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五優稻四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五優稻四號在柳河縣種植面積有加大趨勢,但在種植過程中存在生育期受氮肥影響大、抗倒伏能力差、稻曲病嚴重、產量低等特點,使初次種植者容易因栽培技術不當而造成嚴重減產,給訂單農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近年來,從育苗、施肥、灌溉、病蟲害及抗倒伏防治等方面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區域的栽培措施,大大提高了水稻品質。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食品安全的需要,訂單水稻在柳河發展迅速,五優稻四號因其米粒細長,外觀晶瑩剔透,米飯清香口感好而在眾多優質米品種中脫穎而出,成為稻米企業訂單的首選品種。2018年,種植面積達10萬畝左右。占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的1/3。然而,五優稻四號和其他優質米品種相比,存在生育期受氮肥影響大,抗倒伏能力差,稻曲病重,產量低等特點,使初次種植者容易因栽培技術不當而造成嚴重減產,給訂單農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因市場需求多,收購價格也比其他優質稻谷平均高1.0元/公斤以上。即使每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合理種植仍比其他品種收益要好。為確保訂單農業順利實施,增加農民效益,從育苗、施肥、灌溉、病蟲害及抗倒伏防治等方面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區域栽培的具體措施,大大彌補了品種自身缺陷,無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有大幅度提高,具體栽培措施如下。
1選種
選擇純度高的種子作為生產用種,確保產出水稻純度,保證企業訂單質量。由于稻花香種子在市場銷量中占有份額較大,種子生產廠家魚目混雜,在選擇稻花香品種時,要選正規廠家的種子作為生產用種。并嚴格按照試芽、選種、曬種、浸種、包衣和催芽等工序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種用1∶13比重鹽水選種,徹底清除不飽滿種子。由于五優稻四號種植年限長,惡苗病發生嚴重,為降低惡苗病發生,用25%氰烯菌酯3000~4000倍液浸種,并用6.25%亮盾包衣。
2推廣缽盤育苗和稀播旱育苗技術
稀播壯秧是提高稻谷產量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稀植旱育苗每平方米播量為150克,平盤育苗手插秧每平方米播種量50克,機插秧每盤播種量為120克。缽盤育苗移栽可提高秧苗緩苗速度,縮短生育期,提高產量,缽盤育苗每盤播量60克(每穴2~3粒)。近年來,由于溫度變化差異較大,為防止立枯病大面積發生,秧苗在一葉一心期應噴施預防立枯病藥劑。
3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確保高產
日平均溫度通過12℃時即可插秧,秧齡在35d左右,葉齡在3.5~4.5。一般為5月中旬開始,5月末結束。密度為30×20厘米。旱育苗和平盤育苗每穴2~4棵,機插秧每穴3~6棵,缽育苗每穴2~3棵。為提高秧苗緩苗速度和插秧效率,節約用工成本,盡量使用缽體育苗和插秧機進行插秧。在插秧前1~2天,追施送嫁肥(每平方米硫酸銨25~30克),也可提高秧苗緩苗速度,縮短生育期。
4控氮增鉀,增施有機肥,為水稻安全成熟及高產提質打基礎
增施有機肥,既能培肥地力,提高產量,又能改善稻米品質。五優稻四號屬于不喜肥品種,氮肥過大,易貪青晚熟。要做到氮、磷、鉀配合,整個生育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根據柳河縣水田土壤養分含量,正常年份和標準地力施肥量每公頃純氮不超過110公斤,純磷在7.5公斤,純鉀在15公斤。底肥在翻地時施入,化肥用量為總氮中占50%,磷肥全部施入。鉀肥施入50%。返青肥施入氮肥的30%,拔節孕穗肥占20%。剩余50%鉀肥在7月中上旬施入。氮肥一般不做粒肥施用,以免貪青晚熟。有機肥一般做底肥施用。
5科學灌水
控水灌溉,寸水返青,薄水分蘗,孕穗期遇低溫深水護胎,其余時間間歇灌水,收獲前10天斷水。
6病蟲草害綠色防控
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推廣綠色栽培技術,減輕病蟲害的發生。農業防治:采取措施提高抗病蟲能力,包括及時曬田、中耕除草、培育壯苗、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物理防治:采用一般殺蟲燈誘殺、曬種等。生物防治: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紋枯病和稻瘟病。化學防治: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對病、蟲、草害進行防治。采取一噴多防技術,噴水量要足,盡量減少施藥次數,注意農藥的安全使用間隔期。稻曲病:針對五優稻四號稻曲病嚴重的問題,采用生物農藥農用鏈霉素防治稻曲病,效果突出。紋枯病:稻花香品種紋枯病較重,也是引起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規預防時間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齊穗期各施藥一次,隨著防治效果的降低,紋枯病前移防治收到很好效果,即在水稻分末期開始第一次用藥。
7噴施防倒伏藥劑
針對五優稻四號易倒伏現象,在水稻分蘗末期至7月5日前,每公頃用二甲四氯粉劑250~350g兌水75公斤噴霧。
8適時收獲
為確保稻米商品性,當85%以上籽粒黃熟時及時收獲,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稻米品質。稻花香品種因莖稈柔軟,如收獲不及時,會存在嚴重倒伏現象。
9安全儲存
收獲后的稻花香水稻應及時晾曬,降至安全水后,裝袋收藏,以備出售。
作者:李春艷 單位:柳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