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新媒體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素質要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的媒體傳播方式有了改變。新媒體的傳播環境對傳統行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同時也是對其的挑戰,為此在廣播電視新聞轉型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自身需要有效提升素質。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新媒體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素質的要求,并提出切實有效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記者素質提升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移動終端的深入傳播以及互聯網平臺的建設,使得目前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范圍不斷擴展。這就使得傳統媒體需要在新環境中及時改變,適應市場的變化,與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是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多元化,在保留傳統媒體行業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拓展,傳統的電視新聞記者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轉換思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迎合時代的變化,進而推進廣播電視新聞在新媒體時代的進一步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特點
1.受眾的參與度非常高。傳統媒體傳播的過程中,方式相對固化,人們處在被動的地位接收信息。而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移動設備的廣泛傳播及網絡平臺的穩定建設,信息傳播過程發生很多變化。為此,廣播電視新聞也要作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拓展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并加快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提高自身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使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收聽觀看廣播電視來獲取相應的新聞資訊,還可以利用廣播電視移動端全面了解資訊,移動端還可以為受眾建立評論區,使受眾可以充分發表自身的觀點,與其他受眾進行交流,提高新聞參與度,擴大網絡受眾群體范圍,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
2.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更加便捷。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改善,新聞在傳輸的過程中傳播渠道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廣播電視新聞可以建立起專屬的移動客戶端,滿足受眾利用碎片化時間了解新聞資訊的需求,潛移默化地擴大廣播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在進行新聞播報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這樣才能提升受眾黏性。
3.信息交互性逐漸增強。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有了變化,拓寬了廣播電視新聞信息的覆蓋范圍,人們獲取的信息量逐步增加,信息傳播速度也進一步加快?;谛旅襟w的這些特點,廣播電視新聞就需要結合新的傳播形式來進行革新,及時開發專屬的移動客戶端,彌補傳統播報方式的不足,提高信息的交互性。
4.增強新聞信息的引導性。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是一種較為傳統的主流媒體新聞播報方式,其自身有較為固定的新聞收集渠道,并且新聞播報內容有獨特的公信力,權威度高。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更要確保信息的準確性,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新媒體新聞盡管傳播速度十分迅速,但其信息的篩選機制存在問題,這使得許多真假難辨的信息在新媒體平臺上出現,進而容易給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平臺就需要及時篩選信息,給大眾以正向的引導。
二、新媒體背景下提高新聞記者素質的重要意義
1.能夠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為了更好地保證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就要提升新聞記者個人的綜合素質。廣播電視媒體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加以傳播的機構,而新聞記者負責對這些信息展開前期的有效篩選,在保證信息真實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新聞解析來引導受眾理解。由此可見,新聞記者對新聞信息真實性的把關審核至關重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的穩定及安全。為此,新聞記者在平時進行新聞篩選、編輯的過程中就要把控好新聞導向,堅持公正、客觀的原則,對新聞進行深入解讀,使受眾充分了解新聞事件。
2.新聞記者素質低下帶來的不良影響。有調查發現,目前在新聞媒體中存在部分新聞人素質較為低下的問題,這使得其在進行新聞信息播報的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篩選,一些不真實的新聞在社會中進行傳播,這會影響整體社會的發展。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不良新聞數量也逐漸增多,進而產生較為嚴重的輿論后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社會正常秩序。
三、新媒體背景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素質的具體要求
1.具備政治的敏感性。隨著新媒體的逐步發展,信息量日漸龐大,愈加凸顯出信息篩選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保證信息傳輸,把握輿論動向,使信息切實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就需要新聞工作者自身有較為敏銳的政治敏感性,對信息進行篩選,提高信息的綜合質量,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保證廣播電視信息傳播的含金量,更好地傳播國家政策方針。
2.新聞感知能力的構建。在新媒體時代,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運用,為了更好地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并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新聞記者需要在信息篩選的過程中結合新聞的具體內容進行綜合考量,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這就要求新聞記者擁有新聞感知能力,對新聞有一定的敏感性,提高自身的觀察力,發揮出新聞信息的綜合價值。新聞感知能力是指新聞工作者及時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聞工作者的感觀對新聞人物、新聞事件、新聞事實所蘊含的新聞價值的敏銳感知能力。這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一種能力,是一種職業敏感,是長期從事新聞實踐的經驗和結晶。新聞工作者能不能在紛紜繁雜、浩如煙海的新聞事實中,及時發現與敏銳分辨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其直接著力點靠新聞感知能力。
3.提高專業素質。為了使廣播電視新聞能夠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記者自身應該具備創新意識,結合時代潮流的發展提高自身能力。不僅如此,還要快速學會運用新設備,以提高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及高效性。在進行信息收集的過程中,還應確保其來源的正規,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來整合資源。為了加大新聞的傳播力度,在編輯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采用豐富的表達方式,提高新聞的趣味性,并增加新聞的理性,使受眾對新聞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提高新聞的含金量,同時,也可以借此提高廣播電視企業自身的權威性。
4.加強職業道德。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新聞記者自身需要堅守職業道德,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嚴格遵循職業操守,以較強的責任心來進行新聞的采寫與編輯。職業道德修養是一種自律行為,關鍵在于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任何一個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社會的培養和組織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決于自己的主觀努力,即自我修養。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后者更加重要。在進行信息處理的過程中不能僅僅為了提高關注度吸引人閱讀而在標題上做手腳,或者夸大事實,不實的新聞信息不利于新聞傳播環境的完善,同時還會降低媒體在群眾中的信任度。新聞記者要有好的職業態度,愛崗敬業。敬業,強調一個“敬”字,要有擔當的精神,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熱愛自己的新聞工作,以認真的態度、擔當的精神做好手中的工作。確保報道真實,是記者的基本職業道德。在此基礎上,媒體應該做社會道德底線的守望者。媒體有意識地為社會劃出一條清晰的道德底線,并通過持續地傳播強化這種底線意識,使具有現代意義的道德底線成為每個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行為規范。媒體的另一個道德目標,是在必要時促進社會道德底線的提升。正因為這些因素,媒體記者自身的道德操守直接關系到公眾對社會道德的認知和信心。傳播主體的行為要受到社會的制約,但更重要的是,新聞傳播會反作用于社會道德,對社會道德起到建構和消解的作用。專業媒體的報道是在社會責任標準之下的、負責任的篩選,這些信息匯總后,可以成為人們的精神引領。媒體人必然要承擔輿論引導的責任。在構建、闡釋信息時,應以促進社會共識為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主要是為人們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并能對熱點信息進行深度剖析,幫助人們理解并給人們提供全新的視角來認識信息的重要性。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及信息分析能力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的質量及傳播的廣度,為此要求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提高專業性,堅持職業操守,推動信息傳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陽.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的創新與發展[J].參花,2019(18):22-23;
[2]秦遠灝.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分析[J].科技傳播,2019(17):18-19.
作者:李曉 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