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生態環境狀況調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環境狀況調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態環境狀況調查

第1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一、和諧社會視野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培育業已取得的效果

大多數同學對保護生態環境態度良好,具有很高的熱情。有93.6%的同學都認同生態環境意識對環境及環境保護行為的重要性。另外,在訪談調查中大多數被調查者也都表示,作為大學生對生態環境保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培育和發展。

1.生態憂患意識明顯提高。本次調查問卷中設計了關于生態環境問題迫切性的問題,96.3%的同學都認為目前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生態環境狀況亟需改善。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于生態環境本身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憂患意識明顯提高。在調查問卷中提到“對五年后地球生態環境狀況的預計”,認為會“變好”的占調查人數的23.2%,認為“可能和現在差不多”的占15.3%,認為“會變差”的占61.5%。這樣的結果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于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感,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對當前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生態發展前景并不樂觀的態度。

2.生態感知力增強。調查發現,對于簡單的生態環境基本常識,同學們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有87.1%的同學都知道酸雨形成的原因,對森林的生態環境作用,全球變暖,大氣、水污染及其影響這樣一些簡單的環境問題知曉的比例較高,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大學生生態感知能力的增強。

3.生態行為能力有所提升。調查中,我們問到“為了促進環境保護,您做過哪些努力”時,有50.7%的被調查者表示進行自我約束,注重個人生態文明意識和行為水平的提高;23.7%的人平時積極關注生態環保信息,努力增進自己的生態環境知識。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大學生這一群體積極關注社會環境問題,努力為解決社會環境問題出力的積極良好心態。另外,有合計25.6%的人做過環保志愿者和為環保捐過款,這一比例雖然不算高但也足以說明大學生已投身到環保公益活動中去,為環保公益活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和諧社會視野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現狀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性別、不同專業之間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知水平相當,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生態環境意識普遍比較薄弱,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1.生態環境知識相對缺乏。調查中,雖然同學們對于簡單的生態環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但其知識結構還是顯示出相對的片面性,只是對常識性的、廣泛宣傳的生態環境知識比較了解,而對于不常接觸的、較為深入的相關生態環境知識,則知之甚少。關于環境知識的考察,筆者設置了兩道題目,調查結果如下:第一,當筆者問及“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的時候,有207人即59.1%的被調查者知道;第二,問及對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條例的了解情況時,很了解和比較了解的有97人,占被調查者的27.7%;了解一點的有219人,占被調查者的62.6%;一點都不了解的有34人,占被調查者的9.7%。由此可見,大學生對生態環境保護基礎知識了解的不多。環保知識是影響環保意識的重要因素,環保知識的缺乏直接影響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調查結果顯示,49.2%的同學感覺到自己掌握的環境知識不夠用,37.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環境知識缺乏,還有3.8%的人表示不清楚,僅有9.4%的學生認為環境知識夠用。問卷中還設計了對大學生生態環境知識水平和獲取生態文明知識的來源和渠道的考查。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對于生態文明知識及生態環境相關知識的獲取渠道的回答表明,目前大學生取得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通道主要為網絡、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常見的大眾傳播媒介,占到了被調查者的78.1%,其次是通過學校課堂教育占到15.4%,另外從親朋好友那里獲得的占到5.3%,其余1.2%選擇了其他途徑。這反映出大部分學生獲得的生態環境知識是片面的、零散的,不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

2.生態文明意識發展不平衡。大學生對自我生態環境意識評價過高。一方面大學生在對自我生態環境認識水平進行一般性總體評價時自我感覺良好,在自我生態環境意識總體評價中選擇“很強,自覺性很高”的只有19.6%,選擇“還可以,但是做到的不多”的占到48.3%,選擇“不強,做到的也很少”的比例占到了28.4%,還有另外3.7%的人“說不準”。由以上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自我環境意識評價高于實際生態行動評價,對自我環境行為要求還不夠高,這反映出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行為水平發展的不均衡。另外,我們在訪談調查中可以看出,同學們關注較多的是身邊的日常生活型環境問題,并且對桂林市的生態環境狀況表示樂觀。而對生態環境破壞、大氣污染的產生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等生態型環境問題的認知水平則偏低。

3.生態行為能力有待提高。當問到“是否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或一次性餐具”時,經常使用的人數比例達到41.7%,一直都使用的占13.7%,偶爾使用的占30.8%,從不使用的只有3.8%。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夠深入,大多數人都還沒有認識到消費方式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生產和消費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沒有意識到我們需要通過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來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在生態環境行為的實踐方面,對于一些簡易環境行為同學們總體上做得還不錯。同時我們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大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行為還具有普遍的從眾心理。當問及“碰到有人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良環境行為,您的做法是”時,調查顯示,表示“會阻止”的同學占到總調查人數的10.7%,表示“不會阻止”的占83.5%,還有的選擇“與我無關”。這表明大學生在面對別人破壞生態環境的時候,持消極保守的態度,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主動勸說、制止別人的不良環境行為。

第2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關鍵詞:野蕎麥;資源分布;現狀;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93-02

1 涇縣概況

涇縣是山區縣,總人口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萬人,現有耕地1.93萬hm2,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6℃,積溫4 954.4℃,全年無霜期239d,年降雨量1 800mm,日照時數2 114.8h,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青弋江貫穿全縣,上游建有陳村水電站,并建有東干渠,水利設施較好。205國道和322省道穿境而過,村村通油路,縣鄉村三級公路網已初步形成。涇縣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多為沙壤土、麻石黃紅土,有機質含量高,結構疏松,通氣性能好。青弋江水系內無污染企業,水質優良。全縣綠化覆蓋率高,生態環境保護較好。

2 調查內容

組織對野蕎麥的種類、分布、數量、生境狀況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野蕎麥又稱金蕎麥,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調查內容包括:資源的地理分布、種群數量、生物多樣性豐富程度,生態環境狀況、威脅其生存的經濟、社會、環境等主要因素及成因,初步評估其瀕危狀況和保護價值,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

3 時間安排

2013年3月19~25日制定調查方案,通過查閱資料,初步了解本縣的資源分布情況,制定調查方案;準備有關器材;進行相關咨詢以確定調查路徑。

3月29日至9月初到各個點調查野生植物資源分布情況,并采集標本,攝制圖片,利用GPS定位系統確定分布區域;10月整理采集標本和攝制圖片,并提交調查報告和分布圖。

4 調查實況

考慮到野蕎麥在我縣5、6月是生長期,7、8月正是開花的季節,調查小組決定安排整個年度為調查期限開展金蕎麥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共實地調查11個鄉鎮,確定5個調查點,基本覆蓋了整個涇縣范圍,并且具有代表性,調查內容包括了土壤、生境、氣候、生長勢、開花形態、植株性狀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參加調查的人員包括農業環保工作人員及植保、農學、園藝等專業人員。調查人員深入金蕎麥生長地,實地記錄金蕎麥的各種情況。通過現場調查,基本掌握了我縣金蕎麥的分布情況,并對威脅其生存的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有了初步了解,大致評估出其瀕危狀況和保護價值,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部分調查記錄如下。

4.1 調查點

4.1.1 時間 2013年4月28日。地點:涇縣黃村鎮平垣村。人員:潘迎九、金永輝等。GPS定位:118°21.3087′E,30°34.5267′N。

4.1.2 生態環境 土壤:沙壤土;pH值:5.1;坡位:低;坡向:東南;海拔高度:65m;伴生植物:木槿、藤本植物、草本;年降雨量:1 280mm;年平均氣溫:15.5℃;最高氣溫:40.3℃;最低氣溫:-10.2℃;濕度:78%。

4.1.3 植株情況 植株莖直立,多分枝,淡綠微帶紅色。單葉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葉片為戟狀三角形,長寬約相等,但頂部葉長大于寬,一般長4~1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狀戟形,頂端葉狹窄,無柄抱莖,全線成微波狀,葉脈呈紅色;托葉鞘抱莖。株叢生,株數不多,長勢較好。

4.1.4 生境狀況 生長在小水塘邊、坎上。位于山坡陽面,調查時為植株的生長期,葉片處于旺盛生產期,葉的覆蓋度很高,聚生情況不好,應是人為進行了割除。沒有以金蕎麥為主的群落。植株叢數較少,但有2叢比較茂盛。伴生植物有木槿、藤本植物、草本。

4.2 調查點

4.2.1 時間 2013年5月10日。地點:涇縣茂林鎮銅山村。人員:潘迎九、金永輝等。GPS定位:118°15.3790′E,30°24.5248′N。

4.2.2 生態環境 土壤:沙壤土;pH值:5.1;坡位:低;坡向:東南;海拔高度:189m;伴生植物:藤本植物、草本;年降雨量:1 280mm;年平均氣溫:15.5℃;最高氣溫:40.3℃;最低氣溫:-10.2℃;濕度:78%。

4.2.3 植株情況 植株莖直立,多分枝,淡綠微帶紅色。單葉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葉片為戟狀三角形,長寬約相等,但頂部葉長大于寬,一般長4~1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狀戟形,頂端葉狹窄,無柄抱莖,全線成微波狀,葉脈呈紅色;托葉鞘抱莖。株叢生,株數不多,長勢較好,株高約0.8~0.9m。

4.2.4 生境狀況 生長在坎上。位于山坡陽面,調查時為植株的生長期,葉片處于旺盛生產期,葉的覆蓋度很高,聚生情況不好,僅有單株生長。沒有以金蕎麥為主的群落。植株叢數較少,但比較茂盛。伴生植物有藤本植物、草本。

4.3 調查點

4.3.1 時間 2013年7月20日。地點:涇縣榔橋鎮浙溪村。人員:潘迎九、金永輝等。GPS定位:118°27.1778′E,30°24.8615′N。

4.3.2 生態環境 土壤:黃壤性扁石土;pH值:4.7;坡位:低;坡向:向西;海拔高度:153m;伴生植物:薏仁草、茅草、野魔芋;年降雨量:1 310mm;年平均氣溫:15.5℃;最高氣溫:40.3℃;最低氣溫:-10.2℃;濕度:80%。

4.3.3 植株情況 植株莖直立,多分枝,淡綠微帶紅色。單葉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葉片為戟狀三角形,長寬約相等,但頂部葉長大于寬,一般長4~1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狀戟形,頂端葉狹窄,無柄抱莖,全線成微波狀,葉脈呈紅色;托葉鞘抱莖。株叢生,株數多,長勢弱,株高約0.2~0.4m。

4.3.4 生境狀況 生長在河床上。位于山坡陽面,調查時為植株的生長期,但因為水流的沖擊,葉片處于受損狀態,葉的覆蓋度不高,聚生情況較好,單株較多。形成了以金蕎麥為主的群落。植株叢數較多,但不茂盛。伴生植物有薏仁草、茅草、野魔芋。

5 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走訪農戶,初步判斷我縣金蕎麥分布、生長環境及瀕危狀況如下:

5.1 分布情況 通過對本縣轄區內的調查,發現野生金蕎麥在我縣的分布面積較廣,大部分坡地都有分布。這些地區的土壤有砂泥土、扁石土、麻石黃紅壤和黃紅壤等,這些土壤的pH值在4.4~5.9。由此基本推斷金蕎麥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但從實地觀察的結果看來,比較適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中生長,長勢較好,而黏土及排水差的長勢較差。

分布的地點地形大部分為坡地、荒灘。周邊植被為灌木和草本居多,植物種類主要有野竹、茅草、蒲公英、野莧菜、野魔芋、薏仁草等。

5.2 性狀類別 通過調查,我縣的野生金蕎麥所有性狀類別一致,應是同一種。即植株莖直立,多分枝,淡綠微帶紅色。單葉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葉片為戟狀三角形,長寬約相等,但頂部葉長大于寬,一般長4~1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狀戟形,頂端葉狹窄,無柄抱莖,全線成微波狀,葉脈呈紅色;托葉鞘抱莖。

6 建議保護措施

(1)建議不斷加強對野生金蕎麥自然資源的調查,建設野生金蕎麥自然資源數據庫;完成瀕危野生金蕎麥種質資源的搶救性考察與收集保存;對收集的自然資源進行鑒定評價、現代高技術研究和標準化研究;建立野生植物資源動態監測和預警系統。

(2)嚴禁過度采挖。建立原位保護點對野生金蕎麥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和特殊的優異性狀(耐寒、耐旱、耐瘠、抗病蟲害、藥用成分含量高等)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護。

(3)野生近緣植物最好的保存方式是原生境保存[1]。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研究是對種質資源進行評估的重要環節,可以為種質資源保育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遺傳信息[2]。由于環境條件的變化,野生金蕎麥種質資源損失嚴重,亟待選擇野生種屬類型豐富的地方,分期分批建立以保護野生金蕎麥種質資源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或保護點。作物種質資源保存是基礎性工作,很難有現實直接效益,因此,政府應對此有固定的投資。

(4)據實地考察和有關資料報道,不同分布地、不同生態環境的野生金蕎麥其藥用成分含量各不相同,所以有選擇性的在優異野生金蕎麥資源地區對原始生態環境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護,有利于保護具有藥用價值的野生金蕎麥資源。

(5)對我縣農業環境保護提出合理規劃,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農業生態環境;提出適合我縣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并配套相應的農業科技指導,讓我縣野生金蕎麥資源既得到保護,又得到利用。對農戶進行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宣傳,指導農戶合理開發,保護好生態環境,從根本上解決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出路問題。

參考文獻

第3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Abstract: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ecological monitoring.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生態監測技術

Key words: ecological monitoring;ec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X8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3-0109-01

0引言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環境問題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問題,而且還包括環境的保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的資源問題,因此,環境監測也從一般的環境污染因子監測向生態環境監測過渡和拓寬。人們開始認識到,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對環境生態的演化趨勢、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動態監測與控制體系,這就是生態環境監測。環境監測以單純的理化指標和生物指標監測,只對大氣、水、土壤等中的化學毒物或有害物理因子進行測定,強調“局部剖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生態環境監測著眼于“整體綜合”,對人類活動造成的生態破壞和影響進行測定。可以說,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保護的前提,是生態管理的基礎,是生態法規的依據。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生態環境監測已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但在我國才剛起步,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規范。

1生態監測

生態系統是指地表生物與非生物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生態質量是環境質量的核心,是以生態學為基礎,通過生態系統各部分組成、變化規律和相互關系、以及人為作用下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變化來評價環境質量。生態監測是采用生態學的方法和手段,從不同尺度上對各類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時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過監測生態系統條件、條件變化、對環境壓力的反映及其趨勢而獲得。生態監測,又稱生態環境監測,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統一規范的定義。國內有學者提出“生態監測就是運用可比的方法,在時間和空間上對特定區域范圍內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組合體的類型、結構和功能及其組合要素等進行系統地測定和觀察的過程,監測的結果則用于評價和預測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為合理利用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保護提供決策依據。目前所指的生態監測主要側重于宏觀的、大區域的生態破壞問題。生態監測的對象可分為農田、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湖泊、海洋、氣象、物候、動植物等。生態監測可分為宏觀生態監測和微觀生態監測兩大類:宏觀生態監測對象的地域等級至少應在區域生態范圍之內,最大可擴展到全球。微觀生態監測研究對象的地域等級最大可包括由幾個生態系統組成的景觀生態區,最小也應代表單一的生態類型。一個完整的生態監測應包括宏觀和微觀監測兩種尺度所形成的生態監測網。

2生態監測技術

生態監測技術方法就是對生態系統中的指標進行具體測量和判斷,從而獲得生態系統中某一指標的特征數據,通過統計,以反映該指標的現狀及變化趨勢。生態監測技術方案的制定大體包含以下幾點:生態的提出;生態監測臺站的選址;監測方法及設備;生態系統要素及監測指標的確定;監測場地、監測頻度及周期描述;數據的整理;建立數據庫;信息或數據輸出;信息的利用。在確定具體的生態監測技術方法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即盡量采用國家標準方法,盡量采用該學科較權威或大家公認的方法。一些特殊指標可按生態站常用的監測方法。生態監測是一項宏觀與微觀監測相結合的工作。生態監測平臺是宏觀監測的基礎,它以3S技術作支持,并具備強大的信息處理裝置。3S技術(即地理信息技術(GIS)、遙感技術(RS)和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PS))是宏觀生態環境監測發展的方向,它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把遙感、航照、衛星監測、地面定點監控有機結合起來,依靠專門的軟硬件使生態監測智能化,使生態資料數據上網,實現生態監測化,是目前以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監測人員的重點工作內容。

3國內生態監測現狀

在我國環境監測中,對生態環境破壞和惡化的監測與環境污染監測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況。我國對荒漠生態監測的研究開展最早,做的工作也最多,新疆環保科研所早在1984年就接受了“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的工作。近年來,我國提出的“地球動態觀測信息網絡”、“我國代表類型區生態狀況和變遷規律的大尺度時空觀測研究以及發展趨勢預測”、“資源生態環境預警研究”等方案和計劃,均側重生態監測的內容。中科院的“我國生態系統研究站網”研究計劃已經實施,成果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新疆、內蒙、洞庭湖、舟山等生態站的建立,為生態監測提供了廣大的應用前景。中山大學與華南環科所在海南島生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中,提出生物量、多樣性、穩定性和清潔度四原則和20個指標參數,并將每個參數按生態學特征及劃分為5個等級。吉林環科所對東北自然保護區生態指標體系研究中,將生態指標體系劃分為三個層次五個指標。目前,我國生態監測工作的特點是注重生態過程的研究,生態監測覆蓋范圍較小,屬微觀監測范疇。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宏觀生態監測有了一定的進步,3S技術成為近幾年來生態監測工作者們研究的重點內容,并顯示出其快速準確的明顯優點,是宏觀監測技術發展的趨勢。“六五”期間內蒙古草場資源遙感調查,“七五”期間三北防護林遙感調查、黃土高原遙感調查均包括生態監測內容。新疆環境監測中心站利用氣象衛星五個波段影象數據,完成了全區土地荒漠現狀的評價工作。利用GIS系統預測預報模型對黃土高原、三峽庫區等重點侵蝕區域進行土地退化預報、景觀生態退化預測、小流域土壤侵蝕預測。近年來,利用遙感技術監測牧場產量、農作物產量、資源調查、水土保持狀況和災害預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宏觀生態監測積累了經驗。目前,特別需要一套操作性強的指標體系和方法,并且對各種生態類型監測的技術路線和要求有一個統一的規劃,以便大范圍普遍開展生態監測工作。

第4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2014年以來,河南省南召縣檢察院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環境復原機制,采取四項措施服務和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已督促回填非法采砂點11處,恢復鴨河口庫區生態環境面積2500余畝,尾礦治理960余畝,恢復森林面積4000余畝,對違法犯罪行為人從輕處罰79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植入一個先進理念,用恢復性司法理論指導生態環境建設。近年來,該院圍繞生態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批捕、追捕一批危害生態環境刑事案件,深挖危害生態環境刑事案件背后的職務犯罪,有效遏制了危害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高發態勢。

二、明確兩種激勵情形,引導違法犯罪行為人積極修復受損害的生態環境。為引導違法犯罪行為人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復原建設,該院與法院和相關執法部門會簽文件,明確兩種可以從輕處罰的情形:一是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經行政執法機關驗收合格的;二是簽訂《生態環境復原協議》,并按要求繳納履約保證金的。對于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違法犯罪行為人,行政執法機關可以通過降低罰金額度、限期整改、恢復原狀等措施予以從輕處理;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準逮捕、審查階段,可以通過不予批準逮捕、決定不、建議從輕量刑等方式作出處理決定;法院可通過適用免刑、緩刑、從輕判處罰金等方式予以處罰;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將生態環境復原情況作為適用緩刑考驗、社區矯正的重要依據。

三、出臺三個規范文件,用制度推進生態環境復原機制建設。一是制定《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生態環境的意見》,明確檢察機關在服務和保障生態環境中職能定位、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瀆職犯罪的五項措施,加大生態環境復原工作力度的六條意見。二是與法院、公安、國土、環保、林業等7個職能部門充分溝通,會簽了《關于建立生態環境復原機制的暫行規定》,從生態環境復原機制的原則、適用條件、復原程序、激勵措施、制度保障五個方面推進生態環境復原機制建設。三是與公安、林業、國土、水利、工商等20個行政執法機關會簽《南召縣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信息共享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兩法銜接”平臺建設、信息錄入、審查利用、案件移送、監督管理,實現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共同促進生態環境復原機制建設。

四、嚴格四項復原程序,確保生態環境復原機制取得實效。一是調查評估程序。行政執法機關要全面調查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生態環境損害程度,評估案件是否適宜采用生態環境復原機制。二是審查告知程序。對于適宜采用生態環境復原機制的案件,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應當自立案調查、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告知違法犯罪行為人有修復生態環境的義務。三是督促簽約程序。行政執法機關應督促違法犯罪行為人及時與其簽訂《生態環境復原協議》,約定修復生態環境的地點、面積、方式、期限、要求、履約保證及法律責任。四是督查驗收程序。行政執法機關對照協議,跟蹤、督導違法犯罪行為人及時進行生態修復。對履行協議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出具負責性驗收報告。(文/孫保平)

第5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關鍵詞:西烏蘭不浪鄉 礦山開采 生態環境 評價研究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并具有開采價值的礦藏多達28種,礦床、礦點分布較廣,擁有金、銀、銅、鐵、鎢、鉛、鋅、鎂、鉬、錳等金屬礦藏,煤炭、石灰巖、石棉、石墨、耐火粘土、花崗巖、大理石、白云母、腐殖酸等非金屬礦藏,其中金、銀、鐵、石墨、煤炭和腐殖酸為優勢礦產。《武川縣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集》“現已規模開采的有銀鉛礦、鐵礦、石墨礦、金礦、石材、石灰巖、石榴子石、云母、石英巖、水晶等。全縣共設置業礦業權161家,其中采礦權84家,探礦權77家” 。據相關資料,武川縣工業增長和礦業發展名列呼和浩特市旗縣經濟榜首。全縣工業企業178戶,其中采礦冶煉業99戶,占55.6%;水泥建材企業34戶,占19.1%,以上數據說明武川縣礦藏資源開采、礦山開發為全縣優勢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儲量,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西烏蘭不浪鄉小元山礦山周邊生態環境評價,研究該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為礦山資源開采提供生態環境資料。

一、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西烏蘭不浪鄉小元山礦山位于武川縣縣城可可以力更鎮295°方向,直線距離50公里,東經:110°50′―110°51′,北緯:41°14′―41°15′。西烏蘭不浪鄉小元山周邊礦區處于低山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溝谷較為發育;根據《內蒙古武川縣李鑫礦業有限公司小元山鐵礦21萬t/a采選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按照《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12719―91)該區域水文地質條件被劃分裂隙水充水為主的中等礦床;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區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為0.15,對照地震強烈度為7.5度。山體穩固,沒有泥石流、滑坡跡象,該區域地質環境質量良好,類型為第一類。

二、研究思路與評價指標體系

1. 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西烏蘭不浪鄉小元山礦山開采生態環境,評價對該地區礦產資源開采前期生態環境狀況。根據分析生態環境評價指標、大氣環境質量指標、水環境指標、聲環境指標,提供該地區資源開發前期生態環境質量資料。礦山開采必然造成生態環境的改變或對局部地區生態的影響,本文擬通過評價該區域生態環境,來提供礦山開發有關生態環境方面的適宜性資料。

2. 研究思路

通過對武川縣西烏蘭不浪鄉小元山礦區的植被現狀、土壤類型、土壤侵蝕現狀、土地利用現狀、動物資源的調查,來評價該區域生態環境;以大氣污染源調查、大氣污染質量現狀來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評價;通過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對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進行評價;通過布點監測噪音,對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情況進行評價。

3. 評價指標體系(圖一)

4. 研究意義

通過對研究區域環境生態評價,分析該區域生態環境狀況,進而為區域礦產資源開發提供環境資料。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1. 生態環境指標評價

研究區位于丘陵地帶,區內沒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與繁殖分布,礦區及周邊

10.0km范圍無名勝古跡及自然保護區。

1.1 植被狀況

研究區主要以旱地和草地為主,旱地占用率為48.92%,草地占用率為41.63%,林地占用率為1.12%,詳細占地類型見研究區地類占地類型表。

研究礦山地處中溫帶半干旱生物氣候帶,樹種、草種主要是耐干旱、瘠薄的種類,天然植物以灌叢草原類型為主,有部分山地草甸草原植被,森林灌叢草原類植被分布在中低山的陰坡、半陰坡地帶,主要天然林植被有山楊、白樺,林下生長有灌叢沙棘、檸條及草本植物篙類、山丹、羊草等,覆蓋度在20%左右。

1.2土壤類型

研究區土壤類型為灰褐土、石質土,石質土分布在山體頂部及陡坡,灰褐土分布在山坡。山體上部土層較薄,山體下部土層轉厚。根據文獻記載,當地土壤理化特性為:全氮0.08%,PH值7.5-8.4;土層厚度0.2-70cm,質地粗糙,容重、空隙大,土壤有機質1.19%,速效磷4.3ppm,速效鉀198.2ppm,腐殖質層平均厚度54.4cm。

1.3土壤侵蝕狀況

研究區土壤侵蝕組成結構比較單一,所在地土壤侵蝕類型主要以風力侵蝕為主,兼有水力侵蝕。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普查結果》和當地部分鄉鎮水土流失調查結果,研究區土壤侵蝕為中度侵蝕,水力土壤侵蝕模數為3500t/km2?a,風力土壤侵蝕模數為1500 t/km2?a,按照《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土壤允許流失量為1000 t/km2?a。

1.4土壤環境

該項指標在礦山周圍內設三個采樣點,每個樣區采集1個土壤混合樣,共采集3個土壤混合樣,采樣深度20-30cm。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環境監測站于2010年8月10日對土壤PH值、汞、鎘、鉻、砷、鉛、銅、鋅共計8項指標進行監測,各項指標數均低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說明該區域土壤環境質量良好。

1.5動物資源

研究區物種廣布。常見動物有兔、鼠、鳥類,未見有珍稀野生動物。家畜有綿羊、山羊、牛、豬、馬、驢、雞等。

2. 大氣環境指標

2.1大氣污染源

研究區范圍內工業不發達,尚無工業污染,評價區內空氣污染源主要是民用燃煤。

2.2大氣質量監測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環境質量監測點采用單因子指數法進行評價,

具體公式為:

Ij=Ci/Si

公式中:Ii――污染物i的單項質量指數;Ci――污染物i的實測濃度平均值;Si――污染物i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根據內部資料得知該區域TSP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限制,SO2和NO2小時濃度值和日均濃度值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要求。確定該地區大氣環境質量一般。

3. 地下水環境指標

地下水現狀評價標準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的Ⅲ類標準值,評價方法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當Pi>1時,說明該水質指標已經超標,長期飲用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應降級為工業或農業用水。

根據地下水現狀單因子污染指數數據(如下表),可知監測點各項指標均不超標,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的Ⅲ類標準值,現狀河邊村和東號村所在地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

4. 聲環境指標

根據新城區環境監測站按照《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對研究區域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布點,監測時間為一天,監測分為晝間、夜間。

各項監測點的噪聲現狀測量值晝間在48.3~51.2dB(A)之間,夜間在41.9~45.4 dB(A)之間,均小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二類標準限制,說明該區域及周圍聲環境質量較好。

三、研究成果價值

通過對生態環境指標、大氣環境指標、地下水環境指標及聲環境指標四個方面的研究,分析出武川縣西烏蘭不浪鄉小元山及周邊區域環境指標均為良好,各項研究指標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限制,能夠滿足礦山開發、資源開采對于環保的可行性評價;同時,本文對企業資源開發提供了當地環境生態資料,能夠提供一些礦山資源開發的資料。

參考文獻:

[1] 《武川縣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集》,武川縣國土資源局,2010年

[2]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12719―91),國家技術監督局,1991年

第6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關鍵詞: 生態環境;評價;德清縣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 environment in Deqing coun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dex in Deqing is 76.15, which is calculated by the bio-abundance index,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dex, the density index of the rivers (lakes) network, the land erosion index,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iving condition in Deqing is perfect with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tter vegetation and preferable biodivers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德清縣位于浙江省湖州,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東望上海,南接杭州,區位優勢明顯,逐步形成以新興產業為主的工業布局,區域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為了全面掌握德清縣生態環境狀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確保經濟開發中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對生態環境的監測方法,對生態環境狀況進行動態的定量的監測與控制,針對環境的演化趨勢、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動態監測與控制體系,這就是生態環境監測。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必然趨勢。

1.生態監測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客觀評價環境質量,必須有相應的、可以進行數量分級的指標,即定量指標。在大氣環境監測和水質環境監測等領域我們已經有了一系列國際通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定量指標,如SO2、NOx、TSP、COD、BOD 等等。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里,我們可以應用的定量指標也很多,例如:森林覆蓋率、人均水資源量、水土流失占土地面積比重等等。

生態監測指標的選擇與確定是進行生態監測的前提。生態監測指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在可作為監測指標的眾多要素中,科學性、實用性、代表性、可行性尤為重要。但是,在不同的生態區域不能采用統一的監測指標。為力求從空間尺度上選擇的評價指標具有相對廣泛的適用性,對德清縣的生態環境監測擬選擇5項指標,它們的涵義如下:

1.1 生物豐度指數

衡量各評價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的豐貧程度。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物豐度狀況決定著生態系統的面貌,是反映生態環境質量最本質的特征之一。

1.2 植被覆蓋指數

植被覆蓋指數指被評價區域內林地、草地及農田等景觀類型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在地表生態環境的眾多組成因子中,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狀況是最直觀的,是生態環境狀態的重要表征之一。

1.3 水網密度指數

水網密度指數指被評價區域內河流總長度、水域面積和水資源量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水在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態系統中物質流與能量流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水是生態系統中的決定因素。

1.4 土地退化指數

土地退化指數指被評價區域內風蝕、水蝕、重力侵蝕和工程侵蝕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人類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對生態系統產生的壓力超過了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就可導致生態系統功能的不斷衰退,土地退化是生態系統退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德清縣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西枕天目山麓,按全國水土流失區域的劃分,屬于水力侵蝕為主的南方紅壤侵蝕區,工程侵蝕發生在巖石及礦業開采、公路建設等多種工程建設區域。

1.5 環境質量指數

環境質量指數指單位面積上擔負的污染物量的強度。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大量的工業“三廢”和生活污染源、農業面狀污染源造成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污染。改革開放以來,德清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城市居民十分關注自身的生態環境質量,環境質量指數在生態環境評價指標中具有重要意義。

2.生態監測指標計算方法及評價等級

生態監測作為一種收集環境資源信息的方法,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開始形成。作為一種綜合技術,需要生態環境監測能夠相對容易地收集大范圍內生命支持能力的數據。這些數據涉及到人、動物、植物和地球本身。目前用于生態環境監測的方法主要為地面現場調查、低空的航空照片判讀和外層空間的衛星資料解析。三種方法彼此互補,缺一不可。但是由于生態環境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特點,反映不同地域的生態環境狀態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定量指標。也就是說,生態環境監測所用的定量指標不可能適應地球的各個地域。

2.1計算方法

本文選擇5項生態監測指標進行計算,以此來評價德清縣目前的生態環境質量。

(1)生物豐度指數

生物豐度指數分權重見表1。

計算方法如下:

生物豐度指數=Abio×(0.35×林地+0.21×草地+0.28×水域濕地+0.11×耕地+0.04×建設用地+0.01×未利用地)/區域面積

Abio,生物豐度指數的歸一化系數。

表1生物豐度指數分權重

Table 1 Weighting factors of biological abundance index

(2)植被覆蓋指數

植被覆蓋指數的分權重見表2。

表2植被覆蓋指數分權重

Table 2 Weighting factor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dex

計算方法如下:

植被覆蓋指數=Aveg×(0.38×林地面積+0.34×草地面積+0.19×耕地面積+0.07×建設用地+0.02×未利用地)/區域面積

Aveg,植被覆蓋指數的歸一化系數.

(3)水網密度指數

計算方法如下:

水網密度指數=Ariv×河流長度/區域面積+Alak×湖庫(近海)面積/區域面積+Ares×水資源量/區域面積

Ariv,河流長度的歸一化系數,

Alak,湖庫面積的歸一化系數,

Ares,水資源量的歸一化系數。

(4)土地退化指數

土地退化指數分權重見表3。

表3土地退化指數分權重

Table 3 Weighting factors of land erosion index

計算方法如下:

土地退化指數=Aero×(0.05×輕度侵蝕面積+0.25×中度侵蝕面積+0.7×重度侵蝕面積)/區域面積

Aero,土地退化指數的歸一化系數。

(5)環境質量指數

環境質量指數分權重見表4。

表4環境質量指數分權重

Table 4 Weighting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計算方法如下:

環境質量指數=0.4×(100-ASO2×SO2 排放量/區域面積)+0.4×(100-ACOD×COD 排放量/區域年均降雨量)+0.2×(100-Asol×固體廢物排放量/區域面積)

ASO2,SO2 的歸一化系數,

ACOD,COD 的歸一化系數,

Asol,固體廢物的歸一化系數。

2.2 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2.2.1生態環境質量指數

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cological Index, EI)各項評價指標權重見表5。

表5 各項評價指標權重

Table 5 Weighting factors of various evaluating index

計算方法如下: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0.25×生物豐度指數+0.2×植被覆蓋指數+0.2×水網密度指數+0.2×土地退化指數+0.15污染負荷指數

2.2.2生態環境質量分級

根據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可將生態環境質量分為五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和差,見表6。

表6 生態環境質量分級

Table 6 Quality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狀態 植被覆蓋度高,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穩定,最適合人類生存。 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基本適合人類生。 植被覆蓋度中等,生物多樣性一般水平,較適合人類生存,但有不適人類生存的制約性因子出現。 植 被 覆 蓋 較差,嚴重干旱少雨,物種較少,存在著明顯限制人類生存的因素。 條件較惡劣,人類生存環境惡劣。

3. 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及分析

德清縣土地面積93791.92公頃,覆蓋類型包括6 種,以林地為主,土地利用現狀見表7。

表7 德清縣土地利用現狀

Table 7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n Deqing county

根據生態環境質量指數評價方法,對德清縣生態環境質量狀況進行了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德清縣整體生態環境質量為優,表明德清縣的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穩定,適合人類生活居住。具體評價結果見表8。

表8 德清縣生態環境評價結果

Table 8 Ealuation resul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eqing county

4.結論

生態環境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是大氣、水、土地、動植物等環境因素的混合體,本文只是通過一個方面對德清縣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和評價體系進行了探討,并顯示德清縣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處于好的方面,但生態環境系統相當脆弱的,需要從各方面和多種技術手段加以研究和保護。

參考文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姚守仁、房雪琦、白玲譯),生態監測手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4

董貴華, 張建輝, 趙曉軍,等. 近期我國生態環境狀況變化趨勢分析研究[J]. 中國環境監測,2008,24(2):50~54

第7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1.1水資源承載力問題。一定意義上說環境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在短期內是無法恢復的,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復。水資源自身的生態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滲入地下的水、蒸發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鹽堿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維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

1.2生態環境承載力問題。農田水利設施的發展不能破壞當地的生態,因此,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首先是要維持河流自身的生態需水量,這是生態系統健康的基本條件。生態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態環境需水量,即維持河流系統最基本的生態環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輸沙排鹽需水量,即維持河流形態和鹽分的動態平衡,在一定輸沙、排鹽要求下所需的水量;還包括湖泊洼地生態環境需水量,即維持湖泊洼地水體功能而消耗于蒸發的水量。

1.3對地質結構考察不細致,工程選址不當造成生態大面積惡化,大面積庫岸崩塌,誘發強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鹽堿化問題。

1.4工程施工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這類影響一般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和施工,加強管理等多種手段可以避免、減輕、或通過自然因素自身的調整又可建立起新的生態平衡。

2農業水利工程與環境影響的關系分析

水利工程對環境的評價方法可以歸納為3種:預斷評價、回顧評價和現狀評價。評價方法的具體內容,可以從以下四個部分來實施。

2.1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研究

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它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據,所以預先調查的翔實準確與否直接影響的由此的產生的一系列結論。簡單說就是對工程范圍內的自然和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為現狀的分析和今后發展變化的預測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具體執行上又分為自然方面和社會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質、水文、水質、泥沙、氣候、生物等等,社會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經濟發展、文物、軍事設施等等。

2.2環境狀況的具體分析

在環境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的特征,列出與工程有關的環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預測,根據每項因素對環境影響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進行分析,根據各自的權重綜合平衡評價。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清單法:將可能影響的環境因素根據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單,這一方法又分簡單清單法、分級加權清單法和提問式清單法3種,分級加權清單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陣法:將影響環境的因素排在縱列上,將環境效應排在橫行上,構成陣列。其中,各項效應對環境因素的正負影響均按不同等級示出其影響的程度。通常,還多采取加權的辦法,以識別各項因素對整體環境影響的總和。

(3)阿絡法:屬于一種流程圖的結構,由箭頭與方框做有序的組合,用以說明人類活動可能產生的逐漸影響。這一方法的特點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類活動——效應——環境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4)疊置法:其做法是先區分影響類型并加以分別制成環境質量等級分布圖,然后再將各分布圖疊置起來,進行識別、篩選。

2.3環境影響的預測

環境影響的預測即預測工程興建后可能發生的變化和影響。預測的結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對一些能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素,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預測估算。如預測水庫建成后對局部氣候的影響和對水庫水質、水溫的變化影響等,已能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估算,預測水庫對庫區泥沙淤積和對下游河道沖刷的影響,多兼用數學和物理兩種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對一些難以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素,則可通過類比分析或機理分析作定性的預測。如預測水庫形成后對疾病流行的影響,多采取類比分析法,即選擇與擬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會環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類比工程,進行對照并作出判斷,對水生生物、陸生生物的影響,多采用生態機理分析法,即針對各類生物對環境要求和對環境變化的適用性,按工程興建后的環境狀況,預測分析其在數量上或種群、群落上的變化。

2.4綜合分析評價

第8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關鍵詞:GIS RS 生態功能區劃原則 生態功能

1.研究區域概況

黔西縣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全縣總面積2512km2,地貌復雜多樣,以低中山丘陵為主,氣候差異明顯,水能資源豐富。

2.研究方法

生態功能區劃是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狀況分析,運用GIS與RS技術,通過對區域資料數據的數字化處理、空間分析和出理及計算機制圖和統計等工作,結合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生態敏感性分析和生態服務功能評價,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分區。

3.步驟與結果

3.1區域綜合評價

3.1.1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3.1.1.1土壤侵蝕現狀評價

土壤侵蝕指侵蝕的類型或形態,如水蝕、風蝕、重力侵蝕等侵蝕類型,或指濺蝕、片蝕、溝蝕等侵蝕形態。本文研究主要考慮水力的作用所造成的的水土流失狀況。

3.1.1.2土地利用現狀評價

利用分辨率為20M×20M的中巴02B星畢節地區遙感影像,應用遙感影像分析軟件ERDASIMAGINE 8.6對黔西縣遙感影像圖進行圖像精確校正、圖像增強及圖像假彩合成等數字圖像處理后,建立典型影像解譯標志,根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里的土地利用分類系統,進行“監督分類”,在人機交互目視解譯的基礎上,進行面積量算,分區統計,得到黔西縣土地利用現狀如表1。

表1 黔西縣土地利用現狀表

3.1.1.3森林覆蓋現狀評價

森林覆蓋度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因子之一,森林覆蓋率直接影響到水土流失、土壤侵蝕的敏感強度,并且森林覆蓋度高的地方,可以為水田,河流、水庫等水資源提供充足的水源等。

3.1.2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

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主要明確區域可能發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類型與可能性大小。它是在明確特定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根據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機制,分析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區域分異規律,然后對多種生態環境問題的敏感性進行綜合分析,明確區域環境敏感性分布的特征,同時為生態功能區劃提供依據。

3.1.2.1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是為了識別容易形成土壤侵蝕的區域,評價土壤侵蝕對人類活動的敏感程度。土壤侵蝕的發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作用,根據外營力作用為土壤侵蝕提供動力條件,下墊面為土壤侵蝕提供基礎,人為活動則加劇土壤侵蝕迅速發展的總規律,本評價運用降水侵蝕作用、土壤質地因子和坡度坡向因子與地表覆蓋因子進行評價分析。

3.1.2.1.1降水。大氣降水的多少,降雨強度對土壤侵蝕有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降水量和降雨強度與侵蝕強度和侵蝕量成正比相關,大雨或暴雨是造成土壤侵蝕的直接動力。它主要是由降雨雨滴所攜帶的動能對土粒產生沖擊而引發土壤侵蝕。

3.1.2.1.2 地勢。地勢較高,起伏度大的區域,土壤侵蝕敏感較高。山地丘陵起伏較大,坡度、坡長、相當高差等,都影響土壤侵蝕。其中主導因素是地面坡度和坡長、一般情況下、坡度較大、坡長越長,土壤侵蝕越高。本區劃采用地勢坡度因子分析地形地貌對土壤的影響。

3.1.2.1.3植被。植被是防止土壤侵蝕的一個重要因子,其防止侵蝕的作用主要包括對降雨能力的削減作用、保水作用和抗侵蝕作用。不同地表植被類型,防止侵蝕的作用差別較大,由森林到草地再到旱作農田,其防止的作用依次減小。

參照國家水利部《土壤侵蝕淺在危險度評級標準》所確定的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標準,根據黔西縣土地覆蓋狀況與NDVI值的高低分析覆蓋狀況對土壤侵蝕敏感性的影響。

通過對降水,土壤、地勢分布狀況,植被分布狀況等單因子分析,再運用空間疊加分析功能,經過處理和計算,從而分析得出黔西縣土壤侵蝕綜合敏感狀況。

在降水量、植被覆蓋度、坡度、土壤質地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黔西縣土壤侵蝕出明顯的空間差異。從全縣來看,土壤侵蝕敏感性主要以輕度為主。其中輕度敏感類型占總面積的42%,中度敏感類型占總面積的21%,不敏感類型占總面積的23%,高度敏感類型占11%,且分布集中,主要分布的黔西縣西北部,極度敏感類型占3%。從圖上分布狀況來看,黔西縣土壤侵蝕較為敏感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土壤侵蝕敏感性較高。

3.2生態功能區劃結果

根據生態功能區劃原則,結合黔西縣生態環境現狀、自然生態分異特點、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將黔西縣生態功能區劃劃分為五個功能區。各區面積與占總面積的百分比如表3所示。

表3 黔西縣生態功能區面積狀況

參考文獻:

[1]劉康,李團勝編著.生態規劃——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7

[2]楊培峰著.城鄉空間生態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歐陽志云,王如松著.區域生態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

[4]鄒聯付,潘剛,方江平.三江流域生態功能區劃研究[D].防護林科技,2008,9

第9篇: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范文

2009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66.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2萬人;全區GDP為114.73億元,人均GDP為2.09萬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44元。根據南川區的地形地貌、生態環境特點和產業規劃,南川區可劃分為三大類區:北部生態農業示范區,主要以大觀、興隆、木涼、河圖、黎香湖為核心的20個鄉鎮;中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主要以東城、南城、西城三個街道為核心的5個鄉鎮(街道);南部金佛山區,主要以金佛山為中心的金山、頭渡、德隆等9個鄉鎮。南川區的土地利用總體戰略目標是在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統籌土地利用。穩住耕地的基礎地位,保住農業生產地位;以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為控制,保障基礎設施用地,特別關注城市和工業用地的健康發展。目前,南川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鑒于其特色生態旅游區和現代農業發展區的發展目標,本文選取南川區作為研究區域,對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對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驗證,對南川區規劃期間的生態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研究方法

2.1柵格單元

采用柵格單元作為評價單元,可以把行政區內部各指標在空間上的差異性列入其中,打破了行政界線的限制和約束,使指標具有空間性,能結合GIS把評價結果落實到每一個柵格單元中[9],從而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在土地利用類型矢量數據柵格化過程中,通常采用主要類型法、中心點法、重要性法、長度占優法和比例分成法對柵格進行賦值[10],綜合比較這幾種方法,為了保證柵格內各土地利用類型無面積信息損失,本文采用比例分成法對柵格單元進行賦值。比例分成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針對每個土地利用類型單獨生成一個柵格數據,各柵格數據中每一個格網的值源于該類型要素在本單元中所占的面積比例。

2.2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系統功能的綜合[1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起的土地利用結構和分布格局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土地這個陸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進而影響包括農用地、水體、草地等在內的生態功能,因此對這些用地類型變化導致的生態服務功能和價值的變化進行核算,可以定量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在土地利用規劃用途分類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地類的生態服務價值,將南川區的土地類型整理合并為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水體6大類。由于裸地和交通用地的生態價值很小,故本文中不考慮其生態服務價值。參考Costanza[12]、冉圣宏[6]、陳仲新[13]等人對土地利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結果,并根據式(1)進行適當修正,確定南川區各種土地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單價,并將南川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為10項。

3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3.1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自于《南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本輪規劃基期年為2005年,規劃的基礎數據采用的是2009年南川區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數據,規劃年數據采用規劃方案確定的2020年土地利用數據。評價選取的數據主要包括基期地類圖斑、土地規劃地類、基期線狀地物等面狀和線狀矢量數據。

3.2數據處理

3.2.1比例分成法評價模型根據南川區區域特征和區內各土地類型的空間分布特點,在ArcGIS9.3平臺中按平面坐標和區域范圍建立大小為100m×100m的格網,建立格網單元編號字段,并通過Fieldcalculator計算賦值。采用Overlay空間疊加分析工具,將格網圖層與基期地類圖斑、土地規劃地類分別進行疊加,計算各圖斑內各土地利用類型所占的比例。通過屬性選擇工具輸出各土地利用類型的柵格圖層,利用格網面積、地類所占比例和該地類單位生態服務價值計算各格網該地類的生態服務價值。最后通過外部表格連接法將各土地利用類型的生態服務價值累加賦值給各格網單元,在此基礎上根據生態服務價值對格網圖層柵格化,得到基期年和規劃年各格網單元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柵格圖層。

3.2.2規劃前后生態環境狀況

分別計算各格網單元規劃基期年和規劃年的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并據此將生態環境狀況分為優、良、一般、將各格網單元規劃年與基期年的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相減,并求得其所占基期年值的比例,得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后生態環境狀況的變化幅度。

4評價結果與分析

對研究區域基期年和規劃方案規劃目標年的土地利用類型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表明,在土地利用類型數量與結構上,研究區域在規劃方案實施后整體的生態環境狀況明顯變好,全區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從基期年的101157.13萬元上升到規劃年的108936.49萬元,提高了7.69%(表5),說明該規劃方案對南川區建設特色生態旅游區和現代農業發展區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通過相關系數分析得出規劃期間各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變化值和其生態服務價值變化值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95,說明區域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對其生態環境狀況能夠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說明了該規劃方案中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對生態環境改善的積極作用。該規劃方案中通過生態綠地和防護綠地等生態工程建設、土地整治、金佛山水庫建設和為建設現代特色生態農業園區進行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大增加了園地、林地、水體等生態用地的規模,生態用地總面積比2009年增加了7790.73hm2,總規模擴大到108756.15hm2,尤其是林地規模的擴大對生態環境狀況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其面積增加了12361.12hm2,生態服務價值貢獻值增加了6722.87萬元。同時,該規劃方案中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減少了603.65hm2,通過土地整治,有3136.93hm2的農村居民點得到綜合整治,其中規劃至耕地1591.22hm2,林地826.62hm2;且新增農村居民點控制在1948.53hm2,新增城鎮用地控制在741.65hm2,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1012hm2。城鄉建設用地總體規模的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占用耕地面積得到合理控制,有效地增加了耕地和林地等生態用地的規模,并很好地促進了建設用地的集約節約利用,這也很好地促進了全區生態環境狀況的改善。

南川區在規劃基期年生態環境狀況一般的地區占全區面積的44.24%,52.28%的地區生態環境狀況低于一般水平,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的地區僅占全區面積的3.48%。規劃目標年生態環境狀況低于一般水平的地區下降到45.32%,生態環境狀況一般的地區占51.03%,并且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的地區所占比例上升到3.65%。同時,比較基期年與規劃目標年,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幅度R為正的地區占全區總面積比例高達92.32%,生態環境狀況明顯變好的區域更是達到了13.09%;而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幅度R為負的地區僅占全區面積的7.68%,只有2.65%的區域生態環境狀況明顯變差,說明該規劃方案對全區的生態環境整體狀況產生了極大的有利影響。從圖1—2可知,基期年和規劃年南川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均以南部金佛山特色生態旅游區為最佳,北部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次之,中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最差;這主要是因為方案中南川區規劃前后生態服務值最大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金佛山區,生態服務價值次之的耕地、園地等主要分布在北部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生態服務功能較低的建設用地則相對集中分布于中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全區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的地區則主要集中在龍巖河、黎香湖水庫、肖家溝水庫、金佛山、楠竹山、山王坪、黎香湖等主要河流、重大水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城市規劃的綠心綠帶等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由圖3可知,南川區大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在規劃期間無明顯變化,但明顯好轉的區域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在新規劃的金佛山水庫、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建設的重點區域如金佛山區、城鎮和場鎮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生態綠地區等體現的最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林地和水體等生態用地的增加給這些地區帶來了有利影響;生態環境狀況變差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等生態用地的地區,尤其是新增的龍巖河、水江、南平等工業園區和南涪鐵路、渝湘高速等交通用地周圍表現的最為明顯。

5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真实破苞流血在线播放| 亚洲jizzjizz妇女|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色老太婆bbw| 好男人影视官网在线www|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伊人网|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岳|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高清6|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含羞草实验研所入口 | 你懂的视频网站| 91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bt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禽交另类视频|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放视频| sss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bt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变态拳头交视频一区二区|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看美女让人桶尿口| 男女一边桶一边摸一边脱视频免费|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国产小视频你懂的|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蜜柚直播在线播放| 夜色邦合成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