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藥學干預在抗生素合理應用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藥學干預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的效果。方法60例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實施藥學干預,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用藥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不合理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滿意度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用藥不合理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感染1例,惡心嘔吐0例,過敏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感染2例,惡心嘔吐2例,過敏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0.044<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3.56±2.25)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81.46±2.31)分。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552,P=0.000<0.05)。結論實施藥學干預可提高抗生素藥物的臨床用藥合理率,同時可減少用藥期間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藥學干預;抗生素;臨床合理用藥;用藥不良反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0~83歲,平均年齡(58.45±12.8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58.47±12.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用藥管理,包括遵醫囑指導用藥,用藥過程中,向患者介紹抗生素藥物的用藥時間、用法用量等。
1.2.2觀察組
患者實施藥學干預,具體方法:①系統化評估臨床用藥規范處方。在抗生素藥物使用頻率最高的科室內成立藥學干預小組,根據抗生素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和合理用藥的指導方案,并結合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普遍適應性的用藥規范。用藥規范中需要包括一些具體的細則,如藥物禁忌證、適應證、聯合用藥注意事項、給藥途徑、給藥方法、用藥療程、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并每月隨機抽取已經發放的處方進行回顧性分析,及時發現和統計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②加強對醫師及藥師的培訓。通過專家講座、內部交流學習等方式讓藥師和醫師對抗生素類藥物有更加全面、更加系統的了解,了解此類藥物的最新研究結果,確保其準確地熟悉藥性和耐藥情況,避免經驗性用藥,確保用藥的科學性。③增強藥學服務理念。在醫院內設立專門的藥師答疑部門,向患者免費發放藥物咨詢聯系卡,以便于患者隨時與藥師溝通,提高藥物服務的整體理念。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不合理(包括配伍禁忌、聯合用藥不合理、用藥量不合理)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感染、惡心嘔吐、過敏)發生情況和滿意度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用藥不合理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用藥不合理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感染1例,惡心嘔吐0例,過敏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感染2例,惡心嘔吐2例,過敏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0.044<0.05)。
2.3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3.56±2.25)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81.46±2.31)分。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552,P=0.000<0.05)。
3討論
抗生素類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較廣,可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隨著臨床藥學的不斷發展,抗生素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一些新型的抗生素藥物也逐漸應用于疾病的臨床治療[3]。但是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抗生素用藥不合理的情況越來越多,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抗生素的臨床合理用藥也越來越重要,成為臨床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問題。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關乎每一例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也關系到整個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4]。藥學干預是一種系統化的用藥管理和干預方法,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安全和經濟的藥品,同時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用藥不合理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感染1例,惡心嘔吐0例,過敏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感染2例,惡心嘔吐2例,過敏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0.044<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3.56±2.25)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81.46±2.31)分。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552,P=0.000<0.05)。上述結果充分體現了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安全性,體現了藥學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結果與以往報道中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5],說明本次研究結果具備科學性和可信性,再一次肯定了藥學干預的臨床價值。藥學干預是對醫師處方進行規范的管理方式,根據相關規定對患者的臨床用藥進行干預,以分析處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通過實施藥學干預,可以及時發現抗生素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問題,臨床醫師根據反饋結果及時地調整用藥方法,從而提高用藥的合理性。通過實施藥學干預,可以提高臨床監督水平,在發揮藥效的基礎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減輕其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6-8]。此外,通過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醫師可以了解患者用藥的階段性變化,以及時更改用藥方案,最大限度地發揮藥效[9,10]。綜上所述,在抗生素藥物的使用過程中實施藥學干預可以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時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曾志平.藥學干預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中的影響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2):84-85.
[2]蔡建.藥學干預對抗生素應用合理性的作用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0):82-84.
[3]袁圣勇,黃文東,黃賢堯.利用藥學干預影響合理使用抗生素效果分析.中國醫藥科學,2018,8(10):51-53.
[4]夏紅杰,田啟運,許文靜.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分析.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8):38.
作者:江范 單位:中山市東升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