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皋市安定小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均衡教師配置,實現公共服務均等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公平。義務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礎,義務教育的本質,是要為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條公平的起跑線。作為“起點上的公平”,教育公平已成為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降溫擇校熱、填平教育落差、實現教育均衡、促進教育公平,是社會發展的形勢所需,也是教育主管部門的責任所在,是推進優質均衡建設的重中之重。2010年,如皋市成為南通地區唯一的“江蘇省首批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在江海大地率先邁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堅實步伐。
家長擇校看中的是熱點學校的優質師資,因此解決擇校的關鍵是要做到師資的均衡。市教育局抓住“牛鼻子”,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師隊伍建設管理機制,旨在讓每一所學校的教師隊伍都逐步“優質”和“均衡”起來,讓師德大考評、師能大提升、績效大考核等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一項項舉措落到實處,見到成效。如皋市于2011年暑假,對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16名校長、39名學校中層干部、463名教師實行城區大調配。
為了把這一惠及百姓的事辦好,教育局黨委多次召開黨委會、城區學校校長會、均衡配置工作組成員會議,組織人員逐一核實每位教師的基本信息,分門別類進行匯總。組織專門力量,起草并出臺了《2011年如城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均衡配置實施意見》。金海清局長反復強調,教師均衡調配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要強化紀律保障,規范操作抓落實;嚴格按程序組織調配,確保調配工作的各個環節都符合基本要求,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確保調配工作的公開、公正和公平。
為了縮小城鄉差距、校際差距,市教育局完善了教師、校長交流機制,安排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農村教師到城區名校學習,規定農村中心校和定點校實行交流,參加交流的教師不少于學校教師人數的15%,交流的骨干教師不少于交流教師的15%。2011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共交流教師1049人,占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的19%,校級領導交流比例達40%以上。
市教育局還將優勢學校與薄弱學校結成固定的辦學共同體,促進雙方在師資培養、教學管理、活動開展等方面的統一管理,在學校工作綜合考評中實行捆綁式考評,努力用一個群體推動另一個群體,形成共同發展的局面。目前,全市共建有22個辦學共同體,就實施的情況來看,辦學共同體運轉有序,效果較好。2012年,如皋市將建立和完善共同體學校一體化發展的工作機制、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的深入開展。
均衡配置工作涉及面廣、力度大,在全市尤其是在城區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外國語學校、如城鎮實驗小學等學校去年秋季開學后就暑期教師均衡配置問題對家長進行了一次民意測評。測評統計結果表明,98%的家長同意和支持教師的調配。家長們普遍認為,實行教育均衡配置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開學后,均衡配置成效顯現。外國語學校剛成立不久,加之原來不少教師來自城郊的小學和初中,相對而言,師資隊伍沒有太多的優勢。均衡配置以后,從實驗初中調來了53名教師,校長、家長對學校新換的“血液”都感到興奮和滿意。教師隊伍整齊了,各班學生之間的差距減小了。
優質學校也嘗到了甜頭。以如師附小為例,這所百年名校,曾長期存在生師比大、教師負擔過重、個別學科師資短缺等問題。此次均衡配置進行施教區調整后,每個班級的學生數降到40人左右,很多教師的工作量減輕了,師資短缺的個別學科也補足了。
二、深度融合,著眼學校內涵發展
面對均衡的新形勢,如何使來自于不同學校的教師迅速融合,并齊心協力謀求學校新的發展成了均衡配置之后各校工作的重點和必須思考的新課題。因為教師離開自己懷有深厚感情的學校和同事,心中肯定會有一份不舍;來到一個新鮮但卻陌生的環境,難免會有暫時的不適應。為幫助教師解決這些問題,各校做足了文章。
外國語學校綜合學生的年齡、性別、學科優勢等各方面因素,進行了均衡分班,力求做到各個班級學情均衡。學生分班后,學校采用班主任抽簽方式分派班級,保證分班過程的公正、公平。為保證各年級師資力量的均衡,學校對在編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情況進行了深度了解,依據“全局考慮,統籌兼顧”的原則進行師資分配。各年級骨干教師比例一致,各班級優秀教師比例一致,年輕教師與老教師進行搭配,確保師資力量的均衡。
實驗初中齊心協力夯實常規管理。學校狠抓學生常規管理,在班級凝聚力的增強、學習熱情的激發、學習態度的端正、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形成優良班風、學風。同時,引導教師真正靜下心來研究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立足校本,降低教學起點,優化教學策略,改革教學方法,夯實教學過程,在知識和能力的達成度上下工夫。學校求真務實地推進“活動單導學”教學改革,即優化教學設計,靈活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打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加強學法研究,增強教學針對性,打造“真實有效”的課堂;尊重學科特點,凸顯校本特色,彰顯教師個性,打造“個性鮮明”的課堂。全體教師進一步發揚團結協作、精益求精、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堅韌地朝著既定的目標邁進。
鹽城市濱海縣實驗幼兒園 劉忠娟
無錫市南站中心幼兒園 黃淑娟
無錫市善德幼兒園 王妤芳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中心幼兒園 戴文紅
新沂市機關幼兒園 王雪梅
鎮江市中山西路幼兒園 朱 莉
揚州市金蘋果鴻福藝術幼兒園 宋曉萍
徐州市飛揚中英文幼教集團 蘇 紅
蘇州市吳江區松陵鎮第三中心小學幼兒園 周奇芳
無錫市江溪幼兒園 張綠枝
無錫市愛兒星國際早期教育園 楊嘉敏
南京醫科大學幼兒園 申 卉
泰州市藍天實驗幼兒園 顧曉歡
海門市海南幼兒園 顧 紅
南通市海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陸雪蓮
連云港市東海縣溫泉鎮中心幼兒園 王衛芳
連云港市東海縣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張書琴
揚州市寶應縣直機關幼兒園 房雯荃
南京市溧水區實驗幼兒園 朱 勤
宿遷市宿豫區機關幼兒園 晏書玲
南京市浦口區陽光鳳悅天晴幼兒園 林 梅
無錫市機關幼兒園 王春華
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小學幼兒園 肖菊紅
溫州華夏游樂設備有限公司
大豐市萬盈鎮第二中心幼兒園 單長龍
無錫市南長區僑誼苗苗園 曹鳳華
特邀編委單位
鎮江市潤州區朝陽樓幼兒園 姚美華
蘇州市吳江區同里中心幼兒園 錢利琴
南京市江寧區交通幼兒園 錢星球
南京市江寧示范園天元城幼兒園 陶傳琴
蘇州市高新區獅山中心幼兒園 徐 紅
張家港市楊舍鎮中心幼兒園 金 艷
宜興市新天地幼兒園 李 錚
無錫市前洲實驗幼兒園 陳曉梅
無錫市蕩口中心幼兒園 浦燕芬
無錫市愛爾藝術幼兒園 朱立群
南京市棲霞區陽光天使幼兒園 楊小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 李民惠
姜堰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黃翠萍
鎮江市潤揚幼兒園 江 敏
南京市沿河幼兒園 陳素琴
南京市奧體藝術幼兒園 徐寧芳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附屬幼兒園 朱 靜
南京市化工園區葛塘街道長城幼兒園 郭會萍
常州市新北區魏村中心幼兒園 錢春梅
蘇州市吳江區八都幼兒園 王建衛
南京市江寧區祿口中心幼兒園 業 敏
學術支持單位
南通市海安縣城東鎮韓洋幼兒園 徐美玲
蘇州市吳江區蘆墟中心幼兒園 陳迎曉
鎮江市丹徒區高橋中心幼兒園 黃 晨
鎮江市丹徒區三山中心幼兒園 江 琴
高郵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 李 莉
高郵市南海藝術幼兒園 楊海虹
鎮江市丹徒區黃墟中心幼兒園 殷莉芬
徐州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犁 紅
徐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顏 艷
張家港市西張幼兒園 季永花
海門市直機關幼兒園 徐燕萍
南京市建鄴區實驗幼兒園 吳興莉
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幼兒園 曹 懿
蘇州市工業園區婁葑鎮夏園幼兒園 陸小妹
南京市天福園幼兒園 石雁榮
無錫市梅村中心幼兒園 曹玉蘭
無錫市泰伯實驗幼兒園 華俊紅
南京市半山園小學附屬幼兒園 楊 薇
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中心幼兒園 孫 玲
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 姜蘭芳
儀征市寶寶藝術幼兒園 張 昀
儀征市振興幼兒園 潘 嵐
揚州市江都區幼兒園 王余紅
揚州市廣陵區東方名城幼兒園 沈 瑩
蘇州市吳江區機關幼兒園 沈繼紅
蘇州市吳江區橫扇鎮中心幼兒園 李炳珍
無錫市太湖山水城中心幼兒園 陳 琳
無錫市洛社中心幼兒園 狄靜忱
泰州市罡揚中心幼兒園 李海榮
泰興市虹橋鎮七圩幼兒園 郝雪琴
宿遷市實驗小學幼兒園 朱媛媛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葑誼幼兒園 劉杏珍
張家港市港口幼兒園 袁紅英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中心幼兒園 董文斐
啟東市和睦幼兒園 樊 紅
南京市府西街幼兒園 尹 偉
南京市玄武北苑之星幼兒園 王瑾瑜
南京市小行小學附屬幼兒園 趙孟清
南京市清水亭幼兒園 朱華鳳
南京市龍福幼兒園 童 玲
蘇州工業園斜塘街道星湖幼兒園 胡建芳
南京市六合區龍湖半島幼兒園 朱 燕
南京市海燕幼兒園 李 瓊
句容市實驗幼兒園 陳大琴
理工大學氣象學院幼兒園 單兵斌
江陰市北中心幼兒園 秦 勝
常州市吉的堡雙語智優幼兒園 汪霞萍
常熟市尚湖精英寶貝幼兒園 胡 煒
南通市開發區實驗幼兒園 張志石
無錫市甘露中心幼兒園 錢 琴
徐州開發區第一幼兒園 單秀麗
寶應縣安宜鎮橋幼兒園 王海香
邳州市機關幼兒園 莊 靜
海門市少年宮幼兒園 顧 華
會員單位
江陰市顧山中心幼兒園 金 曉
常熟市世茂實驗小學幼兒園 丁紅芳
鎮江市桃花塢幼兒園 符 沉
南京市江寧區機關幼兒園 明 契
蘇州市工業園區新洲幼兒園 顧 菁
南通市海安縣曲塘鎮中心幼兒園 顧曉梅
南通市海安縣雅周鎮中心幼兒園 林九紅
鎮江市丹徒區駙馬山莊幼兒園 巫桂萍
蘇州市吳江區鱸鄉實驗小學幼兒園 孫玲芬
張家港市塘市幼兒園 龔 燕
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 梁 麗
張家港市飛翔幼兒園 吳志芳
靖江市城西幼兒園 高劍琴
蘇州市相城區陸慕中心幼兒園 鮑惠玲
張家港市南豐中心幼兒園 呂 燕
如皋市如城鎮實驗幼兒園 趙有梅
靖江市城南幼兒園 夏云霞
徐州市銅山區劉集鎮中心幼兒園 楊 英
興化市荻垛鎮中心幼兒園 黃愛鳳
興化市安豐鎮中心幼兒園 許 平
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中心幼兒園 朱菊娥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中心幼兒園 朱江琴
無錫市育紅實驗幼兒園 陳愛華
無錫市陸區中心幼兒園 殷 霞
無錫市蘭亭小學幼兒園 王曉燕
徐州市銅山縣柳新實驗幼兒園 鈕月俠
泰興市聾兒語訓康復中心 周靜芳
宿遷市泗陽縣幼兒園 莊 蕾
蘇州市相城區黃橋中心幼兒園 王雪珍
蘇州市吳江區菀坪學校幼兒園 顧志紅
蘇州市吳江區愛德雙語實驗小學幼兒園 郎曉音
蘇州市高新區竹園幼兒園 吳曉峰
蘇州市閶西實驗幼兒園 陸 蓉
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 朱建梅
如皋市桃源鎮中心幼兒園 丁 蘭
如皋市如城鎮安定幼兒園 張錦霞
南通市蓓蕾幼兒園 包學芬
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幼兒園 朱秀芬
南京市鐵心橋中心幼兒園 高桂蘭
南京市雨花臺普德村幼兒園 楊小琴
南京市小西湖幼兒園 王修慧
南京市棲霞長江幼兒園 黃鳳珍
南京市南湖育英幼兒園 劉 莉
南京市南湖蓓蕾幼兒園 姜 偉
南京市六合龍池幼兒園 陳慶花
南京市江寧麒麟中心幼兒園 王 晏
南京市江寧谷里中心幼兒園 周 琴
南京市江寧淳化中心幼兒園 戴玉鳳
南京市第五幼兒園 蔡小榮
南京市博偉雙語幼兒園 王 萍
南京市28所幼兒園 姚美蘭
南京市石揚路幼兒園 朱蓉萍
南京市聚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陳建輝
連云港市灌南縣新集中心幼兒園 張秀平
溧陽市昆侖實驗幼兒園 孔虹偉
昆山市東方幼兒園 陳憲良
淮安市金湖縣金荷花幼兒園 吳梅琴
姜堰市機關幼兒園 韓 玲
丹陽市大泊中心幼兒園 付 妹
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心幼兒園 莊新宇
常州市天寧區青龍中心幼兒園 林紅妹
揚州市寶應縣魯垛鎮中心幼兒園 高秉梅
揚州市寶應縣柳堡鎮中心幼兒園 董 芹
江蘇省奧普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省新蘇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附設幼兒園 謝 蔚
連云港市東海縣第二幼兒園 張書琴
淮安市淮海路小學幼兒園 姚紅慶
鹽城市射陽縣幼兒園 潘曉麗
海門市實驗幼兒園 劉志菊
南京市石鼓路小學附屬幼兒園 周玲霞
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心幼兒園 莊新宇
無錫市育紅實驗幼兒園 陳愛華
泰州市口岸鎮苗苗幼兒園 孔素蘭
南京市江寧區翠屏山幼兒園 毛應翠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花苑幼兒園 徐惠芬
泗洪縣育才幼兒園 閆德芳
南京亞東天界幼兒園 陳培英
豐縣機關第二幼兒園 王紹俠
寶應縣廣洋湖鎮中心幼兒園 顧巧蘭
連云港市云臺中心幼兒園 江曉紅
揚州市寶應縣獐獅蕩幼兒園 朱麗君
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幼兒園 張宏云
揚中市文化新村幼兒園 朱麗華
南京市秦淮區恒隆花園幼兒園 倪愛萍
南京玄武墨香幼兒園 陳 莉
南京市愛達幼兒園 嚴星路
南京市浦口區中心幼兒園 陳麗娜
江蘇省張家港市后塍幼兒園 向新蓉
連云港市東海縣幼兒園 李艷芹
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中心幼兒園 王 飛
蘇州市相城區黃橋中心幼兒園 王雪珍
宿遷市第一實小幼兒園 章 蘭
常熟元和小學 徐振球
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鄭 玲
在南通表哥家的那段時光里,我的心情時而光明時而灰暗,灰暗的是表哥誤會了我。表哥為人不錯,言行好、學習好,就是心眼太小。
表哥買了部智能手機,整天盤在手里,手機在他的手里一會兒也不消停。而且經常在我面前做無謂的炫耀。下面的事請聽我慢慢道來。
這天,窗外陽光甚好,婉轉的鳥叫回蕩在耳畔,我悠閑自得地看著電視。
“我的手機呢?”一聲驚慌的聲音傳來,打破了這久久寧靜。原來表哥的手機丟了。我不禁暗暗叫喜,你也有這次,活該!我并沒有在乎,而是繼續看我的電視。耳邊傳來的是一陣陣翻箱倒柜的聲音。
突然,表哥將目光投到了我的身上,一陣陣恐慌感悄然而生。表哥瞪大雙眼,放射出的是一股敵意的目光。“你干嘛看著我?”我緊張地說道:“不是我拿的!”表哥的眼睛似乎快要蹦出來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他的口水飛濺“交出來!”我什么事情也沒有做,況且他的手機是什么牌子我都不知道,藏他的手機,何以見得?
僵持的局面始終維持著。你一句,我一句。“你就是嫉妒我,沒想到你是這等小人!”你又沒有證據,不能信可開河!“切”“切”這些話都是空話,但有一句話卻傷了我的心:“你就是個窮貨,自己拿了部充話費送的破手機,就偷我的,你這個小偷”這句話猶如一把利劍深深插入我的心根。迫使眼淚不斷地落下來,眼前的世界是模糊的,一切聲音都消失了,回蕩在耳邊的只有剛才那句話,心里裝的是無數的委屈與憤怒,幾次握緊拳頭,汗水從指縫中流瀉出來。真想給他一拳,但我還是控制住了。
我離開房間,來到陽臺上,灰色的煙霧隱隱約約地從遠處的大煙囪冒出來,一陣陣鳴笛聲,工廠的機器聲……這不免讓我變得更憂傷了。
我是清白的,只要自己心里知道就好,為何要做無謂的委屈:“我不是孬種,我是男子漢!”頓時,我覺得遠處的山多了幾分壯觀。豪情。身上更充滿了力量。
我推開門,用鄭重而有又有力的腔調對表哥說:“隨便你怎么認為,反正我是問心無悔!”
1. 關注不同發現,引領深度思考。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現。
例如,在蘇教版第七冊教材中有這樣一道習題:先填表,再在小組里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先填寫商,再通過觀察、交流、討論,有了不同的發現:
學生A:被除數增加了,除數也增加了,商不變。
學生B:被除數增加了2倍,除數也增加了2倍,商不變。
學生C:被除數擴大2倍、4倍、8倍……,除數也擴大2倍、4倍、8倍……,商不變。
學生D: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商不變。
……
在這些發現中,有的顯然不夠完善,有的還需要修正,主要表現為:
在學生A的發現中,學生從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都增加的視角進行了觀察、比較,結論是正確的,但被除數和除數如何同時增加未能具體表述。
學生B認為:20到40增加了2倍;5到10也是增加了2倍,對“增加”與“擴大”的認識比較模糊,出現了錯誤。
教師從兩個方面適時進行了有效點撥,一方面,教師追問:20到40擴大了幾倍?5到10呢?被除數和除數是不是同時擴大?商是否變化?另一方面,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再次提升:被除數增加了2倍也就是擴大了幾倍?除數增加了2倍也就是擴大了幾倍?被除數和除數是不是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怎樣變化?
在學生C的發現中,結論是正確的,主要從同時擴大(同時乘)的層面思考問題,慨括水平依然停留在單方向思維的層次。
就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他們能夠從某一個維度發現規律,這符合其認知特點,為了對所得的結論進行完善,教師需要進一步引領點撥。教師在給予肯定的同時,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比較、概括,由具體數的列舉向數學語言的運用方面發展。
學生D的發現中,顯然少了“0除外”,教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要強調“0除外”,組織學生進行思辨。
2. 關注不同方法,生發深層問題。在學生出現的各種各樣生成中,我們尤其要關注不同的方法,并通過比較、分析,生發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維。
在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認識量角器”的教學中,教材中進行了這樣的編排,讓學生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書上指定角的大小;學生借助不同的角進行了度量,有的用60°的角去量,發現有兩個那么大;有的用30°的角去量,發現有4個那么大;有的用45°的角去量,發現還不到3個……學生自然而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同一個角量的結果不一樣?由此,學生建立了這樣的認識:因為量角時采用的角大小不一致;甚至還有同學發現:量同一個角,采用的角越大,量得的個數反而越少;采用的角越小,量得的個數反而越多。針對不同的量法和結果,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需求,教師迅速拋出富有價值的問題:由此可見,由于量角時所用的角不斷變化,則量的結果也在發生變化。那么,怎樣能夠讓同一個角量的結果一樣?學生通過類比(如:測量長度時用的“米”是一個統一的計量長度的單位)、思辨、交流,充分意識到:如果大家都用一個相同的“小角”來度量這個大角,結果就會一致的!這樣的“小角”就是一個統一的計量單位,并且要有統一的度量工具等等。學生于不同的量法中生發深層性數學問題,對為什么要有一個統一的計量單位以及統一的度量工具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3. 關注獨特思路,激活創新意識。課堂的生成更多來自于學生的個性創造,要關注學生的獨特思路,激活學生積極創造的意識。教學中,教師在鼓勵學生思考不同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又要引導學生優選方法。比如,我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問題:
甲、乙兩人共同做一批零件,計劃8天完成,現在甲先做1天后,乙再加入合做,完成任務比計劃多用0.5天,已知乙每天做60個零件,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個?
有的學生解答過程很復雜,先求兩人實際完成這批零件的天數:8+0.5=8.5(天),再求甲先做1天后兩人合做的天數:8.5-1=7.5(天),最后用60÷[1÷8-(1-7.5÷8)]=960(個),這種方法步驟繁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有一名學生則進行了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思考:如果將“甲先做1天后,乙再加入合做”的情境設想為“乙先和甲一起做1天,后來繼續合作”,那么8天正好完成任務,這說明乙1天生產的個數正好相當于兩人0.5天一共生產的個數。所以可列式為:60÷0.5×8=960(個)。這種方法真是巧妙,體現了學生獨特的思維和創造性水平!
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發現學生的個性化思路,并及時進行合理評價,鼓勵學生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4. 關注“差錯”資源,適時辨析矯正。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提出了“融錯求真”的教育思想,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教育的魅力,領悟到數學教學的真諦。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容易出錯,主要體現在審題不細、理解不透、思路不清、方法不當以及定勢影響等方面,不少“差錯”很有創造性。教師要積極關注“差錯”資源,引領學生尋覓產生問題的本源、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路徑,不斷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直角三角形中三條邊的長分別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通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的列式,如:
(1)10×6÷2
(2)10×8÷2
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辨析: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是用“底×高÷2”,底和高應該是互相垂直的關系,而最長邊與其中的任意一條直角邊都不是互相垂直的關系,所以不能用“最長邊×任意一條直角邊÷2”。這樣從“互相垂直的關系”這個角度突出了問題的本質,使學生理解“8×6÷2”符合“兩條互相垂直的直角邊(互為底、高)的乘積再除以2”的模型建構。由此可見,對“差錯”進行針對性的矯正,有利于學生明辨事理。
誦讀古詩詞,不僅可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增加文化積淀,提升語文素養,而且對于學生改進作文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有很大的作用。仔細研讀古詩詞,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隨處可見,而且運用得更為恰當。1.比喻:如“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用“珍珠”比喻露珠,不僅形象地道出其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2.擬人: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歷久不衰。3.夸張: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壯觀的瀑布從高處急沖而下,真讓人懷疑這是從天上傾瀉下來的銀河,夸張的手法道出了廬山瀑布向下傾瀉的磅礴氣勢,現在人們常常用這兩句詩來描寫瀑布的壯觀景色。4.對偶: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5.設問: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除上述修辭外,還有反復、排比、互文、借代等,真可謂博大精深。只要我們潛心研讀,一定會受益無窮。
二、引經據典,增強魅力
要想提升作文語言的魅力,一靠生動形象,二靠文化特色。如果語言既有形式上的生動形象,又有內容上的文化內涵,就能一下使文章變得厚重起來。因此,在作文中正確、巧妙地運用一些經典的東西,會使文章更具魅力。如在痛苦中執著,我們可以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迷惘中追求,我們可以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豁然開朗,喜獲豐收時,我們可以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寫到春播可引用詩句“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寫到螢火蟲可引用詩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寫到荷花可引用詩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到秋天的楓葉時可引用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如果覺得經典古詩詞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適當改動,表達效果更佳:市場上看到兩位婦女較勁,一學生這樣表達“黑云翻墨未遮山,‘唾沫’滿天落臉盤”;弟弟年齡小,卻是萬分“奸詐”,一學生慨嘆“老媽呀老媽,您老人家真是‘不識老弟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一家中’”;考試前夕,一學生這樣改動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考試快到了,復習不慌張!”……
三、展開想象,填補空白
小學英語教學中戲劇教育意義
眾所周知,小學實施英語教育的時間并不長,在很多教師甚至是英語教師的意識中,這只是將傳統的從初中開始實施的英語教育提前到小學進行。事實上,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學首先應當關注的是“人”。小學英語教學首先要關注的是小學生,要關注的是英語教學內容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在他們面前,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與喜愛。
戲劇教育是汲取戲劇智慧并將其應用到教育中的過程。作為一項研究,首先要關注的就是戲劇中有哪些因素可以應用到教育中來,這些教育因素又如何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成為戲劇表演的場所,學生充當戲劇中的不同角色,以角色扮演、智能模仿、學生游戲等方式進行表演。將游戲置于教育戲劇的視角下,教育漸漸衍生成了一種專門的戲劇教育。
在這樣的戲劇教育中,兒童的學習心理會有明顯變化,但一線的英語教學卻仍未很好地進行角色扮演與互換。因此,要借助于本研究去積累感性認識。
戲劇能讓學生心理愉悅
在本課題研究中,筆者首先關注的就是學生在戲劇教育中形成的愉悅的學習心理。很多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沿襲了傳統的機械背誦與默寫的做法,這讓原本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倍感不爽,戲劇教育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
在英語課堂上,戲劇教育的成分將會成為常見的學習形式。因此教師會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有戲劇和游戲的感受,而老師也要想辦法將英語學習內容改變成他們喜歡的表演方式。此刻,教與學奔向同一個目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增強。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y day”的教學中,學生會主動地將Story time中的角色換成自己,將When do you get up?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When do you have lunch?等問題當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想法向戲劇中的另一角色提問,而教材中對學生來說可能是不起眼When do you…?對于學生來說,會自然成為上面三句后的延伸思維,用學生自己的話說,“問完課本上的三個問題后,我自然就想,我能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問對方不同的問題呢”?
在戲劇教育的視角下,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同于傳統的背誦和默寫,學生學習主動了,用英語進行表達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事實上,筆者此時組織學生進入“戲劇狀態”。
第一步,編制劇本。以小組方式進行,小組內確定角色,設計角色語言、語調及設計背景。如提出這三個問題的具體情境,有小組的學生就是以自己在校生活的一天為背景,然后從中提取出重要時間點來提問并回答的。
第二步,實際表演。由一個學生說出戲劇情境,如Today is Monday,when do we start our day?然后另一角色出場:Ah ha(類似于拼音中的去聲), When do you get up?(強調的是when do you)隨后第一個角色回答:I often get up at six thirty.然后提問者以同樣的語調問出第二個、第三個問題,依然將重點放在when do you上。教師可以事前指導學生要以同樣的語調強調同一個句式,以達到強化效果。
第三步,學習反思。引導學生反思剛才的表演,判斷有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類似于教材上I get up at seven. 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seven…這樣類似的回答則更能體現學生的愉悅心理,如何用英語表達會成為當時學生的主要心理活動,英語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此刻在戲劇教育的思路下就能夠成為現實,這樣的結果正是學生愉悅地參與學習心理所起的作用。
以劇中之戲實施教育
在戲劇教育中,我們借助了“劇”與“戲”的形式來進行 “教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結合自身的年齡特點、個人喜愛的表達形式,如游戲、動畫角色、幻想角色等,將英語學習內容表達出來;在戲劇的視角下,劇就是一個很好的英語學習內容與意義的呈現載體。如本文前面所舉的例子中,學生看起來是重復地借助于When do you…進行提問,實際上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卻是需要情境的。筆者給學生設計的就是兩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偶遇之后互相提問并回答的情境,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教育的意義。即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思維的加工、知識的歸納與演繹、英語知識的具體運用。譬如上面的例子中,in the morning;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等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中,學生自然會將它們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也自然地會問:為什么go home中沒有the呢……
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戲劇教育,可以讓英語學習更地貼近學生,可以真正實現小學英語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孫萬軍.英語戲劇表演――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教學[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9(2).
一、觀察,從漢字構成上用心
筆畫,是漢字構成的基本元件,練字,須從“橫、豎、點、撇、捺”等基本筆畫做起。每一個筆畫,都有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且要合乎法度。
1.細致觀察,發現筆畫的形態美
“橫”是漢字中使用最多的筆畫,也是最基本的筆畫。簡簡單單一“橫”,一位書法老師用一堂課的時間,扎實引導學生書寫、提高。
課堂開始,老師以書法家顏真卿沙盤勤奮練字的故事導入。接著欣賞顏真卿的作品“一”字,引導學生觀察形狀,有了許多發現:“一字長長的”“有點彎有點翹,像扁擔”“兩頭粗中間細”。怎么寫好看呢?老師先讓學生自己練寫并評點,再用碩大的毛筆蘸水在黑板上范寫,并緩緩地講解:“寫‘一’就像開飛機,降落時要按一下,滑行時要穩一點,剎車時要頓一下,最后慢慢提起來。”接著帶學生伸手按口令“一起在空氣中開飛機”,變著花樣讓孩子在他背上“開飛機”,在同桌掌心寫,一遍又一遍,體會快慢、輕重、提頓的書寫變化。最后才讓孩子伴著音樂在練習本里練,學生寫得有進步,評價也有專業味兒了。
課堂尾聲,老師用青蛙玩偶的身份講童話:我是小青蛙,來給你們送禮物“二”和“三”,但蹦急了,字摔散了,你能把亂七八糟的組合在田字格里擺對嗎?學生興趣盎然地在黑板上擺弄,對長橫和短橫有了比較和觀察,對“三”字橫畫間的距離有了探索和感知。這樣的教學,用心可見一斑。
2.琢磨比較,感受偏旁的變化美
漢字,人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最富有變化和美感的文字,不僅筆畫富于變化,偏旁或部件也有“變形”。
①偏旁、部件中筆畫的“變形”
在合體字中,有些字成了部首或部件后,引起了“變形”的規律。
橫的變形:除“口”“田”“日”等框形字外,“土、王、立、女”等左邊的偏旁部件,一般末筆變形為提;“秉、事、肅、尹”等字中,“彐”但凡遇見筆畫上下穿過,中間一橫會出頭。
捺的變形:作為左旁時,“禾、火、又”等獨體字末筆變形成“點”。框中的獨體字,像“圖、囹、圈”等捺在右上的字不變,而“困、因、囪、菌”等右下的“捺”變形為點。
鉤的變形:像“小、幾、羽、敏”等字作為上部分時,會隱去鉤;如“要、賈、置”等,“四、西”做頭,筆畫“豎彎”變形成“豎”;“改、鳩、贊”等字中左邊的豎彎鉤,變成豎提。
漢字的變形正體現著漢字合力、勻稱等構成內蘊。遇到這些變形,要引領孩子在練寫前就通過觀察發現,這樣才能寫正確,并體會結構的緊湊與美觀。
②偏旁在不同部位的“變形”
有一些偏旁在漢字的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變化。教學“木”字旁的字“樹、村、杏、梨”,我引導孩子們去觀察發現“木”旁的書寫變化。學生在反復觀察、比較后發現,同樣是“木”,位置不一樣,其寫法也不一樣。“木”,作左旁時,“捺”變成“點”;作上部時,“豎”短而“撇”和“捺”舒展;在字的下方,“橫”要平而長,“撇、捺”舒展。
教學練字中,當引導學生“四看”:看結構、看位置、看大小、看筆畫,自己去發現規律。“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細致的觀察能力在寫字的學習中,十分必要,看得細,看得準,才能臨得準。
3.揣摩練寫,體會結構的融合美
“書能養性”。的確,我們一邊領略漢字書寫的韻律美和結構美,一邊也在修身養性和陶冶身心,因為漢字的構造講究和諧美。
漢字,筆畫組合關系有“相交、連接、相離、整合”;筆畫和部件的組合形式有“平衡、收放、穿插、避讓、補空、呼應、疏密、錯位”等;部件組合一起的表現:有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低右高、上寬下窄、上窄下寬、中間寬上下窄等。而漢字結構法則是“左讓右”“左部大而右部小,左昂右低下平衡”“中間橫長如翅膀,平插有力字穩當”“居中豎畫垂直寫,頂天立地脊梁正”“橫短撇長先寫橫,上收下展撇稍長”等。
教學“左右”這兩個生字,你是否注意到,“左右”兩個字的上邊部分,其實是不一樣的呢?仔細分辨,上邊的橫和撇有區別,“左”字,“橫短撇長”,而“右”呢,“橫長撇短”。又譬如“陪、部”,它們由“稹焙汀擺狻弊槌桑但“阝”,它放左邊小,放在右邊時大,不仔細觀察,又怎么能寫出來呢!
二、觀察,在漢字字體上的揣摩
書法史上,有篆體、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雖然說小學階段,以楷書為主,但在六年級的練習中也有行楷的滲透。對行楷的初步接觸,注意培養觀察力和臨摹能力,能提升孩子的書寫速度,對將來其他字體的欣賞和學習有著啟蒙與引領作用。
如上圖的六年級下冊的寫字練習,引導學生發現“爭、但、同、大”等字似有若無的連筆,在引導臨摹時注意把握筆畫的輕重;同時引導發現“只”字的“撇、點”的變化與呼應,讓學有余力的孩子欣賞一些行楷作品,淺嘗輒止的模仿,對孩子的寫字布局都是一種拓展和延伸。
三、觀察,在漢字作品上的探索
茶、酒文化里,文人雅士對茶具和酒具很講究。我們書寫的紙張、款式可不就是這“盛字”的器具嗎?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楷書字體正確美觀的時候,要引領學生形成一定的作品書寫意識,增加對美的感受力。
1.田字格寫字是基礎
以田字格為坐標,幫助引導孩子去觀察筆畫的長短、傾斜度和弧度大小等,極形象具體,學生容易掌握筆畫的寫法。如“子”的書寫,學生對豎鉤的寫法難把握,不妨提示從豎中線出發,略朝右帶弧度地向下,Q的長度差不多,再回到豎中線,就能寫好看了。寫字教學中,田字格能幫助學生確認字的具置,并能提醒他們寫字規律,如內緊外松、上緊下松等。然后,以豎中線為中心,還能使漢字在田字格中做到左右平衡。
漢字的結構有一定的規律,田字格可以幫助孩子悟出漢字的結構特點及各部分間的結構關系。把字放進田字格中去了解這些規律,降低了學習和練寫的難度。學生學會了觀察,掌握了規律,對練字就有更濃厚的興趣啦。
2.帶著作品意識去創作
在每年的書法等級考試中,我們常常見到不同級別用不同的紙張。如下圖呈現。
從這些紙張和要求看,是要學生有作品式的書寫嘗試的。這就要學生具有對書法紙張的觀察,并將書寫內容進行行款布局。達到這樣的要求,不妨遵循這樣的原則: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行款注意開頭和末尾留出空白,字的中心要落在橫格或方格的中線上,標點和字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空白的紙張上,字距相等,行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行距相等,行距要比字距大等。練習之后的互賞互評,也是一種提高。
重視孩子們在書寫上的觀察力的培養,引領他們揣摩漢字的結構,對照字“成字于胸”;欣賞不同的字體,形成一定的審美力和學習力;琢磨行款和布局,擁有作品式書寫的求善求美的態度與意識。細致地觀察漢字,孩子是在與母語文化的親近再親近。學習寫字,將成為一種內外兼修的賞美、學美旅程。
詩人余光中在《聽聽那冷雨》中說:“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清晨,金色的陽光灑遍嶄新而祥和的校園,寬闊的學校大門口一群身披綬帶的學生面帶微笑、落落大方地迎接著每一位進校的師生。那真誠的微笑、貼心的問候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鏡頭二:
課間,漫步校園,繁星點點般散落在各樓層的“小紅帽”會搶入你的眼簾。他們可能快步迎上扶起跌倒的小弟弟,隨手撿起漏落地面的雜物;他們可能及時制止奔跑的學生,及時勸阻一場場“突發戰事”;他們可能指導小同學做有趣的游戲,組織大同學開展時事大討論……
鏡頭三:
上課了,環顧校園,咦,怎么會有一個個佩戴胸章的孩子在巡視校園?他們用手勢及時提醒課堂內走神的學生回到課堂;他們會用關切的目光暗示老師的言行要規范;他們會迅速地幫助課堂上生病的學生聯系家長……
鏡頭四:
放學了,回首校園,一群臂帶紅袖套的孩子們正在逐室檢查。從環境衛生到門窗關鎖,從散學紀律到清校情況。那一個個“紅袖套”儼然就是一位位當班的校領導。
鏡頭五:
周一,莊嚴的升旗儀式開始了。聽!那稚嫩卻有力的每周一評正在進行。校長助理正對學校上周的工作進行點評,表揚好人好事,指出不足之處。那神情、那語氣簡直就是一位果斷、睿智的校長。
以上場景便是安定小學實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后的一個個真實生動的畫面。“我的學習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安定人大膽創新,把學校的管理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使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幸福成長。
一、自主管理動員培訓階段
每周星期五下午,德育處會對下周自主管理班級的學生與老師進行崗前動員與培訓。
1. 自主管理人員分工
按照管理實施方案,自主管理班的班長即為校長助理,其余學生分成六個組:迎賓禮儀組、衛生保潔組、課間維護組、課堂巡查組、文明就餐組、路隊督查組。課間維護組30人左右,因為低年級是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一、二年級每班分配一名自主管理員,三、四年級兩班一名自主管理員,五、六年級一層樓一名自主管理員。其余自主管理組每組4-6人,若班級學生數不足50人,自主管理學生可擔當兩個職務,如:路隊督查組成員可兼當迎賓禮儀組成員。分組時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考慮學生管理能力、品德的差異搭配;所選組長要有威信,在管理中起到強有力的組織作用;對特殊學生要強化其培訓;班級任課老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跟蹤管理。
2. 明確自主管理職責
校長助理的職責是負責與校長溝通,了解每天需處理的事務。迎賓禮儀組的學生每天早晨統一著裝,身披綬帶,整齊排列在校門兩側,向進校的師生行禮問好。如果本周學校有來賓參觀或者主辦大型活動,迎賓禮儀組學生還要負責相關的迎賓工作并擔當小小解說員。衛生保潔組的學生每天早中晚各巡查校園一次,發現廢紙雜物及時撿拾并記錄。課間維護組的學生主要是維護課間紀律,及時制止追逐打鬧等的行為,疏散上樓梯以及廁所擁擠的學生。課堂巡查組的學生主要是巡查師生課堂執行情況,如:教師有無違反學校“五嚴規定”的行為,學生有無違反課堂常規的行為,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及時提醒并記載。文明就餐組的學生在每天提前就餐后,從就餐路隊、就餐紀律、節約糧食三個方面檢查各班文明就餐的情況。路隊督查組的學生每天中午、晚上散學時在校門口督查各班路隊紀律和乘坐專用車的學生有序乘車的情況。
3. 提醒自主管理注意事項
首先,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安全,腳步要輕盈,不得大聲喧嘩,不得影響他班正常教學秩序。其次,在與其他班級學生或老師交換意見時,要彬彬有禮,語言得體。第三,教育學生在打分時,要做到公平公正。第四,填寫表格要工整清楚,及時記錄,及時上交。第五,如遇特殊情況,立即回班級向班主任進行情況說明。
4. 制定自主管理短課程
自主管理實施方案明確要求,班級每天安排4節20分鐘的短課程。短課程打破原來課程設置,內容的設置以能力訓練為主。固定項目有:禮儀迎賓、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臺節目編輯及播音;語文特色課程:手抄報、辯論會、管理新聞會、經典閱讀交流會、電影電視片配音、我是小小導游、制作名片、自主管理日記記錄等;數學特色課程:數據調查分析、圖表統計、問題設計與處理(儲蓄、納稅、超市打折)、學具制作等;社會實踐能力訓練課程:文明禮儀、交通知識、安全緊急疏散、家政勞動能力等。自主管理班級的老師和學生根據以上方案,再結合本班情況,編排本班的自主管理周短課程課表。
二、自主管理組織實施階段
1. 序時流程(以冬令作息時間為例)
上午:
7:40自主管理學生到校;校長助理至校長室了解今日重點工作安排;
7:45校長助理召開各工作組組長會議,安排當天工作;
7:50迎賓禮儀組(2男2女)上崗;衛生保潔組巡查校園,檢查各班衛生包干區;
8:00課堂巡查組檢查各班早操情況,并做好記載;
8:20課堂巡查組檢查各班晨會情況,并做好記載;
8:25~10:50課間維護組檢查并做好記載;課堂巡查組檢查并做好記載;
10:05課堂巡查組檢查各班眼保健操情況,并做好記載;
10:50路隊督查組到校門口督查路隊,文明就餐組至食堂檢查就餐情況,并做好記載。
下午:
13:10課間維護組檢查各班午寫(讀)情況,并做好記載;衛生保潔組巡查校園,檢查各班衛生包干區;
13:30~16:10課堂巡查組檢查并做好記載;課間維護組檢查并做好記載;
14:20課堂巡查組檢查各班眼保健操情況,并做好記載;
15:40課間紀律組檢查大課間活動情況,并做好記載;
16:10路隊督查組督查散學路隊;衛生保潔組巡查校園,檢查各班衛生包干區;
16:20校長助理至校長室匯報當天管理情況,并詢問明天工作安排。
2. 管理到位
管理中,小小管理員會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或處理。如:課堂巡查組的學生巡查對象不僅有學生,也包括老師。一旦發現老師有違反“五嚴規定”(不按課表上課、延時進課堂、接打手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拖課)的行為,禮貌提醒,勇于制止。同時,自主管理員們還能主動承擔工作或者創新管理。有來賓時,他們會主動迎賓,如:引領客人到指定地點,并相機向客人介紹學校的建筑、學校的特色、學校的辦學理念等。有突發事件時,他們會及時處理,如:解決學生不服從管理的問題、安排即時活動、上報安全隱患、照顧好散學滯留的學生等。
當值周期間,班主任坐班管理,處理在學生自主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其他任課老師在學生自主管理過程中,會有目的地跟蹤一個管理組,進行指導及督查。
3. 評分細則
(1)課堂督查
優秀:紀律好,學生聽講認真,課堂氣氛熱烈。
合格:紀律較好,學生聽講較認真,課堂學生自主性較強。
不合格:紀律較差,學生聽講不認真,有明顯隨意說話或做小動作的現象。
(2)兩操督查
優秀:認真做操,老師(值日生)管理到位(早操時須班主任在前,科任老師在后)。
合格:認真做操,老師(值日生)管理較好。
不合格:不能認真做操,或無人管理,紀律差;或教室滯留學生較多(超過3名)。
(3)衛生督查
優秀:地面無紙屑,桌椅排放整齊。
合格:地面較整潔,桌椅排放較整齊。
不合格:地面紙屑較多,桌椅排放零亂。
(4)課間安全和散學路隊督查
優秀:課間學生活動文明禮貌,無人做打鬧等危險游戲;隊伍整齊,紀律好,有老師送隊;午寫紀律好。
合格:課間學生活動偶有打鬧現象,經制止后能改正的;隊伍較整齊,偶有說話現象,能及時改正的;有老師送隊;午寫紀律一般。
不合格:學生活動時有打鬧現象,且教育效果不理想;紀律差;無老師送隊;午寫紀律較差。
4. 迅速反饋
自主管理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會迅速反饋。自主管理實施守則對反饋用語提出了具體要求。如:課堂巡查組:同學,你好!現在是早讀時間,請你(你們)認真早讀。老師,您好!提醒您一下,現在是晨會,你們班該上晨會了。兩操督查組:同學,你好!眼保健操是保護視力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做(按準穴位)。做眼保健操的過程中請不要說話(睜眼)。課間維護組:這位同學,你好!課間請不要奔跑(追逐),這樣很危險。衛生保潔組:同學(老師)你好!在剛才的衛生檢查中,發現你們班級地面有紙屑,請及時打掃干凈,我們一會兒還會再次檢查。相信你們一定會打掃好。
自主管理員還會將檢查結果反饋在各班的自主管理反饋區。各班黑板右下方為固定的自主管理反饋區,學校統一設計,包含紀律、衛生、兩操、就餐、路隊五項內容。
5. 及時總結
每天下午放學前,班級自主管理委員會(包括班主任、校長助理以及各自主管理組組長)整合一天各管理小組的檢查記載,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的措施。最后由班主任借助德育處家校通平臺,在每天放學后將當天自主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公示,表揚先進、通報問題,并提出整改的措施。自主管理班級的學生回家后還要將自主管理的感受與經驗寫在自主管理日記里,第二天由班主任老師統一張貼在校門口的自主管理在線的板子上。經過一周的管理,自主管理班級會對學校的各項工作進行總結,并在下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時,由校長助理向全校宣讀一周自主管理總結。
點評:
生活即德育,讓學生通過自主管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把學生定位為學習和管理的真正主人,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是學校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理念支撐點、出發點和歸結點。
一、以生為本 謀劃學生自主管理平臺
根據本校特點,學校以“增強學生責任意識”為突破口,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參與管理,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為出發點,以班級自主管理能力訓練周為管理模式,促使學生由“他律”向“自律”轉變,主動為學生施展才華、增強能力、樹立自信、鍛煉意志、實現自我全方位發展搭建自主管理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周密部署 打造自主管理特色品牌
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改變了原本大多數學校推行的在大隊輔導員負責制下的大隊部被動式管理模式,建立了以班級為單位的一周自主管理模式,在自主管理當值班級內成立自主管理委員會,組織、協調并統籌安排一周學校自主管理事務。自主管理員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賓客我來迎、衛生我來做、課間我來管、課堂我來巡、就餐我來查、散學我來督,對學校進行全方面的管理。達到了參與管理全員化、課程設置特色化、管理人員自主化、管理范圍覆蓋化、管理時間全程化、問題糾正及時化、能力培養全面化的“六化”目標。
三、自我提升 喜見自主管理成績斐然
自主管理,實現了學生、老師、家長的思想蛻變。學生可以自信地接待市長,他們發出:“不當家不知油米貴,不管理不知管理難。我發現管理別人的不易,以后當其他班級值日時,我要把自己管好”的心聲。老師面對管理改革,從當初的質疑聲不斷到由衷認為:這項活動的開展,會讓孩子終生難忘。有了學生管理員,課間秩序好多了,他們還真有能耐!學生家長從一開始的顧慮重重到給予高度評價:孩子在活動中學會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膽量也變大了,更主要的是讓他們明白了什么叫“責任”。
師:湯老師這次到同學們美麗的家鄉來玩,得帶些錢。帶了多少錢呢?(出示“佰”)這些錢還不夠,看看還帶了多少錢?(出示“仟”)。
師:上完課,我特別想去兩處名勝。(出示項王故里、乾隆行宮圖片)誰來介紹介紹?(生介紹略)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恨不得現在就去看看。湯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禮物。這就是猜字游戲。想猜嗎?這兩張畫片背后分別藏著一個漢字,第一個字去掉部首剩下的就是“佰”。猜猜是什么字?
生:我猜是“宿”。給“佰”添上“宀”,就是“宿”。
師:第二個字去掉部首,又添上另一個部首是“仟”。猜猜是什么字?
生:我先去掉“亻”,再添上“辶”,就是“遷”。
師:看來宿遷真是藏金納寶之地啊!(眾笑)剛才的游戲中,同學們與其說是猜中的字,還不如說是推理得到了字。說說你們是怎么推理的。
生1:畫片背后的字去掉部首是“佰”,我就反過來給它添上部首。
生2:第二個字去掉部首,再添上部首是“仟”。就要先去掉部首,再添上另一部首。我發現這種推理與正過來推理的方向正好相反。(掌聲)
■鄭毓信教授指出:“數學思維與一般思維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互相促進的關系。”推理(包括逆向推理)并不只是數學所獨有的思維方式。數學的學習需要以兒童生活為其廣闊背景,兒童在生活中和其他課程的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地應用過推理。推理在兒童的思維中具有普遍意義。湯老師深諳“倒推”策略與推理這一般思維之間的內在關聯,不著痕跡地以猜字游戲為載體,充分激活兒童的已有推理經驗,并引導兒童通過對思維過程的梳理、反思強化逆向推理的思維意識,提升了思維的元認知水平,有機滲透了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即將使用的思維方式,為“倒推”策略的學習與已有思維經驗的對接提供了“綠色通道”。湯老師在選擇猜字游戲的題材時可謂獨具匠心。他自然、巧妙地通過與兒童的“常規”交流引出“謎面”,而“謎底”又恰恰是兒童的家鄉地名,給人以渾然天成之感。由此激起的家鄉親切感、內容親近感、教師親和感無疑成為教學成功的情感基調。
■逐級抽象中建立思維模型
學生用畫圖、列表等方法對例1(圖文大意:甲、乙兩杯果汁共400毫升,從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兩杯果汁同樣多。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進行了表征。
師:用畫圖、列表的辦法來表達題意、幫助思考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生1:畫圖的好處是能讓我們看出倒回去的過程,但比較麻煩。
生2:列表的好處是簡潔、明了,但看不出思考的過程。
生3:它們都有一個缺點,沒有表示出原來到現在的變化情況。
師:那你有什么想法?
生3: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克服這個缺點而且能把畫圖和列表的優點結合起來?
師:咱們來試試看!請同學們試著結合的方法把圖和表進行簡化和加工,把甲杯的變化過程和倒回去推想的過程表達清楚。
師:現在還能看懂嗎?(能!)“-40”表示什么?“+40”呢?
生4:“-40”表示倒出40毫升,“+40”表示倒進40毫升。
師:其實,果汁量只經過了一次變化,我們卻用了兩個箭頭。能不能把“倒出”和“倒進”的情況分別寫在箭頭的上面和下面,再做進一步的簡化。
■兒童在數學學習中,思考過程是直觀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三個方面的結合。兒童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他們生活常識的系統化。弗賴登塔爾認為,兒童與其說是學習數學,倒不如說是學習“數學化”。因此,湯老師注重引導兒童從已有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反思,逐步達到“數學化”,也即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湯老師所創設的“倒果汁問題”是生活情景的再現,與兒童的生活體驗和積累的直觀思維相關聯。“倒回去”便是“倒推”策略的直觀化的形象表達。借助直觀示意圖這一表征方式,很容易喚醒兒童 “倒回去”的具體表象,使策略植根于兒童的經驗思維。而在此基礎上的表格表征,則是一種半抽象的結構化,能夠讓兒童篩選并把握問題中的關鍵信息。但對于學習“倒推”策略來說,僅僅借助于畫圖、列表遠遠不夠。適合用“倒推”解決的問題特征是已知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求事物的原來狀態。因此,倒推的關鍵是要能正確、合適地表征變化過程。湯老師基于兒童的已有表征逐步抽象、建構起“箭頭圖”這一具有一般性的數學模型,并最終內化為兒童的表征方式。課堂中,師生共同建立起箭頭圖與直觀圖、表格等其他表征方式之間的聯系,并使箭頭圖直觀地包攝其他表征,且自然地由兒童經驗中生長出來。湯老師把符號化的數學模型與學生數學經驗的互動作為策略學習的基本途徑。兒童的數學學習在湯老師的課堂上是一個有指導的再創造過程,實現了由外部活動向內部活動的轉化,表征模型也逐步實現數學化、嚴格化和形式化。兒童驚喜地體會到:一旦用箭頭圖表征成功,還原的過程便是一種近乎機械的程式化操作。創造后的舊題再現,讓兒童產生了一種“熟悉的陌生感”,賦予了原有知識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思維含量。例2中的研究則是兒童獨立地應用模型,作出解釋的過程。湯老師已經把兒童帶到了能夠正確應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的高速公路入口處。
■辨析比較中深化思維本質
出示:小軍收集了一些郵票,他拿出郵票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自己還剩25張。小軍原有多少張郵票?
師:送出一半還多1張,怎么送?能不能做一個分解動作?(學生上前演示)
師:同學們可以選擇箭頭圖、線段圖、方形圖(用一正方形表示“原有張數”)等來表達題意,然后再列式解答。
學生完成后匯報,但出現了“(25+1)×2=52”和“25×2+1=51”兩種不同做法。
師:真好!課堂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咱們雙方代表可以展開對話,互相提問、質疑、回答。
正方:我先來!你們說原來有51張,那請你們檢驗一下,“一半多1張”怎么送?
反方:就是送25+1張啊!
正方:對方辯友(眾笑),你慢著,先說說這送出一半是多少?
反方:51÷2=25.5張啊!
正方:難道要把郵票撕成兩半不成?
反方(漲紅了臉):那我們可能不對。如果你能說出我們錯在哪里,我們才心服口服!
正方:哈哈!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是倒推的順序錯了。請看箭頭圖,原來是先除以2,再減1,倒回去就應該是先加1,再乘2。也就是小軍反悔時(眾笑),先要回1張,再要回另一半。
正方:你們也可以看看線段圖或方形圖,25先加1才是一半,然后乘2才得到原有張數。
反方:謝謝!我明白了!
師:錯誤也是一種資源。想想看,如果用這樣的算式解決,題目應該怎么出?(生畫出箭頭圖思考并回答)
師:比較兩道題,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生答略)
師:如果原來題中的“還剩25張”改成“一共送出25張”,又怎么表達題意和思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