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育肥牛養殖中問題及科學養殖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如今人們對于肉類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其中牛類的需求更甚,由于牛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其味道和營養價值都十分被人推崇,因此是當下最受歡迎的肉類產品。因此,如何提升育肥牛養殖的效率,如何提高育肥牛養殖的質量,如何去解決育肥牛養殖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育肥牛養殖系統化、正規化是當下所有相關從業人員所關注的一大問題。本文就此為題,針對育肥牛養殖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索和分析,尋找科學的解決方法,希望能為我國的育肥牛養殖產業發展提供幫助和建議。
關鍵詞:育肥牛養殖產業;養殖;科學養殖
一、當下育肥牛養殖產業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由于育肥牛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其中所暴露的問題也開始越來越凸顯,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育肥牛養殖產業不規范,技術支持不夠。
育肥牛養殖產業技術支持體系不完善,養殖技術含量不高,我國肉牛養殖以農戶為主,占總量的70%,一般家庭飼養2~4頭,或者是十幾頭,大多依然遵循傳統養牛養殖方式,飼料季節性不平衡導致了供應矛盾,有的冬天甚至牛只在谷倉里只喂干草。條件稍好點的農民,只有麥麩香料喂養,肉牛養殖周期長,屠宰重量小,育肥質量差,飼料轉化率低,產品不具競爭力。在飼料,營養,氨化和非蛋白氮這些成熟的育肥牛養殖技術還不能普及普通的農民養殖當中。營養水平不能滿足生理需要,飼料轉化率低,飼料成本不斷增加,嚴重限制了肉牛養殖的效益。其次在使用混合動物時,目前肉牛的發展與雜交牛生產,純種肉牛總數只有3%~5%。如美國肉牛雜交育種系統,以三種輪回雜交品種:安格斯和哈夫特兩種輪回品種在與夏洛來威或西門塔爾輪回再混合的基礎上,結果是混合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日本“牛”是在雜交育種的基礎上培育出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種。然而,到目前為止,中國尚未建立完整的肉雜交系統,每輪雜交,什么樣的父母雜交產生下一代,沒有科學的規劃,絕大多數混合只留在這兩個品種的雜交,導致混合利用率較低。在養牛養殖過程中,應該保證育肥田的規模,小型分散育肥田一般存在品種少、不同年齡混合飲食、育肥技術不均勻等不足,導致屠宰肉牛重量、年齡存在差異,肉質不穩定,標準難以統一。另外,飼養奶牛的一些地區,大多沒有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質差,效率低下。[1]
(2)育肥牛養殖產業的品種混亂,經濟效益低。
近年來,我國肉牛品種無序現象嚴重,缺乏更加明顯的改善和繁殖方向,使中國牛肉產業仍處于初級水平,種子率較低,改良肉牛只占總數的30%以上,隨著發達國家提高牛比重90%以上,上述差距日益增大,一些雜交品種不嚴格按照雜交要求,生產性能低下,整體品質差。雖然具有耐粗喂,抗壓力好,肉質好的優點,但生長速度慢,胴體肉生產低,高品質牛肉切割率低等諸多缺陷。在肉牛胴體重方面,平均發達國家295kg以上,世界平均205kg,中國平均為201.5kg,陜西平均為175kg。從表面上看,這只是肉牛的胴體重量差距,實際上就意味著各種養殖和畜牧業,飼料供應等存在諸多不足。在體重方面,陜西肉牛12~18月齡,國家級250~350kg左右,與世界肉牛相似,發達國家12~18月齡屠宰體重高達450~550kg,仍有差距很大。中國牛品種,耐抗粗飼料,肉類良好,但流行性低,生長緩慢,肉率低,脂肪沉積不理想等缺點,用這種品種生產高檔牛肉非常難。雖然“夏南牛”,“雁牛”,“白牛”等作為中國養殖肉牛品種已經育種,但對于當下的市場需求來講遠遠不夠。
(3)育肥牛養殖產業的人員素質不足,養殖環境差。
在育肥牛養殖產業當中的大部分散養農戶當中,普遍遵循傳統養殖技術,其養殖手法落后,自身素質不足,對于疾病防護知識沒有認知,往往只是依靠自身摸索來進行養殖,其育肥牛養殖效率低下不說,還很容易衍生出疾病,風險很大。
二、科學化的育肥牛養殖技術建議
(1)育肥牛養殖需要政府的支持。
加強政府的支持和投資。因為牛的增長周期較長,導致農民養殖的風險較大,出售時獲得的利潤也較低,直接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對育肥牛養殖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的保護農民的福利,促進養牛業的良好發展。
(2)育肥牛養殖需要科學化。
首先是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計劃,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養牛業養殖業養殖人員的養殖能力的培訓力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培訓,定期培訓農民掌握養殖技術,使農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提高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其次大力引進先進的育種設備和技術。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大力提高養牛技術和科學育種能力,盡量減少人力資源的利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育肥牛養殖生產過程中肥牛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改善養牛養殖環境。在養牛過程中,按照有關環境衛生標準對養殖場進行管理,定期殺蟲,牛體內寄生蟲的清除工作,定期處理牛糞。最后加強對牛飼養的養殖。在牛飼養管理中,要適當喂養,為保證牛養殖效率,營養供應也應高度重視,保證牛生長需要,縮短牛的生長周期。
(3)為育肥牛養殖建立有效的體系。
建立科學合理的養殖管理制度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零售文化的科學合理組織合作,建立合理的養殖合作社,建立健全高效的農業管理體系,并保持與市場隨時準確養殖市場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養殖牛養殖戶的利潤。
(4)提高農民的育肥牛養殖技術。
加強農民培訓,由于大多數農民素質低下,牛養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適當的時候為農民養殖牛技術培訓,及時更新養殖技術和養殖方式,提高農民專業水平,促進未來畜牧業問題的解決。
三、總結
綜上所述,育肥牛養殖不僅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一大體現,更是對我國經濟有著促進作用。同時,育肥牛養殖技術的不足導致了大部分散養農戶在育肥牛養殖當中遭遇了許多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將育肥牛養殖技術科學化和規范化已經是不能延遲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
[1]馬玉國.育肥牛養殖現存問題與科學養殖策略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10).
作者:張仕利 單位: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代家壩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