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初一語文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一語文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一語文分析

第1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

在現代化的素質教育實踐中,小說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其在語文學習實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初中學習階段是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時期,其與學生將來語文能力的強弱具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初中教學階段,人們應加強對學生小說閱讀教學的重視與關注,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對于語文課程來說,小說閱讀教學的優勢即是其可以通過小說情節的發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良好的語言文字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加強小說閱讀教學也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隨著素質化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人們對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也給予了一定的重視,尤其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如何在小說閱讀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已成為廣大教師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下面主要以初中課文《孔乙己》為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希望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一、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人物性格特點

對于小說來說,人物的描寫與塑造是小說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學生去學習一部小說時,其首先應對小說的人物具有一定的分析與了解,由此才有助于學生去解讀小說的故事發展。一般情況下,在小說的寫作中,其在人物的描寫上主要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其中正面描寫包括人物的肖像、語言、心理以及動作等描寫,這些人物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了人物的內在思想以及人物個性的反應,而這些學生都可通過閱讀小說的人物描寫來分析得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因此,在實際的語文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小說人物形象的講解,以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例如,在小說《孔乙己》一文當中,學生在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的時候可通過從其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細節、側面、環境等描寫中加以分析。如在肖像描寫中,“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由此學生可對此加以分析,說明孔乙己是一另類的人,“身材高大”說明其有勞動力,“青白臉色”說明其營養不良,“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說明其經常挨打……這些人物描寫的語句都可以分析得出孔乙己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而這些分析對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學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時候,也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方面加以分析,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將“偷書”說成“竊書”,這說明孔乙己愛面子的性格。由此可見,在小說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引導學生理解小說結構的框架

理清小說結構的框架對更好地開展小說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小說來說,其與一般的記敘文一樣,其在文章描寫上也具有記敘文的要素,而故事情節的發展則是小說中的核心內容。對于小說來說,其一個個互相關聯的事件、情節中的一個個場面共同構成了小說的結構框架。因此,在學習小說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首先了解小說的線索及其結構,從而才可更好地進行小說閱讀。

如在《孔乙己》一文中,該小說的主要線索是小伙伴的所見所聞,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首先抓住了小說的主要線索,然后將孔乙己活動的幾個場面串聯起來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如若學生在學習此小說的時候,抓住小說的主要線索,則可深入地理解小說的結構,這對學生理解小說的中心思想具有極大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感受小說的敘事藝術

在學生開展小說閱讀的實踐中,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感受小說內容的藝術魅力,通過對文章的進一步解讀來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寫[2]。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中,學生可從故事內容的學習中聚焦到小說的敘事藝術中。當學生在完成了對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對孔乙己悲劇命運及其原因的探究等閱讀感悟時,學生可進一步從作者敘述故事的角度、方式上加以分析,從而進一步探討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而這樣的學習效果也是小說閱讀的最終目的,通過分析小說內容、作者的中心思想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小說閱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此內容的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與關注,并充分抓住小說教學中的重點方向,以通過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小說閱讀興趣,從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第2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1.我國出口貿易增長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近年日本和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極力壓人民幣升值。從目前的情況看人民幣要升值是必然的趨勢,會對中國的外貿產生形成一定的影響。根據有關實證研究,我國1981-2002年進出口量變動對匯率波動的彈性分別為0.25和—1.20(馬華,2003)。換言之,人民幣匯率每升值1%,則我國的出口量將減少1.20%,進口量增加0.25%,人民幣升值使貿易收支狀況惡化,同時也發現,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對出口量的變化較大,而對進口量則反應不靈敏。由此,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我國出口的發展,對進口的促動也有限,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可能還會使全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放慢。盡管他的實證結果值得進一步推敲,但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會相應提高,一旦人民幣升值超過一定幅度,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會影響價格優勢,出口的競爭力會被削弱,影響整個國家出口貿易的增長。

2.我國面臨原有出口貿易動力減弱的壓力。過去20多年,我國的對外出口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我們可以用一個示意圖來概括。如圖1所示,我國外貿出口擴張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制度的改革、資源稟賦優勢的釋放和微觀主體的努力。首先,我國經濟制度的變革有力地促進了出口貿易的發展。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逐步放開外貿經營權,把審批權下放到地方,打破了幾家公司壟斷外貿經營權的格局。這對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次,我國制定了經濟特區和引進外資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力地加強了我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拓寬了出口渠道。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幾次下調增強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第三,過去20多年我國出口貿易高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長期被壓制的自然資源稟賦優勢能量的釋放。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國某些自然資源擁有豐富的儲藏量(如鎢礦、稀土等有色金屬礦),又有比較充足的世界市場需求,其相關產品(即資源密集型產品)具有比較優勢。我國的一些傳統工藝晶(如陶瓷品、木雕),民族風格濃烈,頗受國際市場青睞。我國在某些中等技術產品,如某些小機電產品,具有比較優勢。中國的這些比較優勢由于長期封閉積累了很強的能量,當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時很快就釋放出來。

3.我國出口增長面臨世界經濟減速和國際市場趨向相對飽和的壓力。2001年底以來,世界經濟三大“火車頭”經濟同時發生問題。美國經濟結束了戰后以來最長的繁榮,進入衰退。日本由于泡沫經濟的拖累和制度因素的影響,其經濟體制明顯缺乏應有的活力,金融體系陷入嚴重困境,整個經濟運作始終處于蕭條低迷之中。在內需不振的深刻背景下,日本政府一再試圖通過外貿發展來擺脫自己的經濟衰退局面。2001年12月以來,日本實施以日元貶值為杠桿增加出口的戰略便是例證。這種轉嫁危機的惡劣做法,給全世界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2002年12月6日日本財政大臣鹽川正十郎公開聲稱,“不僅日本的通縮是因為進口太多的中國廉價商品,整個全球經濟不景氣也緣于此。”近兩年日本之所以首先對中國人民幣進行發難,主要是因為日本的消費和投資全面萎縮,財政赤字嚴重,失業高居不下,通貨緊縮繼續。在這種困境下,希望通過呼吁人民幣升值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降低國內壓力,也寄希望通過打擊我國的出口,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來轉嫁國內的經濟危機。美國之所以要求人民幣升值,其借口是美中貿易逆差巨大、人民幣低估,我國制造業產品近年向美國出口增長迅速,從而使美國制造業發展出現萎縮,企業倒閉,并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失業問題。這些事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上有待通過實證研究,但日、美的借口和分析思路肯定與我國從一個貿易小國變為貿易大國有關。所以,我國與傳統的貿易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即使不在匯率問題顯現,也遲早會通過其它方式曝露。我國年出口貿易額已經突破4000億美元,基數已經很大,由于我國出口在短時間內大量涌入,使某些產品的份額在國際市場突然大增,沖擊了原有一些貿易大國的既得市場份額,因此而引起一些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根據已有的歷史經驗,當一個后起國家出口達到一定規模時,很難保持較高的速度。戰后日本出口發展的歷史便是最好的例證。這主要是因為出口達到較大的規模后,較小的增長都意味著較大的絕對額。80年代我國出口貿易之所以能高速增長,除了與當時的國際政治環境有關外,與我國當時的經濟實力和小國貿易地位不無關系。同時,由于國際市場相對有限,特別是近年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各國生產能力擴張的速度遠遠快于世界市場的擴容速度,出口增長的總體壓力增加。

我國出口市場發展的層次分為四類:美國市場、日本市場、歐盟、香港地區市場和其他地區市場。在過去幾年,我國出口持續增長主要依賴美國市場。80年代以來,我國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和經過香港再到美國的間接出口一直占到我國出口總份額的30%以上。大部分年份我國對美國和香港市場出口之和占我國出口的一半以上,如1990年,對美國和香港地區出口之和達到51.2%,1996年約為40%。換句話說,90年代前后,美國市場吸收了我國的大部分出口增加值。

4.我國出口產品升級的難題與發達國家競爭加劇,摩擦增加的壓力。我國出口增長面臨克服自身弱點和產品進一步升級的難題,又面臨產品升級后與發達國家競爭加劇,摩擦面增加的壓力。這些年來,我國出口貿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而言,其貿易結構卻存在明顯的缺陷,即主要出口的是附加值不高的產品。這表現為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占了相當比例。通過對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競爭力強的產品基本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利用比較優勢指數,即RCA指數對《中國統計年鑒》報道的1993-2002年數據進行計算,我們得到圖2,直觀表明中國產業比較利益格局狀況。我國原料產業等基礎產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較為低下,食品、小制造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則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從發展趨勢來看,原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呈進一步下滑趨勢。食品、小制造品產業將持續保持較強,機械設備、科學儀器等產業將逐步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

必須強調的是,低技術含量產品占據出口貿易的主導地位,固然同我國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于這類產品有相當的關系,但更在于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尚能得以繼續,致使我國出口企業沒有足夠的動力或壓力來大力推進其產品的升級換代。

同樣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出口商品結構性提升,面臨的貿易摩擦壓力也與日俱增。由于我國出口產品檔次提高越來越與發達國家發生直接競爭,而近幾年恰好又趕上發達國家同時出現經濟增長萎縮,它們想方設法來阻止我國擴大出口來減輕國內壓力的做法就不難理解了。

5.我國出口貿易增長對外資企業依賴嚴重,進一步發展面臨內生源泉不足的壓力。外資企業的出口數額占了我國出口額的大多數。例如,我國在2003年的出口總額為4384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占了出口總額的52.21%,國有企業以外的其他國內企業出口占10.06%。事實上,大量出口外資企業產品給我國主要只是帶來了勞動者的報酬或再加上一些原材料費用,其附加值非常低下。少數外資企業產品的附加值似乎并不低,可他們往往同嚴重的環境污染緊密相聯,如果用環境成本內在化的標準加以衡量,他們還是十足的低附加值產品。另外,與其他國內企業一樣,大多數外資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也是很低或較低的。

于是,這樣的貿易結構就形成了一種奇特的格局:表面上我國出口貿易量持續增長,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然而,我國實際得到的貿易利益或收益卻十分有限,無法與增長指標所反映的成績相匹配。它進一步導致的消極后果是:在國際上,有時候就不必要地激化了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和糾紛,白白讓我國背上“高貿易順差”的黑鍋,并明顯增加了有關的協調成本;在國內,那些長期依靠外貿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地區和行業,則因為滿足于因循這種貿易結構所形成的增長方式,而越來越陷入經濟與外貿停滯不前的困境,有的甚至已經呈現出某些危機的征兆。

外資企業看中的是我國廉價的生產要素,這種廉價要素優勢一旦失去,外資企業就會如候鳥般飛走,一旦外資企業大幅削減出口數量,我國的外貿發展便會陷入很大的困境。所以說我國外貿內生源泉不足是外貿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隱患。

6.我國出口貿易面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這種新型貿易壁壘的壓力。在經濟全球化歷史潮流的沖擊下,從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到西非經濟共同體,諸如此類的經濟一體化組織遍地開花,形成了一種建立在實質性歧視基礎上的新型貿易壁壘。這些組織對于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無疑將構成一定的壓力。

二、多重壓力下我國出口貿易拓展的新思維

我國外貿發展應該從長計議,有所作為。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考慮。

1.要正視并及早解決國內長期存在的過度出口和過度競爭問題。我國由于歷史原因至今尚未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各地區尤其是省級行政單位內自給自足現象很嚴重,國內市場被分割為許多狹小的區域性市場,要素流通不暢,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很低。大國所擁有的區際分工、區際貿易優勢遠未得到利用。鑒于開放早期為了盡快解決外匯短缺問題,存在對外貿易就是“出口創匯”的思想觀念,外貿的一切活動都圍繞創匯進行。各地都將注意力轉向了對外貿易,并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不顧成本的“對外出口偏好”。為此,企業之間、地區之間長期存在出口過度的現象,要統籌好國內市場與對外出口的關系。

2.要盡快延長出口產業鏈,增強產品價值形成過程中關鍵環節的控制力。從國際經濟競爭的現實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競爭優勢,對加工制造環節的依賴性在減少,生產活動越來越具有戰略環節的性質。我國出口商品雖然已經完成了初級產品為主向加工制成品為主的轉變,但是,從初級制成品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的轉變滯后。我國出口貿易中加工貿易比重過高,外貿發展嚴重依賴外商的技術、市場和相關的服務。這些現象都緣于我國出口貿易的相關支撐服務業沒有得到同步的發展。我們認為中國出口貿易的持續擴張繼續追求相對低的生產成本固然重要,但通過發展相關支援產業或許是另一種思路。比如,我們在宏觀層面上鼓勵與出口產業密切相關的服務業的發展。加快金融服務業的改革,目前我們的結算制度和效率、我們的出口信貸都沒有對出口貿易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在微觀方面,大力發展對出口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影響的研究開發服務、國際市場營銷、管理咨詢等生產業。

加強中小企業營銷渠道的整合,鑒于我國目前的主要出口力量集中在東南沿海,且大多為中小企業,在營銷這一產品增值的關鍵環節需要政府引導形成中小企業的營銷戰略聯盟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利潤和形成我國自己的名牌產品。

3.我國出口貿易的持續發展需要正確地處理好出口和外資的關系。過去20對余年大量外資的涌入與我國龐大的高素質勞動力相結合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動力。為此,近十幾年各級政府的工作重心明顯地轉向招商引資。于是,我國的外資企業出口近年增長迅猛。外資企業的出口基本以加工貿易為主,多屬企業的內部貿易,或對本國市場的返銷。近年我國對日本出口數量大增,主要來自日本在我國企業的返銷,其中以紡織品最為突出。隨著外來投資的發展,三資企業開始與本地企業爭奪出口市場,造成本地企業的出口份額向三資企業轉移。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及韓國在中國大陸投資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與我國大陸本地企業形成了產業結構趨同化的趨勢。以我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增長及提升,加上強大的外來投資在我國產生的效果,這種產業結構趨同化的走勢與國際市場的有限性,使我國未來這類產品的出口面臨更為有限的空間。也就是說,三資企業產品在國際上以中國制造的名義替代我國香港臺灣地區出口的同時,他們也在替代中國本地企業原有的出口和市場份額。由于外資進入而引起的出口額,全部歸到中國出口。從現實看,中國從中得到的主要為就業和低廉的加工費,而由此引起的貿易摩擦代價不可低估。

4.調整出口鼓勵政策,形成一套符合國際規范的有效率的出口激勵機制。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出口鼓勵政策,但至今還沒有形成過系統的出口鼓勵政策體系(陳飛翔,2003)。目前我國出口信貸不僅總量規模小,且貸款的條件也過于嚴格,靈活性不夠。近幾年我國在大型設備的出口方面,在國際市場勞務工程承包方面,雖然在價格上有明顯的優勢,但很多場合由于不能提供優惠的買方信貸而未能在競爭中取勝。為此,我國需要盡快研究制定一套以間接鼓勵措施為主的出口競爭機制,從而促進出口貿易效益與數量并進,出口增長與國內經濟聯動發展。

5.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培育周邊市場。從目前全球化進程加快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形勢看,今后一國單槍匹馬的參加國際競爭將十分困難。這就是說,我國要想在21世紀的國際市場中求得進一步發展,制定正確的區域策略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美國正在大力推動把北美自由貿易區擴大為全美洲自由貿易區;歐盟東擴南下,其規模和一體化的程度有望進一步擴大。我國積極地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培育好周邊市場有利于減輕出口貿易所面臨的壓力。

第3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一、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狀

“問題意識”常用來描述直覺思維形成的過程,一般是指學生在學習認知的過程中,會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產生懷疑、探究的心理。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這種心理往往被壓制。主要是因為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學已經習慣沿襲“單一講授、被動接受”型的固定模式。

“接受型數學”也被教師和學生認為是標準教學模式,普遍存在重視教學結果的教學,忽視教學過程的顯示;重視書本知識的獲得,忽視數學的實際應用;重視數學題目的解答,忽視從數學情境中發現與提出數學問題;重視模仿記憶的數學行為,忽視“再創造”性質的數學活動。

二、初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缺失的原因分析

1.認知程度的問題

“教師權威”“書本至上”的觀念是在初中教學中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認知。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被長期壓制,造成了學生問題意識不強。盡管新的教學模式在不斷運用,但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卻沒有隨著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而發生改變,仍舊沿用之前的教學方式,重視知識灌輸,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中考的影響

考試是我們最主要的上升渠道,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同時對學校的升學率也產生影響。因此,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對優異成績的期望導致許多學校為了在升學競爭中處于優勢,會對學生進行大量強化性的知識訓練,學生也為了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學校而大量做題。這也就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缺乏思考問題的時間,老師也不會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3.教育政策的影響

雖然素質教育的推廣在不斷加深,但教育部門對學校進行考核時主要的考核因素還是學生的升學率、平均分等。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老師“教學成果”的要求必然增加,而老師迫于壓力會強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自然就沒有精力和時間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方法探究

1.培養提問意識的心理基礎

(1)老師應從心理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意識,鼓勵學生不要有心理負擔,不用擔心自己的提問得不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

(2)教師要帶頭營造一個輕松、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以及表情向學生傳遞一種親切感,并且要信任和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可以信賴的。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提出問題,當老師面對學生的提問時,要首先對其主動提問的精神給予肯定,然后用贊許和專注的表情及眼神和學生交流。

(3)要積極評價學生的提問,即使學生的問題有錯誤或者刁鉆難以回答,也不能批評或取笑學生,而要拿出誠意來進行解釋和引導,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調動起其學習的積極性。

2.以學生為主體,留出足夠空間

在教學活動中,不應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老師應該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應該讓其主動地探索發現,在不斷的嘗試中總結經驗教訓,鼓勵學生懷疑、質疑老師的講解,并敢于表達出來,并對這種表達給予肯定和鼓勵。

3.聯系實際生活,嘗試多種教學方法

(1)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把枯燥的數學原理和豐富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還能訓練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可以采用課堂討論的方法來進行。在分組或者全班的討論中,不僅可以增強同學間的合作意識,還可以讓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過程,同時在這種討論中實現一種知識的互補,使學生受到啟發。老師要認真記錄、分析學生的討論以及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況。

4.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4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一、重視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的必要性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平均每天有兩節語文課,一個星期總共十節左右的課,但這其中有兩節作文課,因而真正上課的時間少之又少,然而語文的課程內容卻很多,包括課文、課外誦讀欣賞、口語交際等,所以為了趕課程進度,多數教師幾乎放棄了課外誦讀欣賞和口語交際,只講課文。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只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忽略了課文的情感教育和知識性。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來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或者介紹課外知識進行積累,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由于語文課時少而不能兼顧除課文以外內容的缺失。

另外,現在的初中生普遍知識面狹窄,對課外知識的搜集和整理也并不在意,因而寫作水平低下,很多學生都對寫作很頭疼,一說寫作文就眉頭緊鎖,肚子里一滴墨水也倒不出來。寫和說的能力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會寫作文,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自然是極差的。課上回答問題組織不好語言,說不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感受,課下寫作結構混亂,語言也沒有特色。“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了這種問題,學生要在短短的三分鐘內學會充分展示自我,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對于老師規定的新主題,學生需要從網絡、書籍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和資料,預測聽眾的興趣,選擇材料,字字斟酌推敲,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展示既新穎又意義深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培養了閱讀興趣,還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寫作能力,說話能力,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實施課前三分鐘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對于教師來說,首先從課前三分鐘活動前的準備以及活動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更好地了解學生。例如,有些平時上課活躍的同學上了講臺卻變得局促不安,說話磕巴,很沒有自信,作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在以后組織的一些語文課外活動中給他們機會再次嘗試,幫他們樹立自信,這樣不僅能讓他們對語文持有無限的興趣,而且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前進。其次,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及時鼓勵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做文明的傾聽者,材料演講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對學生親切適時的鼓勵,不僅可以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做一名有特色、有創新的心靈導師,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教書匠。學生對一個老師的喜愛程度往往決定了學生這門功課成績的高低。每個老師,尤其語文老師更應該身體力行,創新教學方法,課前三分鐘活動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適時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和增補,讓語文課堂變得饒有趣味而又高效實用。

二、“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的實施策略及意義

(一)定義

每周由老師規定一個主題,學生課下搜集整理資料,在語文課前三分鐘進行成果展示,每周的主題應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學生認知水平、身心健康發展,不脫離實際。通過這種形式,讓中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陶冶情操。

(二)特點

一是自主性,即從演講內容的傳播,到演講過程的實施,再到簡要評析,均是學生自主進行。二是短時性,即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保證演講語言的精煉和評析質量,演講過程要進行時間的限制(通常都是三分鐘)。三是廣泛性,即本體活動是全班學生全體輪流參與,并不是一個學生在講臺上演講,與其他學生無關,雙方可以展開一定程度的互動。四是多樣性,即內容豐富多彩,每周一個主題,如新聞評論、經典誦讀、動人故事等都可作為一周的主題,同時在形式上,也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演講,還可以進行表演,借助多媒體解說等方式完成自己的課前三分鐘成果展示,并與同學們進行互動。

(三)內容及實施意義

經過筆者思考和實踐,可以嘗試實施的主題有以下幾個:

(四)實施要求

1.課前準備,課后積累,雙管齊下

不僅學生要根據主題認真準備,老師也要提前檢查學生準備的內容是否脫離主題,是否符合中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三分鐘展示結束以后,利用課后時間,由展示的同學將內容抄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也要整理在筆記本上。

2.依據實際,適時調整

從以上表格中筆者所列的主題綜合考慮來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主題內容也是學生們熟悉和感興趣的,課后準備、查閱資料以及課堂展示都不會存在太大難度,學生們也一定能從這些主題中獲得知識,培養興趣。但是每個學校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每個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生之間也存在不同特點,因而主題的內容和時間可以根據學校、老師、學生的實際進行更換,重復或者創新。教師可以增加新的主題,更改主題或者重復主題,學生們也可以及時給老師反饋信息,向老師建議想要展示的主題。這樣,“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就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短短的三分鐘不僅是老師的創新,更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搖籃。

3.持之以恒,積少成多

“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從第二周開始實施,開學第一周對于剛剛升學的學生來說更主要的是適應環境,熟悉周圍同學和老師,實施過多的活動收不到有益的效果;對于已經熟悉了的學生來說,剛開學,普遍沉浸在假期的悠閑美好之中,還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而也不適宜開展“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活動。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習慣的養成更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課前三分鐘活動也是如此。一個星期或一個學期的時間肯定不能那么快收到預期的成效,所以要將“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堅持下去并不斷創新,這樣長期的積累,才能讓學生真正受到熏陶,培養較高的語文素養。

(四)實施步驟

每周的主題都應該提前幾天給學生布置下去,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查閱資料。學生查閱資料的過程就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能力鍛煉與提升的過程。

接下來是學生自我構思與組織表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風格。但是有些想法可能與主題不相符合,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參與。因此,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前,要求學生將準備好的資料交給教師進行檢查(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若符合主題,就將有價值的材料允許展示,不符合要求的或者方向有偏差的,給學生指出問題和解決方向,讓學生重新查閱與組織。這樣就確保每個站在臺上的學生所呈現的內容是有價值的。

接下來是學生的自我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對展示者有要求,還應該對聽眾有一定的要求。教師要求下面的學生應該認真地傾聽,在聽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并發現演說者在演說過程中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可以是演說的內容,也可以就演說的語言等方面。這樣才不至于造成演說僅成為演講者參與的活動。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一名傾聽者,在聽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學生,發現其不同于課上的另一面。

展示結束后是點評,這里的點評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表達想法的權利,學生可以在聽完演講之后,做一個簡單的闡述,這個闡述可以是贊同演講者,也可以想法不一致,但是原則上應該是個人化的。而教師的任務則是做一個總結性的評價,原則上是以鼓勵、表揚為主。最后要求所有學生將當天的內容整理到專門的筆記本上,積累下來。

通過開展“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活動,教師會逐漸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課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慢慢地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提高了。同時學生們在課前三分鐘開口說話,接下來的課堂氣氛也會相對活躍。另外,學生在課余接觸到了很多新鮮的素材,這樣對寫作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學生演講的很多內容直接作為寫作素材用在作文中,這樣就搭建了從說到寫的橋梁。

三、“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總而言之,“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是值得實施的,但是如果一味重復、借鑒,不去創新開發新的內容,而且只有課前三分鐘這樣單一的內容,語文的學習和語文素養的形成必定是緩慢而艱難的過程。因而,在新模式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增加更多的新內容。例如,由“經典誦讀”主題周衍生出的詩歌朗誦比賽,“名著推薦”主題周延續的讀書交流會等等。這些活動的舉辦可以由那些在課前三分鐘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來組織、主持,這樣又給了學生再次展現自我、樹立信心的機會,策劃的詳盡、組織的有序、主持的得體,都是可以培養的技能。

除了活動的衍生,新模式的創新還可以體現在“主題”的擬定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變化、時事潮流的更迭,來改變主題或者組織形式。語文的學習不應該有一成不變的、程式化的東西,而是要隨時創新更改,這樣才符合這門學科的性質,才能讓學生取得長足的發展。

三分鐘的時間看似很短,但它既可以成為展示自我的小天地,也可以成為獲取知識、培養人格的小搖籃,更能是萬千變化、豐富多彩的大課堂。通過“一周一新”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這一形式新穎的教學設計,可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組織語言、口語表達、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并讓學生在思想認識領域受益良多。巧用課前三分鐘,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期待,有所收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每位語文老師都應該去發掘和創新的。

參考文獻:

[1]錢方.每課三分讓自信飛[J].綜合天地,2011,(10).

[2]姚秋霞.對“課前三分鐘”活動的認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50).

[3]鄒留根.初中思想品德課前三分鐘演講教學活動的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15,(08).

第5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關鍵詞:遠動系統;調度;104規約;通訊通道

中圖分類號:TM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6-0000-02

IEC60870-5-104是通信標準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于2002年12月頒布的。具有實時性好,可靠性高,數據流量大,便于擴充,支持網絡傳輸等優點。

在大規模的應用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有調度主站與廠站端通訊異常的問題,嚴重影響調度端對廠站的監視與控制,從而影響電力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本文詳細介紹了廣東某廠站與地調發生故障的分析處理過程,提出了一些查問題的思路,希望對以后類似問題的處理有所借鑒。

1 遠動通道結構示意圖

該站的遠動通道如圖1所示,遠動裝置通過站內A、B網交換機和保護測控裝置通訊。遠動裝置和調度主站之間采用104規約進行通訊,遠動裝置先接入調度數據網控制區交換機,然后再經縱向加密裝置加密后,與調度進行通訊。

2 故障現象描述

現場調試人員和調度主站維護人員反映:

1)調度主站頻繁總召喚,每一兩分鐘總召一次。2)調度主站端無法接收廠站端的變位信號。

3 故障原因分析和處理過程

現場截取104分析,發現每次總召結束,遠動裝置上送數幀ASDU9報文后就有如下報文出現

68 04 07 00 00 00

68 04 0B 00 00 00

根據104標準規定,這是S格式報文,若出現這樣的報文,可確定此前主站和廠站端必然出現了通訊中斷。由此可以確定,主站端頻繁總召喚以及無法接收變位遙信報文的原因在于兩端通訊頻繁中斷引起。

分析兩端通訊中斷原因,可從以下幾點考慮:

1)兩端104規約參數配置不匹配。主要考慮t0、t1、t2、t3等參數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634.5104:2002對其如下定義:

參數 默認值 備注

t0 30s 連接建立的超時

t1 15s 發送或測試APDU的超時

t2 10s 無數據報文t2

t3 20s 長期空閑t3 >t1狀態下發送測試幀的超時

而《廣東電網DLT634.5104-2002實施細則》這幾個參數規定如下:

參數 默認值 備注

t0 10s 連接建立的超時

t1 12s 發送或測試APDU的超時

t2 5s 無數據報文t2

t3 15s 長期空閑t3 >t1狀態下發送測試幀的超時

因此主站端與廠站端采用不同標準的t0、t1、t2、t3默認值不同可能會導致通訊異常。向調度主站廠家確認,主站調度系統按照《廣東電網DLT634.5104-2002實施細則》定義的超時參數。把廠站端參數改成和主站度端一致后,仍然發現還是有如上所述通訊異常問題。2)廠站端縱向加密裝置和主站端縱向加密裝置不匹配。通過登錄縱向加密網關,監視網關工作狀態,發現隧道加密運行正常,無丟幀與誤碼現象。由于縱向加密網關有bypass功能,把縱向加密網關斷電,現象依舊。由此兩者可以排除縱向加密網關引起故障的可能。3)主站端和廠站端的I格式報文傳送出現丟失、錯序或者發送U格式報文得不到應答時,雙方均可主動關閉TCP連接,然后進行重建。通過抓取104報文分析,主站和廠站交互過程中發送序列號N(S)和接受序列號N(R)都比較正常。并無丟發,錯發和重發的問題。

以上幾點排除了通道故障及規約參數設置引起中斷的可能性,只能繼續從報文上尋求突破。站端按照《廣東電網DLT634.5104-2002實施細則》設定104通訊相關參數,并在廠站端安裝了ethereal抓包工具,用于截取調度和廠站之間的網絡報文。截取報文后,先按“tcp.flags.fin == 1”過濾,顯示報文如圖2:

可見,TCP連接關斷是由廠站端IP為10.75.114.181的遠動裝置發起,以圖2中第一點關斷為例繼續進行分析。此時相對時刻是30.836716s。取消過濾,報文如下:

向上逐幀查找source為10.75.96.6的報文。主站最后一次對廠站端的S格式確認是圖中第44幀,時標是16.574906s,從該幀報文向下看,廠站第一次向主站發I格式或S格式報文為第46幀,時刻為16.816098s。亦即廠站端發送完此幀報文后,主站須在t1時刻內向廠站發確認幀,由16.816098s+12s=28.816098s。由于主站沒有在28.816098s前向廠站端遠動機發送確認幀,所以廠站端遠動機發送了TCP的FIN報文。因此,可把中斷的原因歸結為調度主站t1確認超時,即主站端雖然t1設置為12s,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對于廠站I格式報文的確認和S格式報文的響應超過12s,導致廠站端發起中斷。考慮到調度自動化系統接入的廠站達數十個,考慮到可操作性,可采取變通措施來解決此問題,考慮TCP的關斷是由廠站端發起,嘗試適當提高廠站的t1值觀察效果。當把t1改成20s后,中斷情況有所改善,大概十幾分鐘才中斷一次;把t1改成30s,就發現通訊比較正常了。通過后期運行觀察,未發現再有中斷情況。

4 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

1)由于國家標準和《廣東電網DLT634.5104-2002實施細則》中對超時定義的默認值不同,因此可能出現通訊參數配置不合適導致通訊不良的問題。

2)報文分析是查通訊問題的常規和重要手段,對查簡單問題有巨大的幫助。而TCP報文分析是查遠動通訊異常問題的重要手段,熟悉該報文格式可提高解決分析問題能力,可提高故障處理速度。

5 結語

在目前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104規約仍然是最常用的通信規約之一。本文詳細介紹了一次廠站和調度主站間用104規約通訊異常問題的的分析方法與處理過程。對相關調試維護人員查找類似問題的原因,有比較大參考價值。通過在實際工作中借鑒本文經驗,可提高問題的處理速度,降低遠動故障發生率,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第6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racks problems of girder web and angle block part of metallurgic crane, this article analyzes its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hree crack extension phenomenon of metallurgical crane have been controlled. The metallurgic crane is in safe operation condition. It eliminates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關鍵詞: 冶金起重機;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修理原則與方法

Key words: metallurgic crane;the crack of girder web and angle block part;repai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中圖分類號:TG2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1-0034-02

0 引言

在一次檢驗過程中,筆者發現一煉鋼廠3臺180/50T冶金起重機均存在多處下述共同問題:使用單位在發現冶金起重機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部位存在裂紋問題后沒有將起重機停止運行,制定應急措施與整改方案,解決問題。而是在起重機裂紋表面簡單的進行了焊接,就將起重機又投入了生產運行。造成了起重機裂紋在原有裂紋長度的基礎上又伸展延長,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使得起重機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此次簡單裂紋修補及運行后裂紋延長如圖1。

為此,筆者針對性地研究了此次起重機腹板倉門疲勞裂紋的擴展因素以及相應的裂紋修理方法。

1 起重機梁疲勞裂紋的位置

橋式起重機的焊接箱形梁裂紋大部分出現于大隔板焊縫和翼緣板點焊縫及艇倉焊縫等處。這是因為對橋架大隔板、艇倉經常使用斷續焊縫,斷續焊縫的間斷點處受到各種載荷作用會產生應力集中而形成裂紋。橋式起重機的艇倉裂紋源常在艇倉大隔板處,若干半橢圓裂紋源集合,從而會形成腹板穿透裂紋。這樣的裂紋,一頭向腹板的上方延伸擴展,另一頭向受拉翼緣延伸擴展。

2 起重機疲勞裂紋形成的原因

因為橋式起重機焊接箱形梁的鋼結構材料有內部初始裂隙、夾渣等缺陷,且鋼結構焊接區域有例如應力集中這樣的缺陷,故這些區域在外來變載的不斷作用之下,內部初始裂隙會漸漸地匯聚、延伸以及擴張,進而形成肉眼可見的裂紋。在隨機變載的不斷作用下,這些肉眼可見的宏觀裂紋漸漸擴張,最終會致使橋式起重機焊接箱形梁斷裂。

3 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修理原則

根據此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特性,裂紋修理采用下面幾個原則:

3.1 在修理和焊接連接的構造時應選擇具有最小應力集中的方案。若在進行焊接修理時,應在考慮等強度原則前提下,采用堿性焊條。

3.2 在裂紋長度不超過被損傷構件截面尺寸的5%以上時,應盡可能不采用焊接方法進行修理。因為焊縫的存在可能使應力集中系數急劇增大。而推薦使用鉆止裂孔的方法。在對裂紋狀態進行周期性觀察的條件下,可能會發現不用對裂紋再予以補焊就能使裂紋停止擴展。如果在周期觀察時發現裂紋端部在繼續擴展,并超出止裂孔的范圍,那么起重機應停止工作,直到采取適當的修復手段消除裂紋的繼續擴展為止。

3.3 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采用對接焊縫。在采用對接焊縫進行修理時,如果原有焊縫是經過打磨處的,則推薦修理后該處焊縫也進行打磨處理。

3.4 在完成上述步驟后,將預備的16Mn R型板S=700×600吊裝到位(如圖2),并全部實施滿焊接作業工序。

4 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修理施工方案

根據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修理原理,制定了下述裂紋修理施工方案:①將起重機停靠在安全易施工的檢修位置,將主副小車開至非修理端,施工過程中注意防火措施。②將腹板及焊縫裂紋處油漆用砂輪清理干凈打磨光滑,進行紅白粉PT探傷查看裂紋情況,在腹板裂紋延伸末端用10mm的手電鉆打上止裂孔。③采用碳弧氣刨清理腹板裂紋及腹板與主梁彎板之間的焊縫裂紋直至裂紋全部清除,并進行紅白粉PT探傷檢驗。④為施工方便及防止焊縫重疊將裂紋附近的水平角鋼切掉100mm,切割后將割口打磨光滑。⑤裂紋清理后采用5mm的E50-5焊條焊接補焊。要求焊后背面清根焊縫為全融透焊縫,焊接時采用多層多道焊。裂紋修復后進行PT著色探傷檢驗。⑥將預備的16Mn R型板S=700×600吊裝到位(如圖3),并全部實施滿焊接作業工序,角焊縫焊高6mm。焊后進行PT著色探傷檢驗。⑦修復后對修復部位涂刷防銹漆及面漆。

5 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修理方法及步驟

根據上述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修理方法原則,對所有新的裂紋和原有的裂紋重新進行了處理:①對裂紋長度不超過被損傷構件截面尺寸的5%以上時,不采用焊接方法進行修理,使用鉆止裂孔的方法(如圖3)。在對裂紋狀態進行周期性觀察的條件下,發現不用對裂紋再予以補焊就能使裂紋停止擴展。如果在周期觀察時發現裂紋端部在繼續擴展,并超出止裂孔的范圍,那么起重機應停止工作,直到采取步驟2消除裂紋的繼續擴展為止。②對裂紋長度不超過被損傷構件截面尺寸的5%以上沒有擴展到外邊緣的疲勞裂的修理,采用沿裂紋的端部鉆孔方法,以防止應力集中作用擴大裂紋;同時采用碳弧氣刨清理腹板裂紋及腹板與主梁彎板之間的焊縫裂紋直至裂紋全部清除,并進行紅白粉PT探傷檢驗。焊接(焊條采用E5016或E5015)后要求焊后背面清根焊縫為全融透焊縫,焊接時采用多層多道焊。裂紋修復后進行PT著色無損探傷檢驗。③對已采用對接焊縫施焊且裂紋沿焊縫繼續延伸到焊縫外邊緣的疲勞裂的修理。也采用沿裂紋的端部鉆孔方法,對焊縫處理方法同步驟2。④在上述三步完成后,將預備的16Mn R型板S=1200×600吊裝到位,并全部實施滿焊接作業工序,角焊縫焊高6mm。(如圖4)

6 結束語

通過上述方案的整改,經過對3臺冶金起重機幾個月的連續觀察,未發現主梁彎板處腹板及彎板裂紋有延伸現象,并經無損檢測,未發現有裂紋。

參考文獻:

[1]萬力.起重機械安裝使用維修檢驗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0.

[2]包志炎,肖剛,高飛,阮曙峰.基于實例推理的個性化產品評價方法[J].農業機械學報,2011(09).

[3]阮曙峰.起重機生產企業做好相關環節技術支持淺析[J].起重運輸機械,2011(12).

[4]阮曙峰.橋式起重機運行故障原因探討[J].機械制造,2011(11).

第7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現代債法的發展趨勢表明,保障進入債務關系領域之相關主體的完整性利益,越來越得到各國民事立法者的重視。這一趨勢本身也是市場交易日趨復雜化、群體化、多樣化背景下民事立法的必然發展,同時也是民法總則中誠實信用原則在債法領域的不斷延續和深化。因此,不啻是滿足債務關系本旨的給付利益需要得到有效的維護;與此同時,與給付利益相關,甚至沒有直接關聯的債務關系主體以及相關第三人的其他財產與人身利益,都已經納入民法規范保障的視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附隨義務問題的研究以及相關理論體系的建立顯得日趨重要。

近些年,我國民法學界對于附隨義務問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對于附隨義務侵害是否可以引起合同解除的問題也有所探討。但遺憾的是,縱觀我國學者的相關論述,多數只是局限于是否應該在附隨義務侵害發生的情形下,賦予合同主體以合同解除的權利這一層面。除此之外,其他一系列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和展開的并不多。因此,本文在總結和研究德國民法相關立法和學理的基礎上,將著重于深入分析在附隨義務侵害發生后,合同解除的適用空間以及所可能引發的各種法律問題。

二、附隨義務概念的再討論

附隨義務的內容由于通常不被合同主體所約定,而是更多地依據合同的目的和類型,以及雙方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因而對其進行精確的定義一直是理論界的難題。或許因為如此,很多學者在附隨義務概念的使用上,一直存在混淆和模糊的狀況,特別是學者中常常出現將附隨義務與從合同義務、附隨義務侵害與不完全履行進行交叉使用的情形。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僅對于附隨義務理論體系的建立和明晰不利,而且也容易使民法初學者相對關法學理論的研習造成一定的困擾。因而,在展開對附隨義務侵害與合同解除問題的探討之前,實有必要再次辨明附隨義務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附隨義務是民法誠實信用原則在債法領域的內在延伸和發展。其產生并不旨在對債權人給付利益的保障,而是著眼于合同主體既存利益或完整性利益的維護。因而,附隨義務是在債務關系產生之初即伴隨著主給付義務出現的,為了維護債務關系主體一方的既存利益,依照民法誠實信用原則而要求對方所負擔的照顧性或保護性的義務。在合同之債中,由于合同主體的既存利益難以也不需要被合同雙方所約定,因而附隨義務的出現也就具有了內容多樣性和個案解釋性的特征。此外,附隨義務的產生時點也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的特征,因為在合同主給付義務產生后的任何階段,相關主體的既存利益都有隨時被照顧和保護的必要。

附隨義務與合同主義務的區分通常比較明晰。在特定的合同中,合同主體也可以通過約定將一般意義下的附隨義務提升為該合同的主給付義務。例如在咨詢合同、保管合同、保安服務合同等類型中,傳統歸屬于附隨義務的照顧、保護、告知等義務便成為合同主給付義務的一部分。反之亦然。此外,違反合同主給付義務的行為也可能會同時侵害到合同的附隨義務,從而在合同解除條件的適用層面出現法條競合的問題。例如,出賣人向買受人交付的馬飼料有毒,致使買受人的馬匹發生死亡,即是典型的某一違約行為同時造成主給付侵害和附隨義務侵害,從而使得債權人的履行利益和其他完整性利益均受到損害的案例。此種情形下,應該允許債權人在合同解除的條件同時滿足時,擇一適用相應的法條。

需要討論的是附隨義務與從合同義務的關系。從合同義務通常是依據合同的目的和類型,為了使債權人的給付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和實現,而要求債務人在主給付義務以外輔助完成的其他給付性義務。從該定義中不難發現,從合同義務針對的是給付利益本身,因而其內容與該合同設立的本旨息息相關。而附隨義務指向的則是合同主體給付利益之外的其他完整性利益,諸如債權人既存的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與從給付義務不同的是,附隨義務并不是用于輔助和完善債權人可得的法益,而是用于維護其現有的法益。〔1 〕也正因為如此,附隨義務的內容通常與合同的原始給付關聯性較弱。這是區分附隨義務與從合同義務的關鍵所在。〔2 〕而兩者的其他區別,例如是否具有可訴性以及賠償范圍的不同等都應該建立在上述核心區別之上。

其次需要探討的是,附隨義務侵害與不完全履行的關系。不完全履行,通常是指債務人雖然履行了債務,但其履行不符合債務的本旨。〔3 〕不完全履行,在不同的文獻中也被稱為不完全給付、不良履行、不良給付、不當履行等。在討論附隨義務侵害與不完全履行的關系中,多數學者將前者作為后者的一種形態來理解,并認為其根源在于德國法中的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例如,王澤鑒先生認為:“在契約成立后之履行期間,當事人之接觸益為密切,更須盡其注意,避免侵害相對人之人身或財產上利益。違反此項義務時,應成立所謂之不完全給付。” 〔4 〕張廣興先生也將債務人違反附隨義務的責任界定為不當履行。〔5 〕此外,依據韓世遠先生的觀點,附隨義務的不履行,因有違于誠信原則,也可以構成不完全履行。〔6 〕

筆者對此種觀點不能認同。從不完全履行的語義可以看出,其與設立債權債務關系本旨的履行利益(或原始給付利益)直接相關,即債務人所提供的給付與債權債務關系之目的不完全相符。此類行為在德國法上作為“非以負擔的方式履行給付”,被規定于該國民法典281條和323條第1款第2項中。〔7 〕此類行為實則履行障礙原因類別中的“瑕疵履行”。而附隨義務則與主給付利益的完成關系較遠,而與債之主體完整性利益的維護直接相關。換句話說,即便在主給付義務“完全履行”的場合,債務人依然有可能違反其附隨義務,對債權人的其他財產和人身利益造成侵害,而債權人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也有權在此類場合主張(替代履行的)損害賠償以及解除合同等。在德國債法現代化法改革的政府理由書中所專門提及的案例即是最好的說明:一名畫家盡管可以正常地實施自己所承擔的繪畫工作,但他一再不可免責地使債權人房屋設施受到毀損。盡管此時畫家完全可以實現債權人的履行利益,但由于其行為造成債權人物的損害并達到了一定嚴重的程度,故債權人有權直接向畫家要求合同解除以及替代履行的損害賠償。〔8 〕因而,將附隨義務侵害 歸類于不完全履行,不僅從各自的內涵上無法自然銜接,同時也容易對與此相關的一系列概念的使用產生混淆,不利于彼此的區分。因此,筆者建議今后可以將附隨義務侵害從不完全履行中分離,單獨作為一種義務侵害的方式;同時將諸如“瑕疵履行”、“不完全履行”、“不良給付”、“不良履行”“不當履行”等概念整合,統一用“瑕疵履行”這一術語來表達“非以負擔的方式履行給付”這種類型的義務侵害方式。〔9 〕

三、附隨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 〔10 〕適用的可能

合同解除作為一種給付障礙情形下,合同主體擺脫合同主體義務的方式,被各國民事立法者以及國際和區域統一法重視。合同解除一方面為陷入履行困境的合同主體提供了重獲“交易自由”的工具,為其盡快締結下一個債權債務關系創造了空間;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任意沖破合同“法鎖”的約束,破壞“契約神圣”原則的風險。〔11 〕因而設置怎樣的“門檻”來規制合同解除行為,成為各國立法者考量的重點,其也常常反映著各國法律政策的重心與傾向。

合同解除在過去各國的民事立法和法學理論中,常以雙務合同中雙方互付牽連性義務為限。除此以外,在單務合同以及非牽連性義務的場合,合同解除則不予考慮或認為沒有意義。至今也有學者堅持此一觀點。〔12 〕在德國法上,盡管其舊債法第325條和第326條對于合同解除作出了上述限制,但在其后陸續有相當多的判例和學說認定,即便在積極侵害債權的場合,仍有適用合同解除的余地。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附隨義務侵害的情形。〔13 〕這一學說日后逐漸成為德國民法學界的通說,并通過2002年1月1日生效的《德國債法現代化法》,被正式規定在新債法的第324條當中。此外,依據學者的總結,國際統一法判例也逐漸突破了上述界限,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中允許合同因附隨義務的侵害而被解除。〔14 〕筆者認為,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的確存在某些情形,尤其是在與給付利益相距較遠的保護性義務受到侵害的情形下,有必要賦予債權人合同解除權,以充分保護其既存利益的完整性。但考慮到與“契約神圣”原則的協調,此時的解除權須在嚴格的條件下方有實現的可能。

四、附隨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的適用條件

1.合同的有效成立

只有在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下,才可以談到合同解除的問題。在合同成立之前,相關債務關系的結束為合同撤銷等民法制度所調整。

對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是否以雙務合同為條件,存在不同的看法。德國民法典將調整附隨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問題的第324條規定在雙務合同的框架之下。但誠如上文所分析,合同解除的要件應該并已經開始逐步擺脫債之主體互付對待義務的牽連性束縛,而給予債權人在單務合同以及非牽連性義務侵害的情形下,引發合同解除效力的可能,因而這一限制實為多余。德國學者Gsell也認為,既然此處的合同解除權不再與給付義務的侵害相聯結,那么德國民法典第324條中的“雙務合同”的限制并不合理。〔15 〕

2.附隨性義務的侵害

需要具備的要件是所侵害的義務為附隨性義務。該義務的法源在德國法中為民法典第241條第2款。依據該款:債務關系可以依其內容使任何一方負有顧及另一方權利、法益和利益的義務。〔16 〕在我國法中,為《合同法》第60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其具體內容依據合同關系的類型、合同主體的利益狀況以及合同對主體雙方信任程度的要求等來確定,通常包括保護性義務、協義務、照顧或注意性義務、告知或說明性義務、保密性義務等等。正如上文所提及,附隨性義務有不確定性和個案解釋性的特征,無法作出周延性的描述。而且即便上述所列舉的同一義務,在不同的個案中也會呈現出不盡相同的內涵與外延來。但無論怎樣變化,判斷附隨性義務的核心標準都在于其對于債權人完整性利益的保護是否為必要。

問題是,這里的附隨義務是否可以將先合同義務包羅在內,從而引發先合同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的效力?先合同義務的產生基于合同雙方在建立有效的合同關系之前,進行締約磋商、締約準備以及進行類似交易接觸過程中,一方所負擔的照顧對方權利、法益和利益的義務。先合同義務通常認為屬于締約過失責任制度規范的范疇,即合同一方在合同成立之前不可免責地違反了其應負擔的先合同義務,那么合同另一方有權利要求對方賠償因此產生的損失。此外,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采用欺詐或脅迫的方式訂立合同,另一方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來擺脫合同義務的束縛。在存在損害的情況下,其依然可以通過締約過失責任要求對方賠償。但除此之外,還會存在一些情況,諸如合同一方在合同磋商或者準備的過程中,對另一方的其他財產權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或者對其人身進行了惡意的毀謗或者侮辱,而這類情形在合同成立之后方被對方所獲知。此時是否可以如附隨義務侵害一樣適用合同解除的規則,值得探討。

在德國民法學界,學者們對此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學者Gsell認為,德國民法典第324條僅以合同成立以及侵害第241條第2款的照顧性義務為條件,而并不要求該義務侵害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因此,先合同義務侵害有適用第324條的空間。他還進一步主張,債權人在訂立對其有利的合同之后,獲知其法益在合同磋商期間受到嚴重損害時,可通過第324條解除合同,并依照第282條主張替代履行的損害賠償;相反,在訂立非有利的合同的情況下,通過第324條解除合同的同時,還可以依照第311條第2款和第280條第1款主張消極利益的賠償。〔17 〕但也有德國學者認為,先合同義務不在民法典324條所提及的范圍之內,不應引起合同解除的效果。因為第324條所包含的要件是一項照顧性義務的違反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以至于不能再苛求債權人堅持履行合同,從而避免對債權人的完整性利益造成不可期待的損害;而先合同義務的初衷則著眼于避免通過訂立合同,造成債權人完整性利益的損害。此外,有學者也認為,通過第280條第1款以及第311條第2款關于締約過失責任的規定,已經可以充分的保護先合同義務侵害下債權人的利益,故無須第324條的介入。〔18 〕

在附隨義務和先合同義務的關系上,筆者認為,盡管兩者都來自同一法源,都包含有一方保護、照顧另一方等的權利內容,但兩者在概念上仍具有區分的必要。附隨義務從中文概念的語義上不難得出,其必定是“附隨”著一定的主給付義務而出現的。只有在主給付義務存在或已經履行完成的情形下,“附隨”義務的產生才具有意義,否則便會使人至少在概念的使用上產生困擾。而先合同義務則沒有此項要求。先合同義務產生于合同成立之前的合同磋商和合同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盡管也有一些與將來主給付義務相關的告知、說明、準備等義務,但在合同沒有正式成立和生效之前,畢竟還不存在主給付義務,也就談不上“附隨”義務的問題。而且,在合同磋商破裂等情形下,雙方的債務關系將終結在先合同義務階段,合同主給付義務不再發生,“附隨”義務也就不具有存在的意義。因此,筆者認為,在保留“附隨義務”這一稱謂的前提下,需要將其與先合同義務加以區別。前者產生的時間在合同成立之后,而后者產生的時間則在此之前。

但兩者的區別并不足以阻止先合同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的適用。正如筆者上文所論述的,合同解除的法律原因已經不再囿于牽連性主給付義務的侵害,而是可以擴張到對于合同主體完整性利益的破壞。這種完整性利益的存在不以給付義務的存在或是否已經履行完成而發生改變,因而對其的侵害的確有可能發生在主給付義務產生之前,而這種侵害對合同主體是否可以合理期待的 〔19 〕繼續維持在合同效力內同樣會產生影響。例如,一名演員與制片方簽訂了一份演出合同。在合同訂立之后,演員方得知制片方為達到其宣傳演出的效果,在簽約之前對其進行過嚴重的人身誹謗。該演員認為,制片方的誹謗行為,對其名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并對其將來演藝事業的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遂要求解除合同。可以設想,這種人身性的義務侵害無論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訂立之后,對該演員所造成的傷害程度都不會發生改變,因而可以支持其解除合同的請求。此外,上述提及的德國債法現代化法的政府理由書中,所列舉的畫家侵害債權人房屋設施導致債權人解除合同的案例,盡管該義務侵害行為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后,但不難設想,如果該侵害行為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前的合同準備階段,而債權人由于某種原因在合同成立之后才獲知其受損的情形,那么該行為對于債權人所造成的損害絲毫不會異于案例中的情形,在此種情況下同樣賦予其合同解除的權利方才合理。〔20 〕

與此相關的還有后合同義務的侵害與合同解除的關系。附隨義務的特征決定了其不會隨著主給付義務的完成而必然消滅,而可能依然以后合同義務的形式出現,來確保債權人的完整性利益得到最終全面的保護。尤其是后合同義務的侵害對債權人“給付的使用”產生嚴重影響時,同樣可以考慮通過合同解除的方式,使債權人的利益得到合理的維護。〔21 〕例如,房屋裝修人員盡管已經完成了其合同約定的裝修義務,但在撤離的最后一天對留在屋內的債權人進行了嚴重的犯。單從民法的角度,這種行為固然可以通過精神損害賠償等方式對債權人予以賠償,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可能無法完全消除該行為對債權人造成的影響,因為該房屋是債權人每日生活起居的重要場所,其在家中只要看到屋內的裝修就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債務人曾對其的侵犯,進而嚴重影響其每日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賦予債權人解除合同的權利是合理的。

3.維持合同履行無法合理期待

債的本旨在于全面合理地完成和滿足債權人的給付利益。在給付利益可以得到實現,而僅僅發生債權人完整性利益受損的情形下,通常不會也不應該賦予合同主體解除合同約束的權利,從而對“契約神圣性”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尤其在債權人完整性利益的損害,通過民法規范中的簡單損害賠償規則 〔22 〕即可予以救濟的情形下更是如此。因此,發生附隨義務侵害而解除合同的情形,必須具備嚴格的限制條件,使得其可以在與維持合同效力的利益博弈中取得優先順位。依據德國法第324條規定,這一要件被稱為“不可合理期待性”要件。具體而言,當債務人違反法典第241條第2款所規定的義務時,以不再能夠合理期待債權人堅持履行合同為限,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考察不可合理期待性不能單純依靠債權人的主觀感受,而需要在個案中權衡合同主體雙方的客觀利益狀況,從而確定所出現的附隨義務侵害行為,對于債權人繼續維持合同的履行是否已經到達不可忍受的程度。〔23 〕通常被納入考量范圍的因素,從義務侵害的本身出發有:義務侵害的嚴重程度、侵害結果所涉及的范圍和所持續的時間、侵害是否具有反復性等;從合同內容的角度出發則是該合同對于主體雙方信任程度的要求等。通常,長期性的或繼續性的合同對于雙方信任程度的要求,要高于一次性的簡單貨物交易合同,因而附隨義務的侵害在前者的情形下更容易得出不可合理期待性的結論。此外,催告或提示對于不可合理期待性的判斷也有影響。由于附隨義務并不存在履行期限的問題,因而在德國民法典第324條中,并沒有像第323條第1款不履行到期債務或不以負擔的方式履行債務情形下,對于合同解除規定有指定合理期間的要求。因此,原則上債權人在附隨義務侵害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直接解除合同,這種情況尤其在義務侵害具備相當嚴重的程度時可予以認可。在義務侵害的程度屬于中等,或對某一侵害行為是否可以構成不可合理期待性要件存在疑問時,債權人是否曾一次或多次提出過催告或提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這一要件的判斷。〔24 〕

除此之外,對合同履行的維持可以產生不可合理期待性影響的還有債務人義務侵害的可歸責程度。依照現代債法的發展趨勢,合同解除已經不再將債務人的過錯作為要件來考量。這一點無論從《聯合國買賣法》第49條、《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7條,到德國新債法第323條,再到我國《合同法》第94條都可以得到印證。然而,債務人義務侵害時所具有的可責性在合同解除的場合并非完全失去了作用。在考察附隨義務侵害情形下,債權人繼續維持合同履行是否具有合理期待性時,債務人的過錯程度應該被予以重視。特別是在涉及債務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債權人完整性利益損害的場 合,應該作出更加有利于債權人的判斷。當然,債權人對于附隨義務的侵害是否也存在過錯,同樣會影響不可合理期待性的判斷。在債權人與有過失情況下,若要肯定其合理期待性遭受破壞,必須提出比在該過失不存在的情形下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五、附隨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在上述解除條件滿足的情形下,債權人可以通過發出解除聲明來引發合同解除的效果。合同解除后,債權人可以在債務人可歸責的條件下,請求替代履行的損害賠償。在解除聲明發出之前,合同并不隨著解除條件的具備而自然解除。德國新債法并沒有對該解除聲明的行使設定期間,但從誠實信用的原則出發,債權人應該在一定合理的期限內發出該聲明,否則解除權予以排除。〔25 〕另外,不少德國學者也認為,債權人長期間的等待而不行使解除權,通常也可以證明,附隨義務的侵害對于其繼續維持在合同效力中并沒有造成不可合理期待性的影響。〔26 〕與此同時,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利益,避免其陷入不可預期的消極等待中,債務人可以為債權人設置一個合理的期限,使其在這一期限內可以充分考慮是否決定解除合同。期限屆滿而沒有發出解除聲明的,視為解除權的放棄。〔27 〕此外,德國民法學界的通說也認為,債權人在明知該附隨義務侵害可以產生合同解除權的情況下,仍然繼續受領債務人的給付,視為不可合理期待性要件的喪失或對其解除權的放棄。〔28 〕

需要討論的是,債權人的受領遲延對于其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是否會產生影響。在合同給付義務發生侵害的場合,依照德國民法典第323條第6款后半項的規定,當滿足合同解除的條件發生在債權人受領遲延時,以債務人不可歸責為限,解除權排除。但該規定是否可以適用于第324條,德國學界存在爭論。在其債法改革過程中的政府草案里對此適用予以了肯定,但法律委員會的決議卻認為,債權人是否陷入受領遲延對于附隨義務的侵害后果不產生影響。債權人的過錯問題完全可以納入不可合理期待性要件的考察過程中。〔29 〕筆者贊同后一種觀點。因為該法典第323條是對給付義務不履行或不以負擔的方式履行的情形下,合同解除問題的規定。在此種情形中,債務人是否可歸責對于合同解除的效果不產生任何影響。而附隨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的問題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利益狀態。在債務人不存在過錯,而債權人又可歸責的陷入受領遲延的情形下,幾乎不可能滿足不可合理期待性的要件,因而也就沒有必要適用上述解除權排除的規定。

值得討論的問題,還有部分履行情形下發生附隨義務侵害,對于合同解除所產生的影響。當債務人已經依約完成了部分履行,而在此之后發生了對債權人完整性利益的侵害,使得其繼續維持合同履行不能合理的期待,那么此時應允許債權人引發只針對未履行部分的部分解除。當然部分解除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合同原始給付具有可分性。此種情形在繼續性合同中較常發生。由于該類型合同一般持續時間較長,各個單獨的履行行為之間緊密性不強,因此在給付期間內所發生的附隨義務侵害行為,對之前已經完成的給付部分影響較弱。而對于還未完成的給付,債權人在滿足上述合同解除的條件下,可以發動指向將來給付的部分解除。例如,某公司與網絡運營商簽訂了長期的網絡使用合同。在使用1年后,由于該網絡運營商上門維護的工作人員,在實施造作的過程中,對公司機房的機器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致使該公司員工無法正常使用網絡長達1個月,從而造成公司重大的利益損害,其客戶也有一定的流失。公司因此提出解除合同。在這樣的情形下,應該賦予該公司針對以后未完成的合同部分進行解除,從而減少其利益再次受到侵害的可能。

當然也不排除例外的個案,即債務人的附隨義務侵害行為,對于已經完成給付的繼續維持或使用也產生了不可合理期待性的影響,那么此時應該例外的允許債權人針對合同的全部予以解除。除此之外,部分履行下的合同解除可參考德國民法典第323條第5款第1句的規定來處理,即只有在債權人可以證明,由于將來未完成給付的排除,造成其對于已經完成的部分履行也沒有利益的情況下,方可主張針對全部合同的解除。

六、結 論

合同解除的法定原因,其連接點如何設置,與一國的社會交易狀況以及法律政策息息相關。從我國《合同法》第94條所羅列的五項合同解除的法定原因來看,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對附隨義務侵害下合同解除的適用問題進行調整。盡管也有學者認為,第94條第4款后半項所提及的“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許可以包括上述情形。但考慮到附隨義務侵害在很多場合并不一定與滿足合同給付義務為指向的合同目的相沖突,筆者因此建議,我國可以參照德國民法典第324條,在第94條中補充設立單獨的一項,來調整和規范在發生附隨義務侵害的情形下,如何適用合同解除的法律問題。

第8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關鍵詞]MooseFS;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文件存儲;虛擬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2.036

當前,企業數據中心仍主要采用以FC-SAN為代表的集中式存儲設備。但隨著云技術的快速落地,特別是在企業私有云建設中,集中式存儲陣列的疲態明顯。

(1)性能提升代價大。處理性能的提升與容量的增長非線性關系。

(2)擴容成本高。專用存儲設備換代快,且綁定硬件廠商,只能進行存儲的scale-up,擴容費用高。

(3)維護成本高。專用存儲運維需要設備制造商專門的服務,年維保費用往往很高,設備生命周期總體擁有成本高。

(4)單點故障。本文將探索一種類似Google分布式文件系統GFS[1]的分布式存儲系統,通過橫向分析對比同類技術后擇優選型,然后在特定場景部署實例,驗證其替代傳統集中式文件存儲的可行性,解決上述問題。

1 分布式文件存儲概述及對比

“分布式存儲系統是大量普通PC服務器通過Internet互聯,對外作為一個整體提供存儲服務。”[2]

2 MFS分布式文件存儲概述

2.1 MFS功能架構

MFS整體架構有四種角色[3]:Managing servers(master servers)、Data servers(chunk servers)、Metadata backup server(s)(metalogger server)、Client。

2.2 MFS讀寫原理

3 安裝部署MFS實例

3.1 集群規劃及拓撲

在獨立二層網絡內,部署六臺普通配置的X86機架式服務器,服務器本地硬盤在100~400GB。所有服務器通過一臺低端二層以太網交換機單鏈路互聯,組合成一個總容量1.7TB的邏輯存儲。提供網絡文件系統服務,如圖1所示。

3.2 MFS集群安裝

有芍職滄胺絞嬌曬┭瘢汗俜餃砑庫安裝、源碼編譯安裝。本文采用軟件庫安裝方式。集群軟硬件配置如表2所示。

安裝步驟:

(1)添加yum key:curl "http:///RPM-GPG-KEY-MooseFS" > /etc/pki/rpm-gpg/RPM-GPG-KEY-MooseFS

(2)下載軟件庫配置文件:

curl "http:///MooseFS-3-el6.repo" > /etc/yum.repos.d/MooseFS.repo

(3)分別在不同節點安裝所需軟件包:

yum install moosefs-master moosefs-cgi moosefs-chunkserver moosefs-client moosefs-cgiserv

(4)啟動服務:

service moosefs-*** start

3.3 集群配置使用

(1)修改Chunkserver節點的mfshdd.cfg文件。加入本地文件系統目錄作為集群的一個獨立的存儲空間,如:/data_volumn1、/data_volumn2……MFS會把所有Chunkserver的本地文件目錄整合起來,提供統一的存儲空間對外服務,容量是所有目錄的總和。

(2)在Master添加對外服務的存儲路徑。即設置共享目錄。修改mfsexports.cf:

* /accesspath rw,alldirs,admin,maproot=0:0,/accesspath為MFS系統中實際存在的數據目錄。

(3)客戶端。MFS提供原生Linux客戶端。由于MFS需要工作在用戶級的文件系統上,所以需要安裝FUSE模塊。通過Linux的系統軟件庫安裝即可,yum-y install fuse fuse-libs。然后,加載fuse模塊,modprobe fuse。至此,可以掛載MFS存儲了,mfsmount /mnt/clientmountpoint/-H 10.10.2.201-S /accesspath。

MFS不提供Windows客戶端,不支持Windows環境,以成為其擴大影響力的一大短板。通過深入探索測試,通過Total Commander及mfs4tcdbg兩個第三方軟件組合的形式,成功實現在Windows里通過Total Commander管理界面直接訪問MFS存儲。使用方式類似FTP。圖3 MFS集群讀數據原理

4 實例驗證

4.1 目標驗證

(1)讀寫性能好。數據多副本使讀性能比單臺服務器提升顯著,且隨數據節點增加基本實現線性提升。如圖5所示。

在相同環境下測試,傳統集中式存儲讀速度一般在100MB/S左右。可見,MFS分布式存儲只需要低端千兆以太網絡就可以達到比集中式光纖網絡存儲更高的速度,且寫速度基本與之持平,方案的性價比明顯。

(2)擴容成本低。MFS各組件的大部分版本可組合使用。原理上可以用較低版本的集群組件匹配較老舊的服務器。因此,可以使用任何品牌、任何年代的標準X86機架服務器加上標準以太網二層交換機就可以方便地進行集群在線橫向擴展。

(3)維護成本大幅降低。當前主流集中存儲運維價格不低于500/T/年,組網至少需要兩臺FC-SAN交換機,還需專門的存儲運維人員。本文實例所用6臺服務器都均已使用超過6年,硬件成本忽略不計。低端二層交換機1臺,價值約1000元。軟件均為開源版本,無費用。系統配置確定后,運行基本無須人工干預,后續運維費用的產生僅來源于在網硬件的損耗。

(4)多節點冗余容錯架構。進行多種暴力破壞測試,通過Metalogger的元數據副本及集群配置信息副本恢復集群后,數據始終不丟失,架構始終保持完整,預期RTO為15分鐘。同時,通過回收站、快照功能還可以保存數據最近的多個版本,避免人為誤操作導致的數據丟失。

4.2 創新實踐及后續工作

在MFS標準部署模式基礎上提出探索性的部署方式。

(1)一個MFS集群中部署多個Metalogger元數據日志服務器,通過Linux Bash腳本實現元數據的自動備份及自動向集群內其他多個服務器的拷貝,確保了集群最重要信息的安全。

(2)Metalogger備份服務與數據服務Chunkserver、客戶端Client、時間同步服務NTP等混合部署于一臺服務器,提升了服務器資源利用率及集群總存儲容量。

(3)合理配置服務器本地硬盤。由于集群能管理到各服務器本地單個硬盤,建議添加到集群存儲池的硬盤無須做本地RAID,把每塊物理硬盤作成單獨的存儲卷直接加入集群。一來可避免RAID后硬盤可用容量的損失及RAID卡性能(如:更換硬盤后重做RAID效率等)、故障問題;二來能夠更直觀高效地進行所有硬盤的負載管理及維護。同時更好發揮所有硬盤同時獨立讀寫的高性能。但集群包含大量硬盤,手工逐個硬盤去維護維護工作量很大且效率低。需要編寫Linux Bash腳本實現各主機所有硬P的自動格式化,自動掛載文件目錄,大大簡化了運維工作,避免手工誤操作,提升集群管理效率和可用性。因此,建議所有數據存儲服務器配置容量大、數量多的硬盤,至少3TB×10塊SATA硬盤。再輔以SSD加速設備,實現較高性價比。

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比如,集群自帶管理門戶使用方便,但無鑒權,后續將通過Tomcat、IIS等中間件部署管理程序,增加鑒權頁面,用戶輸入正確的驗證信息才能跳轉到管理系統頁面,實現鑒權功能。

5 結 論

通過橫向對比及實例驗證,選擇一個具有比較優勢的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現有MFS、GFS等有中心節點[5]設計的分布式文件存儲的問題在于,盡管管理節點主備部署實現了元數據保護,但集群配置文件無保護,容錯機制不夠完善。本文通過實例驗證了“1個管理服務器+N個元數據日志服務器”的部署模式,使元數據更安全。同時借助腳本技術實現集群配置數據的自動備份和在多個節點服務器上的保存。增強了集群故障恢復能力和效率;實現Windows環境里對MFS存儲數據的直接訪問,解決了主流分布式文件存儲都不支持Windows客戶端的問題。

通過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的部署,實現了筆者單位當前云環境下文件存儲系統可用性的提升及擁有成本的大幅降低,將逐步在文件存儲的應用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傳輝.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2]楊傳輝.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 Support Team.MooseFS 2.0 Users Manual[EB/OL].https:///Content/Downloads.

[4]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 Support Team.MooseFS 3.0 Users Manual[EB/OL].https:///Content/Downloads.

第9篇:初一語文分析范文

【關鍵詞】匯率制度進出口貿易

一、匯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本幣升值,意味著其它國家的貨幣貶值,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時候,同樣的貨物進口國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國貨幣,因此進口國可能轉而求其它國的商品,不利于本國的出口。而本幣貶值,意味這他國的貨幣升值,進口同樣的貨品需要更多的本幣,不利于他國出口。

匯率變動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收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引起收入變化,影響進出口貿易

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本幣的升值或貶值。貨幣升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下降,而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雖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貶值則可以達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實際上,貨幣的貶值對收入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貶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從而使得貿易條件惡化。與此同時,在同樣名義收入水平下,消費者只能購買較少的商品,也就是導致實際收入的下降,這必然導致該國支出的下降,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另外,如該國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則貶值可以刺激國內外居民對本國該種產品的需求。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原理,民眾的經濟支出會通過凱恩斯乘數而數倍提高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提高又會提高國內支出,達到良性循環的結果。

2.匯率變動引起價格傳遞,影響進出口貿易

前面說到,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是貨幣的相對價格上升或下降,這首先在進出口貿易中體現出來。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國內市場的一般價格。因此匯率的變動會引起國內一般價格水平,從而影響進出口商的貿易額和國家的貿易收支,這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首先,貨幣的升值是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過價格傳遞,影響最終商品成本的下跌和價格的下跌。其次,匯率變動會使得貿易收支發生變化,如貨幣貶值后會出現貿易收支順差,然后使得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須通過購買外匯而在國內市場上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顯然,更多的基礎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近兩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的增長,盡管不是人民幣貶值的結果,但是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國際經濟的變化,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較高就是很好的說明。當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其實是鼓勵人們消費,因為在名義貨幣不變的情況下,公眾更有意愿將貨幣轉化成有形的資產,客觀上又會推動物價上升。

二、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

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主要從進出口貿易中多樣化的進口來源,結算貨幣的選擇,以及利用各種金融工具。

1.選擇多樣化的進口來源

如同一國貨幣緊盯著另一國貨幣有很大風險一樣,進口來源的單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轉移匯率風險,甚至操縱價格。因為如果進口來源過于單一,反映了該國的某種資源對其貿易對象國或者地區的高度依賴。2007年底和2008年7月發生的兩次大的石油漲價行為可以說明這一切,因為全球的石油資源過渡依賴一些產油國或地區。某些資源過于依賴單一國家或地區,必然導致企業的經營嚴重受制于該國的貨幣匯率的波動,該國進而將匯率的風險轉嫁到進口商。這種單獨的依賴本來就是不明智的選擇,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的不明朗,進口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放大。因此,必須適當地擴大進出口業務的地域分布,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原料來源和銷售地點,在多個資金市場上以多種貨幣籌措資金,按照匯率走勢和國際貿易形勢,建立一定的貨幣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外匯風險。

2.進出口貿易中選擇合理或多種交易幣種

進出口貿易中的出口,特別是出口商要選擇合理的貨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當然這一般是進出口商雙方博弈的結果。因此,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簽訂合同時選擇何種幣種,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或計值清償的貨幣,直接關系到交易雙方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一般而言,出口貿易采取硬幣計價,以防匯率貶值給自己帶來損失,而進口商會選擇軟幣,以避免升值造成的匯兌損失。如當前的國際貿易中,歐元和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而美元貶值已經成為現實,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歐元和人民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而進口上則更愿意選擇美元結算。當然在實際進出口貿易中,雙方博弈的結果一般是約定采用一部分硬幣和一部分軟幣,甚至多種貨幣計價和付款。其結果是進出口商共同承擔匯率的風險,增大了談判的成功率。在長期合同中,還可以使用貨幣保值的方式,即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成用所選的貨幣來表示,在結算或清償時,按所選貨幣表示的金額以合同貨幣來完成支付。還有一種降低匯率風險的辦法是,出口時雖然選擇了軟幣,但可以適當提高價格以防貨幣貶值風險,進口時選擇了硬幣,則可以適當壓低價格以防范升值損失。

3.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低于匯率風險

金融工具的出現本身就是因為匯率風險轉嫁的必然結果,而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進出口商也共同承擔了匯率風險,或者向后推遲了承擔匯率風險的必然結果。對于金融業發達的國家而言,積極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經司空見慣,因此發展中國家對金融工具的利用顯得更為迫切。這些國家一方面要加快國家的外匯市場建設,推出各類外匯業務,一方面企業則需要積極利用外匯市場及其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企業可以運用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交易、出口押匯、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業務、外匯借款等多種方式轉嫁匯率風險。

三、結束語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非常不明朗,國際金融中心華爾街被拯救,石油價格風險較高,日本經濟長期的疲軟以及世界經濟經近幾年高速發展之后也出現減緩的跡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因為內外因素出現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而當前國際經濟已經融為一體,休戚相關,因此國家之間的貨幣比值變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歐等六國的中央銀行集體宣布降息以促進經濟發展足以表明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對于進出口商而言,匯率變化的巨大風險不能僅僅靠國家的財政政策來進行規避,他們需要選擇更多進口來源,需要更靈活的結算貨幣,以及選擇更多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何璋.國際金融[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陳德恒.國際金融.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3]孫文莉.匯率的貿易收支效應的理論演進.財貿研究,2006,(4).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开嫩苞实拍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暖暖免费观看日本版|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上原瑞穗最全番号|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一本大道一卡2卡三卡4卡麻豆|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夜爽爽爽爽爽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果冻传媒和91制片厂|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男女一边摸一边脱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里番肉片h排行榜| 天天爱天天操天天干| 亚洲视频欧美视频| 欧美激情性xxxxx|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 |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日本理论片www视频| 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