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產后常規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后常規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產后常規護理措施

第1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護理方法;護理質量;產后;康復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333-01

為促進產婦康復,采用手法組、機器組、常規組各60例,比較3種護理措施后觀察其對產婦消化、生殖、泌尿等系統的康復效果及病人的滿意度,并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09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產婦180例,隨機分為手法組、機器組及常規組各60例。3組產婦的年齡21-36歲,孕次1-6次,產次1-3次;新生兒體重2 500-4 000 g;3組的年齡、孕次、產次、新生兒體重、職業、文化程度差異均無顯著性。

1.2方法。(1)常規方法。此方法是手法組、機器組、常規組均采用的方法。具體為:按產后常規治療、護理、健康指導及隨意自我鍛煉。(2)手法方法。采用于手法組,自分娩后6 h開始操作,讓產婦仰臥在床上,心情放松,先用溫熱水(38-40℃)浸泡雙腳20 min,后用毛巾將另一腳包好,采用全足按摩要點突出,重點加強,正確配區,按摩者用單食指扣拳法,拇指推掌法,自足跟向心端推壓3次。每個反射區按摩1-2 min。因產后較虛弱耐受力稍差,故設定掌握施力的角度,用拇指指腹代替指扣拳法推、點、按、揉等,每個反射區按1-2 min,每天上下午各1次,間隔6 h,全程30 min。足部按摩操作的研究人員持通過考取中級足部按摩師資格證者行按摩。(3)機器方法。采用于機器組,使用前先飲1杯溫開水,按使用說明書打開振動按摩開關,使用振動按摩10 min,使用完后關閉振動開關,然后使用熱波溫炙和靜電循環器。使用靜電器刮拭相關反射區而起作用,時間與手法組一致。機器是選用廣東省紫薇星電子實業公司生產的紫薇星ZWX-015型促進血液循環機。

1.3問卷調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方式,產婦接收各種護理后,由專人負責調查,向3組受試對象逐項詢問,選擇或直接回答問題。調查問卷信度檢驗:由2名工作人員分別于護理前及護理后對同一患者進行問卷調查,180例問卷結果提示,回答內容相符率達91.0%,表明此次調查問卷信度可靠。

1.4觀察指標。分別觀察3組產婦產后6-12 h、12-24 h、24-48 h、48-72 h各時間惡露情況、產后或術后首次排氣、排便的時間及剖宮產產婦拔尿管

后第1次排尿時間。3組的觀察指標、測量方法與工具、課題實施人員一致。

1.5判斷標準。(1)排氣、排便情況。記錄3組產婦產后或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計算其平均時間。(2)惡露情況。產婦產后6 h始使用帶稱計血量紙,記錄計血量紙的實際讀數為惡露量。產后2周產后訪視時觀察惡露干凈情況。(3)排尿情況。觀察記錄3組中的剖宮產產婦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時間,計算平均時間。

2結果

2.1三組產婦產后泌尿系統情況比較。手法組34例,第1次排尿平均時間(4.097±1.519) h;機器組31例,第1次排尿平均時間(4.060±1.472) h;常規組26例,第1次排尿平均時間(5.178±2.016) h;手法組與常規組比較P

2.2三組產婦對護理后的滿意度情況比較。手法組60例,滿意33例,基本滿意27例,無不滿意。機器組60例,滿意28例,基本滿意30例,不滿意2例。常規護理組60例,滿意22例,基本滿意33例,不滿意3例。與常規組比較P

2.3二組按摩護理后主觀感受比較。調查結果顯示:手法組78%睡眠得到改善,機器組護理69%睡眠得到改善;2組按摩后的產婦100%感覺手腳比以前溫暖;手法組80%感到食欲增加,機器組69%感到食欲增加,手法組90%無便秘癥狀,機器組69%無便秘癥狀;手法組95%對產后的康復感到滿意,機器組77%對產后的康復感到滿意;手法組有70%喜歡此法,30%喜歡和機器混合按摩,機器組有62%喜歡此法,38%喜歡和機器混合按摩。

3討論

足部按摩可以促進產后康復。具有中醫及全息生物學理論的足部按摩護理,對足部反射區進行按摩可引起中樞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調解而產生作用;還可通過淋巴細胞和全身之氣血的運行調動其身體的固有潛能。在本次研究中,對產婦進行足部按摩,觀察其對生殖、消化、泌尿系統恢復的促進作用,結果顯示:(1)按摩子宮、性腺、卵巢、輸卵管等反射區后,可促使子宮收縮,促進血循環,壞死的蛻膜等組織的排出:惡露排出狀較佳、較快干凈。(2)按摩其足部的肝、膽、脾、胃、十二指腸、大小腸等相關的反射區后,可從中樞神經或植物神經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腸蠕動,加快體液代謝,縮短產后排氣、排便時間。(3)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等足部反射區后,可從中樞和外周神經調節膀胱功能,引起逼尿肌的收縮和尿道括約肌的開放,使尿酸結晶(代謝性的)等有害物質從尿中排出。說明它能解除產婦產后排尿的痛苦。本研究結果提示,人工和機器足部按摩護理對產婦產后生殖、消化、泌尿系統的康復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金鳳.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4A)

第2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目前,產后出血是臨床產科常見的疾病,是指胎兒在娩出后24h內患者出血量超過550ml。臨床資料證實,產后出血的實際發病率為分娩總數的5%左右,嚴重危及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同時也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為了有效應對產后大出血這一突發事件,醫護人員需要提前制定好科學的應急預案,將影響程度降到最低。為了研究產后大出血護理應急預案和護理措施,筆者選取我院產科收治的大出血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產科收治的大出血患者80例, 所有產婦符合產后大出血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經醫院有關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并和患者或患者家屬簽署了相關的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基礎性護理,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制定產前、產時和產后的護理應急預案,并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觀察組中年齡在22~36歲之間,平均年齡(27±5.5)歲,40例患者中初產婦幼17例。經產婦23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宮產 10例;出血原因由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的有23例、胎盤因素造成的有9例,軟產道損傷因素造成的有8例;對照組中年齡在23~38歲之間,平均年齡(26±4.5)歲,40例患者中初產婦幼16例。經產婦24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宮產10例;出血原因由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的有14例、胎盤因素造成的有10例,軟產道損傷因素造成的有1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娩方式、產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基礎性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病情觀察和環境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制定產前、產時和產后的護理應急預案,并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制定產前應急預案并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增強產婦的保健意識,孕婦在產前,護理人員應對孕婦實施科學化的健康教育培訓。在產前的常規檢查中,發現產婦出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應要求產婦提前住院待產。有發現出血現象的產婦,需要及時對產婦進行凝血功能的相關檢查,要重點監護好高危產婦,做好對高危產婦定期檢查工作,同時做好詳細的記錄。

1.2.2制定產時應急預案并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在孕婦第一產程的時候,護理人員必須仔細查看產婦的產程情況、胎心情況以及宮縮情況等,發現產婦的產程延緩或停滯,要及時對其進行處。在孕婦第二產程的時候,醫護人員要做到科學化和合理化接生,密切關注胎心的變化情況,檢測胎兒在娩出之后的出血情況。有效保護好產婦,防止產婦軟產道的損傷和會的損傷。在孕婦第三產程的時候,醫護人員要仔細檢查產婦的胎盤和胎膜的完整度情況,協助產婦把胎盤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娩出。

1.2.3制定產后應急預案并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產婦在分娩結束后,留在產房監護的兩小時以內,護理人員必須要對產婦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情況以及產婦會的傷口等進行密切觀察,同時詳細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對于存在產后大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要做好充分的治療和護理準備,確保產婦靜脈的通路。根據患者實際的出血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處理,當患者由于產后子宮宮縮乏力而引發的大出血的時候,使用宮縮藥以及按摩患者子宮,宮腔水囊填塞等方法達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是因為胎盤因素出現大出血的時候,醫護人員要及時把胎盤取出,做好刮宮準備工作等。護理人員要對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必要的優質心理護理干預,產后大出血患者絕大多數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恐懼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以及管著家屬詳細講解相關產后大出血的治療方法,和相關的注意事項,介紹我院的成功病例,使患者保持冷靜,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讓患者積極配合醫生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表。90份以上為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據,在統計學軟件SPSS20.0數據包中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應用(n%)和(±s)表示,組間差異通過x?和t檢驗,在P

2結果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32例(80%)基本滿意7例(17.5%)、不滿意1例(2.5%)、滿意度為97.5%;,對照組滿意18例(45%)基本滿意15例(37.5%)、不滿意7例(17.5%)、滿意度為82.5%;對比兩組的滿意度,差異顯著,p

3.討論

目前,產后出血是臨床產科常見的疾病,其具有發病急促,進展迅速等特點[2]。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止血處理,會導致產婦因失血過多出現失血性休克嚴重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對大出血產婦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制定產前、產時和產后的護理應急預案,并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4]。在制定應急預案和護理措施的實施中,可以根據每個產婦的實際情況,對每位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應急預案。并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優質心理護理干預和針對性的產后大出血護理措施,具有顯著的療效作用,從而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5]。合理的護理應急預案和優質的護理干預有利的促進了產后大出血搶救工作的科學話、程序化、規范化,確保在整個產后大出血的搶救中實現救護工作的分工明確,保證搶救工作的正常進行。

總之,對產后大出血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制定產前、產時和產后的護理應急預案,并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石秀梅.產后大出血護理應急預案及護理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7):3871-3872.

[2]楊艷紅.產后大出血護理應急預案及護理措施[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6):156-157.

[3].產后大出血護理應急預案及護理措施[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5):143.

第3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92

產科常見的并發癥為產后出血, 且誘發因素與產婦自身體質、胎盤以及子宮收縮乏力存在相關性, 也與合并基礎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礙有著直接的關系[1]。通常情況下, 陰道分娩產后需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 從而減少出血量[2]。為此, 本次研究為尋求有效的護理對策, 選擇本院2015年2月~

2016年3月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婦70例, 觀察護理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陰道分娩產婦, 依據產婦入院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每組35例。研究組產婦中, 年齡最大36歲, 最小22歲, 平均年齡(25.4±6.1)歲。參照組產婦中, 年齡最大35歲, 最小21歲, 平均年齡(26.2±6.6)歲。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產婦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 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觀察產婦的病情變化, 而后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 并加強并發癥預防護理。研究組產婦的護理模式為預見性護理, 詳情護理工作如下。

1. 2. 1 產前預見性護理 在產婦預產期7 d前, 協助產婦進行常規檢查, 而后對產婦的年齡、生活習慣、自身狀況以及心理變化進行充分了解。若產婦的不良情緒較為嚴重, 護理人員需加強兩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耐心聽取其主訴, 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在交流期間需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談話, 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對產婦家屬進行心理疏通, 減少不必要的擔心[3]。告知家屬需給予產婦更多的鼓勵, 必要時予以支持, 從而使不良情緒得以緩解[4]。

1. 2. 2 產中預見性護理 產婦在分娩期間, 護理人員需排空膀胱內的尿液, 進入第一產程時, 護理人員需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即通知主治醫師;產婦進入第二產程后, 需將其會位加以關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產婦因分娩損傷軟產道;產婦進入第三產程后, 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胎盤剝離情況, 而后協助產婦進行胎盤分娩, 待完成分娩后對胎盤進行檢查, 看分娩是否完全;對產婦的軟產道進行觀察, 看是否出現損傷, 一旦出現損傷需及時進行處理。

1. 2. 3 產后預見性護理 產婦完成分娩后, 護理人員需對其生命體征予以監測, 同時觀察產婦的癥狀變化。一旦出現異常, 如面色蒼白、血壓呈下降趨勢, 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和嘔吐, 需立即通知醫生。若產婦產后出血與宮縮乏力存在相關性, 可以對產婦的子宮進行適當按摩, 并予以宮縮劑;若產婦產后出血與其他因素有著直接的聯系, 需事先對軟產道引起的出血予以判斷, 以獲取及時的治療措施;若產婦產后出血與胎盤存在相關性, 需事先對胎盤殘留情況進行檢查, 尤其是有人工流產史的產婦需加以關注[5]。對產婦進行相應的指導, 如新生兒吮吸可以對產婦子宮進行刺激, 從而對宮縮起到促進作用, 降低產后陰道出血發生率。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護理后的產后出血率情況、第三產程出血量、產后2 h、24 h出血量進行統計, 并將所得結果予以詳細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率比較 護理后, 研究組2例產婦產后出血, 出血率為5.7%;參照組8例產婦產后出血, 出血率為22.9%, 研究組產婦產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產婦出血量比較 護理后, 研究組產婦第三產程出血量為(209.8±53.4)ml, 產后2 h出血量為(78.5±12.4)ml, 產后24 h出血量為(138.8±19.7)ml;參照組產婦接第三產程出血量為(282.3±62.8)ml, 產后2 h出血量為(146.6±22.9)ml, 產后24 h出血量為(250.6±26.7)ml:研究組產婦的第三產程出血量、產后2 h出血量和產后24 h出血量明顯少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4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干預性護理; 產婦出血

中圖分類號 R47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8-0112-02

根據長期的臨床實踐顯示,導致孕產婦圍產期死亡的一大原因就是產后出血,其為產科一種常見并發癥。是指在胎兒娩出后,2 h內產婦失血量在400 ml以上,或者24 h內陰道出血量在500 ml以上[1]。加強對孕產婦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避免并發癥的出現,并能極大降低產后出血率,保證母嬰平安。筆者所在醫院對產婦實施了干預性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2例初產婦,均采用陰道分娩方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5.6±3.2)歲,平均孕周(39.5±0.7)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4~37歲,平均(26.3±3.4)歲,平均孕周(39.6±0.9)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用有針對性的干預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宣傳教育 孕婦入院后,醫護人員應熱情接待,并向孕婦及其家屬耐心講解相關情況,使她們對醫院放心。建立記好的醫護患關系。同時,耐心地向孕婦及其家屬介紹分娩的相關常識,以消除孕婦的恐懼心理,樹立自信。

1.2.2 產程護理 根據產程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1)第一產程:潛伏期指導產婦應用自我幫助方法,宮縮間歇時盡可能放松休息。保持情緒松弛和平靜[2]。轉移對宮縮的注意力,宮縮間歇時多活動,宮縮時采取自己感覺舒適的,利用呼吸放松技巧。進食高熱量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每1~2 h提醒產婦排尿1次。保持膀胱空虛。活躍期,助產士全程陪護,使產婦具有安全感。密切關注產婦及胎兒的情況,包括生命體征、宮口擴張程度、宮縮及胎先露等,當察覺產程延長應立即進行處理。如有必要應使用鎮靜劑,讓產婦保存體力[3]。對不能自行排尿者,給予導尿,使產婦的膀胱排空,從而有利于子宮收縮。同時指導產婦不要過早用力,避免損傷軟產道。胎兒娩出后立即給予縮宮素20 U子宮體肌內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靜脈滴注。(2)第二產程:針對有產后出血傾向的高危產婦,應建立靜脈通路,并提前做好急救準備。密切注意產婦的膀胱,發現膀胱開始充盈后,便可進行導尿[1]。在此過程中,應保護好產婦會陰[4]。另外,為防止胎兒娩出過快,必須合理選擇切開會陰的時機與指征。(3)第三產程:嚴格掌握胎盤剝離征,及時娩出胎盤,以免胎盤在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幫助產婦按摩子宮。針對存在危險癥狀的產婦,可讓其服藥,避免引起出血。

1.2.3 產后護理 產婦在產后2 h內極易出現產后出血現象。因此,必須做好這段時間的護理工作。高度重視對產婦的監護工作,并做好保暖措施,指導其合理飲食。同時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工作,并指導產婦正確行母乳喂養[5]。

1.3 診斷標準

臨床上一般通過容積法、面積法及稱重法來確定出血量[6]。產婦在24 h內出血量較大,超過500 ml時即可認定為產后出血。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產后2、24 h觀察兩組的出血情況,觀察組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產后出血屬于分娩時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若產后出血量過多,則可能到休克,如果救治不及時,產婦的生命將十分危險。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宮縮出現異常。由于產程延長、鎮靜與物的用量不當、產婦耗盡精力、產婦原有一些合并性疾病,從而導致子宮無法正常收縮。因此遍布于宮壁上的血竇無法及時關閉,或者不能全部關閉[7]。(2)產道。在分娩過程中會引起產道損傷,這也屬于引起產后出血的重要因素。(3)胎盤。如果部分胎盤組織滯留在子宮內便會引起子宮收縮不正常。(4)其他因素。產婦出現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

常規護理一般不夠及時、靈活,也易輕視產婦的心理需求。因此產婦容易有不良情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較低,無形中增加了產后出血的誘因。而干預性護理措施,提倡以產婦為中心,在基礎護理的同時,重視產婦的身心護理。產前做好心理護理,并對產婦實施綜合評估,讓產婦了解不良情緒的嚴重后果,并學會有關分娩常識。向產婦及其家屬發放宣傳手冊,加強營養知識、孕期心理方面的宣教工作,讓產婦主動配合護理工作[8]。同時,產婦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生產,從而減少產程延長、產后出血的風險性。加強產時護理,對產婦給予正確指導,能有效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如宮縮異常、胎盤滯留、軟產道損傷等。這樣才能進一步避免產后出血的發生。

做好產后護理,隨時關注產婦情況,對有出血傾向的產婦及時處理。其中產后2 h屬于產后出血的高發時段,也屬于護理的關鍵時期。因此,要隔15~30 min按壓宮底,以了解宮縮、陰道流血與膀胱充盈等情況,會陰與陰道是否血腫。并且要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幫助進食,耐心傾聽主訴,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如果產婦出現產后出血,應馬上構建至少兩條靜脈通路,并及時找出出血原因,抓緊時間配合醫生進行止血處理。在此過程中要準確收集、測量具體的出血量。結合產婦出血量、尿量及其身體狀況,實施補液、輸血等搶救措施。關鍵要把握好三個環節,即早期、迅速、充足補液,從而補充血容量,降低出血量[9]。另外,要隨時關注產婦的相關生命體征,神志情況、實際尿量等。并做好保暖,及時進食,給予吸氧,從而避免出現失血性休克,保證產婦的生命安全。同時,指導產婦正確開展母乳喂養。協助早吸吮,這有助于母嬰間的情感交流,讓產婦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由于身體疲勞、精神緊張而引起的產后出血。另外,嬰兒吸吮,能夠刺激腦垂體分泌縮宮素,有利于子宮收縮。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產后出血率為38.9%,觀察組產后出血率僅為1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許培麗,宋庭和.110例產后出血的分析與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2):121-122.

[2]陳尚軒.探討產后出血的有效預防與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1-52.

[3]程戰水.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5):86-87.

[4]李順芝.產后護理干預對產婦出血量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43-44.

[5]董俊賢.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2):125.

[6]楚靜霞.產后出血的防治和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4):78-79.

[7]龐娟,龐仕.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4-115.

[8]陳萬玲.產后出血的監測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1):53-54.

第5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通訊作者:楊迎春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降低產后抑郁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將2010年1月~2010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0例產婦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5例,兩組均給予相同的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系統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和產后出血等。結果 干預組產婦SDS、SAS水平較對照組低,產生焦慮、抑郁心理的比例均明顯減少(P

【關鍵詞】 護理干預; 心理狀態; 產后出血

追求母親安全,兒童優生是圍產醫學永恒的主題。但由于妊娠和分娩對于婦女來說屬于應激事件,大多婦女都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怖等不良情緒[1],這些負性情緒可能使得心理反應失衡,導致內分泌失調,不同程度地影響母嬰安危和妊娠結局。而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也是目前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2]。2010年1月~2010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對45例產婦進行綜合系統的護理干預,并與同時期收治的45例產婦進行比較觀察,探索提高產婦的精神狀態,降低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0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孕婦90例,其中經產婦27例,初產婦63例,所以孕婦均經常規體檢、病史調查和實驗室檢查,均為單胎,骨盆測量、胎位檢查及B超均在正常范圍,無嚴重妊娠并發癥。年齡20~33歲,平均(24.68±2.19)歲,孕周32~43周。將90例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5例,兩組孕婦在臨床表現、文化程度、年齡、孕次及孕周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45例孕婦給予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而干預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系統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產前心理護理:干預組孕婦住院后,醫護人員應熱情接待,向產婦和家屬介紹病房環境、醫院管理制度、生活設施,使其盡快熟悉和適應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便溝通,同時使產婦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并由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全面、正確的孕期保健、分娩的準備、分娩過程與配合技巧、新生兒照料與產后自我保健等知識教育[3]。向產婦和家屬宣教有關分娩的知識,告知“妊娠和分娩是人類正常的生理過程”,消除孕婦對妊娠的種種緊張、恐懼的想法。增強產婦的分娩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產時護理:由有經驗的助產人員自我介紹,與產婦溝通,關心、體貼產婦的痛苦,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及需求,充分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分散產婦注意力,用贊美語言夸獎產婦非常堅強,告知胎兒情況一切正常。產婦入室后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音量調至產婦自己能接受程度。由助產護士指導腹部腰底部按摩的方法,從第一產程起使用直至第二產程結束,按摩方法具體根據產婦自己的感覺選擇,主要方法包括:旋轉按摩、水平按摩、按壓法,由孕婦及家屬自己完成或在助產士協助下完成。胎兒娩出后,迅速告知產婦嬰兒安全降生,并用贊美的話語描述嬰兒頭發、身長、相貌、皮膚等情況。并囑咐產婦此時不要情緒太激動,因為此時若情緒太激動,會影響子宮收縮,從而導致宮縮乏力而大出血。(3)產后護理:分娩后,新生兒處理完畢后應將其與母親皮膚接觸,協助新生兒吸吮母親的,進行母乳喂養宣教。部分產婦凹陷且缺乏相關知識,容易導致情緒急躁、焦慮不安,這種過度恐懼和緊張的情緒可導致應激物質兒茶酚胺等的分泌,使子宮收縮不良,造成或加重產后出血。因此產后醫護人員應向產婦指導新生兒喂養的相關知識,使產婦充滿信心,消除顧慮,心情愉快。有利于子宮恢復,減少產后出血。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在孕36周時由門診婦科護士指導及臨產前1~3 d由同一護士指導下,進行產婦焦慮、抑郁情緒的程度的測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測評,由患者填寫,30 min后收回測評表。SDS累計得分≥53分為抑郁狀態。SAS累計得分≥50分為焦慮狀態,累計得分越高說明其抑郁、焦慮程度越重。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全部病例采用稱重法:產后將被血液浸濕的布類、敷料稱重,與末用的同樣布類、敷料重量相減所得結果的重量按血液比重1.05 g換算成1 ml計算[4],產后2 h出血量≥400 ml診斷為產后出血[5]。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臨產前焦慮、抑郁情緒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臨產前14例(31.11%)出現抑郁情緒,12例(26.67%)出現焦慮情緒,干預組臨產前5例(11.11%)出現抑郁情緒,4例(8.89%)出現焦慮情緒,兩組間抑郁、焦慮情緒發生率的具有顯著性差異(P

表1 兩組孕婦臨產前焦慮、抑郁情緒發生率比較

2.2 兩組孕婦臨產前SDS、SAS水平比較 干預組孕婦的臨產前SDS 、SAS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臨產前SDS、SAS水平比較

2.3 出血例數及產后2 h出血量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產后出血例數及產后2 h出血量比較

3 討論

妊娠、分娩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但隨著孕婦-產婦-母親的角度轉換,給孕婦帶來種種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出現一些焦慮、抑郁情緒[6],而這些焦慮、抑郁情緒會引起一系列如胎兒宮內缺氧、宮縮乏力、產后大出血等生理反應,對胎兒及產婦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通過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解除孕婦對分娩的恐懼、緊張心理,使產婦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對預防和控制產婦焦慮,抑郁情緒有著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只經常規護理的孕婦產前抑郁、焦慮情緒發生率分別是31.11%和26.67%,且臨產前SAS、SDS水平均高于干預組。說明通過醫護人員與產婦的接觸和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積極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充分的知識宣教,調動家庭的支持力量,能使產婦的心理狀態得到更好的調整,有利于降低其焦慮與抑郁的發生率,對分娩的順利完成有著重要作用。

產后出血發生率占產婦總數的2%~5%,在我國占產婦死亡原因之首[7],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婦的一些焦慮、抑郁情緒可導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內氣體交換不足,從而導致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產程延長,出血量增多,增加難產機會和產后出血的發生,在護理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護理方案,融洽護患關系,取得產婦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配合,消除產婦焦慮、恐懼的情緒,縮短產程。在本研究中干預組的產后出血例數及產后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醫護人員要正確的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聯合家庭的共同支持,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使產婦處于最佳身心狀態,對減輕孕婦的焦慮、抑郁心理,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量,順利完成分娩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醒華.新世紀圍生期保健面臨的挑戰.中國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5):257-258.

[2] 戴鐘英,董銳,段濤.當前產科的形勢和任務.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2.

[3] 胡繡華.產前護理干預對孕婦產后情緒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2010,16(35):4293-4294.

[4]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4.

[5] 陳青華.三組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3,18(6):357.

[6] 范玲,黃醒華.對孕產婦的心理評估與干預.中華圍產期醫學雜志,2001,4:188-190.

第6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傳統護理;臨床路徑護理;正常產褥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45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in normal puerperium YE Xiu-zhen. Heyuan City Longchuan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eyuan 51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s by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in normal puerperium.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uerpera in normal puerperium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into tradi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easures.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had better postpartum hemorrhage, perineum infect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postpartum pain degree tha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Traditional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Normal puerperium

產褥期產婦經歷的特殊時期, 在胎盤娩出后, 產婦機體的器官逐步恢復到孕前的狀態的一個時期, 多在產后6~8周[1, 2]。產褥期產婦在這個特殊時期, 心理和生理上均有著較大的變化, 需要臨床產科有效的護理, 來幫助產婦順利度過這一階段[3, 4]。本研究通過對本院產褥期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比較傳統護理與臨床路徑護理在正常產褥期的應用效果, 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產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正常產褥期產婦12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依據護理措施不同分為傳統護理組和臨床路徑護理組, 各60例。傳統護理組平均年齡(23.4±4.5)歲, 平均孕周(39.3±2.1)周,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 高中或者大專34例, 大學及以上20例。職業類別:工人20例, 教師16例, 文職人員14例, 服務人員10例;臨床路徑護理組平均年齡(23.7±4.1)歲, 平均孕周(39.1±2.0)周,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 高中或者大專35例, 大學及以上16例。職業類別:工人18例, 教師17例, 文職人員17例, 服務人員8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傳統護理組給予常規性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產婦的會基礎護理、個人衛生指導、母乳喂養指導等措施。臨床路徑護理組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措施:①舒適環境的建立:首先為產褥期產婦建立舒適、整潔的環境, 使產婦可以舒適的休息, 順利的度過產褥期。②加強產褥期產婦的心理疏導:根據產褥期產婦在產后心理情緒上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 加強護理人員和產婦溝通, 增強產褥期產婦的安全感, 提高產褥期產婦治療的依從性, 緩解產褥期產婦過大的心理壓力。③加強產褥期產婦的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嫻熟的操作、細心的健康指導, 可以提高產婦的依從性, 提高其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感, 從而促進其產后恢復。④出院指導:護理人員在產婦出院后對子宮恢復效果和惡露情況進行記錄觀察, 注意避免在產褥期發生性生活, 注意回醫院復查。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褥期產婦產后出血、會陰感染、產后抑郁情況及產后疼痛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臨床路徑護理組產褥期產婦的產后出血、會陰感染、產后抑郁、產后疼痛程度明顯優于傳統護理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0.53、6.93、6.93, t=7.18, P

3 討論

產褥期產婦身體逐步恢復正常狀態, 不僅是生殖器官的恢復, 同時也是產婦各項生理、心理機能的恢復。產婦在產褥期需要完成角色變化, 適應角色變化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感, 有效的護理措施, 可以提高產婦母乳喂養效果和生理機能的恢復效率[5, 6]。分析本院產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正常產褥期產婦120例臨床資料, 依據護理措施不同分為傳統護理組和臨床路徑護理組。其中臨床護理路徑組主要是從產婦的環境入手, 為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 改善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 加強健康宣傳教育, 做好出院指導。通過比較表明, 臨床路徑護理組產褥期產婦的產后出血、會陰感染、產后抑郁、產后疼痛程度明顯優于傳統護理組(P

綜上所述, 臨床路徑護理在正常產褥期的應用可以降低產婦產后出血、會陰感染、產后抑郁、產后疼痛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潘雅梅, 朱社寧.肥胖孕婦產褥期的觀察和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4):1332-1334.

[2] 葉美英. 臨床路徑護理在正常產褥期50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 2015(10):173-174.

[3] 徐旭娟.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是提高母嬰整體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8, 27(2):124-125.

[4] 解東, 宋麗華.臨床路徑實施中減少變異發生的研究與進展.現代護理, 2007, 13(10):78.

[5] 孫貴豫, 李宜, 許吟, 等.傳統護理與臨床路徑護理在正常產褥期的應用研究.護士進修雜志, 2005, 20(1):26-27.

第7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優質護理;妊高癥;產后出血;護理;應用效果

優質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充分結合患者臨床特征,以患者為中心所開展的強化護理模式,相關研究顯示,通過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妊高癥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救治效果,為進一步明確優質護理對此類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次研究選取近年來收治于我院的50例合并妊高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成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開展優質護理的觀察組,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產后出血合并妊高癥的產婦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成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25例)與開展優質護理的觀察組(25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為(27.91±2.66)歲;孕周37.00~41.00周,平均孕周為(38.82±0.98)周。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為(27.32±2.96)歲;孕周38.00~40.50周,平均孕周為(39.24±0.8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相關體征監測,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嚴密觀察患者是否有產后出血癥狀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具體如下:(1)分娩完成后的24h內,嚴格控制探視人數,確保產婦充分休息,可將新生兒帶動患者面前,指導新生兒允吸,促進催產素分泌,利于增強宮縮。(2)患者出現產后出血后癥狀立即匯報醫師,并觀察出血量、顏色、性狀。在醫師到來前準備改好治療所需的器械、設備及藥品。并對患者進行子宮按摩,促進宮縮。(3)出現產后出血后,患者會出現緊張、恐懼心理,使內分泌紊亂,血壓失控,增加危險。針對這一問題,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打氣,例舉成功治療案例,增強信心,還可告知新生兒狀況,激發患者母愛力量,戰勝恐懼。

1.3觀察指標

將50例患者分成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25例)與開展優質護理的觀察組(25例),對兩組患者經各自方案護理后,包括24h出血量、護理滿意率進行比較。出血量測量采用被血浸透的敷料、毛巾重量和分娩前敷料、毛巾重量的差。護理滿意率通過護理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共設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幾個選項,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后24h平均出血量為(562.48±46.88)ml,低于對照組24h平均出血量(689.52±58.96)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非常滿意16例(64.0%),滿意9例(36.0%),一般1例(4.0%),無不滿意患者,總滿意率96.0%。對照組中,非常滿意8例(32.0%),滿意10例(40.0%),一般4例(16.0%),不滿意3例(12.0%),總滿意率72.0%。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妊高癥是產后出血的重要誘因之一,合并妊高癥的產后出血患者病情兇險,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時采取止血治療措施。除此之外,配合科學的護理方案也是救治的關鍵。優質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緊貼患者臨床特征,以患者為中心的強化護理模式,相關研究顯示,通過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妊高癥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救治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產后24h出血量為(562.48±46.88)ml,護理總滿意率96.00%;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產后24h出血量為(689.52±58.96)ml,護理總滿意率72.00%。觀察組產后24h出血量及護理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也與國內同類研究[8]的結果一致,由此可見,對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患者開展優質護理能夠有效降低產后出血量,提升護理滿意率,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張麗,宋義菊,王倩,等.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特點[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1(B5):224.

[2]付瑞菊.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特點[J].中國實用醫藥,2016,12(11):266-267.

[3]楊小艷.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4):152-153.

[4]張宇.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1(11):266-267.

[5]王艷華.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3):75-76.

[6]于殷蘭.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3):156-156.

[7]廖愛嬌.對妊高癥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5):53-54.

第8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分析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以內產婦出血量超過500ml或胎兒娩出2小時內產婦出血量超過400ml[1]。常見的產后出血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產道軟組織損傷、凝血機制障礙等,其中宮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約占產后出血病例的70%-80%,多在胎兒娩出2h內發生,嚴重危及產婦生命健康[2]。因此,掌握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原因,嚴密觀察產婦產后的生命體征變化,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護理干預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價值,將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72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作為觀察組,以同期實施常規護理的72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7月發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72例作為觀察組,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7.5±6.4歲,單胎妊娠68例,多胎妊娠4例。將同期實施常規護理的72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6.7±7.2歲,單胎妊娠66例,多胎妊娠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產次、產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臨床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針對孕產婦對產后出血存在的恐懼、緊張等心理,在臨床治療和護理的同時,安撫患者情緒,消除產婦的心理問題,保證治療的依從性。因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病較急,易導致產婦出現出血性休克,威脅產婦生命安全。臨床護理應針對這一危險因素,嚴密檢測產婦生命體征,發現休克情況,及時給予吸氧、血容量補充,采取一定保暖措施,促進產婦子宮的收縮,確保搶救工作的有序進行。

針對宮縮乏力性在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不良的情況,鼓勵患者及時排空膀胱,并通過各種方式誘導產婦進行排尿,必要情況下進行導尿,促進產婦子宮的收縮。產后30min內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通過嬰兒對吸允,刺激分泌釋放催產素。針對產婦宮縮乏力后血竇閉合不嚴導致的產后出血,實施經手按摩子宮,刺激子宮的良好收縮。臨床護理人員可一手置于產婦子宮底部,拇指位于子宮前壁,其余四指置于子宮后壁,對產婦子宮宮底進行均勻按摩。在按摩的過程中,注意將子宮內積血排出和無菌操作。產后出血得到控制后,指導產婦進行休息,實時監測產婦各項生命體征、宮縮情況及陰道出血量,待產婦生命體征穩定、宮縮良好、出血量正常后可將產婦送至病房,保證病房的安靜和清潔,給予產婦一定的營養支持。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1.3臨床判斷標準胎兒娩出后24h內出血量>500ml或胎兒娩出2h內產婦出血量>400ml,均診斷為產后出血[3]。

1.4統計學處理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運用χ±s進行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72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血量過大,24h內超過800ml,且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其余70例均痊愈出院。對照組70例患者中,7例出血量過大,1例并發DIC導致死亡,2例出現繼發性垂體前葉后遺癥,2例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痊愈出院患者63例。兩組臨床護理結果,見表1。

3討論

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在我國是產婦產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最為多見。引起產婦宮收縮乏力的原因主要包括滯產、妊高癥、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子宮過度膨脹或發育不良、孕產婦妊娠期合并肝腎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上述因素會導致產婦分娩后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功能發生改變,繼而引發子宮收縮乏力,出現產后出血[4]。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生突然,臨床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可引起產婦出血性休克,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及時搶救成功也易引發席漢氏綜合征或垂體缺血[5]。因此,相關護理人員,應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積極進行配血準備,糾正休克等臨床癥狀,促進產婦宮縮,并加強對產婦分娩期間的監護,及時控制出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降低產婦死亡率、提高圍產期產婦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范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觀察和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24):730-731.

[2]楊東琳,高蓓.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36例臨床體會[J].吉林醫學,2010,(25):4359.

[3]劉仲寅.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8,(02):258-259.

第9篇:產后常規護理措施范文

產后尿潴留是指臨床上將產婦在分娩6-8小時后仍不能自行排尿或存在排尿障礙的癥狀,是產科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見于初產婦,產后尿潴留不僅增加了產婦的痛苦,影響了母乳喂養,影響子宮收縮以導致的陰道出血量增多,還可導致產后泌尿系統的感染。已有報道表明,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尿潴留發生的風險。我院通過對產婦實施舒適護理干預措施,減輕了產婦的痛苦,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婦產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經陰道分娩產婦80例,均為初產婦,產前檢查健康,無妊娠合并癥;全部產婦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為(26.1±6.1)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為(37.8±3.5)周;觀察組40例,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為(26.7±5.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為(38.0±3.6)周;兩組患者年齡、孕產次、孕周及分娩方式等臨床資料方面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驗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產婦及家屬常規護理措施。①健康教育:向產婦講述分娩過程可能產生的疼痛和原因,目的是解除產婦緊張恐懼的心理,使待產婦對分娩有充分的了解和思想準備,增強其自信心,并且產后鼓勵孕婦盡早自行排尿,對于畏懼傷口疼痛的孕婦,無法床上排尿的孕婦則護理人員應當給予理解,并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疼痛,督促其盡早排尿;產婦如出現無力排尿、不習慣床上小便、懼怕傷口疼痛或傷口裂開而不敢排尿等,護士應給予理解、呵護與關愛,使產婦在溫馨的環境下恢復體力。②心理護理,孕婦生產時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讓產婦了解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及時給產婦提供心理護理和生理幫助,消除產婦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講解產后早排尿的必要性和尿潴留的危害性。產后及時督促產婦排尿,教會其誘導排尿的方法。③熱敷按摩膀胱區,產后1小時手法按摩下腹部膀胱區域,每次20分鐘,每隔1小時1次,同時從產婦膀胱區域向下按壓,按摩時產婦取平臥位,腹部放松;下腹部膀胱區域放置暖水袋或熱毛巾等熱敷,促進腹肌收縮,提高負壓,促進尿液排出;溫水沖洗產婦陰道刺激神經感受器,并聽流水聲誘導產婦產生尿意。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術后的舒適護理措施。①術后的心理護理,及時的告知孕婦手術順利完成、使孕婦的心情放松,同時注意觀察孕婦氣色、及呼吸情況。②注意孕婦術后疼痛的護理,觀察傷口的出血情況,術后疼痛明顯,如需要可給予口服少量鎮痛藥物,同時教孕婦保持合適,有利于保護手術傷口。③詳細的向孕婦講述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并指導孕婦進行健康合理的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過食辛、辣、等有刺激的食物。④定期提醒孕婦及時來復診,了解孕婦的預后,并詳細解答孕婦對術后的遇到的問題,加強醫患雙方的交流。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尿潴留發生率以及首次排尿時間等

1.4統計學分析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排尿時間及尿潴留發生率從表1可見,觀察組經早期護理干預后,產后1-2h、3-4h排尿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對照組40718151537.5%

3討論

產后尿潴留是臨床上容易被忽視的產科常見并發癥,其原因有妊娠期膀胱緊張度降低,產后腹肌松弛,膀胱逼尿肌無力;產程較長,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壓迫過久;子宮下端過度擴張或產時手術對膀胱所產生的牽拉和挫傷等。這些均可導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腫、張力降低而發生尿潴留。產后尿潴留增加產婦痛苦,影響產后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導致膀胱破裂、大出血發生。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通過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誘導排尿措施等一系列產后尿潴留預防護理措施,提高膀胱逼尿肌收縮能力,改善疼痛,加強排尿反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有效誘導尿液排除,減少或防止產后尿潴留發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在线欧美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五月天色婷婷综合| 黑人极品videos精品欧美裸|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2021国产麻豆剧| 案件小说2阿龟婚俗验身|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国产igao为爱做激情| 一求乳魂h肉动漫在线观看|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坤廷play水管| 国产在线播放你懂的|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在线看| 快拨出来老师要怀孕了| 人人澡人人透人人爽| 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免费首页|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 中国在线观看免费的www|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国产黄视频网站|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69av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v精品欧美精品v日韩| www.日韩在线| 欧美人xxxx|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