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視聽新媒體時代有線電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索福瑞調查數據,傳統電視受眾規模在逐年縮減。從到達率看,2009年平均每天有74.5%的觀眾收看電視,2013年每天只有66.5%的觀眾收看電視;從收視深度來看,2009年到2013年人均每日收視時長是176、171、166、169、165分鐘,電視收視向中老年人傾斜,年輕人看電視的越來越少[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27億。中國網絡視頻的用戶數量達到4.39億,用戶使用率為69.4%,廣告市場規模128億元,其中,手機視頻的用戶為2.94億,增長率為19%,這些視聽新媒體極大地分流了傳統電視受眾。
(1)有線電視運營商
有線電視網絡依靠“用戶增長驅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并不長久。在視聽新媒體時代,有線電視在IPTV、互聯網電視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需要從專網向公網轉變,從行業媒介向多行業服務媒介轉變。同時,大量數據的存儲和運營需要有線電視從重點經營網絡到重點經營平臺和用戶的轉移。截至2013年底,全國有線電視用戶2.29億戶,數字電視用戶達到1.72億戶,雙向網絡覆蓋用戶近9500萬戶,開通雙向用戶超過2850萬戶,2013年有線電視網絡收入755億元,增長14%。另外,全國337個城市實現了地面數字電視網絡覆蓋,其中310多個發射站完成了驗收[2]。美國目前一共有寬帶用戶8590多萬,其中有線運營商約占5070萬,固定電話運營商有3520多萬戶。據市場研究公司LeichtmanRe-searchGroup的調查,2014年第二季度末,美國Com-cast、時代華納有線、Cablevision等在內的有線電視公司互聯網服務訂閱用戶達到4991.5萬用戶,剛好超過付費有線電視用戶的總和4991萬。有線電視網絡帶寬相對富裕,入戶率高,運營成本較低,跨域發展方面應有更大作為。目前,有線電視主要依靠收視費、廣告費、數據費、安裝費等單一的收入來源,在激烈的三網融合市場競爭中,在縱向上,有線網絡需拉長產業鏈,加入廣播電視的內容生產與制作產業;在橫向上,利用多屏、多網互動,抓緊大數據、云計算的機遇,大力發展融合業務與增值業務,發揮高清化、立體化、雙向化、社交化的優勢,將有線電視網打造成為全業務運營的綜合性網絡。
(2)固網電信運營商
電信運營商在視聽新媒體業務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IPTV、互聯網電視、網絡電視等視聽新媒體業務都是基于電信網的互聯網資源。其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2家基礎網絡運營商占據了90%的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有線電視網絡僅僅只有4%的寬帶接入用戶,手機電視基本依靠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3大基礎網絡。近年來,電信運營商加快了寬帶化、智能化的發展,實現從電信運營商向綜合服務運營商轉變。例如,中國電信獲準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IPTV傳輸服務和手機電視分發服務。2014年1月底,中國IPTV用戶近3000萬。根據中國電信的最新運營數據,中國電信固網業務方面,2014年10月,中國電信寬帶用戶新增46萬戶,累計達1.06億戶;本地固話用戶減少77萬,累計為1.45億戶。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的固網寬帶業務累計用戶6848萬戶,固網業務主營收入681億元[3]。2013年12月,工信部取消了對中國移動固網業務經營的限制,允許其進入固定寬帶網絡市場,中國移動也成為全業務的電信運營商,這必將加劇固網寬帶接入的競爭。
(3)移動電信運營商
3大電信運營商在移動視聽新媒體的網絡運營方面處于寡頭壟斷局面,而且積極介入視頻內容生產領域。中國移動在上海建立手機視頻創新產品基地,專注于移動視頻產品的運營支撐,力圖通過多樣化、豐富的內容,向用戶提供隨時、隨身、隨心的個性化服務。中國移動還與中廣傳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用CMMB作為TD手機內置應用,通過廣播方式的手機視頻與流媒體手機視頻的互補來增強手機用戶體驗,以獲取市場競爭的主動地位。賽迪網消息稱,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中國移動用戶總數達8.01億戶,其中3G用戶總數2.43億戶,較上月下降157.1萬戶,4G用戶累計達5445萬戶,較上月增長1350萬戶,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長狀態。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移動用戶2.9億戶,主營收入1213億元,其中,移動寬帶用戶1.45億戶,移動寬帶主營業務收入819億元。中國聯通通過WCDMA網絡開展手機電視業務,點播、下載、上傳視頻,可以實時收看多個電視直播頻道。2008年中國電信接管中國聯通1000多萬CDMA用戶,2009年在上海建立中國電信天翼視訊基地,負責全國視訊業務的發展。目前,中國電信的天翼手機電視業務已經與中央電視臺等手機集成運營商合作,為受眾提供直播、回看頻道和點播節目服務。2014年10月,中國電信移動用戶總數累計達1.83億戶,3G用戶數新增210萬,累計達1.15億。3大電信運營商都十分重視手機電視的發展,不斷優化手機電視網絡技術環境,不斷完善內容分發、門戶推進及搜索、代收費管理等體系。
(4)電視直播衛星運營商
中國的直播衛星通信主要是基于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依靠衛星通信加強對邊疆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覆蓋。2013年底,我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開通用戶1309萬戶,覆蓋31個省(區、市),其中,寧夏、內蒙古、甘肅等8省(區)基本實現戶戶通,直播衛星播出平臺集成49套廣播、61套電視節目。美國的直播通信衛星處于雙寡頭壟斷的局面,與有線電視構成了互補與競爭關系。美國DirecTV直播衛星運營商提供美國93%的本地頻道節目服務,本地頻道通過光纖網絡傳送到衛星廣播中心,發射上行信號。美國DirecTV公司在美國已擁有2030萬用戶,在拉丁美洲也有200多萬用戶。美國第二大直播衛星運營商DishNetwork在美國有1400萬用戶,沒有開展國際業務。2014年5月,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宣布,將斥資485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衛星電視運營商DirecTV,是否最終通過還需要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和司法部審批。
2視聽新媒體時代電視終端競爭格局分析
隨著視聽終端逐漸向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受眾通過智能手機、iPad以及個人電腦收看影視節目的不斷增多,這些視聽新媒體的終端具有直播、回看、點播、搜索等新功能,改變了影視節目的收視方式,分流了傳統電視受眾。
(1)IPTV
IPTV是可控、可管理的有線IP網絡,基于電視終端的多媒體服務。IPTV運營在城域網上,而互聯網電視運行在廣域網(互聯網)上。IPTV具有視頻點播、視頻時移、雙向互動、分眾傳播的特點,具有廣告模式、包月收費、按次收費、游戲、線下活動以及電子商務等多種盈利模式。IPTV一般由電信運營商主導,其管理類似于傳統電視,我國的IPTV由廣電與電信合作開發,廣電負責內容的集成與開發,電信負責網絡運營。內容集成商承擔內容選擇、播控、把關的權利和義務,引入海量的內容版權與各種特色增值服務,形成規模化的核心競爭力,與電信運營商共同維護終端用戶,實現利益共享。目前,我國IPTV的發展主要是“上海模式”與“杭州模式”,上海模式是“廣電主導、分工負責、優勢互補”的運營模式,上海電信與上海文廣百視通合作開展IPTV業務,前者負責傳輸、用戶計費和市場營銷等業務,后者負責內容集成、管理、播控以及用戶終端等環節,收益按照雙方的投入和職責共享。杭州模式是杭州廣電與杭州電信建立杭州華數傳媒合資公司,同時運營數字電視和IPTV。IPTV總平臺擁有各類標清直播頻道、影視內容資源以及旅游、卡拉OK、在線購物等增值服務,能提供跨越娛樂、消費與服務的全方位業務。
(2)網絡電視
網絡電視是采取IP協議、通過互聯網傳輸數據、以電腦為終端的視頻傳播業務。與IPTV相比,網絡電視是基于互聯網公網的傳播,更具有互聯網業務的特色,而IPTV是基于專網的傳播,更具有傳統電視的傳播特色。網絡電視有廣告模式、活動營銷、直接付費、版權分銷以及業務托管等盈利模式。按照傳播方式的不同,網絡電視可分為網絡視頻、博客、視頻分享網站、P2P視頻服務等不同類型,一般由主流媒體、民營機構運營,電信企業提供基礎網絡服務。按照運營主體的不同,網絡電視分為商業門戶網站類、商業垂直網站類、媒體網站類以及網絡廣播電視臺,商業門戶網站類包括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等網站視頻,商業垂直網站類是指專門經營網絡音視頻業務的網站,例如優酷網、樂視網、酷6網、六間房等,媒體網站類包括人民網、北青網、東方寬頻、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臺、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等,網絡廣播電視臺包括CNTV、湖南芒果臺、浙江新藍網等。在廣告市場中,垂直視頻網站占廣告市場的首位,其次是門戶視頻網站,然后是媒體視頻網站。近年來,網絡視頻領域并購重組加劇,例如,百度3.7億美元收購PPS視頻業務全部股份,并將PPS視頻業務與愛奇藝進行合并,蘇寧、弘毅4.2億美元收購PPTV,谷歌收購YouTube等。
(3)手機電視
手機電視是指利用移動通信網傳輸、通過手機終端觀看視頻業務的電視服務。手機電視牌照由廣電行政部門頒發,具有可管可控的特點。手機電視一般由廣電機構負責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建設,移動運營商負責網絡運營;在iPad等終端平臺化的經營模式中,內容提供商與終端提供商是一種合作分成關系,移動運營商提供網絡服務。手機電視的傳送與接收主要是2種形式,一是公網模式,即通過移動互聯網下載或者瀏覽視聽網站上的視頻內容;二是專網模式,即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和流媒體技術,以集成播控平臺為中心,按照生產制作、內容包裝、集成播控、傳輸分發的流程向手機用戶提供視聽內容的下載和在線觀看,這是手機電視的主要方式。手機電視存在免費、點播、包月等消費方式,具有便攜性、個性化、互動性、開放性等特點,填補了受眾碎片化的時間,拓展了電視的服務空間。廣電機構負責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負責節目的統一集成與播出控制,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上海廣播電視臺等單位相繼開展了基于3G網絡的手機電視內容集成播控服務,例如,央視影音(Cbox)移動客戶端集納中央電視臺、全國衛視、城市電視臺共140多個頻道,可以直播、時移、預約、回看,同時擁有海量點播內容。
(4)互聯網電視
互聯網電視簡稱OTTTV,是以綁定特定編號的互聯網電視一體機或有上網功能的電視機頂盒為終端,以公共互聯網作為傳輸介質,以虛擬專網為傳輸通道,為觀眾提供具有直播、點播、回放及其他互動應用功能的視音頻以及增值服務的IP電視媒介[4]。互聯網電視一般由廣電機構負責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建設和用戶終端管理,家電企業提供互聯網電視終端,電信企業提供基礎網絡。互聯網電視與IPTV的區別是,前者運行在公網的虛擬專網上,后者運行在城域網性質的專網上,互聯網電視由國家廣電行政部門批準的集成播控平臺提供[5]。互聯網電視是傳統電視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相對于傳統有線電視和IPTV采用的內容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和用戶捆綁的運營方式,互聯網電視的發展更具有開放性和吸引力,將更多的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設備制造商、技術主導商加入互聯網電視陣營。互聯網電視的終端包括互聯網電視一體機、連接OTTTV機頂盒的普通電視機、PC、iPad、手機等多種智能終端。過去一年,谷歌、蘋果、微軟、索尼均利用自己的技術開始大舉推廣互聯網電視,國內的聯想推出互聯網概念電視,據統計,中國互聯網電視終端接近2000萬。
(5)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
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是指利用無線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向手機、MP4、筆記本電腦等7英寸以下的小屏幕終端提供廣播電視節目和信息服務的廣播電視服務。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通過廣電自主研發的CMMB技術,向移動終端提供電視服務。與手機電視相比,擁有圖像清晰度高、流暢度與用戶數量無關、整體運營成本更低等傳播優勢,終端廣泛,業務多樣,但是互動性沒有手機電視強。2009年,中廣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組建,負責全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項目的投資,同時,中廣傳播集團與中國移動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推進CMMB功能的手機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業務運營支撐系統融合了業務支撐系統與運營支撐系統,它由網絡管理、系統管理、計費、結算、營業、賬務和客戶服務等部分組成,是一個綜合性的業務運營和管理平臺。目前,移動多媒體(CMMB)發展迅速,覆蓋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覆蓋人口超過5億人。中廣傳播與中央電視臺、中國移動等聯手搭建渠道、內容、運營為一體的CMMB全產業鏈,增強了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的吸引力。
(6)公共視聽媒體
公共視聽媒體是指通過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以及其他信息網絡,在車載、樓宇、車站、機場、商場、銀行、醫院及戶外等公共載體上播放視聽節目服務的媒體。公共視聽媒體大致有廣告、行業服務、政府服務、增值業務等收入來源。從終端呈現的場所來看,公共視聽載體包括如下3種形態,一是運行在移動公交工具內部,主要是公交車、地鐵、城鐵、出租車等;二是運行在室內固定場所,主要是寫字樓、政府辦公室以及賣場內部;三是運行在戶外的固定場所,包括少數公交站牌。公交移動電視、地鐵移動電視多由廣電機構與民營企業合作運營,列車移動電視和出租車移動電視多由民營企業運營。廣電機構運營的室內固定場所電視采取地面數字電視技術實時播出信號,帶有比較豐富的新聞、娛樂、資訊等節目內容,也稱為城市電視。民營企業運營的室內固定場所電視采取CF卡、硬盤等技術手段錄播信號,以播放廣告為主,也稱為樓宇電視。戶外大屏幕是指通過戶外公共場所的大型電子屏幕信息的視聽節目服務形態,其運營商有國有和民營2大主體。總之,在視聽新媒體時代,有線電視面臨著新的競爭環境和傳播格局,必須順應傳播技術的新發展、視頻傳播的新變化,憑借網絡、技術和播出平臺上的優勢,大力發展互動電視、數字電視等基礎業務,研發高清電視、視頻點播、金融支付、電子商務、物聯網等增值業務。同時,憑借高帶寬、可管控的特點,搶占寬帶接入等電信業務,積極介入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網絡電視、IPTV等視聽新媒體業務,通過多屏互動、多網鏈接,實現有線電視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肖葉飛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