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婦產科疾病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 探討產科病區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將我院產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86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0例,對照組在病區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及護理質量的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的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及抑郁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
【關鍵詞】產科病區;優質護理服務;方法;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自 “醫療質量萬里行”和“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的開展以來,為力爭做到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務上追求盡善盡美,信譽上追求真誠可靠,我院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1]。產科是高風險的科室之一,在產科病區實施優質服務,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為患者營造安全、親切、便利的就醫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對產科430例產婦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860例均為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產婦,設為對照組。該組產婦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如骨盆、胎位等;均無明顯的高危因素、無明顯剖宮產指征,有陰道試產條件,無伴發疾病。年齡18~42歲,平均年齡 (25.4±3.2)歲。孕34~41周。文化層次:大專及以上85例,初高中605例,小學170例。職業:農民205例,工人290例,干部80例,教師135例,無業150例。將該組產婦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胎位、孕周、孕次、文化層次、職業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如下:
1.2.1 創造溫馨舒適的病區環境:溫馨、舒適的環境是體現人性的關懷的反應,產科病區要舒適、整潔、干凈、溫馨、空氣通暢。在產婦房間還可放嬰兒床,讓產婦有一種在家的感覺,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不失時機的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說話語氣和藹,關愛。在病房外安排導診,指導患者就診路線,節約時間。
1.2.2 積極的遇見風險:根據產科護理的特點,幫助新入院患者盡快熟悉住院環境,將醫院的規章制度詳盡的傳達給患者,介紹其意義所在,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積極的遇見風險。建立護理質量督導管理機構,量化考核細則,加強督促和檢查,注重對產科能力較強、專業素質較硬的護士的選拔,讓其參與到優質服務工作中來,通過對產婦進行連續動態觀察和整體護理,減少護士交接的次數,減少護理薄弱環節,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實行彈性排班[2]。
1.2.3 加強護患交流: 護理人員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這樣會使整個醫療環境充滿安全感,增加親和力,拉近醫患間的距離。多于產婦溝通,護患關系和諧了,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患者對護士宣教和管理的依從性,也有利于減少患者的心理障礙,緩解產婦的產前的焦慮的情緒,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防止意外的發生。在能夠很好靈活協調的基礎上提供優質服務,當發生醫療糾紛時,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解釋性語言能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的妊娠結局以及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率。其中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和產后抑郁率。護理質量的滿意率有我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調查量表評價,包括主動服務、態度熱情、心理支持、關愛患者、健康教育五個方面。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比較:觀察組的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及抑郁率分別為17.9%(77/430)、6.7%(29/430)、5.1%(22/430)、顯著少于對照組的32.6%(140/430)、13.0%(56/430)、15.6%(67/430),P
2.2 兩組產婦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率比較:觀察組在主動服務、態度熱情、心理支持、關愛患者、健康教育方面的滿意率分別為97.4%(419/430)、98.6%(424/430)、97.2%(418/430)、97.7%(420/430)、97.2%(418/430)、97.4%(419/430)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0%(344/430)、82.1%(353/430)、79.5%(342/430)、80.2%(345/430)、82.1%(353/430)、79.5%(342/430),P
3 討論
從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整個過程中,護理因素始終貫穿其中,提高護理質量對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3]。隨著現代醫學服務模式,護理的理念也在轉變。近年來,“以患者為中心,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活動得到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是醫院完善的軟件之一,它直接關系著患者是否能夠順利的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重建健康。對產科住院的婦女這一弱勢群體的護理質量問題更應該引起醫護工作者的重視。我院對產科病區的產婦實施的優質護理服務,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創造溫馨舒適的病區環境、積極的遇見風險和加強護患交流,注重人文關懷的體現,關注人的價值權利和尊嚴。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認識結局和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徐靖,朱倩,田春梅.創建優質服務示范病區提升護理管理質量[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4):65.
[2] 單偉穎,任忠敏,桑瑞蘭.高等護理教育促進臨床人文關懷回歸的策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58.
關鍵詞 阿司匹林 超說明書 婦產科
中圖分類號:R971.1; R969.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3-0066-05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in outpatients in tertiary specialized hospit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N Hui, YANG Zhenyu *
(Department of Pharmac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pirin in outpatients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and its medication analysis of off-label use. Methods: The data of 38-month prescription about aspirin from 2013 to 2016 were extracted and the situation of its clinical us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rug instruction,relevant guidelines,expert consensus, and literature.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the most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was in gynecological clinic (n=1 751, 56.32%) and in the female patients aged 30~39 (n=1 691, 54.39%) . The most common off-label indication for aspirin was female infertility (n=945, 26.10%), then menstrual disorders (n=480, 13.26%)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n=456, 12.59%). The highest dosage was twice a day at 25 mg each time (43.84%) specifically to deal with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onditions. Conclusion: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in this study is all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s but its off-label use in pregnancy patients is still at an exploratory stage. More large-scal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s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its safety by long-term follow-up would be necessary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spirin; off-labe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阿司匹林作為非甾體解熱鎮痛藥廣泛應用于臨床已超過百年之久[1],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適應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關節炎,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病和兒科用于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闹委煛5F今它在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減少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等腫瘤發生的風險等[2-5]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該藥的超說明書應用亦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婦產科疾病防治方面。對于育齡期婦女患者,國內外研究資料提出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預防子癇前期、改善復發性流產等疾病[6],曾有文獻報道國內阿司匹林超說明書應用中,在婦產科門診中處方率最高,且阿司匹林在婦產科和生殖中心的超說明書用藥風險明顯高于其他科室[7]。有研究在對比國內外各版阿司匹林說明書后,發現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用情況描述不一,特別國內說明書在妊娠期女性用藥方面未予明確用藥建議[8],因此,本文旨在針對相關指南關于阿司匹林在婦產科疾病的防治中推薦的用法不一以及對特殊人群臨床應用研究空缺的現狀,探討和分析我院阿司匹林在婦產科醫院??崎T診的具體使用情況,以期為阿司匹林在婦產科疾病方面的超說明書應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間我院門診所有含阿司匹林的處方,共計3 109張,分別對患者年齡,疾病診斷,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本次研究涉及的阿司匹林腸溶片規格均為25 mg(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1.2 統計方法
使用電子表格軟件 Office Excel 2007,對上述處方數據進行匯總及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數值或百分率表示。本文阿司匹林超說明書用藥的依據參考Micromedex數據庫收載信息和采用Thomson證據評級[7-9]。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門診阿司匹林處方3 109張,其中年齡19~83歲,平均年齡為(32.10±6.50)歲。年齡在30~39歲之間的患者應用阿司匹林人數最多(n=1 691人)占54.39%;其次為20~29歲(n=1 145人),占36.83%和40~49歲(n=218人),占7.01%。年齡在20歲以下和80歲以上的應用人數相對較少,均占0.1%。
2.2 就診科室分布
開具阿司匹林處方最多的科室是婦科門診(占56.32%),其次為產科門診(占20.88%)和生殖免疫門診(占13.73%),結果見表1。
2.3 臨床診斷
對處方開具的臨床診斷分析得出,根據現有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說明書,所有處方均存在超適應證用藥情況,結果見表2。
2.4 用法用量情況
有89.84%處方用藥的劑量≤50 mg/d,其中每日2次,每次25 mg的用法用量最常見,占43.84%,其次為每日1次,每次25 mg,占39.24%,結果見表3。
2.5 聯合用藥情況
阿司匹林單一用藥處方1 691張(占54.39%),聯合用藥處方為1 418張,多以兩藥聯合用藥為主,兩藥聯合中聯合西藥的主要為阿司匹林聯合雌孕激素制劑或促排卵藥物;聯合中成藥的主要為阿司匹林聯合活血化瘀劑或滋陰劑,該用藥方案常與女性不育癥、月經失調以及習慣性流產等臨床診斷相關。
3 討論
3.1 判斷超說明書用藥的參考依據
本文判斷阿司匹林超說明書用藥的依據主要參考 Micromedex數據庫收載的信息[10],其有效性以及是否推薦使用通常都有臨床試驗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其中依據等級包括有效性、是否推薦和證據等級3個方面信息。采用Thomson證據評級,其中有效性等級包括治療有效、證據支持有效、有效性具有爭議和治療無效4個等級,有效性等級依次減弱。推薦等級包括推薦使用、大多數情況下推薦使用、在某些情況下推薦使用、不推薦使用和不明確這5個等級,推薦等級依次減弱。證據等級包括A類(證據基于: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多個、設計良好、大規模的隨機臨床試驗)、B類(證據基于:結論沖突的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小規模或研究方法有顯著缺陷的隨機對照試驗;非隨機研究)、C類(證據基于:專家意見或共識;個案報道或系列案例)和沒有證據這4類,證據等級依次減弱[11]。
3.2 應用阿司匹林的情況分析
婦產科門診阿司匹林的超適應證用藥情況較為普遍,抽取的3 109張處方均存在超適應證用藥情況:①阿司匹林在我院超說明書用藥主要為女性不育癥,本次研究發現此為該藥最主要的適應證,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提高種植率和成功妊娠率。根據Micromedex數據庫收載的信息,美國FDA尚未批準阿司匹林超適應證用于女性不育癥的輔助治療。Thomson有效性、推薦等級和證據強度:有效等級Class IIb,有效性具有爭議;推薦等級Class IIb,在某些情況下推薦使用,證據強度B類。②超說明書用藥較多的為月經失調。根據中國專家共識月經失調治療原則是出血期止血并糾正貧血,在無排卵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子宮肌層合成前列環素明顯增加引起的月經過多,建議先行藥物治療,推薦的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可用于不愿或不能使用性激素治療或想盡快妊娠者[12]。③本次研究中妊娠狀態或妊娠狀態(早孕、中孕)常合并其他診斷如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等。對于合并有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壓、子癇病史、本次妊娠輔助生殖技術(IVF)、多胎妊娠、合并糖尿病、高齡等高危因素時多項指南推薦使用阿司匹林預防。根據Micromedex數據庫收載的信息,美國FDA未批準阿司匹林超適應證用于IVF妊娠相關性高血壓。Thomson有效性、推薦等級和證據強度:有效等級Class IIa,證據支持有效;推薦等級Class IIb,在某些情況下推薦使用,證據強度B類。美國FDA未批準阿司匹林超適應證用于子癇的治療。Thomson有效性、推薦等級和證據強度:有效等級Class IIa,證據支持有效;推薦等級Class IIa,大多數情況下推薦,證據強度A類。④習慣性流產根據其病因可分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而免疫因素常有合并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組織非特異性抗體、組織特異性抗體等異常的免疫因素的復發性流產,抗磷脂抗體形成是導致獲得性血栓前狀態的主要原因,引起胎盤微循環血栓的形成,對合并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復發性流產,專家共識均推薦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13]。對于既往有復發性流產史的婦女,如懷孕前出現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應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有一項應用阿司匹林聯合或不聯合肝素的大型隨機試驗發現,對于不明原因的復發性流產女性,單用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聯合肝素治療都不能提高其活產率[14]。根據Micromedex數據庫收載的信息,美國FDA未批準阿司匹林用于成人抗磷脂抗體綜合征。Thomson有效性、推薦等級和證據強度:有效等級Class IIb,有效性具有爭議;推薦等級Class IIb,在某些情況下推薦使用,證據強度B類。
在用法用量方面,婦產科應用阿司匹林以小劑量應用為主,主要以每日2次,每次25 mg口服和每日1次,每次25 mg口服為主,有研究針對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等預防劑量為每日50~150 mg不等[15]。因此,針對中國人種的超說明用藥的劑量范圍仍有待進一步探索。對于產科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預防多采用單一阿司匹林治療方案,而對于婦科疾病因發病原因和機制復雜,且存在月經周期,很多婦產科疾病存在聯合激素周期治療,如不育癥等婦科疾病等多以阿司匹林聯合1~2種西藥的治療方案常見,主要為阿司匹林聯合雌孕激素制劑和(或)促排卵藥物的方案,如阿司匹林聯合戊酸雌二醇和(或)氯米芬。
在阿司匹林臨床應用的安全性方面,有研究報道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過程中引起的不良反應占8.4%,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另有文獻報道阿司匹林可引起過敏性表現如哮喘,神經源性水腫等癥狀[16]。回顧我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2010年至今未收到關于阿司匹林不良反應的上報。而在阿司匹林妊娠期應用對胎兒安全性方面,有綜述報道,多項研究關于妊娠期服用阿司匹林對胎兒發育影響的結果報道不一,用藥的利弊尚存在爭議[17]。因此,在今后的應用中可加強患者以及其子代的長期隨訪以最大程度地收集女性患者特別是妊娠期女性患者阿司匹林超說明書使用的遠期安全性數據。
4 結語
本研究顯示,婦產科門診阿司匹林應用以年齡在30~39歲之間的患者人數最多。主要由于相關指南與資料推薦阿司匹林防治的疾病如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復發性流產等疾病為育齡期相關疾病,在該年齡段特別是高齡產婦(>35歲)多見[18]。在我院以婦科門診應用最多,產科和生殖免疫門診次之?;谀壳瓣P于阿司匹林在婦產科領域的臨床應用有國內外文獻研究數據和證據,我院阿司匹林超說明書應用具有科學依據,但阿司匹林在婦產科領域的超說明書應用仍在探索階段,特別是對妊娠期阿司匹林的應用,由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ACOG)、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巴黎聯合工作組(PARIS)、母胎醫學的健康與人類發展協作網(MFMU)、美國胸科醫師協會、以及Cochrane等機構的指南給出的建議或組織研究的結果間差異較大,對目標患者予以抗凝藥物預防尚無明確統一的評估標準和給藥建議[18-21],而國內的婦產科超說明書使用阿司匹林研究更為少見,因此有必要在基于臨床的實際應用下開展女性患者應用的數據研究。本次由于處方信息內容有限,無法追蹤到妊娠狀態患者的具體孕周,無法詳盡地體現妊娠期女性應用的實際孕周和治療療程,因此,未來還需要大樣本的研究和薈萃分析,來評估阿司匹林在中國女性人群中應用的遠期風險和并發癥,從而為育齡期女性特別是妊娠期女性超說明書應用阿司匹林提供更為詳盡的參考數據和保障其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Jack DB. One hundred years of aspirin[J]. Lancet, 1997, 350(9075): 437-439.
[2] Patrono C, Rocca B. Aspirin: promise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millennium[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 28(3): s25-s32.
[3] Thun MJ, Henley SJ, Patrono 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s anticancer agents: mechanistic, pharmacologic, and clinical issues[J].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94(4): 252-266.
[4] Rothwell PM, Wilson M, Elwin CE,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20-year follow-up of 5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10, 376(9754): 1741-1750.
[5] Cuzick J, Otto F, Baron JA, et al. Aspirin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J]. Lancet Oncol, 2009, 10(5): 501-507.
[6] Caitis S, Sibai B, Hauth J, et al. Low-dose aspirin to prevent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high risk[J]. N Engl J Med, 1998, 338(11): 701-705.
[7] 何志超, 李幼平, 伍俊妍, 等.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2013年阿司匹林門診超說明書用藥回顧性調查[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5, 15(12): 1365-1371.
[8] 曾靜, 卓琳, 詹思延. 國內外阿司匹林腸溶片說明書的分析與比較[J]. 中國藥物警戒, 2015, 12(5):271-274.
[9] Harold J. DeMonaco HJ, Ali A, et al. The major role of clinicians in the discovery of off-label drug therapies[J]. Pharmacotherapy, 2006, 26(3): 323-332.
[10] Czaja AS, Valuck R. Off-label antidepressant u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mpared with young adults: extent and level of evidence[J].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12, 21(9): 997-1004.
[11] 張波, 鄭志華, 李大魁. 超藥品說明書用藥參考[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9-14.
[12]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 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49(11): 801-806.
[13] 林其德. 復發性流產免疫學診斷和治療共識[J]. 生殖醫學雜志, 2008, 17(1): 4-5.
[14] Kaandorp SP, Goddijn M, van der Post JA, et al. Aspirin plus heparin or aspirin alone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J]. N Engl J Med, 2010, 362(17): 1586-1596.
[15] Bujold E, Roberge S, Lacasse Y, et al.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with aspirin started in early pregnancy: a meta-analysis[J]. Obstet Gynecol, 2010, 116(2): 402-414.
[16] Stevens W, Buchheit K, Cahill KN. Aspirin-exacerbated diseases: advances in asthma with nasal polyposis, urticaria, angioedema, and anaphylaxis[J].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15, 15(12): 1-10.
[17] 鄭艷彬, 印杰, 錢莉敏. 阿司匹林臨床應用新進展[J]. 上海醫藥, 2004, 25(6): 273-274.
[18]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03-508.
[19] Askie LM, Duley L, Henderson-Smart DJ, et al. On behalf of the PARIS collaborative group. antiplatelet agents for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 Lancet, 2007, 369(9575): 1791-1798.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區宮頸疾病診療情況,為制定區域宮頸疾病干預模式提供參考。方法:統計分析2009年-2010年全區已婚育齡婦女120122例宮頸疾病普查情況。結果:干預組宮頸疾病檢出率42.8%,宮頸刮片率87.6%,宮頸細胞刮片陽性率0.628%。干預組宮頸疾病檢出率、宮頸癌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規范的宮頸疾病檢查方法,完善的高危人群隨訪制度,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切實提高宮頸癌早期檢出率,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宮頸疾病; 患病率;普查
【中圖分類號】R711.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286-01
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道子宮頸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值得引起重視,且其五年存活率低,為危害婦女健康與生命的主要疾?。?]。為了解本地區宮頸疾病診療情況,我院于2009年3月制定全區婦女病查治工作規范,并對轄區部分街道進行宮頸疾病診療規范管理,提高婦女保健工作質量,保障海珠區已婚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2009-2010年在海珠區轄內接受婦女病普查普治的120122例已婚育齡婦女宮頸疾病診療及隨訪情況。
1.2 方法
1.2.1 分組: 將轄區街道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然后按已婚育齡婦女居住地所在街道分組,接受由相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免費婦女病查治服務。
1.2.2方法: 第一步,先對負責干預組宮頸疾病診療的醫護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強化指導,規范宮頸刮片手法、部位,明確管理辦法。第二步,所有已婚育齡婦女常規先做宮頸刮片脫落細胞檢查[2]。第三步,干預組合理應用HPV檢測、嚴格按三階梯技術,結合宮頸刮片脫落細胞檢查結果對高危人群進一步做宮頸癌篩查和隨訪。第四步,對實施干預的轄區街道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 2009年、2010年全區已婚育齡婦女宮頸疾病篩查情況。干預組宮頸疾病檢出率42.8%,是對照組的3.6倍;宮頸刮片率87.6%,是對照組1.11倍;宮頸細胞刮片陽性率0.64%,是對照組的8.42倍。P值均小于0.001。見表1。
表1 2009-2010年宮頸疾病篩查情況
患病數:x215166,P
宮頸炎數x27821, P
表2宮頸刮片異常隨訪情況
2.3對研究組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健康教育宣教,隨機抽取500名婦女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宮頸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方式等。結果:平均知識知曉率僅為39%,主要健康教育知識來源為電視及書報,需要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
3 討論
3.1規范的宮頸疾病檢查方法,完善的高危人群隨訪制度,能切實提高宮頸癌早期檢出率,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從子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子宮頸癌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所以,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減少宮頸癌發病率的重要措施。本文結果提示,干預組采用較為規范的宮頸疾病檢查方法,建立高危人群隨訪制度,能有效提高宮頸疾病檢出率。根據海珠區現狀,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其中包括宮頸疾病初篩主要由轄區社區醫療機構承擔。目前社區醫療機構婦女保健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是婦女病查治率低,宮頸癌漏診率高的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由區婦幼保健院對干預組負責已婚育齡婦女婦女病查治醫院機構從業人員進行了多次宮頸疾病查治技術規范化培訓,建立隨訪制度,干預組宮頸疾病檢出率、宮頸刮片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要做法包括:舉辦“海珠區婦女病查治工作培訓班”,邀請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宮頸癌防治中心專家進行授課,統一了宮頸疾病的診斷及處理規范;以婦女保健例會形式再次對婦女病查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日常由區婦幼保健院組織技術小組下到干預組醫療機構對宮頸疾病查治技術進行指導、質控;利用科研經費,對干預組宮頸疾病高危對象轉診到區婦幼保健院確診及治療。作為區級婦幼保健技術指導中心一是應繼續做好宮頸疾病查治、宮頸癌篩查技術培訓,二是做好技術指導及扶持,建立區域性宮頸癌篩查技術服務網絡。
3.2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病人宮頸癌防治意識,提高宮頸癌篩查率,對早發現、早治療宮頸癌具有重要意義[3]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在干預組婦女中隨機抽取500名進行了問卷調查,宮頸疾病平均知曉率僅為39%,可見已婚育齡婦女對宮頸疾病健康知識了解是不夠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較弱,對健康教育服務需求非常迫切。之后,我們與干預組所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健康宣教。一是編寫“已婚育齡婦女宮頸疾病防治”、“如何篩查早期宮頸癌”等宣傳小冊子或單張近萬份并免費發放;二是定期組織新婚育齡婦女人群或社區已婚育齡婦女進行生殖保健及宮頸疾病防治知識講座;三是對接受普查的已婚育齡婦女人群進行宮頸疾病防治知識講座及指導;四是干預組覆蓋社區醫療機構定期舉辦以“關愛海珠婦女,關注婦女生殖健康”為主題的咨詢、義診活動,收到良好效果。干預組宮頸疾病知曉率明顯提高,能主動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隨訪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 張惜陰,戴鐘英,于傳鑫等,實用婦產科學(第二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33.
關鍵詞 婦女疾病 普查 生殖道 乳腺 保健
農村婦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們的健康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家庭幸福息息相關。農村婦女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婦科病發病率較高,婦科疾病嚴重危害著她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普查主要是為了掌握本地區農村已婚婦女的婦科病發病情況及疾病的變化規律,探討有效的干預措施,制定相應的預防策略,增強了農村婦女的保健意識,提高了農村已婚婦女的健康素質。2011年對隴西縣6000例農村婦女婦科病普查情況進行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全縣6000例60歲以下農村已婚婦女。
方法:采用常規的婦女疾病普查方法,內容包括經過專業培訓的婦產科主治醫師,負責婦科檢查,各醫技科室協調配合,按照全國高等院?!秼D產科學》疾病診斷標準進行疾病診斷及普查表。對6000例對象采用詢問病史,月經婚育史,雙合診檢查,盆腔及乳腺彩超檢查,白帶檢查,宮頸脫落細胞進行DNA倍體分析,觸診,X線鉬鈀等檢查,全部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結 果
全縣隨機抽6000例60歲以下農村已婚婦女,結果患病4313例,患病率高達71.88%,發病年齡30~45歲,根據病變類型統計,外陰炎174例(2.90%),宮頸炎3851例(50.60%),外陰白斑29例(0.48%),宮頸糜爛2437例(40.62%),尿道肉阜7例(0.12%),宮頸息肉571例(9.51%),前庭大腺囊腫21例(0.35%),宮頸肥大2244例(37.40%),陰道炎176例(29.45%),納氏囊腫2150例(35.83%),霉菌性241例(4.01%),宮頸癌23例(0.38%),滴蟲性297例(4.95%),附件囊腫136例(2.27%),細菌性197例(3.28%),子宮肌瘤260例(3.43%),老年性189例(3.15%),子宮脫垂9例(0.15%),陰道壁膨出17例(0.28%),宮體炎576例(9.6%),乳腺增生癥2836例(28.37%),附件炎613例(10.22%),乳腺癌7例(0.12%),盆腔炎1570例(26.1%)。
結果表明在宮頸疾病中,尤其是宮頸糜爛、肥大、陰道炎、乳腺疾病發病率高,其次是盆腔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頸癌、乳腺癌。
討 論
陰道疾患、宮頸疾患、乳腺疾患發病率高,說明農村婦女的文化水平低,自我保健意識淡薄,更缺乏衛生保健知識,不潔的兩性生活,及當地經濟發達程度有一定的關系。慢性宮頸疾病,尤其是宮頸糜爛,長期以來一直是婦科病之首,臨床表現不明顯,引不起患者重視,且不重視普查工作,而延誤。如腺疾病可能與婦女精神過度緊張,母乳喂養下降有關。
在普查的6000例中,患婦科疾病4313例,患病率為71.88%,高發年齡30~45歲,提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機構應根據婦女疾病的變化,制定相應的防治規劃,并積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提高農村婦女的健康水平。宮頸糜爛是發生宮頸癌的高危因素,所以要重視普查后的普治工作,尤其是對宮頸糜爛及可疑者行陰道鏡檢查,和DNA倍體分析,以防宮頸癌的漏診。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在服務技能上和技術上要有新突破,以保建為中心,加強健康教育,提供咨詢信息,普及衛生知識,提高婦女的保健意識。對惡性腫瘤及可疑惡性腫瘤患者應建立個案登記,定期隨診。
農村婦女疾病普查普治,最終的目的為了預防和治療婦女疾病,真正達到保護婦女身體健康的目的。各級醫療機構應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防止過度治療和不規范治療。同時,我們要關愛貧困患病農村婦女,她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在進一步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婦女安康保險活動。要加大宣傳教育,增強保健意識,推動婦女疾病普查工作。要積極開展普查實事工程的宣傳工作,動員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婦女疾病普查工作。要認真開展普查摸底統計工作,在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各鄉鎮要積極整合衛生、婦聯、計生的工作資源,對所轄地區已婚農村婦女的進行情況摸底統計,為普查普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廣泛開展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衛生部門和計生部門要結合普查普治工作,積極宣傳婦女衛生保健知識。整合衛生資源,提高參檢率,確保婦女疾病普查質量,加強普治工作,關心貧困婦女,減輕患病婦女壓力。
婦幼保健以保健為中心,而婦女疾病普查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普查工作,1~2年普查1次,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制定預防措施,我院進行了30年的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工作目標和服務需求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要動員多部門參與,多部門協作,提高領導對婦女疾病普查工作的認識,并給予經濟上的支持,使更多的農村婦女享受生殖健康的保健服務。普查過程中,給予受檢者宣教的自檢方法,提高婦女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建立正確的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2.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9-129-0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醫療技術也隨之不斷革新,護理服務水平已逐漸成為當今醫療行業競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面對當今醫療工作的復雜化以及多元化[2],要求護理工作人員應具備相關法律觀念與意識,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此滿足患者的不同護理需求。現筆者針對我國護理服務中常見的幾類問題作出總結與分析,并制定相關解決對策,將結果報告如下:
1目前臨床上護理服務中的幾類常見問題
1.1護理人員缺乏責任感
部分護理人員因缺乏對患者的責任感而出現護患糾紛的發生,常表現在不能及時回答患者所提問題;解答患者疑慮時未能采用溫暖和善的語言,而表現出語言及表情的生硬;對患者的服務不細心,不尊重;對待患者家屬不耐煩,情緒化等。
1.2護理人員素質不高
由于院內護理人員的編排常包含不同學歷的護理工作者,導致護理服務的綜合素質較低,配合度較低等。主要表現如下:⑴部分護理人員對整體護理觀念以及以人為本的護理核心內容理解較差。⑵護理知識以及技能水平較差,不能很好的處緊急情況的發生[3]。⑶對院內新進設備及儀器操作不當,臨床經驗不足等。⑷部分護理工作人員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易帶有煩躁,焦慮等抵觸情緒,且無法進行自我排解延誤護理工作的進行。
1.3護患之間缺少溝通
據統計,多數護患糾紛的發生常因護理人員與患者缺乏溝通所引起。由于婦科疾病的特殊性,多數患者的疾病多為自身的隱私,但部分護理人員不能根據患者的需求以及心理情況進行疏導,常因誤會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
1.4護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醫院的護理人員安排制度存在合理現象,導致部分護理人員夜班時間過程,工作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緊張情緒,導致護理工作配合度較低等問題的發生從而引起護患糾紛。另外,目前醫院內對護理人員的賞罰制度傷未明確,對于同等學歷以及同等職稱的護理人員給予同樣對待[4],這樣不但降低了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服務的熱情,還給其帶來僥幸心理。
2針對護理服務中的問題制定解決措施
2.1增加護理服務人員的責任感
增加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要求護理人員能夠轉變傳統的護理觀念,提升護理服務意識,能夠做到以下幾點:⑴針對患者某些特殊疾病類型的患者給予特殊關懷,尊重以及保護其隱私問題。⑵主動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治療過程以及預防措施,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所提問題。⑶開展健康知識的宣教工作,呼吁及號召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加,也可參與疾病防治的討論會[5]。⑷當患者及其家屬因擔心疾病進展而表現出抵觸情緒時,給以寬容與理解,避免發生語言及肢體沖突。
2.2提升護理人員的素質
院內護理服務質量的信譽與口碑多體現在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上,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可做到以下幾點:⑴要求護理人員可定時定期的去參加護理知識及技能的培訓,了解新進設備及儀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⑵開展護理工作研討會,學會吸收與借鑒國外優秀的護理技術,提升自身的綜合業務素質。⑶給予在職的護理人員考取更高學歷的機會,或定期舉辦護理知識及技能大賽,鼓勵護理人員積極響應及參與。
2.3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
護患溝通作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當今護理服務業的需求,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做到以下幾點:⑴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所提問題,所用語言要求準確,清晰。⑵主動關心患者病情,隨時詢問患者心理狀況,進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疏導。⑶認真聽取患者所提意見并積極改正,以取得患者信任,幫助患者保持心情舒暢。⑷向患者講解治療過程及目的,詢問患者及其家屬意見,并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主治醫師提出可行方案。
2.4完善護理管理制度
護理服務質量的監管同時應得到醫院重視,常用的方法如下:⑴在院內建立好完善的護理服務體系,要求院內護理管理人員可以做到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⑵要求護理長以及護理人員能夠做好本職工作,并且進行嚴格劃分。⑶護理管理人員可對分配的護理人員進行隨時抽查,以確保其護理工作是否順利進行,酌情采用賞罰制度。⑷安排護理人員調度工作方面,注意一視同仁,保證每個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均等,避免護理人員因長時間工作引起的焦慮緊張心理。
3小結
針對以上護理常見問題的總結,發現在我國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分別為:⑴護理人員缺乏責任感;⑵護理人員素質不高;⑶護患之間缺少溝通;⑷護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所采取的相對的解決措施包括:⑴增加護理服務人員的責任感;⑵提升護理人員的素質;⑶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⑷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傊?,在護理服務工作中需注意護理人員可真正的能夠做到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從而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以此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甚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此類方面可在臨床實踐當中做出進一步改革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黎明.《走出整體護理工作中的誤區》[J].中華護理雜志,2000,(3):79-81.
[2]寶潔.《婦產科常見護理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4,(7):145-146.
[3]張蕙.《對婦產科護理職業緊張因素的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8):290-291.
[中圖分類號]R711.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a)-175-02
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均屬性傳播疾病范疇,是通過性接觸而傳播的疾病,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們性觀念的改變,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逐年增多,已成為當前性傳播疾病的主要病原體,具體表現為發病率的上升和發病年齡的下降,成為我國僅次于淋病的第二大性傳播疾病,在發達國家其發病率已超過淋病而居性傳播疾病首位[1]。
1衣原體、支原體的生物特性及流行病學
1.1衣原體
過去曾歸屬為病毒,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才將其稱為衣原體,是在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廣泛寄生于人和動物,少數致病,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和鸚鵡熱衣原體,與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關的是沙眼衣原體,有資料表明,健康婦女普查發病率1%~2%,婦產科門診就診者3%~9%,性病門診就診者18%~27%,性亂婦女發病率高達33%[2]。
1.2支原體
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能獨立生存,不需要寄生于細胞的最小微生物。目前自人體分離出的支原體有20多種,其中至少5種已被證實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分別為肺炎支原體、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和隱匿支原體,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以人型支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最為常見。人型支原體感染可引起陰道炎,宮頸炎和輸卵管炎,而解脲支原體感染則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目前研究表明,解脲支原體在居民中的攜帶率為10%~40%,存在無癥狀攜帶者[3],其致病性與血清型有關,可在某些條件下引起機會性感染,且常與其他致病菌共同致病[4]。
2傳播途徑的特點
成年患者幾乎都是通過性生活接觸傳播,少數也可通過接觸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床單、毛巾、浴盆、公共浴具等間接傳播,另外,還有醫源性傳播,即通過消毒不徹底的檢查器械傳播,新生兒則可在分娩過程中受感染[5]。
3臨床表現
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有共同特點,即癥狀輕微,病程遷延,主要臨床表現為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嚴重者可有輸卵管炎及盆腔炎,易引起女性不孕不育及異位妊娠。孕婦感染沙眼衣原體和支原體可引起流產、早產、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產后發熱、子宮內膜炎等不良妊娠結局,并可導致胎兒生長發育受限、新生兒肺炎、結膜炎、腦炎等圍生兒并發癥。
3.1非淋菌性尿道炎
40%~50%由沙眼衣原體引起,20%~30%由解脲支原體引起,10%~20%由陰道滴蟲、白色假絲酵母菌、生殖支原體、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及類桿菌等微生物引起[6],典型癥狀可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灼熱感、尿道口紅腫、有白色稀薄液體流出、沿尿道口可有壓痛等。
3.2盆腔炎
多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輸卵管炎,亦可有子宮內膜炎,患者可出現下腹部疼痛,惡寒高熱,下腹部可有壓痛、肌緊張,盆腔可觸及包快。
3.3宮頸炎與陰道炎
有外陰瘙癢,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及宮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宮頸管有膿性分泌物等。值得注意的是,沙眼衣原體感染只發生于宮頸柱狀上皮,不感染鱗狀上皮,故不致陰道炎,只形成宮頸炎[7],其癥狀輕微,可有白帶增多,不正常出血及下腹痛或完全無癥狀。
4衣原體支原體的實驗室診斷
4.1衣原體的診斷
細胞培養法是診斷衣原體感染最重要的確診方法,但方法繁雜,時間長,要求嚴格,需一定的試驗室檢查設備,而且敏感性不高,直接鏡檢法取患者分泌物涂片后行吉姆薩或碘染色,在顯微鏡下檢查上皮細胞內有無衣原體包涵體,方法簡單,迅速,但直接鏡檢陽性率不高。
抗原抗體檢測法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方法,①微量免疫熒光抗體檢測法。特異性強,被公認為衣原體感染血清學診斷的金標準[8],②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衣原體抗原,特異性強、且快速、方便,缺點為可能與細菌有交叉反應。
核酸檢測法:①核酸雜交技術。檢測衣原體的特異性強,但敏感性不高,主要用于聚合酶鏈反應結果的檢測、判定,尚未直接用于臨床標本的檢測。②聚合酶鏈反應。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結果與血清學檢測有很高的一致性,在細胞培養陰性時亦能檢出衣原體DNA,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試驗方法。
4.2支原體的診斷
分離培養法是目前診斷及鑒別支原體感染唯一可靠的方法,特異性好,10 d左右可獲陽性結果,但結果解釋應根據臨床情況,正常無菌部位,如從血液、輸卵管或子宮內膜采集到的標本,一旦培養結果陽性就應治療,而陰道子宮頸可能為其共生菌存在的部位,只有當陰道子宮頸每個采樣拭子菌量≥104時,才有單獨感染的意義,如<104,可能為無癥狀攜帶者,也可能與其他病原體混合感染,需要進一步檢查[9]。分子生物學方法包括分子雜交技術和聚合酶鏈反應,具有簡單、快捷、準確性高的特點,可作為臨床早期病原學診斷的依據。
5治療時機及藥物選擇
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體感染一旦確診應積極治療,然而,支原體可寄生于健康人群,是條件致病菌,且存在分型致病的可能,因此,對臨床上有癥狀的支原體感染,實驗室檢出支原體或血清抗體滴定度在4倍以上增長時,才予以治療[10]。
目前,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均可作為治療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我國頒布的具有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定了性傳播疾病的病原治療抗菌藥物,沙眼衣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宮頸炎及沙眼衣原體或支原體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首選藥物為多西環素或大環內酯類,次選藥物為氟喹諾酮類[11]。
四環素類:孕婦及兒童禁用。多西環素100 mg,每日2次,連服10 d,該藥系土霉素衍生而得,其抗菌譜與四環素相似,但抗菌作用比四環素強2~10倍[12]。米諾環素100 mg,每日2次,連服10 d,其抗菌作用比四環素稍強。
大環內酯類:阿奇霉素1 g,單劑頓服,本藥有極好的趨炎癥組織能力,感染部位的藥物濃度是血濃度的數十倍至上百倍,且本藥半衰期長達40~60 h,單次用藥可維持有效濃度5 d[13]。紅霉素250~500 mg,每日4次,連服5~7 d。羅紅霉素300 mg,每日1次,連服7 d。
氟喹諾酮類:肝腎功能不全,孕婦及兒童禁用。環丙沙星500 mg,每日2次,連服7 d。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連服7~14 d。
妊娠期或兒童患者禁用四環素類和喹諾酮類抗生素,可選用阿奇霉素1 g,單劑頓服。紅霉素500 mg,每日4次,連服7 d,或紅霉素250 mg,每日4次,連服14 d。
患者的必須同時進行檢查和治療,方能避免再感染,同時應予隔離,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參考文獻]
[1]蘇應寬,徐增祥,江森.新編實用婦產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38.
[2]樂杰.重視女性生殖道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11):641.
[3]曹玉璞,葉元康.支原體和支原體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4.
[4]張帝開,楊冬梓.性傳播疾病病原體與女性生殖道感染[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3):140.
[5]豐有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6-257.
[6]王光超.皮膚病及性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67-371,386-391.
[7]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236-1246.
[8]王愛霞.臨床醫護人員傳染性疾病防治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4-57
[9]王敬云,劉杰.支原體感染與妊娠[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12):713-714.
[10]顧美皎.臨床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04-826.
[11]山東省衛生廳.抗菌藥物和品合理應用[A].繼續醫學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培訓資料,2005.171-173.
[12]陸風翔,楊玉.臨床實用藥物手冊[M].第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0.
關鍵詞:圍生期兒;圍生期兒死亡率;死亡原因
對我院近六年期間(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圍生期兒的死亡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為降低圍生期兒死亡比率提供幫助。
1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對我院近6年期間(2008年1月――2013年12月)死亡的圍生期兒的住院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統計方法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圍生期標準,自懷孕第28周起的胎兒體重≥1000g或身長≥35cm開始,至出生后7天整天的新生兒。圍生兒死亡率等于(胎兒死亡數和早期新手生兒死亡數)/出生總數。
死胎是指妊娠滿28周及以上的胎兒在宮內死亡。死產:指妊娠滿28周及以上的胎兒在分娩過程中死亡的。胎兒出生時具有生命現象如呼吸、心跳、臍動脈搏動、隨意肌縮動等任何一項均為活產,活產兒從出生至產后7天內死亡稱為新生兒死亡。
2 結果
2.1 3年中圍生兒死亡率見表1 3年中我院出生總人數為76788例,其中死亡1049例,圍生兒死亡率為13.66‰,其中死胎975例,死產3例,新生兒死亡71例。
表1 圍生兒死亡率
年份
死胎數
死產數
新生兒死亡數
圍生兒死亡數
出生人數
圍生兒死亡率(‰)
2008年
123
16
139
10910
12.74
2009年
80
10
90
11395
7.90
2010年
97
1
11
109
11903
9.16
2011年
89
10
99
12645
7.83
2012年
240
2
7
249
14998
16.60
2013年
346
17
363
14937
24.30
2008年至2009年圍生兒死亡率有明顯下降,而從2011年至2013年則成直線上升的趨勢。
2.2將6年分為2個3年段,后一個3年段比前一個3年段圍生兒死亡率明顯上升,有極顯著差異(P<0.01),其中兩年段死胎、死產并無顯著差異(P>0.05),新生兒死亡有極顯著的差異(P<0.01),見表2.
年段
n
死胎
死產
新生兒死亡
2008~2010
34208
300(8.77)
1(0.03)
37(1.08)
2011~2013
42580
675(15.85)
2(0.05)
34(0.80)
2.3 圍生期兒死亡與孕周關系1049例病歷中,小于37孕周的圍生期兒死亡818例(77.98%),其中死胎752例,死產3例,早期新生兒死亡63例。37周至42周的圍生期兒死亡231例(22.02%),其中死胎223例,早期新生兒死亡8例。
2.4 圍生期兒死亡原因 確定圍生兒死亡的原因,對改進產科處理,提高產科質量是非常有意義的。圍生期兒死亡原因以主要病理診斷為依據(見表3)。
表3 圍生期兒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
死胎
死產 早期新生兒死亡
百分比%
胎兒畸形
439
41.85
母體因素
278
2
26.69
染色體異常
5
1
0.57
臍帶異常
71
6.77
胎盤因素
93
8.87
新生兒窒息
36
3.43
呼吸窘迫綜合癥
32
3.05
缺氧缺血性腦病
3
0.29
其他不明原因
89
8.48
2.4.1 胎兒畸形占第一位。包括肢體畸形,心臟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消化等。其次是母體因素,包括過期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壓等。第三位是胎盤因素。包括胎盤功能異常,胎盤結構異常。臍帶異常也是導致死胎的因素之一。臍帶先露,臍帶脫垂,臍帶纏繞、打結等。[1]
2.4.2 早期新生兒死亡以新生兒窒息和呼吸窘迫綜合癥占主要因素,分別占早期新生兒死亡比率的50.70%和45.07%。
圍生兒死亡還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母親年齡及胎次:圍生兒死亡率隨母親年齡增加而降低,第二產次及第三產次的死亡率最低。②社會階層:貧窮階層的婦女圍生兒死亡率明顯較高。③吸煙及飲酒:有煙酒惡習的孕婦圍生兒死亡率較高。④婚姻情況:非合法婚姻所生子女的圍生兒死亡率一般都高于合法婚姻組。⑤生育間隔:間隔2年圍生兒死亡率最低,小于6個月死亡率明顯提高。⑥醫療保健服務。
3 討論
3.1 圍生兒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衛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圍生兒保健比較先進的國家如瑞典于1987年圍生兒死亡率即達7‰左右,1997年日本圍生兒死亡率為5‰[2]。我國發達地區圍生兒死亡率已降到10‰左右,但大部分地區仍在15‰-20‰,貧困地區可高達30-40‰。我院2008年至2013年圍生兒死亡率為13.66‰。
3.2 針對育齡婦女的生存環境特點進行健康宣傳教育,使他們懂得孕前孕期如何避免不良因素,孕期定期產檢。對醫護人員進行窒息復蘇技術的培訓和考核,提高窒息復蘇水平,進一步降低早期新生兒死亡率。對母嬰保健服務人員進行全面的技術培訓與考核,提高胎兒宮內窒息監護水平,提高早期新生兒疾病防治水平。[3]
呼吁社會做好優生優育和環境保護工作,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水平,不斷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圍生兒死亡。開展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對有缺陷的胎兒,盡早終止妊娠,避免缺陷兒出生。改變封建陳舊觀念,對不明原因死亡的圍生兒進行尸體解剖,發現死因,為預防以后圍生兒死亡提供幫助。
產科醫生服務的對象是孕婦、產婦及產褥期婦女,她們絕大多數并未患病,屬于育齡有性生活婦女的特殊生理狀態。妊娠病理(流產、異位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妊娠合并癥(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DM)、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等)占少數;異常分娩、分娩期并發癥(子宮破裂、產后出血、羊水栓塞等)以及異常產褥(產褥感染等)也占少數。產科醫生的臨床思維活動必須重視孕產婦明顯的動態性,表現在胎先露及胎位的多變性,(部分臀先露于28周左右自然轉為頭位,枕橫位或枕后位于臨產后多轉為枕前位等)、胎頭的可塑性(胎頭顱縫與囟門有軟組織遮蓋,使骨板有活動余地,臨產時胎頭顱縫輕度重疊使頭顱變形,縮小頭顱體積,有利于胎頭娩出等)、胎心率可變性(宮縮時胎心率變慢、宮縮間歇期胎心率恢復正常等)導致臨產后其診斷的易變性。
產科醫生必須懂得,異常蘊藏著正常,正常包含著異常。正常與異常的界限并不總是分明的。一位產婦初診可能是正常產,產程進展有可能轉化為難產。對胎位正常、胎兒不大、骨盆不小的孕婦,分娩結局不能認定準是正常分娩。在分娩尚未結束之前思想上不能放松。一定要按有可能出現異常分娩對待。因為分娩過程順利與否,取決于孕婦和胎兒兩個方面和產力、產道、胎兒及產婦精神心理因素四要素。若兩個方面及四要素均正常,且能相互適應,這就是順產。若其中一項異常,就可以發生難產。順產和難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產科醫生應果斷采取措施,分娩過程中時刻提高警惕,避免母嬰發生損傷。
強調孕產婦明顯的動態性,不僅適用于產科分娩過程,也適用于產科危、急、重癥患者。
孕婦孕前、孕期可能并發各種內、外科疾病,妊娠及分娩過程中病情隨時可能加重,有的孕婦可能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這對產科醫生提出挑戰。作為一名合格的產科醫生,除了要有為患者服務的熱情,還要具備全科醫生的基本素質,對有合并癥的患者,孕前要為之做好孕前宣教和積極指導治療,如已經妊娠,盡量保證母胎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治療并做好孕期管理,使其盡可能安全度過孕期及分娩期。分娩過程中隨時準備參加孕婦及新生兒的搶救。產科處理一定要兼顧產婦及胎兒兩個方面。同樣道理,對孕期用藥,應持慎重態度,強調產科合理用藥,必須考慮孕產婦和胎兒及新生兒兩方面因素,認真權衡利弊,作到合理用藥,確保母嬰安全。
還應該強調的是,產科醫生不僅要重視有合并癥的患者孕前宣教、孕期管理,更應該重視產后的近遠期隨訪。
目前國內、國際上對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孕婦合并癥的研究發現,兩種妊娠期疾病分別為患者產后發生2型糖尿病及慢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孕期如未得到適當的治療,會導致后代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育齡期女性中出現了更多的營養過?,F象,營養攝入過度是GDM的危險因素之一[1],最近有研究顯示GDM母親的后代,同樣會存在遠期的健康問題,可能表現為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可以出現的肥胖和糖耐量減低。在一項研究中對母親患糖尿病發病前和發病后所生的孩子的分析研究發現,只有母親發病后所生的孩子患糖尿病的危險增加(OR值3.7);而且在沒有患糖尿病的子代中,母親患病后所生的孩子的BMI增加( P =0.003)[2],然而如果是父親患2型糖尿病則對子代的影響無差異。所以宮內暴露于高血糖環境,更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因此,GDM的影響,如同一種惡性循環,對子代的影響深遠,而且不僅限于新生兒期。患有糖尿病的母親所生的女兒,可能在生育年齡發生糖尿病,進而影響到下一代,因而會使這一循環延續[3]。GDM患者的女兒孕期可能發生GDM,進而影響下一代。陳曉霞等[4]研究發現GDM可造成子代腦成熟障礙。
楊慧霞教授非常重視GDM患者的孕期及產后管理[5],因為盡管大多數GDM產婦產后血糖恢復正常,但2002年Kim等對全球1965年至2001年發表的關于GDM的產后隨訪文獻的薈萃分析發現:產后6周~28年,約有2.6%~70%GDM發展為2型糖尿病。對GDM患者加強孕期及產后的管理及治療,可明顯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這對改善我國女性健康狀況具有深遠意義。
妊娠期孕婦營養缺乏會導致胎兒生長受限,Barker等的系列研究提示胎兒低出生體質量會導致一系列成年疾病的發生。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心性肥胖和子代謝異常,這些統稱為脂代謝異常綜合征。而孕期營養過剩導致孕婦體質量增加,會導致更多高出生體質量兒,同樣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6]。
Wilson等[7]對妊娠期高血壓病與日后發生高血壓及腦卒中危險的關系的對列研究結果表明,妊娠期高血壓病與日后發生高血壓相關疾病有關。加強患者孕期及產后的治療,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減少由于這種疾病所導致的致殘和死亡的比例。
產科醫生也要重視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的治療。胎兒甲狀腺形成以前,胎兒甲狀腺激素完全依賴母體供應,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如妊娠期未得到恰當的治療,將會導致分娩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兒,如重視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的孕期藥物治療,及時增加左旋甲狀腺素用量,對改善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的妊娠結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8]。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很高。Anna等[9]報道分別為子癇、子癇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分別為22%、15%和7.6%。我們總結了10年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發現該組患者中糖代謝異常發病率高達16.1%,明顯超過近10年孕婦糖代謝異常發生率7.3%[8],這也提醒產科臨床醫生要高度重視糖代謝異常孕婦甲狀腺功能的篩查,目前國內還沒有關于糖代謝異常孕婦甲狀腺功能方面的研究,由于甲狀腺功能減退合并妊娠對母兒危害極大,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加強糖代謝異常孕婦甲狀腺功能方面的檢查,以期發現甲狀腺功能異?;颊撸⒔o予有效治療,以減少其發病率及母兒并發癥。
文獻報道妊娠期糖代謝異常的孕婦子癇前期的發病率高達12.6%[10],慢性高血壓與糖代謝異常共存,明顯增加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刂圃衅谘撬綄p少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產科理論學習,不但可以開拓視野,更能充分了解國內、外產科領域的研究進展,在臨床實踐中,重視臨床思維的培養,有益于產科醫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用自然辯證法武裝頭腦,更能提高醫生對產科動態變化的臨床特點的掌握。加強社交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產科醫生與孕婦及家屬間的溝通能力,對產科診療中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的處理,不僅需要醫療技術能力,組織搶救、溝通與協調能力也非常重要。對于產科醫生,不僅僅要考慮孕婦孕期的管理,更要重視產婦產后的管理,尤其對有內科合并癥患者,一定要與內科醫生密切合作,堅持治療,以減少近遠期更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要重視孕婦孕期營養的指導,為其分娩健康的下一代打下良好基礎,為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產科醫生富有更重要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勞子僖.妊娠期糖尿病-中國人的危險因素和遠期影響.中國圍產醫學雜志,2005,8:321-323.
[2] Dabelea D,Hanson RL,Wilson PWF.Parental trans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ay.Diabetes,2000,49:2201-2207.
[3] Dabelea D,Knowler WC,Pettitt DJ.Effect of diabetes in pregnancy on offspring:follow-up research in the pima Indians.J Matern Fetal Med,2000,9:83-88.
[4] 陳曉霞,周叢樂,楊慧霞,等.糖尿病母親嬰兒腦發育狀況的研究.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5,8:300-303.
[5] 楊慧霞.進一步提高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水平.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5,8:289-291.
[6] 范子田,楊慧霞.妊娠期營養不良對后代懂得遠期影響.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5,8:278-281.
[7] Wilson BJ,Watson MS,Prescott GJ,et al.Hypertensive diseases of pregnancy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ter life:results from cohort study.BMJ,2003,326:845-849.
[8] 王允鋒,楊慧霞.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低減患者的臨床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3:157-160.
小梅知道了盆底肌鍛煉的重要性,并且她十分確定自己是急需鍛煉恢復的。那如何科學有效鍛煉盆底肌呢?小梅向專家請教了如下的問題。
Q:盆底功能鍛煉的方法都有哪些?
A:最常見、簡單的是Kegel運動,又稱為Kegel鍛煉或凱格爾運動,是一套加強骨盆底恥骨尾骨肌鍛煉以加強盆底肌支撐力,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的練習。通過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從而加強控制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恢復骨盆肌肉的緊張力,而且可以刺激生殖器區,增加生殖器區的血流量,從而改善。
其次有陰道啞鈴。
再次是膀胱訓練?;颊咴卺t生的指導下寫排尿日記,有控制地排尿,逐漸延長排尿時間,達到2小時~3小時排尿一次。
另外,還有電刺激、生物反饋、場景生物反饋等方式加強盆底肌功能。
Q:在家鍛煉盆底肌的關鍵是什么?
在家鍛煉盆底肌就是要學會識別并有意識地控制盆底肌。找到盆底肌的位置是最關鍵的,怎么確定盆底肌的準確位置呢?
尿中嚳ㄊ親畛S玫姆椒ǎ在小便時突然憋住,以中斷排尿, 這種緊縮是通過收縮盆底肌完成的,是凱格爾運動的基本動作。重復數次, 直至熟悉如何正確收縮盆底肌肉, 但切記不要收縮腹部、大腿和臀部肌肉。
還有手指指示法。將手指放入陰道, 圍繞手指收縮盆底肌肉。你會感覺到肌肉緊縮和骨盆上移,放松,骨盆會回落,從而找到盆底肌肉。
鍛煉時,要先排空膀胱,否則運動時會感覺到疼痛或有尿液漏出。
凱格爾練習過程中要保持正常呼氣和吸氣,不要屏住呼吸,保持臀部和腹部肌肉放松。
Q:在家也能進行盆底肌鍛煉嗎?具體怎樣做?頻次怎么掌握?
掌握正確的收縮方法――收縮會陰、,避免腹部、、臀部肌肉收縮。應根據盆底肌損傷情況(肌纖維受損的程度和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第一個動作:盡力收緊,提起、會陰,尿道夾緊,保持5秒鐘。如果5秒對你來說仍然很長,可嘗試從3秒開始。放松肌肉,5秒鐘。
第二個動作:緊縮陰道周圍的肌肉,以爆發力收1秒,放松2秒。這樣做5次為一組。
重復練習10次。這是一組凱格爾運動,每日應該做這組動作3次到4次,但不需再多了。練習的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或晚飯后2小時,因為盆底肌損傷的患者,肌肉越疲勞,盆底負擔越重,越容易加重脫垂,所以白天站立時間久的情況下做盆底肌鍛煉,可以有效控制住脫垂。
Q:進行凱格爾運動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你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緩慢或快速的凱格爾運動,而沒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有的婦女已經將凱格爾運動容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駕駛、看書、排隊或坐在電腦前,甚至孕婦也可以進行凱格爾練習。但要注意的是,做凱格爾運動時務必保持膀胱空虛。膀胱充盈時做凱格爾運動會減弱盆底肌肉,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不要將憋住小便作為常規的凱格爾運動,在排尿時做凱格爾運動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削弱盆底肌肉功能。
注意循序漸進,適時、適量,持之以恒,并注意盆腹肌肉的協調性。
Q:陰道啞鈴是什么?怎么用?
A:將陰道啞鈴放入陰道內,利用康復器本身重量的下墜作用,迫使陰道肌肉收縮,達到會陰肌肉鍛煉的目的。
有5個不同重量的陰道啞鈴,重量分別為20g、32g、45g、57g、68g??梢詮闹亓孔钶p的20g的1號啞鈴開始。將啞鈴洗凈,置于距離陰道口一橫指處,繩子留在陰道外。要盡力收緊、提起、會陰及尿道夾緊,收縮1秒,放松2秒,并按照臥、立、走、蹲、跳五種姿勢進行鍛煉,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當訓練的程度達到跳躍都不會改變位置時,換下一個重量的啞鈴,五個姿勢。以此類推。
使用陰道啞鈴有以下的注意事項。
不能使用臀部和腹部力量,不能長時間將啞鈴放置陰道內,使用前后注意清潔衛生。
不建議用液將啞鈴放入陰道,此方法會導致阻力過小,啞鈴順勢滑出。建議用清水陰道口后再將陰道啞鈴放入陰道內。
要注意陰道啞鈴的清洗,并置于干燥環境保存。
陰道啞鈴有任何破損不建議繼續使用,以免劃傷陰道。
Q:盆底肌康復的周期是怎樣的?是否需要每年維護?
A:妊娠及分娩都會造成盆底肌損傷,若不及時治療,子宮、直腸、膀胱等盆底器官就難以恢復正常解剖位置。所以盆底肌康復應從產后42天做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敏感性及依從性等制定治療方案,進行1~2個療程治療,最多20次。治療期間及療程后均應自行進行家庭鍛煉盆底肌三個月,三個月后再次復查盆底肌肌力,張力。指標不合格應繼續治療。一般患者經兩個療程后有明顯癥狀改善,電生理指標有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