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生活中的化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中的化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活中的化學

第1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生活;化學作用

由于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版到化學教科書上的內容全面而具體,除了應對化學學科的測驗,更多的是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現象聯系起來,并且有所創新,這才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本文將探討高中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即化學生活。

一、化學生活

化學生活,即生活中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部分。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一切都是物質,一切都是化學。化學與物理相似,都是貫通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區別于物理的是,化學,是微觀世界展現的學科,尋找的是不同的宏觀現象之間的微觀聯系。同時,化學也是一門極其神奇的科目,有限元素的排列組合,有限物質的隨機碰撞。化學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正是這種可能性,讓化學生活更為豐富多彩。化學日益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相聯系。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境保護、醫藥衛生、資源利用等方面都和化學有密切的聯系,它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實用學科。化學與生活的這種密切聯系,我們簡稱為化學生活。當今,化學在各大問題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例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人民溫飽問題和社會發展問題等。我們周圍的事物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包括我們人體不可缺少的許多元素和組成我們生活環境的元素。大部分化學物質都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學家們在不斷探究自然界的過程中發現的,但有一部分是化學家為了得到性質更優、價格更低的化學物質而合成的,比如合成橡膠。總之,生活中處處都是化學。

二、生活化學

生活化學,即生活中的化學,這一部分,主要解釋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生活中現象的化學解釋。

1.化肥:化學肥料,利用化學反應的原理去制造肥料,把農作物需要的營養保留而耗散其余不需要的成分,以增加糧食產量。

2.化學藥品:針對病菌的某些性質,例如表面是蛋白質等,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以達到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目標,保證人體健康。

3.化學能源:能源的利用本身就是一個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的吸收和釋放,而對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加以利用,這就是能源。化學開發新能源、新材料,不僅解決了當代的生活需求,也是為了地球未來更好的發展。

現在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看看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1.醋。醋在化學中的專有名詞叫乙酸(CH3COOH)。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功能,醋還有更多的用途:①醋,可以使鈣質和磷質大量溶解,在煮湯時,適量加醋,可以提高營養的有效提取率。②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被破壞,烹飪時適量的加一些醋,可以保護食物中的維生素C不被破壞。③醋有解除腥味,殺滅細菌的功效。在生魚片中放入適量的醋可以消除魚腥味。

2.除水壺垢。①在水壺中放適量的醋,然后加水燒至沸騰,水垢便可除去。化學原理:水垢成分主要為CaCO3和Mg(OH)。②在水壺中放適量的小蘇打,然后加水燒至沸騰,水垢便可除去。

3.去除衣服上的污漬。許多污漬僅僅利用洗衣粉、洗衣液等常用的去污產品根本不能有效清除,其實對污漬進行了化學組成的分析之后,去除污漬就會顯得更為簡單:①血漬:將有血漬的部位用過氧化氫或者漂白粉水浸泡,再搓洗。化學原理: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質,可以通過過氧化氫和漂白粉進行溶解。②油漬:在油漬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油漬會隨著汽油和酒精的揮發被帶走。化學原理:酒精是能溶解衣服上油污,油污與其相溶后再溶于水,汽油能與衣服上油污相溶后直接揮發。

三、生活中使用化學藥品注意事項

化學反應在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生活中化學藥品較少有直接使用,不過有的物品的內部可能包含了一些化學藥品,而有的化學藥品是具有毒性或者強腐蝕性的,對于這些藥品的使用,我們必須注意。有的化學藥品甚至同時具有揮發性和毒性,例如水銀。由于升溫快,水銀被用于溫度計中,可是,溫度計一旦被打破,水銀泄漏,將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所以,在化學藥品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必須了解化學藥品的性質,并且盡可能地避免和未知性質的化學藥品的直接接觸。所以作為教學者,在校應教導學生在化學試驗中注意事項如下:

實驗室內大多數藥品的化學性質我們都已經在課堂上介紹過,但是,部分藥品的部分性質,對于化學家們而言,依舊是有待探究的,所以,在進入實驗室之后,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相關規定,不可隨意觸碰藥品,不能將未知反應的藥品隨意混合,更不能將未使用完的藥品帶出實驗室。對于試驗中使用過但沒有使用完的藥品,不能倒回原來的試劑瓶中,以免影響試劑的純度。同時對于一些激烈的化學反應,很多學生都還不具備充分應對的能力。總之,學生要嚴格按照要求完成實驗,不能輕易嘗試危險的未知的實驗,其余的操作必須咨詢在場教師。

危險的化學試劑有以下幾種:易爆和不穩定物質、氧化性物質、可燃性物質、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和放射性物質。對于有這些性質的物質,只允許在特定的場合進行使用,絕對不能準許的生活中任意使用或者將其帶到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合。在使用化學物質的過程中,不僅要確認使用者自身的安全,還要充分考慮群眾以及周圍的實驗者的安全。

第2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關鍵詞:化學 生活 應用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化學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從一些例子來說說化學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應用。

一、關于衣方面

1、皮衣和皮鞋

皮衣和皮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那你知道皮革是如何制的嗎?

實際上就是把動物體上剝離的生皮加工成實用皮料的過程,也稱為鞣制,即用鞣酸及重鉻酸鉀對生皮進行化學處理,鞣制后,本來容易發臭、腐爛的硬生皮,變成干凈、柔軟的皮革。通常的人造革由聚氯乙烯制成,辦法是在織物紗線之間用這種合成樹脂粘合。原則上任何樹脂(包括橡膠)均可制革。無論皮革和人造革兩者在應用上有某些共同性:都可以做御寒外衣和耐磨、堅韌的鞋。

2、除去衣服上的污漬

(1)汗漬:方法一:將有汗漬的衣服在10%的食鹽水中浸泡一會,然后再用肥皂洗滌。方法二:在適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堿[Na2CO3或NaHCO3],攪拌溶解后,將有汗漬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會,然后反復揉搓。

(2)藍墨水污漬:方法一:在適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堿[Na2CO3或NaHCO3],攪拌溶解后,將有藍墨水污漬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會,然后反復揉搓。方法二:將有藍墨水污漬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幾分鐘,然后用洗滌劑洗除。

(3)果汁漬:新染上的果汁漬用食鹽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時間較長了,則可以用洗汗漬的法一。

(4)鐵銹漬:在熱水中加入少許草酸,攪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將有鐵銹漬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鐘,然后再用肥皂搓洗。

二、關于食方面

1、牛奶與糖

飲食中的化學知識更是不勝枚舉。家長可能為了同學們的健康成長會給你們吃一些有營養的東西,比如牛奶肯定是不可少的。有些同學喜歡喝加糖的牛奶,所以家長在煮牛奶時就先放糖一塊煮,當然,也可能是用微波爐加熱。另外有些同學喜歡喜歡在牛奶里加入果子露或巧克力同飲,這些都是錯誤的食用方式,我們用化學原理來解釋一下。

首先,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同煮,在高溫作用下會產生梅拉德反應,生成一種有毒物質——果糖基氨酸。這種物質不會被人體消化吸收。結果使對人體特別是對健腦有益的賴氨酸遭到破壞,尤其對少年兒童發育更為不利。別怕,喝牛奶加糖是有正確方法的:把煮開的牛奶裝入碗內,晾至不燙手時,再把糖加入牛奶中攪拌至糖化時,即可飲用。這樣,牛奶溫度低了,賴氨酸就不會遭到破壞。

其次,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果子露屬于酸性飲料,在胃中能使蛋白質凝固成塊,影響吸收,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長期這樣飲用,會使孩子變瘦。巧克力含有大量草酸。牛奶與巧克力同時食用,則牛奶中的鈣和巧克力中的草酸就會結合成草酸鈣,不被人體吸收,破壞了牛奶的營養成分。若長期如此食用,還可造成小孩頭發干枯、腹瀉、出現缺鈣和生長發育緩慢。

3、食鹽碘化合物

我們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這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調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絕不僅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體組織的一種基本成分,對保證體內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動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細胞、組織液和血液內的電解質平衡,以保持體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體內的酸堿平衡。此外,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咽喉疼痛、牙齦腫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具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碘化鉀、碘化鈉、碘酸鹽等含碘化合物,對于維護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碘是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內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過形成甲狀腺激素而發生。因此,甲狀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機能,均與碘有直接關系。人體缺乏碘可導致一系列生化紊亂及生理功能異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停滯、智力低下等。

三、關于住的方面

遷入新居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關于小兒患白血病專家調查卻令人擔憂。近年來小兒白血病的患者明顯增加,其中90%的小患者家中半年之內曾經裝修過。但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是否是小兒白血病的重要誘因尚待進一步考證。近年來,有兒科專家在接診白血病患兒時,有意對其家庭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進行了調查,九成患兒的家長承認自家最近曾經裝修過,而且大多是豪華裝修。醫學專家推測,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是小兒白血病的一個誘因,芯板、櫸木、曲柳等各種貼面板和各種密度板中含有甲醛、油漆中含有苯乙烯和部分大理石地面的輻射,可能是罪魁禍首,因為甲醛和苯乙烯都是國際衛生組織確認的致癌物,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也被醫務界公認。而這些污染氣體釋放緩慢,據了解,人造板材中甲醛的釋放期一般為3~15年。

所以,新裝修的房子最好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窗通風后再入住。

四、關于行方面

現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車了,但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會排放大量尾氣。汽車尾氣對人體健康有什么樣的危害呢?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無刺激性的有毒氣體。它隨著空氣經肺進入血液循環,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降低紅細胞的攜氧功能,引起缺氧,影響呼吸及心、腦功能。碳氫化合物對機體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氮氧化物的刺激作用較小,但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細支氣管和肺泡,長期吸入可使肺組織受到破壞;氮氧化物還能引起組織缺氧而造成全身組織損傷。

第3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2、水果可以解酒。水果里含有機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3、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

4、用食醋除去水壺內的水垢。

5、用肥皂水涂抹被蚊蟲叮咬的地方以止癢。

第4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1 化學知識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位置及特征

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是離不開化學知識的,布料的印染、化肥、農藥、水泥、油漆、塑料等都是化工產品,再如人們需要的藥品,洗滌劑等產品,人人都需要化學制品 ,可以說人們每天都是生活在這一化學世界里的。在學習過程中,應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要將自已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動手能力融入到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體驗者,進行自由性的探究和創新,在施教過程中,要民主化,注重開放性教育,化學源于生活,寓于實踐,用于現實,讓學生充分體現化學知識的生活背景,自主體驗實踐,分析,總結的全部過程。

教師少一些限制,學生就會多一些創新,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讓他們在開放教學過程中自主體驗和發展。要多給同學們“悟”的機會,讓其在學中做,做中學,學會做科學。

2 在人們的生活中,學習化學知識應有方法和策略

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因為化學知識滲透整個社會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無處不有。還要學會用化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化學是一門基礎科學,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盡展到了科學的最前沿,如宇宙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教師可完全利用身邊的一切機會條件去啟發,去誘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的開放性,介紹科學發展的新信息,新成就,激勵學生為社會發展,人類進步貢獻力量,讓學生深刻的體驗到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與自已息息相關,對化學知識在當今社會人們生活之中的位置有了一個足夠的認識。要利用化學實驗進科學方法,態度教育,提高學生生活實踐能力,實驗是學好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甚至每一個細微的操作,一個步驟,都很重要,是直觀、感知、可信實施材料掌握的重要過程。在這幾方面加強引導教育,會大大提高學生素質。

第5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初中課程進行新課改之后,新題型大多已被使用過,考試時幾乎不會有太新太難的題,都是平時練習過的。在最后沖刺階段中,同學們不用過于緊張,但在平時的練習中要做個有心人,要善于總結規律,對題進行歸類。做到“把練習當作考試,把考試當作練習。”

    注意化學的生活應用

    中考化學的復習,夯實基礎仍然是關鍵。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編的提綱,把最基本的問題弄透。對于基本的概念、定義、化學用語要記憶并能夠正確使用。平時多做練習題,但不要做太難的題。很多同學由于初三時學得不好,思維能力跟不上,對原子構成等立體感較強的問題上想像能力也有所欠缺,這就需要同學們有意識地去培養化學素養。王老師說:“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其實,化學無處不在,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烹制食物的過程,甚至洗滌用品,都蘊含著化學原理,同學們要善于發現,善于思考。化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初中化學也并不難,只要愿意學肯定是可以學好的。”

    建立錯題集主攻薄弱項

    第二輪復習主要是一個橫向的復習,老師在這一階段重在串連知識,理清脈胳,同學們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同學們復習過程中要注意提高課堂效率,不要搞題海戰術,少做無用功。做題時要認真,對做錯的題要弄清楚做錯的原因。“不少同學做過的題以后遇到時仍然錯,建議同學們建立自己的錯題集,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重點攻自己的薄弱項。”另外,鼓勵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互相解答疑難問題。王老師說:“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同學,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有主動性,同學之間多交流。有時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一種化學現象,可能比老師講解得更容易理解。”

    實驗探究題不可怕

    實驗探究題是化學考題中的“大頭”,占的分值比例是最大的。做這類題,首先要認真閱讀題目提供的信息和資料。題目中已有結論的,就要圍繞結論進行論證;若題目中沒有給出結論,對肯定和否定兩方面都要作出假設,回答時語言要規范,且要全面,切不可漏要點。做題時一定要仔細分析題目所考查的是哪些知識點。王老師說:“同學們不要對實驗探究題抱有恐懼心理,這類題考查的還是基礎,把熟悉的知識放入陌生的環境,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6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學習興趣;生活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7-0165-03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體化學組成及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化學變化的一門學科,是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交叉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也是高等學校本科相關專業主要核心課程之一。從生物化學的定義可將其分為兩部分,即研究生物體內化學組成的靜態生物化學部分和研究生物體內化學過程的動態生物化學部分。生物化學課程素以“難、繁、雜”著稱,概念多,內容雜,特別是大分子結構抽象難懂,代謝途徑錯綜復雜。所以,學生普遍認為生物化學是一門較難掌握的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乏味、無興趣,導致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難度大,學習效果差[1-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畏難情緒,改善教學效果,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而生物化學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許多與生物化學有關的話題甚至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教師如果能自如地將生物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生物化學與日常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教與學的橋梁,學生學習興趣就會長久保持,并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使得學生利用生物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從而增強學習生物化學的信心和動力。因此,本文將根據筆者近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

一、緒論階段的針對性引導

緒論是《生物化學》第一次課的內容,是授課教師和學生相互第一印象形成的時機。因此課程緒論的精彩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程度。緒論包含了生物化學發展簡要歷程、含義、地位、作用及其學習方法等。緒論不僅需要對本課程的知識進行整理梳理,還應該盡量介紹與本課程相關的有趣的知識點、最新的研究進展[4]。大部分《生物化學》教材中緒論內容較為簡單,為提高學生興趣,可在緒論中加入生物化學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以及近年來與生物化學相關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獲獎的情況介紹。比如,1953年Watson(美)與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1962年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2年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礎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198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這些都屬于生物化學發展史里程碑式的成就,推進了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近年來的諾貝爾獎,比如2010年Edwards(英)因為在試管嬰兒方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3年Rothman(美)、Schekman(美)和Südhof(德)因為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系統的運行與調節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Betzig(美)、Hell(德)和Moerner(美)因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當然,對于該部分的介紹,授課教師要做到每年及時更新講義。此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生物化學領域著名的華裔或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及成就,比如錢永健、王曉東、莊小威、饒毅、施一公等。教師通過對諾貝爾獎和著名華人科學家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生物化學的經典成就和最新研究進展,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緒論中,除了“高大上”的諾貝爾獎等的介紹,筆者認為引入“接地氣”的生活中的生物化學常識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讓學生打開教材目錄,然后教師根據教材目錄對本課程的知識進行整理梳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或認識誤區來進行預告課程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告訴學生通過這些課程內容的學習,可以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化學常識,尤其是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以設下疑問的形式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鄭集編著的《普通生物化學》為例,可將糖類化學和糖代謝關聯起來,說明通過這兩章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什么是糖,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糖,不是所有糖都是碳水化合物,不是所有糖都是甜的,不是所有甜的都是糖;日常生活中說的糖和生物化學的糖是否一樣,為什么糖吃多了容易長胖,吃無糖面包、無糖饅頭等會不會升高血糖等來問題來設疑。同樣地,將脂類化學和脂代謝關聯起來,通過這兩章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為什么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可以多天不喝水,大骨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補鈣,糖和脂肪如何相互轉化以及脂肪肝形成的機理是什么等問題。接著是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謝,通過學習,我們可以了解燙發的生物化學原理是什么,重金屬中毒后喝牛奶是否能夠解毒,膠原蛋白真的能養顏美容嗎,高考“點滴班”學生高考前集體氨基酸輸液是否有必要等問題。通過對核酸化學與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謝的學習,可以回答下面問題:世界上第一個克隆羊是哪里完成的,它的基本原理和過程是什么?可以克隆一個器官嗎?可以布置學生在該章節上課前一個“作業”,觀看電影“逃出克隆島”。對于酶化學一章,可以設疑:為什么慢慢嚼米飯的時候會感覺到甜味?加酶洗衣粉與不加酶洗衣粉有什么不同作用?對于維生素化學,提出問題:大家知道夜盲癥、佝僂病、腳氣病等都是缺乏什么維生素導致的?哪些食物中都富含有哪些維生素呢?對于激素化學,可以提問:為什么說“狗急跳墻”,和生物化學的原理有何關系?侏儒癥、巨人癥、甲亢、大脖子病等都跟什么激素有關?通過提出這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并適當簡單解釋一小部分,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化學是“很有用的”,不是只有復雜的分子結構式,通過大部分問題的懸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章節知識點的生活化案例教學

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案例,主要來源于現實生活和經典實驗案例,尤其是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皮革老酸奶等)和生物化學重大技術突破(如克隆技術、試管嬰兒等),這些案例的積累在生物化學的講授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課程講授中,除了回答在緒論中所提出的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學常識或問題之外,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案例的應用既能有助于知識點的記憶,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上課注意力。舉例如下:

在講授糖類化學及其代謝的時候,可使用“無糖月餅”在每年中秋前后引發的糖尿病患者扎堆進醫院的案例,從而來說明糖的定義、分類以及淀粉等多糖的分解代謝等知識點,使得學生學習之后也能向身邊人群科普糖化學及其代謝常識,了解“無糖月餅”實際上只是“無蔗糖餡料”,而其他成分如淀粉、豆沙等碳水化合物經人體消化道淀粉酶等逐級水解得到葡萄糖等單糖后,將透過小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而且,“無糖月餅”所含油脂并不少于普通月餅,熱量仍然較高。類似地,還有“無糖面包”等,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都應注意分辨并控制攝入量。

在脂類化學和脂代謝課堂中,可使用市面上大量存在的減肥產品“左旋肉堿”作為案例來講述脂類化學及其代謝的基本原理。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之后,左旋肉堿是脂肪酸進入線粒體進行進一步氧化分解的載體。如果沒有左旋肉堿,人體就無法燃燒脂肪,可見左旋肉堿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一些左旋肉堿保健品的廣告宣稱服用左旋肉堿可安全減肥,通過額外地補充大量的左旋肉堿可以促進體內脂肪的燃燒。實際上,身體健康的人的肝臟和腎臟都能將賴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足夠的左旋肉堿來滿足身體的需要。這兩種氨基酸在食物中很常見,所以左旋肉堿并不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目前尚無實驗表明額外地補充左旋肉堿可以促進脂肪的氧化分解。其實,這也可以通過左旋肉堿保健品的廣告聲稱“只有在運動量較大時,服用左旋肉堿才有助于減肥”,可以看出體重的減輕都是由于運動引起的,與服用左旋肉堿與否并無關系。

對于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謝,毫無疑問,“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個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通過這個案例,可以將目前蛋白質的國標測定方法“凱氏定氮法”的原理與三聚氰胺的含氮量聯系起來,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的根源。另外,通過“吊瓶班”的案例(即2012年湖北孝感一中高三某班同學在教室內一邊打吊瓶注射氨基酸補充能量,一邊學習備戰高考),來說明蛋白質的水解,氨基酸的吸收以及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等基本原理和過程。科普通過正常飲食,比如一天吃一兩個雞蛋或喝牛奶,攝入蛋白質,經過消化道水解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氨基酸;同理地說明燕窩、鹿茸等高檔補品并不具備比雞蛋、瘦肉等普通食物具有更高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此外,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實例,如煮雞蛋、做豆腐等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在講授核酸化學與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謝的時候,遼寧鐵嶺“骨灰頂包門”可以作為一個案例來說明DNA測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在該事件中,死者還沒火化,家屬已拿到骨灰,且存在骨灰管理混亂的情況;因此,有人提出用骨灰做DNA鑒定。可提問學生骨灰是否可以進行DNA鑒定,對依據是什么進行討論,然后再引入DNA測序法的介紹,PCR技術以及鏈終止法等。此外,還可以將“珍奧核酸”補品的騙局風波以及為什么啤酒加海鮮更容易引發痛風等要用到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謝的講解中。

對于酶化學一章,可以通過喝酒和臉紅的關系作為生活案例來說明酶的分類、命名和作用。具體來講,酒精代謝首先經乙醇脫氫酶催化轉化為乙醛,進而在乙醛脫氫酶的幫助下轉化為乙酸。乙酸是體內較常見的代謝產物,能夠參與葡糖糖有氧代謝等多種體內常見代謝途徑,并最終轉換成水和二氧化碳。當乙醇脫氫酶缺乏時,攝入的乙醇只能靠肝臟里的P450慢慢轉化為乙醛再轉化成乙酸,然后進入三羧酸循環而被代謝,而由于P450代謝速度慢,因此主要靠體液來稀釋酒精,但當達到一定酒精濃度將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當乙醇被乙醇脫氫酶代謝為乙醛后,如果缺乏乙醛脫氫酶,將導致乙醛的過量堆積,由于乙醛能夠擴張毛細血管將導致臉紅;進一步將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為了保證體內主要臟器的血液供應,就必須收縮毛細血管使血壓回升;當面部末稍血管中血流受阻,血量減少,臉就呈青色。當一個人同時富含高活性的這兩種酶時,酒精飲料就真正成為了“液體面包”。此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體檢時肝功能重要指標谷丙轉氨酶的意義,說明原理:谷丙轉氨酶在肝臟含量最多,當肝有病變時,引起肝細胞通透性增加,大量谷丙轉氨酶從肝細胞內釋放到血液,使血液中谷丙轉氨酶增高,其增高程度與肝細胞病變程度基本呈正相關,因此測定谷丙轉氨酶對多種肝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筆者通過近年來的教學發現,通過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案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對相關知識非常感興趣,對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促進具有顯著性的積極作用。因此,有必要對生活中的生物化學經典案例進行不斷積累或編撰,以期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得到不斷應用。

三、合理安排互動式課堂主題報告

除了教師的課堂講授,學生的課堂參與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筆者近年來的生物化學教學均安排學生以三人左右為一組,以“生活中的生物化學”作為主題,積極做好演講材料,在講授完靜態生物化學之后依次上講臺以“專家”身份做報告,并接受大家質疑,時間約為15分鐘左右。筆者發現,該環節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最期待和興奮的部分,尤其是安排在連續三節課的最后一節。學生積極查閱資料,制作ppt,練習演講,大家也踴躍提問參與,最后教師再進行點評總結相關的生物化學知識點。回顧近年來學生所選的主題,除了當時出現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比如“皮鞋很忙”、“健美豬”之外,關于“健身”、“減肥”、“化妝品”“美容”、“整容”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化學主題幾乎是每年學生的熱門主題,通過這些專題報告和討論,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化學知識正確認識目前廣泛存在的一些誤區或分辨一些虛假廣告。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參與課堂,不僅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制作ppt和演講的能力,還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從而改變教師一人在臺上唱獨角戲的乏味局面。同時,該形式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授課教師的經驗積累。

四、興趣導向培養科學精神與邏輯思維

通過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案例,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還有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邏輯思維,以科學的態度、思辨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種種。目前,網絡上的資訊五花八門,真假難辨,尤其是各種“養生知識”以及偽科學充斥網絡并且傳播廣泛。比如,網上廣泛傳播的各種謠言,比如“微波爐加熱導致蛋白質變性致癌”等;此外,學生在做報告時候就出現講解所謂“食物搭配禁忌”、“酸性體質與堿性體質”等內容。在這些案例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的生物化學知識,以科學思維去偽存真。比如在各種“食物搭配禁忌”幾乎都有一條“雞蛋與豆漿不能同食”,否則將導致營養流失;所宣稱原因有二:一是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夠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二是雞蛋中的粘性蛋白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質,大大降低營養價值。而實際上,豆漿和雞蛋同食不存在營養損失的問題,豆漿里確實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但并不只是針對雞蛋里的蛋白質,加之一般豆漿和雞蛋都是煮熟的,加熱已經破壞它的活性。在這類流言中,要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機理是什么,是否與生物化學基本原理相符,這對于學生科學精神與邏輯思維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五、結語

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案例因其內容的生活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效果不是其他案例所能比擬的。引入這些案例,讓學生參與課堂尋找生活中的生物化學原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邏輯思維,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對生物化學經典案例的不斷積累或編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當然,生物化學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生活中的生物化學案例在課堂中的應用僅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也不能一味求新、求異、求有趣,更應圍繞生物化學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進行創造性地運用,才能更好地上好生物化學。

參考文獻:

[1]盧美貞,楊振平.化工類生物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201-203.

[2]涂碩,黃春洪,揭克敏.提高本科醫學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策略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1-72.

第7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關鍵詞:通識課程 《生活中的化學》 環境保護意識

1 前言。保護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實施的“人類、自然環境”等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大學通識課程教學中進行保護環境教育,把保護環境科學知識“滲透其內,寓于其中”,把有關內容教好、教活、教出成效,以增強學生保護環境意識,是化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人類從一開始就在認識、開發和利用我們周圍的自然界,同時科學技術也從一開始就隨著人類的生存需求而產生和發展,從而促進了人類文明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化學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它的范圍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有。20世紀90年代以來,歷屆國際化學教育會議先后提出了“把化學帶到生活中去”的要求,這是化學教學內容改革的一個方向。另一方面,當今世界,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領域的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更趨明顯,強調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應運而生。

2 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環境意識是環境在人腦中的反應,即人們對全部環境――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包括生態、經濟、政治、社會、技術、立法、文化、美學等方面的認識或見解。環境意識是環境行為的先導,影響和指導著人們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是環境教育的核心,對防止環境惡化和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而環境的污染,環境質量的優劣與環境中各種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組成結構、性質以及它們的變化直接相聯系。《生活中的化學》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生活中的化學》研究方法也為環境意識的培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未來的接班人――當代的大學生,理當肩負起珍愛環境、保護環境重任,并將這一重任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化學專業的學生無疑應當走在保護環境的最前列,但保護環境不僅僅是化學專業學生單方面的事,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也將同化學專業的學生一樣面臨環境問題,因而單靠化學專業的學生去宣傳、發動保護環境是不夠的,也是完成不了的。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人數遠比化學專業的人數多,所以培養、提高非化學專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顯得格外重要,也是當務之急。

3 《生活中的化學》教學中環境保護意識教育方法。

3.1 情景描述環境危機,培養學生環境憂患意識。環境教育首先要使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有清醒的認識。環境危機意識是環境教育最適宜的切入點。教學中采用描述法,從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震驚中外的污染事故到80年代出現的重大惡性環境事件,用活生生的事例從國外到國內,從陸地到海洋,從地球到太空,從戰爭到和平,從人類到動植物界,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將來……一件件、一樁樁觸目驚心的環境事件使在場學生的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學生的心被緊緊地抓住,環境危機意識及環境憂患意識很快建立起來。繼而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前因后果,闡明其中有許多項都可用化學知識來分析說明及解決。

如近年來,石油對水體污染十分嚴重,特別是海灣及近海水域在石油開采、煉制和使用過程中,原油和各種石油制品進入環境而造成的污染,目前已成為世界性問題。1991年發生的海灣戰爭,人為地使大量原油流入波斯灣,是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海洋事件,帶來難以估量的惡果。1988年,由于英國北海石油污染,1200只海豹死去,死掉的魚蝦更是不計其數。1983年12月,120多頭鯨在澳大利亞的一處海邊集體絕食。1988年9月,又有140多頭鯨在奧古斯塔集體自殺。1998年9月,60頭鯨再次沖上這個海灘,人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中的38頭送回大海,一周之后,它們又重返海灘,以其不可思議的頑強走向死亡。

針對這些污染問題讓學生思考“人類過去對自然的掠奪般行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惡果,人類破壞自然,自然也必然會報復人類,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3.2 實驗操作,親身感受環境污染后果。這是一種實際操作和情感體驗,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種方法都無法比擬的,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牢記環保,終身受益。

如在講述水污染時,可做如下實驗:用三個玻璃瓶,第一瓶裝潔凈水;第二瓶潔凈水中放入一節破電池;第三瓶水中加適量氫氧化鈉。分別放進一條大小同等的魚,觀察現象,結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魚相繼死亡,唯獨第一瓶的魚活下來了。

通過學生自己親身體驗,不僅使學生對該類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更使學生最大程度體驗了水污染的危害,印象深,無形中加深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這比課堂上講述一百遍“如何如何保護環境”更有效果。

3.3 實地調查,自己得出環保結論。空洞的說教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讓學生到社會中去體驗和調查環境問題,學生自己在調查中得出環保結論對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本地有一村莊,幾乎家家都有傻子,有些家庭的孩子全部都是不健全人,無論多么聰明的姑娘嫁到該村后所生子女多為傻子,因此該村被稱為傻瓜村。學生下到該村進行調查后發現,原來是飲水被重金屬汞污染所致。改善水源,安裝潔凈的自來水后,傻瓜村不再名符其實。

要求學生調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環保也是一種比較可行的調查渠道。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樣處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區是否有人不注意環保?你家是否節約用水?你的同學或朋友是否有亂吐痰和亂丟垃圾的習慣?這樣使學生感到環保就在身邊,不再空洞和陌生,環境隨時隨地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和生命。學生表現得異常活躍,參與程度極高,學生亂吐、亂扔的習慣悄然改變。

3.4 感觀刺激,烙上環保意識。由于非化學專業學生所掌握的化學專業知識有限,加之他們的學習側重點不在化學,因此必須給這部分學生烙上環境保護的意識。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可以將許多環境污染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活靈活現地展示給學生,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將學生帶到事故現場。在強大的視覺、聽覺、觸覺的沖擊下,學生對于環境污染問題會認識得很深刻,環境保護意識便會被深深烙在學生的印象中。

總之,《生活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無處不存在環境與化學的聯系,只要適時結合所學到的化學知識點,引導學生去思考該知識點與環境的聯系,通過如此反復的教與學,學生就會在潛意識中建立起環境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旭東,化學課:滲透環保知識的載體[J],甘肅科技縱橫,2007(1):1 77

2 戴立益,我們周圍的化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第8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 化學 生活化 教學

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化學基礎知識與應試解題方法,而教學模式的中心是課堂教學。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化學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能力。化學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融合社會生活的內容,能夠將化學知識靈活化,使化學教學能夠從生活中獲取知識,再以化學知識來詮釋生活。

一、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學思路通常是以學科的高度去思考,因此,問題與日常生活的相關性較低,學生感覺實用性不高,距離太遠。以生活中常見的經驗與情景為核心,能夠讓學生充分領會到化學知識對生活的幫助和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對化學概念理解的難題,通過針對性生活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概念發現的思想方法,提供概念理解的認知基礎。如果學生對概念理解有誤,則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給予糾正,不但更容易記憶,也可以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性。人類最初發展化學知識系統的目的,是通過理論基礎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從而改造世界。這一本質與化學學習的目標是一致的,生活化的化學教學能夠讓學生理解習題設計的內涵,通過化學知識的鞏固,掌握理解世界的能力。

生活化的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以生活中常見材料與現象,甚至自己身體為實驗內容,在凸現親切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寬松的環境、貼近實際的內容、豐富的操作方式都不斷消除化學的迷霧,讓學生以靈活方式去思考、去解決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強化課內外的聯系

高中化學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是課堂活動,因此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首要戰場就是化學課堂教學,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融合生活化的知識,并于教學進度與內容緊密聯系,才能有效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同時向課外擴展,有效結合課外與課內知識,讓學生完全融入學習中,在實用性更強也更豐富的化學知識中汲取營養。比如在“氮和磷”教學中,以空氣中大多數成分為氮氣的例子,既能夠以實際生活的經驗讓學生了解氮氣較為穩定的化學性質,讓學生迅速掌握氮氣的化學性質。以生活應用類的知識結合高中化學可能的基礎教材知識,以討論與交流的方式,能夠使學生以化學的思維模式認識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聯系社會現象,培養學生掌握社會與生活中化學知識的意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掌握化學研究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以科學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突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與教材內容相聯系的化學情境資源,包括日常生活的自然現象、歷史化學知識以及化學實際應用等,通過生活中有用的知識以及相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人類保護臭氧的行動”,不僅僅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課題,還是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人文”問題。可以通過制冷設備的普及與大氣臭氧層的關系開始探討,以文獻查詢、網絡資源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掌握知識。這類問題能夠讓化學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學習過程中不是枯燥公式與知識點的記憶,而更具有時代價值,增加學生對人文關懷的思考,在研究自然的過程中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專題教學突出創新

專題教學模式能夠以綜合知識為基礎,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收集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與化學教材中的生活內容,整理成為一系列的材料,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具體內容可以包括化學研究的發展過程、化學領域現今的科學技術發展、高新科技中的化學應用、其他學科與化學的聯系與滲透、與化學相關的能源、健康、環境等問題。

(四)化學實驗的生活化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研究自然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以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為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比如肥皂的制作、電池的制作、洗衣粉中酶的特性等。

三、結束語

高中化學教學中導入生活化內容,需要以課程教材為基礎,聯系生活中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地進入化學學科的殿堂,實現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春芳.實施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1):54.

[2]何雙安.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途徑[J].化學教育,2013,34(4):20-22,25.

第9篇:生活中的化學范文

關鍵詞:挖掘內容;創設情境;實踐活動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促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要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老師就要在教學實踐中善于借助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優化數學教學,使數學知識更加形象。例如,統計學校的實際人數,或結合學生身邊的一些抽獎活動,設置一個計算抽獎中獎概率的情境,引導學生全面收集數據,并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描述、分析與判斷,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再如,在學習不等式的知識時,老師可結合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數量關系,如:人口控制等,實現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二、注重生活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學習中理論、概念以及規律性的知識較多,在學習中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運用生活實例,積極創設生活教學情境,能起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行程”的相關知識時,在教學時,老師可讓學生在教室中實際演示相向而行與相背而行的含義,如:讓兩位學生背靠背而行,向相反的方向走,并將學生演示的過程用示意圖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在參與與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使數學學習可知、可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好吊妞在线成人免费|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中文字幕加勒比| 羞羞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90后美女露脸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美女黄色免费网站|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女人被免费视频网站|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波多野吉衣在线电影|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暖暖日本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看|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大陆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午夜视频体验区|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日韩欧美第一页|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 yellow视频免费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美国式禁忌免费看| 大胸小子bd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