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閉癥傾向幼兒音節替代個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自閉癥傾向兒童語音障礙發展情況。方法跟蹤1名2.5歲自閉癥傾向兒童3個月的語音仿說情況,分析其在聲母、韻母、聲調、音節4方面的語音替代情況,并提出解決策略。結果個案在聲母、韻母、聲調、音節中都存在語音替代情況,聲母替代以雙唇輔音為主,雙唇鼻輔音替代為輔;雙唇輔音替代分布較廣,雙唇鼻輔音替代分布單一,并有雙唇輔音相結合替代的情況。韻母替代以單韻母替代為主,復韻母替代為輔;以齊齒呼替代為主,開口呼替代為輔;幼兒對韻母辨識度較強。聲調替代以陰平為主,去聲為輔。音節替代的種類和數量反應了原音節的難度。結論…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語言康復可通過調整康復目標、提高交際動機、降低交際難度、調整康復內容、調整氣息訓練等方面,提高患兒的語言康復質量與社會融合程度。
【關鍵詞】自閉癥;聲母;韻母;聲調;音節;解決策略
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障礙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是其語言發展的整體特征,表現為語言發展明顯滯后于同齡正常兒童,語言障礙的表現在自閉癥群體內部又存在異質性。語言障礙的廣泛性與普遍性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所有自閉癥兒童都伴隨不同程度的言語發展遲緩,并伴有特殊形式的言語異常;二是自閉癥兒童語言各范疇都可能呈現出特異語言現象,有的自閉癥兒童存在語音障礙,說話時出現音素替代、歪曲、遺漏和添加等言語異常,或是聲音的音值、音調和音量異常,機械音等;有的自閉癥兒童存在句法問題,如句子結構和功能性詞語的缺省[1]。本文以1名漢語自閉癥傾向幼兒為研究對象,以語言康復中的仿說詞作為語言材料,探討其語音替代情況。
1研究設計
1.1研究對象
個案A,女,河北唐山人,2015年12月出生,第二胎,順產,母親孕期無疾病和用藥史,父母身體健康無疾病、無家族遺傳病史。2歲7個月時發現異常,無語言、刻板行為及情緒問題,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身體易產生過敏反應,偶爾有睡眠問題。2018年9月開始進行康復訓練,家庭語言環境為普通話與唐山話混雜,能聽懂理解唐山話、普通話。醫院診斷為自閉癥傾向,程度為中度。
1.2方法
采用個案研究法對個案A在康復中心進行為期3個月的語言跟蹤調查,觀察上課情況,記錄其在課堂上表達的仿說詞,分析個案語音替代情況。采用訪談法對康復中心負責人、康復教師、家長進行個別訪談,補充記錄個案生活情況。采用觀察法記錄個案與教師、家長、其他小朋友的關系及交往行為等。
2結果與分析
2.1聲母替代情況(見圖1)
2.1.1采用聲母/b、p/替代最多,/m/替代最少。雙唇送氣輔音/p/替代音節有/pi、per、pia、pin、po/5種,如“桔”“盆”“吹”“白菜”“冰淇淋”替代為/pi/;“檸檬”替代為/per/、/perper/;“吹”“菜板”“冰淇淋”替代為/pia/,“拜拜”替代為/piapia/;“冰淇淋”替代為/pin/;“檸檬”替代為/po/。替代數量23個,占聲母替代音節的47%。雙唇不送氣輔音/b/替代音節有/bi、bia、bin、ber、bao/5種,如“板”“桔”“盆”“吹”替代為/bi/;“烏龜”替代為/wubi/;“白菜”“拜拜”替代為/bibi/;“板”“水果”替代為/bia/;“菜板”替代為/caibia/;“白菜”替代為零聲母音節/abia/;“冰淇淋”替代為/bin/;“水果”替代為/ber/;“檸檬”替代為/baobao/,數量21個,占43%;雙唇鼻輔音/m/替代音節有/ma、mo/2種,“檸檬”替代為/ma/、/mama/、/mo/,數量4個,占8%,/b、p/組合替代音節/bipi/1個,占2%。2.1.2采用聲母/b/替代分布集中,/p/替代分布均勻,/m/替代分布單一。采用/b/替代音節/bi/有單音節、雙音節、三音節3種,/bia、bin、ber、bao/只有單音節1種,分布相對較廣;采用/p/替代音節/pi、per、pia/有單音節、雙音節2種,/pin、po/只有單音節1種,分布相對集中。采用/m/替代僅有/ma、mo/2種,均為單音節,與/b、p/相比較單一。2.1.3采用/b、p/組合替代。如“冰淇凌”替代為/bipi/,僅有1例。/m/沒有與其他音節組合替代情況。
2.2韻母替代情況(見圖2)
2.2.1韻母替代以單韻母為主,復韻母為輔。替代韻母有單韻母/a、o、i、er/4種,“檸檬”的后鼻音韻母/ing、eng/被/aa/替代;“板”“桔”“盆”“吹”“蝴蝶”“烏龜”的韻母/an、u、en、ui、ie/被/i/替代,“白菜”“拜拜”的韻母/aiai/被/ii/替代;“檸檬”的后鼻音韻母/ing、eng/被/erer/替代,以上是一一對應替代情況。整體替代為:“檸檬”的韻母替代為/a/、/o/;“烏龜”“白菜”“拜拜”“冰淇凌”“冰淇淋”的韻母替代為/i/;“水果”的韻母替代為/er/,數量35個,占韻母替代音節的71%。復韻母的替代章節有/ia、ao、in/3種,“板”“吹”“白菜”“拜拜”的韻母/an、ui、ai/被/ia/替代;“檸檬”的后鼻音韻母/ing、eng/被/aoao/替代。整體替代為:“水果”“菜板”“冰淇凌”替代為/ia/;“冰淇淋”替代為/in/,數量14個,占28%。2.2.2韻母替代以齊齒呼為主,開口呼為輔。齊齒呼韻母替代有/i、ia、in/3種,數量39個,占韻母替代音節的78%。開口呼韻母替代有/ao、er、a、o/,共11個,占22%。沒有合口呼和撮口呼韻母替代情況。2.2.3對原韻母辨識度強。三音節“冰淇凌”“冰淇淋”中“凌”和“淋”為聲母、聲調相同,但韻母不同,“淋”韻母為前鼻音/in/,“凌”為后鼻音/ing/。“冰淇凌”替代音節為/bi、pi、bin、pin/,“冰淇淋”替代音節為/pia、bipi、bibi/。
2.3聲調替代情況(見圖3)
2.3.1聲調替代以陰平為主,去聲為輔。替代聲調為陰平有12種替代音節(見圖3),其中只有/bao/替代聲調不是陰平,單音節替代聲調26個,雙音節替代聲調9個,兩種聲母替代音節/bipi/替代聲調為陰平,三音節替代聲調為陰平有1個,在替代聲調中占80%。替代聲調為去聲有/bi、pi、pia、bao、per、ma/6種替代音節,其中單音節7個,雙音節2個,占替代聲調的20%。2.3.2聲調替代中上聲最少。上聲只有/pia/1個替代音節,原聲調為去聲+上聲,替代聲調為上聲。聲調為陽平的有/pi/2個替代音節,原聲調為單音節陽平,替代聲調為陽平;原聲調為雙音節陽平,替代聲調沒有陽平;雙音節首音節為陽平,替代聲調首音節能發出陽平;三音節中間為陽平,替代聲調不能發出陽平。
2.4音節替代情況(見表1)
2.4.1發音難度越大,替代聲母種類越多。如“板”/ban/由/bi/和/bia/替代,“水果”/shuiguo/由/bia/和/ber/替代,“蝴蝶”/hudie/由/hubi/和/hupi/替代,“烏龜”/wugui/由/wubi/和/pi/替代,“盆”/pen/、“桔”/ju/由/bi、pi/替代。2.4.2發音難度越大,替代音節數量越多。音節本身有難度,如“板”“盆”有2個音節替代;“桔”“吹”有3個音節替代。音節組合有難度,如“烏龜”“蝴蝶”有2個音節替代。2.4.3替代音節是否對應。替代聲母為/b、p/的音節對應,/m/不對應。/b、p/二者有相同韻母/i、ia、er、in/。/m/替代韻母/a、o/的音節沒有對應情況。總之,患兒面對大量的語言輸入,無論從聽覺辨別、語言組織及發出仿說語言等均有困難。為了達到與教師的良好互動,筆者采用以下解決策略應對。
3解決策略
3.1聲母解決策略
3.1.1聲母保持一致只改變韻母和聲調,如“板”“菜板”“拜拜”聲母為/b/保持不變。3.1.2聲母被替代當原聲母是/p、t、j、ch、g/時,采用/b、p/替代。音節組合有難度時,可采用/b/替代/p/。如果聲母、組合難度均大,則采用/p、m/替代。3.1.3聲母省略原音節聲母采用脫落替代。主要涉及雙音節詞,如“白菜”對原聲母/b/省略,用零聲母音節/a/替代。
3.2韻母解決策略
3.2.1韻母脫落為/i/如“蝴蝶”韻母/ie/,“烏龜”“吹”韻母/ui/,“白菜”“拜拜”韻母/ai/,脫落成/i/。3.2.2韻母轉化為單韻母和復韻母如“水果”韻母/ui/和/uo/分別由復韻母/ia/和單韻母/er/替代。3.2.3韻母前移成/i/如“桔”聲母/j/發音位置靠前,韻母為/u/;“冰淇凌”聲母/b、q、l/發音靠前,韻母為后鼻音韻母/ing/;“冰淇淋”聲母位置靠前,韻母為前鼻音韻母/in/,都前移為/i/進行替代。3.2.4韻母去鼻音化如“板”“盆”“菜板”中前鼻韻母/an、en/,“冰淇凌”后鼻音韻母/ing/,采用/ia/替代;“檸檬”為后鼻音韻母/ing/和/eng/,采用韻母/ao’ao、er、er’er、o、a、a’a/替代。3.2.5韻母保持一致如“冰淇淋”后鼻音韻母/in/,替代韻母保持不變,“冰淇”省略不發音。3.2.6韻母音位互換如“拜拜”“白菜”為復韻母/ai’ai/,把/a、i/位置互換成/ia/。
3.3聲調解決策略
3.3.1聲調回避上聲難度如“板”“水果”原聲調均為上聲,由陰平替代,主動規避使用上聲聲調。或主動嘗試上聲,如“菜板”去聲+上聲由去聲+陰平、陰平、上聲、去聲替代,上聲是在陰平和去聲間過渡出現,沒有單獨使用。3.3.2聲調調整陽平難度當原聲調與替代聲調一致都是陽平時,“桔”由陽平聲調替代,同時還有陰平或去聲替代情況。當原聲調與代替聲調不一致時,“盆”“拜拜”原聲調都為陽平,由陰平代替陽平。“蝴蝶”原聲調為陽平由陽平+去聲或去聲替代;“檸檬”原聲調為陽平由陰平或去聲替代。“白菜”原聲調為陽平+去聲,替代聲調由陰平+陰平替代。陽平聲調替代穩定性不強。3.3.3保持陰平一致如“吹”“烏龜”原聲調都是陰平,保持不變,穩定性較強。
3.4音節解決策略
通過增加音節數、縮減音節數、保持音節數等方法解決音節替代情況。
4建議
4.1調整康復目標
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障礙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McNeill等研究發現只傾聽話語會丟失75%的意義[2]。在面對面交際時,僅有35%的內容信息是語言行為,其余均是通過非言語行為傳遞[3];在表達態度與情感時,這一比例差異更加明顯,面部表情及語調所傳達的信息占93%,語言僅占7%[4]。自閉癥兒童語言康復的目標是提高溝通能力,不僅是言語溝通能力,還應包括非言語溝通能力。
4.2提高交際動機
自閉癥兒童存在語言溝通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沒有說話動機。在康復中心高結構化的陌生環境,普通兒童都較難適應,何況是自閉癥兒童,只能勉強完成教學目標,泛化效果自然不好。要想提高交際能力,需要提高內因性動機,通過觀察尋找兒童感興趣的話題,盡可能設置真實的交際情境,使兒童在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提高語言交際動機。
4.3降低交際難度
言語的產生分為概念化、制訂計劃、發音和自我監控4個階段[5]。雖然自閉癥兒童只是仿說,但同樣經歷這4個階段。因而,教師語言一方面要滿足兒童語言輸入的需要,一方面要滿足兒童交際中能聽懂并表達的需要,適時降低難度。具體表現在:首先降低語速,其次加強重音,重音音節比非重音音節的辨認速度快,但這種現象僅出現在言語中。再次使用簡單句,此外話語信息需完整,已知信息盡量不能省略,即使省略也要用圖片、實物等提示。
4.4調整康復內容
筆者通過走訪康復中心或幼兒園發現,語言康復沒有專門的教材,采用圖片、玩具、影視等教具,難易度混雜,康復質量不高。筆者建議首先根據漢語自閉癥兒童發音情況設置詞表,避免使用難度高的詞匯,采用聲母、韻母組合發音難度較低的音節,防止兒童產生畏難心理。多使用高頻詞以及兒童能夠認知的疊音詞[6]。
4.5調整氣息訓練
呼吸系統調節從肺部通往聲道的氣流。語言的產生開始于肺部發出的氣流,通過靠近胸腔的肌肉作用實現[7]。調整氣息訓練的內容,一方面在發替代音節/bi、bia、ber、pi、pia、per/時,區別語音是否送氣。一方面調整口腔、鼻腔音,如替代音節/mia/本是呼氣但氣流要通過鼻腔,采用錯誤的吸氣方式,會使聲音又高又小。
作者:王穎 吳靜宇 呂明臣 施繼良 吳薇 谷長芬 單位:通化師范學院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 吉林大學文學院 北京市殘聯康復中心 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康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