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稅收制度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市場經濟稅收制度改革
一、稅收制度改革之困境
(一)稅收“頂層設計”待完善
“頂層設計”是稅收制度改革不可缺少的理念,稅收制度改革中涉及的具體事項均需通過立法推動,方能“師出有名”。比如,稅收應該由代表全體人民意志的機構立法,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代表全民意志。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的稅種只有6項,分別是個人所得稅、車船稅、船舶噸稅、企業所得稅、煙葉稅、環境保護稅,僅占全部稅種的30%,其他稅種都是國務院以條例的形式出臺,占稅收總收入的70%。1985年開始對稅進行改革時,為了較快建立稅制,適應轉型時期情況多變的現實,在體制改革期間,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通過條例的形式進行稅制改革。到目前為止,這個授權并沒有收回。稅收體系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稅收法定原則,“無代表,不納稅”“政府不得在未經納稅人同意的情況下征稅”等納稅傳統已深入人心,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作為前提,國家沒有征稅的權力,公民也沒有納稅的義務。所以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暫行條例的做法有違稅收法定原則,不僅剝奪了公民參與稅收制定的權利,也剝奪了公民對自己財產的支配權。再者,法治國家建設,法律代表的是穩定性和確定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制定最高層次的法律。我國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逐年遞增,已超十萬億元,應逐步收回外放30余年的稅收立法權。
(二)地方“稅收洼地”待清理
稅收制度改革三大任務都涉及地方政府,而如今地方政府過多過濫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個大問題。1994年分稅制實施后,主要的、收入來源穩定的稅種,列入了中央收入,留給地方政府的大部分是收入不穩、次要的、成本高、征管難度大的中小稅種。稅收收入的一大部分歸中央所屬,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少,但承擔了大量的事權。地方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吸引企業前來投資,給予企業低稅收、免場地的特殊優待。省、市、縣各級政府爭相建立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區、高新產業區等主打優惠稅收政策的招商引資專區。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了企業會把稅收政策作為落戶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招商引資的談判桌上,這些“土政策”已成為各級政府的最后底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視效率的增長,同樣要兼顧公平。固然,這些優惠政策在特殊時期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也為一些地方建立了產業集聚的優勢。但從宏觀視角和長遠利益來看,盲目求多、求快的稅收政策,使一些地方特定區域內的企業有稅收優惠,區域外的企業沒有,區別對待下,導致遍地都是“稅收洼地”。②“稅收洼地”帶來的“后遺癥”不容忽視:一是拉大了企業間的稅負差距,導致不公平現象,不公平會帶來資源的錯配,若不加以控制會產生極大的風險,不利于統一市場環境。二是招商引資時政府許諾的優惠條件沒有國家政策、法律的支持,一旦情況有變,會殃及企業。一些民間企業家反映,企業在招商引資時被奉為座上賓,但地方政府承諾的條件在項目投產后,不兌現的情況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政府和企業間的信任度。
(三)個人稅收意識待提高
稅收體制改革與我們每一位公民的利益息息相關,稅收領域,公民意識不可或缺。而在我國,公民的納稅意識總體不強。建國初期,在蘇聯“無稅論”的影響下,我國用上交利潤的方式取代稅收。改革開放后,隨著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才逐步進行“利改稅”的轉換。因此,我國現代稅收制度的起步相對于國外來說很晚,公民的稅收意識培養也較晚。教科書的稅收啟蒙教育中,把納稅人定義為“納稅義務人”,稅收的特征描述為“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強調義務較多,而納稅人的權利描述的極少,使剛接觸稅收的學生認為稅收是國家單方面向公民征收的錢財。加之稅收征收管理體系中,稅務機關往往處于一種管理者執法者檢查者的身份,也使我國的納稅人主人翁意識大大淡化。極易使人產生納稅的逆反心理,這對于納稅意識培養的負面效應不可低估。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市場意識不斷增強,公民開始逐步用利益交換的角度考察稅收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關系,納稅人繳納稅款無非是希望相應地從政府那里獲取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務。我國當今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而稅收在社會保障以及調整收入分配方面沒有及時跟上,加上某些公共基礎設施工程“豆腐渣”、官員貪污腐敗等負面新聞的影響,公民越來越感受到付出與回報不明顯對等,稅收取之于民,但公民感覺未用之于民,由此產生的不信任感大大削弱了公民的納稅意識,甚至出現了偷稅漏稅行為。
二、稅收制度改革之破局
(一)完善頂層設計,開辟改革路徑
2015年,《立法法》修改草案在全國兩會上獲得高票數表決通過,全國人大明確表示,稅收法定原則將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的6種稅除外,2018年,中央積極推進其他稅種的立法。201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分別將于2019年9月1日、2019年7月1日起施行,同時,國務院于2007年1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于2000年10月22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廢止。2018年12月26日,資源稅法草案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進行了審議,這意味著國務院于1993年12月25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將上升為法律。以上稅收立法的進度表明,我國稅收立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未經立法審議的稅種還有9項,占到全部稅種的一半,到2020年全面完成。兩年內審議并完成9個稅種立法,任務重,難度大,需要循序漸進、依次推進。尤其對于一些難啃的硬骨頭,比如房地產稅,目前實施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多方面斟酌損益、調和鼎鼐。推進稅收法定的過程中,不僅稅收要素,還有稅收征管程序,都要全面由法律來規范,包括納稅義務人、稅種、計稅依據、征稅對象、稅率和稅收征收管理等,尤其稅率,作為稅收的核心要素之一,反映課稅的深度,一定要法定。嚴控每一個環節,不得簡化和隨意變更,否則會造成征稅的隨意。
(二)打造服務政府,優化營商環境
面對層出不窮的“稅收洼地”,國家需及時出手清理各級地方制定的“土政策”,規范地方稅收制度,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地方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情況多樣,政策漏洞大,隨意性大,對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權力應規范、集中,統一政策,根據中央的大政方針以及地方的實際情況,結合產業政策以及環保方面的要求來制定稅收優惠,因地制宜。對招商引資期初、期中、期末形成有效的參與與監管,使稅收優惠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優化配置。同時,地方政府要創新招商的思路,眼光放長遠,不再局限于為企業提供短期的政策優惠,要為企業的長期發展謀篇布局。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一要營造公平清廉的政務環境,對招商的企業設定明確的流程,不走“后門”、不提前“打招呼”,讓每一個企業都有公平的準入機會。二要完善精簡高效的審批程序,實行流程再造,整合繁復的手續,升級電子化系統,用線上代替線下,為企業節約時間成本。對投資項目由審批制向承諾制轉變,由事前控制轉向以事中、事后監管為主,對失信企業加強懲戒力度,對于高信用企業,樹立示范引領作用,給予管制方面的寬松待遇,節約其監管成本。通過營造更高效的政府服務、更完善的營商環境,從而吸引投資者,讓他們愿意來,留得住、干得下去。對于落戶企業而言,健全的法制建設、高效的政府服務、公平的競爭環境等軟實力,比單一、短期的稅收優惠更可持續。
(三)培養稅收意識,公眾積極參與
要扭轉根深蒂固的稅收抵觸觀念,改變我國公民對稅收的“剝削”印象。要重視加大稅收宣傳教育,我國稅務部門及相關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引導,向公民介紹稅收的原理以及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稅種基本知識。稅收啟蒙教育中注意融入稅收意識的章節,以免被傳統的稅收觀念誤導,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培養一定的納稅意識,為誠信納稅打下良好基礎。稅收是一個不斷更新的知識系統,有必要設立“稅收宣傳教育基地”,及時更新宣傳手冊,由稅收方面的專家開設及時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釋國家稅收的動態,形成長效機制。公民的個人財產通過稅收的形式轉化為國家收入,納稅人有權利了解稅收的用途和去向。鑒于此,稅務機關要讓公民真切感受到自己所交的稅的具體用途和使用方向,用在了國家哪些真正需要的地方,給納稅人吃顆“定心丸”。稅收用于民生工程,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資金的監管與流向,嚴查行賄和索賄,嚴禁“吃回扣”現象,使每一分錢實實在在落實到民生上,不給“豆腐渣”工程留空間,保證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時,要嚴懲偷稅漏稅行為,對于我國普遍存在的偷稅漏稅現象,要建立一套“嚴管理,重處罰”的管理機制,加大對偷稅漏稅行為的震懾力。遵循“多數有收入者均納稅,高收入者高稅負,中低收入者低稅負”的原則,③培養公民的家國意識,形成良好的稅收文化,對于配合新一輪稅收制度改革的意義相當大。
三、結語
改革牽動人心,萬眾矚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深化稅收制度改革,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補補,更不是揚湯止沸,而是一場關系我國稅收制度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變革,更是一次謀萬世、謀全局的大革新。在經濟新常態“三期疊加”的大環境中,稅收制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尤其處在中美貿易戰升級之期,稅收制度改革更要有緊迫感。只要國家、地方、個人三個層面齊發力,各地區各部門提高認識、凝心聚力、達成共識,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積極配合,進行稅收制度改革,各項預期目標或可提前實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福祥.財政稅收對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經貿實踐.2019(2).
[2]賈鴻瑩.淺析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法制博覽.2018(36).
[3]谷成,孫璐.現代財政制度框架下的稅收體系構建.學術研究.2017(1).
[4]曾艷,紀嘉.關于落實財政稅收體制監督機制的有效策略分析.財會學習.2017(11).
[5]秦川雯.論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山西農經.2017(24).
作者:郭嬌 單位:中共晉中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