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呼吸道疾病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疾病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道疾病護理

第1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老年;呼吸道疾病護理效果

哮喘是常見的老年呼吸道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亦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吸入治療是其首選給藥方式,有研究顯示[1]支氣管哮喘患病率和復發率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而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又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密切相關,本文對比分析了我社區25例老年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有哮喘患者均符合2008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中的哮喘診斷標準[1],并用糖皮質進行吸入治療,且認知能力正常,可完成量表調查,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重癥者;慢性代謝性疾病及肺部疾病者;吸入治療過敏或不能耐受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男26例,女24例;年齡62~75歲,平均(65.1±5.6)歲;病程19~48年,平均(26.8±7.6)年;病情程度:輕中度41例,重度9例;臨床表現:咳嗽、反復發作性氣喘及呼吸困難。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50例患者分成觀察組及參考組,每組25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相同的藥物治療,但參考組不干預,觀察組則加強健康宣教,方法如下:①向患者介紹哮喘的相關醫學知識,如胸悶、氣憋、鼻癢、流涕等。講解哮喘常用藥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等,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哮喘治療、保健、康復知識宣教,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觀察病情變化、預防感冒,避免重復感染。強調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指導患者正確掌握干粉吸入劑和氣霧劑的使用方法。②鼓勵患者提問,并對未掌握的知識進行再次講解,保證患者對相關的醫學知識和治療技術熟練掌握,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管理能力。③在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時,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護理檔案,定期統計并考察患者對相關醫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病情的重視程度,以及治療效果。此過程中除了要求患者定期到醫院檢查,還可采取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的方式進行,以便讓患者體會人性化服務的魅力,體會社區健康教育的溫暖,促使療效。

1.3觀察指標 對不兩組健康知識、治療依從性、哮喘癥狀積分及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采用自制健康調查問卷進行,如對哮喘知識的了解,對吸入激素治療的重要性認識程度,對霧化吸入器、常用吸入裝置的使用等,均為選擇題,100分滿分。治療依從性:完全按照醫師、藥師用藥指導,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的為完全依從;有超過或不足劑量用藥、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的為部分依從;自行停藥、增減藥量或間斷用藥的為不依從。依從率不納入不依從患者。癥狀積分均晝夜兩種,均為0~3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重。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100分滿分。

1.4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哮喘知識掌握程度、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參考組,晝夜的哮喘積分明顯少于參考組(P

3 討論

目前,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直接導致哮喘病的高發病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影響。基于哮喘疾病長期性、周期性及反復性的特點,臨床上所呈現出病情往往較為復雜,而若有效控制,關鍵在于長期吸入。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其通過有計劃、有組織、規范而系統的教育活動及評價體系讓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防進行全程解析,對患者建立并形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有著積極的作用[2]。本研究對25例社區哮喘患者加強健康教育的結果顯示,患者在哮喘健康知識得分、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調查均顯著高于未干預的參考組,哮喘積分亦顯著低于參考組(P

總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區老年哮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第2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重癥監護 下呼吸道感染 原因 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44-02

醫院重癥感染的主要感染類型以下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這主要與ICU患者病況危重、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以及各種侵入性診療操作有關。此感染病癥不僅延長了患者治療及住院的時間,增加了治療費用,甚至導致患者感染死亡率升高,這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還嚴重威脅了病人的生命,影響了醫療護理質量。各種侵入性醫療設備(如各種插管、導管、內鏡、透析裝置和呼吸機等)的反復應用,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

1 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1.1 與病人自身有關。影響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年齡問題,由調查資料顯示,7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發生感染40例,占73.59%,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差,加之基礎疾病多,器官功能逐漸退化,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增高。一般醫院ICU收治的患者以呼吸道疾病及高齡患者居多,這些患者通常伴有病況重、肺功能減弱,織器官退行性變化,機體的防御功能與抵抗力明顯下降等,自身攜帶的微生物作為條件致敬病菌導致感染的發生。

1.2 與ICU入住時間有關。入住ICU時間長短與感染有明顯的關系,一般,住院時間超過3天的患者,感染機率較大;超過8天的患者,感染率達79.25%以上。由于ICU中集合了因各種病因不同程度感染的重癥患者,而ICU患者又來自院內外各科室,常合并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血液病,其他惡性腫瘤等基礎疾病,使機體天然屏障遭到破壞,抵抗力明顯低下,導致交叉感染。加之病況重,長時間使用各種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激素等,使這些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住在ICU患者因病情需要實施搶救性、侵入性操作,如各種插管、導管、機械通氣等應用,易引起常居菌定植改變、微生態環境失衡,從而導致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

1.3 與有創操作有關。有創操作的次數與感染有密切的關系,有創操作的次數越多,感染的機率也就越大。沒有或只有1次有創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為36.8%,2次以上有創性操作的感染率為93.5%。對ICU患者實施的各種有創性監測技術如:氣囊漂浮導管、動靜脈留置管、氣管插管、引流管、留置導尿管等均可誘發醫院感染,這種侵入性有創傷口是導致感染發生的直接途徑。

1.4 與醫院感染病原菌有關。G-桿菌占主要地位,銅綠假單孢菌感染59例(18.2%、硝酸鹽陰性桿菌感染14例(5%);條件致病菌已成為重要病原菌,有內源性的,也有外源性的。不動桿菌屬感染41例(12.6%)、黃桿菌屬2例(0.4%);G球菌感染出現上升趨勢,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MRSA)感染32例(9.8%);真菌感染比例不斷增高,真菌感染42例(12.9%);另外,大腸埃希菌感染37例(11.3%)。大于2種病原菌混合感染95例(29.4%)。不恰當地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致菌群失調,應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引起條件致病感染。

1.5 與空氣、環境污染有關。由于ICU內患者與醫護人員相對集中,從而增加了空氣中的細菌密度,造成空氣污染,若ICU設置不合理,即變成了環境污染,也是導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1.6 與醫護人員有關。醫護人員的雙手是攜帶病原微生物的載體,由于護士、護工與患者的頻繁接觸,可導致雙手污染,手污染是引起患者感染的重要環節。

2 護理措施

2.1 做好基礎護理。

2.1.1 病情觀察。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痰液的顏色、痰量。對痰量大,顏色呈黃色或綠色及體溫升高的患者,應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

2.1.2 口腔護理。每天進行兩次口腔護理,護理時應注意清潔咽喉處分泌物,可降低口腔內細菌的寄生和繁殖,預防細菌下行引發下呼吸道感染。

2.2 做好氣管護理。

2.2.1 鼓勵患者多咳和多做深呼吸,對昏迷不醒的患者要定時吸痰,特別要設法促使患者排痰,翻身輕輕扣擊背部可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使痰液快速而充分排出,從而減少下呼吸道感染機率。

2.2.2 定時霧化可促進痰液及時排出。

2.3 做好心理護理。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往往伴有體溫升高、情緒焦燥等現象,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每個患者的心理活動情況,及時排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使之積極地配合治療與護理,以利早日康復。

2.4 強化規范性操作。醫護人員應強化無菌觀念,健全消毒隔離制度,嚴格無菌操作。強調各項檢查操作、護理前后雙手均要清洗、消毒。規范操作檢查避免重復,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嚴格無菌操作規程動作應輕柔,預防感染的發生。

2.5 營養及飲食護理。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是避免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采用靜脈高營養的患者,一定要動態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鼓勵患者自行進食、飲水,保證機體營養,預防返流和誤吸。病人進食后應抬高床頭防止因咳嗽而引起食物返流入肺。掌握好進食與吸痰的時機,進食后30分鐘不宜吸痰。必須吸時,采用半臥位,時間要短,動作要輕以免發生誤吸。一般來說,腸道內營養優于全胃腸外營養,可最大限度地減少細菌通過腸黏膜向肝臟和血液移行,并可維持腸道菌群平衡,預防感染。

2.6 增強醫務人員的院內感染意識。防范院內感染在醫務人員工作中應引起高度重視,這不僅關系到入院后醫院感染率,更重要的是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科室負責人對院內感染控制要納入議事日程,組織科內醫務人員認真學習控制院內感染的有關知識,了解其重要性,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強檢查落實。對監控人員要進行不間斷技術指導和定期業務培訓,加強對探陪人員的管理,促進醫務人員深刻認識到減少院內交叉感染是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李黎明,張媛媛,王軍芳.《ICU內醫院感染及非抗生素防治策略》,《全國醫院感染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2010年

第3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 高位截癱;呼吸道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3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758-02

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呼吸功能訓練,改善肺功能,預防和減少肺部并發癥十分重要。2010年以來,我科對脊髓損傷并高位截癱患者,加強呼吸道護理及呼吸功能及肺功能訓練,取得較好效果。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34例脊髓損傷并高位截癱患者,其中,21例因車禍、高空墜落導致的截癱,7例是C2-3骨折脫位并頸髓損傷,14例C4-5骨折、C5-6骨折脫位、C6-7骨折脫位并頸髓損傷,8例T2-3骨折脫位,其于5例是頸胸復合傷導致脊髓損傷。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齡最大的69歲,年齡最小的17歲。除2例患者住院第3天因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其余患者均出院,平均住院21天。

2 呼吸道護理[1]

2.1 人工氣道的建立 脊髓休克期內立即建立人工氣道,通過口鼻、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3種方式給氧。口鼻、氣管插管用于緊急處理。以下三種情況用呼吸機輔助呼吸:①C3及以上脊髓損傷導致呼吸肌麻痹,最低有效通氣不能維持;②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蘇不成功,患者處于昏迷狀態;③C4-5以下脊髓損傷后合并肺水腫、肺部感染使呼吸功能進一步惡化,通過呼吸機輔助呼吸增加肺通氣量,從而改善換氣功能,提高血氧飽和度。

2.2 氣管切開的護理

2.2.1 隨時備好呼吸機,一旦需要馬上可以使用。

2.2.2 隨時吸痰,氣管切開后咳嗽排痰困難,應隨時清除氣管中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2.2.3 充分濕化,氣管切開的患者,因失去濕化功能,容易產生氣道阻塞、肺不張和繼發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常采用的濕化方法:①間歇濕化;②持續濕化。

2.2.4 預防局部感染 氣管套管每日清潔2-3次,氣管周圍紗布保持清潔干燥,每日更換,經常檢查創口周圍皮膚有無感染或濕疹。

2.3 氧療護理 持續給氧,氧流量視情況調整,濕化瓶內濕化液常用蒸餾水或生理鹽水,每日更換1次[2]。

2.4 無創血氧飽和度監測 用脈搏血氧定量法測血氧飽和度SPO2,如發現SPO2下降,首先檢查傳感器是否松動,低于90%,開大氧流量,抽動脈血作血氣分析監測,通過SPO2監測避免根據患者癥狀來調整氧流量的盲目性,做到有效給氧。

2.5 有效排痰

2.5.1 引流 定時翻身,不僅讓病人感到舒服,而且能防止氣道內分泌物潴留。在脊柱穩定和患者能承受的情況下,采用側臥位或仰臥位,將頭部抬高或降低,通過重力作用將肺中、下段的分泌物引流出來。

2.5.2 胸部物理治療 患者生命體征平穩,2-3h翻身扣背一次,翻身前吸凈口鼻腔分泌物,防止誤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

2.5.3 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地咳嗽排痰 囑患者咳嗽、深呼吸,呼吸約2/3,重復多次。患者無力咳出痰液時,用雙手壓近患者的下胸部與上腹部,囑患者用力咳嗽,膈肌反彈的力量增強,有助排痰。

2.5.4 把握正確吸痰時機和方法 患者無力咳嗽或咳嗽反射減弱、消失,采取以上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立即給予吸痰。方法:慢慢將吸痰管插入口腔或鼻腔,待吸痰管到達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慢慢轉動吸引,遇有分泌物處稍停留,避免將痰液下推。

2.6 充分濕化氣道

2.6.1 超聲霧化吸入 生理鹽水20ml加糜蛋白酶4000u加慶大霉素8萬u加地塞米松5㎎,2-3次∕d吸入,使藥液緩慢地沉降于支氣管和肺泡,達到局部治療作用。

2.6.2 氧氣濕化與溫化 常規濕化的氧氣,患者長時間吸入,易出現氣道干燥、痰液粘稠、氣道阻塞。氧氣加溫至50℃濕化,患者吸入后達到濕化氣道稀釋痰液的作用。

3 呼吸功能訓練[3]

3.1 心理護理 患者嚴重傷殘,產生悲觀情緒,對疾病缺乏治療信心,多于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3.2 協助咳嗽 協助患者咳嗽促進胸廓運動,清潔氣道。囑其咳嗽時將自己的手放在劍突下,快速向內向上加壓,借助此力量促使腹肌收縮,增加咳嗽的力量。

3.3 鍛練膈肌 教會患者一些特殊的呼吸方法,讓各部分肺都能得到適當通氣。從緩慢放松的膈式呼吸開始,逐漸過度到用手法將一定阻力施加于患者膈肌之上的呼吸方式。

3.4 腹式呼吸的訓練 視患者情況可取臥位或半臥位,護士協助患者將一手放在上腹部劍突下,感覺橫膈和腹部的活動,另一手放在胸部感覺上胸及輔助呼吸肌的活動。

4 總結

本組病例中,對21例患者監測訓練前、后的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vv),比較顯示,呼吸功能訓練后肺功能的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vv)指標與呼吸功能訓練前相比有一定程度提高。科學的呼吸道護理及呼吸功能訓練,可預防和減少呼吸系統的感染及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王彥平,趙成梅,于學潔.洗必泰溶液用于濕化瓶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1997,12(7):7-8.

第4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常見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妊娠期由于心肺負擔加重及抵抗力降低,使妊娠期婦女成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各種病毒均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致畸甚至死亡[1],妊娠期發病往往因用藥局限性而致臨床癥狀較非妊娠患者嚴重。現就不同妊娠時期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處理總結如下:

1、 妊娠早期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

妊娠早期是指從末次月經第一天至妊娠13周末,是胎盤形成和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期若感染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可由于胎兒缺乏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造成病毒在體內長期存在、不斷增殖,形成持續、進行性多器官的全身感染,并由此產生多種先天性缺陷癥狀或流產,因此,此期病毒感染最為危險,且感染的越早,對胎兒的危害越大。

此類患者在治療方面,部分學者認為在妊娠后的前3個月應避免服用任何藥物。但也有學者認為,針對不同的情況應積極治療,只要藥物對母親的益處多于對胎兒的危險就可以孕期用藥。

針對一般的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若患者不發燒,或者發燒時體溫不超過38℃且臨床癥狀輕微,可以對癥處理,多飲溫開水,充分休息,也可適當用些中藥,一般很快自愈。如果有咳嗽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對安全對胎兒無影響的藥物。若發燒39℃以上,有咳嗽、頭痛等癥狀,除應采取上述治療外,還應防止合并細菌感染,適當應用抗病毒和抗菌藥物。

倘若藥物治療是在受精后3周內,即在胎兒發育的卵細胞階段,外界因素對胎兒的影響是全或無的,或流產,或沒有影響。

對于特異性病毒感染,如風疹、SARS、甲型H1N1流感等,尤其是感染SARS、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臨床癥狀嚴重,傳染性強,病情進展迅速,一旦感染無論孕周大小,均應盡早開始抗病毒等綜合治療,病愈后可根據患者的意愿決定是否終止妊娠,如使用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后,則應考慮放棄胎兒[2]。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后,嚴重的先天畸形及胎兒損害的發生率約為22%[3],所以在這一時期感染風疹病毒者應討論終止妊娠的可能性。

2、 妊娠中期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

妊娠中期是指妊娠第14~27周末,是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全身各器官包括生理發育的性器官和知覺上的味、觸覺都在此期發育完全,但尚未成熟。

此期對于一般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臨床處理基本等同于妊娠早期患者。但對于特異呼吸道病毒感染,如風疹,文獻報道妊娠中期感染此病毒后,嚴重的先天畸形及胎兒損害的發生率約為10%[3],目前尚無特定的治療規范,抗病毒藥物的有效性未得到證實,預防依賴于適當的早期免疫。由于妊娠16周以后的感染很少造成胎兒損傷,所以風疹病毒感染的產前診斷主要針對在孕12~16周內發生風疹病毒感染的孕婦。而此期感染SARS、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由于妊娠期呼吸循環系統特殊的生理狀態,使病情進展急驟,在抗病毒等綜合治療后病情穩定,可根據個人意愿決定是否繼續妊娠;若病情較重,為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應及時終止妊娠,以降低膈肌,增加肺的有效工作空間,減輕呼吸循環系統負擔,同時也可使受抑制的細胞免疫得到恢復。

3、 妊娠晚期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

妊娠晚期是指妊娠第28周及其以后,是胎兒生長快速的時期,胎兒全身各器官發育接近成熟或成熟,也是妊娠并發癥易發生或加重的時期。

各種病毒對胎兒的影響較小,患者若病情較輕,經積極治療后病情穩定,可根據患者的孕周及個人意愿決定是否繼續妊娠,盡量減少醫源性早產,但應嚴密監測胎兒宮內生長發育、羊水及胎心情況,提高新生兒存活率,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或根據患者意愿終止妊娠。若病情較重,在治療的同時是否終止妊娠及終止妊娠的時機需根據孕婦全身狀況、孕周大小及新生兒存活力來綜合判斷。一般認為病情較重患者因內科合并癥影響心肺功能,繼續妊娠對母胎不利,應盡早終止妊娠,尤其是妊娠晚期患者[5]。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應及時正確使用機械通氣支持及適時終止妊娠,對肺部損害較嚴重、氧合指數<200,或有合并癥者,不論孕周大小,必須盡早終止妊娠,減輕全身各個臟器的負擔,改善病情。且有文獻報道,妊娠晚期呼吸道傳染病嚴重者應及時以剖宮產的方式終止妊娠,而不必拘泥于是否有產科指征[6]。

4、 妊娠期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預防

呼吸道傳染病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密切生活接觸傳播,因此傳播途徑很容易形成,一旦傳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則極易引起相應傳染病的爆發流行,而妊娠期婦女由于妊娠期間呼吸系統的生理變化,以及機體免疫反應減弱,而成為呼吸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群。

目前呼吸道傳染病最經濟有效地預防措施就是疫苗接種,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孕期接種,但WHO也建議孕婦在各種呼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接種疫苗來預防感染[6,7]。Tamma[8]等及Broughton[9]等均指出妊娠期注射呼吸道傳染病滅活疫苗是安全的,其可降低不良妊娠發生率、減輕約30%母嬰的發熱等流感癥狀。多數學者認為,在懷孕3個月或6個月以上注射最為安全。

此外,還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提高相對濕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家庭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不吸煙、多喝水、不與他人共用毛巾;經常鍛煉身體,保證睡眠充足、保持均衡營養,注意勞逸結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否則,會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總之,妊娠期婦女是各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危人群,其發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的特點,妊娠期一旦出現呼吸道傳染病癥狀,應根據不同妊娠時期選擇不同的處理措施,此外,孕期還應注意防護,只要科學認識這些疾病的發病和傳播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呼吸道傳染病是完全可以被預防和控制的。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7版,31

[2]張麗菊,王玲.妊娠并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3例臨床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4):244-245.

[3]孫路明,段濤.孕期TORCH感染產前篩查、診斷和臨床咨詢.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8):564-566.

[4]衛生部辦公廳.孕產期婦女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試行).衛發明電(2009)274號.

[5]喬寵,毛明煥,趙佼等.妊娠中晚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癥及危重癥感染作為急診剖宮產指征的必要性[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8):627-629.

[6]Fiore AE,Shay DK,Broder K,et al.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PI), 2008[J].MMWR,2008,57(RR-7).

[7]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ACOG committee opinion number 305,November 2004:influenza vaccinati on and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2004,104:1125-1126.

第5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傳染疾病;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R1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548-01

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疫情已成為突發的公共衛生問題,在暴發流行時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如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等。基層醫院需做好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管理和預防控制工作,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傳播,防止醫院感染。

1建立完善的醫院感染規章制度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保障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如《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制度》、《發熱病人就診流程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應急預案》、《消毒隔離制度》、《醫務人員防護制度》等[1]。制度的制定應結合醫院當時的實際情況,確保可行性。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按計劃組織學習和培訓,加強職業安全和防護知識,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意識,保證制度落實到位。

2加強感染科的科室建設

呼吸道傳染病診療工作由感染科主要負責,對基層醫院醫療環境等進行考查,實地整改,使傳染病區的布局流程盡量滿足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求,有明確的分區和專用的通道,并保證良好的通風和正確的空氣流向。同時培養感染科人才,感染科醫務人員必須經過嚴格掌握流行病學、感染性疾病診療、醫院感染控制、信息報告等多方面知識。

3重視不同患者的管理

3.1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管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應及時監測、早期發現、有效控制,依據衛生部《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結合醫院具體實施。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后,首先請感染科或呼吸科專科醫師會診,不能明確診斷時應立即報告醫務部、感染辦公室,組織院內專家組盡快進行會診和排查,仍不能明確診斷的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卡,進行網絡直報,并電話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同時將該病例收入隔離病房,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治療。

3.2流感樣病例的管理:加強流感病例的監測是預防控制流感的關鍵環節。通過對病例的監測,了解和掌握流感活動狀況及流行動態變化規律、確定流感流行株、推薦疫苗組分、及早發現變異株、對流感疫情預測和預警。如有發熱、咳嗽、咽喉痛等癥狀之一者,缺乏其他實驗室依據的病例為流感樣病例,并在重點科室行常規監測,每日上報流感樣病例數。

3.3發熱患者的管理:發熱是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所以要加強發熱患者預檢、分診流程的優化管理。發熱門診的路線應標識清楚,門診大廳入口處、急診分診臺、醫院掛號處等均標識明確,要求體溫≥37.5℃并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門診掛號處、專科分診臺、急診分診臺應引導發熱患者至發熱門診就診;未經發熱門診排查的發熱患者,專科急診醫師應做好防護和隔離工作,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必要時請感染科醫師會診,協助診治;在呼吸到傳播疾病流行時。各科室應做好準備,一旦發現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科內應就地隔離再進行治療和護理。

4隔離的要求

感染病區收治可疑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應獨立設區,醫務人員、患者及污染物運送通道應分開,進出病房治療護理時應穿脫隔離衣,患者必須佩戴外科口罩;門診高度可疑患者應直接進入隔離觀察室。留觀隔離期間,觀察室的門窗保持關閉,診療儀器專人專用,不得隨意進出留觀室。為留觀者及家屬均提供外科口罩,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

5醫務人員的防護

正確的防護措施對保障醫務人員自身健康、盡量降低醫院感染率有著重要意義。醫務人員應依據標準預防原則,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及可能的感染風險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可分為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部分呼吸道傳播疾病還可以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醫務人員應重視呼吸道防護和黏膜保護,根據診療操作的風險,采取分級防護措施,即基本防護、加強防護、嚴密防護。如接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或接觸非完整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應戴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及戴帽連體防護服。在隔離觀察病房內外、醫師診療室、護士治療室等處配置速干手消毒劑。同時加強手衛生知識宣教,張貼洗手標識,推廣正確洗手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手衛生習慣。醫院內應儲備一定的抗病毒藥物,分批為感染科的醫務人員進行疫苗接種。

6消毒的管理

正確使用國家批準的、有相關資質的、合格的消毒劑。我院廣泛使用的含氯的高效消毒劑,多數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對其敏感,能夠被殺滅。對患者使用過的各種儀器設備、器械、物品應嚴格消毒,每例患者使用物品如監護儀、氧氣濕化瓶等禁止交叉使用,每日監測消毒液的濃度,確保消毒效果,各類管道定期行細菌培養。呼吸道患者出院轉出后,該患者所在的房間及可能污染的區域應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使用。

參考文獻

[1]高洪敏.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特點與防護措施[J]. 職業與健康, 2009,(24)

[2]王喜民.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預防[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22)

第6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 胃食管反流病;呼吸道疾病;誤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見的胃腸動力學紊亂性疾病, 其主要癥狀是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等, 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并不困難, 但由于其臨床表現的多樣化, 部分患者消化道癥狀較輕或缺如, 而以呼吸道癥狀為主, 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 極易誤診為呼吸道疾病。本組40例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GERD患者中, 大部分曾多次經耳鼻喉科或呼吸內科長期、反復治療, 而病情無明顯好轉。現對本院2008~2013年呼吸內科收治的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GERD患者40例, 其中男24例, 女16例;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45.5歲。主要癥狀:慢性咳嗽32例, 胸痛26例, 咽部不適10例, 反復發作性哮喘6例。

1. 2 方法 全部病例經過詳細詢問病史、查體、X射線胸片、纖維支氣管鏡、肺部CT、鼻竇拍片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均給予抗生素、止咳化痰藥物治療, 五官科檢查未發現異常。其后全部給予胃鏡檢查及食道功能檢查, 結果均符合GERD, 并給予抑酸藥物奧美拉唑膠囊20 mg, 2 次/d口服, 促進胃腸動力藥物莫沙必利片5 mg, 3 次/d口服;胃黏膜保護劑胃鉍鎂顆粒1包, 3 次/d口服, 4~8周為1個療程。同時囑咐患者床頭抬高15 cm, 睡前3 h不進食, 戒煙酒, 避免高脂肪飲食。

2 結果

治療后1周慢性咳嗽、胸痛、咽部不適、反復發作性哮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治療2周后大部分患者癥狀明顯緩解, 4~6周后25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所有患者經胃鏡復查, 食管炎癥消失, 黏膜恢復正常, 其余病例繼續鞏固治療2周后全部臨床治愈, 隨訪4周無復發者。

3 討論

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對食管黏膜刺激造成損失, 從而引起的臨床癥狀或食管炎癥的綜合征。典型的臨床表現結合胃鏡及24 h食管pH監測診斷較容易;但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GERD其癥狀不典型, 加之部分患者內鏡檢查可無食管炎癥改變(即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癥), 以及因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 導致24 h食管內pH監測為陰性等;以咳嗽、胸痛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GERD極易與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疾病相混淆[1]。以咳嗽、哮喘為突出表現者, 更易誤診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2]。 部分患者僅有喉部不適, 而就診于耳鼻喉科[3]。

在GERD的發病機制中, 胃腸動力紊亂導致反流物進入食管、喉部及支氣管造成黏膜損傷或為其發病基礎。GERD消化道外癥狀的發生機制主要包括迷走神經反射、氣道微吸入、反流物直接刺激及神經肽的參與等。尤其夜間睡眠時, 迷走神經興奮, 胃酸分泌增加以及平臥等均使反流更加嚴重, 最終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 使臨床診斷更為困難, 所以GERD已經不僅僅是胃、食管問題, 其消化道外表現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其診斷與治療尚存在一定難度。近年來食管外的癥狀隨著人們對GERD的認識及重視不斷提高, 目前已成為國內消化系統研究的熱點[4]。大約10%的GERD患者伴有呼吸道癥狀, 并無燒心、反流、胸骨后不適等典型癥狀, 故易漏診。現將GERD引起慢性咳嗽、胸痛、哮喘可能的發病機制分析如下。

3. 1 GERD被認為是繼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后滴漏綜合征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三大原因。咳嗽是由一個復雜的神經反射弧導致的, 胃內容物反流誤吸入氣管, 直接刺激氣管、喉部的感受器可能是引起咳嗽的主要機制;另外通過刺激食管感受器和傳出路的反射弧介導, 刺激該反射弧而引起咳嗽。

3. 2 以胸痛為主要突出表現的GERD易與心血管系統引起的胸痛混淆而導致誤診。因為食管病變刺激C8~T10與心臟病變引起刺激T1~4, 在體壁和皮膚上的定位相互重疊, 所以臨床可見食管病變引起的食管源性疼痛與心絞痛的疼痛均可放射至上胸部、下頜部或上肢等部位。因此對于胸痛的老年患者不能以心肺疾病解釋時或治療反復時, 即使無GERD癥狀, 亦應高度警惕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性。

3. 3 GERD導致哮喘的可能機制為:①胃食管反流物刺激氣管迷走神經感受器引起支氣管痙攣;②胃食管反流物可通過刺激食管黏膜敏感受體興奮迷走神經感受器, 反射性引起支氣管痙攣, 從而誘發或加重哮喘;③反流物刺激氣管神經感受器引起支氣管痙攣;④反流物使支氣管反應性增高, 增強了哮喘患者的敏感性。

對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胸痛及咽喉部炎癥患者, 必須考慮是否存在GERD, 在以呼吸道癥狀為主, 按呼吸道疾病治療無效的患者, 應考慮GERD的可能, 并應進行相應檢查。如沒有檢查條件, 對疑似患者進行試驗性聯合用藥治療也不失為診斷GERD的一種安全、簡便、有效的依據, 聯合用藥治療同時也是治療GERD的有效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有助于診斷, 對于臨床工作者來說, 可減少漏診和誤診的機會, 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檢出率。呼吸科醫師應加強對GERD臨床表現及發病機制的認識, 對臨床資料進行綜合性分析, 擴張診斷思路, 慢性咳嗽、胸痛、哮喘不僅涉及呼吸系統疾病, 還與消化、神經、心血管、耳鼻喉多專業疾病相關, 臨床應綜合考慮以避免GERD引起的呼吸道癥狀被誤診、漏診。

參考文獻

[1] 柯美云, 王子時, 鄧美蓉, 等. 52例心絞痛樣胸痛的診斷和治療. 中華內科雜志, 1993, 32(5):295-297.

[2] 羅金燕, Forichon J, Minaire Y.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與食管疾病關系的臨床研究.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89, 12(3):135.

[3] 曹芝君.胃食管反流的咽喉部表現.國外醫學(消化系統病分冊), 1999, 12(2):67-69.

第7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 護理應急管理系統;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81

臨床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現、診治重要場所, 診斷或疑似診斷后采取及時有效的隔離措施、治療措施為降低傳染性、提高預防效果關鍵[1]。護理應急管理系統針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實施, 為探究其應用效果, 作者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4年5月開始實施護理應急管理系統,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作為對照組,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作為研究組。研究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齡18~72歲, 平均年齡(48.2±8.2)歲;住院時間3~48 d, 平均住院時間(16.9±10.4)d。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5例;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48.9±9.8)歲;住院時間3~53 d, 平均住院時間(16.8±12.1)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護理應急管理系統, 研究組實施護理應急管理系統,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 2. 1 成立應急管理護理小組 由護士長為小組長, 主管護師、責任護士為小組成員, 組成護理應急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統籌護理工作, 針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制定詳細護理計劃。

1. 2. 2 護理應急管理系統啟動 臨床中一旦確診或疑似診斷患者, 即針對此患者啟動護理應急管理系統, 開始實施相關護理措施。

1. 2. 3 隔離措施 將病區進行分區管理, 分為疑似診斷區和確診區, 疑似診斷患者應予以單間, 同時在病區中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 設置緩沖帶, 做好明確標志。

1. 2. 4 防護措施 對出入病房、患者標本接觸者、污染物處置者及醫療廢物處置者均應接受二級防護措施, 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正確穿脫隔離衣和相應防護用品, 加強對手部及全身消毒。

1. 2. 5 消毒措施 感染病房應定時開窗通風, 房間內安置紫外線消毒機, 定期開啟消毒。感染病房內所有物品及地面均應嚴格進行消毒, 如需重復使用物品, 應裝入雙層口袋中封存, 并用含氯消毒液浸潤>15 min, 后清洗消毒。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等醫療設備均嚴格消毒, 并專人專用。生活垃圾、醫療垃圾應裝入密閉污染盒內, 別嚴格分類, 由專人進行處理。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護理依從、院內感染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1. 4 護理滿意度評定標準 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于患者出院時進行評估, 包括護理措施、護理計劃、護理方法、護理態度等, 總分50分, 4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護理依從、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94.00%、護理依從性98.00%均高于對照組52.00%、72.00%, 院內感染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18.00%,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22.3744、13.2549、5.0051, P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非常滿意33例, 滿意15例, 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20例, 滿意19例, 不滿意11例, 護理滿意度為78.00%;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7.1618, P

第8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急腹癥是以急發腹痛為基本特征的外科腹部疾病[1],該疾病存在多樣化表現以及很多種類,但進展快以及變化大為共同特點,如果發病后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可能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高齡患者因反應能力降低、器官功能衰退,經常出現多系統慢性疾病,因此術后十分容易發生多種不良情況。現對我院收治的88例高齡患者臨床護理結果進行以下報告。

資料與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高齡急腹癥手術患者88例,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各44例。參照組女20例,男24例;年齡70~89歲,平均(78.24±3.25)歲。試驗組女21例,男23例;年齡72~92歲,平均(80.31±3.54)歲。利用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患者性別以及年齡等基礎資料,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參照組實施常規?o理。試驗組實施急腹癥圍手術期護理,主要涵蓋以下內容。高齡患者因各種因素,如經濟負擔、自理能力差等,部分患者不愿意配合治療,此時護理人員應該以和藹的態度來提升患者繼續治療的信心,為患者詳細地闡述成功案例,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如果高齡患者出現便秘現象,需要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影響后期治療效果,同時也需要預防心臟病以及高血壓患者出現意外情況。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高齡患者急腹癥圍手術期后死亡的情況。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7.0軟件處理分析,以率(%)的形式表示兩組高齡患者死亡率,行x2檢驗,P

結果

試驗組術后出現1例多個臟器功能不全死亡患者,1例心功能不全死亡患者,死亡率4.54% (2/44);參照組術后出現4例多個臟器功能不全死亡患者,4例心功能不全死亡患者,死亡率18.18%(8/44)。經檢驗x2=4.061 5,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第9篇:呼吸道疾病護理范文

【關鍵詞】 重癥護理病房;護士;心理壓力;疏導對策

醫院的重癥護理病房屬于有著較大的工作強度、較多的危重病人以及相對封閉的環境,而重癥護理病房的護士與普通病房的護士相比有著更大的心理壓力,重癥護理病房對護士的護理水平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其要負責較多的護理任務,而重癥護理病房內患者有著較為多變且危重的情況[1]。因此,有著良好的護理水平對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我院重癥護理病房的護士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疏導護士的心理壓力,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在我院重癥護理病房工作1年的護士,本組選擇的護士中最下年齡23歲,最大年齡40,平均年齡29.5歲;最短護齡1.5年,最長護齡30年,平均護齡23.3年。本組選擇的護士中,有6人為主管護師,15人為護師,22人為護士。

1.2 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SAD量表以及SDS量表等對護士的心理壓力、焦慮情況以及抑郁情況進行全方位調查,其中發放調查問卷、SAD量表以及SDS量一共150份,收回的138份,調查問卷有效的有130份,總有效率為94.2%。

2 結果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SAD量表以及SDS量結果得知,重癥護理病房護士心理壓力主要來自長時間待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中、重癥護理病房內的噪音、患者的病情、專業護理知識以及自我方面等諸多原因。重癥護理病房的護士還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以及焦慮等心理。

3 重癥護理病房護士心理產生壓力的原因

3.1 患者在進入重癥護理病房后,護士則要長時間待在緊張的工作中,由于重癥護理病房內的患者均是在大手術之后,患者的病情有著較快的變化、相對復雜的病情以及較多的病種等特征[2]。因此,就要求護士有著較高的護理水平,而護士長時間處于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則會出現身體疲憊、心理極度緊張等癥狀,卻會造成內分泌失調以及脾氣暴躁,使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3.2 重癥護理病房內的噪聲同樣也是造成護士心理產生壓力的原因,有相關資料表明,重癥護理病房產生的噪聲是非常大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輸液泵、呼吸機以及監護儀都會出現較大的噪聲,長期處于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則會有著不安與煩躁的情緒。治療儀器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發出的報警聲,醫生在搶救病人、給病人進行治療時出現的噪音,還有危重病人在治療中的聲等都會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

3.3 因為重癥病房的護理工作要求護士有著較為專業的護理理論知識,操作相對熟練,并且判斷力以及注意力要相對正確以及敏感,還對急救技術有著相對高的要求,重癥護理病房的護士在護理工作的要求下要不斷的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才能全面適應重癥護理病房的護理工作,導致護士在承受工作壓力的同時還要面臨著學習的壓力。

3.4 自身的原因 護士除了要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下做好護理工作,還要不斷的豐富護理的理論知識,促進競爭力以及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還因為護理工作相對單一枯燥,每天的工作內容都是大致相同的,很容易導致護士在工作上產生厭倦。

4 疏導重癥護理病房護士心理壓力的對策

4.1 采取相應的措施對護士的心理進行有效的指導,促進護士悲觀以及自卑的心理得到消除。護理工作主要領導者不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在護士的工作上進行管理,還要多關心護士人員的日常生活,全面掌握護士的心理情況。一方面讓護士之間進行溝通,護士長應該在護士溝通、講述時營造相對輕松的氣氛,引導護士心理上的真實情感進行訴述。另一方面,如護士出現一些自責以及悲觀的心理,護士長則要負責通過正面指引的方式將護士帶出心理誤區,不能使用批評的方式。另外,對于護士的隱私情況應該給予全面尊重,護士在講述心理感受時,應該給予真誠和藹的態度,同時將自己對此件事的理解以及同情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現,使護士有著相對的安全感。

4.2 要重視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對護士進行管理,可以在護士的日常工作中采取鼓勵的方式表揚護士,促進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應該在護士的工作中采用相關措施調動護士積極工作的心理,盡可能的將影響或者導致護士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減少[3]。倘若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有著相對消極的心理,那么護士長則應該引導護士采取減壓或者宣泄的方式緩解壓力,每隔一段時間組織娛樂、體育等方面的活動幫助護士減輕壓力。

4.3 強化專業知識培訓的力度,促進護士的風險意識與業務水平得到提高。首先給護士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患者參加各方面的學術活動以及參加各方面的知識培訓給予支持的態度,讓護士能夠繼續結構專業知識的培訓,促進護士在工作時的業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其次,要積極培養護士的風險管理的思想,讓護士對于風險管理的目的以及作用全面的了解,使護士對于防范風險有著重視的態度,促進發生糾紛的概率得到減少,及時防范以及避免由于護理工作出現醫療事故。

4.4 給護士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條件以及環境,要確保重癥護理病房有著美觀整潔的環境,而報警的音量則應該調整到可以聽到為最佳,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噪音。醫院應該購買一些凈化空氣的設備讓護士能夠不受到異味的刺激。如果情況允許,對于那些煩躁不安的患者應該合理采用約束帶或者鎮靜劑。在規定的地方放置藥品以及搶救藥材,促進護士焦慮以及緊張的情緒得到有效的減輕。

參考文獻

[1] 竇鳳真.實施人性化管理 減輕護士心理壓力[J].當代醫學,2011,12(02):142-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第一页国产| jizz.日本| 新梅瓶1一5集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久不卡| 巨肉超污巨黄h文小短文|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欧美黄色xxx|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把女人弄爽大黄a大片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美妇与子伦亲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被两个体育生双龙9|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啊轻点灬大巴太粗太长视频| 777精品视频|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污污的软件下载|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天堂√在线官网|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好舒服|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