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術室護理的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進展;手術室;護士
近幾年,隨著國外先進管理理念、醫療技術、器械等的引入,引發了外科領域中理念的改革、手術方式的創新。當然與外科息息相關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也隨之變化,護士所扮演的角色也在變化。
1傳統的手術室護理模式與護士的角色特征
手術室作為獨特的護理單元,為患者提供手術期的護理服務。以往傳統的護理模式是以疾病為中心,機械地配合完成手術任務,注重手術時的護理而忽視對患者的整體護理。護士在傳統的護理治療中擔任手術患者的護理者和外科醫生手術助手的角色,這種助手的角色更多地表現在根據醫生的要求準備手術器械和配合手術的過程中,手術室護士處于較為被動的一方。患者手術期間手術室護士的基本職責是保證患者的安全和治療過程的平穩。對清醒患者,手術護士有責任向患者提供手術中的信息并消除其疑慮和緊張,取得患者的術中配合,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手術。
2外科學發展帶動手術室護理發展
2.1手術患者年齡段不斷擴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衛生保健工作的深入發展,人們的壽命大大延長,而老年人手術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老年人對手術特別是急癥手術耐受性低,手術死亡率、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高而上升。因此,老年人手術對外科技術和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產前診斷技術的進步和微創外科設備及技術的不斷改進,使新生兒外科包括胎兒外科治療有了驚人的發展。
2.2修復重建外科日新月異由于外科手術技術、供體保存液、術前配型、免疫抑制劑等關鍵技術快速發展,使得移植醫學也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已開展了33種臨床同種異體器官或組織移植,大多數用于移植的器官是取自尸體,但由于尸體器官短缺,現在也進行活體器官移植。此外,克隆器官和異種移植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成為可能,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供體器官匾乏的狀況,極大地推動器官移植的開展[2]。
2.3微創外科精益求精新世紀的人們在積極尋找最完美的手術方式:更安全、更經濟、更精確、創傷更小,微創外科手術符合上述要求,近10年來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其范圍涉及各手術科室,可謂"無孔不入、有腔必達"。由于內窺鏡只有二維的可視界面,手術導航系統的出現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它能實時地顯示病灶及其周圍組織的空間關系、手術工具、實際創傷等形態和改變,使外科醫生能更加準確地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避免健康組織受到損傷。
2.4虛擬現實、醫用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與遠程技術的革命性改變虛擬現實技術是指通過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相結合,生成逼真的虛擬環境,使用戶以自然的方式與環境中的客體進行體驗和交互,從而產生身臨其境感受的一種技術。這種系統,既可以完成手術的輔助定位,還能為醫生護士提供虛擬的手術場所,最后還能為護士培訓提供有利的數據。
3新形勢下手術室護理發展及護理人員定位的轉變
3.1從普通護理逐漸轉變成專業護理隨著我國醫療外科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外科逐漸變得更加專業,用于手術的設備分類也越來越精細。試行的結果表明,專科化的護理,使護士更快熟悉高新儀器的使用和保養,更快熟練掌握各個專科手術的配合技巧,使手術配合更默契。
3.2護士成為手術醫生的合作者。專科化后使護士具有更高的護理技能,手術室護士不再只是充當"外科醫生助手"的角色,而是趨向于"合作者"的角色。在歐關國家某些醫院,手術前消毒鋪巾的工作已經由護士來完成,還出現了出租手術間和護士的管理方式。手術室護士的工作觀念在不斷的變化,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配合使手術順利完成。
3.3護理管理從"人治"走向"法制",更注重"人本原理"的運用。護理工作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護理服務和管理與法律密不可分我國頒布的《護士管理法》使護理管理從"人治"走向"法制",把手術中的道德規范提高到法律規范的高度,使手術室護士的工作走向法律軌道。
3.4計算機應用日益廣泛目前,計算機在大多數醫院手術室中被廣泛使用,其用途主要是用于手術信息的和信息、數據的管理。患者及其家屬可通過計算機系統了解手術進程,護士可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對手術患者全部醫護信息的查詢,自動完成手術管理需要的各種數據采集以及統計報表,規范了手術室各類文書、統訓的報表,減輕了護士的勞動強度,同時為培養護士超前意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結論與展望
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定位轉變及手術方式的變化極大的影響了當代護士的護理觀念。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專科護士將不斷涌現,傳統、單純的手術配合的工作方式亦將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的手術配合。新形勢下手術室護士必須更新觀念,懂得應用信息技術,從多渠道獲取大量信息來完善自己,不斷更新知識,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重新確立專業職能,發展全面的專業能力,重塑職業形象,才能適應職業角色和醫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護理不安全因素 手術室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272-02
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高低,對手術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生命安全有直接影響[1]。隨著廣大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護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點。其中手術室是個特殊的場所,加強手術室的安全管理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手術室的管理水平、手術護理配合及業務水準都將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效,尤其是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醫院更應該不斷提高手術室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2]。筆者在本文中,結合了一些具體的臨床實踐與外國的先進經驗,就目前手術室護理工作存在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1 影響因素
1.1 手術室護理人員業務水平有限
部分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業務水平有限、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與手術的配合能力很低,這些因素對手術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尤其是那些比較年輕的護士,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地不夠牢固,而且基本功也很不扎實,再加上現在手術技術的高速發展,很多新業務與新技術的不斷更新,大量新型醫療儀器與設備不斷投入應用,所以,現在的手術護理工作更加復雜、這對于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情況不僅對手術室的護理人員造成很大的工作壓力,還極有可能導致手術護理中技術方面的更大風險,影響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安全,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
1.2 手術室護理人員語言行為不當
手術室里護理人員的不當行為與言行很可能引起患者的不安全感,有時甚至一個小小的失誤也會對患者造成極大地傷害[4]。如果護理人員的語言邏輯性很差,沒有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說出的話就不會得到患者的認同,很可能造成醫療糾紛。
1.3 手術室的管理水平較低
手術室內有許多設備,但是,也就是這些設備成了噪聲的源頭,例如,電凝器、吸引器(尤其是電動的吸引器)、麻醉呼吸電鉆、監護儀和電鋸等,這些噪音不僅加劇了患者的恐懼感,降低其對手術的適應性,而且還會打擾醫護人員的正常工作,同時會污染整個環境[5]。
2 解決對策
2.1建立健全的手術室護理制度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前提,可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差錯或事故,大大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當然,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病人不斷提高的要求不斷發展的[6]。例如,手術室的安全制度、查對制度和手術室護理記錄單的填寫標準等。完善的規章制度,嚴格的護理執行標準和優化的護理流程,三者綜合才能使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進而保障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2.2 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素質
2.2.1 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安全教育與法律法規學習
提高全體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是保證護理安全的基礎。在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要圍繞如何保護病人與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展開,認真分析手術室護理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產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針對這些問題實施積極有效的解決對策[7]。
2.2.2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與技能培訓
鼓勵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去參加學歷考試,并為其訂閱一些權威護理刊物,還可以選派部分手術室的業務骨干到國外或外地去進修、學習,參加一些學術性的交流會;此外,還要讓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可以熟練地使用精密儀器,加強其專業技能的訓練,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與訓練,才能讓手術室的護士們認識到繼續學習的重要性[8]。只有這樣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與應急能力,進而保證患者的安全。
2.3 加強手術室的無菌觀念,避免院內感染
手術室中預防感染管理一般是由多項措施和多個環節構成的,需要多種人員共同參與的一項復雜工作。為了防止院內被感染必須做好手術室的無菌工作,每天在做手術之前的30分鐘,都要開啟手術室的層流空氣凈化系統,并按手術的不同類別對其作出合適的固定,定位放置各類物品,盡量減少手術室里人員的出入次數,而且出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按照相關規定穿著進入指定的手術室工作,嚴禁所有人在各個手術室之間隨意走動。此外,手術室的工作還要符合“三個百分百”與“三個嚴格”,“三個百分百”是指百分之百的保證手術室的空氣培養合格率,保持手術內的清潔無菌;百分之百的保證各類器械高壓滅菌之后的合格率;百分之百的保證手術室醫生與護士手的細菌培養合格率。“三個嚴格”是指嚴格檢查核對手術室所使用的縫合線、無菌紗布和無菌手套等物品的有效期,以確保手術質量;嚴格醫生和護士的無菌操作,尤其是對于手的消毒部分;嚴格手術中的消毒皮膚區域,在縫合之后要把切口進行嚴格地消毒[9]。無菌操作不僅要在手術臺上進行,還要貫穿于手術室的所有環節,一旦失誤就會感染到整個醫院因此,手術室的護士要加強無菌觀念,對待工作要做到一絲不茍。
2.4 加強手術室的質控
在手術室里成立一些專門的護理質控小組、感染質控小組和物品供給小組。護理質控小組,負責檢查手術室內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和手術室內護理工作的完成質量,進行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以及各種護理文書的書寫和病理標本的保管與送檢等事項。感染質控小組負責檢查手術室內是否進行了無菌操作,以及無菌操作的執行情況,并做好每天的衛生清掃工作與空氣消毒工作,為手術室的患者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物品供給小組負責檢查手術室內的所有物品和儀器是否已經準備齊全,是否已經做到定點定位的規范放置,如果發現有什么物品缺失要及時地進行補充。
參考文獻
[1]楊曉梅 影響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相關因素及防治政策[J]中國基層醫藥 2011.18.(3):417―418.
[2]賀建萍.易鎂 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措施探討[J]現代護理 2010.7.(17):96.
[3]王成玲 影響手術室護理安全的因素與管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0.29.(2):286―288.
[4]趙玉體.陳銳.胡雪飛等 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 2009.24.(22):19―21.
[5]陸桂賢.陳麗麗.王新英.如何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J]中國基層醫藥 2009.6.(16):95―96.
[6]馬海春 淺談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有效控制措施[J]齊齊哈爾醫院學報 2009.30.(9):1151.
[7]楊梅 淺談如何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J]醫學信息(下旬刊) 2010.23.(2):180.
【關鍵詞】探討預防;手術室;護理差錯;措施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279-02
手術室是外科領域中體現醫學高度治療水平的工作環境,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逐步向滿足外科手術需求的所有功能的方向發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無菌的環境,減少傷口的感染,為醫護人員的創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適、安全的環境[1,2]。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更加決定了手術室護理工作必須不斷提高外在與內涵以適應醫療衛生改革的要求,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護理差錯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人身損害的事故。我院手術室在預防護理缺陷、差錯、醫療事故方面采取了諸多的有效措施,現匯報如下。
1 術前訪視
術前患者對手術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焦慮心理,神經體液調節亦出現變化,入手術室后出現呼吸、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潛在的危險更大。因此,術前有效的心理訪視,解除患者顧慮,對安全過渡手術有一定的意義。
(1)訪視后的次日晨會及時對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年齡較大的患者、神志不清的患者進行交班,以引起相應手術房間工作人員、排班護士長及領導的重視,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
(2)術前訪視與進入手術室后的宣教和健康指導可以有效的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緊張和不適感。從而使患者較為平靜地接受、配合麻醉及手術,減少了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隔閡,加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減少了摩擦,增強了互信,減少了醫療糾紛的一個根源。
2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與責任分明
2.1: 術前 將病歷首頁與柜臺手術程序單核對;手術患者核對:姓名、床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禁食、過敏史、血型和術前用藥;查核病歷牌仔細核對患者的各種信息:查驗患者備皮情況、首飾、活動性義齒等禁帶的物品、全身有無感染癥狀;檢查手術房間準備情況,各種設備是否處于功能狀態,一般器械、特殊器械、一次性醫療器材是否完備。
2.2 術中 : 術前、關胸腹腔前、關胸腹腔后、縫合皮膚后分別查核器械、縫針、紗布數并做好記錄及簽名。術中給藥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輸血按照常規由輔助護士和麻醉師兩人核對之后簽名記錄。
2.3 術后: 將患者送回病房前,要查對帶回的物品,如:剩余的藥物、X光攝片、取出的結石并通知所在的病區及家屬。如送往蘇醒室則應與麻醉師核對之后詳細交班。
2.4 規范病理標本的保存 :建立病理標本管理"四查四對"制度,規范病理標本的保存與使用。臨床科室、手術室、病理科對于科研、鑒定、保管職責明確。
2.5 洗手:護士與輔助護士職責分明 細化洗手護士與巡回護士的各自職能,強化各自的本職工作技能與協調一致的團隊精神。
2.6 嚴格區分污染手術和非污染手術 : 非污染手術術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處理。污染手術對于永久性器械要預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醫療器材須在消毒之后再毀形處理。嚴重污染時應加大消毒劑的作用劑量及時間。
2.7 術中嚴格無菌操作原則與無瘤操作: (1)術中嚴格無菌操作原則:手術中污染后的物品必須更換和重新滅菌。術中如果切開胃腸之污染器械應置于彎盤之內,以區別于其他無菌物品。避免身后和橫向傳遞器械、物品。術中手套刺破或須污染及時更換。胃腸道手術關腹時須使用關腹包,確保皮膚及肌層不被胃腸道內容物污染。(2)無瘤操作:腫瘤組織剝脫之后必須及時的放置于換藥碗之中,把與腫瘤組織接觸的所有手術器械及醫療器材從無菌手術區域移除,手術醫生與洗手護士立即更換手套。使用無菌洗必泰成分溶液或者無菌蒸餾水沖洗手術創面,徹底殺死腫瘤細胞。
3 術后回訪
術后3~5天回訪術后患者并給予問候,同時就患者現有的不適做好疏導工作。手術室護士術后的隨訪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術并不可怕,自然會產生安全感。每個環節中都有護理人員在關心他,對患者在術中配合及促進術后康復均起到重要作用[3]。
4 討論
4.1 強化護理人員的培訓
4.1.1 專業技能培訓 根據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制定合適的發展計劃,不斷提高手術室護士的業務水平。新職工制定嚴密的培養計劃,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要求;從各個方面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不斷適應現代手術室護理學科的發展。
4.1.2 服務理念的更新 要求手術室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手術室護士在與患者接觸時應做到態度和藹可親、語言柔和恰當,避免與之發生正面沖突,做到換位思考。
4.1.3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手術室護士應知法、懂法,杜絕侵權的行為,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法律意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服務于社會。
4.2 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 健全的規章制度是手術室護理管理者的一項重要任務,按照醫學和護理學的發展要求在充分尊重法律的基礎上制定相應合理要求是規范依法行醫的一個有效保證。按照制定的規章制度形成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常規,可以有效的減輕手術室護理人員面對工作的不斷變化產生的壓力。
4.3 定期展開安全隱患討論會 :手術室護理管理層和手術室護士定期的安全隱患討論會可以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惑、及時更正工作中的失誤、及時驗證常規帶來的便利。
5 小結
及時開展討論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工作會議:集思廣益的發揮所有在職護理人員的積極性與超前思維,將一線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總結的經驗恰當適時的發揮,科護士長以及分管護士長的護理安全監督,我院手術室實現了全年無護理差錯的優異成績,可以看出所有護理人員采取的有效措施共同維護了手術室的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 周益秋.手術室護士的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6(18):34.
1手術室護理現狀
1.1醫、患間缺乏溝通:手術室護理主要集中在手術室內部,對手術操作進行輔助與配合,如手術器械準備、檢查所需儀器和藥劑、輔助麻醉師監護患者等[2],術前患者對手術過程不了解,對治療效果不明確,通常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3],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較少,不能及時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降低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和配合度,同時患者的相關信息難以及時準確地傳達給手術操作醫生。
1.2手術室護理制度不完善:醫院的手術室護理各項制度長期沒有更新和完善,現有的一些制度已經不適應手術室護理的要求。針對不同手術室護理的各個環節規定不詳細,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沒有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團隊建設不夠完善。
1.3手術室護理與病房護理嚴重脫節:由于手術室護理與病房護理嚴重脫節,導致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期間不能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況[3]。
1.4環境不達標、設備不健全:在一些縣級、市級的小醫院,較多使用舊設備,缺少新設備,不能按時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且對設備操作不規范、不合理、設施擺放不當。手術室的清潔度和安靜度難以達標。
1.5護理人員水平有待提高:在環境污染加劇、食品安全堪憂、社會壓力陡增的當下,重大疾病發病率逐年提升,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手術室的特殊性對醫護人員的知識、反應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壓力。患者的醫療服務理念改變,更加注重精神治療。因此,一些責任心不強,觀念陳舊的醫護人員,不能有效地與術者溝通,易造成操作失誤和術者的不滿。
2手術室護理措施
2.1術前護理:手術前,除了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儀器和藥品,要及時加強主治醫生和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采用合適的語言,耐心地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手術注意事項、預期效果以及可能產生的并發癥等,以全面地提高其對于手術治療的認知水平,緩解不安情緒。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性格等信息制訂有針對性的手術室護理流程,采取責任到人的分工原則,明確各個醫護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2術中護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時難免緊張,可通過語言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或適當肢體接觸,緩解其緊張感。手術過程中加強對術者的全面監測,發現問題積極處理并注意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針對其隱私部位,需要及時地遮蓋。手術后,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需要及時地予以包扎和消毒,借助于0.9%氯化鈉注射液將殘留的血跡清理干凈,同時需要注意全面做好相應的交接工作。
2.3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對患者和家屬進行鼓勵和安慰,講解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拉近護患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信任度。術后,全面地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及時地予以飲食指導和生活指導,引導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縮短康復時間。
2.4管理制度:根據社會發展的形式和患者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并詳細規定手術室護理各個環節,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確保護理責任、患者、護理細節落實到人,保證手術室護理管理有據可依。改善護理環境,制定人性化的護理管理措施,科學、合理地配置護理人員,分配崗位,構建高素質的工作團隊[4]。加強手術室護理和病房護理的交流合作,確保病房護理人員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2.5護理人員:由于護理人員知識和經驗有限,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過于盲目、隨機,沒有完整的體系,導致患者對疾病與手術治療的認識與理解不系統,對醫護人員配合程度不足[5],可對護理人員及時開展培訓活動,借助崗前學習、工作崗位的學習來彌補不足,從實踐、理論等方面提高技術水平。對護理人員講解先進設備的使用技能,這樣不但能進一步地了解新型醫療設備,還能從根本上規避手術室護理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合理排班和輪休,調整考核和獎懲制度,減輕護理人員的壓力,調動其積極性。
3討論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護資源的改善,人們對于健康的認知與醫療服務的需求發生改變,有效、優質的手術室護理是醫院優質服務的重要體現[6],也是綜合評估醫院業務水平的重點項目之一[7]。手術室整體護理將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融合為一整體,打破手術室護理的局限性,顯著地提高了手術室護理的系統性、連續性,有效減少交接所導致的疏忽,幫助醫護人員更為詳細地掌握患者信息[8],但實施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問題。而細節護理彌補了整體護理的不足,有效地規避護理風險,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因此,手術室可采用整體護理和細節護理相結合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人性化的服務,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8(21):362-363.
[2]馮滿清.手術室整體護理對婦科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1):41-42.
[3]范娜美.人文關懷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重要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8):912-913.
[4]郭亞榮.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4):154-155.
[5]蔡靂.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運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4):142.
[6]趙春珊.適室護理對手術室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8):148-149.
[7]王偉紅.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11(9):369-370.
關鍵詞:循證護理;手術室;臨床帶教
在手術室臨床實習階段,如何在帶教中引入先進的護理理念,在培養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其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1]。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綜合分析當前的相關研究依據,在考慮病人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結合不同護理人員的技能和經驗,慎重、準確和明智地采用最好的研究依據,綜合制訂出完整的護理方案[2]。手術室工作專業性強,無菌要求嚴格,突發事件多,對手術室護生的帶教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手術室臨床帶教中引入循證護理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與挑戰。培養手術室實習護生的循證護理能力,將現有臨床研究證據融入手術室臨床實習實踐中,使得臨床帶教更加科學化、專業化。
1、循證護理的發展
循證護理直譯為“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對各國的護理工作帶來了深刻的影響。1993年3月,廣西醫科大學附院成立了國內也是亞洲第一個循證醫學中心。隨后,我國護理界很多領域都開展了相關的實踐活動。
2、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帶教中應用的必要性
2.1傳統帶教的不足
邱瑞娟等[3]將臨床帶教模式歸為兩大類,即經驗型臨床教學和運用教育學理論進行臨床教學。雖然帶教模式多種多樣,但普遍存在一些硬傷:首先,教科書及個人經驗仍是這些模式主要的知識基礎,而教科書更新緩慢、個人經驗的科學性有待商榷。其次,這些帶教模式重視了知識的掌握,卻忽略了護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再次,它們沒有突出決策依據的重要性[4]。
2.2應用循證護理的重要性
首先,循證護理的應用使廣大師生不僅局限于教科書和傳統經驗。其次,通過引領護生運用循證護理找到最佳策略的證據,進而正確地解決問題,這對護生以及護理工作本身都是有益的。此外,將循證護理引入手術室臨床帶教,還可以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決策依據開展臨床護理的意識[5]。
3、循證護理在手術室帶教中的應用實踐
3.1進行循證護理的基礎教育
對剛剛進入手術室臨床實習的護生開設循證護理相關課程,使學生對循證護理的理念、原則、基本步驟等有基本的了解。從而培養學生在后來的實習中發現問題并運用循證護理方法解決的興趣和能力。
3.2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
所謂評判性思維能力,是指以全局的觀念來觀察手術室的環境,以快速思維來判別手術前、中、后的各種問題,形成決策[6]。
手術室不同于其他科室,護理人員需要面對多學科、多層次的手術醫生,其專業素質及術中配合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在帶教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某一手術中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此類問題的文獻檢索,包括期刊文獻、科技期刊、各種會議論文、科技報告、學位論文、網絡等,并引導學生對所得結果進行討論,最后由老師總結。從而培養學生自覺選用評判性思維尋求實證支持。 3.3培養護生循證護理的實踐能力
讓學生成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實踐,從而能夠獨立地完成實驗內容。而老師則只負責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和答疑。周麗萍等[7]進行的情景模擬與實踐結合的手術室帶教便是一個很好的范例。首先,她們提前一天對護生須參加的手術項目及工作內容進行情景模擬訓練。一方面,由老師集中示范講解配合手術的目的、配合要領、注意事項等;另一方面,不同帶教老師分別模擬術中的角色(包括病人、主刀醫師、第一助手、巡回護士等),幫助護生進行情景模擬訓練:準備器械臺、配合鋪巾、消毒及手術物品的傳遞配合等。直至熟練。其次,在模擬訓練結束后,第二天,將護生“一對一”分給各班次帶教老師參加手術,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使其快速進入手術室的工作狀態。這種情景模擬與臨床實習相結合的帶教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手術室帶教質量,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4循證護理的實施步驟
發現問題并將其轉化為特定化、結構化的提問;在前者基礎上進行相關文獻檢索,搜集研究證據;對已獲得研究證據進行批判性評價,以判斷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將自身所得實證與臨床知識、經驗、患者需求相結合,做出護理計劃。實施護理計劃,并評價其效果。
4、小結
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帶教方法已不能適應現實的要求。循證護理正好為我國的臨床護理和護理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和理念[8]。它已經迅速發展成為護理學的必要成分及21世紀護理實踐的標準。可以預見,將臨床研究證據融入臨床實踐,并依據此做出護理決策中是當今手術室護理帶教的發展方向。作為21世紀的新型護理人員,必須學會駕馭信息、培養開拓創新的思維。因此,在學生進入手術室臨床實習之初,就應當重視培養他們的循證護理能力,并進行相關訓練。
參考文獻
[1]張立新,王超虹,蘇淑梅.手術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方法探討[J].吉林醫學,2007,28(4):124.
[2]周明芳,李巍,舒勤,等.開設循證護理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護理研究.2005,19(7A):1210-1211.
[3]邱瑞娟,梁桂興.臨床護理帶教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186-189.
[4]湯晶,楊紅蘭,翟秀麗.關于臨床護理帶教中引入循證護理的思考[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11).
[5]周玉霞.循證護理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09,21(3):24-25.
[6]李靜,范秀珍,張蓉.等,實習末期護生規批判性思維能力與臨床能力的相關性研究[].護理學雜志,2006.21(10):56.
摘要目的: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一站式”的分層培訓與考核,提高手術室護士的核心能力,達到手術室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將手術室護士培訓劃分為初級手術室護士、中級手術室護士、高級手術室護士和手術室專科護士4個層次,對123名手術室護士進行這4個層次“一站式“的分層培訓和考核,比較培訓前后的各項指標。結果:實施“一站式”分層培訓和考核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護士及醫師滿意度、護士考核成績和論文投稿率均有明顯提高。結論:一站式的分層培訓,可幫助手術室護士提高業務水平和學習積極性,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使護士長能科學地進行人力資源管理,保障手術室安全運作,有利于手術室人才建設。
關鍵詞 一站式分層培訓;手術室;護士;分層考核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3
專科護士培養是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和貫徹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2005~2010的重要策略和方向[1]。隨著醫療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外科手術醫師專科化的深化,對于手術室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國各個層面都在開展專科護士培訓,手術室由于其工作性質的特殊,護士的培訓時間漫長,工作5年的手術室護士只能掌握手術室基礎理論和技能,這一現狀與外科手術專科化是不相匹配的。隨著近年來的醫療機構飛速發展,手術室護理人員年輕化,年輕護士的培養是手術室面臨的新問題。根據我院手術室的情況,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對手術室護士培訓采取了“一站式”的分層培訓和考核,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手術室護士123名,男11名,女112名。年齡20~55歲,平均(33.1±0.5)歲。職稱:護士42名,護師43名,主管護師30名,副主任護師8名。文化程度:中專28名,大專46名,本科46名,碩士3名。其中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術室新進護士30名。獲得手術室專科護士證書5名。
2方法
2.1不同層級的人員劃分將手術室123名護士根據職稱、學歷、工作能力分為初級手術室護士、中級手術室護士、高級手術室護士和手術室專科護士4個層次。
2.2師資隊伍的建立
2.2.1專職教學老師每年采取選拔的方式由核心小組推選出1名手術室專職老師,負責手術室人員的建檔、授課、考試等各項工作。
2.2.2理論授課老師要求具有豐富的手術室理論、操作技能和臨床、教學技能,由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擔任。一般由總護士長、護士長和專科護士組成。
2.2.3技能操作老師由手術室專職操作老師擔任,要求形象氣質佳、溝通能力強、操作嫻熟,并在護理部操作隊經過培訓方可擔任。
2.3一站式分層培訓和考核一覽表(表1)
2.3.1初級手術室護士針對初級手術室護士,應該注重于手術室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培訓和考核。對于考試不合格者,延長培訓時間或轉崗。
2.3.2工作5年內的手術室護士針對低年資護士應著重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專科護理技能的提高。每輪轉一個專科完畢進行專科理論知識的考核,在我院手術室自行編寫的專科理論培訓習題集[3]中抽取考題進行考試,同時由專科組長根據手術配合考評表進行打分作為操作技能成績,成績在80分以上的才能輪轉下一個專科。對于成績不合格的護士,則相應的延長專科培訓時間。
2.3.3中級手術室護士中級手術室護士是經過一輪完整專科培訓的護士,必須對手術室專業有全面的認識,需要進行更深層的專業強化訓練、手術和新技術的相關配合等。每輪轉一個專科完畢進行書面考核和講課考核,其中講課考核為將所在專科手術前沿知識和護理配合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進行講解,由專科組長和手術室專科護士進行評點給出成績。對于不合格的護士給予處罰或降級處理。
2.3.4高級專科護士對于高級專科護士基本采取固定的專科配合,同時承擔專科組長的工作。培訓的重點在于專科管理與應急能力。從科研、論文和本專科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等方面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給予處罰或降級處理。
2.3.5手術室專科護士對于手術室專科護士提供外出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其次,在專業水平上不斷的進行自學。考核不合格者給予處罰或降級處理。
2.4評價方法
2.4.1手術醫師、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采取自行設計的問卷由專職教學老師調查分層培訓前后手術醫師和護士的滿意度。培訓前于2009年12月發放護士問卷123份,隨機對手術醫師發放問卷123份;培訓后于2013年1月發放護士問卷123份,隨機對手術醫師發放問卷123份,均有效回收。
2.4.2統計培訓前后護士數。
2.4.3對比培訓前后護士考核成績綜合理論成績及英語由護理部統一出題進行筆試考核,其余由科室核心小組進行考核。成績計算方法:總分100分,其中護理部綜合考核20分,專業英語5分,手術室理論考核20分,手術室專業操作20分,醫德醫風5分,手術室授課考核5分,繼續教育學分25分。總成績<80分為不及格,80~84為一般,85~89分為良好,90~100分為優秀。將每年的總成績納入年終考核和績效考核。
2.5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結果
3.1分層次培訓前后手術醫師對護士滿意度比較(表2)
4討論
手術室是外科患者診斷和治療的場所,職業風險高、專科性強。專科護士培訓是手術室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專科培訓非常有必要[4]。手術室護士專業培訓在我國現階段都是在入職后進行,手術室護士缺乏系統的護理知識培訓。
“一站式”分層培訓依據手術室護士不同的年齡、學歷、職稱、技術水平等指標進行層級對應,將手術室的培訓變得連續、系統和規范,轉變了以前手術室傳統的統一培訓方式,更是充分調動手術室護士學習的積極性,使手術室護士能根據自身的水平由淺入深進行相應的理論和技能學習,不斷強化專科技能水平。表4顯示,培訓后護士考核成績優于培訓前,“一站式”培訓達到了提高培訓效果的目的。
在職護理教育能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而及時對護士進行考試考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站式”分層培訓和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如講課、科研論文的數量等,能在考核中發現和培養人才。而將分層考核的成績納入績效考核的內容,幫助手術室護士克服惰性思想,提高了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分層考核使得護士長能夠在第一時間內了解手術室護士培訓后所處的階段,幫助手術室護士長能更好地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做到人盡其能,更好地保障手術的安全。
我科5年來的這種“一站式”的培訓和考核方便了對手術室人力資源的管理,保障了手術護理的安全,但培訓是一個動態和持續的過程,需要在今后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完善。我們將在今后的培訓中充分考慮到不同護士的性格特征、培訓需求等其他因素,建立和完善適合手術室分層培訓的模式。
參考文獻
[1]肖江琴,李萍.新疆地區ICU專科護士狀況及培訓需求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9,24(2):62-64.
[2]李秋,溫小紅,李權輝,等.手術室低年資護士層級式核心能力培訓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0,25(12):56-58.
[3]高興蓮,田蒔主編.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與考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527.
[4]高興蓮,田蒔,胡娟娟.湖北省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1,26(14):21-23.
關鍵詞: 手術室 護士 優質護理
優質護理服務是2010 年衛生系統護理模式改變的核心,幫助患者滿足他們的基本需要,它體現的是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本框架,并把護理程序人性化、規范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中,“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為患者實施生理、心理、社會性的一種動態、完整、連續的綜合護理過程。我們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蒙醫醫院手術室積極響應開展這項活動,以“零缺陷,為患者提供水平一致的品質護理,為手術醫生提供高品質的配合,最終達到患者滿意,醫生滿意,護士滿意的目標”為活動目標,在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基礎上,為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訪視、術中支持和術后回訪的規范化護理服務,使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優質護理服務,而不在手術期間出現斷層。我們通過關愛病人、關愛醫生、關愛護士“三個關愛”的活動,來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現報告如下。
一、關愛病人
1、細微之處體現溫馨服務
我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蒙醫醫院是綜合醫院。以婦科來說,剖宮產手術全過程病人是清醒的,針對病人的需要我們積極開展溫馨的護理服務,當病人進入手術室時,手術室環境、設備對于病人來說非常陌生,使其處于恐懼緊張狀態下,此時護士一句溫馨的問候,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以使其消除恐懼的心理,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因此手術室護士主動給病人以熱情的關懷,態度真誠,親切,語言溫柔,委婉,安慰體貼關心照顧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環境,告知他對儀器設備發出的聲音不要緊張以及需要病人如何配合,麻醉時的感覺以及麻醉產生的效果,手術過程中安慰、關心病人,使病人舒適、安全的度過手術期。積極響應我院的“我為病人做一件事”的活動,手術室開展了冬天為手術推車加電熱毯,使病人在轉運過程中享受溫暖服務;為腔鏡手術病人縫制手術肩墊,保護減少腔鏡手術病人的肩痛的發生率,得到病人及家屬的好評。
2、強化術前訪視工作
對擇期手術病人進行術前訪視工作,幫助病人緩解不良情緒,解答病人疑慮,督促病人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打消病人顧慮,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手術治療;術中設立手術等待間,安排高年資專職人員對病人進行護理,盡力完善全程無間隙服務;術后進行術后回訪,解答術后病人及家屬的疑慮,對手術室的護理服務進行反饋,針對反饋意見給予相應解答,并結合科室實際情況進行整改,進一步加強患者及其家屬間與醫護人員的交流,和諧醫患、護患關系。
二、關愛醫生
我們建立每位醫生的手術習慣檔案,根據各醫生的工作特點進行手術配合。建立手術室專科護士配合組,提高護士配合手術的工作質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手術配合護士相對固定,能夠加強護士與術者的溝通,了解術者的需要和習慣,使配合工作得到持續性改進。定期對手術醫生發放手術意見和建議表,征求手術醫生對手術器械、護士配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地提高手術醫生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三、關愛護士
1、人性化管理
手術室護士工作特點是勞動強度大,時間不規律, 使體力、精力發生經常性透支;精神高度集中,長期處于應激狀態,致使護士的心理長期處于緊張壓抑狀態,如遇有急重癥搶救及復雜手術,則更為明顯。作為手術室的管理者,在管理中應重視人的因素。在護士對病人實施人性化服務的同時,護士應受到護士長人性化的關愛,從而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護理人員工作舒心、護士長放心的和諧狀態。
合理排班,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實行彈性排班制度,不將日工作時間定為8 小時,而是以手術占用時間為依據,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即可下班,手術多時,安排休息的人上班,手術少時即把休息時間補給她們,使護士最大限度地參與工作時段的安排,兼顧個人與集體雙方的需要。
專科分組管理:隨著現代外科手術技術的專科化發展,許多高精設備及新技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技術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隨機性輪轉式手術配合安排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外科專科手術技術發展的需要。因此,對我們提出了由綜合性手術配合向專科手術配合的技術要求,使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業務能力,與外科專科高精尖手術技術得到同步發展。為此,我科實行護士專科分組,更加熟練地配合醫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人性化關愛
[關鍵詞] 手術室;整理護理;優越性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6(c)-105-01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部門,是承擔起搶救、手術的重要場所[1]。手術室護理工作是高風險工作,應實施人性化管理,加強培訓,以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整體護理為對接受手術的患者實施“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過程, 是一種全新的現代護理理念。本文旨在探討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作用和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892例住院擇期手術患者,其中,男性 542例,女性350例。年齡14~76歲,平均56.6歲。手術類型包括婦產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
1.2 護理
1.2.1 術前護理1981年美國手術室護士協會(AORN)規定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士的職能和職責之一[2],包括術前評估;根據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應用專業知識和有關心理知識進行術前指導。護士根據收集的資料和手術種類,預測手術中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制定一套科學詳細的手術室護理計劃[3]。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況及對手術的認知程度;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有無緊張、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講解術前注意事項、手術配合,以縮短手術室護士和患者之間的心理距離。護士應該學會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士要有熱情和藹的表情,用同情的心態,流露出關愛的表情,同時展現出自信堅定的表情,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2.2 術中護理 營造舒適的環境迎接患者。術前訪視的護士應提前到手術間,調節室內的溫度在22~24℃,濕度為55%左右。由于患者看到的是一位術前1 d曾與其交流、接觸過的熱情關心的護士前來迎接自己,心理上放松了許多。同時保持環境的安靜,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護士以恰當的方式協助麻醉師安置,鼓勵患者配合以取得最佳的麻醉效果。根據手術的性質和患者具體情況安置患者于適當的姿勢,盡可能使患者舒適,但要注意保護患者的尊嚴,避免過分暴露。手術前備齊手術中所需器械和物品,提前15 min上臺配合手術,密切與術者配合,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按照手術前制定的護理計劃進行護理。掌握手術中所用藥物的作用,觀察不良反應。及時提供和補充手術中的所需物品[4]。
1.2.3 術后護理目的是取得圍術期護理效果的反饋,積累工作經驗。術后次日對患者進行探視,了解患者術后切口疼痛、傷口愈合及有無感染等情況,了解患者飲食活動情況及有無并發癥,了解患者對手術室工作的滿意度,并記錄,通過反饋指導今后的工作[5]。
2 結果
892例住院擇期手術患者,手術成功率為96.19%(858/89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新的護理模式―整體護理在我國已廣泛開展,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適合于個人的最佳護理[1]。整體護理運用于手術室有利于手術室護理工作從單純的手術配合向系統化、整體化方向發展,有利于體現護士的自我價值[4]。手術室整體護理的開展使患者對手術室的環境、手術過程、術中配合及麻醉實施的配合都有正確認識,消除了對手術的各種疑慮。
手術室開展整體護理的優越性:①使手術室護士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廣度和深度上得以大大提高。②充分發揮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責任感和工作效率。③加強了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促進了疾病術后的恢復。④填補了護理計劃中只有術前、術后部分,無術中護理的空白,增強了手術室護士現代服務的深度和廣度[6]。
綜上所述,術前訪視、術中關懷、術后隨訪是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開展的具體體現,改變了以往和患者接觸只限于手術期間的劣勢。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手術室工作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使患者得到了連續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護士與患者的溝通增強了,護患關系明顯改善。手術室實施整理護理具有較多的優越性,可以提高手術適應能力和配合能力,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6.
[2]魏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48.
[3]馮寶琴,譚惠芹.加強手術室安全護理,防范手術患者潛在性損傷[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2):28.
[4]袁小蘭,李紅霞.手術患者護理初探與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560-561.
[5]解忠麗,牟秀芬.手術室護理實施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1(6):64.
【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問題與采取的對策。方法 本研究針對我院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手術室工作中常見的護理安全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防范對策。結果 減少了手術差錯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保證了手術順利進行。結論 對手術室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對杜絕差錯醫療事故的發生至關重要,是實現人性化護理的前提。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 問題 醫療事故 對策
【Abstract】Objective Tostudy the problems in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and its precautionstrategies. Methodsdepth analysis was made insafely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and precautionstrategies weredeveloped and implied in ourhospital.; Resultssurgical error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duced and thesmooth progress of operation was ensured;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andsummary made in nursing care problem of operating room is very important in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malpractice,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chievinghumanistic nursing care.
【Key words】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Problems Medical malpractice Precautionstrategies
手術室作為一個特殊科室,是為患者施行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高難度手術的開展,手術室護理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對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才能杜絕護理差錯的發生,降低風險,提高護理質量。現回顧性分析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我院在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1 手術室護理中潛在的問題
1.1 術前核對物品 手術前器械打包不認真,沒有嚴格檢查物品是否齊全、器械及儀器是否能正常使用,造成手術中途因材料、器械問題而被迫暫停,延長了手術時間,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增加了手術風險。
1.2 術前核對患者信息 手術術前沒嚴格核對患者姓名、年齡、床號、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時間、手術部位以及藥物過敏史等,造成接錯患者、送錯手術室的問題時有發生。忽視了患者過敏史,如用藥不當引起藥物過敏,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護送患者途中如護理不當,可造成各種管道脫落,甚至病人墜床[1]。
1.3 無菌觀念 護理人員對無菌觀念重視不夠。沒有嚴格控制手術室參觀人員至手術間參觀人員太多或有感染人員進入手術間,手術器械消毒不達標,術前洗手不認真,術中手套破裂或手術衣污染不及時更換,污染器械再使用,造成傷口污染,引起醫源性感染[2]。醫療垃圾未妥善處置,隨意丟棄。
1.4 護理人員素質 某些護理人員素質偏低,對與患者有效溝通的能力及評估患者所需護理的能力方面欠缺,引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不滿。隨著醫療水平和手術技術的進步,各種的新的手術方式和新的設備層出不窮,逐漸在手術室開展和使用,護理人員所學知識的局限性,無法熟練地配合醫生完成手術,不能熟練掌握新設備的使用,從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2 采取對策
2.1 加強護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責任心 手術室護士應具有自身特有的道德修養和情操,認真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和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視病人的安危利益高于一切。手術室護理人員要高度重視自己的工作,增強服務意識,盡量避免發生差錯,術前器械打包時仔細檢查每一件手術用物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認真地核對每一位患者信息,避免接錯患者,用錯藥品[3]。
2.2 嚴格監督手術室無菌操作,管理好無菌物品 對于手術室的物品應每天核查,把握器械消毒關卡,杜絕使用過期物品及藥品。對于感染性手術,術后器械應嚴格按傳染手術處理,避免器械消毒不完全、污染器械再次使用。嚴格控制手術室的參觀人員,避免醫護人員在未戴口罩與帽子的情況下進入手術室。
2.3 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隨著手術水平和醫療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進步,各種新知識和新器械層出不窮,當前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這就要求加強護理人員業務學習,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補充新理論新知識、熟練掌握各儀器設備的使用和保養,才能防止發生護理差錯[4]。
2.4 合理編配人員,調動積極性 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編配,增加護理人員的投入,實行層級管理的護理方式,合理排班理排班,提高護理安全質量。采取有效的激勵政策和懲罰措施,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減少人員流失,應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配合,充分發揮各級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各級人員能力有充分發揮和創造的機會,確保護理安全。
3 小結
“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是新型醫療模式的核心。針對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問題,手術室護理中要做到“以人為本”的整體化護理模式。手術室的整體化護理同時也要注重護理人員的健康問題,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減少醫療糾紛。
參 考 文 獻
[1]王霞,李愛群,孟慧.手術室護理人員對醫療糾紛的防范[J].實用醫藥雜志,2003,20(12):959.
[2]楊婧,張莉,張金艷.手術室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現代護理,2007,4(13):97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