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際信任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增強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文章著重分析了大學生在人際信任方面的現狀,進一步探討了大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際信任之間的內在聯系,即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人際信任研究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信任;心理健康教育
根據心理學理論,人際信任是指一個人人際交往時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際信任受到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地加深。人際信任概念最早是由學者RotterJ.B.給出,在他看來,人際信任體現在人與人互動的過程中,相互之間對對方可靠程度充滿期望[1]。另外一位社會學專家Hosmer認為人際信任并非理性之舉,是一種即時的行為,即個體在純理性的情況下不會做出的行為。我國的學者認為人際信任是一種保障和信心的程度[2]。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的重構,原來的社會價值觀和個體的人生觀在這樣的形勢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然而,在這樣一個過渡時期,新的社會價值觀和社會的道德規范還沒有完全成型,導致社會上出現了嚴重的欺騙、失信等道德問題,人們之間信任根基受到不斷地沖擊,搖搖欲墜,人際關系不斷地向冷漠化發展,人與人之間爆發嚴重的信任危機。大學生是社會成員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可避免會受到這樣的社會風氣影響。另外,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這樣的風氣影響下,勢必會使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降低,輕則對大學生的心理形成沖擊,影響人際交往,重則關系到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據此而論,大學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極其必要,大學生擁有良好心理狀態有利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進而促進他們的人際信任水平提高,從而擁有良好的人際信任水平,為走上社會奠定基礎。
一、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現狀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在現在社會形式的沖擊下,人際信任水平受到巨大的影響,這引起了心理專家的重視。根據專家的調查研究成果,筆者在此作了總結。
(一)當前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特征
就目前來說,對大學生人際信任的調查一般是采用人際信任測量表在需要測量的地區進行樣本選擇,再根據測量表的數據統計進行分析。經過大量學者的采樣調查、分析,一致認為當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的總體水平在隨著時間不斷地遞減,人際信任水平不高。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從年級上來看,有著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大一的人際信任水平最高,大三的最低,呈現出類似拋物線的趨勢[3]。雖然,有的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四的人際信任水平有所不同,但是,總體上來說是呈現這樣的趨勢。因為大一的新生在剛進入到大學時,還沒有受到太多社會風氣的影響,他們的獨立生活才剛剛開始,經驗較少,心思比較單純,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大一新生的人際信任水平很高。但是,隨著進入大學的時間變長和年齡的增長,受到社會風氣影響越來越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大學中的競爭,感受到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穩定,漸漸失去了對其他人的信任,人際信任水平逐漸降低。等學生升入大四后,面臨著畢業、各奔東西,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懷念過去四年的時光,以前的矛盾、不和被分別的不舍所沖散,學生彼此之間又多了些信任和感情。因此,此時的人際信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從大學生的性別上來說,男生的人際信任水平和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這是由于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男女平等的理念加強了宣傳力度,女性的社會地位有了較大的提升,女性可以和男性享受平等的權利和社會地位,也擁有和男人相同的接受教育的權力及可以自由與人交往的權力。同時,隨著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改變了一些家庭對男孩女孩差別對待的現狀。因此,性別不同引起的差異越來越小,男性和女性的人際關系態度逐漸趨于一致。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在地域上差別較小,具體來說城市和農村的基礎教育沒有多大差距。但是也有專家調查發現,農村大學生相對城市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較低,原因可能是農村大學生缺乏安全感。還有專家認為文科生相對理科生人際信任水平更高,原因可能是因為理科學生的性格總體來說較為內向,不善于表達,而文科生則性格較為外向,并且也善于表達,更加能取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
(二)大學生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
根據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有待提高,一般來說,影響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的因素包括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因素[4]。首先,個體因素。對于大學生個人來說,人際信任水平與個人性格有很大的關系,有一定神經質傾向的人,人際信任水平較高,性格內向的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也比較低,城府較深、善于掩飾自己的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都比較低。但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認為性格外向的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未必就高,出現這種不同的結果,是因為研究者在對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研究時的出發點不同,比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學者都一致認為性格內向的學生很善于隱藏和掩飾自己,他們不容易相信他人,也很難得到他人的信任,因此,性格內向的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都比較低。但是,對于性格外向的學生來說,性格大大咧咧,不太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這樣看來其人際信任水平會偏低。但是,換一個角度,性格外向者對別人容易信任,其人際信任水平又會相對來說較高。其次,家庭因素。每個人的家庭環境都是影響其未來發展的第一個影響因素。家庭環境中,父母的教育理念、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及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是否和睦都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有巨大影響。一般來說,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睦友善,這樣家庭出來的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相對較高,反之,如果處于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較少,家庭沒有和睦溫馨的氛圍,孩子對父母、對家庭缺乏信任,這極大影響到其人際信任水平。最后,社會因素與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離開家庭進入的第二個重要場所,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良好的學校氛圍會提高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但有的學校存在管理不公平、個別教師素質低下的現象,這些外在因素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的人際信任造成惡劣影響。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社會各種復雜的矛盾沖突都會影響學生,另外,物質生活的多姿多彩會使學生產生追求物質的心態,也會對人際信任形成不良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人際信任的內在聯系
心理健康教育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引導作用,它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帶來的困擾。對于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的研究也會對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
當今社會,大學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遭受到了很大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理方面的因素會使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降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對于此時的大學生尤為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大學生走出心理困境、緩解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比如,由于一些對他人習慣性保持懷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的高低造成直接的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征,通過運用心理學方面的教育方法或者手段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其習慣性保持懷疑的心理問題,進而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一般來說,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種方法,例如,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團體訓練,發揮團體內容易形成人際交互氛圍的作用,讓大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通過體驗、學習,以及對自我的認識來改善與他人交往時的方式,增進與他人的關系,改變自我。培養大學生的信任感和歸屬感,進而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5]。另外,也可以通過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教育課程來給學生傳輸心理學知識,提升學生自己正確分析心理的能力。再通過課堂上的角色扮演、溝通交流等來促進學生間的合作,最終提高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
(二)人際信任研究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心理素質高、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大學生相較于心理素質較低、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的大學生會更具有優勢。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當前,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還有待提高,還需要更多的調查數據和科學依據來進行發展和完善。其中,對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研究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真實的、客觀的數據和科學依據。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際信任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人際信任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法,進而優化教育效果。例如,從上文的大學生人際信任現狀可以看出,目前,從年級來看,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情況呈現由高到低再拔高的形勢。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就可以將大學生分為大一時期、大二時期、大三時期、大四時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采用不同的與之針對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有效改善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的研究,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新的發展方向,提供發展基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化,這就要求學生之間要發揚協作、合作及團隊的精神。人際信任水平直接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如果人際信任水平較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較差,那么,團隊協作就無從談起。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信任都是基礎,高程度的信任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可以使生活,以及工作更加美好。大學生的身心尚未成熟,良好的心理教育對大學生至關重要,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具有引導作用,擁有良好的人際信任,未來可期。反之,利用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研究,能夠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須衛,許希明.淺析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現狀及對策[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79-82.
[2]張培文,梁麗美.大學生人際信任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3):144-145.
[3]吳志雄,駱祥添.大學生人際信任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24):208-209.
[4]王宇,張麗宏.大學生人際信任現狀、問題及教育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8):6-8.
[5]李積鵬,韓仁生.論影響大學生人際信任的因素[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7):78-80.
作者:張華 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