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紅臀的預防和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新生兒;臀部;皮膚護理;凡士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427-02
根據多臨床觀察,新生兒紅臀可分為兩種:一種臀部表現為皮膚潮紅,伴有散在針尖大小紅色丘疹或膿點;另一種臀部表現為皮膚潮紅,破皮,糜爛。據有關報道新生兒紅臀的發生率為50%,所以正確的護理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杜絕新生兒紅臀的發生近幾年采取對一出生新生兒即開始預防紅臀,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我科318例新生兒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對象男嬰140例,女嬰178例。調查對象的年齡為0-4天.其中男嬰70例用凡士林涂擦,女嬰89例用凡士林涂擦。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護理人員要根據新生兒的情況,進行護理,每天為新生兒換兩次尿片,早上洗澡,下午做小治療一次,將男嬰分對照組,觀察組分別兩組;將女嬰分對照組,觀察組分別兩組。進行護理并作相對的比較。對不同的紅臀重點放在對癥護理上,記錄床號,姓名等在黑板上,保持空氣新鮮,調節好室溫,室內溫度應控制在18至24度,早產兒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4至26度,濕度在60%-65%。勤換尿布,每次排便之后應使用溫水清洗干凈,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干燥。如出現紅臀及時涂凡士林,燈距離皮膚約30厘米,每次約10-20分鐘,觀察皮膚局部反應,隨時調節燈距,烤后可局部圖收斂劑,如氧化鋅油,鞣酸軟膏,魚肝油,并取側臥位,暴露臀部。嚴重者如有丘疹,水泡,糜爛,除采取紅外線照射外,同時涂濕潤燒傷膏,局部皮膚氧療,1-2升每分鐘,每次10―20分鐘。
2 結 果
2.1 護理人員對嬰兒采取相應的護理,因有不能護理到位的,從而有紅臀的,與對照組比較,見表1、表2。
2.2 效果評價 引起紅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由于大小便后未及時換尿布或大小便未及時清洗,以及腹瀉時大小便次數增多刺激臀部皮膚;由于一次性醫療用品在臨床上的不斷普及,新生兒出生后應用一次性紙尿褲越來越多,這樣紅臀的發生率也相應增高;尿布洗滌不干凈。長期使用塑料或橡皮布等都可以導致紅臀;另外,根據臨床觀察藍光治療的患兒紅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患兒,可能與藍光產生大量的熱量導致臀部皮膚損失也有關。
3 討 論
新生兒發生紅臀的因素很多,除常見因素外,性別,喂養方式,便紙、護理、光療時間等因素與紅臀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所以正確的護理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杜絕新生兒紅臀的發生近幾年我們采取了對一出生新生兒就開始預防紅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生兒皮膚嬌嫩,皮膚角化不完全,表面油脂相對較少,皮膚黏膜屏障不完善。每次便后溫水擦洗,擦干涂凡士林,則在嬌嫩的皮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起皮膚作用,據臨床觀察,紅臀的發生率明顯降低,但要注意安全,動作輕穩。
參考文獻
新生兒臀炎(又稱新生兒紅臀病或新生兒尿布疹):是嬰兒臀部皮膚長期受尿液、糞便以及漂洗不凈及濕尿布刺激、摩擦或局部濕熱等引起皮膚潮紅、潰破甚至濕疹、糜爛及表皮破脫[1]。新生兒皮膚柔嫩,極易受外因刺激,不注意預防和護理,易導致皮膚發紅,還可繼發局部和全身感染,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甚至引起護理糾紛[2]。目前防護手段絕大多數集中在暴露法和外治法,復方黃柏液是由連翹、黃柏、金銀花、蒲公英等多味藥材提取制成的外用制劑,具有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消腫止痛的功能,臨床研究表明本品治療具有明顯滲出的濕疹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文就復方黃柏液應用于治療和護理新生兒臀炎進行概述,以探索新生兒臀炎治療與護理的新方法。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內現狀 臀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皮膚病,是由于被大小便浸濕的尿布未及時更換,尿中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產生氨,刺激皮膚所致[3]。國內外報道新生兒尿布皮炎發病率為16%-35%[4-6]。目前我國采用的一些治療護理方法如下:
1.1.1 高壓臭氧 林琨[7]在傳統治療基礎上加用皮損處直接吹高壓臭氧,并觀察其療效,得出結論:高壓臭氧治療新生兒尿布皮炎,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無明顯不良反應,經濟、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1.2 金因肽聯合氯鋅搽劑 徐芳[8]利用金因肽聯合氯鋅搽劑,治療重度紅臀,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1.1.3 達克寧散 冉雙芹[9]用達克寧散治療新生兒重度臀炎的研究中得出:其效果優于應用紅臀軟膏和硼酸撲粉等方法。蔣杰等[10]用百多邦聯合達克寧散劑治療嬰幼兒尿布疹,療效顯著。
1.1.4 復方康納樂霜 吳術芬等[11]用復方康納樂霜治療新生兒臀炎,臨床治愈率均較高。
1.1.5 濕潤燒傷膏 濕潤燒傷膏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王青[12]用濕潤燒傷膏外涂結合局部氧療治療新生兒臀炎,方法簡單,且安全有效。王小燕等[13]用濕潤燒傷膏聯合蒙脫石散在新生兒Ⅱ度紅臀的護理中,取得較好療效。王珍珍等[14]應用濕潤燒傷膏聯合制霉菌素治療嬰兒尿布疹,療效好,療程短。
1.1.6 山茶油、紫草油 山茶油和紫草油均取自植物,應用于新生兒臀炎也同樣取得顯著療效[15-16]。
1.2 國外現狀 國外有調查顯示[6]:新生兒臀炎的發生與換尿布的次數和腹瀉的發生密切相關。有人曾用伊紅、環吡酮胺(一種廣譜抗菌,抗炎劑)治療尿布皮疹,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也有資料顯示,用凡士林處理過的尿布也可以降低尿布皮炎的患病率和嚴重性。
2 復方黃柏液的功效
2.1 復方黃柏液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消腫祛腐之功 張廣生等已證實復方黃柏液對陽癥瘡瘍破潰后及外傷感染所致的潰瘍有顯著療效,臨床使用總有效率97.7%,治愈率為84.6%。郭明放在觀察復方黃柏液對兔混合感染傷口的局部治療作用及對小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愈合的作用,并可增強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具有抗炎作用。曾曉春等采用復方黃柏液治療會陰傷口感染開裂30例,所有患者上藥后立即感覺疼痛減輕,分泌物減少,5-7d傷口愈合,無不良反應。鐘京秀等應用復方黃柏液治療宮頸糜爛,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春嬌等將復方黃柏液對蒂寬≤5mm的肉芽組織愈合不良的會陰切口有促進愈合的作用,具有治愈率高無損傷、無疼痛及出血、使用方便等有點。
以上臨床報道都說明復方黃柏液對混合感染傷口有促進愈合的作用且具有抗炎作用。并有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功能,復方黃柏液可以改變陰道環境的作用。
2.2 復方黃柏液灌腸對結腸炎具有治療作用 復方黃柏液灌腸對大鼠三硝基苯磺酸結腸炎具有明顯治療作用能促進中性粒細胞調亡、清除結腸局部損傷因子(過氧化物酶白三烯B4)可能為其作用機制之一,而臨床上也有黃柏液治療UC有效的報道。吳穎應用復方黃柏液結腸水療輔助治療UC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縮短了治療時間,有利于降低復發率,提高患者依從性。
2.3 復方黃柏液在皮膚科的應用 隨著復方黃柏液療效的驗證,在臨床上也不斷加大了此藥的應用范圍,以下是復方黃柏液在皮膚科的應用:彭才智等利用1%吡美莫司聯合復方黃柏液治療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陳燕應用復方黃柏液治療肛周濕疹研究組的有效率達到91.61%。李莉在復方黃柏液治療兒童接觸性皮炎的療效中觀察中治療組24、48、72h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5%、90%、95%,均優于對照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王國穎在復方黃柏液治療剝脫性角質松解癥臨床初步觀察中,得到了肯定的臨床療效。魏紅英、劉景楨應用復方黃柏液治療嬰兒濕疹,并與傳統治療方法作對照觀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復方黃柏液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消腫祛腐之功,兼具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外科、婦科、消化科及皮膚科的抗炎抗感染治療中,由此推理:復方黃柏液應用于新生兒臀炎的治療與護理同時具有可行性。
3 不足與展望
新生兒臀炎是新生兒期常見問題,由于病程的遷延及病情的反復,造成患兒疼痛、哭鬧、睡眠不佳,嚴重影響患兒正常的生活,同時給家長護理帶來了煩惱。因此作為護理人員,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及無私的愛心,愛護患兒,悉心照顧,細致周到。通過查閱上述相關文獻,目前新生兒臀炎的防治及護理方法多種多樣,新方案更是層出不窮,但許多外用藥中含有激素和乙醇的成分,新生兒皮膚柔嫩,角質層比較薄弱,如果使用激素類外用藥雖然會吸收很快,但會造成皮膚快速硬化、色素沉積,與周圍皮膚顏色不一致等現象,因此在用藥選擇方面更要慎重。復方黃柏液由黃柏、連翹、金銀花、金蝎、蒲公英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消腫祛腐之功,更起到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安撫、收斂、減輕皮損的炎性反應的作用,同時由于復方黃柏液為中藥提取,不含乙醇,不含激素成分,對皮膚組織無刺激,安全、有效,為新生兒提供更安全的保障,也為家長解除用藥顧慮。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生兒臀炎防治與護理的新方法,通過臨床實踐,希望能夠取得治療和護理新生兒臀炎更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梅建國.兒童護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2] 李愛求,李曉紅,樊信武,等,新生兒紅臀的病原學監測及治療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06,11(3):4.
[3]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兒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55.
[4] 翟紅敏,劉培書.中藥熏洗治療要兒尿布皮炎療效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7。22(21):44.
[5] 劉玉英,田秀俊.產后訪視護理1392例產婦需求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9):4145.
[6] Adalat,S,Wall,D,Goodyear,Hetal.Diaper dermatitis-frequency and contributory factors in hospital attending children[J].Pediatric Dermatology,2007,24(5):483-488.
[7] 林琨.高壓臭氧治療新生兒尿布皮炎90例療效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9):1672.
[8] 徐芳.金因肽加氯鋅搽劑治療新生兒重度紅臀的療效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1):26-27.
[9] 冉雙芹.達克寧散在治療新生兒重度紅臀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8):165.
[10] 蔣潔,等.百多邦聯合達克寧散劑治療嬰幼兒尿布疹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32.
[11] 吳術芬,王秀麗.復方康納樂霜治療新生兒臀炎的體會[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4):44.
[12] 王青.濕潤燒傷膏外涂結合局部氧療治療新生兒臀炎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1):119.
[13] 王小燕,等.濕潤燒傷膏聯合蒙脫石散在新生兒Ⅱ度紅臀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22):3887-3888.
[14] 王珍珍,等.76例Ⅲ度嬰兒尿布疹應用濕潤燒傷膏聯合制霉菌素治療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2):505.
新生兒指自出生后28天以內的小兒。此期是小兒剛剛脫離母親,開始獨立生存的最初階段,機體內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而新生兒生理調節功能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應用護理技術加強新生兒日常護理是保障小兒正常發育和預防疾病的重要環節。新生兒日常護理可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維持新生兒體溫正常的護理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不穩定,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特別是皮下脂肪較薄,血管豐富,肌肉不發達,活動力弱,皮膚汗腺發育不良,故體溫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波動。所以應準確、及時、嚴密觀察新生兒體溫變化,防止新生兒體溫過低致硬腫癥或新生兒由脫水而致體溫過高,以及病理性體溫過高能夠及時得到治療,使其體溫維持在正常水平。測得新生兒體溫過低我們應多蓋被保暖并予以哺乳,增加新生兒的活動量,增加基礎代謝率,產生能量從而使體溫升高。測得新生兒體溫升高通常有如下幾種情況:被服蓋多了;哭鬧時;吸吮時;脫水熱;病理改變引起炎癥反應。對于吸吮、哭鬧時體溫升高我們可以不需處理,不哭不吸吮時體溫很快就恢復正常,也可在哭鬧、吸吮體溫升高時予少蓋被子,對于被服蓋多時引起的體溫過高,我們應減少蓋被,并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可用手觸摸新生兒額、鼻部,如果新生兒額鼻部熱熱的就少蓋點,如果涼涼的就多蓋點;脫水熱我們應指導家屬間斷地給新生兒喂溫開水,直到體溫降到正常為止。幾種方法處理后新生兒體溫仍然高應考慮是病理性體溫升高,及時送新生兒病房治療。
2 新生兒皮膚護理
由于新生兒皮膚比較嬌嫩,稍有輕微外力即易引起損傷與感染。而真皮內血管豐富,毛細血管網稠密,皮膚感染后很易擴散。因此對新生兒悉心皮膚護理,我們每天早晨可給新生兒沐浴一次,沐浴方法有淋浴、盆浴、床上擦浴等。沐浴時應用左手按住新生兒耳朵,不能讓水流進新生兒耳內,防止感染。洗澡間室溫應調到24 ℃~28 ℃,酌情關閉門窗,水溫應調節至38 ℃~40 ℃,用手腕試水溫,水溫不能過高,防止燙傷。沐浴可促進血液循環,活動新生兒肢體,使新生兒感到舒適,沐浴時,我們應觀察新生兒全身皮膚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并予以處理。
3 新生兒臍部的護理
胎兒娩出臍帶經無菌結扎后逐漸干燥,殘端一般在3~7天脫落,基斷端須保持無菌。新生兒感染是新生兒常見病之一,常可引起臍炎,嚴重者可導致敗血癥,所以我們每天給新生兒臍部護理一次,洗浴完畢,用大毛巾擦干全身,除去原有臍敷料檢查臍部情況,按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臍部護理:(1)臍輪無紅腫,無膿性分泌物者以棉蘸0.5%磺酊溶液輕輕擦凈臍帶殘端和臍輪,如果腹部皮膚不小心擦上碘酒應用75%酒精脫碘;(2)臍輪紅腫并有膿性分泌物者,以棉蘸75%乙醇溶液輕輕擦凈臍帶殘端和臍輪,然后以干棉簽蘸3%過氯化氫溶液擦洗,臍部涂以2.5%碘酊溶液后再用75%乙醇溶液脫碘,必要時送分泌物做細菌培養;(3)臍帶脫落者(一般3~7天脫落)脫落處如不干燥,可撒用消炎粉;如有紅色肉芽組織增生,可用5%~10%硝酸銀溶液燒灼,并用生理鹽水棉簽擦洗局部,注意燒灼時勿觸及正常組織,以免引起皮膚灼傷;覆蓋臍敷料,尿布的折疊勿蓋住臍部,防止尿液污染臍部,臍敷料和尿布潮濕應及時更換,保持其干燥,如臍部紅腫或分泌物有臭味,提示臍部感染,除局部處理外,應同時全身使用抗生素,預防敗血癥的發生。
4 新生兒紅臀的預防及護理
新生兒皮膚角質薄嫩,易受損傷而發生感染,因排出物可分解出氨和酸性物質,易刺激臀部皮膚,故大便后必須以溫水洗凈,吸干(禁用肥皂),局部涂消毒植物油,以保護皮膚。尿布選用質地柔軟、吸水性強的淺色棉布作尿布,尿布應洗滌干凈,最好在日常下曝曬干燥后使用。保持臀部的干燥,尿布必須兜住整個臀部和外陰,經常查看尿布有無污濕,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更換。尿布包兜不可過緊、過松,不宜墊橡膠單或塑料布。如果已發生輕度紅臀除可采用預防紅臀發生的措施處理外,在季節或室溫條件允許時,墊好尿布使臀部暴露在空氣中;也可將患兒臀部暴露在陽光下,每日2~3次,每次10~20 min,但注意保暖;另一種方法用鵝頸燈或紅外線燈照射,有加速滲出物吸收和抗炎抑菌作用。照射時燈與新生兒臀部距離應保持在30~40 cm,照射時間約20 min,每日2~3次。對于重度紅臀除按輕度紅臀處理外,同時應加強全身營養,再結合糜爛程度進行處理。Ⅰ度,局部皮膚潮紅伴有皮炎可局部涂魚肝油。Ⅱ度,皮膚潰破可用消毒植物油或魚肝油紗布貼敷患處,或用氯化鋅軟膏涂抹局部。Ⅲ度,局部有較大片糜爛或表皮脫落,有時可繼發細菌感染,可用含抗生素藥膏的無菌敷料貼于患處,經常更換,如果單純繼發真菌感染可涂克霉唑制劑。
5 新生兒的喂養
新生兒生長發育快,新陳代謝旺盛,良好合理的喂養是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新生兒的喂養包括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混合喂養,這里我們探討的是新生兒最佳喂養方法——母乳喂養。由于新生兒的胃呈橫位,賁門括約肌不發達,而幽門括約肌發達,吃飯后1 h內如果我們給其換尿布或洗澡,最易引起新生兒胃內容物溢出,引起新生兒難受或嘔吐物阻塞新生兒呼吸道等,所以哺乳前應給新生兒更換清潔尿布(或哺乳后2 h給其換尿布或洗澡),包裹好新生兒后洗手,再用生理鹽水棉球或清潔濕毛巾清潔,乳暈,防止交叉感染,但禁用肥皂、乙醇擦浴,以防干裂。如遇內陷或平坦未完全糾正者,哺乳前應取舒適松弛的坐位姿勢,濕熱敷乳房3~5 min,同時按摩乳房以引起排乳反射,擠出一些乳汁,然后捻轉引起應乳反射,這樣易被新生兒含吮,必要時可配助奶器。新生兒每天哺乳不規定次數也不規定時間,實行按需哺乳,產婦何時有乳房脹感需要哺乳時就給新生兒哺乳,小孩何時餓了(小孩哭鬧、煩躁、嘴兩旁尋找的樣子)需要喝奶就要給其哺乳。哺喂后將新生兒抱起豎立,頭伏于母親肩上,輕拍背部讓吸進胃內的空氣溢出,再換右側臥位30 min以利乳汁進入十二指腸,防止溢乳。
【摘要】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在兒科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的: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安全渡過新生兒期。方法:針對新生兒生活能力差,反應弱,抵抗力低下等。對547例新生兒進行認真的觀察,發現其細微的變化。結果:掌握新生兒疾病的病種,發病率、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特點,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幫助新生兒順利適應改變,提高新生兒醫學及護理水平。
【關鍵詞】新生兒;觀察與護理
My courtyard near five year newborn common disease's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search analyze
Liu Jing
【Abstract】The newborn and newborn disease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on science. Goal: Cuts newborn's disease incidence rat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the security has crossed the newborn time. Method: Is bad in view of the newborn viability, responds weakly, resistivity low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earnest observation to 547 example newborns, discovers its slight change. Finally: Grasps the newborn disease's sickness to plant, the disease incidence r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e treatment and the nursing characteristic, carry on omni-directional nursing, helps the newborn to adapt the change smoothly, enhances the newborn medicine and the nursing level.
【Keywords】Newborn,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小兒自出生至28天為新生兒期,此期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發育不健全,生活能力差、反應弱、抵抗力低下,易于發病。與之接觸最多的是護士,只要認真觀察,就能發現其微細的變化,給予及時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幫助新生兒適應生理生活及環境的改變,安全渡過新生兒期。
1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于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住的547例新生兒病例為分析標本 。男329例,女218例。出生1~3天101例,3~10天256例,10~27天190例。新生兒肺炎182例,占34%,黃疸156例,占27%,硬腫癥96例,占18%,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62例,占11.3%,臍炎、皮膚感28例,占5.1%,顱內出血11例,占2%,自然出血癥12例,占2.2%,在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3例因早產、重度缺血缺氧性腦病,搶救無效死亡占0.54%,4例轉上級醫院治療,6例家屬放棄搶救,自動出院,其余534例健康痊愈出院。
2觀察與護理體會
2.1 體溫的觀察與護理:新生兒正常的體溫為36.0 ℃~37.0 ℃。體溫低的原因有早產、低體重、室溫低;體溫高的原因有室溫高、保暖過度、脫水。新生兒體溫易隨外界溫度的升降而變化,氣溫低時新生兒不會寒戰產熱,僅靠棕色脂肪進行化學性產熱,但棕色脂肪貯存量較少,早產兒更少;加以皮下脂肪層較薄,體表面積按體重比例計算相對較大(新生兒體重為成人5%,體表面積為成人的12%),故易散熱。如不注意保溫,體溫很快下降。體溫過低可影響代謝和血液循環,導致代謝性酸中毒、低血糖,并可誘發肺炎和硬腫癥等嚴重疾病,甚至可導致死亡。因此,為了使母嬰同室的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清新,母嬰同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日通風2次,每次30min,室溫維持在20 ℃~22 ℃為宜,濕度50%。新生兒著衣和包被以四肢暖和為度,使體溫保持在36 ℃~37 ℃。對早產兒、低體重兒應給予保暖。用熱水袋保暖,熱水袋放置在嬰兒腳部位置,不能直接接觸皮膚,溫度適宜,避免燙傷。對體溫高者除散熱以外,注意觀察新生兒的皮膚彈性、尿量,如為脫水熱,應增加哺乳次數或補液。
2.2 呼吸的觀察與護理:護士要隨時觀察新生兒的呼吸頻率,新生兒的呼吸以腹式為主,正常呼吸頻率為40/min~60/min。另外,護士還應隨時注意觀察新生兒的口、鼻腔有無分泌物,呼吸道是否通暢。出現吸入性呼吸困難、鼻翼扇動、哭聲弱、口周發紺,應及時清理呼吸道,讓新生兒側臥位,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3 體重變化的監測及護理 新生兒出生后應測體重,以后每天或隔天測體重1次,便于了解新生兒健康狀況和營養狀況[3]。在出生后3~4天,由于哺乳量不足,經皮膚、肺部排出水分相對較多,體重出現下降現象,下降范圍6%~8%,但不超過10%。一般在4 d后體重逐漸回升,7~10天恢復到出生時體重。如果下降超過10%,或下降時間較長不能立即回升時,需尋找原因,如母乳是否充足、喂養方法是否合適。若有體重迅速下降,應仔細觀察檢查有無頻繁嘔吐、腹瀉、全身性感染等,并注意有無失水,如皮膚彈性差、眼眶凹陷,提示有失水現象,應考慮靜脈補液。
2.4 大小便的觀察與護理
2.4.1 小便的觀察與護理:新生兒腎臟的濃縮功能相對不全,出生后會立即排尿,第1天的尿量很少,10ml~30ml。在生后36h內排尿都屬正常。隨著哺乳攝入水分,尿量逐漸增加,每天可達10次以上,日總量可達100ml~300ml,滿月前后可達250ml~450ml。若每日少于6次,提示母乳喂養不足。
2.4.2 大便的觀察與護理:新生兒的大便性質可以提示喂養及異常情況,消化不良時大便次數多,糞質與水分開;進食不足時,大便為綠色稀便;腸道感染時,大便稀、帶黏液、膿性、次數多;先天性膽道閉鎖,大便呈白色。新生兒一般在生后12h開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綠色或黑色黏稠糊狀,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腸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 天胎便可排盡,吃奶之后,大便逐漸轉成黃色。喝牛奶的孩子每天1次或2次大便,吃母奶的孩子大便次數稍多些,每天4次或5次。若新生兒出生后24 h尚未見排胎便,則應檢查有無消化道畸形;若排胎便后連續2天無大便,提示吃奶少;大便干,應檢查有無腹脹,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灌腸。
2.5 嘔吐物的觀察與護理:新生兒食管下部括約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門括約肌較發達,易溢乳甚至嘔吐。因此新生兒應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呼吸道造成窒息[4]。
2.6 皮膚的觀察與護理:新生兒皮膚柔嫩,色質紅,彈性好,角質層發育差,易損傷。因此對新生兒細心皮膚護理,每天早晨可給新生兒沐浴1次。新生兒出生12h~24h后,便可給新生兒洗澡,洗澡可以清潔皮膚、預防感冒、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嬰兒健康成長。洗澡是一種簡單、實用、自然的護理操作。首先,左手托起新生兒頸部,并用拇指和中指將其雙耳廓折住以壓住外耳道,防止水流進入耳內,將新生兒放入盛有40 ℃溫熱水浴盆內(盆內水位應高于平臥新生兒胸廓部),用右手依照頭發臉頸部胸腹部背部上肢會陰、臀部下肢的順序洗凈新生兒,并進行皮膚接觸撫摸。
2.7 臍部的觀察與護理:臍部要保持干燥清潔,避免感染。應每天給予新生兒臍部護理1次,洗浴完畢,用大毛巾擦干全身,除去原有臍敷料檢查臍部情況,用0.5%碘伏涂搽臍部,預防臍炎。
2.8 紅臀的預防及護理:紅臀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皮膚病,多因臀部皮膚長期受到潮濕刺激,或因腹瀉糞便刺激,加上尿布更換不及時或使用透氣能差的尿布所致。故大便后必須以溫水洗凈,吸干后局部涂消毒植物油,以保護皮膚。尿布選用質地柔軟、吸水性強的淺色棉布作尿布,最好在日常下暴曬干燥后使用。尿布必須兜住整個臀部和外陰,經常查看尿布有無污濕,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更換。尿布包兜不可過緊、過松,不宜墊橡膠單或塑料布。如果已發生輕度紅臀,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 min~20 min,將患兒臀部暴露在陽光下,但注意保暖;對于重度紅臀除按輕度紅臀處理外,同時應加強全身營養,再結合糜爛程度進行分級處理。局部皮膚潮紅伴有皮炎可局部涂魚肝油。
2.9 眼部的觀察與護理:胎兒在子宮內受羊水中物質的刺激或通過產道時接觸細菌黏液,出生后可每日2次眼部護理。若眼部分泌物較多時呈膿性時,應警惕淋球菌感染,提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對癥處理。
2.10 喂養的觀察與護理:我科要求盡可能采用純母乳喂養,因為母乳是新生兒的最佳食品,在促進生長發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推廣母乳喂養是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的最好方法[5,6]。哺乳時,根據產婦的情況選擇較舒適的,以坐位最佳,臥位最差,使嬰兒頭與身體呈一條直線,產婦一手托,大拇指在上方,其余四指在對側,銜接時讓嬰兒將大部分乳暈含在嘴里。哺喂后將新生兒抱起豎立,頭伏于母親肩上,輕拍背部讓吸進胃內的空氣溢出,再換右側臥位30min以利乳汁進入十二指腸,防止溢乳。
3小結
護理人員要全面、細致地觀察與護理新生兒,及時發現潛在并發癥,以起到防范的作用。另外,由于產婦對新生兒知識了解少,可能忽視新生兒異常情況,因此加強病房巡視,實行責任制護理,有助于異常情況的發現。加強對產婦及家屬喂養安全、日常護理等方面的宣教指導,使其掌握觀察、護理喂養嬰兒的要點,做到正確護理新生兒,達到新生兒健康安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由燕,邢英欣,劉靜紅,等.母嬰同室新生兒的觀察與護理[J].哈爾濱醫藥,2009(4):328
[2]王玲萍,馮亞麗.母嬰同室的病房護理體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3):248
[3]趙麗紅,劉艷萍,李文芳.母嬰同室新生兒的觀察與護理[J].家庭護士,2008,6(2C):510-511
[4]趙桂萍,林慧娟.人性化服務在母嬰同室工作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8,6(7B):1865-1866
[5]王彩萍,王俊英.母乳喂養的護理干預及效果[J].全科護理,2009,7(11B):2946-2947
【關鍵詞】NICU;感染;損傷;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0-0250-01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屬于兒科急救的一部分,通常用來集中救治病情危重,需要密切監護的新生兒[1],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是高風險科室之一,這就要求我們醫護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扎實的理論知識及基本功,防患于未然,減少護患糾紛的出現。
1 NICU存在的危險因素
1.1 交叉感染的問題:在NICU內進行治療的均為危重的新生兒、早產兒,反復吸痰、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靜脈內高營養、支持療法等均增加了皮膚、黏膜、氣道受損傷的機會,感染的風險亦隨之增加[2],對于剛剛失去母體保護、從無菌環境進入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的新生兒來說,院內感染是常見的危害之一[3]。如果消毒、隔離不嚴格勢必增加患兒感染的機會。獲得性感染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對患兒的搶救成功率及存活率,不同程度地延長了患兒的住院時間,增加了患兒及其家屬的痛苦,同時亦增中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護理工作。
1.2 意外損傷:由于早產兒、低體質量兒特殊的發育尚未完善,其皮膚嬌嫩,屏障功能脆弱,所以易發生皮膚壓傷及紅臀;輸液時使用的輸液泵壓力較高,或者擴容、糾酸、靜脈高營養治療時使用的液體濃度較高,刺激性強,對血管及周圍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導致皮膚損傷,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其他如洗澡時水溫過高引起的燙傷、喂奶或食管反流導致的嗆咳窒息、意外跌落等均為較為常見的意外損傷。
2 應對措施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在NICU內工作的醫護人應相對固定,且應定期為醫護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必須要確保醫護人員無傳染、感染性疾病。醫護人員進入NICU時更衣、戴工作帽、穿專用鞋,并用流動水仔細洗手。定期定時常規用紫外線照射或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進行空氣消毒。用吸塵器或濕布拖地2次/d,儀器設備每日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機、吸痰器管道、濕化瓶等在每次使用前后均應消毒。如有感染性患兒應與非感染性疾病患兒分區放置,分類隔離[4-5]。
堅持預防為主的安全護理原則科室成立由專人負責的安全及質量監控小組,組織相關人員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搶救物品、藥品進行標識,對急救儀器設備、崗位職責、環境衛生設施進行全面地檢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予以糾正。積極實施護理安全防范措施,樹立人人防范風險的意識,醫護人員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以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每日認真給患兒進行沐浴或油浴1次,以保持皮膚干燥、清潔,同時應注意觀察患兒耳后、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是否有破損、膿點、紅疹等。部分患兒會出現紅臀,一旦出現,應涂抹護臀,此外還可用保鮮膜包裹紅臀24h。如需長期輸液的患兒,可在固定膠帶下使用皮膚保護劑安息香酊,以防止表皮細胞脫落。同時還應做好患兒眼部、口腔及臍部的護理,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規范操作、確保護理安全如需對患兒進行侵襲性的操作,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動作盡量要輕柔,盡量降低或避免疼痛的發生或對患兒造成損傷,合理的使用止痛方法,如非營養性吸吮(如安慰奶嘴)、口服蔗糖、撫摸誘導等,對于較小早產兒,應盡量減少各種不必要的操作和檢查,如確有需要者,應對各種操作集中進行,以避免長時間的打擾患兒,操作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兒,確保護理安全。
3 小結
長期以來醫患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是護理安全隱患。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和人們法律觀念的增強,患者在關注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也更加關注服務質量及服務內涵。這就給我們醫護人員,尤其是在NICU工作的醫護人員,提出了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切實為患兒提供安全、滿意、方便、優質的全程服務。
參考文獻
[1] 馮東霞,董方,徐樨巍,等.兒童重癥監護病房革蘭陰性菌的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8,25(6):591
[2] 陳筱珊.NICU護理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J].青海醫藥雜志,2008,38(9):47-48
[3] 周敏,丁愛國.新生兒醫院感染研究進展.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8):799-800
[4] 張睛.NICU風險因素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2,33(2):106
【關鍵詞】品管圈;新生兒;尿布皮炎;發生率
新生兒剛出生不久,其身體免疫功能較弱,容易引發一系列感染性癥狀。為了避免尿布皮炎對新生兒造成的危害,護士應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護性措施。隨著品管圈模式的普及應用,開展品管圈對降低新生兒尿布皮炎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結合我院2014年7月-2014年8月收錄新生兒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圈在現狀把握階段利用查檢表收集了2014年7月12日至8月13日的查檢數據,總查檢新生兒數105人,出生時間1-28天,平均時間10±2.5天;男65例,女40例;其中尿布皮炎16人,尿布皮炎發生率為15.2%,另外通過查檢出來的16個發生尿布皮炎的新生兒,進行其發生尿布皮炎原因登記統計。
1.2方法
1.2.1 組圈
我科有編制護理人員14人,其中本科學歷6人,大專學歷6人,中專學歷2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6人,護師4人。本次活動由6名護理人員自愿組成QCC小組,選定護士長擔任輔導員,主要負責本次活動的指導與督查,選定1名責任心較強,調研能力和統籌能力較全面的高年資護士作為本次活動的圈長,負責對圈內活動的組織、策劃及效果分析。
1.2.2 選題
對科室基礎護理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根據這些問題的重要程度、迫切性、圈能力以及護理部的相關政策,最終確定本次QCC的主題。2014年7月23日登記申請,2014年8月18日品管圈領導小組同意正式成立,圈名“新生圈”。小組共8人,活動時間2014年7月-2014年12月,活動主題“降低新生兒尿布皮炎發生率”。
2結果
2.1炎癥原因
尿布皮炎是新生兒常見病癥之一,臨床發現,誘發尿布皮炎因素復雜多樣,多個因素可引起皮炎癥狀,影響了新生兒成長發育。本次尿布皮炎16例,具體情況如表1。可知,更換尿布不及時、大便次數多等是主要原因,這與新生兒護理工作存在密切關聯。
2.2護理效果
通過開展品管圈之后,持續觀察新生兒皮炎發生率情況,如表2。本次檢查時間階段分為改善前(1個月)、改善中(2個月)、改善后(12d),綜合觀察發現,品管圈對降低尿布皮炎發生率具有顯著效果(P
3討論
3.1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是指在新生兒的附近、臀部、會等處皮膚發紅,有散在斑丘疹或皰疹,又稱新生兒紅臀。嬰兒尿布更換不勤或洗滌不干凈,長時間接觸、刺激嬰兒皮膚;尿布質地較硬,發生局部摩擦而引起。繼發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后加重。在尿布部位發生邊界清楚的大片紅斑、丘疹或糜爛滲液,甚至繼發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嚴重者,特別是營養不良的慢性腹瀉嬰兒,可發生皮膚潰瘍。為了避免皮炎造成的不良影響,臨床需對新生兒加強護理工作。
3.2品管圈作用
新生兒尿布皮炎是臨床和家庭中常見且棘手的新生兒皮膚疾病,對臨床干預具有一定的意義。應注意對患兒的個體化治療,針對不同的情況和背景,酌情選用不同的防治護護理方法,各種中藥方案也在預防和護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一般6-10個人,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開展本次品管圈之后,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目的,提高了科室的滿意度;而員工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同時亦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在患兒方面,有效減輕患兒的痛苦,縮短患兒的住院天數,降低醫患投訴及糾紛,提升醫院的整體滿意度。
結論
總之,開展品管圈對降低新生兒尿布皮炎發生率具有臨床意義,根據具體原因為患兒提供了優質的護理服務,可降低新生兒尿布皮炎癥狀的發生率。護士要根據品管圈工作準則,實時調整護理方案,為新生兒創造健康優質的康復環境。
【參考文獻】
[1]段夢娟.新生兒尿布皮炎防治與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12(5):22-25.
[2]吳麗蓉.3M無痛保護膜在新生兒臀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17(5):8-10.
關鍵詞:新生兒;護理;風險;護士
新生兒期是一個正常胎兒的延續,同時又是人類發育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新生兒的各項生理功能會不斷進行自我調節以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由于新生兒的生理調節、適應能力欠成熟,機體抵抗力較低、不能對疾病的癥狀進行主述,極易誘發相關疾病,特別是早產兒比新生兒更易發生并發癥。本研究主要探討新生兒護理中存在的難點及應對措施,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嬰兒131例,其中男71例,女6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6例,其中男36例(54.55%),女30例(45.45%);對照組65例,其中男35例(53.85%),女30例(46.15%)。組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婦產科醫師和護士總共17人(其中醫師7人,護士10人),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婦產科醫務人員固定變化。
1.2護理 方法分析護理中的風險,根據結果,對新生兒實施全面、科學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醫院需要定期培訓護士掌握基本的專科護理知識,以及操作技能,并實施嚴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們從思想層面認識到新生兒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身為一名新生兒護理人員不但要有細心、耐心、愛心,同時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質及一定的愛崗敬業奉獻精神。
1.2.2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生兒疾病的護理知識與值班職責,并及時考核。以讓每位護士牢記自己的職責及相關的護理法律責任。密切觀察新生兒病情,比如: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新生兒臍炎,此時要求護士先潔凈切口,消毒各種手術工具,一般在消毒殺菌以后,在患兒患處涂上硝酸銀以干燥傷口,在7~14 d臍炎會徹底消失。
1.2.3按照醫院的要求執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在進行交接班時提前10~20 min到崗,并且還要認真核對患兒身體狀況。新生兒外出檢查或者辦理出院手續時,由2名護士實施同步檢查,當核查新生兒信息沒有錯誤以后再和家屬共同核實新生兒身份,隨后讓家屬抱走。
1.2.4要求醫護之間進行良好溝通,以確保護理記錄的連續性、完整性,要求護士認真書寫各種護理文件。醫院的相關領導也需要重視新生兒的護理工作,關心愛護每一位護士,對待新生兒科室的護士們可以實施彈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緩解護士工作壓力。加強醫護人員的團結合作,對護士們進行科學的心理疏導,幫助她們釋放壓力[1-2]。
1.2.5醫院領導在對婦產科護士進行績效考核時給予政策傾斜,因為婦產科護士對新生兒的護理是高風險、低回報的護理,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但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因此,增加護士的經濟收入能夠有效提高婦產科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1.2.6醫院領導在對婦產科護士進行晉升職稱考評時把患者家屬對婦產科護士的滿意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
1.3觀察指標 比較實施全面、科學的護理前后護理質量得分、護理記錄合格率及家長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包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比較用χ2進行檢驗,以P
2 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效果以及新生兒被護理風險傷害的情況,見表1。
2.2醫師、護士自評對新生兒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顯示 觀察組醫師、護士自評對新生兒護理質量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新生兒護理中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護理不周全的現象較普遍。因為新生兒比較特殊,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病房沒有陪護,而新生兒又無語言表達能力,難以用語言表達出個人的真正需求。在對新生兒實施基礎護理的過程中有很多潛在的安群問題:尿布疹,紅臀,交叉感染及鵝口瘡等;用暖箱、烤燈等設備時誘發的燙傷;在對新生兒沐浴時受涼;新生兒抓傷自己;輸液滲漏等。②未嚴格執行醫院的查對制度。護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兒出院時沒有認真核對床頭卡、雙手圈以及胸牌,誘發差錯事故。新生兒入院時未認真進行身體檢查,其肢體存在缺陷或者異常,沒有和新生兒家屬進行及時溝通留下安全問題。護士護理技能欠完善,缺乏護理經驗,當發現新生兒病情惡化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③新生兒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護理記錄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出護理活動,是醫院處理醫患糾紛事件的有效證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兒病房沒有家屬陪護,所以護理記錄顯得更加重要。
護理風險防范與管理可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率,由于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具有直接聯系,護理風險防范是前瞻性的,可以控制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起到預防為主消除隱患保證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的作用,在護理過程中做好新生兒室的衛生工作,做好空氣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例如新生兒的衣物和奶瓶等;在消毒時嚴格遵守消毒制度,并且強化危機和風險意識,護理危機的發生隨時存在,因此做好預防工作至P重要;強化制度建設與質量監控,周密的規章制度是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的保證,通過進行風險教育及強化風險管理的各項措施的落實,明顯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因而新生兒受到的風險降低。新生兒護理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復雜,其中存在很多風險。在醫院的產科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應當重視這些風險,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并采取適宜的、可行的、科學的手段避免這類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臨床資料
產婦因"孕40 w臨產、持續性枕橫位"剖宮產分娩,孕期產檢無異常,術中見羊水清,量中,新生兒Apgar評分9~10分/1~5 min,體重3300 g,臍帶長70 cm,繞頸1 w,手術順利,術后常規維生素K1 5 mg/次/d,共3 d,母乳喂養,無嘔吐,反應好,無發熱,二便正常。術后第3 d因新生兒進食較少,請兒科會診未發現明顯異常,后吸吮正常。術后第4 d晨,白班護士抱其沐浴后送返病房,放于其母身旁,約5 min后,產婦家屬突然發現新生兒臉色發白,四肢不動,無反應,隨即抱至護士站呼救。當時查看新生兒面色死灰,無心跳、無呼吸,無肌張力,拍打足底及托背刺激無反應。立即將新生兒置辦公桌上于心肺復蘇,使用簡易呼吸氣囊,氧氣吸入,注射納洛酮。3 min內予氣管插管,使用腎上腺素,患兒仍無心跳呼吸,搶救無效,死亡。建議家屬尸體解剖,拒絕。
2原因分析
統計學高危因素為早產兒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伴心動過緩、已經歷過一次ACTE的小兒、發生過SIDS小兒的兄弟姐妹、俯臥姿勢、懷孕時吸煙含被動吸煙或吸毒等。引起SDN的病因很多,如暴發性感染、腦部病變、腹部內出血、呼吸功能紊亂、心臟疾患、代謝紊亂等。也與妊娠母親多產次、母親未成年、與上次懷孕間隔時間過短等有關。此新生兒母親頭胎,24歲,既往否認有病史、否認吸煙吸毒史,產檢無異常。新生兒評分正常,無發熱,母乳喂養,二便正常,感染、顱內出血可能不大;體檢心肺無明顯異;沐浴前1 h內未哺乳,沐浴時室溫、水溫均適宜,無嗆咳,穿衣時有肌張力,未見溢乳,搶救吸痰時吸出少量痰液。無明顯胃食管反流。家屬拒絕尸檢,無法確定死因。
3討論
3.1患兒持續性枕橫位、臍帶繞頸1 w剖宮產,存在危險因素。出生第3 d發現進奶欠佳,雖經醫生檢查,未發現明顯陽性體征,但患兒的臨床表現提示有異常情況存在,醫護人員對其病情發展無足夠的預見性,未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根據新生兒生理病理特點,重點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況、膚色、肌張力、體溫、哭聲、吸吮力、大小便等基本情況,并將可能發生的變化告知家屬,提高對危險的預見能力,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2引起SDN原因包括嬰兒呼吸道的異常,口咽部肌肉的異常,而導致嬰兒哭聲體征的改變,故對嬰兒啼哭的聲學分析有利于SDN的識別和理解。如無原因的哭鬧、哭聲高調、發音短、集中度低、有較多的鼻息聲應引起注意[2]。
3.3肺泡換氣不足和繼發性窒息或周圍神經功能紊亂也可導致出汗,有些發生SDN的患兒有睡眠中易出汗。
3.4美國加利福尼亞流行病學研究,SDN與被動吸煙呈劑量相關性,澳大利亞、英國的醫學家發現,母系吸煙可能導致嬰兒發生SDN發病危險增加6倍。因此病房禁煙和戒煙的教育比較重要。
3.5嬰兒沐浴時脫去所有衣物,陌生無助的環境是一個應激因素,再加上如突然接觸熱水,大多新生兒表現出緊張的情緒,洗背部時,無支撐的頭頸部耷拉在操作者的手臂上也可能壓迫迷走頸動脈竇引起迷走神經張力增加,呼吸的生理反射過度及迷走神經功能異常,被認為是導致SDN發生的主要機制。
3.6難產、產程延長等可致新生兒發生顱內出血的機率增加。
4新生兒沐浴流程
4.1操作前評估 ①核對手腕帶,與產婦和家屬交接,核對新生兒日齡。②評估新生兒一般情況、四肢活動度及皮膚情況。③有沒有溢乳等不適。④1 h內有沒有喂哺。
4.2備齊用物 衣褲、尿片、浴巾、爽身粉、2%碘酒、75%酒精、護臍帶等。
4.3沐浴準備 ①關閉門窗,調節室溫(26℃~28℃)。②測水溫(38℃~40℃)。③核對新生兒。
4.4沐浴 ①小毛巾揩面:四角分別清洗眼、鼻唇部及臉。②洗頭:注意避免誤入眼、耳、鼻。③棉簽清潔耳鼻。(固定頭部,以免誤傷)。④洗軀干、四肢:(操作者左手前臂托住新生兒肩臂部),順序:頸、對側上肢、近側上肢、手、胸腹部、背部、對側下肢、近側下肢、腳、會陰、臀(支撐新生兒的手臂不能移開,沐浴過程中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面色、呼吸及其他反應)。⑤浴巾揩干全身。
4.5操作后 ①觀察、消毒臍部。②皮膚皺褶處撲粉或涂嬰兒油,(注意撲粉時遮擋口鼻),觀察新生兒一般情況,紅臀等特殊情況處理。③穿合適的衣褲。
4.6再次核對手腕帶,與產婦及家屬交接。
4.7質量標準 ①沐浴室溫度及水溫適宜。②整個操作過程注意保暖。③操作過程中注意評估新生兒一般情況。④及時、正確處理特殊情況;臍部出血、溢乳、紅臀等。⑤操作時鼓勵家屬觀看學習。
5質量持續改進(CQI)結果報告
5.1評價指標 新生兒異常情況、護理差錯、家屬滿意度
5.2評價目標 新生兒異常情況能得到及時發現、護理差錯發生率0,產婦及家屬滿意率>95%。
5.3資料收集 臨床隨機質控、出院患者滿意度調查。
5.4結果發現 ①通過流程的修訂完善,降低了護理隱患,對新生兒的觀察更全面,護理更規范,此期間我們及時發現1例未降、1例舌系帶短小,已及時得到處理和宣教。②通過讓產婦家屬參與護理,使護理更透明,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產婦及家屬的信任感,出院患者滿意度達到95%。
6結論
雖然50% SDN無法確定死因,另外,監測對嬰兒個體發生SDN不能預防。但如果阻塞性呼吸、中樞性呼吸暫停、心動過緩或氧飽和度過低的發生作為瀕死情況的一部分,及早可靠地查出有利于指導干預。產科病區的醫護人員,熟悉和掌握新生兒猝死有關原因,對高危因素實施適當防范,提高觀察病情能力和預測危險能力對防止猝死發生和提高猝死救治水平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爐甘石;爽身粉;新生兒尿布性皮炎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0(b)-0088-02
新生兒尿布性皮炎,俗稱紅臀癥,是新生兒多發的皮膚疾病,受害的部位有臀部、會、、生殖器官等,高發于春冬季節。紅臀癥患兒主要的臨床癥狀為皮膚有紅斑,若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有可能發展成為丘疹、糜爛等,甚至出現并發癥。皮炎可影響患兒的心情、食欲、休息等,對患兒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新生兒尿布性皮炎因多發性、隱蔽性、護理難等臨床特點,成為兒科中較為棘手的疾病。目前,已經有很多方法用于治療該類疾病,如局部氧療法、爐甘石洗劑、爽膚粉等[1-3],并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爐甘石和爽身粉都具有抗炎、吸濕、抑菌等功能,本研究主要探討爐甘石聯合爽身粉治療新生兒尿布性皮炎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支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共收治294例新生兒尿布性皮炎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爐甘石組、爽身粉組、爐甘石與爽身粉聯合用藥組,每組各98例。爐甘石組男50例,女48例;年齡5~120 d,平均(70.2±37.9) d。爽身粉組男49例,女49例;年齡5~118 d,平均(71.2±39.2) d。聯合組男49例,女49例;年齡5~118 d,平均(70.8±38.5) d。3組患兒在皮炎數量、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3組進行治療時,必須對以下因素進行控制,確保這些因素不影響實驗結果:定期換尿片;保持臀部及會等尿布包裹部位的清潔和干燥;使用同廠家、同款、同批次尿片;采用同樣的護理;各組相同藥物的用藥量相同。按照分組情況,在患兒的患處分別給予爐甘石、爽身粉、爐甘石聯合爽身粉治療,3~4次/d,共用藥7 d。爐甘石、爽身粉及聯合用藥組藥物的配方如下。
爐甘石的成分[4]:冰片15 g、硼酸55 g、爐甘石500 g、氧化鋅330 g、滑石粉420 g、苯甲酸5 g。研勻過篩后,分裝成30 g/袋。
爽身粉的配方[3]:滑石粉1000 g、硼酸粉100 g、氧化鋅粉300 g、利凡諾粉13 g、磺胺嘧啶粉60 g、呋喃西林粉100 g、次碳酸鉍粉60 g。經研磨、滅菌、混合即可,應注意避光保存,磺胺類過敏的患者禁用此藥物。
爐甘石和爽身粉組按爐甘石∶爽身粉=7∶3的比例混合而成。
1.3 臨床療效的評定
臨床療效的評定可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痊愈:患兒接受治療后,皮炎、皮損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患兒接受治療后,皮炎、皮損癥狀明顯改善,皮損消退≥50%;有效:患兒接受治療后,皮炎、皮損癥狀有所改善,皮損消退在30%~50%;無效:患兒接受治療后,皮炎、皮損癥狀基本沒有變化,皮損消退≤30%,患兒仍受困于疾病。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爐甘石組的總有效率為92.9%,爽身粉組的總有效率為79.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因其發育尚未完善,皮膚嬌嫩,表皮的角化層十分薄弱,結締組織的彈力纖維還未發育成型,導致皮膚的屏障作用較弱,因此新生兒易患尿布性皮炎。尿布性皮炎是影響新生兒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小兒發生尿布性皮炎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5-6]。①直接刺激:如果監護人護理新生兒不適當,不能及時更換尿布,新生兒被尿布包裹的部位長期處于潮濕的環境中,尿液中的尿素被細菌分解后會直接刺激小兒的皮膚;②感染影響:護理不當或處理不干凈,新生兒有可能會受到真菌感染,導致尿布性皮炎;③疾病的并發癥:因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因此,其免疫功能較差,容易患病,患兒在治療其他疾病時,易并發尿布皮炎癥;④尿布影響:新生兒所用的尿布,各廠家的布料、做工都有不同,其質量對疾病的發生有重大影響,如尿布材料不好,吸濕性差,易引起皮炎的發生。
目前,治療新生兒尿布皮膚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常見的方法有紅外線法、電吹風法、局部氧療法等。紅外線具有抗感染的能力,能促進創面干燥,起到保護皮膚的功能;電吹風有熱風功能,能夠快速干燥患兒的皮膚,避免因患兒的局部位置濕潤而引起皮炎;局部氧療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能促進細胞分裂,抑制厭氧菌生長,減少被感染的概率,快速促進病患處愈合等[7-8]。藥物治療包括一些化學元素的應用,如碘[2]、鋅[9]、納米銀等,此外還有抗生素以及中藥藥物[10-11]。活力碘能夠消毒滅菌,保護創面,促進患處愈合;鋅作為一種化學元素,其被細胞攝取后,能促進白、核酸的合成,并在細胞內參與能量代謝過程,使受傷的部位順利、快速修復;新生兒因尿布不能及時更換,出現濕潤環境,真菌在濕潤環境中能迅速生存,此時需要通過抗菌藥物來輔助治療,以抑制真菌生長。
本研究采用的藥物爐甘石和爽身粉是較為典型的藥物。爐甘石有消炎止癢、吸濕、干燥皮膚、保護皮膚等功能,爽身粉是由多種藥物組成,其中利凡諾是一種抑菌藥,無毒性、無刺激性,能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硼酸能夠輕度抑菌,具有防腐、軟化痂皮及保護皮膚的作用;呋喃西林是一種治療某些革蘭陽性、革蘭陰性菌感染的藥物,它通過干擾菌體氧化酶系統起到抑菌、殺菌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獨用爐甘石、爽身粉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9%、79.6%,而爐甘石聯合爽身粉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0%,可見爐甘石聯合爽身粉治療新生兒尿布性皮炎的效果顯著。
總之,對于新生兒尿布性皮炎,重在預防,在新生兒成長過程中,為有效防止尿布性皮炎,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注意保持衛生清潔,以免新生兒受到感染;②務必定期留意新生兒的尿布,勤換尿布,確保新生兒皮膚的干燥;③根據新生兒皮膚的特性,選擇合適、吸水性強的尿布。
[參考文獻]
[1] 張海燕,丘冰青,歐琳華,等.局部氧療治療新生兒尿布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22):4718-4719.
[2] 雒春香,周紅寶.爐甘石洗劑與碘伏治療嬰兒尿布皮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8):238.
[3] 胡立榮,張立人.爽膚粉治療嬰幼兒尿布性皮炎的療效[J].兒科藥學雜志,2004,10(6):4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195-196.
[5] 段夢娟,何國平.新生兒尿布皮炎防治與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9):95-97.
[6] 楊云祿.紫草油聯合氧氣吹臀治療新生兒尿布性皮炎臨床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78.
[7] 張海燕,潘遂壯,徐志威,等.局部氧療聯合金霉素軟膏治療新生兒尿布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院,2013,13(4):50-51.
[8] 董榮芝,張曉麗.肝素鈉乳膏聯合氧療治療重度新生兒尿布性皮炎60例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6):122-123.
[9] 姚小玲,武俊妮,肖娟,等.微波配合氯鋅油治療患兒尿布皮炎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2,(3):68-69.
[10] 孫桂蓮.自擬中藥水煎劑治療小兒尿布性皮炎38例[J].北京中醫藥,2008,27(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