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法學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意識;對策
一、構建大學生法制教育體系、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學校如果想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高度,首先就要提高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用法律手段來解決現實問題,將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社會生活當中。因此,基本的法律知識與法律素養是當代大學生立足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高等學校應該在大學生人才培養的方案中,明確法制常識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學校可以考慮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統籌課堂教學、網絡教學、社會實踐、案例分析、課外活動等多個環節,分層次地確立各階段法制教育目標。高校要重視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師隊伍以及輔導員隊伍建設,將法制教育全面滲透到學生日常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完善制度管理機制,以法制的角度制訂和執行高等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與完善法制教育創新體系。要加強法制教育系統研究,講求大學生法制教育體系的系統性、實用性和針對性,使之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科研討論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主要是指將法律基礎課作為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改革和探索。教學中注意解決好教材內容與立法現實脫節的矛盾,適時補充最新的法律內容。有些任課老師單純地認為講授法律基礎就是講授法律條文,錯誤地誤導學生認為學習法律基礎課程只需要死記硬背法律條文即可。以上錯誤的教育教學觀念很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信仰,最終將導致學生無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我們應該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更加側重于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培養。要在教學手段上盡可能地做到生動、多樣,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以外,可以積極地推行視頻教學、案例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最終形成完善的法律意識。
二、完善法制社團建設、豐富法制實踐活動、加強法制常識培訓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制意識以及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課堂教學內容上,不僅要闡述法律基本的理論、傳授法律的基本知識,更要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典型案例講解法律條文,對法制案件進行深入地分析。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案件教育,以達到充實、豐富以及深化課堂教學內容的結果。各高校團委可以通過法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以及對法律知識感興趣的同學組建大學生法制社團,結合高校學生工作實際內容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實踐活動。法律基礎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庭審觀摩、開展“模擬法庭”等活動來增強學生對法律的感性認識。只有不斷地參加法制實踐,才能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終在遇到困難時學會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法制意識的培養應該多多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在法律基礎課的授課過程中,可以要求同學們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撰寫法制意識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或法制論文,從而使其提高自己運用法律理論、分析現實問題、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法律的運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大到一個國家的根本制度,小到日常生活當中的鄰里糾紛,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用法律來解決。因此,高校也要提倡依法治校,要主動引導學生依據法律條文、運用法律武器來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化解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各種矛盾,最終達到學生運用法律進行自治的境界。根據學校實際,還可以和當地的相關媒體、法制欄目組建立一定的聯系,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實踐活動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三、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法制意識教育模式
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只是單方面通過高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因此,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立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在掃除某些重要領域法律空白的基礎之上,要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度。與此同時,還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給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是防止他們形成犯罪心理基石。
家庭是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其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使大學生形成守法意識?,F階段,我國主要家庭的基本結構是寶塔型,也就是所謂的“4-2-1”形式。而這些獨生子女從小自我意識的不斷膨脹、被過分地保護,形成法制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等基本問題。某些農村家庭、單親家庭、再婚家庭又進一步導致青少年的自卑感增強、心理失衡,使其產生法制意識不平衡現象,最終導致一些大學生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就需要家長在關注孩子物質生活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對孩子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的培養,要不斷關注大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從小對孩子灌輸正確的法制意識與法制觀念,來樹立他們的守法意識,最終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
綜上所述,只有在不斷地構建大學生法制教育體系、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完善法制社團建設、豐富法制實踐活動、加強法制常識培訓,最終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法制意識教育模式,才能使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不斷提高,最終全面推動依法治國總方針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陶先林,宋全德.大學生法制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