證明只有工資收入證明(有...按揭房貸的經濟收入證明房屋按揭貸款需要出示工作收入...

合計:

合計:單位意見:公章:負責人:年月日收入證明范本(銀行特定格式)個人收入證明(交通銀行專用)交通銀行江岸支行茲證明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本單位_________(1.正式工、2.合約工、3.臨時工),已連續在本單位工作_____年,目前在本單位擔任_________職務.目前該職工的最高學歷為________,身體狀況_________.近一年內該職工的平均月收入(稅后)為____________元人民幣.本單位在承諾以上情況是正確屬實的,如因上述證明與事實不符而導致貴行經濟損失的,本單位愿承擔一切責任.

特此證明

第2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招行信用卡工作證明格式一

致招商銀行_______支行(部):

茲證明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單位(1正式工,2合同工,3臨時工),已在我單位工作_______年,現任職務_______;其身份證號碼為______________;其個人收入為入為人民幣(大寫)______________元。

以上情況屬實。

本單位對該證明的真實性負責!

單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單位電話______________;單位聯系人:_______

單位蓋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招行信用卡工作證明格式二

致招商銀行_______支行(部):

茲證明________是我公司員工,在________部門任________職務。至今為止,一年以來總收入約為__________元。

特此證明。

本證明僅用于證明我公司員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資收入,不作為我公司對該員工任何形勢的擔保文件。

第3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標準格式單位介紹信【1】

證明茲有我單位***同志前往貴處,全權處理**事宜,請予接洽為盼!***單位(公章)年月日證明我單位***,**年參加工作,性別:年齡:職務:工資收入:

特此證明 **

單位(公章)

年月日

標準格式單位介紹信【2】xx公司:

茲介紹XX同志(壹人)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前來你處聯系______________事宜。請接洽。

(有效期X天)

xx年X月X日

標準格式單位介紹信【3】×××單位(管理檔案處的全稱):

茲有×××(人名)的檔案屬于貴單位管理,現因本公司招聘×××(人名)到本公司任職,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數字)年,從××(日期)起生效,在此期間,本公司(×××)(公司名)將負責管理該員工的檔案,負責該員工與檔案有關的各項事宜。(注:本公司為××××,具有保存檔案資質)特此申請批準提檔。 此致

×××××公司

負責人:×××

第4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簽章

此為銀行常用的無收入證明格式茲證明________是我公司員工,在________部門任________職務。至今為止,一年以來總收入約為__________元。

特此證明。

本證明僅用于證明我公司員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資收入,不作為我公司對該員工任何形勢的擔保文件。

蓋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沒有繳納公積金可以根據這個變變就可以了。

致中國銀行 行:

茲證明 先生/女士( 已婚 未婚 離婚)系我單位( 正式 臨時 兼職)在職員工,其現在我單位擔任 職務,職稱 ;已在我單位工作 年,我單位性質為 。

其月均總收入為人民幣 萬 仟 佰 拾 元整(小寫¥ )。

身份證號為: 。

對以上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我單位負法律責任。

特此證明。

單位地址:

人事勞資部門聯系人:

聯系電話: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注:

第5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證明格式及字體大小】

第一部分:證明信格式字體證明居中,二號黑色加粗字體

另起一行,姓名,性別,身份證號。在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期間,在我校任教,擔任某職,愛崗敬業,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同事、家長和學生的好評。

另起一行,特此證明。

另起一行,右靠齊,校名

另起一行,右靠齊,年月日 蓋學校公章:壓年蓋月

(1)單位證明信格式

證明居中,二號黑色加粗字體 另起一行,姓名,性別,身份證號。在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期間,在我校任教,擔任某職,愛崗敬業,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同事、家長和學生的好評。 另起一行,特此證明。 另起一行,右靠齊,校名 另起一行,右靠齊,年月日 蓋學校公章:壓年蓋月

(2)如何寫作證明信

證明信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標題。證明信,寫在第-行正中位置。

第二部分,正文。

開頭頂格寫送達機關名稱;接著寫要證實的具體事實,說明材料來源等。

第三部分,結束語。

一般用特此證明。有的開頭沒寫送達機關名稱的,可用此致xx單位。

第四部分,落款。

證明制發機關、日期,加蓋公章。 總的說來,證明信的寫作要實事求是,簡明扼要,要有明確的結論,用詞。

【證明范文】

證明范文1

茲有本公司員工,xxxx,身份證號碼:xxxx,xx年xx月進去本公司,目前從事xxxx工作,特此證明。

xxxx公司(加蓋公章)

xx年xx月xx日

證明范文2

茲有我公司員工鐘濤,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在我公司網絡技術部任電子商務技術員,累計工作兩年。年總收入約為人民幣叁萬元。

本證明僅用于證明我公司員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資收入,不作為我公司對該員工任何形式的擔保文件。

特此證明。

第6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公司單位介紹信

xxx公司xx經理:

茲有我單位x部門經理[這里有一個級別問題,一般是同級別的人員接待,如果有特殊情況也可以區別對待]前去貴單位辦理****事宜,請予協助為謝!

單位介紹人落款

本公司蓋章

xxxx年x月x日

公司單位介紹信

證明茲有我單位***同志前往貴處,全權處理**事宜,請予接洽為盼!***單位(公章)年月日證明我單位***,**年參加工作,性別:年齡:職務:工資收入:

特此證明 **

單位(公章)

年月日

公司單位介紹信

xx公司:

茲介紹xx同志(壹人)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前來你處聯系______________事宜。請接洽。

(有效期x天)

xx年x月x日

公司單位介紹信

xx公司:

茲介紹xx同志(壹人)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前來你處聯系______________事宜。請接洽。

(有效期x天)

xx年x月x日

公司單位介紹信

( ) 字第 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茲介紹____________同志等____________名到你單位分配工作,請予接洽為荷。

蓋章機關

(附名單)年 月 日

單位介紹信格式

xx研究中心:

茲介紹我單位xxx到你處申請經濟學雙學位學習,請予以接洽。

該同學(同志)遵紀守法,無犯罪記錄。

我單位對此事表示支持。

此致

敬禮

投標單位介紹信

某單位:

茲介紹我單位銷售經理某某(身份證號: )前往貴公司辦理某項目投標事宜,請予接洽為感。

有效期:年月日到年月日

單位署名(蓋章)

行政單位介紹信范文

_______單位:

_______同志系我單位正式職工,其(子、女)_______與其確系_______關系,情況屬實,特此證明。現到你處報名參加招考,請接洽。

單位主要領導簽字(公章):______________

第7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1 做好高校制發人事檔案證明工作的思考

(一)明確制發人事檔案證明的范圍

制發人事檔案證明要求檔案部門既要堅持檔案利用服務的原則和政策,又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檔案的參考和憑證價值,滿足利用者的合理需求。高校人事檔案利用服務需實行內外有別,內部利用主要包括本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職能部門利用,人事檔案本人及親屬利用兩種情況,外部利用主要指外單位的特殊需求。在制發人事檔案證明時需綜合考慮利用者的需求、服務范圍和保密要求等因素。所以,人事檔案利用方式之一的制發檔案證明,需要明確范圍,在一定條件下有區別的進行提供。

制發人事檔案證明,內部利用需求是主體。在不違反保密規定的前提下應盡量滿足內部利用者的合理需求。內部利用需求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本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因干部晉升、考核等對檔案人進行考察和審批時需提供檔案證明;本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對檔案人進行了解和調查時需提供檔案證明;人事檔案本人因職稱評審、學歷晉升等事宜需從檔案中提取證明;人事檔案本人因辦理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申請貸款、辦理公證時需從檔案中提供年齡、收入等方面的相關證明等;人事檔案本人因入黨、出國等政審時需要提供相關證明等等。

(二)合理選擇人事檔案證明的方式

人事檔案證明根據檔案內容、保密程度和利用者需求,可以分為檔案原件復印、檔案原文摘錄,檔案內容綜合敘述三種方式。

一般在檔案內容比較單一,無需保密或保密程度不高,按需要又必須出具原始檔案材料的情況下,人事檔案部門可以選擇檔案原件復印的方式來制發證明。如人事檔案本人考學、求職時需要成績單,可以提供學習成績單的復印件;職稱評審材料中需明確申請人的原職稱,可以提供人事檔案本人原職稱評定材料的復印件等。檔案原件復印真實、準確,能更好的體現檔案的原始憑證價值。檔案原件復印應保證檔案原件復印材料的真實性與規范性,超過一頁時需加蓋騎縫章;應嚴格控制復印數量,除利用機構舉證要求提供多份以外,原則上只提供一份作為證明;應加強對檔案保密性的審查,確實需要將涉密檔案作為證明進行復印時,必須要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等。

針對內容比較多,條理性比較強的檔案材料,人事檔案部門一般可以選擇引用或摘錄檔案原文中能說明問題的一段文字,作為制發檔案證明的方式,這稱為檔案原文摘錄。如為組織人事部門審核人事檔案本人的年齡、工齡、學習和工作經歷情況等證明;為公安、司法、紀檢等部門辦案提供相關證據等。檔案原文摘錄應做到引用或摘錄的內容與原文相符,要保證原文意思的完整性,不能隨意增加或刪減能說明問題的字句,更不能斷章取義。

2 統一人事檔案證明的格式標準

目前,各高校人事檔案部門制發的檔案證明缺少統一的格式標準,隨意性較大,有的只是在普通白紙上寫上一段證明文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證明的權威性。因此,制發人事檔案證明應遵循統一的格式標準,最起碼一個單位所制發的檔案證明要執行統一的格式標準。

人事檔案證明可以如介紹信一樣由單位統一印制,帶有“檔案證明”抬頭。也可以統一使用現成的印有單位名稱的信箋紙。不管采取哪種形式,都需要包括編號、標題、正文、證明人及聯系方式、證明機關署名及印章五個部分。

3 規范制發人事檔案證明的工作流程

人事檔案部門制發檔案證明應制定嚴格規范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接受申請、查證檔案、制定證明、審核批準、出具證明、備份歸檔六個步驟,每個步驟均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

接受申請。審查利用者提出的口頭申請、在線申請、書面申請等,對利用者的資格、要求檔案證明的目的、范圍和內容進行審查,從而確定是否接受申請,對不予受理的申請應說明原因。

查證檔案。根據利用者的申請,分析并查證所涉及到的人事檔案,查找檔案中的相關內容和證據,研究是否能滿足利用者的利用需求。

制定證明。根據檔案內容分析結果,結合利用者需求,從檔案原件復印、檔案原文摘錄,檔案內容綜合敘述三種方式中選擇適合的方式并形成證明材料。檔案證明的格式要規范統一,由編號、標題、正文、證明人及聯系方式、證明機關署名及印章五個部分組成。

審核批準。人事檔案部門負責人對檔案證明進行審核,涉及到關鍵問題和重要內容的檔案證明還需要請單位負責人進行審核。證明的撰寫人和審核人需要簽字。

出具證明。對制發的人事檔案證明進行登記、加蓋公章后發出,領取證明的人也需要簽字。

備份歸檔。人事檔案部門對出具的檔案證明應保存備份,定期歸檔,以備核查。

四、做好高校制發人事檔案證明工作的相關保障

做好制發人事檔案證明工作,除了要明確范圍、選擇恰當方式、使用統一格式、規范制發流程以外,還需要做好相關的思想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員保障。

思想保障。高校需進一步提高對人事檔案利用工作的重視,改變“人事檔案重在保管”的思想,尤其要充分認識制發檔案證明在檔案利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宣傳、規范管理,提高領導、人事檔案管理者、利用者和人事檔案本人等所有人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第8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關鍵詞:新遷移經濟學;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理論適用性

中圖分類號:F249.2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008-03

農村勞動力由農村向城市轉移、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轉移是各國經濟發展中的普遍現象。農村勞動力的鄉城遷移更是中國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現象。如何理解農村勞動力轉移這種行為?許多專家學者對該行為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建立了相關的理論或者模型。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新遷移經濟學。

一、新遷移經濟學分析思路的基本前提

根據Stark(1991)的論述,新遷移經濟學建立在四個基本前提之上。

1.遷移決策并不是獨立的個體行為,而是更多相關的人組成的一個更大的單位――通常是家族或者是家庭的行為。與新古典遷移理論把遷移決策作為獨立的個體行為不一樣,新遷移經濟學將遷移研究的關注點由獨立的個人轉向了相互依賴的個人。如此以來,家庭內部的一些行為(如匯款行為)就被納入了遷移理論的研究范圍,而且,在分析勞動力市場時,遷移者的行為和績效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遷移者家庭的偏好和家庭的約束來加以解釋。

2.農村勞動力遷移的主要目標不僅僅是預期收入最大化,同時也為了最小化家庭風險。影響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城鄉之間存在工資收入的差異,還存在著其他能夠引起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因素,比如,農業部門受到惡劣的氣候因素影響,農產品歉收,家庭的農業收入大幅下降,家庭還可以從遷移者那里獲得工資性收入(通常是以匯款的方式)以補償農業歉收的損失。從根本上來說,勞動力的遷移并不像水的流動那樣,必然從高處流向低處。

3.在完善且健全的市場體系和金融制度之下,大量的遷移現象將不會發生。新遷移理論指出,在發達國家,家庭的風險通常由保險公司或者政府項目得到保障,但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完善、成熟的保險市場,這使得家庭不得不通過將勞動力配置在不同的市場以分散風險;同時,發達國家擁有相對發達的資本信貸市場,家庭獲得投資啟動資金的代價較小,可能性較大,而這在發展中國家是不可能或不能輕易實現的。在現實生活中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諸如信息不對稱、外部性等問題,比如,居住在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村居民無法了解到發達地區某項產業的發展狀況,那么,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就有了遷移的欲望。

4.決策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總是把自己的收入與一定的群體相比較,由此會產生一定的滿足或者失落感。新遷移理論認為,家庭決定其成員的遷移,不只是為了提高其絕對收入,同時,也是為了提高相對于其他家庭的收入,也就是為了減輕在某一參照系內的相對貧困感。人總是有與周圍的人作比較的心理,如看到鄰居遷移到城市后致富了,自己也就有了遷移的動機。

新遷移經濟學試圖以上述四個前提為基礎解釋農村勞動力遷移問題。該理論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在更廣闊、更復雜、更真實的背景下討論遷移行為,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其主要思想是:在發展中國家,農戶通過家庭成員的遷移,克服了家庭改造、升級生產技術中的兩個主要的障礙,即投資資金的匱乏(信貸市場的約束)及風險規避工具的短缺(保險市場的約束)。解釋了家庭這樣的主體為什么、在什么時候會發現最有利的時機,在若干市場上采取戰略性的行為,并在這些市場間進行勞動力分配,使其行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出現。

二、新遷移經濟學四大基本前提的合理性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

上述新遷移經濟學的四大基本前提,與我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一些特點比較吻合。

(一)關于遷移的決策主體

新古典遷移理論或者模型都將遷移者個人作為遷移決策的主體。這種假設前提,往往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新遷移經濟學與其他遷移理論不同的關鍵點就在于它認為遷移決策不是由孤立的個人單獨作出的,而是由相互聯系的人所構成的較大的單位(如家庭或家戶)作出的。不同遷移決策主體的假設,對于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政策的設計和政策的實施效應是有著直接影響的。

在現實中,農村勞動力的鄉城轉移決策通常是由轉移者和非轉移者群體(其他家庭成員)聯合作出的。而轉移的成本和收益是按照轉移者和非轉移者群體之間隱含的契約安排中所規定的分配規則在二者之間被共擔/共享的。例如,家庭轉移成員轉移需要的車旅費以及生活費都是家庭非轉移成員提供的,而轉移成員獲得收入后常以匯款的方式寄回家。新遷移理論的出發點由獨立的人變成相互聯系的人,即它將遷移看作是一種“有意識的戰略”,而不是一種絕望的或盲目樂觀的行動。

將家庭而不是個人置于遷移決策的中心是一個比較新的思路(當然這不一定非得意味著家庭成員全部遷移)。這種理論并不是忽略遷移個體行為,而是把個體遷移行為作為分析的基礎置于遷移框架之內。家庭可以被看作是某種“聯盟”――一個由面對周圍的世界彼此承諾采取統一行動的單位。而家庭成員的遷移可以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力的宣示:用空間或范圍經濟替代限制相互保障能力提高的規模不經濟。

由我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過程中的一些特點可知,把相互聯系的人(如家庭或家戶)作為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的決策主體在我國更具合理性。這些特點包括:第一,在我國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人們普遍有強烈的傳統家庭觀念。第二,我國農村地區的強化了農戶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地位。第三,流入城市的農村勞動力與其留在農村地區的家庭之間存在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城市就業的農民工當中,82%的人定期給農村家庭匯款,95%的人每年至少回農村家里看望一次(蔡,1996)。第四,根據近幾年許多新聞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的參與鄉城遷移或轉移的農民工在城市地區工作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的積蓄、學到相應的知識或技術后,紛紛返回家鄉創業。這些特點充分顯示了轉移到城市的農民個人與其在農村的家庭之間密切的生產生活聯系,也證明了農戶作為決策主體的正確性。

(二)關于遷移的動機

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動機究竟是什么?僅僅是預期收入最大化嗎?對此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家庭里,人們集體行動以求不僅最大化其預期收入,而且最小化其風險并緩解與除勞動力市場之外的各種各樣的市場失敗相關聯的各種約束(Stark and Levhari,1982;Stark,1984;Katz and Stark, 1986;Lauby and Stark,1988;Taylor,1986)。如果遷移者僅僅是追求其預期收入最大化,那么,當城市預期工資收入與農村工資水平之間的差異為零時就不存在農村勞動力鄉城遷移。

在我國現實中,影響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城鄉之間存在工資收入的差異,還存在著其他能夠引起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因素,轉移的目的也是為了分散家庭風險,使其風險最小化。正如投資某個項目一樣,人力資本的分散投資也是為了規避風險。從嚴格意義上說,當個體是風險厭惡型時,他通常寧可接受當前某一確定的工資也不愿意接受與當前收入數額相等的一個含不確定的預期收入,于是工資零差異可能帶來農民由城市到農村的回流;而當他是風險中性或者偏好時,并且他對閑暇附加了一定的價值,那么,即便城鄉工資差異為零,遷移仍有可能。簡單地說,給定一個農村部門的工資水平Wr和一個更高的城市部門的工資水平Wu(假設從事城市部門工作的概率為p),并假設在兩個部門中的標準工作時間都是S,更具體地說,假設在農業部門工作S天可獲得Wr的收入,而在城市部門工作S天則可獲得Wu,即便pWu-Wr=0的情況下,農村部門的閑暇與工資搭配(0,Wr)則取決于城市部門的閑暇與工資搭配的狀況[(1-p)S,pWu],從而農村向城市的勞動力遷移就會發生(Stark,1982)。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農村勞動力遷移的主要目標不僅僅是預期收入最大化,同時也為了最小化家庭風險。

(三)關于市場制度、金融制度與遷移的關系

新遷移經濟學第三個假設前提告訴我們如果市場體系和市場制度是完全的且完善的,大量的遷移現象將不會發生。我國市場制度和金融制度的不完整、不完善是目前經濟領域的一個顯著特征,這種不完整、不完善對于農村家庭的勞動力使用上、從而對農村勞動力的鄉城轉移上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具體來看:

1.農作物保險市場

無論什么時候,當一個農戶家庭將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播種某種作物上時,他們總是寄希望于其投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以產品的形式得到補償,他們可以將這些產品賣掉換成現金以購買其所需要的其他物品,也可以將這些產品用于農戶家庭的消費。但是由于存在不確定性,比如惡劣的氣候因素有可能會導致農產品的減產甚至絕產,從而使得農戶家庭面臨收入減少甚至難以維持生計的風險。同樣地,新的農業技術的引入(諸如高產良種或者新的耕作方式等)也可以改變農戶所面臨的風險。如果農業技術專家的意見是正確的,使用新的改良種子可以增加農民的產出;如果農業專家的意見是錯誤的,農戶便面臨著將來食物或收入不足的風險。在發達國家,這一類的主觀和客觀風險是通過正規的保險體系來解決的。在這種保險體系下,農業生產者向保險公司或政府機構交一定的費用獲得相應的保險,以求在將來農業生產遇到損失時獲得相應的補償。一旦將來在生產過程中農戶遇到諸如干旱、洪水、新技術推廣失敗等風險,保險機構將按照所保險的農作物市場價值賠償農戶的損失,從而確保農戶的經濟福利不至因此而降低。如果農作物保險無法得到,農戶就會傾向于通過將一個或更多的勞動力轉移出去的方式來實現自我保障,以確保在即便出現收成下降的情況下家庭收入不致降低。

2.資本市場

許多農村家庭除了追求現金收入、經營收入最大化外,同時也希望增加其資產的生產率,為此他們首先需要獲得用于追加投資的資本。比如,農戶會希望灌溉農田、施用化肥、購買良種、購買機械等,但他們可能同時缺乏用于購買這些投入要素的貨幣。非農民家庭會希望投資于家庭成員的教育或培訓、尋求獲得資本品用以生產某種能夠在消費品市場上銷售的商品,但是他們也可能缺乏用于這些方面的投入的貨幣。在發達國家,投資要么來源于私人儲蓄,要么來源于借貸。儲蓄也好,借貸也好,都取決于你能否順利進入一個健康的有效率的銀行系統。如果收入有波動,借貸還可以幫助抵御消費風險。但是在發展中國家,儲蓄制度是不穩定的或不發達的,借貸也是很困難的。這或者是因為農戶家庭通常缺乏獲得貸款的擔保,或者是因為借貸資本的短缺,或者是因為銀行系統的服務范圍有限等。對于低收入的農民家庭來說,唯一的能夠獲得貸款的渠道通常是來自于當地的高利貸者,這種高利貸由于交易費用高昂而令人望而卻步。在這種情況下,遷移再一次被視作獲得資本來源的一個有吸引力的渠道,以求通過它積累資本用于改善生產效率、穩定消費水平。因此,處在這種處境中的家庭此時具有很強的將其某個家庭成員轉出農業生產領域、遷移至城市地區以增加儲蓄并通過往回匯款的方式將資本轉移回家庭的強烈動機。

3.期貨市場

無論什么時候,一個農戶在播種時總是期望所播種的作物在將來收獲后會按照一個理想的、足以能夠獲得養家糊口甚至改善家庭福利狀況的收入的價格出售。但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卻始終存在著農作物價格跌至期望水平以下,從而導致家庭歉收的風險。在發達國家里,價格風險是通過期貨市場加以控制的。通過期貨市場,農戶可以按照現在確定下來的價格在將來出售其全部或部分農產品。如果未來價格跌至約定價格以下,則投資者承擔損失;如果未來價格升至約定價格以上,則投資者獲得盈余。許多發展中國家要么不存在期貨市場,要么雖然存在但低收入的農戶通常無法進入,在這種情況下,遷移就提供了一種農戶自我保險、抵御由農產品未來價格波動而導致的收入風險的機制。

4.社會保障

無論是農民家庭還是非農民家庭,都靠家庭成員的收入維持。如果當地的經濟狀況惡化、就業率下降,家庭的生活狀況就會由于收入的減少而受到威脅。在許多國家里,政府設立了相應的保障體系以保護勞動者及其家庭免遭這種風險。但是在發展中國家里,這種針對失業者和傷病者的保險體系往往是不存在的或不完整的,這同樣促使農戶家庭將其勞動力轉移出農村地區以求實現自我保障。而在我國,農民幾乎享受不到真正的社會保障,這一因素對于農村勞動力的鄉城轉移不可能不產生任何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遷移就使得農民減緩了這一風險。

(四)社會環境與遷移的關系

新遷移理論認為,家庭決定其成員的遷移,不只是為了提高其絕對收入,同時,也為了提高相對于其他家庭的收入,也就是為了減輕在某一參照群體內的相對貧困感。即RD(relative deprivation)動機,即相對剝奪、相對經濟地位變化、相對貧困(蔡、都陽,2002),以下都稱做RD。農村家庭之所以將某個家庭成員送出所在的地方、加入遷移的行列,其目的既是為了增加其絕對收入,也是為了改善家庭的相對收入水平(即相對于其他家庭的收入水平),從而降低其與其他參照群體相比的相對貧困程度(Stark,Taylor and Yitzhaki,1986;Stark and Yitzhaki,1988;Stark and Taylor,1989,1991;Stark,1991)。以Stark為代表的新遷移學者首先提出并完善了農村鄉城轉移的RD模型。他們認為單位i的效用如下:Ui=U(Yi,RDi),其中Ui表示其效用,Yi表示其絕對收入,RDi衡量其因收入低于一定水平而帶來的相對失落。由效用對絕對收入、相對貧困的偏導可知,效用隨著其絕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隨著RD的增加而減少。假設F(y)為累積收入分布, 而h[1 - F(y)]代表一個家庭在y收入水平下由于不能得到稍高于y的收入水平(比如說是y +Δ) 而產生的不滿足感,那么,該家庭在收入水平y下的相對貧困程度便可概念性地表示為:

RD(y)=h[1-F(x)]dx,令b=yh

在h[1-F(y)]=1-F(y)的特殊情況下,這一表達式等同于以下兩項的乘積:收入水平高于y的家庭的比例、這些較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與y之間的平均差距(額)。

RD模型的核心思想就在于收入給個體帶來的效用不僅在于絕對收入是多少,也在于該收入在特定參照群體內的位置,即人們總是把自己的收入與特定群體內的他人的收入比較。該思想更貼近中國的實際。

為了進一步理解相對收入這一概念,我們假設富裕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如果貧困家庭的收入不變,那么貧困家庭的相對貧困程度增加。如果家庭的效用與相對貧困程度呈負相關,那么,即便貧困家庭的絕對收入和遷移后的預期收入保持不變,只要通過其家庭成員的遷移可以改善其在所處參照群體中的相對收入水平,該家庭參與遷移的動機依然會增強。由此可以說,由于其他家庭的收入水平的變化,該家庭參與遷移的概率會增加。制約了貧困家庭增加收入的機會的種種市場失敗也會增加遷移對貧困家庭的吸引力,因為此時通過遷移貧困家庭可以改善其相對收入狀況。

相對收入(貧困)因素在我國的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過程中也能夠找到相應的佐證。在我國的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過程中,雖然農村地區各類家庭的總體收入水平與城市平均收入水平都有著較大的差距,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參與轉移的農民工中,在參與轉移前其家庭在農村中處于低收入水平的人占了大多數。這說明遷移與原本農民家庭在農村的相對收入水平是有著相當明顯的聯系的,也說明農村勞動力在向城市地區轉移時在其轉移動機中是有著較強的對家庭相對收入水平(或相對貧困狀況)的考慮的。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具體分析來看,新遷移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前提與我國農村及農業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是基本吻合的。在這些前提下,沿著新遷移經濟學的思路來分析我國的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問題,應該說不存在什么難以逾越的理論和邏輯障礙。

三、對待新遷移經濟學分析思路應有的態度

在運用一種理論分析我國現實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對它采取科學的態度,既要堅持又要發展的態度。最近幾年來,我國勞動力轉移勢頭較猛,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理論或者模型致力于解釋這種行為。而新遷移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就引起了國內外遷移理論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根據以上新遷移理論與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的適用性分析,我們在運用這一理論分析我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時,有如下幾個方面是需要明確的:

第一,新遷移經濟學與新古典遷移理論關鍵性的區別有兩個,一是遷移決策主體的不同,二是遷移動機的不同。其他各方面的差異包括政策含義的不同都是由這兩點衍生出來的。其中,遷移動機的假設不同,是導致新遷移經濟學區別于其他遷移經濟學理論流派的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第二,新遷移經濟學在理論前提、相關假設方面與我國國情的高度吻合決定了它對于分析發展中國家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問題有較強的適用性。但是,它并不是為中國勞動力轉移問題提供了具體的分析方法,因此我們在分析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行為時,不能照抄照搬,只能以新遷移經濟學提供的分析方法為指導,對我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三,任何一個經濟理論都不能包羅經濟世界的全部現象,新遷移經濟學也不例外,我們在用新遷移經濟理論指導我國的實踐時,同時,也要學會借鑒其他遷移理論的科學方面,將此結合起來,用來更好地指導我國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Stark,Oded (1991) The Migration of Labor. Cambridge and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 Stark, Oded and D. Levhari(1982)“On Migration and Risk in LDC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Change 31:p191-196.

[3] Stark,Oded (1984) “Bargaining, Altruism and Dmographic Phenome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Review 10: 679-92.

[4] Stark,Oded, J. Edward Ta∫∫ylor, and Shlomo Yitzhaki(1986) “Remittances and Inequality” The EconomicJournal 96: p722-740.

[5] Stark,Oded, J. Edward Taylor, and Shlomo Yitzhaki(1988) “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Inequalit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Using the Extended Gini Index”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8: p309-322.

[6] Stark,Oded(1982)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Surplus Labour: Reservations on Bhatia.” Oxford EconomicPapers 34:569-73

[7] Stark,Oded, J. Edward Taylor, and Shlomo Yitzhaki(1986) “Remittances and Inequality” The EconomicJournal 96: p722-740.

[8] Stark,Oded and Shlomo Yitzhaki(1988) “Labor Migration as a Response to Relative Deprivation”,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1: p57-70.

[9] Stark,Oded and J. Edward Taylor(1989)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mography 26: p1-14.

[10] Stark,Oded and J. Edward Taylor(1991) “Migration Incentives, Migration Types: The Rol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The Economic Journal 101: p1163-1178.

[11] Taylor,J. Edward (1986) “Differential Migra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and Risk”. in Oded Stark (ed.) “Rsearch in Human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Vol. 4,Migration,Human Capital, and Development.Greenwich,Conn.: JAL Press, p147-171.

[12] 蔡.勞動力遷移和流動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1996,(春季卷):120-135.

第9篇:工資收入證明格式范文

一、儲蓄存款實名制的含義儲蓄存款實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機構開戶和辦理儲蓄業務時,必須出示有效身份證明,銀行員工有義務給予記錄,并要求存款人在存單上留下自己姓名的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有效保護個人利益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促進金融體系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進行,保證個人金融資產的真實性、合法性。

我國建國五十年來,儲蓄存款制度一直實行的是記名(虛名)儲蓄制度。其記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碼亦可以是親友的名字。特別是活期儲蓄,銀行只認存折不認人,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出示印鑒或輸對密碼(由取款人開戶時約定)銀行即按折付款。儲蓄存款實名制是發達國家早已實行的一項金融制度,也是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行的金融制度.

二、為什么要實儲蓄存款實名制

我國現行的儲蓄存款記名制可以說從源頭上造成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已經妨礙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1、儲蓄存款加快增長現象下掩蓋了觸目驚心的社會財富轉移。截止1999年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儲蓄存款總額(本外幣全折人民幣)達6.3萬億元。我國居民儲蓄存款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1987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僅3073億元,1992年突破1萬億元,1994年突破2萬億元,t995年突破3萬億元,到1998年末更是達5.3萬億元,而僅僅半年,1999年6月末已達6.3萬億元。1992年以來,我國GDP增長率雖然走上了快速增長的通道,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的14.1%,最低的年份是1998年的7.8%,從92年到98年,算術平均數也僅10.76%,GDP的增長與儲蓄存款增長不同步,這說明兩點,一是國民收入的分配過份向個人傾斜 。二是有些個人收入已經不來源于國民收入,而是直接來源于國有資產的流失。

2、稅收征管困難,偷逃稅款嚴重。納稅是公民的義務,現實條件下,能偷逃稅賦成了個人的本事,對不少財務管理人員來說,逃稅倒成了其義務,我國個人所得稅規模占人均GDP的比重大約在0.28%左右,遠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2.1%,稅源流失過多,根源在于我國的現行儲蓄存款制度根本無法支持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和監管,而存款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民的信用體系,不能明確個人對國家應盡的義務,無法通過稅收杠桿調節居民收入差距和(中國報告網)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使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

3、使我國的相關調整政策無所適從,實施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針對我國內需不旺、消費疲軟的狀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如連續下調利率、鼓勵消費信貸、征收儲蓄利息所得稅、增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刺激教育消費等等,但這些政策實施效果很不明顯,為什么?因為儲蓄存款記名制掩蓋了貧富差距,立法和行政機構很難對癥下藥,對少部分暴富階層的人士來說(據非官方資料,這部分僅占存款人數7%的階層控制了約60%以上的儲蓄存款總額),收入只是數字的增加減少,錢對他們來說幾輩子也花不完,該有的都有了,因此他們對刺激消費的政策很麻木。

4、個人信用制度無法建立起來。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一切經濟關系要靠信用來維系,沒有好的信用制度,就會產生“交易冷淡”和“投資鎖定”現象,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方式會向現金交易和以貨易貨等原始的刻板的方式滑落,“銀行惜貸、企業惜投、個人惜借”的悲觀情緒彌漫,造成經濟活力日益下降,宏觀調控政策難以發揮作用。個人信用制度建立當然是一個復雜的程序,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規建設、金融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等諸多內容,但儲蓄暑期實習報告存款實名制則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三、如何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

1、以現有的個人身份證號碼為基礎,建立儲蓄存款實名制。信用是公民活在世上的面(中國報告網)子和通行證,個人信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享受貸款、透支和分期付款,還影響到退休保障。在儲蓄存款實名制的記錄和支持下,每個人的每一筆收入、交易、納稅、借款、還款的情況都記錄在案,作為考核信用的基礎。

2、明確一個申報確認期,對現有個人帳戶及個人財產進行申報登記,說明可計算的合法來源,對于到期按兵不動,無人認領的,以及無法說明合法來源的,國家給予凍結調查,違法收入將沒收充公。

3、實行銀行帳戶與稅務機關聯網,個人帳戶收支情況在授權范圍內報送稅務局,由稅務局作為納稅依據,稅務局有義務對個人財產高度保密,并建立相應的懲罰措施。為堵塞現金交易、逃避稅務檢查的漏洞,銀行應嚴格控制大額存取款的數量和次數,對不正常情 稅務局。 4、要促進支付手段的票據化,為財產登記和依法征稅提供依據。尤其是個人帳戶要普及支票轉帳業務,票據清算要實現電子化、即時化、通存通兌化,切實提供隨時、隨地、隨意的個人轉帳業務,逐步改變傳統的依賴現金交易的做法。 四、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中要注意減輕負面影響 50年來,我們是靠廣大老百姓的勤儉節約的美德和高儲蓄率才支撐起社會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金融穩定了,人心才能穩定,社會才能穩定和發展。發展儲蓄需要安全感,安全感源于儲蓄保密性,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有可能造成存款人不安全心理的增加,因為“怕露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老百姓怕露富,貪污****分子也怕露富,如何在兩者之間權衡,趨利避害,很費思量,這是我們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第二,推出儲蓄存款實名制后,大批黑色和灰色收入將退出銀行儲蓄,一部分深懷恐慌心理的老百姓也可能提款增加,而這種存款下降必然首先沖擊中小銀行,因為中小銀行的歷史、背景和存款實力一直是老百姓把(中國報告網)握不住的。存款的過份提取將造成銀行流動性風險和支付壓力,所謂水落石出,存款的下降有可能使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突冗出來,由此沖擊到整個銀行體系,甚至引起金融恐慌。

因此,減輕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的負面影響,關鍵要做好以下三點:

1、加強法律法規配套建設。如“保密法”、“個人財產保護法”。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對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和公安、法院、紀檢、審計等執法部門內部工作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執法,嚴格保密。加大對執法部門的監督力度,控制好執法機構對個人金融財產查詢、凍結、劃扣的權力。

3、反對****。某些地方基層機構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比較嚴重,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有可能使干部更容易掌握居民的家底,因而更容易有的放矢治理“三亂”效率更高。因此對基層干部要加強知法守法教育,嚴懲“三亂”,對濫用職權,侵犯存款人利益的要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積極努力,爭取將工作開展得更好。

編輯推薦:

小編推薦:標準實習報告格式

暑假實習報告

生產實習報告大全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日本特黄特色免费大片|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青青青青久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好看的国产精彩视频| 亚洲综合一二三| 婷婷色在线播放|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高清一本视频| 你懂的视频网站| 老司机激情影院|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在线视频你懂的国产福利| 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天天干天天拍天天射|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 阿v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精品欧美军人同性videos|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 精品国产香港三级|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中文字幕35页|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