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發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巨鹿縣十八洼,七十二個沙疙瘩。風沙瀝澇旱鹽堿,十年就有九災年”,這是曾經在巨鹿縣廣為流傳的民謠。巨鹿縣地處黑龍港流域,是一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巨鹿縣農業生產條件先天不足,全縣風沙、鹽堿地達30萬畝,幾乎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一半。
而如今,昔日的“窮窩窩”變成了“林成網、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這不能不歸功于從1988年到現在二十年的農業綜合開發。
二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對于巨鹿縣的農業綜合開發,卻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二十年。二十年的高歌奮進換來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如今,巨鹿縣已連續5年在投資總額、開發面積上位居全省第一,建成了河北省連片面積最大的17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區,并且成為了全省農業綜合開發的樣板工程。
到2007年底,巨鹿縣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資金1.16億元,累計改造中低產田27萬畝,年新增產值9450萬元,畝均增收350元,涉及全縣80個行政村,受益人口達12萬人。先后吸引省內外110多個縣市區參觀交流,巨鹿縣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省“農業開發紅旗縣”。
政府的努力是巨鹿縣農業開發成功的關鍵
在2008年4月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巨鹿縣縣長王素平代表巨鹿縣委、縣政府就巨鹿縣農業開發工作做了典型發言,這充分證明了巨鹿縣的農業開發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績。 在這些成績的背后,凝結著許多人的汗水,尤其是巨鹿縣委、縣政府對農業開發的重視和多年來為農業開發所做出的努力是成功的關鍵。
巨鹿歷屆縣委、縣政府都堅持把農業開發放在為民造福的政治高度來對待,重實績、講實效、常抓不懈??h委、縣政府把農業開發作為全縣經濟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列入議事日程,每年三級干部大會、經濟工作會議上,都把農業開發作為專題講,定目標、定任務、定責任;縣委、縣政府定期和不定期聽取農業開發工作專題匯報,并研究重大問題;每年在項目建設期間,縣委書記徐蘭軍、縣長王素平帶上四大班子領導,帶頭植樹修路,還不定期組織有關單位到項目鄉鎮檢查指導,縣人大、縣政協多次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項目區視察工作,縣長王素平2005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農業開發項目區調研。
而且,巨鹿縣委、縣政府把農業開發辦公室作為服務“三農”、支持“三農”、為“三農”辦實事的重點單位,在人事人員上重點調整和調動。幾年來,巨鹿縣農業開發辦公室建立了一支拼搏進取、敢于爭先、開拓創新的隊伍。
巨鹿縣委、縣政府還把農業開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年終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每年對項目建設標準高、質量高的鄉鎮實行重獎;對工作不積極、不主動的鄉鎮實行黃牌警告,年底考核不得評為實績突出單位。2005年巨鹿縣縣委、縣政府獎勵農業開發辦公室小轎車一輛,2004-2006連續三年獎勵農業開發辦公室獎金1萬元。
一個縣委書記的農開情懷
今年初,邢臺市一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巨鹿縣農業開發項目區參觀考察,巨鹿縣縣委書記徐蘭軍給他們詳細介紹了巨鹿縣項目區情況。幾米種一棵樹、路溝寬多少、防水管道多少米設一個出水口……徐蘭軍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前來參觀的人都驚奇于一個縣委書記怎么能對這些項目細節如此熟悉。其實,從巨鹿縣縣長到縣委書記,徐蘭軍一直對農業開發工作高度重視。他說:“巨鹿縣大部份都是鹽堿地,我們必須要先解決溫飽問題,不能給國家添負擔,然后再考慮增收致富。所以巨鹿必須要搞好農業綜合開發,來改變農村貧困面貌,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
通過巨鹿縣多年的農業開發,縣委書記徐蘭軍對農業開發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說:“要搞好農業開發有三點至關重要。一是政府執政理念要正確。農業開發確實是為百姓造福的事業,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農業開發的見效比較慢,如果只是想在很短的時間內突出政績,那就不能搞好農業開發。二是不斷創新。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形勢和特點,所以不能照搬別人的模式,要尋找出適合本地的一條路。巨鹿的農業開發在很多方面都有創新,像發展串枝紅杏、枸杞、金銀花、夏谷四種農業特色產業就是我們在農業開發思路上的一個創新。三是群眾參與。讓老百姓認識農業開發,參與農業開發,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是農業開發工作的重點。在巨鹿,農業開發的設施總是維護得很好,沒有人破壞,這充分證明了老百姓對農業開發的支持和擁護?!?/p>
徐蘭軍無時無刻不把農業開發放在心上,在2007年一次下鄉中,他偶然看到農開項目區的一個出水池傾斜,立刻打電話通知主管副縣長、農業開發辦公室負責人,責令立即進行修復,他說: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項目區工程的完好,確保工程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