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發展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影視學與戲劇專業在面臨經濟全球化、大繁榮與影視大發展的挑戰下,應積極采取文化創新、研究科學、培養人才、服務社會、人才培養等專業創新策略。同時,影視與戲劇專業還需強調其創新性、科學性與人文性,以此不斷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戲劇;影視學;專業發展
中國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吸取歷史經驗,在傳承歷史文化中不斷創新,通過創造來滿足時代、國家、專業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時,在教育課程與教育方向上更應積極整合與借鑒優秀影視與戲劇特色,從中整合出發展路徑。
一、我國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發展現狀
(一)人才培養當前我國影視與戲劇專業皆存在人才培養質量不足、體量不夠等現象,在當前影視產業發展盛況空前的情況下,雖然每年影視院校、戲劇院校能夠培養出大量人才,但人才質量令人擔憂。之所以馮小剛會開創藍領學校,主要原因在于影視領域需要大量專業人才。曾有一個案例,某劇組拍攝時需要油漆柱子,這部片子是由中美合拍的,美方導演認為油漆工必須從美國請,而中方導演認為該劇組有油漆工,若專門從美國請來油漆工會耗費大量拍攝成本,然后中方導演便讓油漆工去刷柱子,結果刷完的效果與預期差距太大,視覺效果十分不理想。由此可見,我們在自己認為的專業領域中進行感覺與判斷,多數時候都是粗糙、原始的。而我們所認為的影視專業人才與影視行業真正需求的制作精良水準還差距甚遠。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而是所培養的人才質量遠遠不足。我國這種在人才方面的短板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技術人才層面,在專業的更高級的層面上更是有所體現。比如專業復合型人才、國際型人才我們非常缺乏。想要培養這樣的人才,我國影視與戲劇專業教學在專業設置、師資隊伍、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上就要面臨巨大挑戰。此外,近年來我國影視與戲劇專業雖然取得較大進步,有很多論文、著作與項目,但是真正能夠在我國學術界與國際上產生影響的作品十分稀少。面對當前局面,我國科學研究與學術研究應充分考慮理論學術能否滿足行業與國家需求。
二、我國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發展前瞻
(一)人文性從近年我國戲劇與影視文化發展情況來看,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這幾十年中,中國在影視劇方面基本側重于蘇聯意識,而蘇聯形態意識體系則以政論為基礎依據,我們在探索民族影視階段過程中也有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在改革開放后期,中國的影視大門沖西方打開,在建設學科過程中多受西方文化影響,其中包括西方電影學、西方傳播學等。在此情況下,我國戲劇學與影視學應首先肯定西方文化價值,但也應重視其中存在的價值觀念,包括文化歧視、種族歧視等,這些理論在影視劇中層出不窮。面對這種現象,我國影視與戲劇在吸收其優秀文化時,更應注重作品中的人文性。
(二)科學性在建設影視學與戲劇學的學科過程中,應注重其科學性專業規律。首先,傳播與創作影視與戲劇都存在原本規律,無論是新媒體環境、電影創作或是電視播放,都有其自然科學規律,在這些規律中還存在創作規范性、傳播規范性與技術規范性,皆需要影視與戲劇學科在發展過程中站在專業視角對此產生重視。其次,影視與戲劇學科還需注重邏輯性,在構建影視與戲劇學的學科過程中,應明確本科、碩士與博士之間具有怎樣的邏輯層次,在不同層面中應存在怎樣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比重,通過何種方式與手段去開展這些教育。這其中所存在的邏輯性都需要戲劇與影視學科進行探索。同時,戲劇與影視學科還需理清人文與技術、藝術與技術、實務和理論之間的關系。
(三)創新性我國影視與戲劇專業應在發展過程中大膽創新勇于挑戰,雖然全世界對戲劇與影視學人才培養路徑并沒有明確定論與展開方式,但每一個學科中都存在單獨的創新空間。不同學院與學校在培養影視與戲劇專業人才時都存在不同培養路徑與教育理念,面對這種不同,各學院與學校更應為自己塑造創新空間。同時,在構建未來影視與戲劇學科過程中,每個學科、學校與學院更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利用現有教育優勢,在尋求差異化發展的同時,創新與塑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教育體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影視與戲劇學科正面臨影視全球化發展的繁榮時期,雖然我國影視與戲劇學科存在諸多不足,但我們相信,只要各學校與人才培養機構以高度使命感抓住發展機遇,定可開拓與創新,打造出屬于中國特色的影視與戲劇專業學科。
參考文獻:
[1]胡智鋒.新環境下中國“戲劇與影視學”學科面臨的新挑戰與發展前瞻[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8,(02):7-13.
[2]馬聰敏.藝術學“升門”后戲劇與影視學藝術教育的歷史現場及未來發展[J].當代電影,2012,(09):123-129.
[3]錢久元.黃梅戲影視劇中的故事性與戲曲藝術性之關系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5,4(06):33-36.
作者:張皙 于點 單位:北京城市學院