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大氣污染治理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氣污染治理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氣污染治理總結

第1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關鍵字】大氣污染;城市;治理措施

近些年來,我國大部分城市被霧霾席卷,有的城市甚至遭遇6級以上的嚴重霧霾。隨著城市大氣污染的加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空氣質量,嚴重威脅著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也給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觀念敲響了警鐘。因此,要分析導致城市大氣污染的原因,然后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為人們創造宜居城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氣污染的概念和成因,接著就如何做好大氣污染治理展開論述。

一、大氣污染的概念以及成因

大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要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就要分析成因,制定完善的大氣治理措施,改善空氣質量,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空氣環境。

1.大氣污染的概念

所謂大氣污染是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或自然界向大氣排出各種污染物,其含量超過環境承 載能力,使大氣質量發生惡化,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健康、設備財產以及生態環境等遭受惡劣影響和破壞。污染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地點或地區,如排放灰塵、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氣,以及發生森林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地方。人為污染源則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類:按污染源空間分布方式可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區域性污染源;按人們的社會活動功能可分為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

2.大氣污染的成因

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在創造大量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污染了大氣環境,導致城市霧霾現象不斷加劇。下面就針對大氣污染的成因展開論述。

(一)燃料燃燒。隨著工業行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燃料,尤其是在工礦地區和工廠比較集中的崎嶇,污染濃度很高。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有的企業沒有采用新的節能技術,仍然采用高硫煤作為燃料,尤其二氧化硫,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還有一些化工企業,產生了大量有毒氣體,造成了嚴重空氣污染,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二)交通運輸,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交通行業的迅速發展,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數量出現成倍的增長,不僅造成了交通的阻塞,而且車輛排放的尾氣,同時夾雜著大量的可吸入顆粒,對大氣產生極為嚴重的污染。

(三)生態環境破壞。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就會無休止的破壞自然環境,出現很多濫砍濫伐的情況,植被遭到破壞,增加了水土流失,導致有的地區出現揚沙和揚塵,對人的身體也會造成損害。

(四)工業布局不合理。在有的城市,是依托資源建立起來的,但是整體布局不合理,導致市區空氣污染嚴重;還有的新型的城市,沒有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環保綠化沒有跟得上城市發展的步伐,綠化標準遠遠達不到城市實際發展的需要。

(五)環境意識薄弱,經濟發展沒有做好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只顧盲目的追求區域的經濟發展,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或者在進行城市或者產業規劃的時候,往往會忽視對大氣環境保護的內容,造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快速發展。這造成的環境危害和損失是難以挽回的。

二、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

為了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環保部門要協同其他部門,認真分析大氣污染出現的原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結合城市發展,制定出長遠的控制防治規劃,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下面就如何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展開論述。

1.做好大氣防治的措施

就目前而言,治理大氣污染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具體包括調整能源戰略、采用清潔能源、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合理使用煤炭資源、強化大氣環境管理、進行污染物總量控制,應用綠色植物凈化大氣等。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使用清潔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以及水能。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要不斷采用高新的節能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煤炭燃燒方式;還要健全城市大氣污染管理法律,對大氣污染進行監控。

隨著城市空氣污染不斷加劇,大氣含有很多有害物質。因此,為了更好的控制空氣污染,要根據大氣污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大氣常見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懸浮顆粒、浮沉、可吸入式顆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鉛、氟化物等。

2.綜合整治方法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大氣污染整治計劃,控制好最大排放量和削減量,從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案。同時要根據城市發展結構和交通情況,確定污染城市大氣的污染物,做到有的放矢和對癥下藥。因此在實際治理過程中,要改進落后的燃料方式,廣泛普及氣體燃料、太陽能以及地能等能源,通過綜合治理的方法,建立無煙控制區;另外,要做好城市發展規劃,調整工業布局,加強城市空氣污染源的質量,降低尾氣和廢氣的排放量;還要做好城市綠化工作,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凈化城市空氣。

3.利用氣象條件防治大氣污染

在污染源變化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大氣污染狀主要取決于氣象條件。在實際過程中,污染物在大氣中的稀釋和擴散受氣象條件的支配非常明顯,因此,利用氣象條件來制約污染源是防治大氣污染現實而又有效的途徑,而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則是其中的關鍵。氣象部門不僅要提供大氣污染預報,還可以為政府規劃部門搞好城市建設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環境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所以氣象部門可以通過人工增雨、增雪、消霧等技術來凈化大氣、消除污染。

參考文獻:

[1]楊晟朗,李本綱. 基于遙感資料的北京大氣污染治理投資對降低PM_(2.5)的效能分析[J]. 環境科學學報,2015,01:42-48.

第2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氣污染防治 政府責任 原因

大氣作為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條件之一,其質量的優劣,與人類健康、生活質量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然而,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問題尤其是大氣污染問題也日漸突出,而在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政府責任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中政府責任缺失主要表現在決策和監管執行上。首先,在決策上,政府選擇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環境治理道路,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側重于經濟發展的投入,從而忽略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跋任廴竞笾卫怼本褪菫榱俗非笞畲笙薅鹊牡慕洕?,先任由污染發生,或者在人們還未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污染,最后再采取措施減少和治理污染。其次,在監管上,我國政府不僅對涉大氣污染新建企業的行政審批把關不嚴,而且對新建企業的大氣污染影響評價也流于形式。另外,政府對企事業單位治理大氣污染的監管也存在懈怠。政府在面對企事業單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大多采取的是放任的態度,這一方面受限于大氣污染測量技術的落后,同時與政府和企業相互的“灰色利益”也密不可分。

究其原因,我國大氣污染防治中政府責任的缺失,從理論上可以用公共選擇理論來分析。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府組織及其政府官員和其他社會主體一樣都是理性“經濟人”,他們不受公共利益的激勵,他們的行為是以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以謀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政府組織往往為了達到預算的最大化,不斷追求組織規模的擴張和公共產品的無限提供;而政府官員則追求權力或金錢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實施管理地區性公共事務的時候,往往同時承載著國家利益、地方利益和政府自身利益等多重利益。由于目前我國的政績考核大多以GDP為導向,與官員的自身利益是正相關關系,所以政府官員往往更注重眼前利益,過多地關注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因此,在涉及經濟增長和大氣污染治理時,經濟發展通常會超越環境保護目標,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是讓位于經濟增長。

然而,我國大氣污染防治中政府責任缺失更多的可以歸結為以下現實原因:

首先,大氣污染防治理念滯后。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末端治理”方式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學的。大氣污染防治問題的復雜性和整體性要求政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治理理念,必須從源頭上防范大氣污染問題的產生,從而徹底擯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末端治理”理念。此外,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理應具備的基本責任意識被日益扭曲和畸形的政績觀淡化,政府責任意識嚴重缺位。

其次,大氣污染防治立法上存在缺陷。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規范和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其一,立法觀念落后,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總是側重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整體性法律法規,忽視制定有助于落實的具體法規。其二,立法體系不夠健全,我國目前缺少一部將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要求納入綜合型大氣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我國環保部政策法規司的司長之前在解讀《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重點時曾強調,在《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中,要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其三,立法內容不完備。在我國,在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過程中,政府只設立了總量控制指標,沒有將該指標細化、量化和標準化。在大氣排污許可證制度方面,存在明顯的法律責任不明,處罰力度不夠的問題。原本應該是“事前申報”的許可證申請要求在排污企業為避免更多責任,承擔治污成本和環保單位為避免投入資源進行數據審核的雙方趨利避害行為下變成事后申請和確認,對于這些行為,法律中的處罰規定不明,罰款較少,從而使得大氣排污許可證成為擺設。

再次,對政府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履行環境責任缺乏監督。政府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如果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沒有完善的外部監督,我們很難保證其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都能做到全心全意為環境公共利益行事,而不利用權力尋租。此時,尋求有效的外部監督及其重要,行政問責機制和社會公眾監督是外部監督的兩種最重要的監督形式。目前,政府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尚缺乏有效的系統的監督機制,不但行政問責機制不完善,而且社會公眾監督環節也相當薄弱。監督職能的弱化和監督力度的不足是導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中政府責任缺失的重要原因。第一,行政問責機制不完善。問責政府不當的行政行為已成為衡量政府執行力的標準之一。當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立法普遍存在著“重企業環境責任、輕政府環境責任”的特點,而少數規定政府環境責任的法律條文則呈現出“重政府環境權力、輕政府環境義務”的特征。而有關政府環境法律責任的規定嚴重缺失,這使得政府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的環境違法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及時的監督和糾偏,行政問責機制有待完善。第二,社會公眾監督環節薄弱。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在規定單位和個人用有檢舉和控告權利的同時,卻在如何實施檢舉權和控告權方面沒有相關規定,這就造成了公眾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缺位。同樣,法律在規定公民就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監督權也是如此,監督權如何實施是最大難題,公民獲取信息渠道受到限制,參與面相當狹窄,很多公民基本都是“被代表”,公民的監督權無處并且無力實施。

為此,我國政府要強化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的責任,可以在加強政府責任意識,規范大氣污染防治中政府責任的立法,加強政府環境責任的內外部監督等方面采取措施。只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將生態經濟觀念納入政府績效的考核體系,才能保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構建生態文明與經濟富強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呂景城.論政府責任及其實現控制機制[J].東南學術,2005,(3).

[2]高濤.污染治理對策研究――以大氣治理為例[J].生態經濟,2009,(2).

第3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摘要:從城市大氣中霧和霾的成因研究出發,總結了城市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形成的氣溶膠污染的特點。根據我國的工業經濟及區域人類活動特點,提出壓減燃煤、 嚴格控車、 調整產業、 強化管理、 聯防聯控、 依法治理、聚焦重點領域, 嚴格指標考核, 加強環境執法監管等思考。

關鍵詞:大氣;氣溶膠;治理

大氣環境是一個巨大的、復雜的、多因素的交互系統。可吸入顆粒物是指氣體動力學直徑的固體顆粒。大氣污染物的部分幾乎都會成為該類污染。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可吸入顆粒物形成城市大氣中霧和霾,其對生活在該區域的人民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因此,PM的監測和管理,在大氣監測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空間和時間的隨機性,數量的不確定性,要減少大氣中該類污染物的含量,實現可吸人顆粒物PM的有效治理就成為了重要的h境治理的重要課題。

1、城市大氣中霧、霾的成因及特點

研究證明,氣溶膠污染是形成霧和霾的主要原因,沒有干氣溶膠粒子就不能形成霾, 沒有氣溶膠粒子參與在實際大氣中也無法形成霧, 在過去,當人類活動較弱時, 這些氣溶膠粒子主要源于自然過程, 在大氣當中被視為背景氣溶膠。 但是,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 區域霾問題的日益嚴重, 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可吸入顆粒物形成的大氣氣溶膠顯著增加所致, 已經不是完全的自然現象。 減少霧-霾天氣所帶來的影響, 必須對這種變化背后的大氣氣溶膠污染給予特別重視。

在我國華北區域可吸入顆粒物的質量濃度年平均值為每立方米空氣中 80-85μg, 包括長三角的華東區域,可吸入顆粒物的質量濃度下降, 但也在 20-40μg 之間, 這持續且動態拉高了我國大氣氣溶膠的背景濃度。 對應于歐美和東亞到東南亞城市區域氣溶膠的質量濃度通常在 10-20μg 之間, 在其城郊區域質量濃度一般在 10μg 以下, 遠低于我國。 由于礦物氣溶膠和污染氣體可以發生非均相化學反應, 使我國的霧-霾問題變得復雜,增加了治理的難度。

通過對比排放和氣象條件對區域霾形成的貢獻, 發現一次排放的氣溶膠與排放強度關系密切,天氣條件卻控制著區域中占多數的二次氣溶膠的形成及總體 PM10和PM2.5 的濃度變化, 導致了人們通??吹降挠赀^天晴后的一兩天空氣變得渾濁, 能見度逐漸變差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具有跨省、 連片的區域性特征。

我國城市大氣中硫酸鹽濃度較高與我國能源結構中煤一直占有超過 70%的比例有關, 燃煤源是中國區域性霧-霾天氣形成的一個主要的貢獻者。然而城市大氣中的 NOx 多來自于人類活動使用的化石燃料燃燒, 如汽車等流動源、 工業窯爐等固定源。 由于近幾十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化石燃料的用量連年攀升, 使得 NOx 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升高, 雖然環境保護部在新建電廠推廣 "低氮燃燒技術" (控制燃燒溫度, 降低 NOx 的生成量), 但多數城市還沒有完全實現燃煤脫氮, 加之各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不斷上升, 導致了我國硝酸鹽氣溶膠濃度也較高。

2、區域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治理

(1)利用先進的科技,加強大氣污染檢測。大氣污染之所以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重要原因在于,許多人并不知道大氣污染的現狀,不清楚大氣污染的危害,因而也覺得事不關己。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不僅要宣傳大氣污染的嚴重性,還應加強大氣污染檢測,讓人們了解大氣污染現狀,提醒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注重保護環境。政府應引進先進的大氣污染檢測技術,利用先進的設備對城市大氣污染狀況進行檢測,并通過人們常用的社交軟件,媒體進行宣傳,在微信,微博上推送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還可以在大眾媒體上隨時播報城市的大氣情況,以引起人們的重視,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采取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城市大氣環境的改善需要每個人的參與,而企業應首當其沖對其生產方式做出改進。針對我國工業發展的現狀,企業應改進粗獷的生產方式,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促進節能減排的實現。同時,政府應大力支持排放量大的企業的轉型,促進產業的升級與調整,制定相關的政策支持第三產業的發展,支持先進生產工藝的研發與改進。并且還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違反環境保護法,嚴重污染城市大氣環境的企業進行罰款與監督甚至取締,促進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

(3)合理布局城市工業,擴大城市的綠化面積 。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將造成大氣污染物的集聚,增加城市的大氣污染。

因此在城市的工業布局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經濟效益還應考慮到環境效益。城市在建設的初期就應根據城市的地理位置、氣候狀況、工業生產模式等進行合理的布局。特別是在工業布局的過程中,應最大化的減輕工業污染對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促進污染物的擴散,加大污染物的凈化。例如在具體的工業布局中,工業布局應處于城市的下風向處,避免大量的廢氣、廢物擴散到城市中。還應根據城市的地形環境,將工業設置在廣闊的有利于廢棄物稀釋的地區,并距離居住區要有一定的距離。此外,擴大城市的綠化面積,提高城市的綠化建設水平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在具體的綠化建設中不僅要擴大綠化的面積,還應根據城市的大氣污染狀況,合理布局綠化帶.例如在道路兩側及中央隔離帶設置綠化帶,以緩解尾氣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

(4)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城市大氣污染的治理,推動城市大氣環境的改善,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3 、結語

大氣污染成因非常復雜, 污染物排放及其對效益、 健康、 生態等的協同效應, 使得大氣污染治理的科學決策需要非常有力的基礎理論研究, 但是現在很多的決策缺乏科學、 系統、 有效的科學依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明確政府、 企業和社會的責任, 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根據我國的工業經濟及區域人類活動特點,要從壓減燃煤、 嚴格控車、 調整產業、 強化管理、 聯防聯控、 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 聚焦重點領域, 嚴格指標考核, 加強環境執法監管, 認真進行責任追究??傊?,空氣質量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大氣污染作為健康的天敵,防治大氣污染已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城市大氣污染的治理,推動城市大氣環境的改善,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第4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提及空氣質量,人們都會習慣性地說:???、拉薩、昆明。去年昆明排名第9,對正在建設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昆明來說,是值得認真總結和思考了。

“治氣”漸熱

“今天來參加這個協商會,關注昆明的空氣污染治理,我想是因為大家都想多活幾年。這是一個關乎到大家身體健康的話題?!痹趨f商會現場,昆明理工大學教授胡開林開門見山。

與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相比,過去幾年,在藍天白云下的昆明,提及環境污染治理,“空氣”似乎并不是令人關注的熱點。然而今年以來,“空氣”似乎一下子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今年3月22日,昆明上空突然“變臉”,不像以往那么透亮、湛藍。一時間,引發了市民的關注,不少市民通過微信、微博、QQ等發出質疑。也許,正是藍天白云帶來的自信,讓市民們更加關注春城的空氣污染及治理。

其實,關注環境污染治理,政策往往是無法回避的一個話題。

同樣,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昆明的“政策”也是無法回避的話題之一。

“有政策,關鍵還得落實!”在當天的協商會上,“落實”無疑是與會人員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之一。

在協商會現場的匯報中,相關材料可以梳理出以下內容:去年11月,昆明市制定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細則,并決定從12個方面入手,著力解決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重點的大氣污染問題,并首次對全市三大空氣污染源城市揚塵、汽車尾氣、工業污染的綜合治理明確了時間表。

《實施細則》明確,將從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深化城市揚塵污染治理、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實行環境信息公開、提高環境監管能力等12個方面,具體展開治理工作。

這一治理思路的得出,在該匯報材料中可以找到一組相關的數據:“主城區顆粒物污染中城市揚塵約占55%,機動車尾氣約占25%。”

“我曾做過一個試驗,如果將汽車停放在主城區的戶外,用紙巾擦拭后,擦拭后的紙巾呈現灰黑色。但如果停放在呈貢,擦拭后的紙巾則為黃色?!崩ッ魇姓f委員陳增會說,這說明主城區的揚塵主要是塵土顆粒與汽車尾氣的混合物,而呈貢則主要是塵土顆粒。

粉塵來自于哪里?如何防治?

放在全國,昆明的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處于追趕態勢。但擁有藍天、白云、陽光,昆明人在城市中輕歌曼舞,十分愜意。

印象中,“空氣質量差”“呼吸不好”等,都是些與昆明關系不大的詞匯,令昆明人引以為自豪的藍天白云,似乎不會在昆明人眼前灰飛煙滅!

然而在當天的介紹中,記者注意到,城市揚塵是昆明大氣污染的主要問題,根據監測結果分析,顆粒物作為昆明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全年占比高達90.9%。在昆明主城區,顆粒物最主要的來源是城市揚塵,主城區顆粒物污染中城市揚塵約占55%,機動車尾氣約占25%,工業排放約占10%,生活源及第三產業等約占10%。

工地揚塵、渣土車揚塵。在委員們的建議中,這是著重探討的話題。

在昆明市環境保護局的這份匯報材料中,有這樣的表述:城市揚塵治理方面,2014年底前,制定并完善工程建設工地及拆遷工地揚塵管理措施辦法,落實以企業負責人為核心的揚塵控制責任制。

昆明城市建成區及周邊地區的工程建設施工現場,必須做到“六個百分百”,即施工現場100%標準化圍蔽、工地砂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灑水壓塵、出工地車輛100%沖洗干凈、施工現場長期裸土100%覆蓋或綠化。到2017年底前,工程建設施工現場進行建筑垃圾(含渣土)運輸、處置的車輛基本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實現全程監測。

“對拆遷工地來說,如果先灑水,再拆遷,再灑水,肯定能避免大量揚塵帶來的污染。”委員們說,目前,昆明治理大氣污染,要抓住關鍵和重點,主要針對顆粒物和尾氣,通過有效的減排措施,有效降低空氣污染程度。而針對揚塵和汽車尾氣占污染物80%的現狀,應該采取精細化管理的方式,對污染進行有針對性的減排。例如,對于揚塵可細分為拆遷工地、建設工地、道路揚塵等,然后根據分類,采取相應的監管和治理措施。

精細治理,渣土車揚塵,多年來,這無疑是民間質疑“大黃瘋”的緣由之一。

這幾年,對渣土車的關注就沒有停止過。然而,“渣土車的整治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治理效果不是很明顯?!崩ッ魇姓f委員沈金泉說。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關注渣土車這一市民反映極其強烈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感到渣土車真的很瘋狂,今年,我通過提案的方式來進行呼吁?!鄙蚪鹑嬖V記者,在他居住的附近,就有渣土車經常行駛的路段。

去年,沈金泉所提交的一件名為《關于對渣土車等重型車加大整治力度的建議》的提案經協商后被確定為昆明市政協主席督辦的重點提案之一。

“縱觀近年來昆明的城市建設,昆明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通過在主城區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等系列工程,完成了北京路、春城路等30多條道路的綜合整治,城市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城市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鄙蚪鹑f。然而,隨著昆明市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城市“土方車”、“混凝土攪拌車”等一大批渣土車引起的拋灑滴漏、帶泥上路等違規行為屢禁不止,闖紅燈、闖、超載超速、牌照污損、改變車道等違法行為層出不窮。“土方車潑灑亂倒”、“渣土車吃人”等新聞屢見報端,渣土車等重型車事故不斷,對這些車輛的整頓刻不容緩。

“治理空氣污染不能由政府部門‘單打獨斗’,要讓整個社會都行動起來,才能取得根本性突破。”王云偉委員說,昆明要繼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要出臺鼓勵措施,提高新能源機動車的使用率;實行大氣污染舉報重獎制度;鼓勵小區設置“人造霧”系統,增加空氣濕度,減少灰塵。

鐵腕“治氣”公安設立了環保分局、法院設置了環保法庭、檢察院增設了環境資源檢察處……近年來,昆明市在環保方面的“動作”較多,備受外界關注。

關鍵在于執行

“生態環境好,保護壓力也大?!崩ッ魇姓f委員劉家屹說,從環境保護來看,昆明市委、市政府歷來都很重視,這些機構的設置以及出臺的各種政策,算得上是鐵腕治污。

然而,在協商會場,委員們多次強調關鍵在執行。

在空氣污染治理中,新能源總是與大氣污染聯系在一起。

針對大氣污染治理,在去年昆明市出臺的《實施細則》中,有許多“動向”也許值得關注:汽車尾氣治理方面,將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和天然氣汽車,要求各地逐步采購天然氣、雙燃料等新能源汽車。今年年底前,基本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昆明市行政區域內的“黃標車”。今年內,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和環保標志管理工作。

而在削減PM10污染的其他措施方面,《實施細則》還明確,要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主要因素予以審查。

第5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一、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為目標,深入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不斷改善重點區域大氣環境質量,保護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原則。堅持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和推進道路交通揚塵、建筑施工揚塵、物料堆放揚塵、鍋爐煙塵、汽車尾氣等專項治理相結合,促進大氣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堅持促進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減少擾民糾紛相結合,減輕大氣污染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堅持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和大氣環境質量管理相結合,健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堅持統一監管和部門分工負責相結合,形成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三)主要目標。到年11月底,全面完成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各項工作任務,縣城區和產業集聚區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明顯降低,大氣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二、工作重點

(一)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工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所有企業污染物排放必須達到國家、省規定的標準。加強粉塵無組織排放控制,對原料堆放場地和生產過程中的揚塵點采取抑塵防塵措施,有效減少粉塵排放量。加強環境監管,確保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對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污染物超標排放的,依法嚴肅查處。加大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力度,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控制新上高污染項目。

(二)道路交通揚塵污染整治。加大督導力度,加強道路交通揚塵污染控制。在縣城區和產業集聚區主要路段增加清掃、灑水頻次,各類垃圾要及時收集、清運。加強散體物料和余泥渣土運輸揚塵污染控制,對運輸渣土、煤炭、灰土、沙石、垃圾等物料的車輛,按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采取密閉和防塵措施,防止運輸過程中發生遺灑或泄漏,在工地出入口設置清洗裝置,防止車輛運輸揚塵污染;未采取有效防塵措施的運輸車輛不準上路行駛。要集中力量開展對州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的運輸揚塵治理,規范交通秩序,減少揚塵污染。

(三)建筑施工場地揚塵污染控制。加強建筑施工場地管理,每個建筑施工項目都要制定施工期揚塵污染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所有施工現場要采取灑水、遮蓋、圍蔽等措施,保持整潔,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場地揚塵污染。

(四)物料堆放場揚塵污染控制。清理整頓縣城區和產業集聚區范圍內所有物料堆放場地,嚴禁違法占地和亂堆亂放。加強物料堆放場地的規劃和管理,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引導商戶按要求建設規范的物料堆放場。督促所有堆放場采取有效的抑塵、防塵措施,防止裝卸、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

(五)燃煤鍋爐污染整治。繼續開展燃煤鍋爐污染專項整治,凡集中供熱管網到達的地方,不得新建燃煤鍋爐;現有燃煤鍋爐在實現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逐步淘汰,采用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集中供熱管網尚未覆蓋到的區域,可暫時保留燃煤鍋爐,但必須使用高效除塵和脫硫設施,確保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

(六)縣城區高鐵沿線污染整治。加強縣城區高鐵沿線南側至州大道北側區域管理,對廢棄廠房進行清理整頓,對該區域物料堆放場按照要求進行整治,對該區域道路進行硬化、綠化,各類垃圾及時收集、清運,杜絕亂堆亂放。

(七)縣原店鎮寨根村剛玉企業污染整治。認真核查該區域內剛玉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對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的企業停產整改,對污染物超標排放的企業立即實施限期治理或整改。對原料、燃料、固廢等物料堆放場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揚塵,對生產過程中各揚塵點進行排查并采取措施減少揚塵。加強物料運輸車輛管理,督導所有物料運輸車輛加蓋篷布,嚴禁物料拋灑,物料運輸車輛出廠前對車體進行沖洗,減少物料運輸揚塵。進一步加強防塵設施運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對逾期整治不到位、或沒有完成整治任務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

(八)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強化機動車尾氣的檢測管理,檢測不合格的機動車必須進行治理,治理合格后方可辦理機動車定期審驗等相關手續。嚴格執行國家機動車輛報廢標準,禁止報廢車輛重新上路行駛。大力開展車用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工作,進一步提高車用燃油品質,逐步提高車用燃氣率。

三、職責分工

在本次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市、縣兩級政府職能部門具體承擔以下職能:

(一)環保部門:負責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和燃煤鍋爐污染整治工作,配合公安部門做好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工作,配合國土資源部門做好物料堆放場揚塵污染控制工作。

(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建筑施工場地揚塵污染控制工作。

(三)規劃城管執法部門:負責城區道路揚塵污染控制和城市垃圾污染控制工作。

(四)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后生產工藝、落后產能依法予以淘汰、取締。

(五)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物料堆放場揚塵污染控制工作。

(六)交通運輸部門:負責道路交通揚塵污染控制工作。

(七)公安部門:負責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工作,配合交通運輸部門開展道路交通揚塵污染整治工作。

(八)供電部門:對依法關閉(拆除)的企業(生產線)、停產治理企業、未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企業,依法停止供應生產用電。

(九)監察部門:負責對本次整治工作中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履行環境保護職責,未按期完成整治任務的有關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實施責任追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和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要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要按照科學發展、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的要求,認真抓好區域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成立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要及時召開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做好宣傳發動和研究部署。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工作順利開展。領導小組名單和實施計劃于年8月10日前報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環委會辦公室。

(二)注重協作配合。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扎實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整治工作中,要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第6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qcjqtvb”為你整理了這篇鄉鎮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根據《涇縣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案》,我鎮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積極制定計劃、做好全年安排,采取相應措施,切實改善我鎮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F將我鎮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副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各村書記主任為成員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安排部署、組織落實和督導檢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時制訂了《黃村鎮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方案》,,并與各村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責任狀,嚴格責任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二、強化宣傳引導

為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知識,黃村鎮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條幅、播放電子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勢,積極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來,形成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三、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秸稈禁燒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黃村鎮把秸稈禁燒工作作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一是搞好宣傳,營造氛圍。為使禁燒工作收到實效,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農民群眾自覺行動的禁燒氛圍,充分利用懸掛橫幅標語、發放宣傳單、高音喇叭、電子標語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宣傳。我鎮統一組織制作宣傳條幅80余條,懸掛到各村人流量較大的重要路口等顯著位置,使禁燒工作做到家喻戶曉,形成共識;充分利用高音喇叭進行宣傳,各村每天早、中、晚多頻次廣播,大力宣傳秸稈禁燒的政策規定、秸稈焚燒的危害以及處罰規定等;三是利用“黃村在線”微信公眾號《致全縣農民朋友一封信》;利用便民服務大廳電子屏幕每天滾動播放秸稈、垃圾禁燒標語。

二是突出重點,積極聯動。以縣道和黃九公路兩條主干道為重點,鎮駐村干部、村巡邏小分隊集中行動,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巡查督查,嚴把死守,確保不出問題,效果明顯;大力宣傳秸稈還田的好處,鼓勵并出資組織秸稈粉碎機械進行秸稈還田,有效地減輕了我鎮秸稈禁燒壓力。

三是嚴格督查,落實責任。鎮政府每天對全鎮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并及時協調處置突況。鎮黨委書記、鎮長每天堅持深入各村,對全鎮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全面督查。

(二)揚塵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企業防塵。我鎮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工業粉塵、煙塵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到鎮域多家企業進行現場查看,監督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粉塵、煙塵達到相關規定;二是建筑工地防塵。我鎮項目辦對進度緩慢,措施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建筑工地進行日常監督,采取措施,做好工地除塵相關的技術手段,確保有效完成建筑工地防塵任務;三是環衛清掃防塵。我鎮聘請了保潔人員對轄區內的道路進行清掃,同時,我鎮嚴格落實機械灑水和人工清掃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滿足了防塵要求。

(三)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

為做好我鎮機動車污染防治及減排工作,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定期對鎮域內機動車輛進行專項清理整頓,積極宣傳環保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的法律,淘汰和禁止使用黃標車,切實將我鎮機動車污染減排工作落到實處。

(四)排污企業監管執法工作

我鎮環保辦工作人員每月按計劃到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企業進行巡查,現場檢查企業是否存在違排或超排現象,嚴格落實監管責任。

(五)清潔能源宣傳使用工作

我鎮組織人員定期到轄區內的企業、飯店、農家樂進行燃煤使用情況檢查,及時做好檢查記錄,確保轄區內餐飲服務行業都是使用清潔能源,并對我鎮范圍內的餐飲店進行不定期抽查,杜絕燃煤爐灶的使用;對新開的農家樂進行現場檢查,是否符合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以確保我鎮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四、存在的問題

今年以來,我鎮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主動性不夠、監管力度不大、宣傳還不夠深入全面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整改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進一步強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改善我鎮環境空氣質量,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有力推動全鎮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臺階。

1、繼續加強部門聯動,積極配合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

2、繼續把秸稈禁燒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防止因秸稈焚燒引起的大氣環境污染事件發生。

第7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建立3+3+3實踐課程新體系,優化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生產實習安排學生參觀焦化聯合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程、2~3種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及城市垃圾填埋場、垃圾發電廠,和上機操作環境工程技術模擬實訓系統[6],模擬污水處理廠管理,解決進企業蹲點實習難問題。畢業實習結合畢業設計或論文選題進行,由指導教師按選題涉及的具體行業、污染問題、技術方案進行安排。即環境監測基礎型實驗、水污染控制設計型實驗與專業綜合型大實驗。環境監測實驗安排COD、NH4-N、BOD、pH等水質監測,TSP、SO2等大氣監測項目,要求學生掌握取樣保存、試劑配制、儀器操作、數據處理、分析與評價等基本實驗技能。水污染控制設計型實驗給出幾種污水水質和實驗室已具備的實驗條件:生物法、混凝法、離子交換法、Fenton試劑法、鐵碳微電解法等,讓學生自行分組選擇處理工藝,設計實驗參數,進行驗證實驗。專業綜合大實驗目前已開設的有:校園湖泊水質評價與治理、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純凈水制備、印染廢水處理等綜合型實驗,進行工藝比選、實驗設計、數據處理、分析總結等綜合訓練提高[7]。

即污水廠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固廢處理處置課程設計,均安排在主干專業課學習結束后。通過課程設計,對已學知識進行消化、擴展、應用,要求進行工程分析與源強計算,工藝選擇與數質量衡算,主要設備設計(或選型計算)、輔助設備選型計算、管道與高程計算、工藝布置圖紙繪制,以課程設計說明書和圖紙提交課程成果。堅持將三門課程設計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鼓勵在這些環節中學生直接參與環境工程項目設計,雖然環節時間短,但能夠直接進入工程實踐,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顯著,經過10屆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課程設計已成為學生痛并快樂著、收獲頗豐的實踐教學關鍵環節。

3+3+3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建設

通過積極爭取,獲得“化工與環境類專業教學實習中心”、“環境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院級重點建設課程資助經費”等各項省級、校級質量工程專項基金支持,加快了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室與實訓基地建設。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室擁有TOC、TN、TP在線監測、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移動式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快速水質監測等環境監測設備、污水處理實驗裝置、純水制備系統等實驗設備設備200多臺套,為三大實驗開設提供了硬件條件。投入25萬元在學院建立了環境工程技術的模擬實訓系統,包括:污水處理廠模擬管理等[8]。在皖維集團建立了學生實習實訓中心、在蕪湖垃圾填埋場、新鑫鑄管、蕪湖垃圾發電廠等建立實習基地。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了較大貢獻,有效增強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戰型、針對性。教研室老師積極申報教研項目,每年均有立項:如省級教研項目有:“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環境類本科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研究”等。發表教研論文1~2篇/人。將案例教學、啟發教學、閱讀教學、實踐教學相結合[9],老師給出案例,剖解分析,給出選題,讓學生自查文獻、自主交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和治理工藝,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

教研室老師為保障具有環境工程專業自身特色的實踐教學新體系的實施,逐步積累污染源產排污系數[10]、源強計算公式等三門課程設計基礎資料,緩解課程設計基礎資料空缺嚴重現象。初步完成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指導書系列:之一煙塵污染治理課程設計指導書、之二工業粉塵污染治理課程設計指導書、之三酸性氣體污染治理課程設計指導書、之四有機氣體污染治理課程設計指導書;和污水治理課程設計指導書系列:城鎮污水處理廠課程設計指導書、工業廢水處理站課程設計指導書;及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課程設計指導書系列。填補了課程設計任務書、指導書空白。教研室老師積極申報課題,獲得國家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及省教育廳、蕪湖市科技計劃科研經費支持,以及產學研合作項目。將課題研究內容分解成適合的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和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題目,老師指導和帶領學生將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穿插在實踐教學中。即為實踐教學耗材、檢測提供了經費保障,也有效的保證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教師與學生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學生對教學實踐的興趣、參與度、完成質量大大改善。

第8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關鍵詞:成都;田園城市;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引言

成都市是成渝經濟圈中重要的中心城市,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具備了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條件。且成都市位于的四川盆地,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交通的樞紐,而且從整個亞洲的角度看又正好位于亞洲中部,無論在亞洲中還是在國際中都具有重要的交通及政治地位。為了規劃成都市未來的經濟發展藍圖和宜居的人文環境。2009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總結城鄉統籌實踐,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謀劃好“十二五”以及更長時期發展的高度,確立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

“田園城市”的概念,最早由19世紀末英國社會學家霍華德在《明日的田園城市》中提出,在該書中霍華德提出建立一種包含傳統意義上城市和鄉村的優點的理想城市即田園城市?,F在,成都市將建設一座著力于展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大城市。成都市的田園城市具有“世界級、現代化、超大型、田園城市”四大基本要素。

然而,在現代超大型城市發展中,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對不可回避的矛盾問題。如何有效地處理這對矛盾問題,關系到成都市的未來“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成敗。因此,需要討論成都市田園城市建設中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問題的協調關系。

一、成都市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從2005—2010年,成都市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明顯增長(見圖1)。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3%以上的增長。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425個,完成投資680億元。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成都經開區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民營工業增加值1 150億元,增長25%。

在過去幾年中,成都市的工農業發展取得新跨越。成都市堅持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集中發展和提速增效。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7.7∶42.5∶49.8調整優化為2009年的5.9∶44.5∶49.6。

成都市的城鄉建設成就顯著。五年來,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格局基本形成,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聚集和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

根據成都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預測,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發展速度大約保持在12%年增長,能源消耗年增長率大約為8%。

二、成都市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一個城市的大氣環境的清潔程度與城市的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耗類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經濟發展中要注重經濟的發展和大氣環境治理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

(一)成都市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

經過對成都市的大氣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確定成都市的主要大氣污染因子為大氣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過去幾年中,成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呈穩中轉好的趨勢。成都市的全年空氣質量以良為主,優良率為80.3%~86.3%??諝馕廴咎卣鞅憩F為揚塵、機動車排氣、煤煙混合型污染。

成都市城區環境空氣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濃度近幾年呈緩慢上升趨勢,成為次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是成都市環境空氣中的重要污染物,近幾年隨著大氣排放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形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城市發展中機動車排放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物問題

隨著成都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至2007年,成都市的輕型車達724 654輛,中型車達94 790輛,重型車達22 353輛,摩托車達937 659輛。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上升,其總排放量已接近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并將持續增加。

根據環境監測數據,2009年成都市的二氧化氮首次超過二氧化硫成為次要污染物,這與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尾氣污染日益加重密切相關。

機動車排氣及道路揚塵污染成為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源消耗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

成都市在近十年來能源消耗總量基本呈現上升趨勢(見圖2),尤其是從2005—2009年間,能量消費總量更是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從2001—2009年,成都市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長率達8.15%。

根據統計數據,2009年成都市消耗電力305.28億千瓦時,天然氣38.61億立方米,成品油358.25萬噸,煤炭1 325.78萬噸,分別占能源消耗總量比重的46.26%、14.83%、11.31%、27.6%。成都市能源消耗構成中,電力所占的比重最大,煤炭所占比重次之,天然氣和成品油所占比重最小。

由于天然氣相對于其他能源價格偏低,導致天然氣市場需求過快增長,消耗總量年均增幅超過20%。雖然成都市近幾年始終把能源保障列為重點,使成都能源供需總量趨于平衡,基本能夠滿足市場消費需求。但是,成都市的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還是呈現加劇趨勢。

成都市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對一次能源的需求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能源消耗過程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在經濟發展中不能有效地解決能源消耗中的污染物排放,將加劇成都市大氣環境的惡化。

(四)大氣環境承載能力分析

1.大氣承載力分析原理。人類在開發活動中,要做到經濟發展與大氣保護環境相協調,就要保證污染物的排放不能超過大氣環境承載力。所謂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人類活動作用的閾值。

大氣承載力的量化方法主要利用承載率評價法。承載率是指某區域環境承載量與該區域環境承載量閾值的比值。

在大氣環境評價中用承載率分析地區大氣污染物的承載能力,大氣環境承載率的表達式:

CC=

式中,CC是大氣環境承載率,VT是大氣環境總量,VE是某一時期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1)當大氣環境承載率在0~1之間,說明大氣環境承載力強。經濟發展導致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處于可控范圍內。(2)當大氣環境承載率小于1時,說明區域的大氣環境承載力超負荷嚴重。經濟發展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產生的累積效應明顯,需要加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2.大氣環境容量的計算。為了同時保證城市經濟增長和大氣環境質量能達到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必須使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小于大氣環境容量。

若規劃區分為n個分區、m個環境功能區,各個分區、功能區面積為Sij,則各分區允許排放總量為:

Qi=A (Cij-Cb)

式中,Cij ——各分區、功能區所執行的環境質量標準,mg·m-3;Cb——各分區、功能區的大氣污染物的背景值,mg·m-3;Qi——各分區允許排放總量,104t/a;A——總量控制系數,是根據地區的地理和氣象條件變化的一個數值。

利用成都市的氣象條件,計算了成都市的大氣污染物的容量數為二氧化硫20.11萬噸,二氧化氮28.41萬噸,顆粒物為33.57萬噸。大氣環境容量是隨季節變化的量,成都市冬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ㄒ妶D3);在不考慮降雨條件的情況下,成都春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大。在考慮降水條件下,成都夏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大。

圖3成都市大氣環境容量季節變化圖

轉貼于

3.成都市大氣環境承載力分析。隨著成都市經濟總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和機動車都將快速增長,使得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成倍增加。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手段主要是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結構的改變和大氣污染物治理水平的提高。2009年成都市的平均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70%。依據這個原理,設計了成都市經濟發展和污染物治理情景案例。

設計情景1:成都市經濟以其 “十二五”的12%增長和能源彈性系數0.67的情景,二氧化硫治理情景為脫硫率為85%、90%和95%;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為脫銷率為70%、80%和90%。這是根據成都市“十二五”的經濟和能源發展計劃設計的情景(見表1和表2)。

表1 情景1的脫硫情景分析

設計情景2:在經濟以7%增長和能源彈性系數0.5情況下的污染減排情景設計,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與情景1一致。這是根據全國“十二五”的平均經濟發展速度和優化的能源發展速度設計的情景(見下頁表3和下頁表4)。

通過大氣承載力的計算分析。成都市的大氣環境承載力指數隨能耗的增長而急劇增大。尤其以成都市“十二五”的能源消耗增長率計算(情景1),到2050年,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85%的情況下,大氣承載力指標仍然達到-1.5。只有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95%的情況下,二氧化硫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才能小于大氣環境容量。二氧化氮在情景1的情況下是超出大氣環境容量。在情景2的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情況下,2050年,二氧化硫排放可以符合大氣承載力指數的要求。但是,二氧化氮必須滿足工業脫硝達到90%,汽車的新能源替換達到70%的條件下,二氧化氮排放量才能符合大氣承載力指數的要求。

大氣承載力指數說明,在現有的大氣環境治理水平下,隨著成都市經濟的發展,大氣環境狀況將趨于惡化。經濟發展必須重視能源結構的改變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治理。

三、成都市田園城市建設中的經濟與大氣環境協調問題討論

1.成都市的田園城市發展要走綠色經濟的道路。成都市的“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建設,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始終堅持低碳、環保、生態的理念,強化全社會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互動。

2.實行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結構調整應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中心,通過引進和發展清潔能源,采取以天然氣、輕柴油、液化石油氣、電等各種優質能源并舉的措施,廣開渠道,實現優質能源替煤戰略。實施節能強企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和廢物利用能源替代,落實國家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3.實行基于大氣環境容量的城市空間優化和產業持續發展策略。受到大氣容量的限制,大氣污染企業過度集中,會造成大氣污染物的嚴重超標。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大氣容量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過度集中的污染企業要分散布局。建議在工業園區發展中,實行大氣污染排放企業布局要合理集中、適度分散的原則。

在城市空間優化和土地合理利用中,要注意大氣污染物的累積效應的影響,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避免經濟發展產生的污染加重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吳曉青.關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若干建議[J].環境保護,2008,(5):22-23.

[2]姜啟亮,吳勇.低碳經濟的實施路徑——基于技術創新與政策規制的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91-192.

[3]王勝洲.生態城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63-164.

第9篇:大氣污染治理總結范文

呂長明,李躍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中國北京100875)

摘要:以我國地級市面板數據為樣本,通過包含個人、企業、政府的PSM-DID法檢驗各類地級城市輿論爆發前后工

業廢氣排放差異。檢驗表明,存在輿論政策效應的城市主要為產業結構轉型階段的發達地區,輿論政策效應表現出加快工業去污染化作用;霧霾“積重難返”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城市轉型困境。其次,依據“中心外圍”理論初探性地提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理,并對城市大氣污染相關程度進行了測度,結果表明我國大氣污染波及帶寬為700km左右,城市間污染波及強度取決于污染量與距離。最后,從城市與區域聯防聯控兩個視角提出霧霾治理中輿論監督方面的意見。關鍵詞:減排;霧霾;輿論政策效應;傾向得分匹配;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中國中圖分類號:F832;F0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462(2017)01-0148-07DOI:10.15957/j.cnki.jjdl.2017.01.020

CityReducingEmissionDifferenceandJointControlofAirPollutionunderPublic

OpinionExplosiononHaze

LYUChangming,LIYue

(SchoolofEconomicandResourceManagement,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Firstly,toanalyzegovernmentstrategyofhazegovernanceunderpublicopinions,thispaperestablisheda

theoreticalmodelincludingindividuals,enterprisesandgovernment,thenusedDIDandPSM-DIDmodeltoexamineindustrialwasteairemissiondifferencesbeforeandaftertheoutpeakofpublicopinionwithsecondarycitiespaneldatainChinaassamples.Theanalysisshowedthatthemaincitieswithpublicopinioneffectlocatedatthedevelopedareainthestageofindustrialstructuretransformation;publicopinioneffectacceleratedtheeffectofindustrialdepollution;tosomeextentthereasonofthedifficultyofsolvinghazeproblemliedincitieswithinthetransformationstrait.Secondly,analysisindicatedthattheairpollutionactionradiuswasabout700kmandthepollutionactionradius&intensitybetweencitiesdependedonthepollutionvolumeanddistancebymeasuringthedegreeofairpollutioninthecitiesaccordingtojointcontrolofairpollutionbasedon“Core-Periphery”theory.Finally,fromtheperspectiveofjointcontrolbetweencityandregion,suggestionsonsupervisingpublicopinionforhazegovernancewereputforward.

Keywords:reducingemission;haze;policyeffectofpublicopinion;PSM-DID;jointcontrolofairpollution;China

2013年11月我國遭遇歷史最嚴重霧霾天氣后社會輿論暴漲,大氣污染治理已成為十三五期間重要任務。然而,自十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后霧霾問題卻愈發嚴重。2014年環保部公布數據顯示:長三角城市群24個代表城市中有23個PM2.5濃度超標;京津冀地區13個代表城市空氣質量年均達標天數僅為156天。《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政策出臺后,治理試點城市陷入減排困境,如2015年臨沂市“治霾風波”。通過地區減排差異對

比有助于剖析霧霾“積重難返”的城市內部原因,然

而隨著廢氣排放總量攀升,大氣污染外溢性使得我國大部分霧霾是以大范圍、復合型的形式出現,地理位置處于多污染重疊區域城市受二次污染影響不容忽視,行政區域內空氣治理已無法解決大氣污染外溢性問題。因此,治霾應從城市內部治理與大氣聯防聯控區域兩方面尋求解決辦法。

對于地區減排差異研究,Grossman等首先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其后大部分學者依據

收稿時間:2016-06-10;修回時間:2016-10-18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重點項目(2012WZD08)作者簡介:呂長明(1983—),男,湖南永州人,博士研究生,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源經濟、金融市場。E-mail:lvcm83@163.com。

第1期呂長明,李躍:霧霾輿論爆發下城市減排差異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149

此假說分析經濟發展與污染排放的非線性關系。

該假說認為地區經濟發展階段所處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位置不同,表現出居民和政府環境治理意愿的差異。國內相關研究主要以我國省份為研究對象,難免存在省域區域范圍過大而影響結論可靠性的問題。持續的、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導致相關網絡輿論爆發,人大會議大氣污染治理建議增多。除倒U曲線假說外,“財政分權”、“污染天堂”、“政企合謀”等環境假說認為政府不當行為才是區域環境污染差異的主因[1-2]。其核心思想都認為地方官員會追求高政績,政府會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利益,造成環境“競次”局面。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發展成果政績考核評估體系”后,“經濟增長”已不再是政績考核至高標準,而地區大氣污染依舊沒有改善趨勢。對于此方面的解釋,袁凱華等提出的“約束性考核”假說認為大氣污染屬于強外溢性產品,責任界定標準模糊,即使約束性考核中加入環境治理指標,地方官員同樣可以為謀求晉升而單邊性的追求經濟增長[3]?!芭R沂治霾風波”中地方政府面對“就業”與“治污”的兩難抉擇,反映出污染與就業掛鉤對政府環境行為的約束,更像是大氣治理困境的成因。

對倒U型曲線形成機理,國內外研究可總結為:人們環保訴求會隨人均收入增加,進而通過制度、法律與技術調整等手段加強環境規制力度。如今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成為人們表達環境訴求最直接、有效的途徑,訴求通過網絡輿論的形式得到迅速傳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共鳴,并影響政府決策。政府對“網絡輿論”這種反映人們訴求表現的重視度也在增強。國內外學者開始重視網絡對傳統政府管理模式所帶來的影響。如網絡政治學研究認為,互聯網催生的虛擬現實正在重塑個人、社會與國家的關系,網絡輿論激活了社會生產活動中人與政府管理者之間的互動,對于政府權力與公共政策的約束作用越來越大,對傳統的政府決策提出挑戰[4-7]。

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私家車保有量不斷創出新高,廢氣排放總量急劇攀升,重污染城市對周邊城市造成“二次污染”,大氣污染空間外溢性增多,如劉滿鳳等研究發現經濟集聚與大氣污染集聚存在空間強相關性[8]。在此背景下,依據行政邊界劃分空氣治理區域已不利于大氣防治,區域污染聯防聯控顯得十分必要。美國對于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區域是基于空氣流域劃分的,由于我國地理

學界對于我國空氣流域劃分研究尚處于探索期,依

靠地理與自然因素劃分聯防聯控區域難度較大,國內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與技術方法相關研究較少。

我國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引發的網絡輿論大爆發提供了檢驗政府減排態度的自然試驗。通過分析輿論爆發前后城市減排差異,利于分析霧霾“積重難返”的政府環境行為方面因素。鑒于此,本文基于社會輿論與政府治霾強度存在正向關系的假設,通過DID模型與PSM-DID模型,分析輿論爆發前后各類城市組工業廢氣排放差異,以解釋城市霧霾治理困境成因。其次,依據新經濟地理學“中心-外圍”理論,初探性地提出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最后,從單個城市與區域聯防聯控兩個視角提出霧霾治理建議。

1模型設計與變量選取

1.1模型設計

霧霾輿論會倒逼地區政府增加治霾強度,產生輿論政策效應。輿論政策效應程度可以反映出地方政府污染治理態度,進而分析導致地區減排差異的政府行為方面因素。檢驗霧霾輿論是否產生政策效應,類似于政策性試驗,采用DID模型(雙重差分)較為合適[9]。主要思路是將霧霾輿論爆發年份作為試驗初始年,將霧霾波及城市進行分類并分別作為處理組進行試驗。目的是檢測輿論爆發前后不同類型城市廢氣排放量差異,即為輿論的政策效應。DID模型設計如下:

yit=α0+α1dtit+α2duit+α3duitdtit+α4Xit+εit(1)

式中:dt、du分別為時間虛擬變量和地區虛擬變量。實驗前dt為0,實驗中為1,處理組城市du為1,控制組城市為0;yit代表i地區在t年的工業單位廢控制廢氣排放量分別為α0+α2和a0+α1+α2+α3,論政策效應為α3,即處理組前后差異減去控制組前后差異。由此可見,DID模型的前提假設是處理組與控制組的廢氣排放變化趨勢相等。

由于現實情況很難滿足DID前提條件,在此以Heckman等人提出的PSM-DID方法對DID結果進行糾偏[10]。其核心思想是在控制組中找到與處理組可觀測變量盡量相似的城市予以匹配,即個體特征接近(Xi≈Xj)。PSM-DID法的步驟如下:首先,對處理變量(輿論政策效應)與控制變量進行Logit組實驗前后的廢氣排放為α0和α0+α1。處理組輿氣排放量;Xit為控制變量。霧霾輿論爆發前后的

150經濟地理第37卷

估計,獲得傾向得分;其次,根據傾向得分獲得共同取值范圍,以確定所有配對的控制組個數,為集合Mp;第三,進行參加者平均處理效應(ATT)估計。I0={i:du=0}為控制設I1={i:du=1}為處理組集合,

ATT=i:i∈I?Mé(y1ti-y0ti)-∑j:j∈I

1?

1

p

"

t"為實驗前時期。ATT一致組集合,t為實驗時期,估計方程為:

0?Mp

居民的視覺沖擊更強烈,廢水排放量可以反映企業的道德水平,而企業道德越敗壞,排污傾向越高。⑥產業結構(Industry):以第三產業占總產業產值比重衡量。以上各變量均進行了對數化處理,價格平減變量均以2003年為基期進行了平減。

w(i,j)(y0tj-y0tj)ù(2)

?

"

2試驗過程與結果分析

2.1試驗城市選取與分組

為檢驗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城市霧霾輿論爆發前后工業廢氣減排差異,在此進行兩組試驗:試驗1針對不同地區進行對比試驗,選取京津冀至黃淮地區40個連片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及周邊30個連片城市分別作為處理組;試驗2針對資源稟賦差異進行試驗,選取中東部地區平均工資排名前30的普通城市及資源型城市分別作為處理組①。在此以2012—2013年工業廢氣排放變化情況初步分析各城市減排差異,廢氣排放變化散點圖如圖1。

圖1表明,2013年各處理組城市工業減排效果存在差異。第一象限城市最多的城市組類為資源型城市,表明該類城市工業污染呈上升趨勢;第四象限城市最多的城市組為普通高工資城市,該類城市廢氣排放呈減排趨勢;京津冀至黃淮連片城市群中工業煙塵排放量增加的城市數量較多;長三角地區SO2排放雖然得到控制,但部分城市工業煙塵排放量同樣居高不下。由于京津冀與長三角城市組中城市類型較多,象限中各城市離散態勢更為明顯。

2.2基于DID方法的輿論政策效應初步檢驗

首先,運用DID方法對各類處理組城市輿論政策效應進行初步檢驗,回歸結果見表1。

DID模型結果表明:地區社會資本水平越高,煙塵排放量越少,而對于SO2排放影響不顯著,主要由于SO2為有毒氣體,工廠會自覺控制,且相關部門監測力度更強。人口密度越高,地區廢氣排放量越低。wage對廢氣排放的影響為負,說明工資水平越高居民追求新鮮空氣的愿望越強烈,也說明經濟發達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越少。enterprise系數顯著為負,說明開放程度越高的地區,廢氣排放越少,該結果相關研究關于外資企業更注重環保的結論相符。ethics回歸系數為正,說明企業道德水平低的地區廢氣排放越嚴重,說明廢氣排放除與生產技術有關外,還受企業道德影響。產業結構對廢氣排放

另外,為確定試驗初始期,筆者對2004—2015

年霧霾相關網絡輿論進行整理(篇幅原因不再列出),分析發現2012年霧霾網絡輿論驟增,輿論起點是2011年12月的“美國大使館PM2.5事件”,因此確定2012年為試驗初始期。1.2變量選取

考慮環境污染在長期隨經濟發展存在“倒U”關系,在此以2009—2013年中國270個地級市短面板數據作為樣本,保證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相關數據來自2010—2014《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省統計年鑒。

被解釋變量:由于廢氣排放存在外部性,企業不會自發減排,因此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為主要控制手段。考慮霧霾來源中工業煙塵(flog)、二氧化硫(SO2)比重較大,在此以單位工業產值廢氣排放量作為工業廢氣排放指標,并根據其變化衡量地方減排情況。

解釋變量:輿論政策效應(Opinion),以虛擬變量(0,1)衡量。輿論爆發后可能存在政策效應的處理組城市為1,其他地區為0。

控制變量:①社會資本(social):在此借鑒嚴成梁的方法,以地區萬人網絡用戶數作為測度指標,突出地區居民網絡觀念、信息共享與交流意識[11]。②人口密集度(density):以往研究表明人口密集度越高,政府環境規制意識越強[12],在此以單位行政區面積人口數衡量。③人均工資水平(wage):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結構水平越高,廢氣排放量越少。另外,工資水平越高人們對新鮮空氣偏好越大。在此以地區人均工資水平衡量。④企業性質(enter?prise):以地區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之比衡量。外資企業比重越高的地區,開放度越高,企業排污傾向也會不同。⑤企業道德(ethics):在此以企業平均排放污水量衡量企業道德。主要有以下考慮:水資源相比較空氣對居民健康直接影響更大,且污水對

①資源型城市劃分依據為《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

第1期呂長明,李躍:霧霾輿論爆發下城市減排差異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151

(1)京津冀至黃淮城市群

SO2

(2)長三角及周邊城市群

SO2

SO2

(3)普通高工資城市

SO2

(4)資源型高工資城市

Fig.1

圖1處理組城市群工業廢氣排放變化(2012—2013)

Changeofindustrialwastegasemissionsfromcityinthetreatmentgroup(2012-2013)

Tab.1

表1輿論政策效應回歸結果(DID)

Regressionresultsofpublicopinionpolicyeffect(DID)

長三角城市群及周邊煙塵污染(0.0505)-0.4067***(0.0337)-1.0337***(0.1572)-0.2718***(0.0350)0.4119***(0.0306)0.4612***(0.1397)控制控制-0.1372(0.1882)0.3141(1.4628)(0.0396)-0.2737***(0.0265)-0.3228***(0.1235)-0.2730***(0.0275)0.3205***(0.0240)0.6049***(0.1098)控制控制-0.0410(0.1478)-5.7974***(1.1490)2非資源高工資城市煙塵污染(0.0512)-0.3829***(0.0338)-0.8472***(0.1588)-0.2552***(0.0351)0.4018***(0.0305)0.5648***(0.1422)控制控制-0.1065(0.1819)-1.8707***(1.5287)(0.0401)-0.2595***(0.0264)-0.2159***(0.1243)-0.2595***(0.0275)0.3143***(0.0239)0.7309***(0.1113)控制控制0.0570(0.1424)-7.4515***(1.1969)2資源高工資城市煙塵污染(0.0505)-0.4055***(0.0333)-0.9993***(0.1522)-0.2747***(0.0350)0.4091***(0.0305)0.4690***(0.1397)控制控制0.1854(0.1730)-0.0236(1.4233)(0.0399)-0.2873***(0.0263)-0.4650***(0.1201)-0.2779***(0.0276)0.3276***(0.0240)0.5949***(0.1102)控制控制0.1459(0.1365)-4.5256***(1.1228)變量SocialdensitywageenterpriseethicsIndustrydtduOpinion_consR2

京津冀至黃淮地區煙塵污染(0.0504)-0.4330***(0.0350)-1.0272***(0.1512)-0.2485***(0.0360)0.4078***(0.0304)0.4518***(0.1394)控制控制-0.1940(0.1683)0.27371.4129(0.0398)-0.3120***(0.0276)-0.4469***(0.1194)-0.2604***(0.0284)0.3245***(0.0240)0.5859***(0.1100)控制控制0.0405(0.1328)-4.6688***(1.1153)2注:數據來自Stata12.0整理;***、**、*分別為1%、5%、10%顯著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標準誤。

的影響為正,說明第三產業發展是由經濟增長拉動,更多為消費型服務業,而不是生產業,因此工業重污染行業比重是在不斷增加的。輿論政

策效應在試驗中都不顯著。

152經濟地理第37卷

2.3PSM-DID模型的輿論政策效應再檢驗

考慮DID可能存在估計偏誤,以PSM-DID方法重新對輿論政策效應進行再檢驗。首先進行Logit回歸以獲得傾向匹配得分(篇幅原因省去結果),并選擇核密度匹配法進行匹配。由于Logit回歸結果中資源型城市控制變量系數顯著性不高,R2僅為0.0259,傾向得分匹配效果不佳,PSM-DID模型失效,以DID回歸結果為準。回歸結果見表2。

PSM-DID檢驗結果表明:輿論爆發前,京津冀、黃淮地區煙塵排放量高于其他地區。輿論爆發后廢氣排放沒有減少,SO2排放量甚至增加,說明不存在輿論政策效應;長三角城市群及周邊地區煙塵排放在輿論爆發前后沒有顯著變化,SO2排放在爆發前后都顯著低于其他地區,但整體沒有表現出輿論政策效應。對于普通型高工資城市,輿論爆發前煙塵排放量顯著低于其他城市,輿論爆發后煙塵排放量進一步降低。輿論政策效應顯著為-0.913,說明輿論爆發后地區加強了減排力度。輿論政策效應對SO2排放的影響顯著為-0.527,說明普通型高工資城市SO2減排同樣取得成效。2.4試驗組檢驗結果對比

試驗1與試驗2結果對比表明,資源型城市廢氣排放居高不下是導致區域輿論政策效應差異的原因。京津冀至黃淮地區資源型城市眾多,而資源型產業,如煤化工、火力發電、金屬與冶煉及壓延業、非金屬制品制造業等行業是工業廢氣主要來源。對于資源型城市,人均收入和社會收入與污染“掛鉤”,政府對霧霾輿論的漠視更像是無奈之舉。此類城市治霾策略傾向于策略1,即間接性的停產限產。另外,存在輿論政策效應的城市(普通高工資城市)往往處于產業結構轉型階段(輿論爆發前廢氣污染已低于其他地區),輿論爆發后廢氣排放加速下降,說明輿論政策效應最主要作用是加快環保政策出臺與產業結構轉型,該類城市環境規制策略傾向于策略2。綜上,霧霾治理困境原因一定程

度上在于我國產業結構與資源型城市轉型困境。

空氣流域遠大于行政邊界,各行政邊界內的空氣治理很難見效。對于高污染城市,即使中央出臺治霾政策,地方政府也難以短期內完成治污任務而表現出“輿論漠視”。

3基于“中心—外圍”理論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設計

由于發展所處階段、資源稟賦開采與利用不同等原因,霧霾爆發后各城市減排差異明顯,部分重污染城市工業廢氣排放量依舊成增長趨勢,造成空氣流域內的“二次污染”。因此,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在霧霾防治中的作用突顯。考慮大氣污染存在空間外溢性,共同空氣流域下城市污染程度存在強相關性,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根據我國城市間污染相關性劃分大氣聯防聯控區域。國內外學者主要通過莫蘭指數(Moran’sI)及相應的LISA集聚圖描述地區間的空間相關性莫蘭指數計算公式如下:ˉ)(Yj-Yˉ)S2∑Moran’I=∑∑wij(Yi-Y∑wij(3)

n

n

n

n

i=1j=1n

i=1j=1

2

n

ˉ)2,ˉ=式中:S=(Yi-YYY;Yi表示城市i空

i=1i=1i

氣污染程度,在此以年內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天

數衡量;wij為兩地區空間權重系數;n為城市個

數。莫蘭指數取值范圍為[-1,1],正值表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關,0值表示不存在相關性,指數絕對值越大,相關性越強。對于莫蘭指數顯著性通常依據統計量Z值進行檢驗,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Z(Moran’sI)=

Moran’I-E(Moran’sI)

VAR(Moran’sI)

E(Moran’sI)=-(4)

不同空間權重矩陣設定下的區域相關性存在差異??臻g相鄰矩陣是依據行邊界是否相鄰劃分,不能準確反映空氣流域下各城市空氣污染相關

表2輿論政策效應PSM-DID檢驗

Tab.2Regressionresultsofpublicopinionpolicyeffect(PSM-DID)

霧霾地區京津冀、黃淮長三角城市群普通高工資

輿論爆發前

污染物煙塵

SO2煙塵SO2煙塵處理組-4.764-6.658-5.603-7.316控制組-4.868-6.660-5.427-6.597差分0.1040.002-0.176***-0.719***處理組-5.118-6.679-5.998-7.303輿論爆發后控制組-5.392-6.717-5.734-5.671差分0.274***0.038-0.264***-1.632******

輿論政策效應0.170(0.128)0.036(0.151)-0.088(0.108)-0.913**(0.372)

**

(0.242)

注:數據來自stata12.0整理;***、**、*分別為1%、5%、10%顯著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標準誤。

第1期呂長明,李躍:霧霾輿論爆發下城市減排差異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153

性。而空間距離權重是設定一定帶寬(距離),在帶

寬之內的城市視為“相鄰”,因此打破了空間相鄰矩陣權重的局限性。我國城市間存在最小帶寬大概為182英里(約292km),即帶寬設定必須大于此門檻值,否則將不存在相關性。在此通過不同帶寬下城市污染相關性與集聚規模對比分析空氣污染波及范圍??紤]數據的可獲得性,在此以2012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相關數據為樣本,以空氣質量未達標天數衡量城市污染程度,對城市污染空間相關性進行測度。

檢驗表明,500~1000km范圍內莫蘭指數分別為0.0677、0.0569、0.0467、0.0437、0.0407,0.0362(帶寬以100km為單位遞增),且通過顯著性檢驗,LI?SA空間集聚顯示空間集聚規模不斷擴大。帶寬大于1000km后,莫蘭指數繼續降低至0.01左右,空間集聚規模逐漸縮小,說明相關性已非常弱。由于一定帶寬范圍內空間集聚情況相仿,篇幅原因不再全部列出,各重要帶寬門檻值下城市空氣污染集聚情況如圖2。空間集聚LISA圖表明,寬帶設定為700~1000km范圍內時,污染空間集聚規模達到最大,超過1000km后隨著帶寬的增加而縮小,說明空氣污染波及范圍大概為700km左右,且圖2(3)中高污染集聚區比較符合當前我國霧霾高發地區分布情況。北京、河北南部、河南、山西東部、山東西部、陜西、河南、湖北東部、安徽中北部連片地區,以及長三角城市群為高—高集聚。重污染城市對京津冀城市群呈包圍態勢,對長三角呈單邊兩翼集聚態勢。700km為大氣污染外溢的理論距離,實際波及范圍受排放總量、自然因素影響,自然因素可視為隨機擾動項,而排放總量可以通過環境規制予以控制。

當帶寬設定為2000km時,莫蘭指數0.0121,空間相關性很弱。但由于帶寬足夠大,區域間污染程度的比較能夠反映我國污染嚴重程度相似的城市位置。紅色區域(高—高集聚)表明東北高污染城市主要分布在延邊地區,其他城市為低—高集聚,說明東部高污染城市對其他地區成包圍態勢;京津冀至黃淮地區除自身區域污染外,

也受多方向

(1)空間相鄰權重(0-1)(2)空間距離權重(300km)(3)空間距離權重(500km

(4)空間距離權重(700km)(5)空間距離權重(1500km)(6)空間距離權重(2000km)

Fig.2

圖2我國大陸主要地級市空氣污染空間集聚LISA圖

SpatialagglomerationLISAmapofairpollutioninmainsecondarycitiesofChinese

mainland

154經濟地理第37卷

重污染地區污染波及;長三角地區主要受自來西面方向(西北、西南、正西方向)非沿海城市污染外溢性影響。

除工業廢氣污染外,城市化石燃料燃燒量同樣影響空氣質量,如城市私家車數量。兩者疊加影響城市空氣質量,因此大氣聯防聯控的關鍵在于區域內與區域間大氣綜合治理??唆敻衤谛陆洕乩韺W中認為,集聚力導致要素向中心地區集聚并產生規模效應,經濟發展呈現“中心—外圍”的地理分布。由于大都市輻射效應,各類企業、勞動人口會選擇向中心城市靠攏,污染負外部性使大城市成為重災區。因此,區域聯防聯控初期階段應以大城市為中心,實現大城市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北京等特大城市應優先成為區域聯防聯控中心。結合大氣污染波及范圍與周邊城市污染排放情況,制定產業空間布局、城市減排指標等區域大氣聯防聯控政策。另外,對于城市減排份額應考慮地區經濟成本及城市發展替代產業能力,合理分配,達到整體區域減排目標。

污染城市轉型期,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輿論監

督,從規范企業排污行為著手。違法的高污染小作坊、小企業的監管難度大、盲區多,不僅造成環境污染,還損害大企業利益與消費者權益,破壞市場秩序,可以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此類企業進行查處。對于輿論反映的高污染地區,應增加環境規制強度,嚴格監督企業排污行為。

對于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輿論監督同樣重要。從我國政府組織結構看,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權力過大,地方政府對于本地企業高污染行為存在包庇的可能。另外,由于污染外溢性,存在跨區域污染責任劃分不明等問題。通過輿論監督來源,對排污地區與排污企業等污染源頭進行定位,以此界定污染責任,實現各地區政府治污責任劃分,有利于完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保障體系。對于聯防聯控區域內排污權問題,可以綜合考慮不同地區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等因素,依據城市最優排污總量進行排污權等級劃分。參考文獻:

[1]俞雅乖.我國財政分權與環境質量的關系及其地區特性分析

[J].經濟學家,2013(9):60-67.

[2]袁凱華,李后建.政企合謀下的策略減排困境——來自工業廢

氣層面的度量考察[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135-141.

[3]袁凱華,李后建.約束性考核促進了官員的減排激勵嗎[J].當

代經濟科學,2014(11):2-10.

[4]WayneRash.Politicsonthenets:wiringthepoliticalprocess

[M].NewYork:W.H.Freeman&Copress,1997:165.

[5]RichardDavids.TheWebofPolitics:TheInternet"sImpacton

theAmericanPoliticalSystem[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191.

[6]王金山.網絡輿論與政府決策的內在邏輯[J].中國人民大學

學報,2012(3):127-133.

黃外斌.互聯網使用對政治信任與價值觀的影響:基[7]蘇振華,

于CGSS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5):116-126.

[8]劉滿鳳,謝晗進.基于空氣質量指數AQI的污染集聚空間異質

性分析[J].經濟地理,2016,36(8):2-14.

[9]AshenfelterOrley,cardDavid.UsingtheLongitudinalStructure

ofEarningstoEstimatetheEffectofTrainingProgram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5,67(4):648-660.[10]HeckmanJJHIchimura,PETodd.MatchingasanEconomet-ricEvaluationEstimator:EvidencefromEvaluatingaJobTrainingProgram[J].ReviewofEconomicsStudies,1997,64(4):605-654.

[11]嚴成樑.社會資本、創新與長期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12

(11):48-60.

[12]張成,陸旸,郭路.環境規制強度和生產技術進步[J].經濟研

究,2011(2):113-124.

4結論與啟示

本文首先建立包含個人、企業與政府的三部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日本理论片2828理论片|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野花社区视频www| 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伊人影视在线观看日韩区|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免费高清版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7|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欧美人牲交a欧美精区日韩| 国产精品第44页| 亚洲天堂中文网| 青青青青青免精品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h在线观看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国语| 国产对白受不了了|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一级一片一a一片|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电影| 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 日韩a在线观看| 免费a级在线观看播放| 久草视频在线网|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