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原料藥行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03年新年伊始,證券市場在價值投資理念的支配下,鋼鐵、汽車和銀行等三大板塊在良好的業績預期下強勁上揚,帶動大盤指數也一路攀升。
與熱點板塊相比,第一季度醫藥板塊表現并不突出,醫藥指數甚至還落后于大盤。部分醫藥原料藥生產企業有較搶眼的表現,主要得益于2002年開始化學原料藥價格上升帶來的額外收益,特別是維生素C價格從2002年初的不足3美元,一路狂漲到4美元、5美元、8美元,到2002年底甚至出現過13美元左右的高價,部分相關醫藥企業業績大幅上揚,醫藥企業一季度業績增長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化學原料藥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34.35%,帶動整個醫藥行業業績增長17.17%。業績的成長使以華北制藥為代表的相關醫藥個股有突出表現。
第二季度的醫藥板塊表現突出,主要原因在于SARS疫情的影響,特別4月中旬以后,在鋼鐵、汽車和銀行板塊全線回落的過程中,醫藥板塊表現活躍,成為支撐大盤維系人氣的重要力量。同時醫藥板塊成為SARS期間的短期熱點,板塊內熱點個股變化與SARS疫情的發展息息相關,存在地域輪動和產品輪動的特點。
2月下旬,廣東SARS影響擴散,導致廣東地區醫藥個股的全線飚升,帶動整個醫藥板塊上揚,以白云山、麗珠集團、廣州藥業等為首的廣東板塊在SARS概念中獲利較大,如白云山和麗珠集團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同比分別上升22.59%和43.83%。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醫藥板塊也出現回落。到4月中旬,北京地區疫情的變化,再次導致醫藥板塊的熱潮,北京地區醫藥個股以同仁堂為首大幅上行,醫藥個股占據漲幅排行榜的前列。隨著疫情的發展,市場認可的治療方法的變化,也帶動不同產品類型企業的輪動。疫情開始時,市場對板藍根等的消費需求劇增,白云山等板藍根生產企業被追捧。隨著疫情深入,羅紅霉素等抗衣原體、抗病毒以及激素類藥物得到認同,相關企業如麗珠集團、星湖科技、天藥股份等表現突出。隨著社會逐步認知到,“非典”缺乏有效的特異性藥物,主要依賴自身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的產品成為熱點,而對防治性疫苗的預期也被市場關注,相關企業如天壇生物、海王生物等后來居上,一領。
6月以來,隨著“非典”的控制,醫藥板塊的熱點逐步退潮,市場走勢弱于大盤,一些業績增長幅度比較大的個股,如復星實業、海正醫藥等表現較好。
二、2003年下半年醫藥行業發展趨勢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的爆發,促進相關醫藥企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到5月份醫藥工業同比增長35.40%,其中化學藥品制劑、中藥飲品及中成藥加工、生物生化制品、醫療器械等成為行業亮點。隨著SARS疫情的控制,化學制劑、中成藥、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將逐步恢復到以前水平,疫情受益產品的產銷量環比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下半年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速度將明顯趨緩。同時由于在抗擊SARS疫情的過程中,醫藥流通企業大量儲備有關產品和藥物,企業也大幅擴大產能,生產滿負荷進行。而在疫情結束后,部分SARS相關產品滯留于生產企業的庫存和醫藥流通環節,這對相關企業特別是醫藥流通企業將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2002年開始的化學原料藥價格的上揚也受到抑制,特別是市場比較關注的維生素C的價格明顯回落,目前已經從高位時的12、13美元下降到7、8美元,由于國內維生素生產企業還將擴大生產,因羅氏等國際大醫藥企業停產而形成的維C缺口將很快被補上,預計下半年維C價格可能進一步回落,年底或2004年可能會到4-5美元左右,維C價格的滑落對相關化學藥生產企業將有較大影響,下半年盈利能力環比下降。
而2003年上半年受到SARS負面影響的部分醫藥上市公司,下半年的業績將會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包括以生產處方藥為主的制劑生產企業,上半年由于SARS影響,醫院就診率大幅下降,對一些處方藥產品的影響比較大,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預計部分企業中期業績不會理想,而下半年業績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同時SARS疫情對老百姓的保健意識的刺激,對醫藥市場的發展有推進作用,預計在秋冬季節,治療呼吸道類藥物將有比較大的銷售提升,提高免疫力的產品也會得到市場青睞,相關企業四季度的業績將有比較好的表現。
總體上,醫藥行業將保持15-20%的增長速度,2003年下半年醫藥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增長速度趨緩,全年預計保持20%左右幅度的業績增長,低于5月份統計的35.40%的高速度。
三、醫藥板塊投資策略
1.醫藥板塊很難成為投資熱點
醫藥板塊由于在市場中所占的規模和權重限制,很難成為帶動整個大盤的龍頭板塊。由于醫藥個股的流通盤一般都比較小,即便是華北制藥也只有11.69億股的總股本和4.69億股的流通股,與金融、鋼鐵、汽車等行業的個股規模不可同日而語,機構投資者在目前市場下比較多考慮股票流動性的時候,更關注盤子大、流動性好的個股,而QFII等使市場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績優藍籌股。
同時市場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對自己不熟悉的投資領域都有規避的傾向,與傳統產業相比,對醫藥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需要更專業的技術,而目前市場對醫藥類企業的判斷缺乏有效的標準,投資者往往難于把握企業的機會和風險,也使部分投資者遠離所不熟悉、不透明的醫藥板塊。因此醫藥板塊在一定時期內將受到投資者的冷落。
醫藥板塊雖然作為整體缺乏影響力,但由于醫藥行業的成長性,醫藥板塊一直是投資者比較關注的板塊,在醫藥板塊具有整體投資價值的時候,市場最終會發掘這一機會的。
2.重點關注中藥板塊
分析醫藥板塊的規模特點,我們認為未來一年內醫藥板塊作為整體很難有所作為,但由于醫藥產業良好的發展速度,以及部分企業的業績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一些醫藥個股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未來一年我們重點看好中藥板塊和重組板塊,相對看淡化學藥板塊、生物醫藥板塊、醫藥流通板塊。
中藥板塊
中藥板塊業績相對較好,一季度中藥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08元,而醫藥板塊平均每股收益為0.055元,超過行業平均41.82%。同時隨著SARS疫情的刺激,老百姓的健康預防意識大大加強,中藥的保健功能具有傳統的市場基礎,而中成藥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已經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預計下半年中藥市場將有比較大的發展。
同時中藥板塊中具有龍頭地位的績優企業,目前市盈率都比較低,這為中藥板塊整體走強提供了基礎,在價值投資不斷挖掘的市場理念下,中藥板塊的投資價值不會長期被低估。
重組板塊
近幾年醫藥行業并購事件不斷出現,形成了醫藥市場的各系奔騰的局面,影響了中國的醫藥行業布局。隨著醫藥市場的開放和國退民進的逐步實施,醫藥行業的并購事件將會更多,其中流通企業的并購將成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試水之旅,民營企業在爭奪國有醫藥資產中將各顯身手。
不過對于企業的重組行為,不是分析師能預測的,市場上很多關于企業重組的傳言,在塵埃落定之前都會有很大變數,如業內廣泛認同的華北制藥與石家莊制藥的合并,已經傳聞很久,雖然合并的趨勢不可扭轉,但什么時候完成則誰也不能預料。而上實聯合合并上實醫藥,也是公司的既定目標,但還存在先在香港市場完成回購上實醫藥的前提條件,并且即使完成回購,上實聯合如何合并也是市場無法預計的。
化學藥板塊
隨著維C價格的逐步回落,因維C漲價而獲益匪淺的醫藥企業,如華北制藥、華源制藥等的盈利能力也將回落到較低的水平,而制劑企業仍缺乏有效的盈利點。雖然2003年化學藥企業業績的大幅增長基本已成定局,但對盈利能力下降的預期將影響投資者的熱情。
而一度成為市場話題的東北藥的維C轉讓,則讓投資者有上當的感覺,公司在4月份宣布集團公司準備將維C生產線轉讓給上市公司,市場投資者馬上計算出這可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收益,公司股價也一路上揚,但在公司股東大會上,這一轉讓被否決,公司股價也一落千丈。不知公司是否還會有類似受讓維C的公告,受傷的總是中小投資者。
而華源制藥的維C控制權之爭也還沒有定論,雖然這不影響公司的報表業績,但這塊生金蛋的資產的控制權,對企業的發展和融資都有巨大的影響。
生物醫藥板塊
在醫藥上市公司中,生物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都比較低,第一季度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同比增長率僅為4.49%,遠低于行業平均的17.17%,平均每股收益僅為0.033元,是行業平均0.055元的60%,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長性,與生物醫藥的產業特征大相徑庭,主要因為國內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科技實力和產業化能力,在投資者心目中成為有概念而無實質的雞肋。
醫藥流通板塊
2003年醫藥流通企業的日子不好過。醫藥流通企業的盈利能力本來就不高,一季度醫藥流通企業的平均主營業務利潤率為14.58%,同比下降8.47%,平均利潤率為1.91%,同比下降12.04%,主要因素是行業內推行的藥品招標、藥價下調等政策影響。
下半年醫藥流通企業還將受到SARS后遺癥、價格下調和外資進入的沖擊。由于SARS疫情的影響,醫藥流通企業普遍采購了大量的相關產品,以備不時之需,隨著疫情的控制,在流通環節仍滯留比較多的庫存產品,而這批庫存將占用企業不少的資金,對企業是雪上加霜。在國內許多地區的平價藥房旋風,對醫藥流通企業的價格體系產生巨大沖擊,將進一步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而隨著藥品分銷業務的放開,外資的進入對醫藥流通企業產生更大的經營壓力。
3.重點關注的個股
未來一年醫藥行業存在的投資機會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主流醫藥板塊化學藥企業的盈利能力,隨著原料藥價格的回落而有所減弱,同時醫藥行業的發展速度將隨著SARS疫情的控制而恢復到以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