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

第1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教學方法

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中,服裝設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服裝設計課程具備藝術性及多元性的特點。從生源角度上來看,大部分學習服裝設計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及基礎服裝知識,但在文化課知識方面較為缺乏。然而對于服裝設計這門課程來說,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注重學生專業實踐操作技術的培養,進而為服裝設計課的優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礎。[1]從整體角度而言,為了使服裝設計課實現有效優化及完善,本文對“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意義重大。

1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嚴格意義上而言屬于非藝術設計專業,注重學生服裝專業知識及技巧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服裝工藝技術專業領域當中的必要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學習到服裝工藝設計、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就業前景。總結起來,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主要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包括:第一,培養學生在服裝樣板設計和制作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工業化生產中的實際操作能力。[2]第二,培養學生使用服裝CAD技術進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服裝CAD技術完成工藝設計的能力。第三,培養學生在服裝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養學生鑒別服裝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縫紉制作方面的能力。

結合上述提到的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可知,在實際培養過程中,需注重“理論+實踐”的培養,注重學生服裝設計技巧能力的提升,進而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及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2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的幾種常用教學方法分析

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課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方法的應用通常會考慮到三大要素:其一為設計要素;其二為面料要素;其三為工藝要素。根據不同的要素,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服裝設計課教學得到有效優化。常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2.1 設計方面的教學方法

在服裝設計中,涉及設計要素的教學方法需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即為色彩的實物搭配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讓學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純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過程中,需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搭配。一般情況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顏料調配,在認識色彩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手繪圖案對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進一步了解服裝效果圖的表達。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飾進行實際的搭配操作練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對服裝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進一步通過直觀的感受了解服飾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進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飾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裝設計造型上,采取實物二重改造法。實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對服裝成品實物進行改造,實現二次深化設計。主張在成品服裝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設計,從而達到和諧統一的二次設計。例如,針對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來的方形改成圓形,或者添加裝飾線等。通過此類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設計能力,培養學生在服裝設計方面的創新思維,從而為服裝設計學習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

2.2 面料方面的教學方法

在服裝設計課教學中,針對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服裝面料實物混搭法。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合理選取面料是最為關鍵的。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實施實物法教學策略。學生收集到諸多面料之后,教師需指導學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懸垂感以及紗線等。與此同時,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燒、刀刮以及抽絲等方法。在進一步針對原本的服裝面料進行改換及貼補設計的條件下,能夠使設計效果得到有效優化及增強。例如,將已經穿舊了的牛仔褲的一些褲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練習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夠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面料的設計美。[4]在多種材質的服飾上,可使用服裝面料實物混搭法,從而使二次設計得到有效優化。

2.3 工藝方面的教學方法

基于服裝設計過程,工藝方面采取的教學方法即實物體現法。于設計方案確立前期,需指導學生進行打板練習,并學會選取材料,直到實體工藝制作完成1∶1的服裝成型實物為止。基于大作業課題過程中,需對服裝類型、成本價格進行限制,將1個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將正常1∶1的成本價格換算出來,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時等。[5]當學生完成實物設計之后,能夠讓學生掌握服裝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制作程序,并對服裝的成本、定價以及利潤等均有一定的掌握。從整體角度而言,工藝實物體現法的應用能夠使服裝結構的打板設計及工藝設計更加優化,進一步使設計成衣化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

3 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在服裝工藝技術專業中,服裝設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以往的服裝設計教學課程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為了使服裝設計課程設計顯得更加合理、規范,有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理論+實踐”的教學思想。一方面,需明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包括在設計方面的色彩實物搭配法、服裝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裝面料方面的實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藝方面的實物體現法等。總而言之,在明確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規范科學地應用各類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能夠為服裝設計課的優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礎,進一步為促進服裝工藝技術專業的進步及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范瀅,占必傳.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研究[J].職教通訊,2011(24):60-64.

[2] 馮志梅.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3] 王京菊,唐怡.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30):159-160.

第2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抽象繪畫;服裝設計;應用

抽象繪畫的出現是西方現代藝術進程中的重要現象,對傳統的藝術工具論有很大的沖擊,從而顛覆了藝術再現的經典觀念。服裝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人們生存的基本前提,具有保暖、遮羞等實用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裝飾性。服裝的藝術性是評價服裝設計水平的重要因素。抽象繪畫藝術的出現給服裝設計提供了更多的靈感。抽象繪畫運用到服裝設計當中,不僅能夠起到裝飾、提高個性效果的功能,還能夠融合一定的產品功能,從而達到內外結合的作用。本文就抽象繪畫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一、抽象繪畫概述

抽象繪畫是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反而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是一種無法辨識,聯系或思考其形象的繪畫。抽象繪畫是二十世紀開始出現并流行的全新繪畫觀,為繪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創作思維。關于抽象繪畫的觀念,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首先,抽象繪畫也是來源于現實事物,只不過是將事物從現實世界中簡化和抽離出來了;其次,抽象繪畫是形而上精神的圖釋;最后,抽象繪畫是知覺的無意識表達。一般,抽象繪畫具有不可辨識性與形色自由與和諧的特征。

當代服裝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藝術。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抽象繪畫為其提供了許多的靈感。服裝設計與抽象繪畫具有很微妙的關系。首先,抽象繪畫與服裝設計具有相通性,它們都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將美表達出來。其次,抽象繪畫是一種先鋒藝術的藝術門類,因此將抽象繪畫運用與服裝設計當中,能夠給服裝設計以啟迪,為設計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抽象繪畫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1.服裝圖案上的應用

抽象繪畫對服裝圖案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服裝圖案是服裝設計中的主要裝飾元素。在服裝圖案設計過程中,抽象繪畫的獨一無二性為服裝圖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提高了服裝圖案的個性化。抽象繪畫在服裝圖案設計中直接應用時主要通過繪制、刺繡、印染等工藝手段來表現,這種形式非常直觀,能夠直接、準確的表現抽象繪畫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特點。還可以通過借鑒抽象繪畫中的題材將抽象繪畫作為輔助的圖案去應用。另外,抽象繪畫在服裝圖案設計當中應用以后,為服裝圖案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內容。抽象圖案的不可辨識性以及設計風格的多樣性給服裝圖案設計的選擇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服裝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混合搭配,給了服裝圖案設計更大的空間。目前,現代抽象幾何圖案、隨意形圖案以及幻變圖案在當代服裝設計中都有很廣泛的應用。除了圖案的選擇素材之外,抽象繪畫還為服裝圖案的創作手法的創新提供了許多幫助。其中,潑濺和筆觸的創作形式是抽象繪畫圖案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2.服裝構成中的應用

構成就是將不同或者相同的幾個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單元。在服裝設計中,構成的形式對視覺的表現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抽象的構成形式能夠將獨特的現代經典視覺表達出來,給人以無盡的美感想象。其中,留白是抽象繪畫中服裝構成的表現方式之一。不同的留白能夠表現不同的視覺效果。而服裝構成中的分割效果則能夠展現不同秩序的視覺美感,并且能夠為服裝在視覺體驗上增添出動感。不同的組合方式也是抽象繪畫在服裝構成中的一種表達方式,例如通過圖案和圖案的不同組合通過一定的構成形式呈現在服裝中,能夠使服裝的藝術美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服裝構成中不同素材的搭配也展現出很多的優勢,通過混搭,能夠形成不同尋常的視覺體驗。

3.服裝色彩上的應用

色彩是最先引起人們視覺記憶的服裝元素。因此一件完美的服裝只有精湛的工藝和個性的款式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恰當的色彩表現,因此色彩對于服裝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抽象繪畫在服裝色彩中的表達方式有許多種,例如多色混合、單色塊的組合以及黑白搭配等等,都各具自己的特點,分別展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4.抽象繪畫豐富了服裝設計的表達方法

抽象繪畫除了對服裝設計的圖案、色彩、構成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之外,同時也豐富了服裝設計的表達方法,從而呈現出新的視覺效果。例如抽象繪畫與工藝手段的創新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藝水平,從而更好的將服裝理念表達出來。

三、結束語

抽象繪畫給了服裝設計師們很多的靈感,無論在創作思路上還是材料選擇上,都有新的思路。抽象繪畫應用于服裝設計當中是提高服裝的時尚性和表現力的重要手段,將抽象繪畫作為當代服裝設計的靈感源泉,應用到服裝設計中,還有助于擴展服裝設計藝術表現領域和表現手段的多樣化,帶給人們更豐富的視覺體驗。

參考文獻:

[1]陳肖孟.抽象繪畫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

[2]薛瑰一,李瑩.當代服裝設計中的抽象藝術[J].學術論壇,2013,12:185

第3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服裝設計;材料;創新;分析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不再僅限于保暖和遮羞,而是向通過不同的服裝風格,不一致的服裝設計來展現自己的美貌和內涵。因此,服裝設計師應該在設計過程中,擺脫傳統服裝材料使用理念,不斷的創新對服裝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創造新的服裝面料,從而來滿足人們的對服裝審美需求。

一、服裝設計材料創新重要性分析

服裝設計的重點是藝術外觀視覺效果,而服裝材料具有可以表現人個性和心理狀態、彰顯人們的身份和地位的功能和作用。比如,貂皮大衣這種服裝材料總能使人感到富貴而高貴,穿這種材料能顯得穿著者更有社會地位;而穿絲綢材料的服裝能讓人感到清涼和性感。不同的服裝材料能體現出不同的穿著效果。不同的人穿著不同的服裝材料也體現其出不同的風格和特性。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不斷改變,對服裝材料的需求也不斷變大。因此,不斷創新材料的使用方法、創造更新的服裝材料,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從服裝設計師方面來說,材料是設計師創作的基礎,對于服裝材料的不同運用和新的材料能給設計師帶來跟多的設計靈感,也能設計出更符合人們需求的服裝。由此可見,對服裝材料進行的運用進行創新,創造新的服裝材料,對服裝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當代服裝設計材料創新應用的方法

1、挖掘傳統材料,對其進行二次設計和再造

每一個時期的服裝都具有其非常鮮明的風格和色彩。這是因為服裝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會融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設計師自己的文化涵養、審美觀念等,將當代藝術中變形、夸張、抽象等藝術理念科學地應用到服裝之上,從而設計出更有時代特點、個人藝術風格的服裝外形。由于目前的服裝材料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的了,因此,服裝設計師應該要對傳統的服裝材料進行二次設計和再造,從而激發出設計師新的設計靈感,創造出新的服裝材料或材料運用方法。對傳統的二次設計和再造主要體現在改變材料的原有外貌,將原來平面、靜態的材料轉變為具有現代元素的立體、動態的材料,從而豐富設計空間的材料來源。對傳統材料二次設計再造主要有兩種方式:對現有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和在材料生產過程中對材料進行改造。需要注意的是,對服裝材料的二次設計可以采用鏤空、印染、疊加等手法,使服裝材料能呈現出其特有的立體風貌,增加服裝設計整體的視覺美感。而且,加強對傳統材料的二次設計和再造,不僅可以提高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服裝設計的成本,充分體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創意,引領服裝時尚潮流。

2、大力開發新型材料

現實情況表面,僅僅依靠傳統材料來增加服裝設計的美感,是無法追上人們對服裝美感的步伐的。因此,設計師只有不斷大膽創新,利用現代的布料生產技術,大力開發新的服裝材料,才能有效地實現服裝設計創新。或者是以自身視覺為突破點,積極開發應用反傳統新型材料,科學地在服裝設計中融入現代夸張、抽象等藝術理念,保證不同性能的材料能展示出特有的藝術價值。并且,新型材料能給人們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更容易引起設計師與觀眾之間的審美共鳴。反過來,新材料也更能激發設計師的設計靈感,激勵服裝設計師進行藝術創作,從而設計出更具藝術美感的服裝作品。

3、多運用高科技材料

服裝材料是與時代生產力掛鉤的,是與時代科技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古時候人們的服裝布料大多為麻布和蠶絲,這是因為古時候的人們指具備生產麻布和蠶絲的生產力。而現在大多服裝材料為纖維,是因為現在社會的生產力使纖維的使用能比麻布和蠶絲更為方便,要更為節約服裝設計成本。還有,現在比價流行的太空棉,其主要指的是一種開放式的細胞結構,具有溫感減壓特性的材料。這種太空棉具有透氣吸濕、輕薄柔軟、抗寒耐熱、解釋牢固等優點,其材料的蓬松感也制造出了另一種服裝美感。因此,服裝設計師應該隨時保持對科技發展的關注度,積極思考當下新發明的材料是否能融入到與服裝設計當中去,讓科技與服裝創新相結合,使服裝設計做到與時俱進。

4、以時裝藝術為創新導向,不斷提升設計者自身的綜合素質

隨著全球的時裝藝術逐漸成型,時裝藝術已經成為了流行趨勢的引導者,并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和認可,更被全社會大力追捧。在此背景之下,全球逐漸涌現出一批大膽創新、思維卓越的優秀服裝設計師,他們利用自身巧妙的構思,將反傳統新型材料的應用和開發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點,也拓寬了服裝設計的發展道路。因此服裝設計師可以以時裝藝術為創新導向,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主動去學習有關服裝設計方面的材料、歷史、心理、美學等知識,不斷積累自身的藝術素養和文化涵養,從而使自己的服裝作品更具有藝術性,更具有審美觀念、文化內涵。并且,由于服裝設計是一個綜合性藝術創造活動,如果創造者不能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對美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是很難創造出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服裝作品的。

三、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和人們對服裝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服裝設計師只能不斷創新應用和再造設計材料。因此,服裝設計師應該不斷對服裝設計中材料的創新應用進行探討和研究,不斷挖掘傳統材料,對其進行二次設計和再造,不斷運用高科技大力開發新型材料,從而滿足人們對服裝材料變化日益增長的需求,設計出符合時代特色、具有鮮明個性的服裝作品。

參考文獻

[1]彭薈.服裝設計中材料的創新應用分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6,02:125-126.

[2]付可欣.服裝設計藝術中材料的創新與應用[J].藝術科技,2014,02:278.

第4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市場經濟;服裝設計方法;面料成衣化

檢 索:.cn

中圖分類號:TS9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7-0077-03

On Fabric Clothing Theory within Fashion Design Method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ZHI Tian-tian(Art and Design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fashion cycles of new clothing products are getting shorter and shorter. And it is necessary to get fashion design methods realized more conveniently and rapidly in the fast changing market. In this paper, we conclud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fabric clothing theory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hion design methods and the market economy. Moreover, we obtai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fabric clothing theory in fashion design methods.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fashion design method; fabric clothing

Internet :.cn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服裝品牌企業的核心是產品本身的競爭力。經濟市場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是服裝企業生存與發展基石,服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服裝產品本身的價值和設計所帶來的附加值。面料是服裝設計方法實現的主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服裝流行的短周期,面料的可成衣化程度對服裝設計方法的實現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服裝設計方法

傳統的服裝設計方法認為,服裝設計與其他領域的設計是相通的,可以從點、線、面等要素的設計規律組合來實現造型、色彩、材質的表現。服裝產品是為了滿足人體穿著需求為基礎的功能性產品,功能性基礎上通過設計方法來實現穿著者的求美訴求。在服裝企業中,為了保證企業的利潤化和服裝產品思想的一致性,設計方法更多地表現為設計流程的執行。

(一)服裝設計構思

設計構思,是對即將創作的作品進行計劃性思考的過程。在服裝設計構思過程中,常用觀察比較法、極限法、逆向思維法、改變法、添加法、刪除法、結合法等設計思維方法來對產品進行初步設想。結合服裝人體工學通過運用均衡、對稱、對比、夸張、重復與疊加等設計規律手法將服裝造型初步構思出來。

(二)服裝設計表達

服裝設計構思是停留在藝術創作中思想層面的思維活動,需要用服裝效果圖這種視覺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在繪制服裝效果圖的過程中,設計者在表達原有設計構思的過程也是對原有設想的二次構思,在繪制中可能會表達出更新穎的設計創作。在設計表達中,點、線、面三者的構成是組成產品本身最基本的要素,服裝效果圖上點、線、面的運用是通過面料和輔料作為形式載體來表達實現的,因此在服裝效果圖表法設計構思的過程更多的是對設計要素的組合運用。

(三)服裝設計實現

服裝是滿足人體穿著需求的產品,服裝設計的實現也必然是服裝產品本身的實現。依據設計效果圖,通過面輔料的選定和工藝方式的制作,最終將設計圖由平面的形式轉換為立體的表現形式就是服裝設計實現。服裝設計實現的可以通過立體裁剪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平面裁剪,無論哪一種實現形式,最終展現的必然是服務于人體的穿著形式。

二、市場經濟與服裝設計方法的關系

(一)市場經濟特征

市場經濟是在社會分工基礎上的商品經濟,依據社會需求決定商品供有量,其顯著特征就是商品競爭。市場經濟上的每個商品主體都要遵循競爭的法則,最終體現出市場經濟下的效益經濟,實行優勝劣汰。

(二)市場經濟與服裝設計的關系

市場經濟下服裝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機制所引導,市場透過服裝產品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產生復雜的相互作用,從而達成服裝產品市場的利潤化。然而,人們對服裝流行追求美是服裝產品贏得市場的源動力,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始終是服裝企業產品設計的依據,通過服裝設計手法將流行與市場結合起來最終贏得服裝產品市場的利潤化,是服裝設計與市場經濟相互作用的循環機制。

(三)市場經濟下的服裝設計效益

服裝設計產品的關鍵是如何要在流行周期內快速的占領經濟市場,贏得消費者的鐘愛從而產生購買穿著行為。服裝的流行周期很短,其新產品設計周期從設計、打樣、采購、生產、物流到展示銷售國內平均周期大約是6-9個月時間。服裝企業實力不同其新產品的設計周期也不同,ZARA作為快速時尚模式的領導品牌,新產品從設計、制作、生產到店面銷售最快只用一周,平均只花三周時間,是服裝企業里設計周期循環最快的品牌。

服裝設計方法運用的成功程度是在于對服裝企業各個環節的了解和把控,從設計到面料的選用和批量化成衣的生產環環相聯。ZARA品牌的成功的關鍵是把控了服裝產品設計如何快速應和市場變化,每款設計在店里擺放周期不超過兩周,每周都有新品推出,從而滿足了服裝消費者的求新需求,實現了服裝設計效益和企業利潤化。成衣產品在市場經濟下的利潤化程度是檢驗服裝設計成果的終端,同時也是服裝設計新周期的始端。

三、面料成衣化設計的形成

(一)經濟工業一體化發展

伴隨著機械化、產品規模化的經濟工業一體化發展,服裝工業技術也在隨之不斷的持續更新,具有量化特征按照標準號型批量生產的“成衣”出現,以市場為主導的服裝產品量化特征決定了單件設計定制最終向批量化成衣設計發展。伴隨著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更新發展,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越來越激烈,以市場為導向的批量化成衣已經成為服裝商店銷售的主要商品。

批量化成衣的背后是完善的產品供應鏈,從設計、生產到銷售每個環節都必須是可跟進的。服裝設計方法的實現需要面料作為載體才能轉換為真實的產品“成衣”,面料的可批量生產程度直接影響著服裝設計的實現進度,由此服裝設計與面料之間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面料需要服裝設計方式將面料塑型制作為成衣,從而實現其市場價值獲得產品經濟效益。成衣設計的市場化維系著服裝產業供應鏈的始終,依據市場為導向面料如何成衣化是市場經濟下服裝設計的核心。

(二)服裝消費特性

服裝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人們穿著功能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不斷更新,服裝的消費趨勢朝著求美、求廉和穿著功能化這個總體需求發展。根據影響服裝消費觀念的文化差異、年齡差異、經濟收入差異、個人興趣愛好等因素,消費者會選者適合自己的服裝產品層次和類型,但是求美、求廉和穿著功能化這個大眾消費認知是共同的。大眾消費認知心理特征的促使,更多滿足大眾化穿著需求的批量成衣占領了主市場。

(三)服裝工藝機械化

服裝產業市場化、工業化是服裝企業產品在市場經濟得以運轉的根本,面料是服裝產品生產的主材料,面料的可適應機械化程度決定了生產成本的多少,從而直接影響成衣產品成本的多少和新產品的周期,從而面料的可成衣化機械程度是服裝設計方法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面料的可規模化與批量化生產是滿足成衣批量生產的前提,面料與成衣的批量化決定了面料的成衣化理論。

每一種面料都有自己的特征,同一種面料會因使用的設計手法和工藝方法不同而展現出另一種材質特征。服裝設計手法對面料的利用和改造程度都是在有限的面料中實現無線的創意,面料再造的方法再多種多樣,也是在面料材質特性本身的基礎上發揮出不同形式的作用機制,最終還是要滿足面料的可成衣化與可規模化加工。

(四)設計成本低廉化

服裝企業產品有盈利才能生存和發展,產品成本是盈利程度里必須把控的一項,所以成本是服裝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和設計方法實現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一方面設計的產品要符合消費者需求和品牌定位,一方面要考慮到成衣面料和相關輔料的生產或采購成本,在快速響應設計和生產同時盡可能的低成本實現。成批量的面料和需要特殊工藝定制的面料成本是不同的,不需要二次處理的面料就能滿足設計需求的,更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所以在服裝設計中面料的可成衣化程度決定著設計成本。

面料是制作服裝的主材質,服裝設計圖能夠運用到成衣批量生產的,面料一定是依紡織材料為主,在紡織市場上屬于比較完善化的織造方式,成熟的織造工藝和工藝方式能更有效地降低紡織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服裝設計成本。紡織企業進行面料開發時,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也會盡量開發可成衣化制作的面料,在滿足市場銷量為前提下會盡可能的降低材料成本。

四、面料成衣化設計理論的運用

(一)面料成衣化的定義

面料成衣化是指面料的類型已經固定化為某些固定的成衣款式,目前已經被定義化的成衣面料有風衣面料、大衣面料、襯衣面料、牛仔面料、西服面料、針織面料、毛織面料、棉麻面料、雪紡面料、絲織面料等,這些面料已經固定化的存在于服裝設計中的成衣材料中。這些固定化的成衣面料其特征是都能夠運用于批量化生產,有完善的面料織造工藝和面料工藝生產線,工業化的批量生產條件決定了他們成衣設計實踐的可行性。

(二)面料成衣化的特點

每一種面料的材質特性都是固定的,比如襯衣面料一般都是運用于襯衣款式的設計中,風衣材質的面料都是運用于風衣款式和外套款式中。雖然每一種面料材質是固定的,同一種面料會因為使用的設計手法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設計效果,這種設計手法一般是通過對面料的再造來發揮出與以往不同的材質作用和效果。對于面料的再造也是在原有面料材質的基礎上的二次設計,而以市場為導向的設計必須考慮成本的控制,對面料的二次設計會增加服裝成衣的設計成本,從而面料的原有材質特性的成衣化設計是主要材料運用設計手法。

(三)面料成衣化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所呈現的物體形象需要通過面料來轉換為成衣,雖然不同的面料質感會顯現出不同設計效果,在市場經濟下產品的反復更替已經將很多面料特定為了某些固定的成衣款式。比如精仿毛料派力司、中厚精仿毛料華達呢、厚粗紡毛料法蘭絨所表現出來面料風格是挺拔、干練、嚴謹的挺括材質特性,在設計中多是將這類面料運用在西服、風衣和套裝這類端莊、嚴謹的成衣款式中,同時也定義了這類面料為挺括型的服裝設計款式中。

服裝在季節特性基礎上,將面料分為春、夏、秋、冬等四大季節面料。比如在進行夏天的女裝設計中,在設計構思時就會固定化的將雪紡面料運用在設計實現中,雪紡涼爽的材質特性就經常運用在雪紡衫的成衣設計中。面料是服裝設計方法實現的載體,成衣是服裝設計方法實現的形態,載體和形態最終都是同歸為產品投入市場實現其市場價值,面料固定化為某些成衣類型的特性在服裝設計方法中的運用也是適應市場的需求。

五、總結

服裝設計是服裝企業產品開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系統工程中的一個起始點,設計的核心點是造型、色彩、材質,這三者的關系在服裝設計方法表達中通過面料的作用機制相互滲透。因服裝新產品的周期性,面料一般是先于成衣設計投入市場,個別實力雄厚的服裝企業特殊定制的非大眾市場化面料,也是紡織廠已經成熟化的面料,其面料紡織工藝也是流行在服裝成衣設計之前。一方面,面料的流行決定了服裝設計方法對流行的把握;另一方面面料的市場化決定了服裝設計成果的市場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因服裝產品量化特征、品類特征、生產特征等條件的限制,面料已經固定化為某些成衣的理論是早已經潛移默化的運用在了服裝設計方法中。

參考文獻:

[1] 豐蔚.新成衣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9:268~274.

[2] 王小雷.構建市場化的成衣設計教學模式[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1).

第5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彩畫;家紡服裝設計;運用

1 水彩畫的概述

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進行作畫的一種方法,這種作畫方法非常注重表現技法。[1]水彩畫中的色彩是透明的,顏料的透明性使得水彩畫產生了一種明澈的效果,同時,水的流動性會生成淋漓酣暢的意境。水彩畫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智慧的結晶,是一種文明的表達方式。隨著藝術形式多樣化的發展,水彩畫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水彩畫因工具材料的特性,技法與其他畫種不同,從而形成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趣味。

2 水彩畫在家紡服裝設計中的運用意義

家紡服裝設計與美術學、色彩學以及心理學等學科息息相關,家紡服裝設計將各類學科的技術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起來,從而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就家紡服裝設計而言,款式、色彩和面料是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可以說,款式、色彩以及面料是家紡服裝的視覺符號。服裝的色彩能夠直接沖擊人們的視覺神經,讓人們眼前一亮。不同的色彩所展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也不同,每一種色彩都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而款式的好壞則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心理,好的款式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促使人們去購買。而面料則是讓人們通過感官去判定家紡服裝的質量的好壞。家紡服裝設計的目的,就是設計出滿足人們需求的家紡服裝,這種家紡服裝設計不僅體現在功能上,更多的體現在美學上,這種美學可以通過色彩以及面料來表現。而伴隨著水彩畫價值的被挖掘,人們對水彩畫中的美學價值也越來越認可,這種認可帶動了水彩畫的應用。對于家紡服裝設計而言,水彩畫的運用為設計師進行美學創作提供了更好的方法,設計師可以在水彩畫中尋找靈感,從而構思出服裝的樣式、色彩、效果等,并通過水彩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得家紡服裝設計更加形象化、藝術化,從而設計出符合人們需要的家紡服裝。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紡服裝設計中運用水彩畫,要求設計師掌握熟練的創作技巧,既要全面了解水彩畫,同時也要了解家紡服裝設計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家紡服裝設計創作。[2]

3 水彩畫在家紡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分析

3.1 豐富表現效果

就當前家紡服裝設計來看,設計師在進行藝術創作設計的時候所采用的元素比較單一,所設計出來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而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審美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家紡服裝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設計師而言,如果繼續采用以往的設計方法,所設計出來的作品必然毫無創意,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而水彩畫的運用徹底地打破了傳統家紡服裝設計的固有套路,水彩畫具備各種藝術特點,有著不可替代的透明性,可以層層疊加,從而使得作品更具層次感。同時,水彩畫顏色易干,在進行家紡服裝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利用水彩畫的形式進行創作,選擇不同材質的創作工具和材料,可以將設計師的創作理念完美地展現在家紡服裝上,而且通過水彩材料,可以使得設計作品更具形象表現力。[3]如夠需要表現一件衣服的褶皺裝飾,就可以利用水彩畫的透明性,由淺至深層層疊建,從而將衣服的褶皺裝飾完美地展現出來。

3.2 實現藝術化創作

水彩畫主要是以水調和顏料兩者為主,水的流動性會生成別樣的意趣,而顏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畫產生一種明澈的效果。[4]同時,在水彩畫創作過程中,材質、色彩的選擇多樣化,設計師在進行家紡服裝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色彩、樣式進行搭配,實現藝術化的創作。通過水彩畫的創作方法,使水與色相結合,提高畫面的層次感,從而表現出更好的畫面感,帶給人們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水彩畫不僅具有西洋繪畫的特點及扎實的素描造型基礎和豐富的色彩表現,而且和傳統的中國水墨、彩墨極其相似。而水彩畫的創作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筆、紙張、顏料等,使得水彩畫更具有表現力,從而提高水彩畫的意境。在家紡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借鑒水彩畫的藝術創作手法,通過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來進行搭配,在表現時通過合理調節色彩色調關系,形成虛實布局,從而創作出更具藝術性的作品。

3.3 特殊肌理表現豐富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藝術的追求越來越個性化、細致化,要想滿足人們對藝術追求的需要,藝術表現手法十分重要。對于家紡服裝設計而言,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殊肌理的處理是一項重要的工藝,如果特殊肌理處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作品的視覺沖突,則難以表現出應有的效果。而水彩畫的運用為設計師在進行特殊肌理處理時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水彩畫是用水和色來進行創作的一種手法,由于水的流動性,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隨意地對畫面進行創作,形成天然的畫面。同時,水的流動,水的浸潤,水的沉淀與沖刷,可以形成獨特的肌理,使得整體畫面顯現出獨特的肌理之美。而這種肌理之美可以作為一種視覺信息轉化成繪畫語言,能夠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滿足人們對審美的需求。

3.4 增添視覺美感

在傳統的家紡服裝設計中,其視覺效果都比較單一,而這種視覺效果主要是通過圖案來表現,而圖案的使用為家紡服裝增添了視覺美感。中國圖案文化既具有美學價值,又具有收藏價值,傳統的圖案通常出現在壁畫、掛屏等地方。而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轉念,圖案也逐漸出現在家紡服裝上,圖案的合理應用使得家紡服裝不再單調。同時,圖案屬于移動特定的符號,能夠傳遞一定的信息內容。例如,被套設計,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被套中合理添加一些圖案或者花紋,從而提升被套的美感。

4 結語

水彩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的出現為家紡服裝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藝術創作來源。家紡服裝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家紡服裝的要求不僅體現在質量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美觀性上,而這種轉變與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聯。水彩畫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趣味,在家紡服裝設計中,運用水彩畫可以為設計師提供多樣性的選擇,豐富表現效果,從而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蔡麟雪.水彩畫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企業導報,2010(12):269-270.

[2] 羅金.服裝設計中水彩畫技法的應用效果分析[J].牡丹,2015(18):87-88.

第6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傳統;時尚元素;設計;對比

前言: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是以中國元素為基礎,應用現代化服裝設計手法,充分的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更深層次上體現了時尚元素。通過中國服裝界的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國風格服裝設計的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不乏一些優秀設計,但是我們依然要秉持傳統理念和文化,從歷史層次和設計手法上進行突破,設計出更具時尚風格的服裝服飾。

一、傳統元素在中國風格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觀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如何運用中國傳統元素在服裝設計中成為了當代設計師的重點課題。其中有人認為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不能流于形式、限于表面,必須要在元素中表達中國文化傳統和精神。其中還有人認為中國元素已經流失在歷史環境中了,在運用的時候也就不用追究其內涵和精神了。縱觀歷史發展,在服裝設計中后者觀點已經喪失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不能夠成為堅守的理念。我們要追求傳統與現代并存的設計風格,將傳統元素利用現代的表達形式展示在服裝設計中,充分的體現時尚氣息。鑒于目前有關中國風格服裝設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積累尚很薄弱,如果囿于文化內涵的傳達,將無法解放思想、放手探索,因此以國際化、時尚化為設計價值取向的著眼點,開展中國風格服裝設計理論研究與實踐相對易行,本研究也以此觀點作為立論基礎[1]。

二、中國風格服裝設計的時尚元素服裝設計理念

時尚元素服裝設計理念是實現傳統與時尚融合的重要基礎,要著眼于國際設計風格,充分的將傳統與現代的元素進行混合,設計符合現代化審美標準的中國服裝。服裝設計風格是反應社會狀況的一面鏡子,其能充分體現社會的歷史時代,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西方服飾設計理念已經成為了國際主流設計思路,其潮流化和張揚的性格打破了傳統服裝設計理念的束縛,逐漸呈現了休閑化、輕便化、無性別化,這樣的當今現狀已經充分的將歷史元素與現代元素融合為一體。其中,在中國風格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傳統與時尚元素的搭配成為了主要的設計理念,無論多么復雜的服裝元素都可以充分的融合到現代服裝藝術中。在服裝場域中,時尚是均有多變性的,其受時間的影響相對較大,其中中國服裝設計講究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并自身演化成為獨具風格的服裝設計理念[2]。

三、傳統與時尚融合的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手法

(一)解構手法

后現代主義的思想主要表現在解構手法上,其反對形而上學、邏各斯中心及封閉僵硬的體系。在中國風格服裝設計中,將傳統元素與現論跟充分結合,利用解構手法,顛覆現存的服裝秩序,解構手法將傳統的服裝設計思路“否定”,打破傳統元素的束縛,將現代化元素通過處理成為新的形態或新符號。在服裝設計中,材料、顏色,圖形、符號等都可以被解構,意在改變其能指和意指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傳統的元素中體現時尚。在具體的應用中要重點解析服飾上的形、色、質等元素,通過巧妙的構思形成初步的設計方案,在設計中要充分的分析傳統元素的多重含義,然后再將元素進行結構、重組,從而增強其時尚感,例如,在古代傳統的黃色與龍紋搭配成為了帝王的象征,在這里可以運用解構手法,改變顏色與龍紋的關系,可以用黑色或銀色的龍紋組合來表現,從而弱化了傳統元素之前的含義,增加服飾的時尚感[3]。

(二)對比手法

在現代時尚服飾設計中,其強調挪用、拼貼、戲仿等,在一定程度上“反傳統”,中國風格服裝設計中廣泛的用了對比手法。對比混合手法是將傳統的元素與現代文脈進行組合,凸顯別具一格的時尚風氣。其手法存在特殊性,在對比混合中要將反差性極大的兩種或多種元素進行混合,在設計中要弱化傳統元素的古舊感,充分將傳統與現代進行統一,給人一種時尚的美感。對比混合手法是現代設計師常用的設計手法,例如牛仔面料,在現代中國風格服裝設計中被廣泛的應用于對比元素,可以在造型、圖案、材料上進行對比混合,將牛仔元素與傳統的花鳥圖案結合,通過對比彰顯時尚,在應用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元素的融合性和夸張性,要將牛仔的面料和休閑感與現代典型的羊腿袖、西洋蕾絲等具有民族性的非本民族傳統文化符號進行融合,彰顯時尚[4]。

(三)手法

手法是傳統與時尚融合的中國風格服裝設計中的重要手法,其重視表達人體與服裝的關系,通過服裝的形態反應現代和傳統的元素。當代西方服飾主要是圍繞型和裸出型,將人體的行、色通過充分的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中國服裝設計上講究的是優雅美和端莊美,因此在大部分歷史時期,我國服裝設計的風格是保守的,更不要說肢體了。現代化的手法改變了服裝的結構、色彩充分的體現了與傳統服飾的反差,其以身體為設計原點,將傳統的古典元素,利用現代化的手法表現出來,將傳統與時尚完美的融合。手法可以實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統一,在中國風格的服裝設計當中,要充分考慮的方式和部位,可以同設計者進行交流,,結合設計師的人體美理想,選擇不同的人體部位,比如選擇當下流行的露腰,的方式和部位要根據傳統元素的使用進行合理設計,選取合理暴露部位,充分展現人體曲線和性感魅力[5]。

四、結語

綜上,若想更好的將傳統與時尚融合到中國服裝設計中,就要先確立中國服裝設計的觀點和思路,摒棄傳統的設計理念,更多的運用中國傳統元素,利用現代化手法設計出符合服裝行業發展、具有獨特魅力的中國服飾。在中國風格服裝設計中要秉持中國傳統文化,深入到理念和風格的研究層次,提升歷史與文化的地位,更好的將中國文化精神在服裝中表現出來。雖然當前還面臨諸多難題,但相信隨著今后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可以更好的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服裝設計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吳春勝.傳統與時尚融合的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手法[J].絲綢,2011(01):37-39.

[2]曹彥菊.芻議傳統與時尚融合的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手法[J].藝術品鑒,2017(01):93.

[3]彭娜.傳統與時尚相融合的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手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22):58.

第7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藝術工學;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一、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現狀

藝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目前在高校中有三種存在形式:藝術院校(如清華美院、中國美院等)、理工等綜合院校(如北京服裝學院、閩江學院等)、師范院校(如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存在于這三種不同的類型院校中的專業,其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要求、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均不盡相同。

實際上,從民國初期的圖案教育一直到今天的藝術設計教育,我國的設計教育主要源于工藝美術教育,長期從屬于純美術(繪畫)。現代中國的設計教育萌芽于20世紀初期,探索于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一個多世紀來,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經歷了從“圖案”—“工藝美術”—“藝術設計”的發展階段。雖然我們曾經在民國時期和20世紀80年代初期先后引進學習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設計教育模式和體系,但是并沒有真正切入到制造產業和教育體系的深層,而僅僅是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層形態,沒有能夠從理論上對藝術設計及其學科給予科學的認識與界定。

現代中國設計教育模式,在事實上已經造成了我國設計教育體系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新一輪落后,看看亞洲新興工業國家韓國、新加坡、泰國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的設計教育和制造產業的同步發展的成功案例,足以證明當代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問題所在。對于正在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中國設計教育體系,唯有從理論上對藝術設計及其學科給予科學的認識與界定,才能夠在實踐上指導我們的設計教育。

二、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為藝術工學

“藝術設計是藝術、科學和技術的交融結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是它的本質特征。”藝術設計是一張網,無論是傳統文化、人文思想或哲學、美學等人文學科,還是物理、化學、機械等應用學科都與之相互滲透、互為所用。本文作者經過近年來對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較全面的深入研究后認為,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為藝術工學,藝術工學人才就是人文藝術素養高、懂得科學技術、了解經營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藝術工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藝術工學化、工程藝術化,實施“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培養模式。

將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詮釋為藝術工學,從理論上對指導國內藝術設計類(環藝設計、染織設計、陶瓷設計、裝潢設計、裝飾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人才培養具有綱領性指導意義。實際上,根據新市場需求和設計學科交叉特點,各國對設計教育都迅速做出了調整與改革。如日本近年來就成立獨立的“藝術工科大學”,神戶藝術工科大學從本科至博士課程都授予藝術工學學位,藝術工學化、工程藝術化的特色十分鮮明。作為國際設計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共同點是“藝工結合、文理滲透”,新體系、新方法、技術型的一體化特征十分明顯。

三、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

藝術工學特色本科專業的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內涵,有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

(1)人才培養目標。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要有超前意識,不僅要適應現代服裝產業的發展,更要瞄準未來服裝產業發展之需要。不僅要適應我國服裝產業的特點,同時也要符合國服裝產業發展之慣例。即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既非工程科學型,也非技術管理型,而是具有藝術工學特色的通才復合型。

(2)人才培養過程。堅持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三個“零距離”和三個“結合”的人才培養過程,即“以學生成才為中心”、“以課程建設為平臺”,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實施“專業設置與產業經濟零距離的配合,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零距離的貼近,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零距離的接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藝術與工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

(3)人才培養管理。為了保證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我們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養管理規章,能夠保障人才培養按教學計劃實施對教學活動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能夠保障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相互配合的教學過程的有機協調,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高效運轉。

服裝設計與工程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專業,第一次出現在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它是將原有的“服裝設計”、“服裝工程”等專業壓縮合并新建而成的。作為地方性大學閩江學院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一方面具有文學藝術特征,屬文學的藝術設計領域;另一方面,服裝設計與工程學科又具有工學屬性,屬工學的紡織科學技術領域(或曰屬于輕工紡織類)。顯然,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是文理交叉、藝工結合的專業,無怪乎在教育部的專業目錄中都注明該專業可授文學或工學學士學位。

作為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其學生為藝術和工程相結合的藝術工學復合型人才,其專業課程體系應以應用為目的,以服裝設計、現場生產、管理與營銷等技術、管理規范和相應的標準使用等應用為主的內容框架,溝通產業論、服裝企業管理、商品策劃、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之間的聯系,屬于應用性極強的專門知識體系,其課程具有“藝術技術一體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特點。

四、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的綜合體現,它決定著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與運行、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優化、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重組等,無不依據培養目標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包括:(1)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要求。大學本科教育目前正在向“大眾教育”轉化,本科大學畢業生正已逐步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而非精英人才。從目前我國的專業教育層次(即中專、高職、大本、碩研、博研)看,大學本科教育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以往,我國很多高校確定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職業定位是能在企業、事業、機關等相關單位從事設計、生產、管理或教學、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事實上,大學本科期間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還比較有限,再加上大學生實踐經驗比較匱乏,所以難以滿足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為大學本科階段培養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門人才,主要應從事較為復雜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一線實際工作,而不是直接從事高級專門人才所從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即,現階段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定位應是培養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專門人才,而非以往定位的服裝設計與工程的高級專門人才。

(2)人才知識結構的定位要求。由于社會分工的客觀存在,雖然現代高等教育也強調“通才”教育,但高等院校還是必須要設置相應的專業,以使所培養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專長,有具有較寬泛的基礎,即“通才+專才”。

由于服裝設計與工程是以服裝為主體的設計、生產和營銷,是一項技術性與技巧性都很強的專業活動。因此,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體現出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在復雜的服裝設計、生產和營銷工作中從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具備的知識。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按照“服裝設計與工程”來設置核心課程,即根據服裝市場需求設置“服裝設計”或“服裝工程”等課程。

(3)人才素質能力的定位要求。面對服裝產業的飛速發展,對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已經顯得十分重要。作為一名符合時代需要的優秀服裝人才,還應具備以下素養:

①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指掌握人文知識程度和運用人文知識進行審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知識的學習掌握能力、人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曾有位學者說到,如果讓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一本最新的女性時裝雜志,通過它就能夠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會是個怎樣的狀況。可見,服裝不僅僅是商品,它更是一種文化,凝結著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個性和審美意識,展現著一定的文明水平。服裝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我們所培養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設計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裝。

②科技素質。科技的迅速發展,在改變著我們的物質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取向。在工業經濟時代,為適應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形式的需要,人們崇尚簡潔美簡約主義,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使生產個性化的產品成為可能,人們又強調個性美。科技對于服裝來說,不僅僅是技術,它正在影響到我們的思想、文化和美學等各個方面。

因此,理解科學精神和科技價值觀念,掌握科技工作規范,正確運用科技思想方法,具備科技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技素質教育在方法上應有別于傳統的科技知識教育,注重面向社會生活實際,培養掌握新技術并運用實施的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研究新技術的能力,體現時代性。

③職業道德與修養。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應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具有一定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具有市場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創立名牌,我們的服裝設計者就必須了解國外市場,了解那里的消費者的文化與消費觀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國家間的文化正在發生著滲透與融合。今后的服裝,一方面要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需要不斷吸收世界各國文化之長。這使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能設計生產出與全球化時代相適應的世界性的服裝。合作能力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員不僅要精通服裝設計與工程的專業,而且還要能夠很好地與團隊成員、領導、職能部門以及客戶等有關人員和部門進行交往,以便能主動地、高效地開展工作。

五、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1)21世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作為本科專業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其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確定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或掌握服裝設計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及表達技能,或掌握服裝構成原理、服裝推版技術、服裝材料應用以及服裝生產技術與管理方法,對服裝產業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在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服裝開發設計、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等工作的藝術工學應用型專門人才。

(2)21世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

21世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涵:

①從業務培養目標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應具備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由于服裝設計與工程按專業方向分為服裝設計專業方向和服裝工程專業方向,所以業務培養目標可以有所區別。如服裝設計專業方向應以培養服裝設計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優先,服裝工程方向則應該以培養服裝技術為先。

②從業務培養要求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服裝的設計、生產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服裝設計、生產技術及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服裝設計、服裝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因此,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屬于既懂設計又懂技術的藝工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可在服裝設計、服裝加工、服裝營銷的企事業單位工作。藝工復合型背景的畢業生,既有理工科的縝密周全之思維,又有藝術文科的策劃設計之能力,恰好滿足了服裝企事業單位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③從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來看,一是掌握服裝設計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及表達技能;二是掌握服裝構成原理、服裝推版技術、服裝材料應用以及服裝生產技術與管理方法;三是了解服裝消費心理與服飾消費文化、掌握服裝營銷基本技能;四是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協調、語言文字表達、信息獲取與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五是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六、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我們從藝術工學人才以及藝術工學特色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出發,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內涵的研究,我們在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人才培養過程、教學管理機制多樣化等方面,以“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為主要模式,持續不斷地深化了“藝術工程化、工程藝術化”的學科專業改革實踐,細化成了三種不同的特定復合型式,具有特定的適用范疇。

(1)工程+藝術模式。該模式以工程教育為主,并滲透藝術教育為特色,特別適用于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工程)、紡織工程專業(如針織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等。

一定的藝術教育可以使這類專業的教學內容、研究成果以及相應的人才培養更接近生產實際。由于藝術教育拓寬了該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途徑,使得教學、科研內容更具針對性,紡織服裝產品的設計更具技術與藝術的統一性,研發出來的產品更合理,更市場化,更人性化。

因此,這類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紡織、服裝工程知識、紡織品及服裝貿易知識和紡織品與服裝藝術設計理論,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紡織品及服裝設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作風嚴謹、適應性強、發展后勁足,具有扎實紡織及服裝工程理論和較強藝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畢業后能從事服用織物、裝飾織物和服裝的設計、家用紡織品設計,也能進行紡織品及服裝的貿易和管理工作,同時還可在紡織、服裝工程和藝術設計學科上進一步深造。

(2)藝術+工程模式。該模式以藝術教育為主,并滲透工程教育為特色,比較適用于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等。

一定的工程教育讓學生提高設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特別關注工程技術進步為各類設計帶來的全新思路和發展空間。因此要求學生掌握藝術設計知識、創新設計的理念,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藝術創作,培養具有扎實的藝術設計理論基礎、較強的藝術創新及工程技術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畢業后能從事服裝產品開發及創新設計、服裝的貿易和管理工作;環境設計項目策劃、制作,環藝衍生產品開發等工作;室內設計及景觀環境設計、工程施工。

(3)藝工融合模式。該模式以藝術與工程技術結合、文科與理科滲透為特色,主要適用于服裝設計與工程(不劃分專業方向)、藝術設計專業(產品設計)等。該類專業本身同時面向藝術類和理工科招生,單從課程模塊無法界定哪些屬于藝術課程或工程課程,藝工結合和文理滲透的課程設置體現到了培養方案的每一個節點。

服裝設計與工程,作為一門屬于藝術工學學科的復合型專業,它的學科屬性及專業特點決定了服裝設計與工程教育是工程技術和藝術設計有機融合的完整統一體。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通過優化培養方案設計,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得到最大化的滲透融合,要求學生掌握服裝產品設計基本理論與方法,良好的服裝工程技術知識和產品研發的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具有較強的設計創新意識和技術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畢業后能從事服裝產品創新設計、產品研發及其組織管理工作等。

七、結束語

當藝術工學教育擺脫師傅帶徒弟的原始形式后,就開始從經驗走向科學。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經驗越來越多地沉淀成科學,藝術工學教育的科學成分越來越多,藝術工學的學科建設也逐步地得到完善。

(1)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為藝術工學,藝術工學人才就是人文藝術素養高、懂得科學技術、了解經營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藝術工學特色人才培養就是藝術工學化、工程藝術化,實施“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培養模式。

(2)服裝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藝術工學特色的應用型高級設計與工程技術人才,其人才培養模式有工程+藝術、藝術+工程、藝工融合等三種模式。

(3)將藝術設計的學科屬性詮釋為藝術工學必將促進我國學科設置與分類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指導國內藝術設計類(環藝設計、染織設計、陶瓷設計、裝潢設計、裝飾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人才培養具有戰略性指導意義。

(4)藝術工學學科下的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等專業,如果從第一次進入到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算起,尚屬年輕的學科專業,其學科的科學化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人才培養模式還需要有更多的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葛田田.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J].藝術探索,2007(3):76-77.

[2]劉媛媛.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芻議[J].藝術教育,2007(11):116.

[3]蔣宗禮.如何使專業辦學從經驗走向科學[J].lwkoo.cn,中國大學教學,2008(1):29-31.

[4]甘應進,陳東生.創新教育與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J].中國西部周刊,2005(12):54-55.

[5]陳東生.藝術設計學院學科建設展望[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版),2002,23(增刊):55-56.

[6]潘魯生.對當前設計藝術教育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5(2):6-7.

[7]李偉,唐朝暉.“質量工程”背景下地方高校藝術設計特色專業建設研究[J].藝術教育,2008(6):64-65.

[8]李炳訓.“和實生物”——我國設計藝術教育思考[J].藝術教育,2008(7):8-10.

第8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作為一種藝術想象,服裝設計的創新思維十分重要,來源于現實而且又與現實不一致。不僅對已存在的現實存在一定的認同,同時還要對新的形式予以探索與創新。既同科學性相關,又要同藝術性相關。同過去的規范和傳統相比較,主要是添加了新的手法,通過形成新形象,從而表達出一種新感覺。創新的實驗有賴于兩個方面:一是基本設計素養。二是提高審美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從基本素養的角度來看,基本素養包括道德素養、藝術素養以及文化素養等等,培養高尚的道德素養,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實踐者,其自身的業務能力和道德素養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到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有著榜樣的作用,而其教學方法的使用,應當不當致力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且激發他們創造性思維。

1 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需求在不斷提高,服裝設計的創新要求也越來越高。此時,服裝設計不只是一種服務于大眾的產品設計,更體現了藝術性。在當今這個時代,對時尚和個性的追求較為明顯,設計過程的多元化,也逐漸成為主要的趨勢。人們在對服裝進行審美的同時,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這就決定了對服裝設計師的要求,要求服裝設計師能夠有更好的素養,同時掌握更加豐富的信息,使得個性特征越來越明顯。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要對服裝設計的學生進行培養,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其創造性上。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需要通過服裝設計環節,去凸顯創新理念,使得服裝設計教學,能夠有著一個好的發展前景。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有現實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更讓自己體會到一種生命的共存感。在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時,需要對師生之間進行合作,同時還要側重于教師的培養,讓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2 服裝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1)追蹤溯源法。在服裝設計相關理論中,有些理論看起來是簡單。但是其實并非如此,要掌握并熟練運用這些理論,需要很深厚的藝術功底,同時還需要比較好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也能更正其對服裝設計理論的基本了解。其外在表現形式也比較明顯。對于服裝設計行業來說,實踐背景比較濃厚,如果學生無法理解該背景,在實際操作中,便沒有辦法對服裝設計理論進行比較實際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對文化底蘊的忽視,將會使得整個教學缺乏活力。同時,作為一個好的服裝設計師,應當對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這些了解的基礎之上,去激發靈感,從而不斷提高服裝設計的水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如果要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不僅要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引導,同時還要向學生積極介紹與藝術和設計相關的其他書刊。使學生能夠了解其他藝術,為學生了解服裝設計奠定相應的學科基礎,與此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美的分析能力,通過高雅藝術的接觸,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在創造過程中也能夠更好的激發創作靈感。日積月累,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進而對審美藝術以及相應的設計原理有著充分的了解,使得學生有朝一日從事實踐工作也能夠受益良多。

(2)身臨其境法。我們知道,作為一門實踐性十分強的課程,服裝設計需要不少的基本功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掌握。這也是服裝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例如,要讓學生學會對面料進行識別和設計,同時還要掌握多種裁縫技能,如平裁、立裁以及縫紉等等,唯有不斷地對基本功進行鍛煉,才能夠真正掌握服裝設計的精髓,并且自如的運用起來。不同的人對服裝設計的運用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其運用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斷地變化。但是它和自然科學有著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學的相關理論如果要運用在實踐中,可能可以找到一定的標準,但是服裝設計理論則沒有這樣的標準,在實踐過程中,也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標準模式。而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這個缺陷。根據相關經驗表明,鼓勵學生進行想象,能夠讓學生對服裝設計的相關理論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學生在很平凡的地方,都能夠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具體實踐中,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關注一些不常為人發現之處,從而深刻體會服裝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內涵。使得探索精神和想象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探索精神和想象力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圍繞問題,通過各種想象,不僅考慮充分考慮已知領域,更對已知領域進行突破,從而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構思。創意可以反映在服裝設計的方方面面。例如,針對題材創意,自然題材、歷史題材等等都需要進行突破。針對服裝造型等等,如方形輪廓、圓形輪廓等等,在色彩方面,則可以從中性色調以及對比色調等方面進行創意設想。總而言之,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在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之上,去考慮服裝主題以及服裝造型等各方面問題,不斷完善創意方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課堂還應當以學生為本,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使得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到知識,同時更加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共鳴。使得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9篇:服裝設計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環保理念;兒童服裝;設計要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已經不能夠滿足于組布麻衣的穿著需求,現代人更加追求服裝的個性與穿著的舒適感。服裝設計工作者們通過創意將服裝的形態、樣式和顏色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隨著生態環境問題對人們生活威脅的日益嚴重,生態環保理念成為了現今人們非常關注的重點話題,環保理念也逐步滲透到各個發展領域。服裝設計師們從日常生活中得到靈感,將環保理念應用到兒童服裝的設計中,實現了服裝設計的環保和安全,不僅對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更加保護了兒童的身體健康,環保理念在兒童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具有巨大的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服裝設計環保理念概述

將環保理念融入到服裝設計中,就是將能夠引發消費者環保共識的各個元素應用到服裝設計之中,再通過確實可行的設計理念,將環保理念體現在服裝的生產及銷售環節中。現代環保服裝設計主要通過將可再次利用的環保材料應用于服裝設計制作,其中包括:彩棉、植物纖維以及牛奶纖維等,盡量減少人工化纖等服飾面料的應用。這些面料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及衣物對人身體的有害刺激,尤其是兒童,身體免疫力遠遠不如成人,更加需要優質的服裝面料制成的衣物。同時,在設計中,加入防塵、抗輻射、防紫外線等元素,研發出新型制衣面料。應用于面料染色的染料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服裝設計中的環保設計理念要求其服裝不采用過于艷麗的色彩,減少染料的消耗和對人體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也需要充分考量服裝填充物的環保。從服裝的設計之初一直延續到服裝的生產,都需要基于環保理念進行充分研究,才是真正的環保服裝。

二、環保理念在兒童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人們對服裝的需求已經不局限于保暖、舒適、美觀等方面,現代人們更注重服裝的品質,其中不僅包含以上幾點,更重要的是健康。兒童由于身體機制問題更容易受到來自外部的威脅,兒童服裝將直接影響到兒童身體的健康發育。同時,每年服裝生產消費所消耗的資源是非常巨大的,延長服裝生命周期,降低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必要的。環保理念應用與兒童服裝設計中,有效保障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能夠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下文主要針對環保理念在兒童服裝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和體現進行了分析。

(一)兒童服裝設計的主料選擇

兒童較成人而言,免疫力較低,皮膚保護性差,衣物又是直接與之皮膚接觸的,因此,在服裝設計中主要考慮到服裝材料的選擇和應用。天然纖維具有透氣性好、有害物質少等特點,在服裝設計中應用廣泛,其中包含了棉、毛、絲、麻等。這些材料能夠更好地保護兒童皮膚,降低人工材料及有害物質對兒童皮膚的傷害。現代科技水平發達,在人們認識到人工材料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同時,人們開始著重研發新型天然環保材料。彩棉的栽培種植,對服裝材料的選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彩棉具有天然的顏色,不需要進行人工漂染,降低了環境污染和人體危害,同時,降低了服裝生產的成本,在兒童服裝設計的材料選擇中非常值得參考。

(二)兒童服裝設計的輔料選擇

除了服裝主料的選擇之外,還應該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注意服裝的輔料選擇,其中包含填充物的選擇以及配飾材料的選擇。填充物在一些秋冬季兒童服裝中應用廣泛,其不僅僅用于服裝的保暖用途,更兼顧了服裝的樣式和造型,填充物作為主要的保暖材料,雖然不直接貼合兒童皮膚,但是材料選擇不當仍將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發育。填充物應選擇天然材料,如純棉物、羽絨等,不僅能夠解決不良材料的危害,更增加了服裝的保暖性。另一方面就是服裝配飾材料的選擇,服裝配飾能夠增添服裝的美觀性和部分功能型,根據其用途盡量選擇與服裝面料一致的環保型材料,或者塑料性環保材料,全面保證服裝的綠色品質。

三、環保理念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注重兒童服裝設計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兒童服裝穿著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是環保理念體現的重點要素。其中舒適性要求我們,在兒童服裝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服裝的廓型與季節變化之間的緊密聯系,根據季節變化,對服裝腰節、領口、下擺等都要做出適當調整。另一方面,兒童的服裝在他們眼里也許只是一件玩具,在服裝設計中應盡量減少小部件和尖銳部件的應用,以免造成幼兒誤吞和劃傷,增加服裝的安全性。

(二)人性化在兒童服裝設計中的體現

注重人性化也是環保理念在兒童服裝設計應用中的關鍵性因素,其根本含義就是注重兒童年齡特點。0~6歲兒童的分辨能力差,普通衣物難以分辨正反,甚至分不清上下,這是在服裝設計中就需要別出心裁,增添相應的點綴物,增加服裝的辨識度,從而幫助兒童正確認識自己的衣服。6~12歲的兒童對世界好奇心比較重,這個年齡段是探索世界的年紀,這時在服裝設計中加入多樣的、積極健康的圖案、點綴物,更能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和性格培養都存在著一定的積極作用。結語兒童是世界的未來,服裝是關系到每個人的物品,好的服裝設計能夠更加體現出服裝的價值,講科學環保的理念應用到兒童服裝設計之中,能夠在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需要注意的是,服裝設計理念日新月異,環保理念在應用于兒童服裝設計之中時,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市場、環境、人文等更方面因素的調節,不斷創新發展兒童環保服裝設計,才是其發展的主要途徑。

作者:韋華 單位:梧州學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8|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 天堂mv免费mv在线mv观看| 免费看曰批女人爽的视频网址|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香蕉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波多野吉衣在线电影|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91秦先生在线|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freesexvideo性欧美医生护士|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 在线观看免费为成年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yy4080李崇端60集视频| 激情影院在线观看十分钟|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在线视频| **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最近免费韩国电影hd免费观看 |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玩弄CHINESE丰满人妻VIDEOS| 成人看片黄a毛片|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老鸭|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