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工程施工問題及處理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園林工程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園林工程的生態效益與景觀效果,但目前在園林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做好施工細節控制工作。本文重點分析園林工程施工中的細節問題,如土壤選擇、苗木采購、后期養護等問題,并提出科學選擇種植土、嚴格采購把關、硬質景觀建設、強化養護管理等處理措施。
[關鍵詞]園林工程;施工;土壤;苗木;養護
1園林工程施工存在的問題
1.1土壤選擇問題
在實際施工中,園林綠化單位未能充分認識到植物生長與土壤之間的密切聯系,選擇種植土壤時往往過于注重植物生態要求,導致土壤肥力、疏松度及排水性能等因素被忽略,如此一來,選擇的種植土壤達不到《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CJJ82—2012)中的要求。部分園林綠化單位為了削減開支,沒有對土壤肥沃度、微量元素含量等加以檢測,未能對植株生態需求進行充分考慮,盲目地進行種植,致使綠化樹種因肥力不足、缺乏微量元素而出現長勢不佳的情況[1]。
1.2苗木采購問題
部分單位在采購苗木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所選苗木的樹種、樹齡、長勢及樹形等因素,沒有做好篩選工作,導致采購的苗木大小不一,夾雜部分病苗、蟲蛀苗,進而使得移栽完成后苗木成活率低下,死苗現象十分普遍,不得不安排補苗工作,造成了工期延誤、施工總成本增加。此外,一些園林綠化單位選擇苗木規格及類型時,未能認真分析外形圖或設計圖內容,致使選購的苗木與周圍景觀不能保持協調,難以達到設計要求[2]。
1.3硬質景觀處理問題
一是車行道、人行道路面翻漿與下陷。立緣石構造處理不合理,對于一些構造較薄的道路而言,安裝立緣石時沒有建立基礎,也沒有將其鋪于道路基層,直接置于土基上,底下墊一層干沙,外側填入雜土,導致立緣石不穩定,向外傾斜,水會經立緣石與路面間隙或立緣外側滲入路基土層中,導致土層發生軟化,路面出現開裂現象。在水流沖擊作用下,路基會出現翻漿下沉問題。二是廣場地面積存雨水。園地地面不平,沒有設置排水系統,造成排水不暢,引發園林地面存有積水,而且該問題長期得不到重視。同時,地面墊層不密實,排水井壁未做好防滲處理,導致出現塌陷問題。三是設計景觀池壁及隔墻等構造時未進行細化處理,也沒有進行細致的施工操作。
1.4景觀照明設計問題
一方面,景觀照明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第一,過于追求夜間照明效果,不考慮燈具造型與布置方式,使得白天照明燈與周圍環境缺乏協調性。第二,園林景觀照明設計與實際不符,過于注重藝術效果,只是對其他景觀的簡單模仿。第三,景觀照明設計人員對照明對象屬性考慮不完全,對于色調因素未進行恰當處理,濫用色調導致作品缺乏藝術感染力,與周圍環境缺乏協調性。另一方面,景觀照明技術規范不系統。現有的景觀照明設計規范存在可操作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如下:①《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缺乏明確技術規范,針對各種園林照明對象都應有相應的技術要求;②進行電氣設計時,設計工作者未能按照規定進行電力負荷、接地安全的設計。
1.5施工后期養護問題
大多數園林工程不注重后期養護工作,如樹體支撐缺乏合理性;未按規定步驟實施澆水施肥作業,導致園林植物出現嚴重的缺素癥,并引發病蟲害問題;中耕除草不及時,致使園林中雜草叢生,不利于園林綠化景觀效果提升。
2園林工程中細節問題的處理對策
2.1科學選擇種植土
第一,栽種植被前,全面檢查土壤的酸堿度、營養元素含量、鹽分比例等,并根據檢查結果對土壤成分進行改良。多數植物比較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維持pH值在6.5~7.5,同時部分植物傾向于生長在中性與堿性土壤中。第二,栽種植被時,可適當添加營養土,使原有的土壤環境得以改善。第三,清除植被栽植區50cm范圍內的渣土等垃圾,并在綠地表土層添加營養土。第四,結合植物的生長特性,選擇適宜的土壤[3]。
2.2嚴把采購關
第一,審閱設計圖紙及清單,領會設計意圖。將清單與圖紙進行對照,了解苗木栽植位置及栽植形式,特別是喬木,需要了解行道樹、自然栽植及孤賞等栽植方式。明確苗木栽植位置,確定相應的苗木質量標準。設計中如有部分苗木種類難以適應項目所在地環境,應及時與業主或設計單位進行溝通,并給出合理化建議。第二,結合苗木清單,明確苗木貨源地。對于主產品距離項目所在地較遠的苗木而言,需要考慮當地氣候狀況、栽植環境及施工時間等因素,進而確定是否將其作為貨源地。如果需求量比較大或者當地資源短缺,確需從主產區供苗,則可在工地附近提前囤苗。考察苗木貨源地時,不僅要了解苗木質量及價格,還要掌握產地苗木株行距、裝運條件及土壤狀況等,確保苗木土球質量達標。對于孤賞樹及大型苗木而言,優先考慮在周邊采購,以提升苗木栽植成活率[4]。第三,明確苗木質量標準,簽訂苗木采購合同。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之前,嚴格確認苗木質量標準,以防苗木存在品質差異引起糾紛。選購喬木時,應針對各個樹種考慮胸徑、地徑、冠幅、高度和土球規格等因素,還要分析質量要求,如冠型、分枝要求(主分枝)、病蟲害等。苗圃工作人員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能準確識別形態相近、同名異樹、同樹異名樹種,能辨別出不同花色、雌雄株等樹種,以防采購的苗木不符合要求。為確保苗木移栽順利成活,胸徑相同的大型落葉喬木,應優先考慮總高度低的苗木。對于野生苗木,宜選用人工林苗木,考慮大株行距及林地邊緣苗木[5]。
2.3種植時機與種植方法
2.3.1合理選擇種植時機。當前,綠化規模持續增大,植物反季節生長已經十分普遍,為保證這一目標順利實現,應選擇適宜根系生長與枝葉蒸騰量最低的時期確定為栽植季節,通常為落葉后至春季萌芽的休眠時期。春雨期是常綠樹最佳的反季節生長時期,而落葉樹則為當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除去1—2月嚴寒時期。對于針葉樹,應選在3—4月、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進行種植。
2.3.2科學選擇種植方法。一是斷根。根據苗木水分蒸發確定斷根的季節,務必要把握好時機。斷根時直接切斷2cm以下的樹根,以上的樹根采取環狀剝皮的方法,確保剝皮15cm以上。斷根以樹木的地際干徑3~5倍為宜。同時,要結合根系分布狀況做出調整,環形溝內應填入腐殖土與沙質土壤。二是土球挖掘與綁扎。植物經斷根處理后會生出細根,為保護好細根避免其受損,應使用麻生草繩等對土球進行綁扎處理,確保根球周圍綁實。切斷底部植根時,要使切口保持平滑,根球更加完整,根球得以捆實。如果枝條切口過大,為減少水分流失,應使用泥土或接臘對切口進行涂抹處理。三是種植。植穴應按照根球的2倍進行開挖,深度以根球厚度為基礎增加15~20cm。要使表土與心土相互分離,遵循先表土后心土的回填原則,并用木棒對土壤進行搗實,保證根系緊接,再覆一層表土。四是修剪。如果樹木出現爛根、斷根、折裂問題,要采取修剪處理措施,剪除折斷枝、纖弱枝、病蟲枝及折疊枝等,并涂抹一層防腐劑。修剪完成后進行加固,使樹干保持挺直,并確保苗木觀賞朝向最佳。
2.4硬質景觀的細節處理措施
為保證園林設計效果得到有效展現,要求設計師能對硬質景觀建設的細節進行有效處理。第一,在園林設計階段,設計師要充分考慮當地自然環境和習俗特點,并兼顧人們對于審美的標準,在此基礎上選擇適當的鋪設材質。第二,結合園林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嚴格控制鋪設材質的采購資金。設計時,應采用統一類型的材質,材質的選購務必根據施工圖紙進行,保證選購材料的種類和顏色符合設計要求,還要根據施工要求進行材質的鋪設,使整體設計保持協調。第三,設計師要考慮充分施工安全與人們觀賞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加強安全防護設施設置。
2.5景觀照明細節處理措施
景觀照明指的是針對夜間園林特定區域的景觀利用燈光照射所呈現的氣氛渲染效果,將晚間園林景觀呈現在人們面前,所以,景觀照明設計既要滿足基本的照明需求,也要能對周邊景物進行氣氛渲染。在景觀照明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師結合各區域的景觀特色,選擇適當照明強度的燈具。燈具的選擇應重點考慮其型號、亮度以及是否節能等因素,使燈具與園林景觀風格保持統一。在園林工程施工中,加強施工工序規劃,最后進行燈具的安裝,防止燈具破損。完成燈具安裝工作后,應檢查燈光照射強度和角度。一旦出現眩光或照射角度發生偏差的問題,應及時做出調整,保證燈具照射效果達到最佳。
3結語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園林景觀在城市綠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但在園林景觀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細節問題,影響了園林景觀效果,要采取適宜的措施保證園林工程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強.對于園林工程施工中的細節問題的分析[J].信息周刊,2019(34):57.
[2]黃可綠.細節處理在園林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花卉,2019(14):139.
[3]張璐.園林工程施工細節及養護管理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9(12):13.
[4]吳楹.園林工程施工中如何做好施工細節問題的處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7):5047.
[5]王檀希.園林工程施工中的細節問題及處理對策[J].現代物業,2018(11):259.
作者:李妮鴿 單位:十四冶建設集團云南環境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